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渐浓,初冬的风轻轻掠过大地,卷落了更多枯黄的树叶,逢得连日放晴,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澄澈,阳光柔和,透出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谢晚凝一直都在忙忙碌碌,未曾歇息。

    每天清晨,她早早起床,带着孩子们一起,在武术场跑步、扎马步,拉伸筋骨,练习基本功。

    用过早饭,便是梅老、纪兆的经学课,和房书慧、邢香桃的启蒙课。这个时候她就会各处晃悠一圈,听一听孩子们的诵读,看一看他们的习字作业。

    下午是邬举、邓工、甘恒等人的技能课,谢晚凝也会择一旁听,了解各位先生的授课进度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其余时间,她处理学院的各种杂务。

    因前两回女孩儿们在休沐日回家后,说的全是在松林学院里见到的各种新鲜事情、得到的各种收获,让各世家大族的大家长们都点头称赞,极为认可,于是大手一挥,给松林学院捐赠了好大几笔银两。

    一时间,松林学院的名气又传了一波,竟让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人家,连忙找关系把家中适龄的孩子也都送了来。

    这其中少不了端王和几个长公主、县主的手笔。她的堂姐谢雅琴,更是直接将杜家的一个族妹塞了过来。

    谢晚凝以学院事务太多为由,客客气气地谢绝了各种宴席邀约,只收下了孩子们的报名信息,只说会定个时间组织开学考试,通过考核的孩子,均可以入读书院,不论身世。

    随着学院入学人数的暴增,谢晚凝又找了老贺去修缮园子里的其他房屋,扩建为授课教室和住宿区,就这样,修缮工程的筹划、银两的调拨、人员的安排,竟将她的时间挤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人掰成几人来用。

    虽然忙碌,她却觉得心中格外充实。

    抬头仰望,她是真正感受到了天地的辽阔。这跟上一世憋屈在内宅中的生活相比,几乎让她喜极落泪。

    她暗自给自己鼓劲,等松林学院的发展更为平顺时,她就抽出时间,再去外面走走,去看看山河大地。

    正当谢晚凝斗志昂扬之时,另一头谢信和王氏见女儿一月余都未归家,心中甚是挂念,亲自熬了一盅浓浓的鸡汤,再带上日用的物什,直奔松林学院,打算过来看望女儿。

    可巧,谢晚凝正抓了刘伯光、甘恒在葆光堂算着账目。

    孟清竹也在,正坐在窗下煮茶,一袭玄色圆领袍衫,衬得人容色如玉,一双骨节分明的手慢慢翻着小几上的书册,清贵无方。这样的画面,让人瞥一眼,便不自觉地被吸引了去。

    趁刘伯光和甘恒低头演算,谢晚凝悄悄往那窗下瞥了一眼,似有灵犀,那窗下男子抬眸回望,目光深邃,带着隐隐流光。她忙收回目光,脸颊却微微泛了点热。

    两人平日都忙,几乎未曾有空闲相处,像这样同在一处,都已是满足。

    此时,谢信和王氏跨过门槛,迈入堂中,恰好撞上了这一眉眼官司。

    老两口快速地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与怀疑。但几十年的默契,让两人匆忙掩饰了脸上的震惊神色,只笑道:“晚儿,我们来看你来了。”

    “爹爹,娘亲!”谢晚凝惊喜地回头,快步迎上,脸上瞬间笑意融融,掩不住的欢快。她才恍然自己离家太久,对父母自是想念得紧。

    屋中其他人也纷纷站了起来,向谢信和王氏拱手致礼。

    谢信捋着短须,对刘伯光和甘恒还礼,点头示意让他们继续,转头对女儿道:“在忙?希望我们没有打扰到你们。”

    谢晚凝忙道:“没事、没事,我们正在算着学院的账目。爹爹、娘亲快坐。”说罢就拉着两位,想让他们坐到堂前主位上。

    谢信没说什么,笑呵呵地绕开了她,走到窗前,伸手点点小几上的茶炉,问着眼前芝兰玉树般的男子:“在煮茶?可否让我尝尝?”

    “荣幸之至。”孟清竹请他入座,言谈举止间,疏朗磊落,不见局促。

    谢晚凝咬唇,看着两人就这样对坐品茗,一时心跳如擂。

    王氏却拉拉她的衣袖,悄声道:“别管他俩,你过来。”说罢便牵上女儿的手,拉到一旁的小厢房内。

    说是小厢房,不过是隔了一个绘着青山绿水的细纱屏风,内里摆着一套桌椅,平日是用来给先生们开会商讨、或者休憩闲聊所用。

    隔着屏风,能隐隐绰绰看到外面的情景——刘伯光和甘恒继续坐回书案前算着账目,只留下窗下一老一少边喝茶边聊天。

    王氏拿出汤盅,舀了一碗,用虎口贴在碗边试了试温度,正好合适,便推过去:“晚儿,娘亲自熬的鸡汤,温度正好,你快喝了补补身子。”

    “谢谢娘亲。”谢晚凝大为感动,倚在王氏肩上,娇憨地蹭了蹭。

    王氏笑着轻拍她一把,嗔道:“你现在可是管着整个松林学院,上上下下都看着你,你还好意思撒娇。”

    “不管我做什么,在娘亲面前,孩儿永远都是娘亲的孩儿呀。”谢晚凝笑道。

    一番话,倒是把王氏哄得笑中有泪:“你这个小猴儿……”她轻点女儿的额头,叹道,“自打你去参加考试、到如今办了这个女子学堂,你爹爹和我,心里那是真的骄傲,瞅瞅我们家晚儿,如此能干,不输男儿,一点一点的,竟然就把这样的事情办成了,那是多少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呀!”

    “但我们也愁呀,你是我们的孩儿,我们只求你平平安安、幸福顺遂。”王氏揽过女儿,轻抚着她的手,“你得注意多休息,别累坏了身子,你忙到不着家,现下身边也没人照顾你,我和你爹爹可担心了。”

    “哎呀,娘亲,孩儿没事的,”谢晚凝拍拍自己的胳膊,笑开了,“我现在跟学院的孩子们一起锻炼,都变得壮实了。”

    王氏笑嗔:“一股子牛劲儿。”

    母女俩聊了一会儿家常,王氏脸上露出惆怅,“听你爹爹说,朝中风云涌动,你这松林学院却蒸蒸日上,格外惹人注目,好多人家都托了人来说亲,明里暗里试探你爹爹的意思。”

    “咦?”谢晚凝坐直了身子,侧身倾听。她还从未听爹爹和娘亲提过这事。

    似是知道她的意思,王氏便宽她的心:“你爹爹没同意呢。一是你爹爹觉得这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太复杂,他暂时拿不准,二是他说你现在有主见,想先问问你的想法。”

    “喏,那位……”王氏冲着外面努努嘴,示意她,眼神带着询问。

    隔着细纱屏风,窗下的男子仿佛蕴拢着光,身姿如松如竹,苍劲秀挺。

    打量男子的外在条件,王氏还是满意的,但两人在一起可不是看外表那么简单。发现女儿开窍,王氏既喜又忧。

    听懂了王氏的意思,谢晚凝羞赧,俏脸飞满了红霞,扯着王氏的衣袖低声说:“娘亲,没有的事儿……”

    王氏打量她一眼。多日不见,女儿似乎又长了一些个头,原本苗条纤弱似易折的花骨朵,如今仿佛长开了,自信与坚毅展露在眉眼间,灵动的双眸洋溢着蓬勃生机,衬得整个人熠熠生辉。

    “若是有意,就早点定下来。”王氏抬手摸摸女儿的发髻,语带深意。

    女儿长大了,她虽然心中万般不舍,但在她传统的观念里,仍是牢牢记得,女子当择良婿,以托付终身。

    虽然当今圣上是女子,带起了一个新的时代,女儿在其中乘风破浪,崭露头角,但王氏却一直有着说不出口的担忧,忧这天下一朝倾覆,那她的晚儿,就要麻烦了。

    但如果能早点安排女儿嫁了人,把这学院的事情放了,或许要更稳当很多。

    “还没到那时候呢。”谢晚凝红着脸,推辞着。王氏的想法,她当然能猜到,但她不会做这样的选择。排除万难才走到这一步,她不会轻易放下自己的事业。

    “娘亲,您还记得当初在谢府的日子吗?”谢晚凝拉着母亲的手,轻声问。

    王氏一怔。怎么不记得?嫁给了谢信,虽然夫妻两人举案齐眉、情投意合,但几十年来,谢老太太的严苛、妯娌的倾轧,常常让她喘不过气来。

    以她多病体弱的情况,若不是谢信坚持分家,独居后她终于能松一口气好好调养身子,怕是没几年就得消殒在那深宅大院里。

    见母亲神色松动,谢晚凝继续道:“孩儿走的这条路,很难,但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孩儿还想继续走下去。若遇有缘人……”她停了一息,不动声色瞥了那屏风外一眼,回头坚定道,“孩儿希望这有缘之人,是能包容、支持孩儿事业的人。携手与共,是我的期许。”

    温柔、体贴,相敬如宾,这是很多女子对未来夫婿的期待。但对她来说,这还不够。圣上的话,给了她不小的震撼,也让她领悟到,关系再亲密的两人,灵魂仍然是独立的,也只有灵魂独立,才能赢得平等与自由。

    闻言,王氏深深凝望着女儿,伸手摸摸她的脸颊,许久,终还是笑了,柔声叮嘱:“好,娘亲明白了。你是一个有分寸的孩子,娘亲也不会干涉你什么,你自行决断。只是,遇到难处,你也别瞒着我和你父亲,我们都会给你最大的支持。”

章节目录

眉远山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郁离青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郁离青青并收藏眉远山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