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棚设在了京城的东郊、难民营地的对面,绵延数里,背靠灞河。想要积善的人家只要经过京兆府同意,认领其中一个小棚,便可施粥放粮。

    将难民集中在此处,便于京兆府管理,有羽林军协助巡逻,难民们不敢作乱,京城里的治安也恢复如常。

    这也是宋慈恩去揭州前给圣上的建议。

    但苦了想要施粥放粮的人家。往年他们就在家门口赈灾,如今他们得早早准备好食物和要发放的御寒物件,从京城坊内出发,用马车运到赈灾棚。

    圣上给他们权衡利弊:“若把难民放进京城,难民流浪在各坊各街道,积善之家想要施粥,难民就会蜂拥而至,各家不仅出行不便,还要严防失窃强砸,现在只是需要每日往返奔波。这其中利弊,各家也当算得清。”

    松林学院的女孩子们却不觉得苦。

    天蒙蒙亮,顶着寒风,她们就坐着马车出发了。不需要在学院里坐着听先生讲课,而且出去还是干大事,她们摩拳擦掌,兴奋得像一笼笼即将飞向天空的小鸟。

    数十辆马车到达赈灾棚,陆续下来一群群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穿着统一的服装,俏生生地嫩如雨后荷尖,一下子就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

    来放粮的各家管事、小厮仆佣,驻守和巡逻的兵士,医馆的大夫学徒,全都看了过来。

    更别提那些难民们,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闻风而动,一下子哗啦啦涌了过来,黑黢黢的脸庞上,一双双眼睛直白地打量这些小姑娘。有人还伸出脏兮兮的手想摸一摸:“可别是什么仙子下凡吧?”

    女孩子们有些吃惊,这跟她们预想的不一样啊!饶是她们有心理准备,也被这阵仗吓到,退缩了几步,团团围在一起。

    有人喊:“谢娘子呢?”对哦,谢娘子可以保护她们。女孩子们一经提醒,慌得四处张望,找谢晚凝的身影。

    然而转了一圈,就没看见谢晚凝在何处,唯有十来个护卫帮她们拦住了向前涌的难民人潮。可接下来要怎么做,这些护卫一概摇头说不知。

    姚景熙有些气,咬咬唇,退到后方,冲喻秋招手:“过来。”

    见状,喻秋、袁芷、应笑筱、冼妙菡、柴晶莹、冬青等人都聚了过来。这几个孩子,正是前段时间谢晚凝组织学习小组后,各小组的领头人物。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她们也形成了一定默契,有事就先她们几人商量,然后再向组员转达。

    “谢娘子人呢?”姚景熙扫视一圈,先开口问道。

    大家都摇头。谢晚凝只说了今日来这边赈灾放粮,其余什么都没交代。

    “她就把我们丢在这儿呀?”姚景熙跺脚,说不出心里什么滋味。

    冬青从小跟着谢晚凝,更熟悉她,迟疑一下,开口帮腔:“我觉得谢娘子不是这样的人,她应该是有什么安排。”

    沉默一息,喻秋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或许,对我们的考验,现在就开始了?”

    袁芷、冼妙菡等人瞪圆了眼,愈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点头赞同。

    这样一想,大家心里反而冷静下来。

    这么说,谢晚凝和其他先生们,或许就藏在周围某处看着她们,准备开始给她们考评。但换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在暗中保护着她们。那她们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有先生们兜底,她们放手干便是了。

    她们其实猜错了,谢晚凝此刻正躲在松林学院的澹怀堂里喝茶,而暗中守护在这些女孩子周围的,是她们家中长辈派出来的人。

    这些人看见自己家的姑娘被丢在难民群中没人管,早急坏了,想冲出来帮她们一把,却被刘伯光的人悄然拦下,不准靠近。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四处找谢晚凝,想要质问她怎么安排事情的,可又偏偏找不到,只能急得如热锅蚂蚁。

    说回难民营这一头,几个女孩冷静下来后,开始有了主意。

    “先生说,做事先观形、观事、观情。”喻秋踮起脚,望四周看了一圈,“我建议,我们先别急着放粮,观察一下这周围的情况,再考虑怎么布局。”

    “好主意,”袁芷点头,“我觉得我们可以分头行动,把一些工作先提前准备好,比如清点我们这次带来的粮食物品的数量等。”

    “还有,我们可以跟巡逻的兵士商量,寻求他们的支持,来帮我们维持秩序。”冼妙菡补充。

    “如果施粥,我们要不要先升起火呀?”冬青想得偏于实际工作,“我看这大棚搭得都跟别人一样,但我们人多,如果遇风遇雨恐怕不够,我们最好先加固。”

    见几个女孩都点头,姚景熙合掌:“好!那咱们就这样,我的想法是咱们既分组,也分工——比如,有不少同窗是跟着邬举和邓工学技能的,她们可以先去加固棚子,跟着厨师钟大刀上课的,可以先生火熬粥。”

    “这个可以。”女孩们都赞同。

    协商一致,几个女孩分好任务,约定半个时辰后再碰头,便开始回到人群中,找到自己本组的小伙伴们,开始行动。

    女孩儿们行动极快。

    姚景熙站到人群前,对着围观众人高喊:“诸位!松林学院的赈灾棚,将在一个时辰后施粥放粮。先请大家散开,不要拥堵,不要影响我们的工作。一个时辰后再过来排队。”

    对比看热闹,施粥放粮自然更牵动着难民的心。姚景熙这样一喊,一半难民皆散开了,且有部分人听说其它棚已经开始放粮,忙跑了过去,一下子这棚前就只剩十几个还在看热闹的,护卫们的压力顿时减轻。

    喻秋和袁芷围着大棚和周边转了一圈,用木头柱子圈定了范围,唤来几个护卫守住了四角,让他们若发现情况即时策应。接着两人又在棚内划分区域,商定每个小组各自要负责的领域和权责。

    另一边,应笑筱带人将粮食货物卸下马车,清点数量,登记入册,估算这些粮食货物消耗的速度,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还和刘伯光派来的管事商定补粮的时间和流程。

    冬青也带人开始加固大棚、燃起灶火、摆放桌子大桶大盆等,其他女孩则领取了食材,开始熬粥、和面做馒头。一切井然有序。

    最有趣的当属冼妙菡和柴晶莹两人。她俩寻到了负责巡逻和安防的羽林卫郎将。

    原本这个赵郎将是翘着鼻孔看天,完全看不上这群小姑娘。先是柴晶莹出马,学着父亲柴言的模样,笑眯眯地给赵郎将说了不少好话,摆出了一些大道理,将赵郎将架上了高台。

    接着冼妙菡抬出了自己老爹冼昭,那个御史台的黑面郎君,对着赵郎将吓唬了一番。

    两个小姑娘一礼一兵,直接把赵郎将搞得不上不下,一脸懵地答应了专门留一队羽林卫给她们用,直到两个小姑娘走了半个时辰后他脑子才清醒,“啧”了一声。

    就这样,原本乱哄哄的赈灾棚,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安宁。几十个小女孩都忙碌着,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吵闹,不见丝毫混乱。

    旁边其它赈灾棚里,那些高门世家的管事们眼珠子都要瞪掉了。亏他们当了几十年的管事,他们来得更早、人数更少,但对比自家棚里东倒西歪的凌乱模样,再瞅瞅人家小姑娘们,顿觉得自己的脸都被打红肿了。

    谢晚凝收到了护卫传来的消息,抿唇笑笑,又悠哉悠哉地再煮了一壶茶。

    至于那些受命藏在周围的各家仆从们,也飞快地将消息传回府上,至于主子们听到消息后是什么反应,他们不懂,但此刻他们是舒了一口气。

    不到一炷香时间,灶火生起,女孩们开始熬粥,放上一个硕大的锅,下米,放水,为了控制粮食消耗的速度,她们不敢熬太浓稠,但放了少许肉末,再添上姜丝、葱花,格外鲜美。

    有人砍柴、添柴,有人搅拌粥水,另一边架起大蒸笼,开始摆上女孩们现做的馒头。

    另有两组女孩,分别拿出了针线和医案,开始给陆续前来的难民们缝补衣服、摸脉诊断。遇上一些受寒发烧、肚痛腹泻的,则搭了小灶,熬上几个炉子的药汤,再分发给难民们。

    一个时辰后。

    喻秋寻了一块彩绸,绑在一根竹竿上,一边挥舞,一边吆喝:“松林学院施粥放粮啦!”

    周围早就有不少难民远远候着,见她吆喝,忙冲到最前面。其他人见状,也从更远处的营棚里涌了过来,一下子人头涌动、喧闹不已。

    喻秋忙喊:“大家过来要排队,排队!一人一份,排好了,不能多拿!”

    有几个高个子的女孩,脸上蒙上了白纱巾,身穿罩衣,一身利落打扮,拦在最前面维持秩序:“不要挤,都有都有,排队的才给,老幼妇婴都有份。”

    而其他女孩们,同样的装束,则站在桌子后面,拿起大勺,准备开始分发食物。

    桌面上的大木桶里,白粥飘香,硕大的竹编盘子上,馒头蒸腾着热气。

    难民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肚子饿得咕咕响。

章节目录

眉远山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郁离青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郁离青青并收藏眉远山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