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时娇发现她这个妹妹运气真不赖:“你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是不是经常玩录音机?”
“姐你周六也要留下来么,只要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到英语自习室,现在一个班都没有排满。不是玩录音机,是老师给我们播放英语磁带,听英语,上课的时候跟着读。”
沈时娇那一届是没有学习英语的。
八零年高考,英语才三十分,学校没有在意英语的学习。
像这样的村镇小学还有许多,不是只有他们学校。
八二年高考英语七十分,学校里对外语才重视起来。
就是听人说话,那有什么意思,又听不懂:“不能放歌么?你不是课代表?”
“当然不可以,这是秦老师的录音机,是给同学学习英语的。又不是我们家的录音机,二姐,你要不然也留校自习,秦老师说了外语是未来的趋势。”
未来的趋势。
什么趋势她也追不上啊,还不如跟苏允仙搞好关系,到时候要是能到厂里工作就好了:“要留你留,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家里肯定念不起高中,你也别太用功了。”
“可这是我努力得来的学习机会。”
沈时娇一愣,想起妹妹跟妈妈犟非要来读书。她比妹妹懂事多了,看妹妹这个样子,还想继续念高中,跟妈说的一样,这个盼睇太自私了,她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家。沈时娇想说些什么,最后觉得自己跟这个妹妹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因着苏允仙的关系,沈时娇觉得能赚到学杂费,也没多少了不起的。
暑假的两个月里,日头那么晒,沈盼睇天天出去,卖那么点冰棍,才攒下些学费。可苏允仙在家里编编草也能挣到十块钱,哪个轻松哪个更挣钱,一目了然的。
“你不要以为你能挣到学费就很了不起,别人的半个月就能挣你两个月挣到的钱,初中毕业去当学徒,之后转正一级一级升上去,工资会越来越高,日子能越过越好。”沈时娇想着有份工作,每个月领工资跟票,在城里过日子嫁个工人,那日子才是好,“早点工作没什么不好的,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吃的穿的玩的,发了工资钱都是自己的。”
她说着这些也没指望能说动顽固的妹妹,她妹是“只管自己锅满,不管别人屋漏”的那种人。沈盼睇闹着要上初中的事,弄得全家不得安宁,村里头那些人的话也多了起来。沈时娇真不觉得自己的妹妹讨喜,沈盼睇那种不达目的不放弃不罢休的架势,让她害怕了。
沈盼睇可能是想吸引爸妈的注意力,从而得到父母的宠爱,不过感情这种事是有来有回的,不是哭着喊着闹着要宠爱,父母就会看爱她,爸妈根本没有精力跟沈盼睇闹。听话点、懂事点,不是应该的么?
“姐记得跟爸妈说,我不回去了,这三根糖葫芦是给弟弟妹妹带的,他们每人一根。”
“就你会做好人。”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
沈盼睇是知道弟弟妹妹喜欢吃,冬天的时候,村里也有吆喝糖葫芦的,沈盼睇每年都会吃一串糖葫芦,沈水鸣总跟她待在一处,自然也有他的份。
沈盼睇真没想到给二姐买糖葫芦,从小到大二姐都没分过什么吃的给她,而给弟弟妹妹买吃的是妈说的姐姐就应该照顾小的。
沈时娇心里的琢磨,沈盼睇没想到,她根本没想过二姐会对自己没给她买糖葫芦有意见。
二姐买菜票,拿着爸妈给的零花钱的时候,也没想过有她这个妹妹,可见二姐是个不喜欢分享的。
“盼睇,去我家吃饭!”齐鱼儿招呼着沈盼睇,家里头可知道她有个成绩很好的室友。
“我跟人约好了。”
没有把人请到家里去,齐鱼儿也不勉强:“下次全寝室一起到我家,搓一顿。”
“好。”沈盼睇应下后就往食堂去,她在食堂热了饭盒,用滚烫的热水,几粒盐泡一杯蛋花汤,配着米饭跟酸萝卜。脆脆的酸萝卜,倒一些蛋花汤在有些干的米饭上,泡开,吃起来香的很。
将饭盒冲洗干净,塞到包里,往校外走。
*
门一开看到沈盼睇,林木好奇:“礼拜五,师妹不回家。”
“你什么脑袋,师妹前天就说了,留校留校。”
“木头脑袋呗。”
“师妹,你怎么跟大蛮合起伙来欺负我。”
李大蛮笑:“好欺负呗。”
这一来一回的,两个人都先笑了,林木只知道自己又被笑了一回。
“师傅备好了面粉和肉,肉都给剁碎了,就等师妹过来。”李大蛮想起师傅知道师妹要留校后的第一反应,是准备面粉跟肉。
他们不会做包子。
而师妹做包子可香了。
“天气这么冻,吃饺子吧。”
李大蛮觑了师傅一眼,发现他一点儿意见没有???
不是说一定要吃上肉包子,一口气吃个五个
李匠一个眼神,李大蛮就安分了。
李匠拉着二胡,三个徒弟围着灶头包饺子,跟过年似的。
烧个水都能有许多话说。
“徒弟啊,你说师傅也买个录音机怎么样?”
“啊,师傅你有票么?”
“有啊,怎么没有,到时候放点二胡曲。”
李大蛮:……
林木:……
师傅您还没放弃啊!
林木:“换换曲子挺好的,水开了该放饺子了。”
李大蛮:“师妹调起来的酱料都要香一点,师傅您吃几个饺子。”
李匠懒得理这两个家伙,看向自己的小徒弟。
“挺好的,还可以听广播,录音机还挺有用的。近百是到几百都有,二胡曲的话得两百打上的,像我们学生听外语的,能买到七八十就行了。听二胡曲,还要一个音色,听着舒服。”
他这个小徒弟是真的懂的呀,李匠点了点头,心里有了计量。
几个月前的冷清,跟现在的人气相差大,李匠整个人有点懒洋洋的,鼻尖的烟、带来的香气,勾起了人肚子里的馋虫。
许多人家一年都吃不上两顿饺子,一次也不能像他们这样敞开了吃。
反正在家里,沈盼睇没吃过饺子吃到饱过。
在饭桌上,吃不饱才是常态。
能吃饱还是这几个月的事。
开学后靠着有收入,心中不慌,就一直吃得还不错。最起码都是吃饱的,还常能沾到肉味,鸡蛋想吃每天都能吃,沈盼睇对自已好得很。
这人吃得好了,就不馋了。
用过盒饭的沈盼睇,只吃了两个饺子。
李大蛮吃了十八个,是四个人里吃得最多的,李匠觉得这顿饭得是大蛮请他们吃。
“等会儿让林木送你回去。算,大蛮人大个,看着安全。”
“小蒸笼上给您留了五个包子,还没蒸呢。等会儿把火烧上,今天吃一个就好,过个嘴瘾,别的留到明天再吃。”
“师妹你要是早点说,我可以把饺子放到明天吃的。”吃了十八个饺子的李大蛮后悔莫及。
“这是我小徒弟给我吃的,跟你有什么干系。”
没有关系,都是您的。
李匠是个体户性质的,去年国家就有个体户的政策,李匠是正式的个体户。
像他这样雇员在八个以下,给员工福利待遇这样好,跟亲爹一样的老板很少了。少也要这样做,要是为了多赚钱,让徒弟们少赚钱,他跟那些资本周扒皮还有什么区别。
*
八三年一月,全县组织初中期末联考。
沈盼睇全县第一。
学校里拉起了红幅,她拿到了十块钱的校奖学金。
秦桂枝的录音机,是大功臣。
初一一班的英语平均分,比期中考试提高了十五分。
期中,沈盼睇提高了37分,从55到92分。
英语不再是沈盼睇的拖后腿科目。
甚至外语成了她拉别人分数的科目
全县第二英语82,第三英语75;除去英语,第三名的分数比沈盼睇高。
学校将秦桂枝在初一的录音机英语教学成果,写成报告,向上面说明录音机对教育资源落后的村镇学校的重要性,并且申请五台录音机。
这一回,学校有八成可能性拿到录音机。
全县第一这个词,刺激着一班的学生。
全县第一对他们学校来说,太不可思议,毕竟公开的前五十名里头,他们学校就两位,一位第一,一位第五十,一头一尾。
这比年级第一吸引人多了,因为年级第一一定考不上中专,可此时此刻沈盼睇拿下全县第一,她跟中专似乎很近,中专一毕业就是国家的干事,是包分配的,多好啊。
沈盼睇不仅没有辜负秦桂枝的期望,还远超期待。
沈盼睇积极动员同学学习英语,班里的同学自发请沈盼睇带他们早读,早晨第一节课前的十五分钟,初一一班,会有外语声传出。
领读的责任感,让沈盼睇对待英语更加认真。
知道自己有十块钱奖学金,她的第一件事是要英语课本磁带,补了两块钱买了整六盘。
沈好稻知道沈盼睇把奖学金用来买英语磁带后,许久没说话。
他想得很远,沈盼睇的全县第一给他冲击不小,这跟年级第一不一样。这意味着沈盼睇有上中专的可能,第一次的沈好稻开始将目光在这个三女儿身上停留。
如果他们沈家能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谁管是男是女,那都是出息。
“你说我们家要是能出一个大学生。”
盛丽的心一下子高悬,她闭上眼睛想象那样的场景。
她之前最多的是设想儿子念中专,要她去想女儿念大学:“高中一年得多少钱了,一个丫头值得么?”
沈好稻的心落下,脚踩上实地。
他心中有了答案——
不值得。
沈家的根,还得在儿子身上,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
光别人的宗,耀别人的祖。
“她要是晚两年上学,初中毕业就可以嫁人,拿学习好的名头,来我们家的地都要被磨平。到时候彩礼也能体面很多,现在这样初中毕业才几岁?到时候十四周岁都没有!”
盛丽记得三女儿之前在她面前念所谓的法律法规,说女孩结婚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说时英才十七周岁。这不是荒唐么,等到二十周岁,都虚二十一岁了,她家时英又不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为什么要等到那个时候!
媳妇说的有道理,还是去找沈盼睇说道说道,怎么可以拿十块钱买磁带?
他们家没有录音机,他们村都没有。
没有录音机,磁带就是个摆设。
沈好稻劈头盖脸骂了沈盼睇一顿。
盛丽也添油加醋,说沈盼睇不当家不知到财米油盐贵,说她大手大脚,质问她是不是地主做派。
“姐你周六也要留下来么,只要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到英语自习室,现在一个班都没有排满。不是玩录音机,是老师给我们播放英语磁带,听英语,上课的时候跟着读。”
沈时娇那一届是没有学习英语的。
八零年高考,英语才三十分,学校没有在意英语的学习。
像这样的村镇小学还有许多,不是只有他们学校。
八二年高考英语七十分,学校里对外语才重视起来。
就是听人说话,那有什么意思,又听不懂:“不能放歌么?你不是课代表?”
“当然不可以,这是秦老师的录音机,是给同学学习英语的。又不是我们家的录音机,二姐,你要不然也留校自习,秦老师说了外语是未来的趋势。”
未来的趋势。
什么趋势她也追不上啊,还不如跟苏允仙搞好关系,到时候要是能到厂里工作就好了:“要留你留,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家里肯定念不起高中,你也别太用功了。”
“可这是我努力得来的学习机会。”
沈时娇一愣,想起妹妹跟妈妈犟非要来读书。她比妹妹懂事多了,看妹妹这个样子,还想继续念高中,跟妈说的一样,这个盼睇太自私了,她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家。沈时娇想说些什么,最后觉得自己跟这个妹妹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因着苏允仙的关系,沈时娇觉得能赚到学杂费,也没多少了不起的。
暑假的两个月里,日头那么晒,沈盼睇天天出去,卖那么点冰棍,才攒下些学费。可苏允仙在家里编编草也能挣到十块钱,哪个轻松哪个更挣钱,一目了然的。
“你不要以为你能挣到学费就很了不起,别人的半个月就能挣你两个月挣到的钱,初中毕业去当学徒,之后转正一级一级升上去,工资会越来越高,日子能越过越好。”沈时娇想着有份工作,每个月领工资跟票,在城里过日子嫁个工人,那日子才是好,“早点工作没什么不好的,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吃的穿的玩的,发了工资钱都是自己的。”
她说着这些也没指望能说动顽固的妹妹,她妹是“只管自己锅满,不管别人屋漏”的那种人。沈盼睇闹着要上初中的事,弄得全家不得安宁,村里头那些人的话也多了起来。沈时娇真不觉得自己的妹妹讨喜,沈盼睇那种不达目的不放弃不罢休的架势,让她害怕了。
沈盼睇可能是想吸引爸妈的注意力,从而得到父母的宠爱,不过感情这种事是有来有回的,不是哭着喊着闹着要宠爱,父母就会看爱她,爸妈根本没有精力跟沈盼睇闹。听话点、懂事点,不是应该的么?
“姐记得跟爸妈说,我不回去了,这三根糖葫芦是给弟弟妹妹带的,他们每人一根。”
“就你会做好人。”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
沈盼睇是知道弟弟妹妹喜欢吃,冬天的时候,村里也有吆喝糖葫芦的,沈盼睇每年都会吃一串糖葫芦,沈水鸣总跟她待在一处,自然也有他的份。
沈盼睇真没想到给二姐买糖葫芦,从小到大二姐都没分过什么吃的给她,而给弟弟妹妹买吃的是妈说的姐姐就应该照顾小的。
沈时娇心里的琢磨,沈盼睇没想到,她根本没想过二姐会对自己没给她买糖葫芦有意见。
二姐买菜票,拿着爸妈给的零花钱的时候,也没想过有她这个妹妹,可见二姐是个不喜欢分享的。
“盼睇,去我家吃饭!”齐鱼儿招呼着沈盼睇,家里头可知道她有个成绩很好的室友。
“我跟人约好了。”
没有把人请到家里去,齐鱼儿也不勉强:“下次全寝室一起到我家,搓一顿。”
“好。”沈盼睇应下后就往食堂去,她在食堂热了饭盒,用滚烫的热水,几粒盐泡一杯蛋花汤,配着米饭跟酸萝卜。脆脆的酸萝卜,倒一些蛋花汤在有些干的米饭上,泡开,吃起来香的很。
将饭盒冲洗干净,塞到包里,往校外走。
*
门一开看到沈盼睇,林木好奇:“礼拜五,师妹不回家。”
“你什么脑袋,师妹前天就说了,留校留校。”
“木头脑袋呗。”
“师妹,你怎么跟大蛮合起伙来欺负我。”
李大蛮笑:“好欺负呗。”
这一来一回的,两个人都先笑了,林木只知道自己又被笑了一回。
“师傅备好了面粉和肉,肉都给剁碎了,就等师妹过来。”李大蛮想起师傅知道师妹要留校后的第一反应,是准备面粉跟肉。
他们不会做包子。
而师妹做包子可香了。
“天气这么冻,吃饺子吧。”
李大蛮觑了师傅一眼,发现他一点儿意见没有???
不是说一定要吃上肉包子,一口气吃个五个
李匠一个眼神,李大蛮就安分了。
李匠拉着二胡,三个徒弟围着灶头包饺子,跟过年似的。
烧个水都能有许多话说。
“徒弟啊,你说师傅也买个录音机怎么样?”
“啊,师傅你有票么?”
“有啊,怎么没有,到时候放点二胡曲。”
李大蛮:……
林木:……
师傅您还没放弃啊!
林木:“换换曲子挺好的,水开了该放饺子了。”
李大蛮:“师妹调起来的酱料都要香一点,师傅您吃几个饺子。”
李匠懒得理这两个家伙,看向自己的小徒弟。
“挺好的,还可以听广播,录音机还挺有用的。近百是到几百都有,二胡曲的话得两百打上的,像我们学生听外语的,能买到七八十就行了。听二胡曲,还要一个音色,听着舒服。”
他这个小徒弟是真的懂的呀,李匠点了点头,心里有了计量。
几个月前的冷清,跟现在的人气相差大,李匠整个人有点懒洋洋的,鼻尖的烟、带来的香气,勾起了人肚子里的馋虫。
许多人家一年都吃不上两顿饺子,一次也不能像他们这样敞开了吃。
反正在家里,沈盼睇没吃过饺子吃到饱过。
在饭桌上,吃不饱才是常态。
能吃饱还是这几个月的事。
开学后靠着有收入,心中不慌,就一直吃得还不错。最起码都是吃饱的,还常能沾到肉味,鸡蛋想吃每天都能吃,沈盼睇对自已好得很。
这人吃得好了,就不馋了。
用过盒饭的沈盼睇,只吃了两个饺子。
李大蛮吃了十八个,是四个人里吃得最多的,李匠觉得这顿饭得是大蛮请他们吃。
“等会儿让林木送你回去。算,大蛮人大个,看着安全。”
“小蒸笼上给您留了五个包子,还没蒸呢。等会儿把火烧上,今天吃一个就好,过个嘴瘾,别的留到明天再吃。”
“师妹你要是早点说,我可以把饺子放到明天吃的。”吃了十八个饺子的李大蛮后悔莫及。
“这是我小徒弟给我吃的,跟你有什么干系。”
没有关系,都是您的。
李匠是个体户性质的,去年国家就有个体户的政策,李匠是正式的个体户。
像他这样雇员在八个以下,给员工福利待遇这样好,跟亲爹一样的老板很少了。少也要这样做,要是为了多赚钱,让徒弟们少赚钱,他跟那些资本周扒皮还有什么区别。
*
八三年一月,全县组织初中期末联考。
沈盼睇全县第一。
学校里拉起了红幅,她拿到了十块钱的校奖学金。
秦桂枝的录音机,是大功臣。
初一一班的英语平均分,比期中考试提高了十五分。
期中,沈盼睇提高了37分,从55到92分。
英语不再是沈盼睇的拖后腿科目。
甚至外语成了她拉别人分数的科目
全县第二英语82,第三英语75;除去英语,第三名的分数比沈盼睇高。
学校将秦桂枝在初一的录音机英语教学成果,写成报告,向上面说明录音机对教育资源落后的村镇学校的重要性,并且申请五台录音机。
这一回,学校有八成可能性拿到录音机。
全县第一这个词,刺激着一班的学生。
全县第一对他们学校来说,太不可思议,毕竟公开的前五十名里头,他们学校就两位,一位第一,一位第五十,一头一尾。
这比年级第一吸引人多了,因为年级第一一定考不上中专,可此时此刻沈盼睇拿下全县第一,她跟中专似乎很近,中专一毕业就是国家的干事,是包分配的,多好啊。
沈盼睇不仅没有辜负秦桂枝的期望,还远超期待。
沈盼睇积极动员同学学习英语,班里的同学自发请沈盼睇带他们早读,早晨第一节课前的十五分钟,初一一班,会有外语声传出。
领读的责任感,让沈盼睇对待英语更加认真。
知道自己有十块钱奖学金,她的第一件事是要英语课本磁带,补了两块钱买了整六盘。
沈好稻知道沈盼睇把奖学金用来买英语磁带后,许久没说话。
他想得很远,沈盼睇的全县第一给他冲击不小,这跟年级第一不一样。这意味着沈盼睇有上中专的可能,第一次的沈好稻开始将目光在这个三女儿身上停留。
如果他们沈家能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谁管是男是女,那都是出息。
“你说我们家要是能出一个大学生。”
盛丽的心一下子高悬,她闭上眼睛想象那样的场景。
她之前最多的是设想儿子念中专,要她去想女儿念大学:“高中一年得多少钱了,一个丫头值得么?”
沈好稻的心落下,脚踩上实地。
他心中有了答案——
不值得。
沈家的根,还得在儿子身上,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
光别人的宗,耀别人的祖。
“她要是晚两年上学,初中毕业就可以嫁人,拿学习好的名头,来我们家的地都要被磨平。到时候彩礼也能体面很多,现在这样初中毕业才几岁?到时候十四周岁都没有!”
盛丽记得三女儿之前在她面前念所谓的法律法规,说女孩结婚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说时英才十七周岁。这不是荒唐么,等到二十周岁,都虚二十一岁了,她家时英又不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为什么要等到那个时候!
媳妇说的有道理,还是去找沈盼睇说道说道,怎么可以拿十块钱买磁带?
他们家没有录音机,他们村都没有。
没有录音机,磁带就是个摆设。
沈好稻劈头盖脸骂了沈盼睇一顿。
盛丽也添油加醋,说沈盼睇不当家不知到财米油盐贵,说她大手大脚,质问她是不是地主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