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翰明费了些许功夫去查那日的奸细,却也查不出他什么底细来。
按照入营的户籍登记,他的父母在早年间相继去世,也没什么旁的亲戚,左右他就是一个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人,在入营前一个人过活。在随州征兵时入营成了炊子,一干便是一年多。
只是单凭相貌去看,他的长相便合该是个宁国人,为何受了珲曜人的指使去干这种叛国的勾当,却不能得知。
但有一点确是有些奇怪的。
这炊子是湖州人,在湖州出生长大,却在一年多前搬到随州去住,又恰好在随州征兵时顺利入营。
随州与湖州相隔百里,即便他真为珲曜人办事,也不必费这个周章到随州营来,若是以湖州人的身份入湖州营反倒没有这么可疑。
或许,是指使他的人有意安排,在湖州培养了自己的心腹,继而再派遣他到随州潜伏。可隔着这么远去培养一个湖州人潜进随州营,日后若是真要查起来,难免会对他的底细生疑。
那个指使他的那个珲曜人又是因为什么收服了他?让他心甘情愿地替他办事,万死不辞。
如果是贪生怕死之辈,用性命和钱财引诱,不必多说便会上当,但他却并非这种人。不为钱财,性命所动,那便就是受了情的驱使。
他背后的人究竟何德何能,用了什么手段让他死心塌地,甚至让他做了叛离宁国的滔天罪过。
在牢狱里受尽了刑罚和精神的折磨,他的态度也依旧强硬,根本不提任何事情。想要撬开他的嘴,确实是比想象中要难上许多。但这个人是这一连串事件的一个重要认证,如果真能让他开口,许多事他们查起来也不必这么费力了。
白翰明想不明白,但直觉告诉他,他应当派人去湖州查一查,说不定会有什么线索。
如今徐恒邈的伤已经好了大半,但种种勾连之事还不算完全捋清楚,如若不把这些事情查清楚,将幕后主使揪出来,恐怕幕后之人已经等不及要再下手了。
到那时,徐恒邈乃至于他们的处境只会更危险。
派去湖州查探的人手脚很快,不过几日的功夫到他的家乡查探了一番,便查出了些许眉目,未免回来禀报在路上耽搁了时间,便先传信回来,也好让白翰明的心里有个底。
来信说到,村人提起,那个炊子一人过活,家境贫寒,一直过得清苦。两年多前,湖州发了大水,将他祖上传下的一块薄田淹了,里面种的粮食庄稼全被淹死了
发大水时,湖州城的物价极高,以他身上仅有的钱,买了这顿便也顾不了下顿,后来家中米面不够了,他便跟着乡亲一起上山去挖草根土块生存。
连夜大雨,山上的情况也不安稳,有一日上山遭遇山洪,他险些丢了性命,后来有一好心人将他救下,后面又给了他一些钱维持生活,他才活了下来。
至于这个好心人是什么来头,村里没有人知道。见过这好心人的村民印象已经不太深刻了,只记得他是一个年轻俊朗的男子,刚到村里时,身上还带着伤,略显狼狈之态。
至于长什么样子,也没人能够说上来,后面陆陆续续问了一些其他人,只说这位好心人虽然狼狈,但落魄时还有个英武不凡的随从跟着,应当是途径此处被山匪袭击,所以躲到这里。
又有人说起,他们在村里住了一些时日,十分低调,从不与人交流,也不见他们出门在村里走动,他们应该是身上还有一些余钱,未免被其他贼人盯上,所以不敢招摇。
那日他们救下那个少年又给了钱,在村民眼里看来,已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了。
没等他们打听清楚,在洪水退后,那位好心人和他的随从突然便消失不见了,只剩下那个少年依旧住在村里做些小买卖,过得比从前宽裕了许多。
自从死里逃生后,那少年便变得愈加沉默寡言,再后来铺子也请了人去替他打理,一年多前如同失踪一般,村里人再也没听过他的消息了。
看来,这炊子的转变应当是与那好心人脱不开干系的,只是单凭这些话去查一个人,无疑是大海捞针。
事关重大,白翰明最后还是决定将此事上报给徐恒邈。
徐恒邈听后,低头沉思了一阵,接着又抬头看向裴永。
裴永看穿了徐恒邈眼底的猜疑,于是便问了一句,“郎君,您可是在怀疑他?”
徐恒邈眼睛慢慢变亮,语气却是凉凉的,“这桩桩件件的事情堆积在一处,我不得不怀疑他。一年多前,正是他回湖州给杨昭王妃立牌位时,遭遇往后追杀,一路奔逃。若是在这个节点出现在湖州某一处村落倒也不出奇。听完信中描述后,我便更笃定了。收服人后又指使细作潜伏到随州营,恰好是我奉旨回城的时候。一边忙着稳定自己的位子,一边探听随州的情况以便他下手脚,搅乱随州,为他赢得更多的支持,亦是为他未来王国版图打算。他可真是有远见,每一步的举动,都是蓄意而为,难怪能成事。”
裴永吸了一口凉气,“郎君,我实在是不明白他与您有什么深仇大恨,无论几年前的那场大战,还是上回他到宁国遇袭受伤,他都该明白,这些事并非是你故意针对。他在那场大战中到底也没失去什么,遇袭之事也不是我们所为,若是因为这些事情便记恨您,这实在是有失珲曜国主的气度。”
徐恒邈摇摇头,“这些天我也想明白了,这件事情既然摆在台面上,便也无关恨意与其他琐事了。他是一国之主,总该为他的王国打算,总也需要为他的谋划有所行动,我不过恰好是他野心行进路上的绊脚石,他便想着要料理了我。我们站在利益对立面,他想杀我也有情可原,只是我小看了他,他接连这些举动,都全无从前的等待的耐心,反而有些急功近利,早早地便暴露了自己。”
见徐恒邈并不恼,裴永便开始打抱不平了,“郎君,无论他的想法是什么,他都不该对您下手,他害得您险些丧命,这笔账是一定要算清楚的,无论他是什么身份,即便我杀到他的王宫,我也要让他认下这笔血账。”
徐恒邈仰头看向面皮微微发红的裴永,“这仇是一定要报的,只是如今不是时机。贸然下手必会引发大乱,那到时便是我的罪过了。”
裴永心中憋着一口气,此时却发作不了,“如今倒是便宜了他,还不知要让他逍遥多少日。”
徐恒邈轻笑,“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便暂且忍耐一些时候。”
随后,徐恒邈又道,“这件事我还需要一个确凿的证据,我心中有一个疑问,如今应该是解答的时候,那便由你替我去走这一趟。”
裴永走出主帐,慢慢地走入关押犯人的牢狱里面。
走到一间牢房前,裴永向守在门前的两个士兵出示腰牌,“我奉命审问关押在这间牢房的犯人,还请二位开门。”
其中一个士兵屈身应是,拿了钥匙便将牢门打开,“裴副将,您请进。”
跨进牢门后,那股血腥味便越来越重,混杂着牢狱里面阴阴的水气,霉烂的臭气也就更浓。
躺在干草上的人早已经奄奄一息,满是血污的脸上早便看不出人原来的模样,就连呼吸的力气也很微弱。
听说被关在牢里的这些日子,他受尽了刑罚,却始终不肯多说一句。
裴永倒是有些佩服他的铮铮傲骨。
听见开门的声音,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未急于抬头看进来的人究竟是谁,或许也实在是没有力气抬头去看了。
只是进来的人影密密地压在他的身上,却始终没有听见他开口说一句话。
“要杀要剐随你们,不必再来白费力气想从我这里问出些什么了。”
裴永慢慢下蹲,语气却出奇的轻,“我什么也不问,我已经查清楚了,指使你的人,于你而言,有很大的恩情吧?才让你心甘情愿地追随他,忘记了自己的家和国,成了叛徒。不过也是,救命之恩,不是这么容易便能报答的。”
裴永见他的带着一些血色的瞳孔震了震,“你说什么?”
继而,裴永从袖中掏出了一张纸。
纸上描着一块宽大的叶子,上面的叶脉向叶面四周舒展,犹如手掌一般宽厚。
“上面画着的东西你应当认得,只有像你主子一样的人才配用这样的图案吧?”
那人垂头贴在干草上,似是在逃避,“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见他装傻充愣,裴永也不打算跟他兜圈子了,“这是你们通信的记号,你不可能不知道。可惜,你被关押在这里这么久,也没有人想着要将你救出来。大概是珲曜国主忙于政事,忘了还有你这么一个人物吧!你这忠心算是付之东流了,他早便打算牺牲你了。”
果然,这一番话激怒了他。
“不准,不准你污蔑他,他是最好的人,我心甘情愿为了他死。即便他忘了我,我也没有怨言。”
裴永笑笑,“你终于肯承认,指使你的人便是珲曜国主景舟了。”
一下便掉入了裴永的陷阱,那人十分恼怒,气急败坏地喊叫着,“卑鄙无耻之徒,你们都不得好死。你们若是敢害他,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裴永在他开口骂得更难听前,离开了大牢。
那张纸上的图案,是徐恒邈所画。与那日在长运质库见过的那块牌子图案没有任何分别。
徐恒邈突发奇想,想用这个图案诈一诈他,看看能不能收获些什么别的消息。
若他认得这个图案,那便证明矿主临死前说的刻着菩提叶的牌子上就是这个图案,徐恒邈遇袭之事是景舟做的便有了依据。
那这样一来,在都城布下眼线,密切关注崔凝安的一举一动的事,也是景舟所为了。
按照入营的户籍登记,他的父母在早年间相继去世,也没什么旁的亲戚,左右他就是一个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人,在入营前一个人过活。在随州征兵时入营成了炊子,一干便是一年多。
只是单凭相貌去看,他的长相便合该是个宁国人,为何受了珲曜人的指使去干这种叛国的勾当,却不能得知。
但有一点确是有些奇怪的。
这炊子是湖州人,在湖州出生长大,却在一年多前搬到随州去住,又恰好在随州征兵时顺利入营。
随州与湖州相隔百里,即便他真为珲曜人办事,也不必费这个周章到随州营来,若是以湖州人的身份入湖州营反倒没有这么可疑。
或许,是指使他的人有意安排,在湖州培养了自己的心腹,继而再派遣他到随州潜伏。可隔着这么远去培养一个湖州人潜进随州营,日后若是真要查起来,难免会对他的底细生疑。
那个指使他的那个珲曜人又是因为什么收服了他?让他心甘情愿地替他办事,万死不辞。
如果是贪生怕死之辈,用性命和钱财引诱,不必多说便会上当,但他却并非这种人。不为钱财,性命所动,那便就是受了情的驱使。
他背后的人究竟何德何能,用了什么手段让他死心塌地,甚至让他做了叛离宁国的滔天罪过。
在牢狱里受尽了刑罚和精神的折磨,他的态度也依旧强硬,根本不提任何事情。想要撬开他的嘴,确实是比想象中要难上许多。但这个人是这一连串事件的一个重要认证,如果真能让他开口,许多事他们查起来也不必这么费力了。
白翰明想不明白,但直觉告诉他,他应当派人去湖州查一查,说不定会有什么线索。
如今徐恒邈的伤已经好了大半,但种种勾连之事还不算完全捋清楚,如若不把这些事情查清楚,将幕后主使揪出来,恐怕幕后之人已经等不及要再下手了。
到那时,徐恒邈乃至于他们的处境只会更危险。
派去湖州查探的人手脚很快,不过几日的功夫到他的家乡查探了一番,便查出了些许眉目,未免回来禀报在路上耽搁了时间,便先传信回来,也好让白翰明的心里有个底。
来信说到,村人提起,那个炊子一人过活,家境贫寒,一直过得清苦。两年多前,湖州发了大水,将他祖上传下的一块薄田淹了,里面种的粮食庄稼全被淹死了
发大水时,湖州城的物价极高,以他身上仅有的钱,买了这顿便也顾不了下顿,后来家中米面不够了,他便跟着乡亲一起上山去挖草根土块生存。
连夜大雨,山上的情况也不安稳,有一日上山遭遇山洪,他险些丢了性命,后来有一好心人将他救下,后面又给了他一些钱维持生活,他才活了下来。
至于这个好心人是什么来头,村里没有人知道。见过这好心人的村民印象已经不太深刻了,只记得他是一个年轻俊朗的男子,刚到村里时,身上还带着伤,略显狼狈之态。
至于长什么样子,也没人能够说上来,后面陆陆续续问了一些其他人,只说这位好心人虽然狼狈,但落魄时还有个英武不凡的随从跟着,应当是途径此处被山匪袭击,所以躲到这里。
又有人说起,他们在村里住了一些时日,十分低调,从不与人交流,也不见他们出门在村里走动,他们应该是身上还有一些余钱,未免被其他贼人盯上,所以不敢招摇。
那日他们救下那个少年又给了钱,在村民眼里看来,已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了。
没等他们打听清楚,在洪水退后,那位好心人和他的随从突然便消失不见了,只剩下那个少年依旧住在村里做些小买卖,过得比从前宽裕了许多。
自从死里逃生后,那少年便变得愈加沉默寡言,再后来铺子也请了人去替他打理,一年多前如同失踪一般,村里人再也没听过他的消息了。
看来,这炊子的转变应当是与那好心人脱不开干系的,只是单凭这些话去查一个人,无疑是大海捞针。
事关重大,白翰明最后还是决定将此事上报给徐恒邈。
徐恒邈听后,低头沉思了一阵,接着又抬头看向裴永。
裴永看穿了徐恒邈眼底的猜疑,于是便问了一句,“郎君,您可是在怀疑他?”
徐恒邈眼睛慢慢变亮,语气却是凉凉的,“这桩桩件件的事情堆积在一处,我不得不怀疑他。一年多前,正是他回湖州给杨昭王妃立牌位时,遭遇往后追杀,一路奔逃。若是在这个节点出现在湖州某一处村落倒也不出奇。听完信中描述后,我便更笃定了。收服人后又指使细作潜伏到随州营,恰好是我奉旨回城的时候。一边忙着稳定自己的位子,一边探听随州的情况以便他下手脚,搅乱随州,为他赢得更多的支持,亦是为他未来王国版图打算。他可真是有远见,每一步的举动,都是蓄意而为,难怪能成事。”
裴永吸了一口凉气,“郎君,我实在是不明白他与您有什么深仇大恨,无论几年前的那场大战,还是上回他到宁国遇袭受伤,他都该明白,这些事并非是你故意针对。他在那场大战中到底也没失去什么,遇袭之事也不是我们所为,若是因为这些事情便记恨您,这实在是有失珲曜国主的气度。”
徐恒邈摇摇头,“这些天我也想明白了,这件事情既然摆在台面上,便也无关恨意与其他琐事了。他是一国之主,总该为他的王国打算,总也需要为他的谋划有所行动,我不过恰好是他野心行进路上的绊脚石,他便想着要料理了我。我们站在利益对立面,他想杀我也有情可原,只是我小看了他,他接连这些举动,都全无从前的等待的耐心,反而有些急功近利,早早地便暴露了自己。”
见徐恒邈并不恼,裴永便开始打抱不平了,“郎君,无论他的想法是什么,他都不该对您下手,他害得您险些丧命,这笔账是一定要算清楚的,无论他是什么身份,即便我杀到他的王宫,我也要让他认下这笔血账。”
徐恒邈仰头看向面皮微微发红的裴永,“这仇是一定要报的,只是如今不是时机。贸然下手必会引发大乱,那到时便是我的罪过了。”
裴永心中憋着一口气,此时却发作不了,“如今倒是便宜了他,还不知要让他逍遥多少日。”
徐恒邈轻笑,“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便暂且忍耐一些时候。”
随后,徐恒邈又道,“这件事我还需要一个确凿的证据,我心中有一个疑问,如今应该是解答的时候,那便由你替我去走这一趟。”
裴永走出主帐,慢慢地走入关押犯人的牢狱里面。
走到一间牢房前,裴永向守在门前的两个士兵出示腰牌,“我奉命审问关押在这间牢房的犯人,还请二位开门。”
其中一个士兵屈身应是,拿了钥匙便将牢门打开,“裴副将,您请进。”
跨进牢门后,那股血腥味便越来越重,混杂着牢狱里面阴阴的水气,霉烂的臭气也就更浓。
躺在干草上的人早已经奄奄一息,满是血污的脸上早便看不出人原来的模样,就连呼吸的力气也很微弱。
听说被关在牢里的这些日子,他受尽了刑罚,却始终不肯多说一句。
裴永倒是有些佩服他的铮铮傲骨。
听见开门的声音,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并未急于抬头看进来的人究竟是谁,或许也实在是没有力气抬头去看了。
只是进来的人影密密地压在他的身上,却始终没有听见他开口说一句话。
“要杀要剐随你们,不必再来白费力气想从我这里问出些什么了。”
裴永慢慢下蹲,语气却出奇的轻,“我什么也不问,我已经查清楚了,指使你的人,于你而言,有很大的恩情吧?才让你心甘情愿地追随他,忘记了自己的家和国,成了叛徒。不过也是,救命之恩,不是这么容易便能报答的。”
裴永见他的带着一些血色的瞳孔震了震,“你说什么?”
继而,裴永从袖中掏出了一张纸。
纸上描着一块宽大的叶子,上面的叶脉向叶面四周舒展,犹如手掌一般宽厚。
“上面画着的东西你应当认得,只有像你主子一样的人才配用这样的图案吧?”
那人垂头贴在干草上,似是在逃避,“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见他装傻充愣,裴永也不打算跟他兜圈子了,“这是你们通信的记号,你不可能不知道。可惜,你被关押在这里这么久,也没有人想着要将你救出来。大概是珲曜国主忙于政事,忘了还有你这么一个人物吧!你这忠心算是付之东流了,他早便打算牺牲你了。”
果然,这一番话激怒了他。
“不准,不准你污蔑他,他是最好的人,我心甘情愿为了他死。即便他忘了我,我也没有怨言。”
裴永笑笑,“你终于肯承认,指使你的人便是珲曜国主景舟了。”
一下便掉入了裴永的陷阱,那人十分恼怒,气急败坏地喊叫着,“卑鄙无耻之徒,你们都不得好死。你们若是敢害他,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裴永在他开口骂得更难听前,离开了大牢。
那张纸上的图案,是徐恒邈所画。与那日在长运质库见过的那块牌子图案没有任何分别。
徐恒邈突发奇想,想用这个图案诈一诈他,看看能不能收获些什么别的消息。
若他认得这个图案,那便证明矿主临死前说的刻着菩提叶的牌子上就是这个图案,徐恒邈遇袭之事是景舟做的便有了依据。
那这样一来,在都城布下眼线,密切关注崔凝安的一举一动的事,也是景舟所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