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大早,王大舅一家还有初秋和苏枫早早的赶着马车去了梁沟,梁沟就是大舅母的娘家,路程并不算远,赶马车一个时辰就到了。
大舅母娘家姓曹,在村中也算一个大户,兄弟姊妹众多。
曹家人也估摸着这几天在王家村的女儿和女婿还有外孙该来了,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但是当他们看到马车的时候,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亲家,什么时候添置了一辆马车?该不会不是女儿他们一家吧。
但是从车上跳下来的外孙们,让曹家人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女儿,没错了。
这次大舅本来就在来的时候买了一些东西,就是要给岳丈家的,还有一些是自家准备的礼,所以拿下来的时候也是大包小包的。曹家的孩子也不少,他们很喜欢这个姑姑,每次来都带一些好吃的,所以现在就蹦蹦跳跳的,围在身边亲切的叫着姑姑。
大舅母迫不及待的给几个孩子散了糖,就互相介绍了一下初秋他们,然后就进屋给自己的爹娘说了这件事,
曹家父母自然是乐意的,当即带着初秋去后院看柿子,因为女儿说有一种可以让柿子保存更好,吃起来也更美味的方法,就是眼前这个小丫头会交给自家的,所以对待初秋的态度特别热切。
中秋走到后园,只见后院有一大片高大的柿子树,因生长年限长,有的树身都有初秋的腰身那么粗了,高高的枝芽上挂满了圆圆的柿子。
初秋伸手摘了一个垂下来的柿子,捏一捏,还好还好,还没有变软,这样才能制成柿饼。
初秋就更曹家阿婆说:“阿婆,这样的柿子刚刚好,再熟就不成了。”
曹阿婆喜的眼角皱纹都出来了,高兴的说道:“好好,我们这两天就赶忙弄,不过也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的,先进屋,喝口水缓缓,等暖和了我们在弄。”
然后一群人又呼啦啦地进屋了,曹家的姑娘还悄悄看初秋,被曹阿婆看见了,就把丫头们叫进来,说:“来陪秋丫头说说话,你们都是一个年纪的,有话说。”曹阿婆说着还给初秋倒了糖水,然后又端来一些好吃的,热情的不行。
苏枫他们也有安排,曹家媳妇们则是张罗饭菜去了,曹阿婆想着一会秋丫头要交自家,就叫上儿子们先去后园子摘柿子去了。
初秋被害羞的一群小姑娘和不大的小子们看着,刚开始还不知道说什么,就是时不时的瞅初秋一眼。初秋也是哭笑不得,还好有二杞,跟曹家孩子也熟,没一会儿的功夫大家就说起话了。
随后在曹家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
大家吃饱喝足,准备干活了。
初秋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步骤先给大家讲了一遍,让他们不懂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提问,这样等会操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其实这个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前前后后经历的时间也要一个月左右,或者更长。
初秋先让阿婆大舅母他们经常做饭的人先给柿子削皮,削好的皮和果肉分别放在不同的簸箕里,初秋还专门说了柿子皮的作用,所以不能扔。
柿子的那个蒂是要留着的,交给他们两种晾晒方法,一种就是放在布单上或者编的大簸箕里;还有一种就是拿细麻绳把柿子串起来晾晒,估计曹家都能用的上,因为柿子多。
晾晒时间长一点吧,比较现在的比较弱,而且有时还有阴天,初秋又交代,在晾晒期间要时不时的捏一下,差不多十到十五天,看着差不多了就可以用园的大木桶装起来了,一层柿子一层皮,在捂二十天到一个月看着有白霜了就可以了。
初秋认真的教,曹家都很认真的学,时间过的很快,这次初秋没有留着吃饭,都交代好就要回去了,明后天初秋打算要回家了。
回去的时候大舅母和三枣、二杞留下来了,王家那边现在没有那么忙了,曹家这几天估计很忙。
几人回到王家,说了明天准备回去的事情,但王阿婆说什么都要初秋他们在留上一晚,说:“这两天都忙昏头了,也没让娃吃点好的。”
王阿婆没说的是,明天得好好准备一下回礼,这次亲家不仅帮了这么大的忙,而且自家女儿的亲事眼看也要定下来了,女儿也开始跟自家走动了。
初秋考虑一下也好,而且运枣子的牛马车实在是太少了,加上初秋带来的才四辆,这根本就行不通,眼看那么远的路途回来来回就运几辆是在是不划算也白费力气。
虽然一次是运不玩,但是少跑几趟也是好的。当即全家人走在一起商量,最后还是见过世面的苏枫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去牲畜行雇牛车,当然马车和人也是可以雇的,但一来马车太贵,二来王家村人多,不缺人手。
就这样商量好了,明天准备早早的去镇上租牛车,大家就早早歇下了。
第二天初秋就没有跟着去,苏枫和陈回儿则是要去把关,看着大伙走了,几人先去村长家商量这件事情了。
王家女人今天可忙了,忙着蒸干粮、烙饼子、收拾衣物、锅碗、被褥、陶罐,还有专门给亲家的各种回礼,反正忙着都不骂在院子乱跑的小子们了。
枣啊,杞啊,都知道初秋姐姐(妹妹)就快走了,非常不舍,都拉着初秋说话,三枣这个五岁的娃还把自己喜欢的、好看的小石头给初秋,其他孩子也都有表示,女孩子有送自己绣的歪歪扭扭的帕子、鞋垫、还有沙包,男孩子就是弹弓,自己在山上找的好吃的。
虽都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但都诚意满满,也充满对初期的喜爱。
半下午,村里的人牵着七八头带着车厢的牛车缓缓走入王家村,最后放在了二枣和二枣邻居家。
村长也早就给村里人说了,运送货物都是从每家抽的,这次轮不上还有下次,相信每家都会轮上一次,反正就是很公开透明。
让初秋没有想到的是,等晚上大家都收拾好,唠唠明天事情的时候,二枣就找上了初秋,神情还有点不好意思。初秋倒是感觉这个哥哥人是真不错,自己也就十一二岁,就跟个小大人似的,干家务,管弟妹,什么都能干,什么都会干。
二枣有点不好意思,但一咬牙说道:“阿秋妹妹,你能不能给我写几个字啊?我……我想识字。”说完脸还红红的。
二枣在林家的时候就很羡慕林家弟弟林安华能去学堂,还有自己的表哥林安华,自己都能在镇子上管着一家店铺,当时他知道的时候很是惊讶,还有村子的夫子也是很好的人,他也是被姑姑带着去了大阿爷家,然后就看到初秋妹妹再跟着夫子学习,而且好像初秋妹妹还很聪明。看看林家,想想青山村,在想到王家村和自家的贫困,二枣觉得念书能改变一些什么。
其实现在二枣的脑海里没有什么念书能改换门庭或者考出什么名堂,光宗耀祖的想法,现在就是简简单单的,想让家里人的日子好过一点。
这倒是初秋没有想到的,不过二枣哥想学习初秋还是很赞成的,就点点头、然后就看到二枣哥从身后拿出捏着的纸笔,二枣看阿秋妹妹看他,他就有点紧张,不知道为什么主动解释道:“这是今天爹爹去镇上,我专门拜托爹爹给买的,我是用我的零花钱买的。”
原来是二枣去林家后,长辈们给的,这孩子自己忍着买没好吃的,倒是想着识字,很不错。
初秋就给写了启蒙的三字经,写了整整十大张,幸好初秋在家跟着三叔坚持不懈学写字,现在才能面不改色的写到之上,虽说不上有多好看,但是字迹工整,很适合初学者。还教二枣哥念了一下前面的,初秋说让他不知道的就去请教村长家的孙子王寄。
初秋上次跟他有过一次接触,感觉人还不错,现在一以王家的情况应该不能送家里孩子去学堂,在等等吧,说不定明年情况就好了。
揉揉发酸的手腕,初秋安心的入眠了,说实话想奶奶想娘亲想家里了。
天还蒙蒙亮,大家就起来吃饭,收拾,装车,初秋也跟着爬起来,吃了饭就要出发了。
王阿婆这几天跟初秋他们相处下来,是真的喜欢这个丫头,还专门给做了带肉的馅饼,给初秋的马车上也是放了不少东西。又拉着大伯娘说了好些话,无非就是在家好孝敬公婆,现在家里情况稍微好些了,对自己也好点,还有让大伯母多操心操心初春的亲事,说可耽搁不得,自己是怕了,感觉耽误了王老四和王小妹的亲事,话里话外都是自责。
说了半天,眼看不得不走了,王阿婆才恋恋不舍的放开王氏的手,两人眼睛都是红红的。
这次一块上路的人很多,初秋他们几个,还有王家村八个汉子,一共就十三个人了,每人架一辆牛车,浩浩荡荡的出了村。
都出村了,还能看到站在村口送行的各家人。
大舅母娘家姓曹,在村中也算一个大户,兄弟姊妹众多。
曹家人也估摸着这几天在王家村的女儿和女婿还有外孙该来了,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但是当他们看到马车的时候,还是有点不敢相信,亲家,什么时候添置了一辆马车?该不会不是女儿他们一家吧。
但是从车上跳下来的外孙们,让曹家人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女儿,没错了。
这次大舅本来就在来的时候买了一些东西,就是要给岳丈家的,还有一些是自家准备的礼,所以拿下来的时候也是大包小包的。曹家的孩子也不少,他们很喜欢这个姑姑,每次来都带一些好吃的,所以现在就蹦蹦跳跳的,围在身边亲切的叫着姑姑。
大舅母迫不及待的给几个孩子散了糖,就互相介绍了一下初秋他们,然后就进屋给自己的爹娘说了这件事,
曹家父母自然是乐意的,当即带着初秋去后院看柿子,因为女儿说有一种可以让柿子保存更好,吃起来也更美味的方法,就是眼前这个小丫头会交给自家的,所以对待初秋的态度特别热切。
中秋走到后园,只见后院有一大片高大的柿子树,因生长年限长,有的树身都有初秋的腰身那么粗了,高高的枝芽上挂满了圆圆的柿子。
初秋伸手摘了一个垂下来的柿子,捏一捏,还好还好,还没有变软,这样才能制成柿饼。
初秋就更曹家阿婆说:“阿婆,这样的柿子刚刚好,再熟就不成了。”
曹阿婆喜的眼角皱纹都出来了,高兴的说道:“好好,我们这两天就赶忙弄,不过也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的,先进屋,喝口水缓缓,等暖和了我们在弄。”
然后一群人又呼啦啦地进屋了,曹家的姑娘还悄悄看初秋,被曹阿婆看见了,就把丫头们叫进来,说:“来陪秋丫头说说话,你们都是一个年纪的,有话说。”曹阿婆说着还给初秋倒了糖水,然后又端来一些好吃的,热情的不行。
苏枫他们也有安排,曹家媳妇们则是张罗饭菜去了,曹阿婆想着一会秋丫头要交自家,就叫上儿子们先去后园子摘柿子去了。
初秋被害羞的一群小姑娘和不大的小子们看着,刚开始还不知道说什么,就是时不时的瞅初秋一眼。初秋也是哭笑不得,还好有二杞,跟曹家孩子也熟,没一会儿的功夫大家就说起话了。
随后在曹家吃了一顿丰盛的饭菜。
大家吃饱喝足,准备干活了。
初秋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步骤先给大家讲了一遍,让他们不懂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提问,这样等会操作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其实这个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前前后后经历的时间也要一个月左右,或者更长。
初秋先让阿婆大舅母他们经常做饭的人先给柿子削皮,削好的皮和果肉分别放在不同的簸箕里,初秋还专门说了柿子皮的作用,所以不能扔。
柿子的那个蒂是要留着的,交给他们两种晾晒方法,一种就是放在布单上或者编的大簸箕里;还有一种就是拿细麻绳把柿子串起来晾晒,估计曹家都能用的上,因为柿子多。
晾晒时间长一点吧,比较现在的比较弱,而且有时还有阴天,初秋又交代,在晾晒期间要时不时的捏一下,差不多十到十五天,看着差不多了就可以用园的大木桶装起来了,一层柿子一层皮,在捂二十天到一个月看着有白霜了就可以了。
初秋认真的教,曹家都很认真的学,时间过的很快,这次初秋没有留着吃饭,都交代好就要回去了,明后天初秋打算要回家了。
回去的时候大舅母和三枣、二杞留下来了,王家那边现在没有那么忙了,曹家这几天估计很忙。
几人回到王家,说了明天准备回去的事情,但王阿婆说什么都要初秋他们在留上一晚,说:“这两天都忙昏头了,也没让娃吃点好的。”
王阿婆没说的是,明天得好好准备一下回礼,这次亲家不仅帮了这么大的忙,而且自家女儿的亲事眼看也要定下来了,女儿也开始跟自家走动了。
初秋考虑一下也好,而且运枣子的牛马车实在是太少了,加上初秋带来的才四辆,这根本就行不通,眼看那么远的路途回来来回就运几辆是在是不划算也白费力气。
虽然一次是运不玩,但是少跑几趟也是好的。当即全家人走在一起商量,最后还是见过世面的苏枫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去牲畜行雇牛车,当然马车和人也是可以雇的,但一来马车太贵,二来王家村人多,不缺人手。
就这样商量好了,明天准备早早的去镇上租牛车,大家就早早歇下了。
第二天初秋就没有跟着去,苏枫和陈回儿则是要去把关,看着大伙走了,几人先去村长家商量这件事情了。
王家女人今天可忙了,忙着蒸干粮、烙饼子、收拾衣物、锅碗、被褥、陶罐,还有专门给亲家的各种回礼,反正忙着都不骂在院子乱跑的小子们了。
枣啊,杞啊,都知道初秋姐姐(妹妹)就快走了,非常不舍,都拉着初秋说话,三枣这个五岁的娃还把自己喜欢的、好看的小石头给初秋,其他孩子也都有表示,女孩子有送自己绣的歪歪扭扭的帕子、鞋垫、还有沙包,男孩子就是弹弓,自己在山上找的好吃的。
虽都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但都诚意满满,也充满对初期的喜爱。
半下午,村里的人牵着七八头带着车厢的牛车缓缓走入王家村,最后放在了二枣和二枣邻居家。
村长也早就给村里人说了,运送货物都是从每家抽的,这次轮不上还有下次,相信每家都会轮上一次,反正就是很公开透明。
让初秋没有想到的是,等晚上大家都收拾好,唠唠明天事情的时候,二枣就找上了初秋,神情还有点不好意思。初秋倒是感觉这个哥哥人是真不错,自己也就十一二岁,就跟个小大人似的,干家务,管弟妹,什么都能干,什么都会干。
二枣有点不好意思,但一咬牙说道:“阿秋妹妹,你能不能给我写几个字啊?我……我想识字。”说完脸还红红的。
二枣在林家的时候就很羡慕林家弟弟林安华能去学堂,还有自己的表哥林安华,自己都能在镇子上管着一家店铺,当时他知道的时候很是惊讶,还有村子的夫子也是很好的人,他也是被姑姑带着去了大阿爷家,然后就看到初秋妹妹再跟着夫子学习,而且好像初秋妹妹还很聪明。看看林家,想想青山村,在想到王家村和自家的贫困,二枣觉得念书能改变一些什么。
其实现在二枣的脑海里没有什么念书能改换门庭或者考出什么名堂,光宗耀祖的想法,现在就是简简单单的,想让家里人的日子好过一点。
这倒是初秋没有想到的,不过二枣哥想学习初秋还是很赞成的,就点点头、然后就看到二枣哥从身后拿出捏着的纸笔,二枣看阿秋妹妹看他,他就有点紧张,不知道为什么主动解释道:“这是今天爹爹去镇上,我专门拜托爹爹给买的,我是用我的零花钱买的。”
原来是二枣去林家后,长辈们给的,这孩子自己忍着买没好吃的,倒是想着识字,很不错。
初秋就给写了启蒙的三字经,写了整整十大张,幸好初秋在家跟着三叔坚持不懈学写字,现在才能面不改色的写到之上,虽说不上有多好看,但是字迹工整,很适合初学者。还教二枣哥念了一下前面的,初秋说让他不知道的就去请教村长家的孙子王寄。
初秋上次跟他有过一次接触,感觉人还不错,现在一以王家的情况应该不能送家里孩子去学堂,在等等吧,说不定明年情况就好了。
揉揉发酸的手腕,初秋安心的入眠了,说实话想奶奶想娘亲想家里了。
天还蒙蒙亮,大家就起来吃饭,收拾,装车,初秋也跟着爬起来,吃了饭就要出发了。
王阿婆这几天跟初秋他们相处下来,是真的喜欢这个丫头,还专门给做了带肉的馅饼,给初秋的马车上也是放了不少东西。又拉着大伯娘说了好些话,无非就是在家好孝敬公婆,现在家里情况稍微好些了,对自己也好点,还有让大伯母多操心操心初春的亲事,说可耽搁不得,自己是怕了,感觉耽误了王老四和王小妹的亲事,话里话外都是自责。
说了半天,眼看不得不走了,王阿婆才恋恋不舍的放开王氏的手,两人眼睛都是红红的。
这次一块上路的人很多,初秋他们几个,还有王家村八个汉子,一共就十三个人了,每人架一辆牛车,浩浩荡荡的出了村。
都出村了,还能看到站在村口送行的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