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人要来了。
这个消息如一道惊雷,在李庄镇上飞速传开。
李一珍提着食盒走在石板路上。
自从市里中元造纸厂的厂长开始奔波于江安、南溪替他的母校择一处校址,大人们就总是在开会,今天的会议更是连罗书记也来了。眼看着已经过了饭点,李母差她去给李父送饭,顺便问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家里的洋油快要用完了,若是又要通宵,便不点灯等他了。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不卑不亢,南陔,你这十六字好极了!”
刚要进门,就撞上长辈们散会。李一珍护住怀里的食盒,悄悄退到一边。
“电文内容敲定,我这就递给子宁兄,由他发给同济大学。接下来,还需辛苦诸位草拟几份函件,介绍一下我们镇上的情况。“
黄绿色制服的中年人抱拳示意后转身离去,余下的乡绅们相互交流几句之后便也散开。
“爹。”
李一珍凑上去,跟在父亲后面。
“爹,下江人真要来啦?”她想了想,又把听到的议论问出来,“南溪县城都说小庙供不了大佛,我们镇上真能装下那么多人吗?”
着长衫的儒雅文人摸摸女儿的头,“回家再说,再不回去,你娘又要念叨。”
虽然父女俩赶在食盒里的饭菜冷掉前就已经坐在了家里堂屋的饭桌上,但是依然没逃过李母的念叨:“两个瓜娃子,带都带过去了不晓得就在那边吃了啊?又要千里迢迢带回家,咋个嘛,家头吃饭是要香点。”
“的确是香得多啊!”李父嗯嗯应着,又朝李一珍使眼色,“幺儿帮我倒杯酒来。”
李一珍嘻嘻笑着,“我不敢。”
“师父,”向和端着茶杯走进堂屋,“开了一天会口干舌燥,还是喝茶润喉吧。”
“家头边还是有懂事的。”李母“哦”了一声,满意地离开。
“爹,下江人真要来吗?咱们粮食要是涨价怎么办?”李一珍又挑起先前的话头,誓要得到一个答案。
“三儿,你说。”李父喝了一口茶,示意向和替他作答。
“大学内迁不是一家之事,想来这次也是要向周围的县、市借调粮食。”向和思考之前其余工厂机构迁至宜宾时市里的举措,先说了一个稳妥的回答。
”可是宜宾已经来了那么多人了,周围的物资该借的都借了。现在又来人,咱们借不到,怎么办?“李一珍追问。
“借不到,就少吃点。”李父夹了一块裹脚肉放进辣椒蘸水里,悠悠开口。
“可我不想少吃!”李一珍有些着急,前年物价飞涨买不起粮的体验她不想再感受一次。“……我也,不想买不起东西。”
饭桌上一时有些安静。
最终还是李父叹了一口气,“国家存亡,先于个人饥饱。文化延续,大过碗中肉粮啊。”
他将蘸碟里的裹脚肉放进碗里,沉默地咽了一口饭。
下江人要来了。
无论粮够不够,无论价涨不涨,都要来。
既然已成定局,那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了。街上的王裁缝偶尔还念两句“布钱疯涨,工费不涨”,但是看到张家把祠堂都清理出来准备用作校舍的时候,他也没再抱怨了。
祖师殿里的神像被人们恭敬地请下来,然后埋进土里保存。现在殿前的院子显得格外空旷,镇上的女孩子们聚集在这里练习舞龙。
——不仅仅是舞龙,好客的李庄人民为同济师生的到来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与美食,镇上的几家白糕作坊日夜开工,南溪县上的二刀肉都被买空。幸好天气已经凉下来了,这些东西倒不容易放坏。
“一珍,一珍!李先生也去开了会,他肯定和你说了下江人的事!你快和我们讲讲!”
排练过后的李一珍被女孩儿们围在中间,今天她是聊天闲谈的中心。
她拨了拨为了方便训练而编起来的辫子,故意皱起了脸,“要我说可以,但是嘛……”
“哎呀别卖关子,这次的耍宝人你当行了吧!"一同玩的女孩子们哪能不懂她的暗示,给足了好处之后又继续催促。“快讲讲,快讲讲!”
“哼哼,好吧,”李一珍清清嗓子,和她们讲起了这次的下江人是从上海来,是有文化的大学生;又说这次的迁校市上也会帮忙,大家不用担心物价会飞涨,但也可以适当备一些干粮在家里。
女孩子们问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家里让问的,又开始扭扭捏捏,“那你哥呢?他今天又去了市里,下午还来接你回家吗?”
“这个嘛……”
李一珍也说不准,可她今天神气了一天,现在也不好意思在伙伴们面前露怯。
正支支吾吾拖延着时间,院墙外已经传来向和的声音,“一珍,来把方糖分给你的朋友们。”
她回头,看到向和正倚在门边冲她颔首。
“向三哥!”
没等一珍反应过来,她的伙伴们已像一群热闹的麻雀,飞过去分糖,又在叽叽喳喳的道谢声里飞向各自的家。
“喂!”
李一珍大叫着追她们,毕竟青年已向她展示空无一物的手心。
“今天排练怎么样?”
等到女孩们打闹结束,向和接过李一珍的水壶,和妹妹一同往席子巷的家走去。
“还不错,我这次当耍宝人,你就等着看我的精彩亮相吧!”一珍蹦蹦跳跳,两根辫子甩来甩去。
没走两步又突然转过身来,“三哥,上海来的那些大学生要住到我们家里,是真的吗?”
“不止我们家,学生人数太多,宿舍不够,估计是会分到每户去住。”
“那他们来,我们管饭不管?衣服怎么晾?房间怎么分?……”
类似的谈话天天发生,绕过各家院子,绕过双眼井的辘轳,带着李庄人民无尽的疑问与好奇,终于在深秋得到了回答。
这个消息如一道惊雷,在李庄镇上飞速传开。
李一珍提着食盒走在石板路上。
自从市里中元造纸厂的厂长开始奔波于江安、南溪替他的母校择一处校址,大人们就总是在开会,今天的会议更是连罗书记也来了。眼看着已经过了饭点,李母差她去给李父送饭,顺便问问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家里的洋油快要用完了,若是又要通宵,便不点灯等他了。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不卑不亢,南陔,你这十六字好极了!”
刚要进门,就撞上长辈们散会。李一珍护住怀里的食盒,悄悄退到一边。
“电文内容敲定,我这就递给子宁兄,由他发给同济大学。接下来,还需辛苦诸位草拟几份函件,介绍一下我们镇上的情况。“
黄绿色制服的中年人抱拳示意后转身离去,余下的乡绅们相互交流几句之后便也散开。
“爹。”
李一珍凑上去,跟在父亲后面。
“爹,下江人真要来啦?”她想了想,又把听到的议论问出来,“南溪县城都说小庙供不了大佛,我们镇上真能装下那么多人吗?”
着长衫的儒雅文人摸摸女儿的头,“回家再说,再不回去,你娘又要念叨。”
虽然父女俩赶在食盒里的饭菜冷掉前就已经坐在了家里堂屋的饭桌上,但是依然没逃过李母的念叨:“两个瓜娃子,带都带过去了不晓得就在那边吃了啊?又要千里迢迢带回家,咋个嘛,家头吃饭是要香点。”
“的确是香得多啊!”李父嗯嗯应着,又朝李一珍使眼色,“幺儿帮我倒杯酒来。”
李一珍嘻嘻笑着,“我不敢。”
“师父,”向和端着茶杯走进堂屋,“开了一天会口干舌燥,还是喝茶润喉吧。”
“家头边还是有懂事的。”李母“哦”了一声,满意地离开。
“爹,下江人真要来吗?咱们粮食要是涨价怎么办?”李一珍又挑起先前的话头,誓要得到一个答案。
“三儿,你说。”李父喝了一口茶,示意向和替他作答。
“大学内迁不是一家之事,想来这次也是要向周围的县、市借调粮食。”向和思考之前其余工厂机构迁至宜宾时市里的举措,先说了一个稳妥的回答。
”可是宜宾已经来了那么多人了,周围的物资该借的都借了。现在又来人,咱们借不到,怎么办?“李一珍追问。
“借不到,就少吃点。”李父夹了一块裹脚肉放进辣椒蘸水里,悠悠开口。
“可我不想少吃!”李一珍有些着急,前年物价飞涨买不起粮的体验她不想再感受一次。“……我也,不想买不起东西。”
饭桌上一时有些安静。
最终还是李父叹了一口气,“国家存亡,先于个人饥饱。文化延续,大过碗中肉粮啊。”
他将蘸碟里的裹脚肉放进碗里,沉默地咽了一口饭。
下江人要来了。
无论粮够不够,无论价涨不涨,都要来。
既然已成定局,那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了。街上的王裁缝偶尔还念两句“布钱疯涨,工费不涨”,但是看到张家把祠堂都清理出来准备用作校舍的时候,他也没再抱怨了。
祖师殿里的神像被人们恭敬地请下来,然后埋进土里保存。现在殿前的院子显得格外空旷,镇上的女孩子们聚集在这里练习舞龙。
——不仅仅是舞龙,好客的李庄人民为同济师生的到来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目与美食,镇上的几家白糕作坊日夜开工,南溪县上的二刀肉都被买空。幸好天气已经凉下来了,这些东西倒不容易放坏。
“一珍,一珍!李先生也去开了会,他肯定和你说了下江人的事!你快和我们讲讲!”
排练过后的李一珍被女孩儿们围在中间,今天她是聊天闲谈的中心。
她拨了拨为了方便训练而编起来的辫子,故意皱起了脸,“要我说可以,但是嘛……”
“哎呀别卖关子,这次的耍宝人你当行了吧!"一同玩的女孩子们哪能不懂她的暗示,给足了好处之后又继续催促。“快讲讲,快讲讲!”
“哼哼,好吧,”李一珍清清嗓子,和她们讲起了这次的下江人是从上海来,是有文化的大学生;又说这次的迁校市上也会帮忙,大家不用担心物价会飞涨,但也可以适当备一些干粮在家里。
女孩子们问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家里让问的,又开始扭扭捏捏,“那你哥呢?他今天又去了市里,下午还来接你回家吗?”
“这个嘛……”
李一珍也说不准,可她今天神气了一天,现在也不好意思在伙伴们面前露怯。
正支支吾吾拖延着时间,院墙外已经传来向和的声音,“一珍,来把方糖分给你的朋友们。”
她回头,看到向和正倚在门边冲她颔首。
“向三哥!”
没等一珍反应过来,她的伙伴们已像一群热闹的麻雀,飞过去分糖,又在叽叽喳喳的道谢声里飞向各自的家。
“喂!”
李一珍大叫着追她们,毕竟青年已向她展示空无一物的手心。
“今天排练怎么样?”
等到女孩们打闹结束,向和接过李一珍的水壶,和妹妹一同往席子巷的家走去。
“还不错,我这次当耍宝人,你就等着看我的精彩亮相吧!”一珍蹦蹦跳跳,两根辫子甩来甩去。
没走两步又突然转过身来,“三哥,上海来的那些大学生要住到我们家里,是真的吗?”
“不止我们家,学生人数太多,宿舍不够,估计是会分到每户去住。”
“那他们来,我们管饭不管?衣服怎么晾?房间怎么分?……”
类似的谈话天天发生,绕过各家院子,绕过双眼井的辘轳,带着李庄人民无尽的疑问与好奇,终于在深秋得到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