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人录
一直想写一写信阳的茶人,每一个茶人展现出来的都是不一样的生动画面。我一向比较厚脸皮,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能舔着脸去别人的茶室坐一坐,讨一口别人的好茶喝。而信阳的茶人显然是非常好客的,无论谁来了,温杯烫盏,跑上一杯当年新出的好茶,以待新客。甭管买不买,信阳的茶人诚意是足足的,别人喝过的剩茶绝不会再让您喝,必须要重新泡新茶,得益于信阳茶人的好客,因此我能喝百家茶,听百家故事。
我原是一个喝不起茶的人,说实话十几块一杯的奶茶喝着并不心疼,因为是一次性消费,喝过就算了,平日的白开水虽然寡淡无味倒是非常解渴。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呢 ,大概是从认识珺景开始,她的长相是茶乡山水晕染出来的模样,像涓涓的小溪,像清晨的岚雾,又像早春的樱花,总之看到她你就可以想象茶山的万般美好,她就像一株娉娉婷婷的茶花,娴静温柔的编织了一场关于遇见的梦。她的第一个工作室我极喜欢,在我家不远的家属院,院子里有柿子、石榴、葡萄、猕猴桃,小小的工作室,硕果累累,总是飘散着各种瓜果的气息。夏天的时候,她还种了一大缸荷花,给小院带来了波光粼粼的湖光。那个工作室是极具生活气息的,可以生火做饭,会做各种茶饮,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毛尖冰粉,晶莹嫩绿的冰粉配上翠绿的葡萄喝鲜红的西瓜,每一口都是全身舒爽的滋味,选择想起来还是很回味,炎炎的夏日,大家在小院里摘葡萄,掐凤仙花,包粽子。秋风起的时候,院子里丝丝缕缕都是桂花,用香透了的桂花泡一杯红茶,香到骨子里,甜到骨头缝。下雪的时候,大家窝在屋里,陈皮就着白茶,咕嘟咕嘟的水气蒸腾着,满屋都是橘子和茶叶的香气,买上一捧炒的热乎乎的板栗和烤的流油的红薯,坐着看珺景练茶,看她从有点笨拙,有点粗糙到最后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杯一杯的茶水见证的是一个少女的成长,更是一个创业者的初心。从什么开始她褪去了少女的稚嫩,变得成熟变得老练,可偶然依然会开怀大笑,会调皮,会撒娇,毕竟只是一个27岁的女孩,虽然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依旧是那个爱笑的姑娘。我眼中的她就是一枝袅袅如云的茶花,只要你见过她一定会爱上她,爱上她爽朗的笑,爱上她宽广的世界,爱上她不羁的自由。
初识静老师,是因为一篇文章,有一天偶然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人分享一篇文章《“鬼市”上长大的姑娘》,顿时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时的我尚不知道“鬼市”是什么,总感觉带有奇异和魔幻的色彩,带着好奇心,我点开了这篇文章,从此真正走进了茶叶。她不像一个茶人,更像是一个老师,她很专业很严谨,她非常注意纠正每一个茶友的茶叶误区,也乐于解答所有茶友对茶叶的疑惑。去喝她的茶,总感觉干货满满,每一次去都像是在上课,她并不介意她讲的有没有人听,她说的有没有人懂,但总是乐此不疲。从她这里我真正喝懂了茶,日日行茶,日日学习,插花、绘画、写字、设计、美术、礼仪、文献,她几乎无所不知,她疯狂地吸收一切有关于茶叶的知识并进行无私的分享。每一次喝她的茶总感觉仪式感很足,插花、熏香、清洁、归纳,她对仪式感和协调感的平衡,让她的茶桌总是呈现出一种极致的美感,不管是春日的朝气,还是夏日的绚烂,亦或是秋日的静美,冬日的孤寂。她的工作室就像是一幅画,会画的人在这里随时可以展纸研墨一挥而就,不管是有心的雕琢还是无心的调换,都是那么妥帖、那么无可挑剔。而她本人就像一株本地的老旱茶,坚韧有力,他强任他强,明月拂山岗,而她永远气定神闲,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沉静的为所有的茶客斟下一杯稳稳的的茶。
认识夏末是在一个湿漉漉的下雨天,在一个见面会上,身边的领导说她是抖音的网红,有几十万的粉丝,更巧的是她的工作室离我很近,会上的人都对她很是熟络,我很惭愧,虽然我们相距很近,但是并不相识。她很谦逊,简单做了分享,让我对这个一室之内的网红好奇,会后雨一直在下,她亲切的邀我坐她的车,在车上我们才真正说上了话,也是在她的车上我才第一次下载了抖音,了解了后来风靡的抖音直播。再次相见依然是一个下雨天,我去她的工作室拜访,为什么记那么清,那是因为我是第一次在水光空濛的室内喝茶,悠闲的游鱼、含珠的睡莲、粼粼的水波,繁盛的草木,淅淅沥沥的屋檐,总之一切的一切连同茶室弥漫水气的空气都带给我一份新奇的体验,我如置身深山的雨林中,却只见空翠不见雨。总之每次去她的茶室都是新奇的体验,在老木雕琢的茶台旁观过鱼,在铜烧的茶桌旁煮过茶,在石磨得茶台旁赏过月,行行色色、不同材质的器物,每次来都是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围炉煮茶还没兴起的时候,我们早已围过炉煮过茶,夏天在长满菖蒲的茶桌旁,冰萃上鲜甜的毛尖茶,夏日在石榴花红艳艳的时候,插上一把在院中随手折来的野趣,秋天围着炭桌烤上一碗碗浓郁的普洱茶,冬天在热乎乎的火塘,烤红薯、烤栗子、烤肉。总之在我还只喝信阳茶的时候,她带我看了中国。她一直说我的茶是卖给全国,卖给全世界的,她也从来没有着眼一个品种一个品类,她说信阳的市场太小了,我们要目光长远,看中国,看世界。事实上她说到了也做到了,超前的眼光和视角让她远远地走在所有人前面,在所有人没有关注院子经济的时候,她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改造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围炉煮茶还没风靡全国的时候,围炉煮茶早已是小院的日常生活。她带着审视的目光去了普洱,去了南平,去了福鼎,去了杭州、苏州、泉州、潮州、景德镇,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不止看茶还看器,看山看水看设计看文化,她带着一双看世界的眼光来看茶,为茶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也为信阳茶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巧思。她就像信阳茶山顶上那猎猎的千年松树,独立于众山之巅,用俯视的眼光来看信阳,把信阳推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看遍了世界浮华的夏末,最终还是选择了生她养她的信阳毛尖,家乡的风土也更适宜外地漂泊辗转不定的游子。上者生烂石,最好喝的茶一定是需要用心等待的,而最曼妙的人生也一定是在历经风雨的打磨之后才会绽放出沁人心脾的兰花香。
结识梨园茶舍更是一段机缘,是在一个清晨的茶会上,她说这里光线很好,问我要不要拍张照,有人愿意效劳,我当然欣然同意。于是加上了好友,她把她拍过的图发给了我,我一看很是用心,阳光透过树木洒在我的身上,清晨的绿荫投射在煮的红彤彤的茶汤上,一阴一明,甚是有趣。就这样加了微信,我以为我们就是一杯茶的缘分,谁想到还会更深。周末在家休息翻起朋友圈,发现她发了一张芭蕉的图片,刚下过的雨从芭蕉叶上滴落,一滴一滴好像也滴在了心里,我没见过这么可爱的芭蕉,当时正在读“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这几滴雨滴的我心痒难耐,我实在太想近距离看一看这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的芭蕉,于是就给她发微信,问她那是在哪里,她发了一个地址,离我并不远,说我无事可以一起听雨喝茶,说走就走,我拿上雨伞,冒着风雨就去了只有一面之缘的茶人。她的工作室在她自己家里,她为了两个孩子陪读,在市中心租了一个带院子的老房子开辟出一个自己的小空间。屋子不大,但是很干净,茶室很是简单,简简单单一张茶桌,桌子上挂了一幅字“品泉”,周围几幅小画,她说都是自己无事信手涂鸦的作品。问起叫梨园茶社的名字,她说是老家是山东阳谷的,家乡多梨树,一到春日,洁白如玉,纷扬似雪,梨园茶社是梦想中的茶社样子,听她的描述,我顿时想起了一幅画面,春天晴好的时候,三五好友端坐于盛开的梨树下,伴随着梨花香,梨花落,我们在树下畅饮一杯毛尖茶。梨园寄托了她无限的向往,茶舍也给了她疲惫生活的一口喘息之地。她的生活其实被孩子和家务充满,每天唯一的空闲时间,就是送两个孩子上学之后,自己把屋里收拾好,就在这一方天地里写字、画画、喝茶。她极爱瘦金体,每日坚持临帖,这几年竟也有所成。再见是她约我,她说抖音上有一位网友,看她的画极好,想线下来结识一下,她本不相理,打开对方头像,却发现对方是本市知名画家,男女相见有诸多不便,她约我一起会面,这个他们相识网上的画友,没想到竟是我的熟人,我不由感叹世界真小,朋友也很是开心,带我们去另一个琴社听琴,回来时已是月上中天,不由欣喜回到茶社,董姐把她珍藏很久的琴拿出请朋友弹奏,兴起不知何时,总之那天是通宵达旦,喝了一杯又一杯茶,听了一曲又一曲琴音,从此我相交了琴友、一个茶友。其实总是很忙,全职妈妈很是辛苦,忙着接送孩子,辅导孩子的作业,忙着做家务,忙着打包、发货,我们只能约在周五和周六的晚上,因为周一到周五她要辅导两个孩子做作业,周末休息两天,是送大女儿去各种学习班、兴趣班,是辅导小女儿写作业、画画、读书,但是永远从她身上看不出抱怨和丧气。我们总是见缝插针的约茶,也许是清晨,也许是深夜,是春天的一把小雏菊蓦然心喜,是夏日的带露荷花散去外面的暑热,是秋日灿烂的野菊花那怒放的生命力,是秋天的一捧腊梅散发无人的幽香,总之是方寸之间,却是我们一片福地。我们在她小小的茶室里和春茶谈远梦,与秋风共远行。晨起在茶室喝一杯茶,写一幅字,激爽一天的动力,夜深人静点一炷香,泡一杯茶,抚平一天的疲惫,渐渐地我也养成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习惯。她的丈夫在山上种茶、炒茶,侍弄养活一家的茶树,她在山下操持生活,贩卖平凡岁月的馨香。上者生烂石,她就像茶山上顽强的石头,孕育出好茶需要的养分,不管日晒雨淋,不管年久日深,奉献自己能奉献的一切力量,守护着这片寂静无人的天地。一天天,一年年,日日行茶,日日学习。她是一粒芥子,却心藏须弥,用十年涵养一杯人生的滋味。她不是做茶的人,确是最会喝茶的人,生命如歌,谁会用十年演绎一首淮南茶山歌,当然只有把孩子和茶看做同等重要的茶人母亲会。
我原是一个喝不起茶的人,说实话十几块一杯的奶茶喝着并不心疼,因为是一次性消费,喝过就算了,平日的白开水虽然寡淡无味倒是非常解渴。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呢 ,大概是从认识珺景开始,她的长相是茶乡山水晕染出来的模样,像涓涓的小溪,像清晨的岚雾,又像早春的樱花,总之看到她你就可以想象茶山的万般美好,她就像一株娉娉婷婷的茶花,娴静温柔的编织了一场关于遇见的梦。她的第一个工作室我极喜欢,在我家不远的家属院,院子里有柿子、石榴、葡萄、猕猴桃,小小的工作室,硕果累累,总是飘散着各种瓜果的气息。夏天的时候,她还种了一大缸荷花,给小院带来了波光粼粼的湖光。那个工作室是极具生活气息的,可以生火做饭,会做各种茶饮,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毛尖冰粉,晶莹嫩绿的冰粉配上翠绿的葡萄喝鲜红的西瓜,每一口都是全身舒爽的滋味,选择想起来还是很回味,炎炎的夏日,大家在小院里摘葡萄,掐凤仙花,包粽子。秋风起的时候,院子里丝丝缕缕都是桂花,用香透了的桂花泡一杯红茶,香到骨子里,甜到骨头缝。下雪的时候,大家窝在屋里,陈皮就着白茶,咕嘟咕嘟的水气蒸腾着,满屋都是橘子和茶叶的香气,买上一捧炒的热乎乎的板栗和烤的流油的红薯,坐着看珺景练茶,看她从有点笨拙,有点粗糙到最后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杯一杯的茶水见证的是一个少女的成长,更是一个创业者的初心。从什么开始她褪去了少女的稚嫩,变得成熟变得老练,可偶然依然会开怀大笑,会调皮,会撒娇,毕竟只是一个27岁的女孩,虽然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是依旧是那个爱笑的姑娘。我眼中的她就是一枝袅袅如云的茶花,只要你见过她一定会爱上她,爱上她爽朗的笑,爱上她宽广的世界,爱上她不羁的自由。
初识静老师,是因为一篇文章,有一天偶然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人分享一篇文章《“鬼市”上长大的姑娘》,顿时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时的我尚不知道“鬼市”是什么,总感觉带有奇异和魔幻的色彩,带着好奇心,我点开了这篇文章,从此真正走进了茶叶。她不像一个茶人,更像是一个老师,她很专业很严谨,她非常注意纠正每一个茶友的茶叶误区,也乐于解答所有茶友对茶叶的疑惑。去喝她的茶,总感觉干货满满,每一次去都像是在上课,她并不介意她讲的有没有人听,她说的有没有人懂,但总是乐此不疲。从她这里我真正喝懂了茶,日日行茶,日日学习,插花、绘画、写字、设计、美术、礼仪、文献,她几乎无所不知,她疯狂地吸收一切有关于茶叶的知识并进行无私的分享。每一次喝她的茶总感觉仪式感很足,插花、熏香、清洁、归纳,她对仪式感和协调感的平衡,让她的茶桌总是呈现出一种极致的美感,不管是春日的朝气,还是夏日的绚烂,亦或是秋日的静美,冬日的孤寂。她的工作室就像是一幅画,会画的人在这里随时可以展纸研墨一挥而就,不管是有心的雕琢还是无心的调换,都是那么妥帖、那么无可挑剔。而她本人就像一株本地的老旱茶,坚韧有力,他强任他强,明月拂山岗,而她永远气定神闲,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沉静的为所有的茶客斟下一杯稳稳的的茶。
认识夏末是在一个湿漉漉的下雨天,在一个见面会上,身边的领导说她是抖音的网红,有几十万的粉丝,更巧的是她的工作室离我很近,会上的人都对她很是熟络,我很惭愧,虽然我们相距很近,但是并不相识。她很谦逊,简单做了分享,让我对这个一室之内的网红好奇,会后雨一直在下,她亲切的邀我坐她的车,在车上我们才真正说上了话,也是在她的车上我才第一次下载了抖音,了解了后来风靡的抖音直播。再次相见依然是一个下雨天,我去她的工作室拜访,为什么记那么清,那是因为我是第一次在水光空濛的室内喝茶,悠闲的游鱼、含珠的睡莲、粼粼的水波,繁盛的草木,淅淅沥沥的屋檐,总之一切的一切连同茶室弥漫水气的空气都带给我一份新奇的体验,我如置身深山的雨林中,却只见空翠不见雨。总之每次去她的茶室都是新奇的体验,在老木雕琢的茶台旁观过鱼,在铜烧的茶桌旁煮过茶,在石磨得茶台旁赏过月,行行色色、不同材质的器物,每次来都是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围炉煮茶还没兴起的时候,我们早已围过炉煮过茶,夏天在长满菖蒲的茶桌旁,冰萃上鲜甜的毛尖茶,夏日在石榴花红艳艳的时候,插上一把在院中随手折来的野趣,秋天围着炭桌烤上一碗碗浓郁的普洱茶,冬天在热乎乎的火塘,烤红薯、烤栗子、烤肉。总之在我还只喝信阳茶的时候,她带我看了中国。她一直说我的茶是卖给全国,卖给全世界的,她也从来没有着眼一个品种一个品类,她说信阳的市场太小了,我们要目光长远,看中国,看世界。事实上她说到了也做到了,超前的眼光和视角让她远远地走在所有人前面,在所有人没有关注院子经济的时候,她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改造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围炉煮茶还没风靡全国的时候,围炉煮茶早已是小院的日常生活。她带着审视的目光去了普洱,去了南平,去了福鼎,去了杭州、苏州、泉州、潮州、景德镇,她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她不止看茶还看器,看山看水看设计看文化,她带着一双看世界的眼光来看茶,为茶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也为信阳茶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巧思。她就像信阳茶山顶上那猎猎的千年松树,独立于众山之巅,用俯视的眼光来看信阳,把信阳推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看遍了世界浮华的夏末,最终还是选择了生她养她的信阳毛尖,家乡的风土也更适宜外地漂泊辗转不定的游子。上者生烂石,最好喝的茶一定是需要用心等待的,而最曼妙的人生也一定是在历经风雨的打磨之后才会绽放出沁人心脾的兰花香。
结识梨园茶舍更是一段机缘,是在一个清晨的茶会上,她说这里光线很好,问我要不要拍张照,有人愿意效劳,我当然欣然同意。于是加上了好友,她把她拍过的图发给了我,我一看很是用心,阳光透过树木洒在我的身上,清晨的绿荫投射在煮的红彤彤的茶汤上,一阴一明,甚是有趣。就这样加了微信,我以为我们就是一杯茶的缘分,谁想到还会更深。周末在家休息翻起朋友圈,发现她发了一张芭蕉的图片,刚下过的雨从芭蕉叶上滴落,一滴一滴好像也滴在了心里,我没见过这么可爱的芭蕉,当时正在读“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这几滴雨滴的我心痒难耐,我实在太想近距离看一看这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的芭蕉,于是就给她发微信,问她那是在哪里,她发了一个地址,离我并不远,说我无事可以一起听雨喝茶,说走就走,我拿上雨伞,冒着风雨就去了只有一面之缘的茶人。她的工作室在她自己家里,她为了两个孩子陪读,在市中心租了一个带院子的老房子开辟出一个自己的小空间。屋子不大,但是很干净,茶室很是简单,简简单单一张茶桌,桌子上挂了一幅字“品泉”,周围几幅小画,她说都是自己无事信手涂鸦的作品。问起叫梨园茶社的名字,她说是老家是山东阳谷的,家乡多梨树,一到春日,洁白如玉,纷扬似雪,梨园茶社是梦想中的茶社样子,听她的描述,我顿时想起了一幅画面,春天晴好的时候,三五好友端坐于盛开的梨树下,伴随着梨花香,梨花落,我们在树下畅饮一杯毛尖茶。梨园寄托了她无限的向往,茶舍也给了她疲惫生活的一口喘息之地。她的生活其实被孩子和家务充满,每天唯一的空闲时间,就是送两个孩子上学之后,自己把屋里收拾好,就在这一方天地里写字、画画、喝茶。她极爱瘦金体,每日坚持临帖,这几年竟也有所成。再见是她约我,她说抖音上有一位网友,看她的画极好,想线下来结识一下,她本不相理,打开对方头像,却发现对方是本市知名画家,男女相见有诸多不便,她约我一起会面,这个他们相识网上的画友,没想到竟是我的熟人,我不由感叹世界真小,朋友也很是开心,带我们去另一个琴社听琴,回来时已是月上中天,不由欣喜回到茶社,董姐把她珍藏很久的琴拿出请朋友弹奏,兴起不知何时,总之那天是通宵达旦,喝了一杯又一杯茶,听了一曲又一曲琴音,从此我相交了琴友、一个茶友。其实总是很忙,全职妈妈很是辛苦,忙着接送孩子,辅导孩子的作业,忙着做家务,忙着打包、发货,我们只能约在周五和周六的晚上,因为周一到周五她要辅导两个孩子做作业,周末休息两天,是送大女儿去各种学习班、兴趣班,是辅导小女儿写作业、画画、读书,但是永远从她身上看不出抱怨和丧气。我们总是见缝插针的约茶,也许是清晨,也许是深夜,是春天的一把小雏菊蓦然心喜,是夏日的带露荷花散去外面的暑热,是秋日灿烂的野菊花那怒放的生命力,是秋天的一捧腊梅散发无人的幽香,总之是方寸之间,却是我们一片福地。我们在她小小的茶室里和春茶谈远梦,与秋风共远行。晨起在茶室喝一杯茶,写一幅字,激爽一天的动力,夜深人静点一炷香,泡一杯茶,抚平一天的疲惫,渐渐地我也养成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习惯。她的丈夫在山上种茶、炒茶,侍弄养活一家的茶树,她在山下操持生活,贩卖平凡岁月的馨香。上者生烂石,她就像茶山上顽强的石头,孕育出好茶需要的养分,不管日晒雨淋,不管年久日深,奉献自己能奉献的一切力量,守护着这片寂静无人的天地。一天天,一年年,日日行茶,日日学习。她是一粒芥子,却心藏须弥,用十年涵养一杯人生的滋味。她不是做茶的人,确是最会喝茶的人,生命如歌,谁会用十年演绎一首淮南茶山歌,当然只有把孩子和茶看做同等重要的茶人母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