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临走前,让米加下班去个地方。

    到了地方,米加不由失笑。她万万没想到,原来大有叔车上剩下的布料就是李向东买的。

    李向东也没想到:“早知道,让林同志一起卸在你家得了!”

    “这里也不错!”米加觉得这个存放布料的仓库地理位置非常好,离地毯厂不过几百米,周围也没几户人家,隐私性也比较好。

    李向东看中的也是这两点。

    “你们中午午休也可以过来。”李向东说,“无论是休息还是干活,都方便。”

    李向兰兴奋地东看看、西瞧瞧,对于李向东买下这个房子十分喜欢。

    这里原来是地毯厂一位老师的宿舍。这位老师是地毯厂从另外一个大厂花重金聘请来指导技术的。人家大老远来,又是拖家带口的,所以厂里临时给他在这个地方盖了两间房。

    现在厂里艰难,前途不景气,这位老师又回到原来的大厂去了。这处房子自然就没什么用处了。李向东托人跟地毯厂的领导谈了谈,把这两间房租了下来。

    “里外两间,里间有床、衣柜、书桌,外间就是客厅,有九十多平,地方足够用。”李向东跟她们介绍。

    “我决定了,以后中午我就要来这里,和米加一起做头花!”李向兰拍板道。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米加笑道,“向兰,这么好的布料,可不止是做头花啊!我教你做衣服!做包包!你想做啥,我都能给你做出来!”

    不是米加说大话,前世的她除了手工厉害,还是一家服装工作室的创始人兼设计师。她在某宝刚起步时误打误撞,进入了女装行业,后来越做越强,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旗下成熟的品牌就有好几个。

    由于她对服装搭配颇有心得,还做了相关的配饰,也卖得很好。

    李向东闻言道:“那你可得跟米加多多学习,以后就算地毯厂干不了了,你也有手艺!”

    李向兰朝米加鞠了个躬,怪模怪样地捏着嗓子:“师父!”

    “哎,乖徒儿!”

    李向兰没想到米加还真的应下来,立刻叫道:“你还真应啊!亏了亏了!”

    两人打闹成一团。

    供销社里,周庆玲俨然是今天的话题人物。

    她早上穿着一身套装裙一出现,就成为全社的焦点。

    方领口,泡泡袖,收腰设计的白衬衫瞬间变成一件时尚单品。

    高腰A字长裙更显得腰身纤长,凭空让一米六不到的周庆玲瞬间增高五厘米。

    “你对象给你从上海带来的?不是?哪里买的?”

    “哪位师傅做的?手工费多少?你给我介绍一下,我也想做一件!”

    “这布料你什么时候买的?我怎么不记得我们有这块绿色布?”

    “包工包料多少钱?”

    同事围着周庆玲七嘴八舌地打听。

    ……

    周庆玲好容易从众人之中杀出来,却见主任朝她笑眯眯招手。

    李主任果然老谋深算,一猜就猜到这身衣服是米加做的。

    “我闺女这周回来,你让米加帮我闺女也做一身,手工费都好说!”李主任爱女如命,看到什么好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女儿。

    “你说,你这身要是在我们柜台卖的话,肯定卖得不错!”抛开女儿之后,作为供销社主任,李主任对产品的敏锐度也是没话说的。

    “你让米加先给我女儿做,你这几天就多穿这件衣服来上班。让米加多做几身,下周我们上这身裙子!”

    米加回到家,就得知小姨给她接了个大单子!

    李主任女儿身材跟周庆玲差不多,就按照周庆玲的尺寸做。

    裙子好做,周庆玲昨天做过,今天上手,轻车熟路。上衣就费功夫了,领子和泡泡袖一般人做不好,只有米加自己上手。

    两人忙了大半夜,实在熬不住,这才呼呼睡去。

    第二天,米加和周庆玲两人挂着黑眼圈起床,她们互相看了看,都忍俊不禁。

    “这样不行,要不我把缝纫机搬来吧!”周庆玲说道,“要是有缝纫机,这样简单的裙子,我一个晚上怎么也都能做个三四条!”

    缝纫机是周庆玲的陪嫁,去年就准备好了。由于亲事改期,那台缝纫机就一直珍藏在周家。

    “那可不行!”米加说道,“按照这样架势,我们很快就能挣到一台缝纫机了,到时再买也一样!”

    周庆玲白了她一眼:“你会不会算账?按照现在一身衣服,包工包料最少能够赚个六块钱。你一晚上做一套,一个月180块。要是用缝纫机,你至少能翻倍!一个月缝纫机就有了!到时你再给我重新买一台,不也一样吗?”

    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

    周庆玲的缝纫机当天就搬来了。米加姥姥和姥爷推着平板车送来的。女儿好几天没回家,正巧米加爹也出院了,米加姥姥、姥爷过来看看。

    看到大女儿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两位老人家这才放下心。

    那台缝纫机第二天又被搬到李向东买下的那个房子里。

    米加说服李向东由她来出房租,这样使用起来也心安理得。接下来,那里就成了米加的工作室了。每天中午和晚上,米加和小姨周庆玲都在这里度过。

    到月底一算,一个月挣了五百多。可把两人乐坏了。

    米加托李向东买了台缝纫机回来,本来是给小姨周庆玲做陪嫁的,结果当天周庆玲就踩着新缝纫机开工了。

    不久,李向兰也自备缝纫机入场。至此,这个小小的工作室看起来更加像模像样了。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仅靠一身套装就让米加她们赚得盆满钵满。

    于此同时,这股衬衫配高腰长裙风慢慢从北湖公社像周边蔓延,附近公社的人都跑来北湖供销社买衣服。

    由于这些衣服在县直采购的订单外,所以从一上架就不要票,价格相对也要贵上几块。

    但是对于农村人来说,这再好不过了!农村人布票本来就不多,能有不要票的衣服,还省得他们再去换布票呢!

    李主任紧紧捂着货源不松口,周边公社的人也只能不辞劳苦跑来北湖公社买衣服。

    有了李向兰的正式加入,每天三人的生产量在七八套衣服,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这几套衣服一上架,就立刻被人一抢而光。李主任天天催周庆玲,让米加加大供应量。

    米加也想,不过人手不够,产量上不去。

    李向东提议帮米加找一些会做衣服的女工临时来帮帮忙。

    米加却有更加大胆的想法。

    “我想成立一个制衣厂。”米加说,“进行流水线作业。”

    现在米加她们还是传统的制衣方式,一个人从头到尾把一件衣服做出来。如果改成流水线作业,将极大提高效率。

    “个人成立工厂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政策。”李向东思索片刻,“要不我去帮你问一下这方面的政策。”

    没想到米加摇头道:“我不是个人成立,我是希望能够以集体企业的形式成立工厂。”

    “集体企业?”李向东很诧异。

    “对!我这段时间摸清了市场情况,我对这个市场有信心,对我自己的设计能力也有信心。所以,我想以现在销售情况为依据,找我们大队或者你们大队书记谈谈办服装厂的可行性。”

    集体企业这些年十分普遍,但是按照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很快,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不过,米加想的不是这些。自从上次在食堂听过李向东那番话,米加最近思考了许多。

    她看到身边人吃苦耐劳,一年到头,却没几个钱落入口袋。

    她看到这个年代的人对美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包容,再前卫的打扮都能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追捧。

    人们喜欢一切从大城市带回来的东西。他们觉得,带回来的这一件件东西,大大缩短了他们和大城市之间的距离。

    米加被这些辛勤劳作的人们所感动,被这群积极向上的年轻人所感染。

    她希望,能够以她一己之力,给这些年轻人不一样的未来!她希望能够通过服装厂让北湖公社的年轻人实现经济上的大丰收和审美上的进步。

    独富裕,不如众富裕!独美,不如众美!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们给米加的启示。

章节目录

我在七零年代当厂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张张张大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张张大人并收藏我在七零年代当厂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