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命运,起起伏伏前前后后,总归是有这么一个男人的参与,他的一次存在于世间的呼吸扇起的巨变悄然发生在一切已然无声发生之时,因他而起,因他而生,因他而成,因他而定局。像田间风中的气息,自然而然,却势不可违,带着山林草木尘土的清新的青草湿腐气,连空气也处处翻涌流动着山间田野的颜色。这个男人,造就他们至这一状态至关重要的一笔,如此浓墨重彩,他本身却如此轻描淡写的若有似无。
她已要步入一个矩阵。步入其中再无返还。自然在这之前要给作为芭娜娜的自己一个尽量全面的交代。他们是否还生活在同一步天空下。在她站在密闭的玻璃门内看着外面的落雪掩埋树枝上冰冻的红色苹果时,他是否拥有了令人满意的稳定工作,并寻找到了优秀的伴侣;祖父领着她第一任教师来时,她见着她干巴巴的面孔像老去褪毛的狼外婆,出现在荒凉阴冷的森林里,穿着红色长裙的母亲只是站在光线幽暗的门口,缭绕的烟雾中,冷眼看着一闪而过,那时他是否怀抱另一个女娃娃,身边躺着他的妻子;她的个子在长高,她肉嘟嘟的脸颊在消瘦下去,她的小脑袋里开始思考,开始变得越来越成熟时,她能走出城堡的大门,她能离开去宪翼时,他是否也在这个世界某个地方的角落正在老去;在她去宪翼时,并且开始花很长时间用很多手段去寻找他,确认他们尚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时,他们身边的一切事物也正在变得陈旧,时光也已在他们周围流逝很久,并且仍将继续流淌下去。
他安安静静将路仁市做为他的久居之地。而现在,她来到路仁市。
她是为某种意图献祭的贡品。也是未来的皇妃。没有人会刻薄她。她向同行人员征求意见,没有人能阻止她的意图。
路仁市是古旧复杂的城市,有很老派的小公园,也有密集的人口。在一中间普通街区,街道是老旧石板路。还有裸露在外的电线杆与电线。细雨下,寂静的街道滴滴答答。这里一栋粉墙剥落,裸露的砖块上长着青苔,点缀着黑色霉菌的六层住宅楼,顶层有一家是这个男人的家。
紫禾与她站在街巷边的屋檐下,抬头能看到檐角流淌的雨水,和一模一样的预制板注模出来的阳台围栏。
她还没想好是否要与他见面。是否需要见到他。
而他夹着公文包,因为瘦,久坐桌案的后遗症被明显得展现,微微有些缩着肩,却还是有冲锋的精气神,昂首挺着胸从黑色雨夜里显身而来。
是故在冷清寂静的街上,照着路灯,他只见到靠街站着的两个姑娘。
随着脚步声越渐清晰,他终于犹疑了一下,停在她们身边,问她,娜娜?
他的脸上已显出了衰老,他的微笑开心且欣慰,带着肯定,带着确信不疑,看向她的脸,他说你很像你的妈妈。
她很疑惑。就这样了吗?竟就如此简单。她本也不是来讨什么爱恨,追忆往昔,也不是在期待,只是当他表现出来的时候,所有开场不过就这样一句话。也没谁的过错是非,不带谁的无奈较比苦楚,过往已轻如云烟,只是浅浅的印迹。一如过往之事皆成过去,包括你,却又一下子又能认出你。
他请她上楼。昏黄灯光照亮的粗石板浇水泥的老楼道,简陋粗糙,贴许多广告传单。显得空旷冰冷。
他在前面走。她在后面走,在想他基本不可能知道她所将拥有的身份,就像他不会知道她这个人一直以来的生活;又想他这样的人在这样窄小的地方生活一辈子值不值得;还想他有否跟别人提起她,他会不会偶尔想起她,但他似乎对她并不好奇,仿佛他的生活压过了一切。对生活之外的一切都不再好奇。她仍然觉得自己在他这里不值一提。
即使是她自己,她原也只想擦肩而过对她而言也足够落实她的意愿,感受到两个人之间微妙的纽带。
并没为见面作准备,也并没打算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那是一个寻常平静的小康人家。父母有稳定工作,女儿聪明漂亮,亭亭玉立。一套空间足够富足的房产。客厅里摆着钢琴,女儿有独立的书房可以学习。家中是年代感极浓的家装风格,显然这家人简洁务实,并不讲究修饰,或者寻求情感蕴藉,一切不过以服务基本生活为要务。利己,精明,现实。
女主人听到响动关了火从厨房出来。
她问小妹妹呢。他放下公文包,说准备考试,这段时间都在书房里不出来。
主人问,这是……。她高挑,美丽,有韵味,夫妻间也相互尊重。他相互介绍了后,她便陪坐在客厅聊天。请她们喝茶,吃水果,好招待。并且看着她打量她衡量她评判她,清醒又懂世故。
问她的生活,来处。问她为什么来。来学习来工作还是计划定居生活(投奔)。寒暄里也并没有说起在他们的生活中她的丈夫曾偶尔提起过她的存在。
她只是弯起眼回以微笑。
知道她是路过,也知道她在青宛求学,就想起她家中也有侄儿从帝国学院毕业,现下正在将军府邸任职。又说起,我们小依,正备考帝国学院,压力很大,很辛苦,这段时间连觉都睡不好,她爸爸前两天才接回来。他接道,你妹妹心太重,给自己的压力太大。说到这里,转头问他的妻子,她今天胃口还好吗?中午有没有催她休息一下。
她说她今天状态还好。又跟他们感慨说,你当初没去帝学也好的,不然也得承受这样大的压力,不值得。她又问她未来的计划,有什么打算。是计划继续回青宛,还是开始游学。或者已经找到实习的地方。
她说倒是也不明确,还没什么规划,走一步看一步。
她说,可以打算了,找找门路,要好的就要早做打算。你知道我同事,他家的儿子,刚入大学,就开始跟医院那边的领导走动,一毕业就直接进去了。不行你让你爸爸找找门路,工作了那么久,领导那边谋个差事,总得有这个脸面的。
她看着她,想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精明,世俗,厉害。并不是贬义。至少是个拎得清的人,这时她站起来,说,你看正在做饭呢,厨房里蒸着鱼,又说哪知道你今天那么早回来。一边走,一边让他们先聊,她先去厨房。顺便又说,让她们留下来吃了饭再走。
她说不用。
说着她也就站起来要走了。
她拿着几副碗筷出来,一边摆一边转头喊小依洗手吃饭。
小依走出来。眼神直接、赤裸地朝着她射来,像一张扫描仪,发出光从头顶到脚指甲扫描一圈,像一只如来的手掌,能将她握在手里像玩偶般掂量。
比她小五岁的姑娘,却长得比她高,比她有气势。不像她,一眼看去不似个性出众的人。绵绵软软,捏扁搓圆,缺少气势。
而这个小姑娘,自信,高昂着头,像只五彩的骄傲小鸡,还被维护在父母的羽翼下,也将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脚下有很多已等待着可选择的路。
父亲说,这是你的姐姐。
她点点头,说姐姐。你们坐,喝水呀!妈妈……她喊着,走进厨房,再没有出来。
这两位不速之客就是他们生活的外来者。打了这次照面,也不觉得有下回再见的必要,至少自己是不认为有这个必要,轻率敷衍怠慢也没什么,更不屑于进一步。现在这个家三个人正好,多一个嫌多,也不少那一个,不必多来打扰。她也不在乎突
然闯到家里来的人是谁,想干什么,因为她将什么也干不了。
他送她们下楼。
他的妻子站在门内,让她们来了多待几天,好好玩,饭就来这里吃。对,你送送她们。那就让你们先走。
紫禾闻言在楼道回首正欲告别寒暄,人影已消失在门内。
而在楼下。他在她转身前说,以后可以多来。
她点点头。走出不多步。她停下脚步转身看他在楼梯拐角消失,那里张贴高利贷的广告缺了两个角被气流一掀一掀。
抬头往上看,仿佛能看到她们坐在餐桌边吃饭,话题里没有她。她们对她并不好奇。她只是昙花一现,无足轻重。
这时属于黑夜的潮湿水雾正压下来,嗞嗞亮起的白色路灯闪烁不定。
她已要步入一个矩阵。步入其中再无返还。自然在这之前要给作为芭娜娜的自己一个尽量全面的交代。他们是否还生活在同一步天空下。在她站在密闭的玻璃门内看着外面的落雪掩埋树枝上冰冻的红色苹果时,他是否拥有了令人满意的稳定工作,并寻找到了优秀的伴侣;祖父领着她第一任教师来时,她见着她干巴巴的面孔像老去褪毛的狼外婆,出现在荒凉阴冷的森林里,穿着红色长裙的母亲只是站在光线幽暗的门口,缭绕的烟雾中,冷眼看着一闪而过,那时他是否怀抱另一个女娃娃,身边躺着他的妻子;她的个子在长高,她肉嘟嘟的脸颊在消瘦下去,她的小脑袋里开始思考,开始变得越来越成熟时,她能走出城堡的大门,她能离开去宪翼时,他是否也在这个世界某个地方的角落正在老去;在她去宪翼时,并且开始花很长时间用很多手段去寻找他,确认他们尚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时,他们身边的一切事物也正在变得陈旧,时光也已在他们周围流逝很久,并且仍将继续流淌下去。
他安安静静将路仁市做为他的久居之地。而现在,她来到路仁市。
她是为某种意图献祭的贡品。也是未来的皇妃。没有人会刻薄她。她向同行人员征求意见,没有人能阻止她的意图。
路仁市是古旧复杂的城市,有很老派的小公园,也有密集的人口。在一中间普通街区,街道是老旧石板路。还有裸露在外的电线杆与电线。细雨下,寂静的街道滴滴答答。这里一栋粉墙剥落,裸露的砖块上长着青苔,点缀着黑色霉菌的六层住宅楼,顶层有一家是这个男人的家。
紫禾与她站在街巷边的屋檐下,抬头能看到檐角流淌的雨水,和一模一样的预制板注模出来的阳台围栏。
她还没想好是否要与他见面。是否需要见到他。
而他夹着公文包,因为瘦,久坐桌案的后遗症被明显得展现,微微有些缩着肩,却还是有冲锋的精气神,昂首挺着胸从黑色雨夜里显身而来。
是故在冷清寂静的街上,照着路灯,他只见到靠街站着的两个姑娘。
随着脚步声越渐清晰,他终于犹疑了一下,停在她们身边,问她,娜娜?
他的脸上已显出了衰老,他的微笑开心且欣慰,带着肯定,带着确信不疑,看向她的脸,他说你很像你的妈妈。
她很疑惑。就这样了吗?竟就如此简单。她本也不是来讨什么爱恨,追忆往昔,也不是在期待,只是当他表现出来的时候,所有开场不过就这样一句话。也没谁的过错是非,不带谁的无奈较比苦楚,过往已轻如云烟,只是浅浅的印迹。一如过往之事皆成过去,包括你,却又一下子又能认出你。
他请她上楼。昏黄灯光照亮的粗石板浇水泥的老楼道,简陋粗糙,贴许多广告传单。显得空旷冰冷。
他在前面走。她在后面走,在想他基本不可能知道她所将拥有的身份,就像他不会知道她这个人一直以来的生活;又想他这样的人在这样窄小的地方生活一辈子值不值得;还想他有否跟别人提起她,他会不会偶尔想起她,但他似乎对她并不好奇,仿佛他的生活压过了一切。对生活之外的一切都不再好奇。她仍然觉得自己在他这里不值一提。
即使是她自己,她原也只想擦肩而过对她而言也足够落实她的意愿,感受到两个人之间微妙的纽带。
并没为见面作准备,也并没打算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那是一个寻常平静的小康人家。父母有稳定工作,女儿聪明漂亮,亭亭玉立。一套空间足够富足的房产。客厅里摆着钢琴,女儿有独立的书房可以学习。家中是年代感极浓的家装风格,显然这家人简洁务实,并不讲究修饰,或者寻求情感蕴藉,一切不过以服务基本生活为要务。利己,精明,现实。
女主人听到响动关了火从厨房出来。
她问小妹妹呢。他放下公文包,说准备考试,这段时间都在书房里不出来。
主人问,这是……。她高挑,美丽,有韵味,夫妻间也相互尊重。他相互介绍了后,她便陪坐在客厅聊天。请她们喝茶,吃水果,好招待。并且看着她打量她衡量她评判她,清醒又懂世故。
问她的生活,来处。问她为什么来。来学习来工作还是计划定居生活(投奔)。寒暄里也并没有说起在他们的生活中她的丈夫曾偶尔提起过她的存在。
她只是弯起眼回以微笑。
知道她是路过,也知道她在青宛求学,就想起她家中也有侄儿从帝国学院毕业,现下正在将军府邸任职。又说起,我们小依,正备考帝国学院,压力很大,很辛苦,这段时间连觉都睡不好,她爸爸前两天才接回来。他接道,你妹妹心太重,给自己的压力太大。说到这里,转头问他的妻子,她今天胃口还好吗?中午有没有催她休息一下。
她说她今天状态还好。又跟他们感慨说,你当初没去帝学也好的,不然也得承受这样大的压力,不值得。她又问她未来的计划,有什么打算。是计划继续回青宛,还是开始游学。或者已经找到实习的地方。
她说倒是也不明确,还没什么规划,走一步看一步。
她说,可以打算了,找找门路,要好的就要早做打算。你知道我同事,他家的儿子,刚入大学,就开始跟医院那边的领导走动,一毕业就直接进去了。不行你让你爸爸找找门路,工作了那么久,领导那边谋个差事,总得有这个脸面的。
她看着她,想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精明,世俗,厉害。并不是贬义。至少是个拎得清的人,这时她站起来,说,你看正在做饭呢,厨房里蒸着鱼,又说哪知道你今天那么早回来。一边走,一边让他们先聊,她先去厨房。顺便又说,让她们留下来吃了饭再走。
她说不用。
说着她也就站起来要走了。
她拿着几副碗筷出来,一边摆一边转头喊小依洗手吃饭。
小依走出来。眼神直接、赤裸地朝着她射来,像一张扫描仪,发出光从头顶到脚指甲扫描一圈,像一只如来的手掌,能将她握在手里像玩偶般掂量。
比她小五岁的姑娘,却长得比她高,比她有气势。不像她,一眼看去不似个性出众的人。绵绵软软,捏扁搓圆,缺少气势。
而这个小姑娘,自信,高昂着头,像只五彩的骄傲小鸡,还被维护在父母的羽翼下,也将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脚下有很多已等待着可选择的路。
父亲说,这是你的姐姐。
她点点头,说姐姐。你们坐,喝水呀!妈妈……她喊着,走进厨房,再没有出来。
这两位不速之客就是他们生活的外来者。打了这次照面,也不觉得有下回再见的必要,至少自己是不认为有这个必要,轻率敷衍怠慢也没什么,更不屑于进一步。现在这个家三个人正好,多一个嫌多,也不少那一个,不必多来打扰。她也不在乎突
然闯到家里来的人是谁,想干什么,因为她将什么也干不了。
他送她们下楼。
他的妻子站在门内,让她们来了多待几天,好好玩,饭就来这里吃。对,你送送她们。那就让你们先走。
紫禾闻言在楼道回首正欲告别寒暄,人影已消失在门内。
而在楼下。他在她转身前说,以后可以多来。
她点点头。走出不多步。她停下脚步转身看他在楼梯拐角消失,那里张贴高利贷的广告缺了两个角被气流一掀一掀。
抬头往上看,仿佛能看到她们坐在餐桌边吃饭,话题里没有她。她们对她并不好奇。她只是昙花一现,无足轻重。
这时属于黑夜的潮湿水雾正压下来,嗞嗞亮起的白色路灯闪烁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