京兆府还在调查郭煜的案子,郭老夫人这几日茶饭不思,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余氏害怕她出问题,整日都守在她跟前。
京城这几日天气不好,春雨一场接着一场。
叶知秋推开窗,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雨滴混着泥土的香气敲在窗沿上,让人慢慢静下心来。
然而静下来之后,她又想起了郭煜的死。
年后这几个月,许是因为早出晚归,她并未见过郭煜的面,没想到再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竟会是这样的情景。
她与郭煜相处不多,虽说他后来变得与初见时判若两人,但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她并不会对此过多评价。
所以一想到那样年轻的一个人就这么死去,心里还是有些惋惜。
思及此,她叹了口气,回身坐到妆台前。
铜镜里映着她的脸,发间银簪精美耀眼,她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了之前郭煜送给她的那只匣子。
她起身去箱笼里翻找,在最底下看到了它。
枣红色的木匣子,夹有黑色条纹,看着颇为贵重。
从姚安回来之后,郭煜曾想要把这只匣子送给她,但当时却被她拒绝了。直到过年那几日,郭煜以送年礼为由,将这只匣子塞到了她手里。
她打开盖子,红绸布中间放着一只细腻通透的翡翠镯子。
她将镯子拿出来,对着外面略显暗淡的光线看了看。
当时郭煜塞给她的时候,她虽说不好意思再拒绝,但还是拐着弯和他表达了自己婉拒的意思。他应该是听懂了,只说这是为了感谢这些日子在太傅府收到的照顾。
她收下后曾打开看过,无论是质地还是成色,这只镯子都是极好的,也确实是郭煜这样的身家能够拿出的东西。
叶知秋叹了口气,思绪一时恍惚,手没拿稳,匣子掉在了地上。
她吓了一跳,弯腰去捡。
然而就在手指快要碰到的瞬间,她忽然发现匣子的底部被摔得掉了下来,里面竟然夹着一封信。
她倒吸一口气,赶忙将匣子和那封信一同捡了起来。
她将匣子翻过来一看,发现原来它的底部有一个夹层,这封信就被藏着在这里。
叶知秋看着那封信,发现它不是简单的信纸,而是前几年京中非常流行的水纹宣纸。折起来的这一面透出一团红色的印记,应该是落款处的印信。
她眉头紧皱,虽不知这是什么,又为何会被藏在这里,但她的直觉告诉她,郭煜可能交给了她一件重要的东西。
叶知秋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而后轻轻地将那封信展了开来。
纸上只有寥寥数语,但落款处的印信却让叶知秋的呼吸落了一拍。
“卓雄之印”。
这四个字瞬间如同鲜血一般布满了叶知秋的视野,她不得不将目光移到窗外,才能暂时将那些血色掩去。
“卓雄……”她嗫嚅,仿佛失去了力气。
她没有见过卓雄的私印,但她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如果是假的,郭煜不会将它藏得这么隐蔽,还辗转交到自己手上。
可他为什么要将这东西交给自己,难道他那时就已经知道自己会出事了吗?
叶知秋想不通,所以她又重新将目光落在那封信上。
“愿与廊州郭氏结好,共赴锦绣前程。”
信中只有这一句话,叶知秋低声重复了几遍。
窗外猛地打了一声响雷,电光石火间,她忽然想通了一些事。
所以是卓雄找到郭家,用帮助郭煜考取功名的条件来换取郭家与其合作,才会有这封信的存在。
他信中称呼为廊州郭氏,也就是说在郭煜来京之前,卓雄就已经派人去找过他们了。这封信也是因为害怕郭家不信任被派去商议的人才写的,落款处盖了他的私印,足以让郭家人相信确实是卓雄想要与他们合作。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郭煜在后期开始沉迷京城繁华,而将读书抛之脑后了。
一切都因为这封信被连在了一起,叶知秋感到惊讶的同时还是觉得有些不对。
如果这封信是真的,那卓雄为了兑现承诺,应该帮助郭煜考取功名才对,就算夺得一甲会有些招人耳目,但也不至于让他落榜啊?
可事实就是,郭煜不仅落榜了,还因为难以接受,一时情绪激动猝死了。
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卓雄想要看到的,所以这之间是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
华长安派人将信送到京城之后,便开始大肆散布将要押送洪继业回京的消息,被洪继业坑害的百姓和士兵对此都欢欣鼓舞,在他们离开那日,还到街上去欢送。
贺阳官府派了五十府兵送他们离开,直到两日前,他们与前来接应的庆阳军遇上,那些府兵才原路折返。
之后他们便一路沿官道行进,在今日到达了廊州的边界,沣城。
沣城是个小县城,但因为处在两州与京畿的交界处,其繁荣程度比之州府贺阳也不遑多让。
到达沣城的时候,天色已晚,众人商议之后,决定在此休息一晚。
沣城县令邓茂收到消息后,便带人去了官驿等待,更是提前备好了一桌子酒菜,等着亲自招待众人。
见华长安一下马车,他立马满脸堆笑迎了上来,“下官有失远迎,望翰林恕罪。”
华长安笑着与他见礼,“县令言重了,我等本是路过借宿,若有叨扰之处,还望县令海涵。”
邓茂忙道不敢,“下官已命人备好酒菜,还望翰林不要嫌弃,容下官好生招待一番。”
跟在一旁的裴端听他这话,立马拒绝道:“县令的好意我等心领了,只是明日还要赶路,须得早些休息。”
邓茂的笑容凝滞一瞬,又看向华长安。
华长安见他面露尴尬,拍了拍裴端的肩膀,“邓县令一番好意,我们可不能辜负。正好,赶了一天的路,我确实也有些饿了。”
说罢,他看向邓茂,“那就请邓县令带路吧。”
邓茂顿时喜上眉梢,领着人往里面走去。
裴端指了两个侍卫跟上,自己则和庆阳军参将常子平一同前去安排洪继业。
三十名禁军和一百名庆阳军士兵,被二人安排在了里里外外的各个角落,整个官驿如同一只铁桶,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安排好守卫之后,裴端又检查了一遍端给洪继业的吃食,这才和常子平一起离开。
屋里笑声不断,邓茂正给华长安介绍着桌上的菜肴,都是本地美食,背后的故事倒是十分有趣。
华长安见他们进来,指了指身旁的座位示意他们坐下,“都说这廊州物产丰饶,本以为贺阳的菜肴已是丰富,没想到这看起来小小的沣城竟也是这般深藏不露。”
常子平遗憾道:“都怪我们脚程慢,不然就可以和华翰林一起尝尝贺阳的美食了。”
他长着一张方脸,看起来忠厚老实,说话激动时,脸色就变得通红,仿佛喝了酒一般。
邓茂听了这话,立马道:“将军莫要遗憾,贺阳菜好,我们沣城菜可也不差啊。”
几人笑起来,裴端往桌上瞧了一眼,面上配合着笑笑,但心里却不免警惕。
这一桌菜肴不可谓不丰盛,甚至对于四个人来说,有些过于奢侈。虽说这一路走来那些县令在知道华长安身份之后,都有意奉承,但像邓茂这样如此大张旗鼓的,倒是不多见。
他拎起桌上的酒壶揭开盖子闻了闻,酒香扑鼻,即便是他这样的不好酒之人,也能觉出这酒的好赖。
邓茂注意到了他的动作,立马解释道:“这是葡萄酒,用来酿酒的葡萄是我们沣城特产,个个饱满多汁,酿出来的葡萄酒香醇浓郁,堪称上品。”
裴端表示了然,但还是严词拒绝,“我们明日还要赶路,今夜不宜饮酒,多谢县令好意。”
他话说完,邓茂脸上的笑容又一次有些凝滞。
见此,华长安出来打圆场,“县令不要在意,裴副使身为禁军,久在御前侍奉,遇事总是小心为上,绝对没有恶意。”
邓茂也配合着笑起来,“明白,明白,裴副使言之有理,此事确实是下官没有考虑周全,华翰林莫要怪罪。”
“不会。”
邓茂又让人沏了茶来,以茶代酒敬了三人一杯,而后相互寒暄着用了一顿饭。
饭后,邓茂先行告辞,常子平与二人说了一句后便去外面巡视了,华长安则将裴端叫去了自己的客房。
“洪继业那边安排好了?”
“关在后院柴房,贴身看护的是庆阳军,其余人分了三批,今夜轮岗看守,不会出错。”
华长安点了点头。
裴端不解,“为何要让庆阳军贴身看护?”
“为了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
华长安笑笑,“你觉得方才邓茂的表现如何?”
裴端想了想,“有些过于热情了。”
“你也感觉到了?”华长安轻笑一声,抬眸看他,“看来他确实是过于热情了。”
裴端愣了一下,等听出他是在打趣自己的时候,华长安已经开始继续说了。
“咱们一路从贺阳走来,却没有遇到半点阻碍,确实是安静的有些奇怪。”他盯着桌上的烛火,“眼看就要进入京畿地区了,沣城也许就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裴端皱眉,“咱们明日就要启程,难道他们会在今夜动手?”
“今夜咱们人困马乏,确实是最好的动手时机,不过……”华长安低声道,“他们并不知道洪继业向我们透露了多少,所以在动手除掉他之前,他们一定会先去找他探探口风。”
“你的意思是,今夜会有人去找洪继业问话?”
华长安点点头,“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让你将他的贴身护卫换成庆阳军的人,前几日都是禁军守在他身边,他们就算想动手,也找不到机会。”
“你怀疑庆阳军?”裴端恍然,“可那邓茂的表现也奇怪得很,你为什么不怀疑他?”
“我当然怀疑他,但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在禁军眼皮子底下杀人灭口这种事,他办不到。就算有问题,他顶多也只能做个帮凶。”
裴端了然,“庆阳军此次来了一百人,领头的是参将常子平,此人是宁远侯一手提拔起来的,你怀疑是他?”
窗外响起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华长安看着投在窗户上的人影,神色微冷。
“是不是他,就看今晚了。”
京城这几日天气不好,春雨一场接着一场。
叶知秋推开窗,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雨滴混着泥土的香气敲在窗沿上,让人慢慢静下心来。
然而静下来之后,她又想起了郭煜的死。
年后这几个月,许是因为早出晚归,她并未见过郭煜的面,没想到再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竟会是这样的情景。
她与郭煜相处不多,虽说他后来变得与初见时判若两人,但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她并不会对此过多评价。
所以一想到那样年轻的一个人就这么死去,心里还是有些惋惜。
思及此,她叹了口气,回身坐到妆台前。
铜镜里映着她的脸,发间银簪精美耀眼,她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了之前郭煜送给她的那只匣子。
她起身去箱笼里翻找,在最底下看到了它。
枣红色的木匣子,夹有黑色条纹,看着颇为贵重。
从姚安回来之后,郭煜曾想要把这只匣子送给她,但当时却被她拒绝了。直到过年那几日,郭煜以送年礼为由,将这只匣子塞到了她手里。
她打开盖子,红绸布中间放着一只细腻通透的翡翠镯子。
她将镯子拿出来,对着外面略显暗淡的光线看了看。
当时郭煜塞给她的时候,她虽说不好意思再拒绝,但还是拐着弯和他表达了自己婉拒的意思。他应该是听懂了,只说这是为了感谢这些日子在太傅府收到的照顾。
她收下后曾打开看过,无论是质地还是成色,这只镯子都是极好的,也确实是郭煜这样的身家能够拿出的东西。
叶知秋叹了口气,思绪一时恍惚,手没拿稳,匣子掉在了地上。
她吓了一跳,弯腰去捡。
然而就在手指快要碰到的瞬间,她忽然发现匣子的底部被摔得掉了下来,里面竟然夹着一封信。
她倒吸一口气,赶忙将匣子和那封信一同捡了起来。
她将匣子翻过来一看,发现原来它的底部有一个夹层,这封信就被藏着在这里。
叶知秋看着那封信,发现它不是简单的信纸,而是前几年京中非常流行的水纹宣纸。折起来的这一面透出一团红色的印记,应该是落款处的印信。
她眉头紧皱,虽不知这是什么,又为何会被藏在这里,但她的直觉告诉她,郭煜可能交给了她一件重要的东西。
叶知秋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而后轻轻地将那封信展了开来。
纸上只有寥寥数语,但落款处的印信却让叶知秋的呼吸落了一拍。
“卓雄之印”。
这四个字瞬间如同鲜血一般布满了叶知秋的视野,她不得不将目光移到窗外,才能暂时将那些血色掩去。
“卓雄……”她嗫嚅,仿佛失去了力气。
她没有见过卓雄的私印,但她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如果是假的,郭煜不会将它藏得这么隐蔽,还辗转交到自己手上。
可他为什么要将这东西交给自己,难道他那时就已经知道自己会出事了吗?
叶知秋想不通,所以她又重新将目光落在那封信上。
“愿与廊州郭氏结好,共赴锦绣前程。”
信中只有这一句话,叶知秋低声重复了几遍。
窗外猛地打了一声响雷,电光石火间,她忽然想通了一些事。
所以是卓雄找到郭家,用帮助郭煜考取功名的条件来换取郭家与其合作,才会有这封信的存在。
他信中称呼为廊州郭氏,也就是说在郭煜来京之前,卓雄就已经派人去找过他们了。这封信也是因为害怕郭家不信任被派去商议的人才写的,落款处盖了他的私印,足以让郭家人相信确实是卓雄想要与他们合作。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郭煜在后期开始沉迷京城繁华,而将读书抛之脑后了。
一切都因为这封信被连在了一起,叶知秋感到惊讶的同时还是觉得有些不对。
如果这封信是真的,那卓雄为了兑现承诺,应该帮助郭煜考取功名才对,就算夺得一甲会有些招人耳目,但也不至于让他落榜啊?
可事实就是,郭煜不仅落榜了,还因为难以接受,一时情绪激动猝死了。
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卓雄想要看到的,所以这之间是又发生了什么事吗?
-
华长安派人将信送到京城之后,便开始大肆散布将要押送洪继业回京的消息,被洪继业坑害的百姓和士兵对此都欢欣鼓舞,在他们离开那日,还到街上去欢送。
贺阳官府派了五十府兵送他们离开,直到两日前,他们与前来接应的庆阳军遇上,那些府兵才原路折返。
之后他们便一路沿官道行进,在今日到达了廊州的边界,沣城。
沣城是个小县城,但因为处在两州与京畿的交界处,其繁荣程度比之州府贺阳也不遑多让。
到达沣城的时候,天色已晚,众人商议之后,决定在此休息一晚。
沣城县令邓茂收到消息后,便带人去了官驿等待,更是提前备好了一桌子酒菜,等着亲自招待众人。
见华长安一下马车,他立马满脸堆笑迎了上来,“下官有失远迎,望翰林恕罪。”
华长安笑着与他见礼,“县令言重了,我等本是路过借宿,若有叨扰之处,还望县令海涵。”
邓茂忙道不敢,“下官已命人备好酒菜,还望翰林不要嫌弃,容下官好生招待一番。”
跟在一旁的裴端听他这话,立马拒绝道:“县令的好意我等心领了,只是明日还要赶路,须得早些休息。”
邓茂的笑容凝滞一瞬,又看向华长安。
华长安见他面露尴尬,拍了拍裴端的肩膀,“邓县令一番好意,我们可不能辜负。正好,赶了一天的路,我确实也有些饿了。”
说罢,他看向邓茂,“那就请邓县令带路吧。”
邓茂顿时喜上眉梢,领着人往里面走去。
裴端指了两个侍卫跟上,自己则和庆阳军参将常子平一同前去安排洪继业。
三十名禁军和一百名庆阳军士兵,被二人安排在了里里外外的各个角落,整个官驿如同一只铁桶,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安排好守卫之后,裴端又检查了一遍端给洪继业的吃食,这才和常子平一起离开。
屋里笑声不断,邓茂正给华长安介绍着桌上的菜肴,都是本地美食,背后的故事倒是十分有趣。
华长安见他们进来,指了指身旁的座位示意他们坐下,“都说这廊州物产丰饶,本以为贺阳的菜肴已是丰富,没想到这看起来小小的沣城竟也是这般深藏不露。”
常子平遗憾道:“都怪我们脚程慢,不然就可以和华翰林一起尝尝贺阳的美食了。”
他长着一张方脸,看起来忠厚老实,说话激动时,脸色就变得通红,仿佛喝了酒一般。
邓茂听了这话,立马道:“将军莫要遗憾,贺阳菜好,我们沣城菜可也不差啊。”
几人笑起来,裴端往桌上瞧了一眼,面上配合着笑笑,但心里却不免警惕。
这一桌菜肴不可谓不丰盛,甚至对于四个人来说,有些过于奢侈。虽说这一路走来那些县令在知道华长安身份之后,都有意奉承,但像邓茂这样如此大张旗鼓的,倒是不多见。
他拎起桌上的酒壶揭开盖子闻了闻,酒香扑鼻,即便是他这样的不好酒之人,也能觉出这酒的好赖。
邓茂注意到了他的动作,立马解释道:“这是葡萄酒,用来酿酒的葡萄是我们沣城特产,个个饱满多汁,酿出来的葡萄酒香醇浓郁,堪称上品。”
裴端表示了然,但还是严词拒绝,“我们明日还要赶路,今夜不宜饮酒,多谢县令好意。”
他话说完,邓茂脸上的笑容又一次有些凝滞。
见此,华长安出来打圆场,“县令不要在意,裴副使身为禁军,久在御前侍奉,遇事总是小心为上,绝对没有恶意。”
邓茂也配合着笑起来,“明白,明白,裴副使言之有理,此事确实是下官没有考虑周全,华翰林莫要怪罪。”
“不会。”
邓茂又让人沏了茶来,以茶代酒敬了三人一杯,而后相互寒暄着用了一顿饭。
饭后,邓茂先行告辞,常子平与二人说了一句后便去外面巡视了,华长安则将裴端叫去了自己的客房。
“洪继业那边安排好了?”
“关在后院柴房,贴身看护的是庆阳军,其余人分了三批,今夜轮岗看守,不会出错。”
华长安点了点头。
裴端不解,“为何要让庆阳军贴身看护?”
“为了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
华长安笑笑,“你觉得方才邓茂的表现如何?”
裴端想了想,“有些过于热情了。”
“你也感觉到了?”华长安轻笑一声,抬眸看他,“看来他确实是过于热情了。”
裴端愣了一下,等听出他是在打趣自己的时候,华长安已经开始继续说了。
“咱们一路从贺阳走来,却没有遇到半点阻碍,确实是安静的有些奇怪。”他盯着桌上的烛火,“眼看就要进入京畿地区了,沣城也许就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裴端皱眉,“咱们明日就要启程,难道他们会在今夜动手?”
“今夜咱们人困马乏,确实是最好的动手时机,不过……”华长安低声道,“他们并不知道洪继业向我们透露了多少,所以在动手除掉他之前,他们一定会先去找他探探口风。”
“你的意思是,今夜会有人去找洪继业问话?”
华长安点点头,“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让你将他的贴身护卫换成庆阳军的人,前几日都是禁军守在他身边,他们就算想动手,也找不到机会。”
“你怀疑庆阳军?”裴端恍然,“可那邓茂的表现也奇怪得很,你为什么不怀疑他?”
“我当然怀疑他,但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在禁军眼皮子底下杀人灭口这种事,他办不到。就算有问题,他顶多也只能做个帮凶。”
裴端了然,“庆阳军此次来了一百人,领头的是参将常子平,此人是宁远侯一手提拔起来的,你怀疑是他?”
窗外响起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华长安看着投在窗户上的人影,神色微冷。
“是不是他,就看今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