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匠对大徒弟的心思不知情,在他看来是沈盼睇慧眼识珠。
至于口中说的沈盼睇师弟,那肯定是没有了。
事不过三,三个徒弟够多了,虽然有个不是据木头的,是拉二胡的。
从学徒到师傅口里的徒弟,这转变都在师傅收了师妹后,一个拉二胡的收徒弟不好说是收学徒的,这样一来他们两个也成了徒弟。
李大蛮跟李匠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没什么亲戚关系,林木是个奶奶带大的孤儿。
两个人年纪都不大,一个十九,一个十五。
大蛮是个没有音乐细胞的,天天听着师傅和师妹拉着一首曲,耳朵都有点起茧了。
沈盼睇乐在其中,二胡拉弹出的声音,跟电影一样吸引人。
走出大门,沈盼睇拢了拢衣服,脖子上圈了一圈围巾。
十一月底的风,有些凉意,围巾围住了温暖。
明天就是十二月,是一个会出月考成绩的黑色星期三。
别的科目沈盼睇能学,甚至提前学,可英语就有些一塌糊涂的意味。
老师讲的时候,她就已经不太清楚了。
课后也没处学习去,沈盼睇英语差,可她寝室也没人英语比她好。沈盼睇对这件事有点无能为力,同学们之间说起过电视机的事,一台电视机要四五百,没有电视机票还不能买。
也就是说一台电视机真的搞下来,一个高中也是读下来了。
比起电视机,沈盼睇更心仪录音机。
电视节目是固定时间的,录音机却可以播放磁带。
录音机也要凭票购买,钱沈盼睇有,票沈盼睇没有。
“这个学期格外长,要是腊月十五放,得读到一月二十八号,还有整两月,也就是说还有两次大考,上次的期中一点不期中,今天考的才算是期中考试哇!害我白开心一场。”
“放假也没什么好的,我更喜欢上学。”不是喜欢读书,而是喜欢待在学校里,家里头没有单独的床,在学校里挺好的。
“盼睇你这次考得怎么样,有没有信心重回第一。”
“盼睇成绩本来就好,上次没有英语的话,她就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何秋生他有电视,这个别人比不了。”
“有电视机的也不是何秋生一个人,英语成绩就是他最好。其他成绩他也不烂,不过我也想知道这一次的第一是谁,比期待自己成绩还期待。”
“因为你根本不期待自己的成绩,盼睇我们寝室的光荣靠你!”
肩担寝室光荣的沈盼睇,除了英语都还成,她心里有数,题目都不难,英语应该也比上次好,她死记硬背的:“我说不准,应该比上次好。”
其他人:!!!
王招儿:“就是说第一稳了?”
比第二好,那就是第一啊!
何琼玉有点奇怪的感受,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她迟疑道:“这是不是优越感?”
齐梅是真的佩服沈盼睇的,就算她不是第一,也佩服她。沈盼睇平时的用功她们是看得到的,每天晚上在寝室都是要学习的,到了她的学习时间,别人说话也不会干扰到她。沈盼睇也不会让大家不要吵之类的话,她就是自己安静学习。
沈盼睇对知识有一种渴望,沈盼睇身上可以看到向上的力量。
沈盼睇摆摆手:“不是第一,是感觉比上一次进步了,不是比别人厉害了。他人也不会一直在原地踏步,等我我赶超。”
齐小鱼问:“你有没有什么学习的妙招。”
“都在你眼下了,晚上回寝室继续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到这里沈盼睇笑起来,“付出才会有回报。”
齐小鱼是城里人,要是能考上高中,家里是让上学的。
王招儿没问,她现在也是城里人,但家里觉得女孩子上学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认为的不是一家两家,是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多数人都认为没有问题,那就跟真理差不多。
县里有女高中生的指标,要到一定的数额,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
比起男学生,女学生的成绩要差一些,她们对学习并不重视,很多人上初中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是不会读高中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念高中。
初中的成绩马马虎虎,不被劝退,拿一个毕业证就好了,这是许多女生的想法,也是家里人对她们的期望。
而对男学生,家长是望子成龙的。
沈盼睇的好成绩,并不有多么惹人羡慕,甚至还会有人私下嘲讽。
成绩好代表不了什么,毕业后都只是初中毕业生,没人想知道你初中每一次考试考几分。努力学习,考高分数,最后一点用也没有。
*
“老师。”
秦桂枝面前放着搪瓷杯,里头还冒着热气:“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你过来么?”
沈盼睇老实摇头,说不知道。
这一回的月考,她回到了第一名的位置,英语也及格了。
难道老师要表扬她?
沈盼睇乖巧抬头,秦桂枝发现了沈盼睇的笑意,还是个孩子。
沈盼睇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别的人都十二三岁,她十一岁。十月初出生的,满十一就一个月,之前说着十二岁都是虚了两岁了。
跟她一样七一年下半年的,现在应该在上五年级。
对学生应当是一视同仁,可也要因材施教。
作为老师,对好学生,对爱学习的好学生,看着会顺心一点也是自然感情。
叫沈盼睇过来,为的还是她的英语成绩。
作为教英语的班主任,秦桂枝看着沈盼睇的成绩单,都有些愧疚感。别的科目都是好成绩,英语成绩跟塔里木盆地似的。
“你对英语这门课,有什么想法么?”秦桂枝解释,“不是问你对老师是不是有什么意见,而是你偏科很严重,英语严重拖了你的后腿,要是你成绩是这样的以后你只能上高中,但是你英语成绩上去,你可能考上中专。外语不好,上了高中也难跟上去,外语越来越重要。今年的高考,外语已经是七十分了,以后的高考外语跟语文政治一样重要。英语要从初中就抓起,你们的机会很好,初一就开始学习英语,但也很糟糕,没有正式的英语老师,两年前,我在当语文老师。”
就是再早两年,大家对英语都不怎么重视,沈盼睇的成绩坚持下去,或许能考上中专,可是现在不行了,总有更优秀的学生,中专是有名额的。
“老师不是想打击你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觉得你需要更好的学习条件。为了让我们班的学生能好好学英语,我打算给大家周六补课,我希望你留下来并且参加英语学习。”
秦桂枝打算将录音机带到学校来,放磁带给学生听。
秦桂枝不知道怎么教学生英语才是对的,那就让学生多听多跟真外国人学,总比她abc都有口音的好。
好学的学生来问她读音,她都觉得心虚。
学校里的英语课,之前学校里不重视,当然没配上录音机。
家里的录音机,今年才买上。
秦桂枝已经给学校里提意见,之后会不会配录音机她不清楚。
但她的学生都可以用录音机听课文磁带。
英语书是配磁带的,现在大多数人都卖不起录音机。
只有老师的教材,是一定配磁带的,学生需要课文磁带另外花钱买,为大部分学生省下来一笔钱。
“这件事情需要你组织班里甚至隔壁班的同学,周六的补习机会留给留校的同学。以后课堂教学,老师也会带着录音机过去给大家播放课本磁带,希望你不要放弃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秦桂枝很少看到这样要强的女学生,农村女孩子总有很多事情要做,特别是通校的,她们要做了活再来上学,到了课堂上容易犯困。城里的女孩子要好一点,不过没有几个有一定要升学的念头,她们年纪还很小,就被生活磨平了斗志。
秦桂枝理解的同时,觉得有些难受。
还有一些学生,是读着读着就回家了,甚至有的是读着读着结个婚。
沈盼睇的开心溢于言表,回答的语气里都充斥着喜悦。
这是好事!
她遇到了好老师,他们遇到了好老师。
她几乎是跳着出办公室的,不用愁录音机的事,能不能买到是难题一,买到之后放在哪里是难题二。秦老师的提议,解决了沈盼睇眼下最大的忧愁。她看过报纸,报纸上有说外语的重要性。
秦桂枝知道,自己跟一个初一的学生说高考,太远了。
她想用这样的话,让沈盼睇周六留在学校里,也希望她能动员更多的学生留下来听英文。
学生就是希望,他们将会建设更加光明的未来。
从前她是优秀的语文教师,以后也不能拖外语教师的腿,自己先跟不上,那就借外力。人啊,就该活到老,学到老。
十二月的第一天,初一一班有的学生第一回接触到了录音机。
录音机第一回为他们服务。
专注精神,全神贯注,从第一课课文开始。
哪怕是abc,他们也不觉得聒噪。
太新奇了,不是么?
至于口中说的沈盼睇师弟,那肯定是没有了。
事不过三,三个徒弟够多了,虽然有个不是据木头的,是拉二胡的。
从学徒到师傅口里的徒弟,这转变都在师傅收了师妹后,一个拉二胡的收徒弟不好说是收学徒的,这样一来他们两个也成了徒弟。
李大蛮跟李匠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没什么亲戚关系,林木是个奶奶带大的孤儿。
两个人年纪都不大,一个十九,一个十五。
大蛮是个没有音乐细胞的,天天听着师傅和师妹拉着一首曲,耳朵都有点起茧了。
沈盼睇乐在其中,二胡拉弹出的声音,跟电影一样吸引人。
走出大门,沈盼睇拢了拢衣服,脖子上圈了一圈围巾。
十一月底的风,有些凉意,围巾围住了温暖。
明天就是十二月,是一个会出月考成绩的黑色星期三。
别的科目沈盼睇能学,甚至提前学,可英语就有些一塌糊涂的意味。
老师讲的时候,她就已经不太清楚了。
课后也没处学习去,沈盼睇英语差,可她寝室也没人英语比她好。沈盼睇对这件事有点无能为力,同学们之间说起过电视机的事,一台电视机要四五百,没有电视机票还不能买。
也就是说一台电视机真的搞下来,一个高中也是读下来了。
比起电视机,沈盼睇更心仪录音机。
电视节目是固定时间的,录音机却可以播放磁带。
录音机也要凭票购买,钱沈盼睇有,票沈盼睇没有。
“这个学期格外长,要是腊月十五放,得读到一月二十八号,还有整两月,也就是说还有两次大考,上次的期中一点不期中,今天考的才算是期中考试哇!害我白开心一场。”
“放假也没什么好的,我更喜欢上学。”不是喜欢读书,而是喜欢待在学校里,家里头没有单独的床,在学校里挺好的。
“盼睇你这次考得怎么样,有没有信心重回第一。”
“盼睇成绩本来就好,上次没有英语的话,她就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何秋生他有电视,这个别人比不了。”
“有电视机的也不是何秋生一个人,英语成绩就是他最好。其他成绩他也不烂,不过我也想知道这一次的第一是谁,比期待自己成绩还期待。”
“因为你根本不期待自己的成绩,盼睇我们寝室的光荣靠你!”
肩担寝室光荣的沈盼睇,除了英语都还成,她心里有数,题目都不难,英语应该也比上次好,她死记硬背的:“我说不准,应该比上次好。”
其他人:!!!
王招儿:“就是说第一稳了?”
比第二好,那就是第一啊!
何琼玉有点奇怪的感受,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她迟疑道:“这是不是优越感?”
齐梅是真的佩服沈盼睇的,就算她不是第一,也佩服她。沈盼睇平时的用功她们是看得到的,每天晚上在寝室都是要学习的,到了她的学习时间,别人说话也不会干扰到她。沈盼睇也不会让大家不要吵之类的话,她就是自己安静学习。
沈盼睇对知识有一种渴望,沈盼睇身上可以看到向上的力量。
沈盼睇摆摆手:“不是第一,是感觉比上一次进步了,不是比别人厉害了。他人也不会一直在原地踏步,等我我赶超。”
齐小鱼问:“你有没有什么学习的妙招。”
“都在你眼下了,晚上回寝室继续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到这里沈盼睇笑起来,“付出才会有回报。”
齐小鱼是城里人,要是能考上高中,家里是让上学的。
王招儿没问,她现在也是城里人,但家里觉得女孩子上学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认为的不是一家两家,是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多数人都认为没有问题,那就跟真理差不多。
县里有女高中生的指标,要到一定的数额,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
比起男学生,女学生的成绩要差一些,她们对学习并不重视,很多人上初中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是不会读高中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念高中。
初中的成绩马马虎虎,不被劝退,拿一个毕业证就好了,这是许多女生的想法,也是家里人对她们的期望。
而对男学生,家长是望子成龙的。
沈盼睇的好成绩,并不有多么惹人羡慕,甚至还会有人私下嘲讽。
成绩好代表不了什么,毕业后都只是初中毕业生,没人想知道你初中每一次考试考几分。努力学习,考高分数,最后一点用也没有。
*
“老师。”
秦桂枝面前放着搪瓷杯,里头还冒着热气:“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你过来么?”
沈盼睇老实摇头,说不知道。
这一回的月考,她回到了第一名的位置,英语也及格了。
难道老师要表扬她?
沈盼睇乖巧抬头,秦桂枝发现了沈盼睇的笑意,还是个孩子。
沈盼睇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别的人都十二三岁,她十一岁。十月初出生的,满十一就一个月,之前说着十二岁都是虚了两岁了。
跟她一样七一年下半年的,现在应该在上五年级。
对学生应当是一视同仁,可也要因材施教。
作为老师,对好学生,对爱学习的好学生,看着会顺心一点也是自然感情。
叫沈盼睇过来,为的还是她的英语成绩。
作为教英语的班主任,秦桂枝看着沈盼睇的成绩单,都有些愧疚感。别的科目都是好成绩,英语成绩跟塔里木盆地似的。
“你对英语这门课,有什么想法么?”秦桂枝解释,“不是问你对老师是不是有什么意见,而是你偏科很严重,英语严重拖了你的后腿,要是你成绩是这样的以后你只能上高中,但是你英语成绩上去,你可能考上中专。外语不好,上了高中也难跟上去,外语越来越重要。今年的高考,外语已经是七十分了,以后的高考外语跟语文政治一样重要。英语要从初中就抓起,你们的机会很好,初一就开始学习英语,但也很糟糕,没有正式的英语老师,两年前,我在当语文老师。”
就是再早两年,大家对英语都不怎么重视,沈盼睇的成绩坚持下去,或许能考上中专,可是现在不行了,总有更优秀的学生,中专是有名额的。
“老师不是想打击你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觉得你需要更好的学习条件。为了让我们班的学生能好好学英语,我打算给大家周六补课,我希望你留下来并且参加英语学习。”
秦桂枝打算将录音机带到学校来,放磁带给学生听。
秦桂枝不知道怎么教学生英语才是对的,那就让学生多听多跟真外国人学,总比她abc都有口音的好。
好学的学生来问她读音,她都觉得心虚。
学校里的英语课,之前学校里不重视,当然没配上录音机。
家里的录音机,今年才买上。
秦桂枝已经给学校里提意见,之后会不会配录音机她不清楚。
但她的学生都可以用录音机听课文磁带。
英语书是配磁带的,现在大多数人都卖不起录音机。
只有老师的教材,是一定配磁带的,学生需要课文磁带另外花钱买,为大部分学生省下来一笔钱。
“这件事情需要你组织班里甚至隔壁班的同学,周六的补习机会留给留校的同学。以后课堂教学,老师也会带着录音机过去给大家播放课本磁带,希望你不要放弃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秦桂枝很少看到这样要强的女学生,农村女孩子总有很多事情要做,特别是通校的,她们要做了活再来上学,到了课堂上容易犯困。城里的女孩子要好一点,不过没有几个有一定要升学的念头,她们年纪还很小,就被生活磨平了斗志。
秦桂枝理解的同时,觉得有些难受。
还有一些学生,是读着读着就回家了,甚至有的是读着读着结个婚。
沈盼睇的开心溢于言表,回答的语气里都充斥着喜悦。
这是好事!
她遇到了好老师,他们遇到了好老师。
她几乎是跳着出办公室的,不用愁录音机的事,能不能买到是难题一,买到之后放在哪里是难题二。秦老师的提议,解决了沈盼睇眼下最大的忧愁。她看过报纸,报纸上有说外语的重要性。
秦桂枝知道,自己跟一个初一的学生说高考,太远了。
她想用这样的话,让沈盼睇周六留在学校里,也希望她能动员更多的学生留下来听英文。
学生就是希望,他们将会建设更加光明的未来。
从前她是优秀的语文教师,以后也不能拖外语教师的腿,自己先跟不上,那就借外力。人啊,就该活到老,学到老。
十二月的第一天,初一一班有的学生第一回接触到了录音机。
录音机第一回为他们服务。
专注精神,全神贯注,从第一课课文开始。
哪怕是abc,他们也不觉得聒噪。
太新奇了,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