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玦面上星星点点的笑意仍未褪去,眼中却是寒芒迸现。
“我……我……”叶婉嘴唇不住哆嗦,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罢了。”黎玦状似叹息一声,松开了叶婉:“我瞧夫人近来精神不佳,需好生休养一阵,明日便启程去惠景寺吧。”
叶婉闻言身子一软,险些跌倒在地,她双手扶住门框,不敢置信道:“你……你要赶我走?”
“夫人怎这般说?”黎玦摇摇头,漫不经心道:“我是让夫人去清心养神,夫人若不去,到时又冒出什么疯言疯语,可没人能救得了你。”
他悠悠将目光投向叶婉,眼神意味不明,紧接着笑道:“景儿啊,你在外听了这么久,为父说的可对?”
叶婉闻言全身一震,不由望向门外。
门外人似是怔了会儿,将门推开一条小缝,犹豫着站进来,拱手:“父亲。”
“夫人先出去吧,你去惠景寺的事,我同大哥说。”黎玦见状摆了摆手。
叶婉平息情绪,不太愿离开,目含担忧地望着黎景,黎景不断朝她使眼色,她才不甘心地推门离开。
霎时,屋里只剩两人。
黎玦率先开口,温声道:“景儿近来可好?”
“一切安好。”黎景谨慎答,他欲张口为母亲开解,又忧心惹怒黎玦,遂闭口不谈。
“那景儿可还记得为父从前说过的话?”黎玦回到案前,品了一口茶水。
黎景听此略一思量,黎玦说的应是他还未被驱逐出府之前的事,那时的记忆已然模糊,但还能忆起些:“记得,父亲叮嘱儿子安分守己,不许惹事生非,更不可……”
他顿了顿,咬牙道:“欺负表妹,动她的心思。”
“那你回府后做到没?”黎玦继续发问。
黎景不语,大滴冷汗凝在额头。
“说话。”座上人语气多出一分厉色。
黎景浑身一颤,艰难吐出两个字:“未曾。”
“知道便好,为父从小没管过你多少,但不代表你可以随心所欲。”黎玦放下茶盏,抿唇露出一丝笑意,声音恢复往常的温和:“你若实在不愿,为父不介意你继续出门历练,至于归期,便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冷汗滴落,黎景深深垂首,手心亦是一片黏腻。
父亲明显是在威胁他,若她再敢对黎玥不利,便永不让他回府。
“父亲放心,儿子往后再不敢打玥表妹的主意。”黎景硬着头皮憋出这一句话,心里是一万个不服,面上仍是唯唯诺诺。
黎玦怀疑的目光扫过他,他遂将身子俯得更低些。
“既如此,暂且信你一次。”
黎景如获大释。
两人随意聊了些其他,黎景便找了借口回去,他小心翼翼合上门,整整衣襟,转身迈大步离开。
天边完全暗了下来,院子里亦没几个人,黎景在途径假山时,见四下无人,一拳狠狠砸在岩石上,鲜血染红手背,在假山上留下一道鲜红痕迹。
从小就是这样,父亲眼里只有黎玥那丫头,待她比亲女儿还亲,对自己则是视而不见,凭什么?!就连当初被赶出府外,也少不了父亲的“功劳”,这些年来,他从不问自己在外过的如何,反而一回来就兴师问罪,断自己的后路。
他既这么在意黎玥那丫头,黎景脸上冷笑愈盛,那自己偏不让那丫头好过。
递给安王的信,想必这时已经送到了。
黎景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昏暗的天色掩住他的身影,远处传来嗡鸣的钟声,悠长哀戚。
他抬头,神情一怔。
是丧钟,整整敲了五下。
与此同时,刚洗漱完毕的黎玥也听到这钟声,她愣愣地放下梳子,只着单薄中衣,几步跑去推开门,忽地一阵冷风扑面,吹起几缕额发。
琳琅匆匆跟去给她披衣。
院子里静悄悄的,远处的庙宇宫殿在黑夜中若隐若现,一弯缺月挂在树梢,薄云缭绕,寒星寂寂。
黎玥叹了口气,重新掩上门。
那位醉心诗书的太子,终究还是走了。
……
安王府,书房。
烛火摇摇曳曳,映出屋内人的影子。
此人年约不惑,眉目深沉,一身玄衣坐在案前,一手支着额头,一手翻阅公文。
薛贵轻手轻脚走进屋里,拈起烛灯旁的银针挑动烛火,火苗窜起,屋内瞬时亮堂起来。
怕是惊扰了案前人,薛贵以极轻的脚步走近,躬身道:“王爷,太子薨逝了。”
“嗯。”安王萧敬云淡淡应。
“太子素来多病,因病离世正常不过。”他面上淡漠,翻过一页纸张:“二皇子那边如何了?”
“我等派人查探时,稍晚了一步,二皇子他已在牢中服毒自尽。”
“他也会服毒自尽?”萧敬云挑眉,露出一丝讽笑,提笔在公文上勾画两笔:“以他的秉性,怕是被人害了。”
“老奴亦觉如此。”薛贵沉吟,随即道:“而且当日太子指认二皇子之事也存蹊跷,我们此前几番查认,太子遇刺一事中,那批刺客确实是太子自己找的,而不是二皇子安排的,太子无端指认二皇子,不为自己,便是为了帮别人。”
他语气笃定:“而这个别人,极有可能是幕后操纵全局之人。”
“不错。”萧敬云点头,目露赞同,接着问:“那依你之见,幕后之人是谁?”
“这……”薛贵思忖片刻,犹豫道:“老奴不敢妄言,但目前嫌疑最大的,非四皇子萧景言不可。”
“此话怎讲?”
“听底下人所言,当日朝堂,四皇子前脚刚说完二皇子的劣迹,太子后脚便站出来添一把火,这是其一,其二,二皇子曾害过林家,而当年林家大小姐与四皇子定过婚约,听闻两人感情甚笃,二皇子害垮林家,可谓是硬生生拆散这对鸳鸯,四皇子心中有怨,定会伺机报复,谋划一局也不是不可。”薛贵将心中所想缓缓道来。
萧敬云听着,搁下笔,揉了揉太阳穴:“不对,四侄子或许参与过此事,但不是幕后主使。”
“那……”薛贵不解。
“不像他的作风,四侄子做事从来是温水煮青蛙,不会如此仓促,留下破绽让人猜疑,他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的滴水不漏。”萧敬云顿住口头的话。
少顷,他补充道:“这是他的长处,短处便是顾虑过多,优柔寡断,不到最后关头不出手,昔年他跟随你我出使昭国,你可还记得那事?”
“老奴没忘。”薛贵应道。
昭国是与宛国不相上下的大国,昔年两国交战,宛国国力不足,派使臣求和,此一举至关重要,若失败,宛国将面临灭国之灾,肃帝不放心底下的臣子,把这事托付给安王萧敬云去办,谁料四皇子萧景言自告奋勇请求同往。
谈判的最后一天,萧景言的一套说辞成功说服昭国皇帝,他先是据理力争,后适时退让,财力物力相挟,把在场之人唬得一愣一愣的,不少人因此生出敬佩之意。
在宛国人看来,谈判皆大欢喜,萧景言却仍觉那套说辞准备不够充分,只是险胜一招,若不是两国议和实在僵持不下,他恐怕不会将此搬出来。
薛贵默然回想往事,良久,只听萧敬云疑道:“太子亲近之人,当年萧然不是一个?”
“是。”薛贵应,同时皱了下眉,紧接着说:“但那七皇子早年还好,后面玩物丧志,实在是无所作为,先前王爷也试探过,只以四个字形容,不堪大用。”
萧敬云闻言拧眉,起身踱步,转了两圈,忽然回头问道:“当初探子是消失在萧然那?”
“确实。”
“以后多注意那边。”萧敬云摇头叹:“太子和二皇子一死,什么牛马鬼神都会涌出来,不可掉以轻心。”
他扫了一眼案上堆着的一摞公文,一张信纸摊在其上,不由转移话题,轻笑道:“之前几次三番找黎家合作,黎砚峰始终不肯给个准信,反倒是他府里人按捺不住,要先一步与本王暗中联手,那个叫黎景的小子,野心不小啊。”
薛贵听此将视线转移至信纸,密信送来时,他本以为是哪个小门小户想攀高枝,心中不屑欲私自处理,但见是黎家,斟酌一番还是呈了上去。
“王爷如何看?”他问。
“总归是个做门面的傀儡圣女,但如今能接手祭司一职,换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也好。”萧敬云转眼:“与黎景说,这事本王同意了,改日约时间见面。”
薛贵应下,方想着手令人去办,却又记起些什么,再度道:“王爷,眼看天气转暖,临近立夏,夏日多洪涝,南边估摸着要水患频发,这治灾安抚一事,是否同往年一样?”
“不一样,今年宛朝有圣女,正好让那黎祭司去安抚民心,到时找手底下几个人在肃帝面前力荐她。”
薛贵犹疑:“南方一旦水患成灾,那些暴民可都是穷凶极恶之徒,黎祭司怕要应付不来。”
“这就更好了。”萧敬云拍掌朗笑:“若是安抚不力,就地埋骨和回京治罪两条路随她选。”
薛贵心底一惊,回想起萧敬云刚说过的替换圣女的话,立时恍然大悟,躬身道:“王爷英明。”
“我……我……”叶婉嘴唇不住哆嗦,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罢了。”黎玦状似叹息一声,松开了叶婉:“我瞧夫人近来精神不佳,需好生休养一阵,明日便启程去惠景寺吧。”
叶婉闻言身子一软,险些跌倒在地,她双手扶住门框,不敢置信道:“你……你要赶我走?”
“夫人怎这般说?”黎玦摇摇头,漫不经心道:“我是让夫人去清心养神,夫人若不去,到时又冒出什么疯言疯语,可没人能救得了你。”
他悠悠将目光投向叶婉,眼神意味不明,紧接着笑道:“景儿啊,你在外听了这么久,为父说的可对?”
叶婉闻言全身一震,不由望向门外。
门外人似是怔了会儿,将门推开一条小缝,犹豫着站进来,拱手:“父亲。”
“夫人先出去吧,你去惠景寺的事,我同大哥说。”黎玦见状摆了摆手。
叶婉平息情绪,不太愿离开,目含担忧地望着黎景,黎景不断朝她使眼色,她才不甘心地推门离开。
霎时,屋里只剩两人。
黎玦率先开口,温声道:“景儿近来可好?”
“一切安好。”黎景谨慎答,他欲张口为母亲开解,又忧心惹怒黎玦,遂闭口不谈。
“那景儿可还记得为父从前说过的话?”黎玦回到案前,品了一口茶水。
黎景听此略一思量,黎玦说的应是他还未被驱逐出府之前的事,那时的记忆已然模糊,但还能忆起些:“记得,父亲叮嘱儿子安分守己,不许惹事生非,更不可……”
他顿了顿,咬牙道:“欺负表妹,动她的心思。”
“那你回府后做到没?”黎玦继续发问。
黎景不语,大滴冷汗凝在额头。
“说话。”座上人语气多出一分厉色。
黎景浑身一颤,艰难吐出两个字:“未曾。”
“知道便好,为父从小没管过你多少,但不代表你可以随心所欲。”黎玦放下茶盏,抿唇露出一丝笑意,声音恢复往常的温和:“你若实在不愿,为父不介意你继续出门历练,至于归期,便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冷汗滴落,黎景深深垂首,手心亦是一片黏腻。
父亲明显是在威胁他,若她再敢对黎玥不利,便永不让他回府。
“父亲放心,儿子往后再不敢打玥表妹的主意。”黎景硬着头皮憋出这一句话,心里是一万个不服,面上仍是唯唯诺诺。
黎玦怀疑的目光扫过他,他遂将身子俯得更低些。
“既如此,暂且信你一次。”
黎景如获大释。
两人随意聊了些其他,黎景便找了借口回去,他小心翼翼合上门,整整衣襟,转身迈大步离开。
天边完全暗了下来,院子里亦没几个人,黎景在途径假山时,见四下无人,一拳狠狠砸在岩石上,鲜血染红手背,在假山上留下一道鲜红痕迹。
从小就是这样,父亲眼里只有黎玥那丫头,待她比亲女儿还亲,对自己则是视而不见,凭什么?!就连当初被赶出府外,也少不了父亲的“功劳”,这些年来,他从不问自己在外过的如何,反而一回来就兴师问罪,断自己的后路。
他既这么在意黎玥那丫头,黎景脸上冷笑愈盛,那自己偏不让那丫头好过。
递给安王的信,想必这时已经送到了。
黎景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昏暗的天色掩住他的身影,远处传来嗡鸣的钟声,悠长哀戚。
他抬头,神情一怔。
是丧钟,整整敲了五下。
与此同时,刚洗漱完毕的黎玥也听到这钟声,她愣愣地放下梳子,只着单薄中衣,几步跑去推开门,忽地一阵冷风扑面,吹起几缕额发。
琳琅匆匆跟去给她披衣。
院子里静悄悄的,远处的庙宇宫殿在黑夜中若隐若现,一弯缺月挂在树梢,薄云缭绕,寒星寂寂。
黎玥叹了口气,重新掩上门。
那位醉心诗书的太子,终究还是走了。
……
安王府,书房。
烛火摇摇曳曳,映出屋内人的影子。
此人年约不惑,眉目深沉,一身玄衣坐在案前,一手支着额头,一手翻阅公文。
薛贵轻手轻脚走进屋里,拈起烛灯旁的银针挑动烛火,火苗窜起,屋内瞬时亮堂起来。
怕是惊扰了案前人,薛贵以极轻的脚步走近,躬身道:“王爷,太子薨逝了。”
“嗯。”安王萧敬云淡淡应。
“太子素来多病,因病离世正常不过。”他面上淡漠,翻过一页纸张:“二皇子那边如何了?”
“我等派人查探时,稍晚了一步,二皇子他已在牢中服毒自尽。”
“他也会服毒自尽?”萧敬云挑眉,露出一丝讽笑,提笔在公文上勾画两笔:“以他的秉性,怕是被人害了。”
“老奴亦觉如此。”薛贵沉吟,随即道:“而且当日太子指认二皇子之事也存蹊跷,我们此前几番查认,太子遇刺一事中,那批刺客确实是太子自己找的,而不是二皇子安排的,太子无端指认二皇子,不为自己,便是为了帮别人。”
他语气笃定:“而这个别人,极有可能是幕后操纵全局之人。”
“不错。”萧敬云点头,目露赞同,接着问:“那依你之见,幕后之人是谁?”
“这……”薛贵思忖片刻,犹豫道:“老奴不敢妄言,但目前嫌疑最大的,非四皇子萧景言不可。”
“此话怎讲?”
“听底下人所言,当日朝堂,四皇子前脚刚说完二皇子的劣迹,太子后脚便站出来添一把火,这是其一,其二,二皇子曾害过林家,而当年林家大小姐与四皇子定过婚约,听闻两人感情甚笃,二皇子害垮林家,可谓是硬生生拆散这对鸳鸯,四皇子心中有怨,定会伺机报复,谋划一局也不是不可。”薛贵将心中所想缓缓道来。
萧敬云听着,搁下笔,揉了揉太阳穴:“不对,四侄子或许参与过此事,但不是幕后主使。”
“那……”薛贵不解。
“不像他的作风,四侄子做事从来是温水煮青蛙,不会如此仓促,留下破绽让人猜疑,他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的滴水不漏。”萧敬云顿住口头的话。
少顷,他补充道:“这是他的长处,短处便是顾虑过多,优柔寡断,不到最后关头不出手,昔年他跟随你我出使昭国,你可还记得那事?”
“老奴没忘。”薛贵应道。
昭国是与宛国不相上下的大国,昔年两国交战,宛国国力不足,派使臣求和,此一举至关重要,若失败,宛国将面临灭国之灾,肃帝不放心底下的臣子,把这事托付给安王萧敬云去办,谁料四皇子萧景言自告奋勇请求同往。
谈判的最后一天,萧景言的一套说辞成功说服昭国皇帝,他先是据理力争,后适时退让,财力物力相挟,把在场之人唬得一愣一愣的,不少人因此生出敬佩之意。
在宛国人看来,谈判皆大欢喜,萧景言却仍觉那套说辞准备不够充分,只是险胜一招,若不是两国议和实在僵持不下,他恐怕不会将此搬出来。
薛贵默然回想往事,良久,只听萧敬云疑道:“太子亲近之人,当年萧然不是一个?”
“是。”薛贵应,同时皱了下眉,紧接着说:“但那七皇子早年还好,后面玩物丧志,实在是无所作为,先前王爷也试探过,只以四个字形容,不堪大用。”
萧敬云闻言拧眉,起身踱步,转了两圈,忽然回头问道:“当初探子是消失在萧然那?”
“确实。”
“以后多注意那边。”萧敬云摇头叹:“太子和二皇子一死,什么牛马鬼神都会涌出来,不可掉以轻心。”
他扫了一眼案上堆着的一摞公文,一张信纸摊在其上,不由转移话题,轻笑道:“之前几次三番找黎家合作,黎砚峰始终不肯给个准信,反倒是他府里人按捺不住,要先一步与本王暗中联手,那个叫黎景的小子,野心不小啊。”
薛贵听此将视线转移至信纸,密信送来时,他本以为是哪个小门小户想攀高枝,心中不屑欲私自处理,但见是黎家,斟酌一番还是呈了上去。
“王爷如何看?”他问。
“总归是个做门面的傀儡圣女,但如今能接手祭司一职,换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也好。”萧敬云转眼:“与黎景说,这事本王同意了,改日约时间见面。”
薛贵应下,方想着手令人去办,却又记起些什么,再度道:“王爷,眼看天气转暖,临近立夏,夏日多洪涝,南边估摸着要水患频发,这治灾安抚一事,是否同往年一样?”
“不一样,今年宛朝有圣女,正好让那黎祭司去安抚民心,到时找手底下几个人在肃帝面前力荐她。”
薛贵犹疑:“南方一旦水患成灾,那些暴民可都是穷凶极恶之徒,黎祭司怕要应付不来。”
“这就更好了。”萧敬云拍掌朗笑:“若是安抚不力,就地埋骨和回京治罪两条路随她选。”
薛贵心底一惊,回想起萧敬云刚说过的替换圣女的话,立时恍然大悟,躬身道:“王爷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