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跌宕的悲剧发生之前,一切都是有预兆的吗?
那些眼下幸福的时刻,都是终将被夺走的吗?
这些问题,有答案吗?
至少,在结局真正到来之前,我们无从知晓。
她似乎不是那个最怀念自己爱人的人,他的父亲和母亲,她的父亲和母亲,对他寄予厚望的老师,还有那些求学路上同行的伙伴们,甚至是那些仅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他们的情绪都剧烈地起伏着,他们为他流泪,自发地怀念,他们接受了,这个世界当下的现实。
而她只是躺在医院里看着窗外的梧桐树由茂盛转向凋零,无数次的手术、复建,终于在梧桐又冒出新芽的时候,她走出了医院的大门。
出院的那一天,也是她在北京的最后一天。
接受现实,需要的不只是时间。
寻常的一天,母亲煮了一锅胡萝卜羊肉馅的水饺,很香,她难得的有胃口,吃了十六个皮薄馅大的水饺。
吃过饭,她坐在躺椅上晒太阳,腿还是会经常痛,看过很多次医生,却没有什么用。
闭着眼睛,昏昏欲睡间,她听到一个陌生电台里传来霍金去世的消息,老式的SONY收音机里传来的说话声还夹杂着滋滋作响的电流声。
“又一颗巨星就此陨落。”
像梦一样的,她想起多年前一个英国组合解散时,霍金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说:
“我希望那些心碎的少女们关注理论物理的研究,因为有一天,多重宇宙的存在可能会被证明。”
“在我们的宇宙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同的宇宙,在那个宇宙里,他仍是乐团的一员。”
“这个女孩可能也会愿意知道,在另一个可能存在的宇宙里,她和这个成员结婚了,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她还记得,在那个没课的下午,她和杜柯一起讨论了“量子力学”和“多重宇宙”概念。
那是在北京的第一年,一个普通的下午,卧室里能活动的空间不多,两个人吃过饭就坐在床头上聊天,杜柯拿着手机给她读了这样一段话:
“在量子力学的平行多宇宙学说中,每个交叉小径的花园里总会有一条路,让人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得到幸福,在每一次铭心刻骨的选择里,总有一个你选对了路。在茫茫的恒河沙数的宇宙里,总有一个你获得了幸福。”
马佳佳听完若有所思道:“那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平行世界里,那些离开我们的人都没有离开,但也有可能一些现在和我们在一起的人,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里,并没有和我们在一起?比如说,现在的世界里,我们在一起,但很有可能在另外的一个世界里,你和我根本就不认识,是这个意思吗?”
杜柯笑道:“不是呀,我相信在每一个平行世界里我们都是在一起的。”
“为什么?”
“平行世界的分叉路缘于个人的选择,可你不是每次都很勇敢很坚定地选择了我吗?我和你之间根本没有分叉路,因为你总是选择我,不是吗?”
“那万一另外一个世界的你没有选择我呢?”
“不会的,我也会永远选择你。”
猛地睁开眼睛,她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新的答案,在不同时空的另外一个世界里,杜柯一定还和自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段电台,就是杜柯给自己的提示,他一定在某一个时空里,给自己发来了这段信息。
离开安泰前,她最后一次去祭奠父亲,墓碑已经立起,自己和母亲的名字也在上面,管理费一次性付清,墓碑和底座被打扫得很干净。
入秋以来,天气总是很好,父亲的墓在半山腰间,不用登高,也能望得很远。
从右侧的小径往上走百米,那方汉白玉栏杆围着的墓地里埋葬的,是她的爱人,她缓缓地踱步上去,没有上前,只是远远地看着,用目光描摹碑上那个十六笔的名字。
“我要走啦,明年再来看你。”
“我知道你会想我,那你常来梦里看我,好不好?”
“再见啦!”
“让我再叫一叫你的名字。”
“杜柯。”
那些眼下幸福的时刻,都是终将被夺走的吗?
这些问题,有答案吗?
至少,在结局真正到来之前,我们无从知晓。
她似乎不是那个最怀念自己爱人的人,他的父亲和母亲,她的父亲和母亲,对他寄予厚望的老师,还有那些求学路上同行的伙伴们,甚至是那些仅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他们的情绪都剧烈地起伏着,他们为他流泪,自发地怀念,他们接受了,这个世界当下的现实。
而她只是躺在医院里看着窗外的梧桐树由茂盛转向凋零,无数次的手术、复建,终于在梧桐又冒出新芽的时候,她走出了医院的大门。
出院的那一天,也是她在北京的最后一天。
接受现实,需要的不只是时间。
寻常的一天,母亲煮了一锅胡萝卜羊肉馅的水饺,很香,她难得的有胃口,吃了十六个皮薄馅大的水饺。
吃过饭,她坐在躺椅上晒太阳,腿还是会经常痛,看过很多次医生,却没有什么用。
闭着眼睛,昏昏欲睡间,她听到一个陌生电台里传来霍金去世的消息,老式的SONY收音机里传来的说话声还夹杂着滋滋作响的电流声。
“又一颗巨星就此陨落。”
像梦一样的,她想起多年前一个英国组合解散时,霍金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说:
“我希望那些心碎的少女们关注理论物理的研究,因为有一天,多重宇宙的存在可能会被证明。”
“在我们的宇宙外,还有另外一个不同的宇宙,在那个宇宙里,他仍是乐团的一员。”
“这个女孩可能也会愿意知道,在另一个可能存在的宇宙里,她和这个成员结婚了,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她还记得,在那个没课的下午,她和杜柯一起讨论了“量子力学”和“多重宇宙”概念。
那是在北京的第一年,一个普通的下午,卧室里能活动的空间不多,两个人吃过饭就坐在床头上聊天,杜柯拿着手机给她读了这样一段话:
“在量子力学的平行多宇宙学说中,每个交叉小径的花园里总会有一条路,让人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得到幸福,在每一次铭心刻骨的选择里,总有一个你选对了路。在茫茫的恒河沙数的宇宙里,总有一个你获得了幸福。”
马佳佳听完若有所思道:“那也就是说,在某一个平行世界里,那些离开我们的人都没有离开,但也有可能一些现在和我们在一起的人,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里,并没有和我们在一起?比如说,现在的世界里,我们在一起,但很有可能在另外的一个世界里,你和我根本就不认识,是这个意思吗?”
杜柯笑道:“不是呀,我相信在每一个平行世界里我们都是在一起的。”
“为什么?”
“平行世界的分叉路缘于个人的选择,可你不是每次都很勇敢很坚定地选择了我吗?我和你之间根本没有分叉路,因为你总是选择我,不是吗?”
“那万一另外一个世界的你没有选择我呢?”
“不会的,我也会永远选择你。”
猛地睁开眼睛,她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新的答案,在不同时空的另外一个世界里,杜柯一定还和自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段电台,就是杜柯给自己的提示,他一定在某一个时空里,给自己发来了这段信息。
离开安泰前,她最后一次去祭奠父亲,墓碑已经立起,自己和母亲的名字也在上面,管理费一次性付清,墓碑和底座被打扫得很干净。
入秋以来,天气总是很好,父亲的墓在半山腰间,不用登高,也能望得很远。
从右侧的小径往上走百米,那方汉白玉栏杆围着的墓地里埋葬的,是她的爱人,她缓缓地踱步上去,没有上前,只是远远地看着,用目光描摹碑上那个十六笔的名字。
“我要走啦,明年再来看你。”
“我知道你会想我,那你常来梦里看我,好不好?”
“再见啦!”
“让我再叫一叫你的名字。”
“杜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