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信阳人我很幸运,信阳生长着一种跟西湖龙井齐名的绿茶-信阳毛尖,明前毛尖的入口的清冽与甘甜让所有喝过的人唇齿留香,念念不忘。我生在茶乡,长在茶香,耳濡目染在茶香氤氲中长大,身边都是土生土长的信阳人,世代以茶为生,代代信阳人通过对家乡茶的热爱、手工炒制技术带来的味道升华、自然禀赋的加持造就了驰名天下的信阳毛尖。更幸运的是工作后,近水楼台有很多习茶的机会,却因为一直没有意识,直到去年六月份看完王旭烽教授的《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之后,我在凌晨把《南方有嘉木》读完,在后面几天焚膏继晷的把后两部读完,看完之后始终不愿合上这三本书,内心更是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作品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之魂。《茶人三部曲》看得我是夜不能寐,这三本书让我醍醐灌顶,仿佛一夜之间开悟。

    感谢很多信阳做茶的好朋友,得益于她们无偿的分享,喝过和信阳毛尖齐名的西湖龙井,也喝过价格过万的普洱,香气扑鼻的乌龙茶、红茶,但兜兜转转,信阳本地的老旱茶却让我念念不忘。信阳茶的价格并不贵,几百块钱就能买到很好的毛尖,但我想再贵的价格最终喝所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喝,还想喝。

    今年除夕,在大理的客栈,就着红艳艳的炉火,和客栈老板,烤上几块饵丝,几个红薯,喝上一杯信阳本地群体种做的白茶。橙黄色的茶汤,蜜香、枣香、粽香、花香交织,层次丰富,满口馥郁,时间的转化,让灵魂仿佛也散发了香气。突然脑海里映入很久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年年有风,风吹年年,慢慢即漫漫。日日无事,事复日日,忙忙亦茫茫”。忽感杯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喝过的所有茶中,市场价比信阳茶高的有很多,但还是最爱家乡信阳毛尖茶的清欢。

    我在沉思,也是反思,在深夜不眠之后,看着手中翻滚的信阳毛尖,我内心再也不能平静,龙井茶人能做的,毛尖茶人没有做吗?龙井的辉煌历史,毛尖难道没有吗,同为绿茶双璧,龙井和毛尖不分伯仲,唯一差的就是这杯水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文化深则水厚,文化浅则水薄。为了家乡毛尖的振兴,我在年后开始苦心学习,在今年的五一更是把早已决心好几年的黔东南之行退了,留在了信阳,留给了茶文化节。五一假期的五天我游走在每一个信阳茶的展位,品尝他们的茶,听他们的故事。轰鸣的雷雨也挡不住我炙热的心情,于是在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终于提笔写下了信阳毛尖的故事。写下了陈善同、甘以敬、蔡竹贤等老茶人的故事,还有陈子美、陈易安、陈静轩、蔡云山、蔡珺林等新茶人的故事。这些新茶人在我身边都有迹可循,他们脱胎于真实,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拼搏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不断前行,不断记录。

    我不去想未来与茶的缘分,我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新时代,不管是国家还是政府都有新作为,新时代的毛尖茶人更是拼搏向上,身为大别山老区的我更要薪火相传把拼搏的火种记录下来,流传下去。可惜因为审查删掉了非常多的历史和背景,但是人在,精神在,气节在。

    我希望我这份执着,能向外发散,让家乡的毛尖大环境日益美好,让更多的人看到家乡云雾缭绕的茶山,喝到一杯干净润心的好茶。

章节目录

人在草木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朱雀桥边野草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朱雀桥边野草花并收藏人在草木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