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三天时间,二枣家的枣子也摘完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处理工作,就由大人们去忙了,像初秋这样的小孩子就可以去上山放放风,撒欢撒欢了。
王老四还记得答应初秋带她去山上摘柿子,所以这天等吃完早饭天气没那么冷了,太阳出来,晒的暖烘烘的,王老四就带着初秋二枣二杞一群孩子呼啦啦的上山去了。
或许是秋天也或许是地势不同,初秋发现这里的山比较平坦,树木也不是很多,草木也不是特别茂盛。
刚开始上山的时候,半山腰有比较矮的灌木丛,在往上走就有一些果树,有的初秋叫不出名字,结的是小小红红的果子,初秋随手摘了一个吃进嘴里立马酸的皱起了小脸,太酸了,没嚼两下就“呸呸”吐了,但转头看看二杞她们,吃的喜滋滋的,还嚼的脆生生的,看得初秋只倒牙。
翻过这座并不平坦的山,再往下走,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初秋认识的一些树,有野苹果,结得稀稀拉拉的也不是特别大,嗯,或许是没有农药的缘故,上面有好多虫眼和小鸟吃过的痕迹。
还有一些核桃树,这些树长的光秃秃,高高大大的,小孩子是爬不上去的,不过都嚷嚷着让四叔给他们摘,王老四就拿着长长的木棍敲下来几个比较矮的,剥开外面裹着核桃的绿色果肉,再敲开比较硬的核桃外壳,取出里面还比较嫩的白色果肉,吃起来还有点甜,倒是不错,就是有点费劲,砸完之后两只手都是绿绿的,一时半会儿还洗不干净。
走在途中倒是遇到不少的矮柿子树,不过因为都是野生的,近处的都被村里的人摘光了,王老四就继续带着一群孩子去他知道的地方地方。
走着走着,初秋感觉牵在手里的三杞妹妹,有点走不动了,也是,毕竟是五岁的小娃,走了这么多路,也是难为她了。二枣这个做大哥的看见了,很有担当就主动背起了小三杞,几人说说笑笑的,初秋也没觉得那么累,还像模像样的捡了个粗树枝当拐。
终于看见了四舅舅说的秘密基地的柿子树,只见在一处深凹的地方,有五六棵高大的柿子树,此时枝头正挂着红彤彤的柿子,看着分外讨喜,虽然个头不大,但本来就喜欢吃柿子的初秋还是不挣气的咽了咽口水。
小孩子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响起,还有很真诚夸自家四叔的,“哇,哇,四叔好厉害,知道这么好的柿子树,嘿嘿,还没有人摘。”
这也算机缘巧合了,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运气还占一大部分。
走了这么多的路,刚好可以吃个柿子填填肚。王老四和二枣麻溜的上树,柿子不能像苹果似的可以从树上扔下来,它太软了,就算接上了,肯定也会破掉,所以现在在树上的俩人都拿着篮子,小心翼翼的摘到里面,然后再递给树下眼巴巴的小娃们。
初秋也拿起一个,冰凉凉,软乎乎,先擦一下,再轻轻撕掉薄薄的一层外皮,咬一口就是甜甜的果肉,初秋更喜欢吃里面的那一块,算是芯吧,吃起来□□弹弹的。
一下吃了两个,美滋滋。
诶,从来的路上时不时就看到一些柿子树,应该不都是野生的吧,要是有专门人种的,这个季节也刚好成熟了,说不定也可以收购呢,制成柿饼不仅是冬天的零嘴也是水果,而且口感很棒,不过像这么熟就不行了,初秋拿着手里的想到。
初秋仰着头问四舅:“小舅,这柿子树有人家专门种吗?就是有个果园子那种。”
十里八村的。谁家有个啥,几乎都知道,所以王老四思考了一会儿就说道:“这倒是问到点子上,二枣这小子可比我熟悉,因为他外婆家就有一片柿子树。”
二枣立马说道:“阿秋妹妹,我阿婆家有那么一大圈柿子树嘞,不过这段时间应该还没有熟好,等过段时间,娘亲就会带着我去外婆家摘柿子,比这个还大呢。”说完还晃一晃手中拿着的咬了一半的柿子。
树下的三枣听到哥哥的话也在嚷嚷,“哥,哥,今年我也要去,我长大了,肯定不会再让爹娘背我了,我可以自己走到阿婆家。”
“说大话吧你就,调皮鬼。”亲哥实力嫌弃。
初秋连忙插话:“二枣哥,你们都是熟了以后再买的吗?咋不卖那种你们给我家带的干柿饼?”初秋着实有点疑惑了。
二枣听了初秋的话也不解的绕绕头,还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这次去大姑姑家,家里也没什么好带的,红枣也以算一样,其他的就太普通了,后面还是娘亲拿出来从娘家拿来不舍得吃的干柿子给带上。
二枣说:“我们都是卖的鲜柿子,也就这么一阵,干柿子都是今年卖不出去,放又放不住,阿婆他们就会晾晒起来,自家吃或者走亲戚。”
听完话,初秋仔细想了想在家吃的柿饼,好像跟前世吃的那种有霜的不太一样,当时初秋没有注意,现在想想,在听二枣哥一说,好像这种不叫柿饼,应该就叫干柿子,这可不行啊,这不浪费了嘛。
看来这柿子也要纳入农家百货了,回去得问问大舅母具体事宜。
几人也没摘完,就摘了两大篮子回家去了。
这几天王家村整个都热闹烘烘的,因为枣田不是很多,所以今天陆陆续续就有人来二枣家卖枣。
村里还有两辆牛车,一家是村长家,一家也是村里稍富裕的人家,王老爷子也提前也和人通过气了,这次跟着初秋他们去青山村,也给付路钱的,他们当然也愿意了。
初秋他们回去就看见院子里热热闹闹的,原来是旁边的邻居在过秤枣子,一个皮肤有点黑,长得且高大的孩子,扛着一麻袋大大红红的枣子,然后搬到院子中央,在倒到大簸箕里,查看一下有没有坏枣烂枣,然后再称斤数,其中记账的是村长家的大孙儿王寄,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没办法,村里就没几个读书识字之人。
邻居家的枣树也跟二枣家的差不多,有两亩多,所以最后记录的斤数有一千七百七十斤,很多了,也亏今年没有什么病虫害,枣树的长势一直很好。但是到算钱的时候,王寄就有点为难了,实在是数值太大了,不好计算,他算数本来就不大好,也只学了个皮毛,大家看样子也没有催他,只是在一边闲唠嗑,初秋本来想着去伸下援助之手的,但是想想,竟然都叫人来了,自己去害怕王寄丢面子,不是说读书人最注重面子嘛,刚好,她还要问大舅母关于柿子的事情呢。
大舅母现在也不忙,就忙着装称好的枣子,这次去也是自家男人带着二弟,下次就让三弟和四弟去,这也是家里商量后的结果,每房都挣一点。
初秋凑过去帮着捡枣子,一边捡一边问:“舅母,听二枣哥哥说您的娘家是有种柿子树是吧。”
大舅母听见初秋的话,脸上也露出笑容,温和的对初秋说:“是啊,那柿子树也有些年头了,我还是小时候听我阿爷说的,他说我阿奶就喜吃柿子,然后他就上山挖了野柿子苗种到院子里,后面慢慢的后院那一块都种满了树,这几年也在扩大,就成了一个柿子园。”
“虽然阿爷阿奶都不在了,但是家里人也没有荒废它,反而在尽心打理,我就是吃着自家的柿子长大的,每年这边忙完,我也会带着孩子们去帮忙摘柿子,吃柿子,呵呵。”大舅母说着似乎很开心,还笑了起来。
初秋听的也是津津有味,原来柿子园是这么来的呀,还挺有意义的,
初秋后面又细细说了一下柿子也可以制成柿饼,储存起来方便也能卖。初秋也说了自家也可以收,十文一斤。
大舅母这下更精神了,虽说每年娘家的柿子也会卖出不少,但是一来太遭罪,每天都要辛辛苦苦的摘完,早早的去集市卖,运气好了还好,不好就是一天也卖不出去一篮子,还有就是浪费腐坏的也多。
要是听秋丫头的能制成柿饼,而且自家也不用去摆摊,直接卖给林家,价钱还高了。咋不愿意呢,愿意的很。
初秋又说,自己可以很大舅母去一趟,要把制柿饼的方法交给他们,而且那个村子也不远,明天去当天就能回来。嘿嘿,好不容易来一趟,初秋就想多看看这里的人情风貌。
大舅母自然是连连答应,她都恨不得今天就去,心情那叫一个激动。
这边初秋都跟大舅母说完话了,转头往记账的地方瞟了一眼,发现王寄好像还没有算出来。
算了还是过去看看吧,因后面又来了村民,总不能一直让人家等着。
初秋也没有一下子就抢过来自己算,而是趁着人家头疼的时候先聊上几句,在接着说这个算术我也一种新的办法,我家以前收果子的时候就是这样算的。
然后初秋就大概讲了一下,不过看样子,人家好像没懂,但是王寄好像看自己的眼神不对劲了,从刚开始那种“这小女孩哪来的?到啥?她说啥,自己会算数。一脸的不可置信,然后就听的稀里糊涂的,彷佛初秋就是学堂上的老夫子,一张嘴叭叭的,不过还是好厉害的样子怎么回事。”
虽然没有听懂,但是王寄还是把纸笔给初秋了,顺便把手边的算盘也往初秋那边推了推。
初秋也不矫情,快速算完,然后还给邻居伯伯说了一下,在打了一下算盘,也让人家信自己是不是,最后的银钱的十二辆又三百九十文。
银锭子和铜板放到自己手里的时候,邻居伯伯还有点不敢相信,今年竟然卖了这么多银钱,开心的又把钱交给了自家娘亲,邻居阿婆也是乐的牙花子也出来的。
王老四还记得答应初秋带她去山上摘柿子,所以这天等吃完早饭天气没那么冷了,太阳出来,晒的暖烘烘的,王老四就带着初秋二枣二杞一群孩子呼啦啦的上山去了。
或许是秋天也或许是地势不同,初秋发现这里的山比较平坦,树木也不是很多,草木也不是特别茂盛。
刚开始上山的时候,半山腰有比较矮的灌木丛,在往上走就有一些果树,有的初秋叫不出名字,结的是小小红红的果子,初秋随手摘了一个吃进嘴里立马酸的皱起了小脸,太酸了,没嚼两下就“呸呸”吐了,但转头看看二杞她们,吃的喜滋滋的,还嚼的脆生生的,看得初秋只倒牙。
翻过这座并不平坦的山,再往下走,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初秋认识的一些树,有野苹果,结得稀稀拉拉的也不是特别大,嗯,或许是没有农药的缘故,上面有好多虫眼和小鸟吃过的痕迹。
还有一些核桃树,这些树长的光秃秃,高高大大的,小孩子是爬不上去的,不过都嚷嚷着让四叔给他们摘,王老四就拿着长长的木棍敲下来几个比较矮的,剥开外面裹着核桃的绿色果肉,再敲开比较硬的核桃外壳,取出里面还比较嫩的白色果肉,吃起来还有点甜,倒是不错,就是有点费劲,砸完之后两只手都是绿绿的,一时半会儿还洗不干净。
走在途中倒是遇到不少的矮柿子树,不过因为都是野生的,近处的都被村里的人摘光了,王老四就继续带着一群孩子去他知道的地方地方。
走着走着,初秋感觉牵在手里的三杞妹妹,有点走不动了,也是,毕竟是五岁的小娃,走了这么多路,也是难为她了。二枣这个做大哥的看见了,很有担当就主动背起了小三杞,几人说说笑笑的,初秋也没觉得那么累,还像模像样的捡了个粗树枝当拐。
终于看见了四舅舅说的秘密基地的柿子树,只见在一处深凹的地方,有五六棵高大的柿子树,此时枝头正挂着红彤彤的柿子,看着分外讨喜,虽然个头不大,但本来就喜欢吃柿子的初秋还是不挣气的咽了咽口水。
小孩子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响起,还有很真诚夸自家四叔的,“哇,哇,四叔好厉害,知道这么好的柿子树,嘿嘿,还没有人摘。”
这也算机缘巧合了,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运气还占一大部分。
走了这么多的路,刚好可以吃个柿子填填肚。王老四和二枣麻溜的上树,柿子不能像苹果似的可以从树上扔下来,它太软了,就算接上了,肯定也会破掉,所以现在在树上的俩人都拿着篮子,小心翼翼的摘到里面,然后再递给树下眼巴巴的小娃们。
初秋也拿起一个,冰凉凉,软乎乎,先擦一下,再轻轻撕掉薄薄的一层外皮,咬一口就是甜甜的果肉,初秋更喜欢吃里面的那一块,算是芯吧,吃起来□□弹弹的。
一下吃了两个,美滋滋。
诶,从来的路上时不时就看到一些柿子树,应该不都是野生的吧,要是有专门人种的,这个季节也刚好成熟了,说不定也可以收购呢,制成柿饼不仅是冬天的零嘴也是水果,而且口感很棒,不过像这么熟就不行了,初秋拿着手里的想到。
初秋仰着头问四舅:“小舅,这柿子树有人家专门种吗?就是有个果园子那种。”
十里八村的。谁家有个啥,几乎都知道,所以王老四思考了一会儿就说道:“这倒是问到点子上,二枣这小子可比我熟悉,因为他外婆家就有一片柿子树。”
二枣立马说道:“阿秋妹妹,我阿婆家有那么一大圈柿子树嘞,不过这段时间应该还没有熟好,等过段时间,娘亲就会带着我去外婆家摘柿子,比这个还大呢。”说完还晃一晃手中拿着的咬了一半的柿子。
树下的三枣听到哥哥的话也在嚷嚷,“哥,哥,今年我也要去,我长大了,肯定不会再让爹娘背我了,我可以自己走到阿婆家。”
“说大话吧你就,调皮鬼。”亲哥实力嫌弃。
初秋连忙插话:“二枣哥,你们都是熟了以后再买的吗?咋不卖那种你们给我家带的干柿饼?”初秋着实有点疑惑了。
二枣听了初秋的话也不解的绕绕头,还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这次去大姑姑家,家里也没什么好带的,红枣也以算一样,其他的就太普通了,后面还是娘亲拿出来从娘家拿来不舍得吃的干柿子给带上。
二枣说:“我们都是卖的鲜柿子,也就这么一阵,干柿子都是今年卖不出去,放又放不住,阿婆他们就会晾晒起来,自家吃或者走亲戚。”
听完话,初秋仔细想了想在家吃的柿饼,好像跟前世吃的那种有霜的不太一样,当时初秋没有注意,现在想想,在听二枣哥一说,好像这种不叫柿饼,应该就叫干柿子,这可不行啊,这不浪费了嘛。
看来这柿子也要纳入农家百货了,回去得问问大舅母具体事宜。
几人也没摘完,就摘了两大篮子回家去了。
这几天王家村整个都热闹烘烘的,因为枣田不是很多,所以今天陆陆续续就有人来二枣家卖枣。
村里还有两辆牛车,一家是村长家,一家也是村里稍富裕的人家,王老爷子也提前也和人通过气了,这次跟着初秋他们去青山村,也给付路钱的,他们当然也愿意了。
初秋他们回去就看见院子里热热闹闹的,原来是旁边的邻居在过秤枣子,一个皮肤有点黑,长得且高大的孩子,扛着一麻袋大大红红的枣子,然后搬到院子中央,在倒到大簸箕里,查看一下有没有坏枣烂枣,然后再称斤数,其中记账的是村长家的大孙儿王寄,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没办法,村里就没几个读书识字之人。
邻居家的枣树也跟二枣家的差不多,有两亩多,所以最后记录的斤数有一千七百七十斤,很多了,也亏今年没有什么病虫害,枣树的长势一直很好。但是到算钱的时候,王寄就有点为难了,实在是数值太大了,不好计算,他算数本来就不大好,也只学了个皮毛,大家看样子也没有催他,只是在一边闲唠嗑,初秋本来想着去伸下援助之手的,但是想想,竟然都叫人来了,自己去害怕王寄丢面子,不是说读书人最注重面子嘛,刚好,她还要问大舅母关于柿子的事情呢。
大舅母现在也不忙,就忙着装称好的枣子,这次去也是自家男人带着二弟,下次就让三弟和四弟去,这也是家里商量后的结果,每房都挣一点。
初秋凑过去帮着捡枣子,一边捡一边问:“舅母,听二枣哥哥说您的娘家是有种柿子树是吧。”
大舅母听见初秋的话,脸上也露出笑容,温和的对初秋说:“是啊,那柿子树也有些年头了,我还是小时候听我阿爷说的,他说我阿奶就喜吃柿子,然后他就上山挖了野柿子苗种到院子里,后面慢慢的后院那一块都种满了树,这几年也在扩大,就成了一个柿子园。”
“虽然阿爷阿奶都不在了,但是家里人也没有荒废它,反而在尽心打理,我就是吃着自家的柿子长大的,每年这边忙完,我也会带着孩子们去帮忙摘柿子,吃柿子,呵呵。”大舅母说着似乎很开心,还笑了起来。
初秋听的也是津津有味,原来柿子园是这么来的呀,还挺有意义的,
初秋后面又细细说了一下柿子也可以制成柿饼,储存起来方便也能卖。初秋也说了自家也可以收,十文一斤。
大舅母这下更精神了,虽说每年娘家的柿子也会卖出不少,但是一来太遭罪,每天都要辛辛苦苦的摘完,早早的去集市卖,运气好了还好,不好就是一天也卖不出去一篮子,还有就是浪费腐坏的也多。
要是听秋丫头的能制成柿饼,而且自家也不用去摆摊,直接卖给林家,价钱还高了。咋不愿意呢,愿意的很。
初秋又说,自己可以很大舅母去一趟,要把制柿饼的方法交给他们,而且那个村子也不远,明天去当天就能回来。嘿嘿,好不容易来一趟,初秋就想多看看这里的人情风貌。
大舅母自然是连连答应,她都恨不得今天就去,心情那叫一个激动。
这边初秋都跟大舅母说完话了,转头往记账的地方瞟了一眼,发现王寄好像还没有算出来。
算了还是过去看看吧,因后面又来了村民,总不能一直让人家等着。
初秋也没有一下子就抢过来自己算,而是趁着人家头疼的时候先聊上几句,在接着说这个算术我也一种新的办法,我家以前收果子的时候就是这样算的。
然后初秋就大概讲了一下,不过看样子,人家好像没懂,但是王寄好像看自己的眼神不对劲了,从刚开始那种“这小女孩哪来的?到啥?她说啥,自己会算数。一脸的不可置信,然后就听的稀里糊涂的,彷佛初秋就是学堂上的老夫子,一张嘴叭叭的,不过还是好厉害的样子怎么回事。”
虽然没有听懂,但是王寄还是把纸笔给初秋了,顺便把手边的算盘也往初秋那边推了推。
初秋也不矫情,快速算完,然后还给邻居伯伯说了一下,在打了一下算盘,也让人家信自己是不是,最后的银钱的十二辆又三百九十文。
银锭子和铜板放到自己手里的时候,邻居伯伯还有点不敢相信,今年竟然卖了这么多银钱,开心的又把钱交给了自家娘亲,邻居阿婆也是乐的牙花子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