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辞忍痛从钱袋里取出一串钱,对张女使笑道:“姐姐说的是,要怪便怪我这几晚睡得不安稳,听闻姐姐家中有安眠的秘方,不知可否赏我一份?阿婉在此谢过了!”
“哎,哪里的话?”张女使脸上依旧是和和气气地笑着,可这次明显比刚才笑得更真实,涂在脸上的腮红都抖了抖,她将手上的碎银推回吴非辞手里,“我家里头是有秘方,只是不知于你是否合用,膏药这类不敢乱拿的。”
“姐姐你且多拿几副来,合不合用的,阿婉都试一试。”吴非辞又多加了十几文一并推至张女使手中。
“阿婉这样客气,好说好说,过几日给你带来,若是有用,日后常给你拿就是。”张女使终是收下钱,那册子上的名字也不划了,递与吴非辞,笑着示意她按指印画卯。
吴非辞今日依旧在书房誊书。
抄录书册这些天,她有意也好无意也罢,记住了许多当朝的律制与官制,这使她变得更有用了,确切来说,是对昭平更有用。
她其实很不解,若昭平当真要留她做一枚好用的棋子,完全可凭借其权势迫使她留下来,为何要用这最破的方法?
吴非辞揉了揉手腕,想出府逛逛。
平日里朝点卯晚散值,即使出了府,天色昏暗,也只能回家,白日里又有竹绿时时刻刻盯着,寸步难行。
“竹绿,你家有没有什么哥哥弟弟儿子买膏药的?”吴非辞从书房里出来,靠在西次间门框边上,幽幽冲里头的竹绿勾头诱惑道。
“没有,别想贿赂我。”竹绿才不管她问话里有什么含义,一律认定为她想出府,直接道:“你休想出府。”
说话间,竹绿心疼的将剪成小块的薄荷膏贴在太阳穴上,说不能白花钱,还嘴硬道:“这玩意儿贴哪儿都不行,唯独贴太阳穴上最适宜,提神醒脑的。”
吴非辞瞧她,问道:“手上的红还没褪,你就敢往脸上使?”
“贴一会儿就拿下来,不妨事。”竹绿抱怨道:“省得一会儿发困,被巡查的女使逮着了,又是一顿好骂。”
“给我点儿。”吴非辞伸手向她要。
“你用这个干嘛?”竹绿警惕道。
“同你一样,提神。”吴非辞跨进西次间,说道。
竹绿摇头:“书房重地,旁人不敢擅入,那些女使不敢进去查你。”
吴非辞指向书房:“这么些书,越抄越乏,尤其下午,得使些法子精神精神,否则公主回府我恐怕都抄不完,届时我的月钱不说,你的月钱可就……”
竹绿认为她说得很有道理,踟蹰着,还是给她拿了一副薄荷膏,见她没收回手,只好再舍给她一副。
吴非辞收下,道:“多谢,等张女使拿给我了,我再还你。”
“算了,我可再也受用不起,辣眼睛呢!”竹绿说着,眼睛就被辣出泪来,赶紧揭下来,跑出去清洗眼睛去了。
待竹绿再回西次间时,就看到吴非辞捂着肚子,躺在地上一面滚着一面哇哇叫嚷着疼。
“你怎么了?你干嘛了?你这样……怎么办啊?”竹绿着急上前,不敢上手碰她,又怕她出事,慌慌忙忙问她。
“这个……”吴非辞拉起上衣一角,露出肚子上贴的薄荷膏,整张脸难受得皱成一团废纸,“不能贴肚子上,疼!”
“你怎么拿这个贴肚子了啊?现在可怎么办啊?”竹绿赶紧帮她撕下肚子上的薄荷膏。
“告诉外头的张女使,我要去看大夫。”吴非辞喘着气,低声道。
“是是是,是得赶紧去看大夫。”
竹绿被她这一情状吓坏了,跑出殿时摔了一跤,吴非辞见她这样,十分担心她在张女使面前说不清话。
不过半晌,竹绿拿着张女使给她的木牌回来了,扶着吴非辞起身,说:“张女使让你赶紧出府请大夫去,还给了我木牌准许我跟着你去。”
从浣衣处出来至内殿当差后,吴非辞出府再也没用过这木牌,所以这木牌是张女使给竹绿用的,上面载明出府事由:“因病”以及出府回府时辰:“未初一刻至申时三刻”。
张女使知道是自家的薄荷膏引得吴阿婉腹痛,心虚之下不敢阻拦她出府,又害怕吴阿婉出府后没请到大夫先疼死了,便让竹绿一同跟去,同时也好验一验这个吴阿婉是否装病作假。
到底是上了点年纪的婢子,多吃了些盐,心眼子也多长了些,但没长多少,竟派竹绿这个没心眼的跟着。
吴非辞在竹绿搀扶下出了公主府,就近择了一家医馆看病。
大夫搭脉看诊后,说道:“左寸关弦大而数,右稍和而兼滑,舌尖独红,乃忧思谋虑,扰动心肝之阳,你可是胃痛?”
吴非辞捂着不疼的小腹,点头:“是。”
大夫说道:“胃降无权,肝气疏泄,正是忧思病症。”又仔细看向她脸色,疑惑了一会儿,“可看着不像是伤及脾胃之相,如何腹痛了呢?”
竹绿拿出从吴非辞腹部撕下的薄荷膏递给大夫,说:“大夫,她是贴了这个才肚子疼的。”
大夫摸一把花白胡须,凑近看了看薄荷膏,一时间纠结了,最后道:“若只是贴了薄荷膏致腹痛,只需喝下热茶便可,你这忧思之症也并无大碍,无需开药,开怀可解。”
吴非辞说:“大夫,您还是开些药吧。”
“开药另算钱。”大夫说:“我这药方一开,算盘一打,恐怕你这忧思更重,还是不开为妙。”
此乃神医也。
吴非辞暗暗佩服,还是坚持开药方。
“也行。”大夫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药方笺,在上头写着柴胡、黄芩、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等几味养胃平心之药,并折好给吴非辞,“按此方抓药,以水一斗半,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说起一升药来,吴非辞想起前几日给阿清买药时,药方上就有一升、三升等字样,她按着自己的理解估摸着现代的一升有多少,熬了满满一大碗让阿清喝下。
阿清面露难色,捧起汤药喝了几口,实在喝不下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后,又在吴非辞殷切的眼神下继续喝下去。
幸好这时赵知临从外头回来,拿起药方看了看,重新秤量了正确的药量,这个时候吴非辞才知道药方里的煮一升也就估摸两百毫升,若是一升半夏,大约也就一两。
她在一旁看着赵知临仔细称量,只觉得他这人格外认真,认真得令她自惭形秽,吃药这样的事她竟想当然,不曾细思过这份量是否合理。
医馆与生药铺并不在一处,吴非辞将药方递给竹绿,拜托她去抓药,待竹绿走远后,吴非辞起身离开了医馆。
虽知昭平在盛都,可盛都这样大,总不好处处都寻一遍。
吴非辞首先想到的就是青门寺,可很快就否决了,昭平这人爱无咎爱得要死,不愿无咎卷入她当下所行之事中,自她设局拒婚后,从未去过青门寺见无咎,可知她并不想让她的佛子沾染世俗。
她雇一只驴,往青门寺去无咎。
谁让昭平爱无咎爱得要死。
此时已是初秋,青门寺下树叶层落,脚下轻踏,簌簌作响,最后止于青阶。
抬头遥遥望向山顶,是薄雾弥漫,只见寺庙露出一角,一步一步往上走,再抬头时,却连寺庙一角都不见。
林深不知处,缘在此山中。
她没来过青门寺,望着面前岔道,不知去路,一屁股坐在石阶上休息,还没坐热,恰逢一小沙弥上山,忙起身拍拍屁股,上前问道。
沙弥显然少见生人,头压得低低的,明显不合头围的僧帽遮住大半个脸,双手合十,只道:“施主请随小僧来。”
“多谢高僧指路。”
吴非辞跟了上去,前头领路的小沙弥问她为何去青门寺。
她说:“抄书时遇着一句佛偈额,百思不得解,听闻无咎佛子高深,欲要向其请教一二。”
小沙弥仍低着头:“小僧斗胆,敢问是何佛偈?”
她道:“昭平何处寻?”
小沙弥疑惑:“只这一句?”
她点头:“只这一句。”
“这根本不是一句佛偈,无咎佛子未必知道。”小沙弥摇头,与她道:“施主寻他,恐怕无解而归。”
她幽幽道:“可你知道,不是吗?”
话音才落,吴非辞脚下稍有拦人拔腿之势,眼前小沙弥立即调头狂奔,头顶僧帽掉落,披下一袭乌黑长发。
吴非辞快步追上去,冲那那小沙弥背影道:“高僧你跑什么?”
她挽袖提裙,跨着大步去追那小沙弥,可山上迷雾缭绕,青阶湿滑,几次都要摔倒在地,身上裙衫又比不得小沙弥的僧袍僧靴便捷,还是跟丢了。
她捡起那顶僧帽,抬眼望向林间,几缕飘逸青丝忽闪忽现。
史书上曾以浓墨记载过关于历代公主的野心与权谋,定局是落子无悔,满盘皆输,生于斯长于斯的昭平有此野心是必然,那么她的结局是否也为必然?
再一想,昭平不过是虚构,青史不会为她留笔,所以,上天会不会允许她跑出历史的桎梏,另有一番结果?
吴非辞不作预测,就如刚才的追逐一般,她心里是希望昭平赢的,希望昭平跑快些,再快些,跑出历史的迷雾丛林,登上昭平自己的山巅。
那山巅高耸入云,吴非辞命浅福薄,足下蝼蚁与灼灼朝阳并行时,终究是胆怯的,可她知道,蝼蚁没有选择的权利,朝阳再烈,也必须要前行。
她坐在落叶凌乱的青阶上,深深喘息过后,是虚无的颓唐,身子往后倒下,背脊抵于坚硬的阶梯石棱上,凉飕飕的风低低掠过她心口。
天凉了,早些回家。
“哎,哪里的话?”张女使脸上依旧是和和气气地笑着,可这次明显比刚才笑得更真实,涂在脸上的腮红都抖了抖,她将手上的碎银推回吴非辞手里,“我家里头是有秘方,只是不知于你是否合用,膏药这类不敢乱拿的。”
“姐姐你且多拿几副来,合不合用的,阿婉都试一试。”吴非辞又多加了十几文一并推至张女使手中。
“阿婉这样客气,好说好说,过几日给你带来,若是有用,日后常给你拿就是。”张女使终是收下钱,那册子上的名字也不划了,递与吴非辞,笑着示意她按指印画卯。
吴非辞今日依旧在书房誊书。
抄录书册这些天,她有意也好无意也罢,记住了许多当朝的律制与官制,这使她变得更有用了,确切来说,是对昭平更有用。
她其实很不解,若昭平当真要留她做一枚好用的棋子,完全可凭借其权势迫使她留下来,为何要用这最破的方法?
吴非辞揉了揉手腕,想出府逛逛。
平日里朝点卯晚散值,即使出了府,天色昏暗,也只能回家,白日里又有竹绿时时刻刻盯着,寸步难行。
“竹绿,你家有没有什么哥哥弟弟儿子买膏药的?”吴非辞从书房里出来,靠在西次间门框边上,幽幽冲里头的竹绿勾头诱惑道。
“没有,别想贿赂我。”竹绿才不管她问话里有什么含义,一律认定为她想出府,直接道:“你休想出府。”
说话间,竹绿心疼的将剪成小块的薄荷膏贴在太阳穴上,说不能白花钱,还嘴硬道:“这玩意儿贴哪儿都不行,唯独贴太阳穴上最适宜,提神醒脑的。”
吴非辞瞧她,问道:“手上的红还没褪,你就敢往脸上使?”
“贴一会儿就拿下来,不妨事。”竹绿抱怨道:“省得一会儿发困,被巡查的女使逮着了,又是一顿好骂。”
“给我点儿。”吴非辞伸手向她要。
“你用这个干嘛?”竹绿警惕道。
“同你一样,提神。”吴非辞跨进西次间,说道。
竹绿摇头:“书房重地,旁人不敢擅入,那些女使不敢进去查你。”
吴非辞指向书房:“这么些书,越抄越乏,尤其下午,得使些法子精神精神,否则公主回府我恐怕都抄不完,届时我的月钱不说,你的月钱可就……”
竹绿认为她说得很有道理,踟蹰着,还是给她拿了一副薄荷膏,见她没收回手,只好再舍给她一副。
吴非辞收下,道:“多谢,等张女使拿给我了,我再还你。”
“算了,我可再也受用不起,辣眼睛呢!”竹绿说着,眼睛就被辣出泪来,赶紧揭下来,跑出去清洗眼睛去了。
待竹绿再回西次间时,就看到吴非辞捂着肚子,躺在地上一面滚着一面哇哇叫嚷着疼。
“你怎么了?你干嘛了?你这样……怎么办啊?”竹绿着急上前,不敢上手碰她,又怕她出事,慌慌忙忙问她。
“这个……”吴非辞拉起上衣一角,露出肚子上贴的薄荷膏,整张脸难受得皱成一团废纸,“不能贴肚子上,疼!”
“你怎么拿这个贴肚子了啊?现在可怎么办啊?”竹绿赶紧帮她撕下肚子上的薄荷膏。
“告诉外头的张女使,我要去看大夫。”吴非辞喘着气,低声道。
“是是是,是得赶紧去看大夫。”
竹绿被她这一情状吓坏了,跑出殿时摔了一跤,吴非辞见她这样,十分担心她在张女使面前说不清话。
不过半晌,竹绿拿着张女使给她的木牌回来了,扶着吴非辞起身,说:“张女使让你赶紧出府请大夫去,还给了我木牌准许我跟着你去。”
从浣衣处出来至内殿当差后,吴非辞出府再也没用过这木牌,所以这木牌是张女使给竹绿用的,上面载明出府事由:“因病”以及出府回府时辰:“未初一刻至申时三刻”。
张女使知道是自家的薄荷膏引得吴阿婉腹痛,心虚之下不敢阻拦她出府,又害怕吴阿婉出府后没请到大夫先疼死了,便让竹绿一同跟去,同时也好验一验这个吴阿婉是否装病作假。
到底是上了点年纪的婢子,多吃了些盐,心眼子也多长了些,但没长多少,竟派竹绿这个没心眼的跟着。
吴非辞在竹绿搀扶下出了公主府,就近择了一家医馆看病。
大夫搭脉看诊后,说道:“左寸关弦大而数,右稍和而兼滑,舌尖独红,乃忧思谋虑,扰动心肝之阳,你可是胃痛?”
吴非辞捂着不疼的小腹,点头:“是。”
大夫说道:“胃降无权,肝气疏泄,正是忧思病症。”又仔细看向她脸色,疑惑了一会儿,“可看着不像是伤及脾胃之相,如何腹痛了呢?”
竹绿拿出从吴非辞腹部撕下的薄荷膏递给大夫,说:“大夫,她是贴了这个才肚子疼的。”
大夫摸一把花白胡须,凑近看了看薄荷膏,一时间纠结了,最后道:“若只是贴了薄荷膏致腹痛,只需喝下热茶便可,你这忧思之症也并无大碍,无需开药,开怀可解。”
吴非辞说:“大夫,您还是开些药吧。”
“开药另算钱。”大夫说:“我这药方一开,算盘一打,恐怕你这忧思更重,还是不开为妙。”
此乃神医也。
吴非辞暗暗佩服,还是坚持开药方。
“也行。”大夫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药方笺,在上头写着柴胡、黄芩、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等几味养胃平心之药,并折好给吴非辞,“按此方抓药,以水一斗半,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说起一升药来,吴非辞想起前几日给阿清买药时,药方上就有一升、三升等字样,她按着自己的理解估摸着现代的一升有多少,熬了满满一大碗让阿清喝下。
阿清面露难色,捧起汤药喝了几口,实在喝不下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后,又在吴非辞殷切的眼神下继续喝下去。
幸好这时赵知临从外头回来,拿起药方看了看,重新秤量了正确的药量,这个时候吴非辞才知道药方里的煮一升也就估摸两百毫升,若是一升半夏,大约也就一两。
她在一旁看着赵知临仔细称量,只觉得他这人格外认真,认真得令她自惭形秽,吃药这样的事她竟想当然,不曾细思过这份量是否合理。
医馆与生药铺并不在一处,吴非辞将药方递给竹绿,拜托她去抓药,待竹绿走远后,吴非辞起身离开了医馆。
虽知昭平在盛都,可盛都这样大,总不好处处都寻一遍。
吴非辞首先想到的就是青门寺,可很快就否决了,昭平这人爱无咎爱得要死,不愿无咎卷入她当下所行之事中,自她设局拒婚后,从未去过青门寺见无咎,可知她并不想让她的佛子沾染世俗。
她雇一只驴,往青门寺去无咎。
谁让昭平爱无咎爱得要死。
此时已是初秋,青门寺下树叶层落,脚下轻踏,簌簌作响,最后止于青阶。
抬头遥遥望向山顶,是薄雾弥漫,只见寺庙露出一角,一步一步往上走,再抬头时,却连寺庙一角都不见。
林深不知处,缘在此山中。
她没来过青门寺,望着面前岔道,不知去路,一屁股坐在石阶上休息,还没坐热,恰逢一小沙弥上山,忙起身拍拍屁股,上前问道。
沙弥显然少见生人,头压得低低的,明显不合头围的僧帽遮住大半个脸,双手合十,只道:“施主请随小僧来。”
“多谢高僧指路。”
吴非辞跟了上去,前头领路的小沙弥问她为何去青门寺。
她说:“抄书时遇着一句佛偈额,百思不得解,听闻无咎佛子高深,欲要向其请教一二。”
小沙弥仍低着头:“小僧斗胆,敢问是何佛偈?”
她道:“昭平何处寻?”
小沙弥疑惑:“只这一句?”
她点头:“只这一句。”
“这根本不是一句佛偈,无咎佛子未必知道。”小沙弥摇头,与她道:“施主寻他,恐怕无解而归。”
她幽幽道:“可你知道,不是吗?”
话音才落,吴非辞脚下稍有拦人拔腿之势,眼前小沙弥立即调头狂奔,头顶僧帽掉落,披下一袭乌黑长发。
吴非辞快步追上去,冲那那小沙弥背影道:“高僧你跑什么?”
她挽袖提裙,跨着大步去追那小沙弥,可山上迷雾缭绕,青阶湿滑,几次都要摔倒在地,身上裙衫又比不得小沙弥的僧袍僧靴便捷,还是跟丢了。
她捡起那顶僧帽,抬眼望向林间,几缕飘逸青丝忽闪忽现。
史书上曾以浓墨记载过关于历代公主的野心与权谋,定局是落子无悔,满盘皆输,生于斯长于斯的昭平有此野心是必然,那么她的结局是否也为必然?
再一想,昭平不过是虚构,青史不会为她留笔,所以,上天会不会允许她跑出历史的桎梏,另有一番结果?
吴非辞不作预测,就如刚才的追逐一般,她心里是希望昭平赢的,希望昭平跑快些,再快些,跑出历史的迷雾丛林,登上昭平自己的山巅。
那山巅高耸入云,吴非辞命浅福薄,足下蝼蚁与灼灼朝阳并行时,终究是胆怯的,可她知道,蝼蚁没有选择的权利,朝阳再烈,也必须要前行。
她坐在落叶凌乱的青阶上,深深喘息过后,是虚无的颓唐,身子往后倒下,背脊抵于坚硬的阶梯石棱上,凉飕飕的风低低掠过她心口。
天凉了,早些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