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景舟此番话一出,原本冷硬的牧仁便有些松动了。
“国主是怀疑,徐将军在洛邑城埋伏,实则是摸清洛邑城的情况,再对外传递传递消息,所以,所以他是想出兵攻占洛邑城?这不可能,他不会是这样的人。”
景舟顺势而下,“洛邑城与宁国,云蒙边城接壤,若他真起了攻占之心,一旦在洛邑城起了战火,那么这火会不会烧到云蒙,那我可不能保证。或许,他们是笃定牧将军不会与我们结盟,所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徐恒邈是为了报仇,也是想借此机会进犯,在牧将军隔岸观火之际,趁其不备,将战火烧到云蒙身上。”
牧仁不是那种被三言两语挑动的人,心中仍有疑虑,所以未见他再说什么。
景舟趁机添一把火,“牧将军,若是你不信,大可派人前去探听,看看我说的究竟是真是假。”
徐恒邈确实藏在洛邑城,若是牧仁想查,景舟也不怕牧仁去查。
见景舟言之凿凿,牧仁将信将疑,“若真如国主所言,云蒙便岌岌可危了。”
牧仁有上钩之势,景舟的心安定许多,“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联合解决好这件事情,盟约可暂且不谈,但危机不能不解啊!”
牧仁问,“依国主之见,当下我们应当如何做?”
景舟面无表情地面前的茶盏倒满,茶水映出他眼里的精光,“依我看,徐恒邈是留不得了。他若在,会给你我两国构成极大的危险。”
牧仁有些失色,“国主,若是我们这样做,一旦盛帝知晓,你我两国必遭反噬。我们要解眼下的难关,而不是给自己招来祸端。”
景舟反问,“徐恒邈不死,如何解我们的困境?”
牧仁愣了愣,“可……”
景舟隐去嘴边的笑意,胸有成竹一般,好像早就想出了应对之策,“牧将军安心,如若盛帝真要找我们算账,他也要先想想,道理在何处。是徐恒邈主动进犯,我们只是守卫自己的家园,抵御外敌,我们怎么会有错?若是盛帝不服,要为徐恒邈讨个公道,其他小国必然不满,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覆灭,对他们也没有好处,想必会站在我们这边抵御宁国军队,宁国不见得能占上风。”
牧仁十分为难,迟迟不肯应下,“可是这样做,未免太过冒险,如若结果并非你预料那样,那便全盘覆灭了。”
景舟容不得自己的计划败落,极力挑动牧仁促成此事。
“牧将军,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宁国仗着土地和兵马,已经欺压我们数年了,如今他们已然威胁到我们了,难道我们还要容忍吗?牧将军,一味的退让,并不意味着你的谦和,只会让人觉得你软弱。我知道你们云蒙不想争,也不想卷入纷争,但如今大敌当前,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牧仁思绪万千,耳边是景舟滔滔不绝的劝诫。等他冷静过后,才表明自己的态度。
“我现下马上修书寄回云蒙。这样的大事,我总得禀告国主才好。”
景舟点了点头,“那我便静候牧将军的好消息了。”
送走牧仁后,景舟也彻底倦了乏了,他传令道,“我身子不适,近日要好好休息,无论谁来我都不见,有什么要紧事去问左相的意思便可。”
牧仁回来后便将自己锁在书房里,宝音只看见随从进出,皆是神色匆匆,应当是出了什么事。宝音走到门边,朝里面张望,“牧仁。”
听见宝音的声音,牧仁屏退身边的随从,理了理脸上的愁容,转身朝他笑笑,“怎么了?”
宝音有些担心,怯怯地走到他的身边,“我们什么时候回去?我有些想父王了。”
牧仁伸手摸摸他的头,安慰道,“宝音乖,眼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做,我们暂且在这里住一些时日好不好?”
宝音仰起头问,“是出了什么要紧事吗?”
牧仁点点头,也不打算瞒着他,“听说,宁国有意出兵攻打洛邑城,若是一旦开战,这战火必将蔓延到云蒙,现下我要设法阻止此事。”
宝音虽然年纪小,但几个月跟着牧仁四处游历,倒也耳濡目染,现下也能揣测一二分牧仁的意思。
“你是想让父王出兵,同珲曜一起抗击宁国吗?”
牧仁避开宝音的视线,别过脸去。
宝音知道,牧仁一旦沉默不语,那便算作是无言的回答。他想起裴永,不能理解牧仁的决定,“牧仁,我想其中应当是存了什么误会,我们不能偏听偏信珲曜国主一人的话。”
宝音向来是一个重感情的人,知道那日救他们的人是宁国将领裴永后,他便一改态度,收起对宁国激烈的话语。
牧仁叹了一口气,拿宝音没有任何办法。
“可你之前不是很赞同珲曜国主的话吗?你说你看不惯宁国人的做派,对他们意见颇深,怎么现下却要维护他们了?”
宝音换了一种认真严肃的神色,好像与他的年纪有些不符。
“之前是我太冲动了,现下想想,珲曜国主的话也不一定可信。牧仁,你可要好好想一想,我们如今能站在这里,是因为裴将军出手搭救。裴将军是个正直的人,想必他追随的人定也是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误会,我们可不能被别人诓骗去害人。”
牧仁未流露出几分动容之色,依旧坚定,“宝音,有些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裴将军救了我们是不错,但你不能忘了,他是宁国的臣子,并非是一个普通人。这样的身份,势必不能成为我们纯粹的朋友,我们是云蒙人,你比任何人都更应该对云蒙的利益上心。宝音,你已经是大人了,不能再意气用事了。”
宝音神色坚定,好像自己的道理并没有落了下风,“我没有意气用事。牧仁,你教过我的,有时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我们要用心感受。你也像我开始那般被人蒙蔽了。”
牧仁沉默片刻,问道,“宝音,若他们不是救过我们的人,你还会这样想吗?”
宝音被这句话问倒了,“我,我……”
答不上这话,宝音又绕回原处,试图以情动人,“牧仁,裴将军救了我一命,徐将军的夫人又救了我一命,于我而言,如同再生之恩,直觉告诉我们他们不会是坏人,与他们相关之人也绝非大奸大恶之人。”
牧仁知道宝音接不上他的话,语重心长道,“宝音,你看,你不是也凭你的喜好去判定对错吗?他们于我们有救命之恩是不错。可你我不能为了这救命之恩,不顾身后百姓的安危。如今宁国的人马已经在洛邑城等着了,你也知道,洛邑城是什么地方,既连着宁国的沥州又连着我们的和克城,一旦洛邑城有异动,后果不堪设想。如若宁国只是想攻打洛邑城,我们也可以袖手旁观,不去理会。但唇亡齿寒,一旦珲曜败落,便会助长宁国的嚣张气焰,宁国气焰越盛,我们的危险便更多一分。这样看来,珲曜国主所言并不无道理。我们与珲曜合力,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了。”
宝音不知那日徐恒邈与牧仁究竟说了什么,只听跟他一同去的侍卫说雅间传来怒掷杯盏的声音,继而牧仁便气冲冲地推开门,扬长而去,无需多言,便知道二人是不欢而散的。
能让牧仁发这么大的火,可想而知,徐恒邈说话定然也不客气。但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抛去对之前对他的偏见,应当是一位有分寸,懂进退的人,在这个敏感的节点上,不应招惹牧仁,也不应与云蒙为敌。
就算凭借着那一层救命之恩,他们也不当成为敌人。
宝音渐渐有了自己的思量,不再与牧仁争辩。
他深知当下如若再劝,牧仁心底的厌恶会更多几分。只是这两日牧仁态度的转换实在是太过诡异。牧仁不会是偏听偏信之人,险恶之人也极其难以鼓动他,同样,他并非冷情冷性之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他亲自教授给自己的道理。他把云蒙的一切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能让他不顾情义,大概是真的触及了他的底线,危及到云蒙的利益了。
与此同时,宝音也在纳闷徐恒邈那边的态度。从前他们三国从来都是和平相处的,若非是从前珲曜起了野心,谋夺宁国土地,最后落得败绩,宁国与珲曜本不该有很深的嫌隙。如今好不容易维持的和平却要被打碎,宝音不明白这又是哪一方挑起的战火,要将他们都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或许,当初徐恒邈受伤一事真的另有隐情。也许,这件事情也有隐情。可怖的是,向来理智清醒的牧仁也不辨对错,不问真相便起了决心要与宁国对抗。
身为云蒙人,宝音是不该这么揣测牧仁的,但他的直觉操控着他,让他站在牧仁的对立面去诘问他。
也许牧仁说的没错,他年纪尚小,还是不可避免地凭着自己的喜恶看待眼前之事。
牧仁见宝音换了一种陌生的神情打量他,心里同样难受。
从宝音六岁开始,牧仁便受命跟在宝音身边,他诚惶诚恐地应下国主的请求,承诺定要将一身才学,武艺教于宝音,将他培养成一位日后成为受人爱敬的国主。二人师徒相称,陪伴了这么久,宝音的每个表情,每个动作,甚至连宝音在想什么,牧仁也都一清二楚。
这样陌生的目光,从宝音双眼流出,更觉冰冷。
大约,在宝音的心中,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了。
想到这里,牧仁顿觉伤神,唤了一声,门外便有侍从走进屋里。
牧仁吩咐道,“夜已经深了,你快些带王子回去休息。”
发话后牧仁又背过身去,只留给宝音一个决绝的背影。
“国主是怀疑,徐将军在洛邑城埋伏,实则是摸清洛邑城的情况,再对外传递传递消息,所以,所以他是想出兵攻占洛邑城?这不可能,他不会是这样的人。”
景舟顺势而下,“洛邑城与宁国,云蒙边城接壤,若他真起了攻占之心,一旦在洛邑城起了战火,那么这火会不会烧到云蒙,那我可不能保证。或许,他们是笃定牧将军不会与我们结盟,所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徐恒邈是为了报仇,也是想借此机会进犯,在牧将军隔岸观火之际,趁其不备,将战火烧到云蒙身上。”
牧仁不是那种被三言两语挑动的人,心中仍有疑虑,所以未见他再说什么。
景舟趁机添一把火,“牧将军,若是你不信,大可派人前去探听,看看我说的究竟是真是假。”
徐恒邈确实藏在洛邑城,若是牧仁想查,景舟也不怕牧仁去查。
见景舟言之凿凿,牧仁将信将疑,“若真如国主所言,云蒙便岌岌可危了。”
牧仁有上钩之势,景舟的心安定许多,“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联合解决好这件事情,盟约可暂且不谈,但危机不能不解啊!”
牧仁问,“依国主之见,当下我们应当如何做?”
景舟面无表情地面前的茶盏倒满,茶水映出他眼里的精光,“依我看,徐恒邈是留不得了。他若在,会给你我两国构成极大的危险。”
牧仁有些失色,“国主,若是我们这样做,一旦盛帝知晓,你我两国必遭反噬。我们要解眼下的难关,而不是给自己招来祸端。”
景舟反问,“徐恒邈不死,如何解我们的困境?”
牧仁愣了愣,“可……”
景舟隐去嘴边的笑意,胸有成竹一般,好像早就想出了应对之策,“牧将军安心,如若盛帝真要找我们算账,他也要先想想,道理在何处。是徐恒邈主动进犯,我们只是守卫自己的家园,抵御外敌,我们怎么会有错?若是盛帝不服,要为徐恒邈讨个公道,其他小国必然不满,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覆灭,对他们也没有好处,想必会站在我们这边抵御宁国军队,宁国不见得能占上风。”
牧仁十分为难,迟迟不肯应下,“可是这样做,未免太过冒险,如若结果并非你预料那样,那便全盘覆灭了。”
景舟容不得自己的计划败落,极力挑动牧仁促成此事。
“牧将军,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宁国仗着土地和兵马,已经欺压我们数年了,如今他们已然威胁到我们了,难道我们还要容忍吗?牧将军,一味的退让,并不意味着你的谦和,只会让人觉得你软弱。我知道你们云蒙不想争,也不想卷入纷争,但如今大敌当前,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牧仁思绪万千,耳边是景舟滔滔不绝的劝诫。等他冷静过后,才表明自己的态度。
“我现下马上修书寄回云蒙。这样的大事,我总得禀告国主才好。”
景舟点了点头,“那我便静候牧将军的好消息了。”
送走牧仁后,景舟也彻底倦了乏了,他传令道,“我身子不适,近日要好好休息,无论谁来我都不见,有什么要紧事去问左相的意思便可。”
牧仁回来后便将自己锁在书房里,宝音只看见随从进出,皆是神色匆匆,应当是出了什么事。宝音走到门边,朝里面张望,“牧仁。”
听见宝音的声音,牧仁屏退身边的随从,理了理脸上的愁容,转身朝他笑笑,“怎么了?”
宝音有些担心,怯怯地走到他的身边,“我们什么时候回去?我有些想父王了。”
牧仁伸手摸摸他的头,安慰道,“宝音乖,眼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做,我们暂且在这里住一些时日好不好?”
宝音仰起头问,“是出了什么要紧事吗?”
牧仁点点头,也不打算瞒着他,“听说,宁国有意出兵攻打洛邑城,若是一旦开战,这战火必将蔓延到云蒙,现下我要设法阻止此事。”
宝音虽然年纪小,但几个月跟着牧仁四处游历,倒也耳濡目染,现下也能揣测一二分牧仁的意思。
“你是想让父王出兵,同珲曜一起抗击宁国吗?”
牧仁避开宝音的视线,别过脸去。
宝音知道,牧仁一旦沉默不语,那便算作是无言的回答。他想起裴永,不能理解牧仁的决定,“牧仁,我想其中应当是存了什么误会,我们不能偏听偏信珲曜国主一人的话。”
宝音向来是一个重感情的人,知道那日救他们的人是宁国将领裴永后,他便一改态度,收起对宁国激烈的话语。
牧仁叹了一口气,拿宝音没有任何办法。
“可你之前不是很赞同珲曜国主的话吗?你说你看不惯宁国人的做派,对他们意见颇深,怎么现下却要维护他们了?”
宝音换了一种认真严肃的神色,好像与他的年纪有些不符。
“之前是我太冲动了,现下想想,珲曜国主的话也不一定可信。牧仁,你可要好好想一想,我们如今能站在这里,是因为裴将军出手搭救。裴将军是个正直的人,想必他追随的人定也是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误会,我们可不能被别人诓骗去害人。”
牧仁未流露出几分动容之色,依旧坚定,“宝音,有些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裴将军救了我们是不错,但你不能忘了,他是宁国的臣子,并非是一个普通人。这样的身份,势必不能成为我们纯粹的朋友,我们是云蒙人,你比任何人都更应该对云蒙的利益上心。宝音,你已经是大人了,不能再意气用事了。”
宝音神色坚定,好像自己的道理并没有落了下风,“我没有意气用事。牧仁,你教过我的,有时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我们要用心感受。你也像我开始那般被人蒙蔽了。”
牧仁沉默片刻,问道,“宝音,若他们不是救过我们的人,你还会这样想吗?”
宝音被这句话问倒了,“我,我……”
答不上这话,宝音又绕回原处,试图以情动人,“牧仁,裴将军救了我一命,徐将军的夫人又救了我一命,于我而言,如同再生之恩,直觉告诉我们他们不会是坏人,与他们相关之人也绝非大奸大恶之人。”
牧仁知道宝音接不上他的话,语重心长道,“宝音,你看,你不是也凭你的喜好去判定对错吗?他们于我们有救命之恩是不错。可你我不能为了这救命之恩,不顾身后百姓的安危。如今宁国的人马已经在洛邑城等着了,你也知道,洛邑城是什么地方,既连着宁国的沥州又连着我们的和克城,一旦洛邑城有异动,后果不堪设想。如若宁国只是想攻打洛邑城,我们也可以袖手旁观,不去理会。但唇亡齿寒,一旦珲曜败落,便会助长宁国的嚣张气焰,宁国气焰越盛,我们的危险便更多一分。这样看来,珲曜国主所言并不无道理。我们与珲曜合力,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了。”
宝音不知那日徐恒邈与牧仁究竟说了什么,只听跟他一同去的侍卫说雅间传来怒掷杯盏的声音,继而牧仁便气冲冲地推开门,扬长而去,无需多言,便知道二人是不欢而散的。
能让牧仁发这么大的火,可想而知,徐恒邈说话定然也不客气。但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抛去对之前对他的偏见,应当是一位有分寸,懂进退的人,在这个敏感的节点上,不应招惹牧仁,也不应与云蒙为敌。
就算凭借着那一层救命之恩,他们也不当成为敌人。
宝音渐渐有了自己的思量,不再与牧仁争辩。
他深知当下如若再劝,牧仁心底的厌恶会更多几分。只是这两日牧仁态度的转换实在是太过诡异。牧仁不会是偏听偏信之人,险恶之人也极其难以鼓动他,同样,他并非冷情冷性之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他亲自教授给自己的道理。他把云蒙的一切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能让他不顾情义,大概是真的触及了他的底线,危及到云蒙的利益了。
与此同时,宝音也在纳闷徐恒邈那边的态度。从前他们三国从来都是和平相处的,若非是从前珲曜起了野心,谋夺宁国土地,最后落得败绩,宁国与珲曜本不该有很深的嫌隙。如今好不容易维持的和平却要被打碎,宝音不明白这又是哪一方挑起的战火,要将他们都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或许,当初徐恒邈受伤一事真的另有隐情。也许,这件事情也有隐情。可怖的是,向来理智清醒的牧仁也不辨对错,不问真相便起了决心要与宁国对抗。
身为云蒙人,宝音是不该这么揣测牧仁的,但他的直觉操控着他,让他站在牧仁的对立面去诘问他。
也许牧仁说的没错,他年纪尚小,还是不可避免地凭着自己的喜恶看待眼前之事。
牧仁见宝音换了一种陌生的神情打量他,心里同样难受。
从宝音六岁开始,牧仁便受命跟在宝音身边,他诚惶诚恐地应下国主的请求,承诺定要将一身才学,武艺教于宝音,将他培养成一位日后成为受人爱敬的国主。二人师徒相称,陪伴了这么久,宝音的每个表情,每个动作,甚至连宝音在想什么,牧仁也都一清二楚。
这样陌生的目光,从宝音双眼流出,更觉冰冷。
大约,在宝音的心中,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了。
想到这里,牧仁顿觉伤神,唤了一声,门外便有侍从走进屋里。
牧仁吩咐道,“夜已经深了,你快些带王子回去休息。”
发话后牧仁又背过身去,只留给宝音一个决绝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