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大旱?好!好!好!天助我也!”
沉寂阴郁的魏宫突然传来阴鸷癫狂的大笑。
自古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秦王夺走木有枝,破魏国国土,间接失去半壁江山。
江山美人并失,魏王增本就喜怒无常的性子越发变得阴晴不定,阴郁暴烈。
魏宫宫女太监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忧。此时听得魏王癫狂的笑声,宫女太监战愈发战战兢兢,恨不能做个隐形人。
待到魏王大笑着出门,才算舒了一口气。
魏王对秦国恨之入骨,如同毒蛇一般暗中窥探伺机而动。如今秦王大旱,魏国岂能放过?当即召集文武大臣。
“大王,此乃良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秦兵纵然骁勇善战,若国内饥荒,必然生乱,祸起萧墙,便是吾等的机会。”
另有大臣却并不乐观“大王,秦国蛮横,若有饥荒必然出关劫掠。臣请奏派出使臣联合诸国,先发制人。”
“臣附议,秦国虎狼之师劫掠天下,诸国莫不怨恨恐惧。此时联合诸国,或许还能一举驱逐魏地的秦军,重整河山!”
魏王被戳中痛处脸色一黑,但他不顾劝阻亲自迎娶木有枝,导致朝中群龙无首,失了半数国土。
魏国风雨飘摇他威望大减,如今还用得着这老匹夫,只能咬牙隐忍“准奏,爱卿既有此心,便由爱卿操办诸国会盟之事!”
耿直的老臣还以为大王吃一堑长一智终于肯听良言,兢兢业业的开始挑选使臣出使诸国。
他倒真是个人才,对诸国国主身边的重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以强秦恐吓重金利诱,威逼利诱连哄带骗,一番折腾下来,赵、韩、齐、楚诸国纷纷被说服,愿与他携手共创大业,借此机会削弱秦国。
随着暗中进行的降雨,秦国各地旱灾暂解,虽然一时半月无法恢复元气,但有了希望,这场危机便已经度过了一半。
毕竟千百年来,农民总是最能吃苦耐劳隐忍温顺的族群,对于底层老实的农民而言,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的暴乱。
随着局势逐渐稳定,暗中浮动的魑魅魍魉也渐渐隐退。
然而,以当时的情报传输速度,再加上罗网组织的全力扰动,这些真实情报可能要数月之后才能抵达各国的朝堂。
彼时,已经有胆小的诸侯国想要从合纵抗秦的会盟中诸抽身,却已经为时过晚,不得不被裹挟着卷入纷争。
公元前242年秋末,一场图谋已久的反攻打响了序幕。
“急报,急报!八百里加急!闲人闪退。”
嘹亮的呼喊和急促的马蹄声,惊醒了余睡未酣的咸阳城。
禁宫之门次第开,一骑绝尘而入。
“急报!齐、楚、燕、赵、魏、韩诸国联军,吞并东郡,蒙将军退守太行。”
急促尖锐的悲嚎打破了早朝的平静。
秦王嬴政蓦的从王座站起“战况如何,速速道来。”
从舆图上看,东郡深入魏国腹地,将魏国一分为二的同时,也容易腹背受敌。不过,诸国畏惧秦国,自顾不暇怎会为了魏国得罪秦国。
恰巧此次旱灾给人一种秦国将乱的假像,诈出了这些苟且偷生又利欲熏心的家伙。
嬴政并不意外会有国家乘机出兵,如今的状况也算是他一手促成,示之以弱请君入瓮,一路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还能名正言顺灭其国。
只是,当听闻魏王增为首,会盟六国,难免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事情有些脱离掌控,现在的秦国还没有同时对抗六国的实力。
尤其听到魏王增在伐秦檄文中提到“残暴荒淫夺人之妻,强取豪夺禽兽之行……”
朝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议论纷纷。当即有楚人大臣出列奏请秦王逐出妖姬,以正视听。
嬴政脸色一黑,冷笑一声“楚国这是要与大秦为敌么?”
“秦楚世代友好,怎会与大秦为敌。不过是,清君侧,正视听。”
楚国大臣振振有词"自古明君无不亲贤臣、远小人。这卫国公主无福无运,幼时便克父母,如今更是恃美行凶妖媚祸国,魏国已有前车之鉴,大王岂能重蹈覆辙?我等耿耿忠心,望大王明鉴。”
“哦,那依爱卿之意,又当如何?”
“逐妖姬,清君侧,正视听!”
“恭请大王,逐妖姬,清君侧,正视听。”。
嬴政垂眸看着朝堂中随着老臣的出列,纷纷跪拜的臣子,攥紧了拳头,神情莫测。君主不言,臣子缄默,无言的对抗还在继续,一时间风雨欲来。
“臣请奏。”
关键时刻,蒙恬出列“破韩魏之脊,分而治之;置东郡而监控天下,此乃国之大策,与私情何干。诸位公卿满腹经纶莫非公私不分?”
“臣附议,诸国混战强者存,弱者亡。历代先王皆有问鼎之心,如今承先人之志,东出分魏,大势所趋,与人无尤。”
东出捷战,因此晋升的武将,得利的士卒无数,还有些武将的封地就在东郡,质疑东出的正当性,就是在动他们嘴里的肉。
“臣附议,国之大策与妇人何干。大王家事,岂容下臣置喙。”
事实证明,能用兵打仗的人,脑袋都不笨。一时之间,朝堂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局势。
嬴政轻飘飘瞥了一眼潜水摸鱼党。
赢性宗亲汗毛一竖,宗正福至心灵列队而出“当务之急应齐心协力商讨对策,诸位莫要假公济私,延误战机。”
这波不留情面的直球,只有同为赢性的宗亲敢说。诸位大臣再不敢胡搅蛮缠的攀扯,朝堂大事才算归于正规。
第一次朝堂交锋以年轻秦王的胜利告终。然而,这还只是内忧外患的开始,
“啪!”回到宣室,嬴政余怒未消,秦国朝堂的楚人,实在是多得碍眼!
一国朝堂,竟然要靠他国之人充实,实在是奇耻大辱。也是时候培养属于大秦自己的文臣武将了。
“宣相里和觐见。”
“微臣叩见大王。”
嬴政摩挲着镶嵌宝石的剑柄“秦纸产量如何?可能供应十万诗书?”
“臣有罪,因此事绝密,人手有限,当前不足万刀。”自木有枝指点墨家造纸,一刀纸便成了一个新的度量。一刀,五十张。
“再拨奴隶千人,黑甲卫五百。但有鬼祟之徒,杀无赦。半年之内,寡人要十万诗书的纸张。”
经费足、人手够、权利大,不就是零零七?干了,没看到隔壁公输家都馋哭了!相里和豪气顿生“诺!微臣定不负使命。”
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关雎宫中仍然岁月静好一派祥和。
秦王嬴政御下极严,关雎宫更是被他护得跟铁桶一般。正值多事之秋,木有枝也自觉的待在宫中,免他忧心。只是随秦王回后宫的时间越来越少,木有枝也无法闭目塞听自欺欺人,外面的情况恐怕已经不容乐观。
木有枝乔装漫步在咸阳街头,随着战报的传来,不少人家的门前挂起了白帆,那是有亲人战死在前线。
悲伤肃杀的气氛笼罩着这座庄严沉默的城池。街角的酒肆有醉酒狂士大骂妖姬祸国君王昏庸,被黑甲武士堵嘴拖了出去。四周的看客愈发战战兢兢,只有街头巷尾隐约传来的报丧声和压抑的痛哭声,在四周的静默中显得越发动人心魄,整座城池如同寂静中一张拉满的弓弦,沉默得震耳发聩。
她隐约记得历史上六国曾经一度攻入函谷关,堪称秦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如今很多事情已经与历史大相径庭,嬴政没有迎娶楚国公主,吕不韦也早早落马,若是再与楚臣离心,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木有枝不敢想象。纵然最后打退六国联军,被战乱横扫过的国土,虽胜犹败。
战况的胶着只会带来更多的牺牲,作为这一切的导火索,她究竟该怎么办。
“夫人,可是为六国攻秦忧心?”
“你是何人?”木有枝盯着眼前其貌不扬两鬓微霜的妇人,原来她心事重重竟没发现这妇人尾随而来。
“老奴微贱之人不足挂齿,倒是夫人如今正处于危难之际,若不自救,恐怕难得善终。”
这语气木有枝熟悉,那些个谋士说客便是这样,一上来便危言耸听然后趁乱下套,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中。
“哦,那依你看,本宫该如何破局?”
“夫人有势力在身,又何捧着金饭碗要饭?”
“你是鸩羽的人?”
他们果然攀上来了,她此次只身一人乔装出宫,竟然刚巧碰上鸩羽的人。果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没想到秦国王宫也有鸩羽的人。
“老奴乌兰见过公主。”老宫女不慌不忙,俯身施礼,默认了木有枝的推测。
“你们想要做什么?”
“公主爽快,老奴也不忸怩,这后宫之中,宠爱不过镜中花水中月,若无势力傍身难得长久。吾等愿为公主马前卒,助公主破此危局,问鼎后位。”
“我没兴趣掺和你们复国之事。你最好从我眼前消失,否则我可没兴趣帮你们隐瞒行踪。”
“公主不必着急拒绝。”乌兰似乎要有所料,信誓旦旦“公主若是改了主意,不妨纾尊来别城东梁记米行。老奴随时恭候公主大驾光临。”
木有枝败兴而归时,秦国大朝会上更是风云跌宕,山雨欲来。
沉寂阴郁的魏宫突然传来阴鸷癫狂的大笑。
自古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秦王夺走木有枝,破魏国国土,间接失去半壁江山。
江山美人并失,魏王增本就喜怒无常的性子越发变得阴晴不定,阴郁暴烈。
魏宫宫女太监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忧。此时听得魏王癫狂的笑声,宫女太监战愈发战战兢兢,恨不能做个隐形人。
待到魏王大笑着出门,才算舒了一口气。
魏王对秦国恨之入骨,如同毒蛇一般暗中窥探伺机而动。如今秦王大旱,魏国岂能放过?当即召集文武大臣。
“大王,此乃良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秦兵纵然骁勇善战,若国内饥荒,必然生乱,祸起萧墙,便是吾等的机会。”
另有大臣却并不乐观“大王,秦国蛮横,若有饥荒必然出关劫掠。臣请奏派出使臣联合诸国,先发制人。”
“臣附议,秦国虎狼之师劫掠天下,诸国莫不怨恨恐惧。此时联合诸国,或许还能一举驱逐魏地的秦军,重整河山!”
魏王被戳中痛处脸色一黑,但他不顾劝阻亲自迎娶木有枝,导致朝中群龙无首,失了半数国土。
魏国风雨飘摇他威望大减,如今还用得着这老匹夫,只能咬牙隐忍“准奏,爱卿既有此心,便由爱卿操办诸国会盟之事!”
耿直的老臣还以为大王吃一堑长一智终于肯听良言,兢兢业业的开始挑选使臣出使诸国。
他倒真是个人才,对诸国国主身边的重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以强秦恐吓重金利诱,威逼利诱连哄带骗,一番折腾下来,赵、韩、齐、楚诸国纷纷被说服,愿与他携手共创大业,借此机会削弱秦国。
随着暗中进行的降雨,秦国各地旱灾暂解,虽然一时半月无法恢复元气,但有了希望,这场危机便已经度过了一半。
毕竟千百年来,农民总是最能吃苦耐劳隐忍温顺的族群,对于底层老实的农民而言,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的暴乱。
随着局势逐渐稳定,暗中浮动的魑魅魍魉也渐渐隐退。
然而,以当时的情报传输速度,再加上罗网组织的全力扰动,这些真实情报可能要数月之后才能抵达各国的朝堂。
彼时,已经有胆小的诸侯国想要从合纵抗秦的会盟中诸抽身,却已经为时过晚,不得不被裹挟着卷入纷争。
公元前242年秋末,一场图谋已久的反攻打响了序幕。
“急报,急报!八百里加急!闲人闪退。”
嘹亮的呼喊和急促的马蹄声,惊醒了余睡未酣的咸阳城。
禁宫之门次第开,一骑绝尘而入。
“急报!齐、楚、燕、赵、魏、韩诸国联军,吞并东郡,蒙将军退守太行。”
急促尖锐的悲嚎打破了早朝的平静。
秦王嬴政蓦的从王座站起“战况如何,速速道来。”
从舆图上看,东郡深入魏国腹地,将魏国一分为二的同时,也容易腹背受敌。不过,诸国畏惧秦国,自顾不暇怎会为了魏国得罪秦国。
恰巧此次旱灾给人一种秦国将乱的假像,诈出了这些苟且偷生又利欲熏心的家伙。
嬴政并不意外会有国家乘机出兵,如今的状况也算是他一手促成,示之以弱请君入瓮,一路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还能名正言顺灭其国。
只是,当听闻魏王增为首,会盟六国,难免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事情有些脱离掌控,现在的秦国还没有同时对抗六国的实力。
尤其听到魏王增在伐秦檄文中提到“残暴荒淫夺人之妻,强取豪夺禽兽之行……”
朝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议论纷纷。当即有楚人大臣出列奏请秦王逐出妖姬,以正视听。
嬴政脸色一黑,冷笑一声“楚国这是要与大秦为敌么?”
“秦楚世代友好,怎会与大秦为敌。不过是,清君侧,正视听。”
楚国大臣振振有词"自古明君无不亲贤臣、远小人。这卫国公主无福无运,幼时便克父母,如今更是恃美行凶妖媚祸国,魏国已有前车之鉴,大王岂能重蹈覆辙?我等耿耿忠心,望大王明鉴。”
“哦,那依爱卿之意,又当如何?”
“逐妖姬,清君侧,正视听!”
“恭请大王,逐妖姬,清君侧,正视听。”。
嬴政垂眸看着朝堂中随着老臣的出列,纷纷跪拜的臣子,攥紧了拳头,神情莫测。君主不言,臣子缄默,无言的对抗还在继续,一时间风雨欲来。
“臣请奏。”
关键时刻,蒙恬出列“破韩魏之脊,分而治之;置东郡而监控天下,此乃国之大策,与私情何干。诸位公卿满腹经纶莫非公私不分?”
“臣附议,诸国混战强者存,弱者亡。历代先王皆有问鼎之心,如今承先人之志,东出分魏,大势所趋,与人无尤。”
东出捷战,因此晋升的武将,得利的士卒无数,还有些武将的封地就在东郡,质疑东出的正当性,就是在动他们嘴里的肉。
“臣附议,国之大策与妇人何干。大王家事,岂容下臣置喙。”
事实证明,能用兵打仗的人,脑袋都不笨。一时之间,朝堂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局势。
嬴政轻飘飘瞥了一眼潜水摸鱼党。
赢性宗亲汗毛一竖,宗正福至心灵列队而出“当务之急应齐心协力商讨对策,诸位莫要假公济私,延误战机。”
这波不留情面的直球,只有同为赢性的宗亲敢说。诸位大臣再不敢胡搅蛮缠的攀扯,朝堂大事才算归于正规。
第一次朝堂交锋以年轻秦王的胜利告终。然而,这还只是内忧外患的开始,
“啪!”回到宣室,嬴政余怒未消,秦国朝堂的楚人,实在是多得碍眼!
一国朝堂,竟然要靠他国之人充实,实在是奇耻大辱。也是时候培养属于大秦自己的文臣武将了。
“宣相里和觐见。”
“微臣叩见大王。”
嬴政摩挲着镶嵌宝石的剑柄“秦纸产量如何?可能供应十万诗书?”
“臣有罪,因此事绝密,人手有限,当前不足万刀。”自木有枝指点墨家造纸,一刀纸便成了一个新的度量。一刀,五十张。
“再拨奴隶千人,黑甲卫五百。但有鬼祟之徒,杀无赦。半年之内,寡人要十万诗书的纸张。”
经费足、人手够、权利大,不就是零零七?干了,没看到隔壁公输家都馋哭了!相里和豪气顿生“诺!微臣定不负使命。”
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关雎宫中仍然岁月静好一派祥和。
秦王嬴政御下极严,关雎宫更是被他护得跟铁桶一般。正值多事之秋,木有枝也自觉的待在宫中,免他忧心。只是随秦王回后宫的时间越来越少,木有枝也无法闭目塞听自欺欺人,外面的情况恐怕已经不容乐观。
木有枝乔装漫步在咸阳街头,随着战报的传来,不少人家的门前挂起了白帆,那是有亲人战死在前线。
悲伤肃杀的气氛笼罩着这座庄严沉默的城池。街角的酒肆有醉酒狂士大骂妖姬祸国君王昏庸,被黑甲武士堵嘴拖了出去。四周的看客愈发战战兢兢,只有街头巷尾隐约传来的报丧声和压抑的痛哭声,在四周的静默中显得越发动人心魄,整座城池如同寂静中一张拉满的弓弦,沉默得震耳发聩。
她隐约记得历史上六国曾经一度攻入函谷关,堪称秦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如今很多事情已经与历史大相径庭,嬴政没有迎娶楚国公主,吕不韦也早早落马,若是再与楚臣离心,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木有枝不敢想象。纵然最后打退六国联军,被战乱横扫过的国土,虽胜犹败。
战况的胶着只会带来更多的牺牲,作为这一切的导火索,她究竟该怎么办。
“夫人,可是为六国攻秦忧心?”
“你是何人?”木有枝盯着眼前其貌不扬两鬓微霜的妇人,原来她心事重重竟没发现这妇人尾随而来。
“老奴微贱之人不足挂齿,倒是夫人如今正处于危难之际,若不自救,恐怕难得善终。”
这语气木有枝熟悉,那些个谋士说客便是这样,一上来便危言耸听然后趁乱下套,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中。
“哦,那依你看,本宫该如何破局?”
“夫人有势力在身,又何捧着金饭碗要饭?”
“你是鸩羽的人?”
他们果然攀上来了,她此次只身一人乔装出宫,竟然刚巧碰上鸩羽的人。果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没想到秦国王宫也有鸩羽的人。
“老奴乌兰见过公主。”老宫女不慌不忙,俯身施礼,默认了木有枝的推测。
“你们想要做什么?”
“公主爽快,老奴也不忸怩,这后宫之中,宠爱不过镜中花水中月,若无势力傍身难得长久。吾等愿为公主马前卒,助公主破此危局,问鼎后位。”
“我没兴趣掺和你们复国之事。你最好从我眼前消失,否则我可没兴趣帮你们隐瞒行踪。”
“公主不必着急拒绝。”乌兰似乎要有所料,信誓旦旦“公主若是改了主意,不妨纾尊来别城东梁记米行。老奴随时恭候公主大驾光临。”
木有枝败兴而归时,秦国大朝会上更是风云跌宕,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