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敬文挡回了裴敬启的话,裴敬启下意识用眼神询问他,又看向阮善。
阮善把他俩的情状收在眼底,心知真与她有关。
那道玉茸鱼翅汤,阮善去盛,手微微一抖,洒出来一些在手背上,溅在那天被烛火烫到的伤口处,也浸湿了衣袖。
太后有些不悦地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
她攥了下手指。
席间已经无事,她默默退下。
用过饭后,直聊到太后乏了,裴敬文和裴敬启才起身准备离开。
太后着实高兴,阮善换过衣服后没再进去,就在偏厅候着,听见太后的声音难得松快,间或夹杂着笑意。
裴敬文和裴敬启真是一对贴心的解语花。
裴敬启大步流星地走出来,看见阮善,朝她挤眉弄眼,小声告诉她刚才他正要开口让她在身旁坐下,她却笨手笨脚弄洒了汤。
阮善低着头没说话。
下午,阮善刚到法华阁没多久,裴敬启又带着几位皇子和十一公主也来了。
身后还缀着一串小的,连不满十岁的小皇子和伴读都带着,显然是刚从学堂截过来。
阮善:……
裴敬启兴致很高,种萝卜似的一人安排了一个位置,要默读经文。
架势摆开,又有僧人提醒该先敬香,裴敬启一拍手,又令小太监去准备。
阮善看了两眼,在裴敬启注意到自己之前默默躲开,回了楼上她常在的小厅堂。
冬小跟着嘀咕:“七殿下这是做什么?”
阮善不知道该喜该忧,以裴敬启的闹腾劲儿,这已算小场面。
再过一会儿,连华扬都来了。
阮善略带了些忐忑,有些犹豫地想,太后应当是高兴的,来的多是皇孙,孝敬自己的亲叔叔,太后大概不认为是一种搅扰。
直到等来雁竹姑姑阮善的心才放下。
太后听闻皇子皇孙们在法华阁悼念南淮王,下懿旨褒扬,又赐晚间在和宁宫用素斋。
阮善没想到太后如此重视。
待回去更是见到太后面色红润,一改先前颓郁,人精神了不少。
席间年幼的皇子口齿伶俐逗趣,年长些的皇子由裴敬启带头,哄得太后连连发笑。
太后痛失爱子无法忘怀的阴暗一面恐怕只有她能看到。
阮善忽又觉得心底发凉。
自她记事起,和宁宫从未因为祭奠南淮王而有过这样的时候。
南淮王的法事年年都做,只有今年,只有今天,有这么多人来陪太后。
是过去他们都没有孝心吗。
阮善不知道。
一连两天,和宁宫和法华阁都可以用热闹来形容,裴敬启带着人诵经吃斋,太后老怀甚慰,以至于被惹哭了几次。
阮善一边深觉惊异,她使出浑身解数也不曾令太后如此,一边又趁着这个机会试探太后的底线,然而太后根本不曾注意到她犯的小错。
看着裴敬启的脸,阮善头一次觉得有些喜欢。
-
法事结束那日,阮善起得比平常更早些。
沐浴过后并不进食,周身无一饰物,着素服,到法华阁先跪一个时辰,而后再取血。
还是那只白玉碗,割开伤口,血一滴滴掉进去,砸出几朵鲜红的小花。
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天,取完血阮善要做的事情就结束了。
等时辰到了,太后和景帝会一同过来,宫中其余小辈亦随行在后,这些就与阮善无关,她并非皇室中人,也与南淮王一系无关,是不被允许在这时出现在这里的。
阮善最后过了一遍仪式的流程,确认没有差错,向法华阁前的月坛看过去,宽阔广场上宫人已经站立整齐。
这两天一直以裴敬启为首尽孝心的皇子们也到了,裴敬启伸长脖子东张西望,被裴敬文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他们身后,年岁尚小的十七皇子趴在乳母怀里打瞌睡。
太子和几位齿序靠前的皇子还不曾到,队尾遥遥缀着几位公主,另一侧还有数位宫妃。
阮善扫过一圈便收回视线,她戴上一支素钗,将脸色又涂得白一些,带着冬小从西侧的小楼梯离开。
她不参加仪式,却也不能就此回寝殿补眠,待结束后还要到太后身边去,所以她没走远,到法华阁后的花园里小坐。
今日天气略显阴沉,但并不闷,时有凉风轻拂,她找了处秋千坐下,想了想又觉得不妥,改挪到石凳上端庄坐好。
终于到了事了之时,她心里轻快。
只要完成了这场法事,太后暂且淡忘这重愁绪,她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
正想着,华扬忽然出现在小路的另一头,身后跟着的宫人神色匆匆,她自己拧着眉,并不很情愿的样子,宫人只无奈地劝着什么。
远远看见她,华扬一改方向,往她这边绕来。
阮善不由挺直脊背,不知道华扬要做什么。
“你怎么在这里?不去法华阁待着?”她口气有些冲。
阮善只起身道:“我非南淮王血脉至亲,只在此处祭奠一二便觉荣幸。”
华扬一顿,以往不曾碰见过她,谁会知道她在这场最重要的仪式上连出现的资格都没有。
那她每年还兢兢业业个什么劲啊。
身边人小声提醒她时辰要到了,华扬不耐烦地瞪她一眼:“不过是站在那里看别人的后脑勺,就算我不去谁会注意到,皇祖母眼里只看得见她的宝贝皇孙,哪会在意我们这些女孩儿。”
阮善垂着眼当没听见,华扬的侍女急得冒汗,怕她此番不敬之语被阮善拿捏住,又怕当真误了正事。
太后诚然只重视男嗣,但也不意味着华扬能够怠慢,她心里再如何不平面上不能失了分寸。
“公主,再有一刻钟陛下也该过来了。”
华扬憋了又憋,终是不再敢哼声,无差别地瞪视了所有人一眼,转身一甩裙摆,走了。
阮善看见她发髻上插了一支此时并不适宜佩戴的桃色簪子,一如她刚才生出的反骨,不过,又走了几步,阮善看见她愤愤地拽下来扔了。
华扬还是聪明的,法事期间尚且会避着阮善不来找茬,现在是最重要的一刻,她不会真的搞砸。
目送她离开,法华阁那边也传来鼓声。
开始了。
阮善定定地看着那个方向。
鼓声闷沉悠扬,一声声落下,如同砸碎她背上的一重枷锁,连让她呼吸都通畅几分。
冬小亦长长地叹了口气,扶着阮善坐下。
她心绪不知道飘在了哪里,发了会儿呆,而后心有所感似的,目光移到一旁。
逡巡半刻,看见稍远处一座小楼阁上有一个人影。
是李骁。
阮善的心咚地跳了一下。
李骁正在看她,两个人遥遥相望。
阮善只觉得心安,唇边勾起一个笑来,又意识到他恐怕看不见,举起手朝他招了招。
李骁远远得向她点了点头,阮善脸上笑意愈浓。
又碰见元九过来,他正从太医院回来。
见着她觉得时机正巧,告诉她刘名配好的药都送过来了,要她按时喝着,一顿也不能落下。
阮善转头再去看李骁,那里已经没有他的身影。
-
最后一场仪式结束,太后回了和宁宫,又在佛堂待了半天。
这是些许情绪上的余波,毕竟太后接连怀念了如此久,不会因为仪式的结束戛然而止。
阮善只安排人将法华阁内的布置妥善整理,长明灯依旧燃着。
会慈大师还会最后再收一个尾。
又将这段时日所有的经文全部收好,等待子时焚烧。
回过神再一看,裴敬启又陪在太后身边了。
为了让太后开心他这两天可谓不遗余力。
他拉着裴敬文一起,又有天真可爱的小皇子在侧,不多时就哄得太后出了佛堂。
他们祖孙和睦,阮善偷得一段闲暇。
回房将腕间伤口重新包扎。
李骁上次给她拿了一匣子药,阮善挑出治外伤的,细细涂在伤口上。
她这伤口这次养得还算好,也不再需要取血,应该很快就能愈合。
收拾妥当了,估摸着裴敬启那里还能再和睦一段时间,阮善疲倦地爬上床。
也不敢睡熟,只浅浅地躺了半刻。
太后那边爱孙环绕,冲淡了愁绪,原是没胃口的,但被裴七哄着用了些莲子羹。
太后精神一放松疲乏感也涌上,等阮善惊醒的时候,裴敬启他们已经被打发走,太后早早歇下了。
阮善以为自己睡熟了误了侍奉太后,惊醒时心跳得厉害,得知无事,狠狠松了口气。
心里泛起一丝感激,虽然是她利用他,但裴敬启真的帮她好多,他很轻易就能做到她努力想做的事。
想着下次见了该好好谢谢他,阮善又从软枕下摸出一枚平安符,是她这次在会慈大师那里求来的。
她将东西放进荷包,趁着这个空子,她要再去趟法华阁。
到法华阁向左边拐,阮善又先进了铜马殿。
元九正躺在院里藤椅上扇扇子,头顶一片阴凉。
见阮善来了,一骨碌爬起来。
“只有你自己在?”阮善问他。
她求来的平安符是给李骁的,挂在床头可以辟邪。
元九挠挠头,告诉他:“公子已经出宫了。”
“出宫了?”阮善微怔。
“说是有事呢,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回来。”
“上午法华阁那边忙着,公子差不多那时候走的。”
阮善收回手,捏着荷包里的平安符没说话。
她最近都没见到他,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上午遥遥看了他一眼,不想他就此走了。
阮善心里忽然有一点点空。
也不知他什么时候回来。
那枚平安符……
她犹豫着递给元九。
阮善把他俩的情状收在眼底,心知真与她有关。
那道玉茸鱼翅汤,阮善去盛,手微微一抖,洒出来一些在手背上,溅在那天被烛火烫到的伤口处,也浸湿了衣袖。
太后有些不悦地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
她攥了下手指。
席间已经无事,她默默退下。
用过饭后,直聊到太后乏了,裴敬文和裴敬启才起身准备离开。
太后着实高兴,阮善换过衣服后没再进去,就在偏厅候着,听见太后的声音难得松快,间或夹杂着笑意。
裴敬文和裴敬启真是一对贴心的解语花。
裴敬启大步流星地走出来,看见阮善,朝她挤眉弄眼,小声告诉她刚才他正要开口让她在身旁坐下,她却笨手笨脚弄洒了汤。
阮善低着头没说话。
下午,阮善刚到法华阁没多久,裴敬启又带着几位皇子和十一公主也来了。
身后还缀着一串小的,连不满十岁的小皇子和伴读都带着,显然是刚从学堂截过来。
阮善:……
裴敬启兴致很高,种萝卜似的一人安排了一个位置,要默读经文。
架势摆开,又有僧人提醒该先敬香,裴敬启一拍手,又令小太监去准备。
阮善看了两眼,在裴敬启注意到自己之前默默躲开,回了楼上她常在的小厅堂。
冬小跟着嘀咕:“七殿下这是做什么?”
阮善不知道该喜该忧,以裴敬启的闹腾劲儿,这已算小场面。
再过一会儿,连华扬都来了。
阮善略带了些忐忑,有些犹豫地想,太后应当是高兴的,来的多是皇孙,孝敬自己的亲叔叔,太后大概不认为是一种搅扰。
直到等来雁竹姑姑阮善的心才放下。
太后听闻皇子皇孙们在法华阁悼念南淮王,下懿旨褒扬,又赐晚间在和宁宫用素斋。
阮善没想到太后如此重视。
待回去更是见到太后面色红润,一改先前颓郁,人精神了不少。
席间年幼的皇子口齿伶俐逗趣,年长些的皇子由裴敬启带头,哄得太后连连发笑。
太后痛失爱子无法忘怀的阴暗一面恐怕只有她能看到。
阮善忽又觉得心底发凉。
自她记事起,和宁宫从未因为祭奠南淮王而有过这样的时候。
南淮王的法事年年都做,只有今年,只有今天,有这么多人来陪太后。
是过去他们都没有孝心吗。
阮善不知道。
一连两天,和宁宫和法华阁都可以用热闹来形容,裴敬启带着人诵经吃斋,太后老怀甚慰,以至于被惹哭了几次。
阮善一边深觉惊异,她使出浑身解数也不曾令太后如此,一边又趁着这个机会试探太后的底线,然而太后根本不曾注意到她犯的小错。
看着裴敬启的脸,阮善头一次觉得有些喜欢。
-
法事结束那日,阮善起得比平常更早些。
沐浴过后并不进食,周身无一饰物,着素服,到法华阁先跪一个时辰,而后再取血。
还是那只白玉碗,割开伤口,血一滴滴掉进去,砸出几朵鲜红的小花。
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天,取完血阮善要做的事情就结束了。
等时辰到了,太后和景帝会一同过来,宫中其余小辈亦随行在后,这些就与阮善无关,她并非皇室中人,也与南淮王一系无关,是不被允许在这时出现在这里的。
阮善最后过了一遍仪式的流程,确认没有差错,向法华阁前的月坛看过去,宽阔广场上宫人已经站立整齐。
这两天一直以裴敬启为首尽孝心的皇子们也到了,裴敬启伸长脖子东张西望,被裴敬文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他们身后,年岁尚小的十七皇子趴在乳母怀里打瞌睡。
太子和几位齿序靠前的皇子还不曾到,队尾遥遥缀着几位公主,另一侧还有数位宫妃。
阮善扫过一圈便收回视线,她戴上一支素钗,将脸色又涂得白一些,带着冬小从西侧的小楼梯离开。
她不参加仪式,却也不能就此回寝殿补眠,待结束后还要到太后身边去,所以她没走远,到法华阁后的花园里小坐。
今日天气略显阴沉,但并不闷,时有凉风轻拂,她找了处秋千坐下,想了想又觉得不妥,改挪到石凳上端庄坐好。
终于到了事了之时,她心里轻快。
只要完成了这场法事,太后暂且淡忘这重愁绪,她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
正想着,华扬忽然出现在小路的另一头,身后跟着的宫人神色匆匆,她自己拧着眉,并不很情愿的样子,宫人只无奈地劝着什么。
远远看见她,华扬一改方向,往她这边绕来。
阮善不由挺直脊背,不知道华扬要做什么。
“你怎么在这里?不去法华阁待着?”她口气有些冲。
阮善只起身道:“我非南淮王血脉至亲,只在此处祭奠一二便觉荣幸。”
华扬一顿,以往不曾碰见过她,谁会知道她在这场最重要的仪式上连出现的资格都没有。
那她每年还兢兢业业个什么劲啊。
身边人小声提醒她时辰要到了,华扬不耐烦地瞪她一眼:“不过是站在那里看别人的后脑勺,就算我不去谁会注意到,皇祖母眼里只看得见她的宝贝皇孙,哪会在意我们这些女孩儿。”
阮善垂着眼当没听见,华扬的侍女急得冒汗,怕她此番不敬之语被阮善拿捏住,又怕当真误了正事。
太后诚然只重视男嗣,但也不意味着华扬能够怠慢,她心里再如何不平面上不能失了分寸。
“公主,再有一刻钟陛下也该过来了。”
华扬憋了又憋,终是不再敢哼声,无差别地瞪视了所有人一眼,转身一甩裙摆,走了。
阮善看见她发髻上插了一支此时并不适宜佩戴的桃色簪子,一如她刚才生出的反骨,不过,又走了几步,阮善看见她愤愤地拽下来扔了。
华扬还是聪明的,法事期间尚且会避着阮善不来找茬,现在是最重要的一刻,她不会真的搞砸。
目送她离开,法华阁那边也传来鼓声。
开始了。
阮善定定地看着那个方向。
鼓声闷沉悠扬,一声声落下,如同砸碎她背上的一重枷锁,连让她呼吸都通畅几分。
冬小亦长长地叹了口气,扶着阮善坐下。
她心绪不知道飘在了哪里,发了会儿呆,而后心有所感似的,目光移到一旁。
逡巡半刻,看见稍远处一座小楼阁上有一个人影。
是李骁。
阮善的心咚地跳了一下。
李骁正在看她,两个人遥遥相望。
阮善只觉得心安,唇边勾起一个笑来,又意识到他恐怕看不见,举起手朝他招了招。
李骁远远得向她点了点头,阮善脸上笑意愈浓。
又碰见元九过来,他正从太医院回来。
见着她觉得时机正巧,告诉她刘名配好的药都送过来了,要她按时喝着,一顿也不能落下。
阮善转头再去看李骁,那里已经没有他的身影。
-
最后一场仪式结束,太后回了和宁宫,又在佛堂待了半天。
这是些许情绪上的余波,毕竟太后接连怀念了如此久,不会因为仪式的结束戛然而止。
阮善只安排人将法华阁内的布置妥善整理,长明灯依旧燃着。
会慈大师还会最后再收一个尾。
又将这段时日所有的经文全部收好,等待子时焚烧。
回过神再一看,裴敬启又陪在太后身边了。
为了让太后开心他这两天可谓不遗余力。
他拉着裴敬文一起,又有天真可爱的小皇子在侧,不多时就哄得太后出了佛堂。
他们祖孙和睦,阮善偷得一段闲暇。
回房将腕间伤口重新包扎。
李骁上次给她拿了一匣子药,阮善挑出治外伤的,细细涂在伤口上。
她这伤口这次养得还算好,也不再需要取血,应该很快就能愈合。
收拾妥当了,估摸着裴敬启那里还能再和睦一段时间,阮善疲倦地爬上床。
也不敢睡熟,只浅浅地躺了半刻。
太后那边爱孙环绕,冲淡了愁绪,原是没胃口的,但被裴七哄着用了些莲子羹。
太后精神一放松疲乏感也涌上,等阮善惊醒的时候,裴敬启他们已经被打发走,太后早早歇下了。
阮善以为自己睡熟了误了侍奉太后,惊醒时心跳得厉害,得知无事,狠狠松了口气。
心里泛起一丝感激,虽然是她利用他,但裴敬启真的帮她好多,他很轻易就能做到她努力想做的事。
想着下次见了该好好谢谢他,阮善又从软枕下摸出一枚平安符,是她这次在会慈大师那里求来的。
她将东西放进荷包,趁着这个空子,她要再去趟法华阁。
到法华阁向左边拐,阮善又先进了铜马殿。
元九正躺在院里藤椅上扇扇子,头顶一片阴凉。
见阮善来了,一骨碌爬起来。
“只有你自己在?”阮善问他。
她求来的平安符是给李骁的,挂在床头可以辟邪。
元九挠挠头,告诉他:“公子已经出宫了。”
“出宫了?”阮善微怔。
“说是有事呢,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回来。”
“上午法华阁那边忙着,公子差不多那时候走的。”
阮善收回手,捏着荷包里的平安符没说话。
她最近都没见到他,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上午遥遥看了他一眼,不想他就此走了。
阮善心里忽然有一点点空。
也不知他什么时候回来。
那枚平安符……
她犹豫着递给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