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有了伙伴,她真高兴。
排座位的时候,跟阿敏身高相近的一个女孩子走到阿敏身后。
阿敏回头看向她,有点儿小小的震惊。
阿敏想:“这个女孩长得可真好看!”
春晓看阿敏回头看她,就说:“你好,我叫春晓,你叫什么名字?”
春晓长得非常好看,眉毛浓而有形,是一对真正的柳叶眉,鼻子挺直,嘴巴小小的。看起来非常斯文,她说话也比较轻柔,没有当地人那种生冷冲顶的味道。
阿敏有点儿不好意思,又觉得很高兴,这么好看的女孩子主动跟她说话呢!
“我叫赵敏。”阿敏说。
春晓又说:“看来咱们应该可以坐在一起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搬教室?”
这个问题阿敏也想知道,这个教室环境真是太差了,孤零零的,光线还总是不够明亮。
她们就着这个教室的话题聊了几句,座位排好了,谁和谁同桌的事儿大致也就定了下来。
阿敏和春晓做了同桌,她很高兴春晓当她的同桌,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阿敏任性又敏感,说话过于直率,陌生人觉得她不好相处,不会主动走近她。她主动跟别人接近时才发现,她和同学们接触的东西不一样,聊的话题也很难产生共鸣。
比如说阿敏看了很多外国的译制片,当然看的时候爸爸很不喜欢,说外国人看起来神里神气的。
她跟别人说电视里的茜茜公主、秀兰·邓波儿等等,别人都不知道,因为同学们家里都没有电视机,所以大家觉得她好像在炫耀,就不大愿意理他。
所以阿敏没有太亲密的伙伴,也因为她的性格,受了冷落后,她也不再主动去接近别人。
春晓看的电视似乎也不多,可是她愿意听阿敏讲这些给她听,听得时候极其认真,常常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想法跟阿敏不同,但是阿敏仍然喜欢跟她说话。
春晓也不琐碎,不太谈论同学之间的八卦。这让阿敏很高兴,她也不太关注同学们之间的八卦。不仅如此,她还很不喜欢那些总是谈论八卦的同学,觉得他们真是俗气。
阿敏觉得找到了一个伙伴,一个跟她认真说话、聊得来、不琐碎的伙伴。
学校的时光过得非常惬意,阿敏和春晓的熟悉日益增加,能谈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是阿敏看的电视,有时候是春晓看的书,有时候也谈论各自家里的一些人和事。
春晓有一种平静的气质,她很少和人争执什么,即使阿敏有时候说话不合适了,她也不太计较,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她们才能将彼此的关系维持下来。
开学大概两个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那时候的贼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在阿敏初中教室的墙上挖了一个洞,偷走了教室的凳子,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需要自己携带着凳子去上学。
阿敏每天早上骑着车子带着它上学,下午再带着它放学。
墙上的洞要补起来,也没这么麻烦。但学校已经给大家找了新教室,不过正在收拾,这个旧教室马上就要拆掉了,所以那个洞就一直在那里。
那种四脚高兀子不太好带,这可真是个麻烦事儿。
春晓就说,那就放她家吧!早上她会把高兀子带到学校。
春晓的家离学校大概需要走不到十分钟的样子,阿敏就每天放学骑车带着春晓回家,然后把凳子放下,早上春晓再帮她带到学校。
这着实地给阿敏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不过就给春晓添了麻烦。
阿敏有些不好意思,春晓说:“没事儿,也不重的,再说过不了几天,也许教室就搬了”。
有一个男生叫阿斌,大概是喜欢春晓。人长得倒是端正,就是有时候有点儿贱贱的样子,话非常多,总在春晓周围打转。
春晓人看着长得斯斯文文的,她却喜欢打乒乓球,而且打的非常好。
有一天春晓打球时,阿斌就在球台旁转来转去,不停地扰乱她。
一会儿在边上说:“春晓,你到底能打得过不,打不过换我来吧!”
一会儿说:“这都输了几个球了,赶紧好好打!”
春晓有点儿不高兴,说:“阿斌,你能不能不要闹了!”
阿斌趁他们停下来的时候捡了球,手还一甩一甩的说:“我说你把拍子给我吧!看看我怎么收拾他!“
春晓有些不耐烦,走到他跟前说:“把球还给我!”
阿斌就故意举起胳膊,趔趄着身子说:“你来拿呀,拿到了就给你”。那表情真是讨嫌。
春晓没他那么高,一气之下,就直接用球拍扇了阿斌一个嘴巴,于是阿斌消停了。
小时候的感情是很奇怪的,阿斌并没有被春晓这一球拍扇走,倒是再也没有干过那些讨嫌的事儿。
这个事儿当时注意到的人几乎没有,只有阿斌的几个死党,小团、高科和阿贵几个。
阿敏看到他们虽然挤眉弄眼的,但是却没有多说什么怪话。阿斌似乎也没不计较,于是这个事儿就过去了。
高科的家离几乎就在学校隔壁,所以他们自告奋勇的愿意帮春晓拿凳子。阿敏借着春晓的东风,就也把凳子放到了高科家里。
阿敏虽然也认识了他们几个,却总是感觉格格不入,就像这一群人和自己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就不该有任何交集。
接触的人多了后,阿敏慢慢明白,她这样敏感孤僻的人,大概和大多数人都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里。
就像她有时候也试着走进某个顺眼的同学,就某件事情跟人家偶尔说一些自己的感受,别人就会奇怪地问她:“那有什么呀!你想太多了吧!都不是什么事情的。”
阿敏才知道,原来别人是这样想的,所以别人每天都很快乐,只有自己总是想太多。
阿敏和春晓学习不错,但阿斌几个学习都不好。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大家就分头各自走各自的路了。好像走着走着就走散了一样,阿敏能记起来关于他们的记忆就是拿凳子了。
研究记忆的科学家认为,我们的思维将每一段记忆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发送到不同的大脑部位,需要的时候再将这些组成部分组装起来。而且,存储的记忆碎片会随时间推移从大脑皮层的一部分迁徙到另一部分。
所以记忆不是文字记下来的记录,它更模糊多变。
这样看来,阿敏不能记起更多的事情,或者记混了关于他们的什么细节,都是正常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只是阿敏旅途上的一片风景而已,过去了就过去了,但是阿敏和春晓的牵绊要深得多。
这个牵绊深植于阿敏内心深处,想起来的时候觉得日子就像又回到了那些和春晓同吃同住的日子。
阿敏觉得,将同学、朋友或者闺蜜这几个词语用在她们两个的身上都不恰当。
她们更像是家人,不需要时时联系,但是你想起她、需要她的时候,你就知道她在那里,她永远不会丢下你。
初中毕业时,春晓问阿敏:“你要不要来我家住呢?”
阿敏没怎么思考就答应了,她去过春晓家,很喜欢那种安静平和的气氛。
春晓的爷爷奶奶从河南逃难来到这边,他们依然说着自己的乡音。爷爷通常很沉默,奶奶是个非常温柔的老太太。她非常勤劳,每天的早饭都是她做的。
春晓的爸爸话也不多,但是看起来很温和。妈妈说话时慢言细语,是个不急不慌的性子。
春晓还有一个弟弟,比她们两个都小几岁,阿敏没有见过他。
认识杨菁的时候,阿敏她们班已经搬了教室。阿敏是在和杨菁她们班一起上体育课的时候注意到她的。
杨菁长得胖胖的,笑的时候眼睛会眯起来,像月牙一样。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却会给人留下印象。
阿敏跟春晓说:“你看那个女生,笑得特别有特点。”
春晓说:“哦,那是杨菁,我们一起从小学直升上来的。她学习好,也会画画,特别擅长画工笔仕女图。”
阿敏说:“工笔画?听着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我只会用铅笔随便涂抹两笔。”
春晓说:“这个得专门学。咱们那个美术老师挺厉害的,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听说了。你对这个感兴趣,回头有他课的时候,你好好学!你也可以问问杨菁,不过咱们不是一个班,不太在一起。”
因为春晓,阿敏认识了杨菁,也跟她学过画仕女图,不过相处的机会并不是太多。
就像春晓说的,那个美术老师确实很有些水平,进了学校门有一个照壁,最近那个老师正在照壁上边画山水图,所以她们的美术课就暂时没上。
等老师画完了照壁,阿敏她们的美术课终于开始了。
老师先教的大家素描课,阿敏学会了什么远近、明暗这些名词。接着老师又教了大家毛笔画,怎么用笔,如何调色。
阿敏很喜欢画画,不过画的就差强人意。
然后,在秋季天气凉下来的时候,学校要举行一次全校学生的书画比赛。
阿敏虽然画画天赋一般,可是她决定也参加比赛,因为老师说重在参与嘛,说不定就能获奖呢!
在画册上找了一副《西施浣纱》的图,照着这幅图,阿敏练习了很久,中途也让杨菁指点了自己一些窍门。
明天就要交稿了,阿敏一直用毛笔描到半夜两三点。
秋天的夜晚非常安静,只有窗外的蛐蛐一直在鸣叫。
阿敏全副身心都用在画画上,画好了一看,自我感觉挺不错。
西施的脸画的很漂亮,眼睛有神彩,发髻看起来也不错。再看看她身上的飘带,有老师说的那个“吴带当风”的样子。
小心的将画收起来后,阿敏放心的睡了。
所有的字画都挂在学校专门收拾的一个教室里,阿敏、春晓和杨菁大家都去看了。
阿敏看着杨菁画的仕女,手执长笛,低头沉思。头发根根分明,发饰衣饰华美,飘带宛然,带着一种严谨的美。
再看自己画的西施浣纱图,就像是野生的杂草。真是奇怪,怎么就没有那天晚上看起来那么美了呢?
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结果当然没有任何悬念了,阿敏没有获得任何奖项,她了解到原来她真地画得不怎么样。
春晓安慰她说:“没关系啊!你看,我都没有参加呢!我比你画的可差远了。”
阿敏听到春晓这样说,就觉得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可能她画画的天赋就是这样了。要是画画能像唱歌一样,听个几遍就会了该多好!
排座位的时候,跟阿敏身高相近的一个女孩子走到阿敏身后。
阿敏回头看向她,有点儿小小的震惊。
阿敏想:“这个女孩长得可真好看!”
春晓看阿敏回头看她,就说:“你好,我叫春晓,你叫什么名字?”
春晓长得非常好看,眉毛浓而有形,是一对真正的柳叶眉,鼻子挺直,嘴巴小小的。看起来非常斯文,她说话也比较轻柔,没有当地人那种生冷冲顶的味道。
阿敏有点儿不好意思,又觉得很高兴,这么好看的女孩子主动跟她说话呢!
“我叫赵敏。”阿敏说。
春晓又说:“看来咱们应该可以坐在一起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搬教室?”
这个问题阿敏也想知道,这个教室环境真是太差了,孤零零的,光线还总是不够明亮。
她们就着这个教室的话题聊了几句,座位排好了,谁和谁同桌的事儿大致也就定了下来。
阿敏和春晓做了同桌,她很高兴春晓当她的同桌,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阿敏任性又敏感,说话过于直率,陌生人觉得她不好相处,不会主动走近她。她主动跟别人接近时才发现,她和同学们接触的东西不一样,聊的话题也很难产生共鸣。
比如说阿敏看了很多外国的译制片,当然看的时候爸爸很不喜欢,说外国人看起来神里神气的。
她跟别人说电视里的茜茜公主、秀兰·邓波儿等等,别人都不知道,因为同学们家里都没有电视机,所以大家觉得她好像在炫耀,就不大愿意理他。
所以阿敏没有太亲密的伙伴,也因为她的性格,受了冷落后,她也不再主动去接近别人。
春晓看的电视似乎也不多,可是她愿意听阿敏讲这些给她听,听得时候极其认真,常常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想法跟阿敏不同,但是阿敏仍然喜欢跟她说话。
春晓也不琐碎,不太谈论同学之间的八卦。这让阿敏很高兴,她也不太关注同学们之间的八卦。不仅如此,她还很不喜欢那些总是谈论八卦的同学,觉得他们真是俗气。
阿敏觉得找到了一个伙伴,一个跟她认真说话、聊得来、不琐碎的伙伴。
学校的时光过得非常惬意,阿敏和春晓的熟悉日益增加,能谈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是阿敏看的电视,有时候是春晓看的书,有时候也谈论各自家里的一些人和事。
春晓有一种平静的气质,她很少和人争执什么,即使阿敏有时候说话不合适了,她也不太计较,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她们才能将彼此的关系维持下来。
开学大概两个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那时候的贼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在阿敏初中教室的墙上挖了一个洞,偷走了教室的凳子,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需要自己携带着凳子去上学。
阿敏每天早上骑着车子带着它上学,下午再带着它放学。
墙上的洞要补起来,也没这么麻烦。但学校已经给大家找了新教室,不过正在收拾,这个旧教室马上就要拆掉了,所以那个洞就一直在那里。
那种四脚高兀子不太好带,这可真是个麻烦事儿。
春晓就说,那就放她家吧!早上她会把高兀子带到学校。
春晓的家离学校大概需要走不到十分钟的样子,阿敏就每天放学骑车带着春晓回家,然后把凳子放下,早上春晓再帮她带到学校。
这着实地给阿敏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不过就给春晓添了麻烦。
阿敏有些不好意思,春晓说:“没事儿,也不重的,再说过不了几天,也许教室就搬了”。
有一个男生叫阿斌,大概是喜欢春晓。人长得倒是端正,就是有时候有点儿贱贱的样子,话非常多,总在春晓周围打转。
春晓人看着长得斯斯文文的,她却喜欢打乒乓球,而且打的非常好。
有一天春晓打球时,阿斌就在球台旁转来转去,不停地扰乱她。
一会儿在边上说:“春晓,你到底能打得过不,打不过换我来吧!”
一会儿说:“这都输了几个球了,赶紧好好打!”
春晓有点儿不高兴,说:“阿斌,你能不能不要闹了!”
阿斌趁他们停下来的时候捡了球,手还一甩一甩的说:“我说你把拍子给我吧!看看我怎么收拾他!“
春晓有些不耐烦,走到他跟前说:“把球还给我!”
阿斌就故意举起胳膊,趔趄着身子说:“你来拿呀,拿到了就给你”。那表情真是讨嫌。
春晓没他那么高,一气之下,就直接用球拍扇了阿斌一个嘴巴,于是阿斌消停了。
小时候的感情是很奇怪的,阿斌并没有被春晓这一球拍扇走,倒是再也没有干过那些讨嫌的事儿。
这个事儿当时注意到的人几乎没有,只有阿斌的几个死党,小团、高科和阿贵几个。
阿敏看到他们虽然挤眉弄眼的,但是却没有多说什么怪话。阿斌似乎也没不计较,于是这个事儿就过去了。
高科的家离几乎就在学校隔壁,所以他们自告奋勇的愿意帮春晓拿凳子。阿敏借着春晓的东风,就也把凳子放到了高科家里。
阿敏虽然也认识了他们几个,却总是感觉格格不入,就像这一群人和自己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就不该有任何交集。
接触的人多了后,阿敏慢慢明白,她这样敏感孤僻的人,大概和大多数人都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里。
就像她有时候也试着走进某个顺眼的同学,就某件事情跟人家偶尔说一些自己的感受,别人就会奇怪地问她:“那有什么呀!你想太多了吧!都不是什么事情的。”
阿敏才知道,原来别人是这样想的,所以别人每天都很快乐,只有自己总是想太多。
阿敏和春晓学习不错,但阿斌几个学习都不好。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大家就分头各自走各自的路了。好像走着走着就走散了一样,阿敏能记起来关于他们的记忆就是拿凳子了。
研究记忆的科学家认为,我们的思维将每一段记忆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发送到不同的大脑部位,需要的时候再将这些组成部分组装起来。而且,存储的记忆碎片会随时间推移从大脑皮层的一部分迁徙到另一部分。
所以记忆不是文字记下来的记录,它更模糊多变。
这样看来,阿敏不能记起更多的事情,或者记混了关于他们的什么细节,都是正常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只是阿敏旅途上的一片风景而已,过去了就过去了,但是阿敏和春晓的牵绊要深得多。
这个牵绊深植于阿敏内心深处,想起来的时候觉得日子就像又回到了那些和春晓同吃同住的日子。
阿敏觉得,将同学、朋友或者闺蜜这几个词语用在她们两个的身上都不恰当。
她们更像是家人,不需要时时联系,但是你想起她、需要她的时候,你就知道她在那里,她永远不会丢下你。
初中毕业时,春晓问阿敏:“你要不要来我家住呢?”
阿敏没怎么思考就答应了,她去过春晓家,很喜欢那种安静平和的气氛。
春晓的爷爷奶奶从河南逃难来到这边,他们依然说着自己的乡音。爷爷通常很沉默,奶奶是个非常温柔的老太太。她非常勤劳,每天的早饭都是她做的。
春晓的爸爸话也不多,但是看起来很温和。妈妈说话时慢言细语,是个不急不慌的性子。
春晓还有一个弟弟,比她们两个都小几岁,阿敏没有见过他。
认识杨菁的时候,阿敏她们班已经搬了教室。阿敏是在和杨菁她们班一起上体育课的时候注意到她的。
杨菁长得胖胖的,笑的时候眼睛会眯起来,像月牙一样。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却会给人留下印象。
阿敏跟春晓说:“你看那个女生,笑得特别有特点。”
春晓说:“哦,那是杨菁,我们一起从小学直升上来的。她学习好,也会画画,特别擅长画工笔仕女图。”
阿敏说:“工笔画?听着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我只会用铅笔随便涂抹两笔。”
春晓说:“这个得专门学。咱们那个美术老师挺厉害的,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听说了。你对这个感兴趣,回头有他课的时候,你好好学!你也可以问问杨菁,不过咱们不是一个班,不太在一起。”
因为春晓,阿敏认识了杨菁,也跟她学过画仕女图,不过相处的机会并不是太多。
就像春晓说的,那个美术老师确实很有些水平,进了学校门有一个照壁,最近那个老师正在照壁上边画山水图,所以她们的美术课就暂时没上。
等老师画完了照壁,阿敏她们的美术课终于开始了。
老师先教的大家素描课,阿敏学会了什么远近、明暗这些名词。接着老师又教了大家毛笔画,怎么用笔,如何调色。
阿敏很喜欢画画,不过画的就差强人意。
然后,在秋季天气凉下来的时候,学校要举行一次全校学生的书画比赛。
阿敏虽然画画天赋一般,可是她决定也参加比赛,因为老师说重在参与嘛,说不定就能获奖呢!
在画册上找了一副《西施浣纱》的图,照着这幅图,阿敏练习了很久,中途也让杨菁指点了自己一些窍门。
明天就要交稿了,阿敏一直用毛笔描到半夜两三点。
秋天的夜晚非常安静,只有窗外的蛐蛐一直在鸣叫。
阿敏全副身心都用在画画上,画好了一看,自我感觉挺不错。
西施的脸画的很漂亮,眼睛有神彩,发髻看起来也不错。再看看她身上的飘带,有老师说的那个“吴带当风”的样子。
小心的将画收起来后,阿敏放心的睡了。
所有的字画都挂在学校专门收拾的一个教室里,阿敏、春晓和杨菁大家都去看了。
阿敏看着杨菁画的仕女,手执长笛,低头沉思。头发根根分明,发饰衣饰华美,飘带宛然,带着一种严谨的美。
再看自己画的西施浣纱图,就像是野生的杂草。真是奇怪,怎么就没有那天晚上看起来那么美了呢?
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结果当然没有任何悬念了,阿敏没有获得任何奖项,她了解到原来她真地画得不怎么样。
春晓安慰她说:“没关系啊!你看,我都没有参加呢!我比你画的可差远了。”
阿敏听到春晓这样说,就觉得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可能她画画的天赋就是这样了。要是画画能像唱歌一样,听个几遍就会了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