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醒来,吴非辞只觉得脚下凉凉,脑袋沉沉,轻轻咳嗽了两声。
“夫……”她哑声,没再继续喊他,如同被剥夺了某种资格,尾音悄悄熄在喉咙里,酸涩微苦,是她不喜欢的滋味。
她默然起身,洗漱时透过窗,窥见正在劈柴的赵知临。
在他回望过来之前,低头猛地扎入盥洗盆中。
呼,好冷的水。
她清醒了很多,也清醒地回想到昨日种种。
这公主府,她打心底是不愿再去的,毕竟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次等待她的是什么,是有人自戕,是众人作乱,还是太子面斥?区区单薄肉身,如何敢与高高在上的公主的野心同行?
双腿悬虚走出屋门,阿清已早起读书,小阿谷蹲坐在一旁握笔写画,初秋早上的天格外冷些,两个孩子身上的衣裳薄薄一片,轮流裹着一床褥子,窝在破旧的桌前翻书识字。
桌上是昨晚吃剩的一小碗麦饭,两个孩子热了热,就着婶婶送的腌制咸菜,当做一顿早饭
阿谷初来家里那天,正是周淮自戕时,不知她从哪里摸索着泥路,一路走到后边的菜园子里,孤零零立在刚冒芽的小白菘当中,像一只残破的布娃娃。
那天晚上往后的好几天,因赵知临值长夜,吴非辞便让阿谷与自己睡一个屋子,后来又在阿清屋旁辟开一点空间,往外廊处再扩一些,砌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房间给阿谷安置,她小小一人,不闹腾,住哪儿都能适应。
野草似的布娃娃,真怕有一日又如野草似的,没有家。
吴非辞如往常一样去往公主府,怀着辞离之意。
而公主竟比她先离开了
依西次间婢女竹绿的说法是,公主去西郊泛舟了。
吴非辞冷呵一声:“这都入秋了,河水渐褪,荷叶已残,泛什么舟,大漠孤舟吗?”
竹绿一面擦拭西次间的花台,一面说:“这话你倒不必问我,你常伴公主殿下左右都未曾得知,我如何得知?”
吴非辞要出府寻人,手里还拿着抹布的竹绿拦住她,说:“青乌姐姐说了,你的差事便是抄完殿内案上那些书。”
“府里不是有主薄与学官吗?用得着我去誊书?”吴非辞自认为自己那几个鸡爪字不是很上得了台面,不太适合干这事。
竹绿说道:“那我不管,青乌姐姐说了,让我看着你抄完,若公主殿下回来,你还未抄完,你这个月的月钱全没了,我这个月的月钱也得减半。”
看她这架势,自己只怕难出府了,吴非辞压低声,故作凶狠态,说道:“竹绿,你就不担心公主殿下回来,我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给你使绊子?”
竹绿完全不吃她这一招,道:“青乌姐姐说了,若是吴阿婉威胁你,你不必理会她,只管按照青乌姐姐所说的做就好,吴阿婉不敢拿你怎么样的。”
明面上是青乌,实际是昭平。
吴非辞无法,“得,我去书房。”迈出出了西次间。
竹绿很有成就感地点头,道:“这才对,去书房好好抄书。”
“我上吊去。”吴非辞淡淡道。
“什么?!”竹绿冲出西次间,着急道:“吴阿婉你要干嘛?自戕可是大罪!你可别连累我!”
吴非辞与她有商有量:“可以不上吊,除非你告诉我公主殿下去了哪里?”
“我当真不知道。”竹绿脑袋硬梗着,又急又恼。
吴非辞问她:“你可知道公主殿下出府前穿了什么衣裳,脚下着何样的鞋子?亦或是戴了什么发饰?骑马还是乘车?后头跟了多少随侍?”
竹绿脑袋一团浆糊,连连摇头,说道:“这么些事情,我哪记得住?不就和平时一样么?”
“你也和平时一样,没什么用处。”
吴非辞转身上了内殿前的石阶,往左边是书房,往前边是内殿,瞟了一眼书房,脚下才要左转,又立马变道往内殿里走去。
掀开珠帘,站于寝殿外,往里打眼一瞧。
寝殿内东西少了些,旁的看不太出来,唯独鞋子不多,少了几双便很明显,缀珠锦鞋和绣金踏靴,还有寻常在内殿穿的酸枝木屐也不见了。
缀珠锦鞋,是昭平入宫上朝时会穿的,绣金踏靴,是她骑马时所用,所以,昭平仍在盛都,只是不在公主府。
昭平有意隔绝她,又以差事困住她,即使她有心辞离,当时当下也无计可施,只能暂留此地,静待其归。
原来,昭平她自己也知晓,区区一个婢女,没必要为了公主的野心,搭上自己甚至亲友的性命。
后来,吴非辞依竹绿所言,至书房去。
公主的书案旁设有一矮脚方桌,上边早已摆好了需要抄录的书籍与笔墨纸砚。
达官显贵多以藏书传家为美谈,家中有旧本,舍不得经常翻阅,生怕破损,因此又命学官昼夜抄录,以供日常览阅。
但昭平命吴非辞誊抄却不是古籍,也不是佛经,而是当朝翰林院新编制的书,比如这本《本朝职仪》,再如《本朝御史台实录》,还有《当朝会要》。
文仲藜就在翰林院编书,曾听他闲谈提起过,类似这些书每隔五年会再编新的。
所以,这些书本就没有抄录的必要,昭平只是给她找事做,不至于整日想着出公主府到处闲逛,更担心她逛着逛着就遇着“去西郊泛舟”的昭平,岂不尴尬?
索性吴非辞也不愿到外头折腾,歪坐在书案边的矮脚方桌上,扼袖执笔,歪歪斜斜誊写书卷。
书房东西两侧的窗棂不知吞咽了多少日光,手边誊抄的纸张一叠压着一叠。
已六日过去。
令竹绿十分诧异的是,吴阿婉居然能日日稳坐书房抄录书卷,每日或早或迟都会点卯,昏时定会出府,每日抄录十篇,按部就班,不曾有误。
与青乌口中的那个“春困夏懒秋好眠,公主不在定会惹出些祸端”的吴阿婉截然不同。
这倒替竹绿省事很多。
是日,吴非辞起迟了,具体缘由她实在不想记起。
大约就是她想在赵知临与自己之间搭个台阶,好顺势而下,不至于这么僵持着,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总不能因为那么一句话,再也不搭理对方了,外人瞧着也很不成样子。
昨晚她故意将赵知临的被褥搬到床上,她自己睡在地上,洗澡回来时发现赵知临已经将他自己的被褥搬回了地上,而吴非辞被褥依旧还在地上。
夜里,吴非辞悄悄挪到他身侧,生怕他睡地上着凉,十分体恤的将自己的被褥盖到他身上,还没盖好,就被赵知临连人带被抗起来丢到床上。
这时她才知道,在有些事上,赵知临是不肯迁就自己的。
她这样有骨气的人,自然不能这样算了,直接从床上下来,抱起被子就往赵知临身上砸,而后走出屋门和阿谷睡去了,这么折腾下来,没睡好,醒来时已经迟了。
昭平还在府中时,迟一点其实没什么,公主殿下不言语,旁人哪敢置喙,可这些日子昭平不在府中,吴非辞但凡晚到一会儿,那些内给女使便给她甩些阴阳怪气的脸色。
她们守在公主府西次门内,拦住踩着时辰入府的吴非辞,问她是不是昨夜睡得不好,跑得这样急,脸上都出汗了,赶紧拿帕子擦一擦。
语气和善,笑脸相迎,架势却不一般。
一女使手上拿出厚厚一沓册子,一女使捧出盛有黑墨的砚台。
为首的张女使抬了抬精心修饰过的短圆眉毛,将册子翻开几页,挽起窄袖,食指沾上黑墨,佯装要在册子上划下她的名字,以此为证,待青乌回来后再一笔一笔地算账。
倘若青乌对她网开一面,日后便不好掌管府中诸人,只能依章法行事,拿她立法,或笞打或苦力或罚俸,都不是吴非辞所愿。
“阿婉,不是我们做底下的不留情面,青乌出门前吩咐过的,府中一如往常,不得偷懒耍滑,我们只能按着规矩办事。”
为首的张女使一面说,一面拿着沾了墨汁的肥短食指在“吴阿婉”的名字上虚晃,黑黢黢的鼻孔对着面前之人,等着此人反应。
前几日迟来时,吴非辞忍痛掏了钱却不讨好,女使不仅不收,还冷眼斥她几句,说她仗着有几个臭钱在人前显摆。
后她问了竹绿才知晓其中缘故。
竹绿当时对她说:“看你挺聪明一人,在公主府待这么久,竟然不知如何对付她们?还是你平时过得太滋润,眼睛只有上边,没有周边的,那几个女使出了名脸上要面子,手上要银子,你这么直接给钱,不是打她们素来公正严明的面子吗?”
吴非辞悟出来,仅掏钱是不够的,还需得让这份钱合理应当,她们才会收下。
竹绿还说为首的那个张女使家中弟弟是街上串铃儿买膏药的。
“吆喝是什么病都治,其实就是几副薄荷膏,上回忽悠我买了一副说能使肌肤嫩白,我买回来一贴,手上红了一大片。”说这话时,竹绿还挽起袖子,露出过敏的手臂给她看。
薄荷膏就薄荷膏,左右她不用便是。
“夫……”她哑声,没再继续喊他,如同被剥夺了某种资格,尾音悄悄熄在喉咙里,酸涩微苦,是她不喜欢的滋味。
她默然起身,洗漱时透过窗,窥见正在劈柴的赵知临。
在他回望过来之前,低头猛地扎入盥洗盆中。
呼,好冷的水。
她清醒了很多,也清醒地回想到昨日种种。
这公主府,她打心底是不愿再去的,毕竟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次等待她的是什么,是有人自戕,是众人作乱,还是太子面斥?区区单薄肉身,如何敢与高高在上的公主的野心同行?
双腿悬虚走出屋门,阿清已早起读书,小阿谷蹲坐在一旁握笔写画,初秋早上的天格外冷些,两个孩子身上的衣裳薄薄一片,轮流裹着一床褥子,窝在破旧的桌前翻书识字。
桌上是昨晚吃剩的一小碗麦饭,两个孩子热了热,就着婶婶送的腌制咸菜,当做一顿早饭
阿谷初来家里那天,正是周淮自戕时,不知她从哪里摸索着泥路,一路走到后边的菜园子里,孤零零立在刚冒芽的小白菘当中,像一只残破的布娃娃。
那天晚上往后的好几天,因赵知临值长夜,吴非辞便让阿谷与自己睡一个屋子,后来又在阿清屋旁辟开一点空间,往外廊处再扩一些,砌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房间给阿谷安置,她小小一人,不闹腾,住哪儿都能适应。
野草似的布娃娃,真怕有一日又如野草似的,没有家。
吴非辞如往常一样去往公主府,怀着辞离之意。
而公主竟比她先离开了
依西次间婢女竹绿的说法是,公主去西郊泛舟了。
吴非辞冷呵一声:“这都入秋了,河水渐褪,荷叶已残,泛什么舟,大漠孤舟吗?”
竹绿一面擦拭西次间的花台,一面说:“这话你倒不必问我,你常伴公主殿下左右都未曾得知,我如何得知?”
吴非辞要出府寻人,手里还拿着抹布的竹绿拦住她,说:“青乌姐姐说了,你的差事便是抄完殿内案上那些书。”
“府里不是有主薄与学官吗?用得着我去誊书?”吴非辞自认为自己那几个鸡爪字不是很上得了台面,不太适合干这事。
竹绿说道:“那我不管,青乌姐姐说了,让我看着你抄完,若公主殿下回来,你还未抄完,你这个月的月钱全没了,我这个月的月钱也得减半。”
看她这架势,自己只怕难出府了,吴非辞压低声,故作凶狠态,说道:“竹绿,你就不担心公主殿下回来,我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给你使绊子?”
竹绿完全不吃她这一招,道:“青乌姐姐说了,若是吴阿婉威胁你,你不必理会她,只管按照青乌姐姐所说的做就好,吴阿婉不敢拿你怎么样的。”
明面上是青乌,实际是昭平。
吴非辞无法,“得,我去书房。”迈出出了西次间。
竹绿很有成就感地点头,道:“这才对,去书房好好抄书。”
“我上吊去。”吴非辞淡淡道。
“什么?!”竹绿冲出西次间,着急道:“吴阿婉你要干嘛?自戕可是大罪!你可别连累我!”
吴非辞与她有商有量:“可以不上吊,除非你告诉我公主殿下去了哪里?”
“我当真不知道。”竹绿脑袋硬梗着,又急又恼。
吴非辞问她:“你可知道公主殿下出府前穿了什么衣裳,脚下着何样的鞋子?亦或是戴了什么发饰?骑马还是乘车?后头跟了多少随侍?”
竹绿脑袋一团浆糊,连连摇头,说道:“这么些事情,我哪记得住?不就和平时一样么?”
“你也和平时一样,没什么用处。”
吴非辞转身上了内殿前的石阶,往左边是书房,往前边是内殿,瞟了一眼书房,脚下才要左转,又立马变道往内殿里走去。
掀开珠帘,站于寝殿外,往里打眼一瞧。
寝殿内东西少了些,旁的看不太出来,唯独鞋子不多,少了几双便很明显,缀珠锦鞋和绣金踏靴,还有寻常在内殿穿的酸枝木屐也不见了。
缀珠锦鞋,是昭平入宫上朝时会穿的,绣金踏靴,是她骑马时所用,所以,昭平仍在盛都,只是不在公主府。
昭平有意隔绝她,又以差事困住她,即使她有心辞离,当时当下也无计可施,只能暂留此地,静待其归。
原来,昭平她自己也知晓,区区一个婢女,没必要为了公主的野心,搭上自己甚至亲友的性命。
后来,吴非辞依竹绿所言,至书房去。
公主的书案旁设有一矮脚方桌,上边早已摆好了需要抄录的书籍与笔墨纸砚。
达官显贵多以藏书传家为美谈,家中有旧本,舍不得经常翻阅,生怕破损,因此又命学官昼夜抄录,以供日常览阅。
但昭平命吴非辞誊抄却不是古籍,也不是佛经,而是当朝翰林院新编制的书,比如这本《本朝职仪》,再如《本朝御史台实录》,还有《当朝会要》。
文仲藜就在翰林院编书,曾听他闲谈提起过,类似这些书每隔五年会再编新的。
所以,这些书本就没有抄录的必要,昭平只是给她找事做,不至于整日想着出公主府到处闲逛,更担心她逛着逛着就遇着“去西郊泛舟”的昭平,岂不尴尬?
索性吴非辞也不愿到外头折腾,歪坐在书案边的矮脚方桌上,扼袖执笔,歪歪斜斜誊写书卷。
书房东西两侧的窗棂不知吞咽了多少日光,手边誊抄的纸张一叠压着一叠。
已六日过去。
令竹绿十分诧异的是,吴阿婉居然能日日稳坐书房抄录书卷,每日或早或迟都会点卯,昏时定会出府,每日抄录十篇,按部就班,不曾有误。
与青乌口中的那个“春困夏懒秋好眠,公主不在定会惹出些祸端”的吴阿婉截然不同。
这倒替竹绿省事很多。
是日,吴非辞起迟了,具体缘由她实在不想记起。
大约就是她想在赵知临与自己之间搭个台阶,好顺势而下,不至于这么僵持着,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总不能因为那么一句话,再也不搭理对方了,外人瞧着也很不成样子。
昨晚她故意将赵知临的被褥搬到床上,她自己睡在地上,洗澡回来时发现赵知临已经将他自己的被褥搬回了地上,而吴非辞被褥依旧还在地上。
夜里,吴非辞悄悄挪到他身侧,生怕他睡地上着凉,十分体恤的将自己的被褥盖到他身上,还没盖好,就被赵知临连人带被抗起来丢到床上。
这时她才知道,在有些事上,赵知临是不肯迁就自己的。
她这样有骨气的人,自然不能这样算了,直接从床上下来,抱起被子就往赵知临身上砸,而后走出屋门和阿谷睡去了,这么折腾下来,没睡好,醒来时已经迟了。
昭平还在府中时,迟一点其实没什么,公主殿下不言语,旁人哪敢置喙,可这些日子昭平不在府中,吴非辞但凡晚到一会儿,那些内给女使便给她甩些阴阳怪气的脸色。
她们守在公主府西次门内,拦住踩着时辰入府的吴非辞,问她是不是昨夜睡得不好,跑得这样急,脸上都出汗了,赶紧拿帕子擦一擦。
语气和善,笑脸相迎,架势却不一般。
一女使手上拿出厚厚一沓册子,一女使捧出盛有黑墨的砚台。
为首的张女使抬了抬精心修饰过的短圆眉毛,将册子翻开几页,挽起窄袖,食指沾上黑墨,佯装要在册子上划下她的名字,以此为证,待青乌回来后再一笔一笔地算账。
倘若青乌对她网开一面,日后便不好掌管府中诸人,只能依章法行事,拿她立法,或笞打或苦力或罚俸,都不是吴非辞所愿。
“阿婉,不是我们做底下的不留情面,青乌出门前吩咐过的,府中一如往常,不得偷懒耍滑,我们只能按着规矩办事。”
为首的张女使一面说,一面拿着沾了墨汁的肥短食指在“吴阿婉”的名字上虚晃,黑黢黢的鼻孔对着面前之人,等着此人反应。
前几日迟来时,吴非辞忍痛掏了钱却不讨好,女使不仅不收,还冷眼斥她几句,说她仗着有几个臭钱在人前显摆。
后她问了竹绿才知晓其中缘故。
竹绿当时对她说:“看你挺聪明一人,在公主府待这么久,竟然不知如何对付她们?还是你平时过得太滋润,眼睛只有上边,没有周边的,那几个女使出了名脸上要面子,手上要银子,你这么直接给钱,不是打她们素来公正严明的面子吗?”
吴非辞悟出来,仅掏钱是不够的,还需得让这份钱合理应当,她们才会收下。
竹绿还说为首的那个张女使家中弟弟是街上串铃儿买膏药的。
“吆喝是什么病都治,其实就是几副薄荷膏,上回忽悠我买了一副说能使肌肤嫩白,我买回来一贴,手上红了一大片。”说这话时,竹绿还挽起袖子,露出过敏的手臂给她看。
薄荷膏就薄荷膏,左右她不用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