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吕氏宗族之女,原本……我应嫁予太子。
因皇后与我同出一族,我这位从母欲重亲,早早将我定为刘盈的太子妃,待来日一朝为后,传续吕氏荣华。我父亲名为樊哙,开国有功受皇帝封赏,时任相国,爵位至舞阳侯。他娶皇后的妹妹吕嬃为妻,育有二女一男,我是其最小的女儿。
太子长我数岁,传言他性子宽厚仁和,这倒很真,即使面对不相熟的我,刘盈也能弯起唇角,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我不常出入椒房殿,与他相见次数甚少,故而有时候在殿前出神,仅多看了他半刻,都能引来皇后与母亲欣慰的目光。
可惜,冥冥中天意不顺。我七岁那年卜筮,吕氏请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他们皆说什么金水贵相,生平未尝所见。我站在高台上,满心念着占卜过后的暮食,忽见二人神色大惊,再拜道:“虽是吉兆,唯与太子……不合。”
从前在椒房殿檐下喂燕子,入殿后靠着窗沿犯困,简牍都握不稳,还得劳太子费心扶正。皇后曾言我不似吕氏女,母亲也附和,不轻不重地点我前额。现在一语成谶,世人极重卜筮,我与太子的婚约终归做不得数。
也罢,反正他与我并非彼此属意,除去皇后的视线里多了几分复杂,日子依旧照常过。
来年春正月,皇帝病重,不知是忆起他的开国功臣,亦或是相信卜筮所示的命之极贵,又下诏将我许给他的中子。皇帝的这个儿子刚刚封王,还未前往代国,于我而言,他比太子更像一个遥远的虚影,于是扯着母亲的衣袖问:“我从不知代王,我会嫁给他吗?”
她理顺我的头发,手指纤细温暖,长长发丝似水流整齐垂落,母亲的声音低下去,“荑桑,吕氏的血脉是福,这是你的命。”可我自认福泽浅薄,心里头一次对卜筮萌生困惑。族中对太子的倾向如此彰明,皇后曾将刘盈的手与我交叠,庄重恍若立誓。虽然竭力求全,最终,我却与北边代地渊源更深。
————
岁首天寒,我应诏随皇后同去侍疾,三询尝药监与药侍后,她重新系紧我狐白裘上的长带,命我于此处等候。
长乐宫阙巍峨矗立,天色一片灰白,细密的雪嵌入肤面。我平日妆容简朴,此刻耳珰坠得耳垂生疼,不禁连番触碰,极欲拆卸这恼人之物。我侧过头,数番方法都毫无作用,脸颊都隐约泛热。
雪片消融,潮意浸染鬓发。
铛珠被一通乱拽,依旧称职地挂在耳畔,分毫不受外物所扰。我放弃了,沉重地叹口气,五指为面颊扇了几下风,继续装出传言里吕氏宗族的端庄。
哪知刚偏转视线,面前不知何时站了浩荡的仪仗宫人,一时长久寂静,我竟毫无察觉。
面颊似要烧起来,我匆匆忙忙行礼,拉着女侍史往旁侧让路。耳畔传来太子笑着解围的声音,一听是刘盈,我惊惶不定的心绪总算缓和了些。他刚出长乐宫,或许也来侍疾尝药,可这阵仗未免过于……刘盈停顿半晌,嗓音似融在我鬓发里的正月雪,“阿恒,这是樊氏少子。”
太子竟然将我引荐给旁人!我抿抿唇,疑惑他用意的话语几欲脱口,究竟谁的地位如此卓然?
刘盈身后的少年,身着深色襜褕,冕系七旒青玉珠串。他专注地望着我,肩上薄雪被寒风吹得飘扬远去,周身气场恬静自然。他整个人像极我新戴的釉砂耳珰,任由外物变迁,始终恒久地浮一层朦胧光华。
少年的冕旒熠然,刹那,我一点灵犀般记起那道诏书。
代王……原来他就是刘恒。
乍一看,这位新封藩王沉静,倒和他兄长待人处世的感觉如出一辙。平日里我的礼仪被母亲耳提面命,对上他的目光,忽然半句也说不出了。太子稍稍凑近些许,像担忧我耳垂上半悬的饰物,唤我的名道,“子桑,为何戴此物。可痛吗?”
我其实不愿见他蹙眉,下意识摇头。可转念又一想,自己是真真切切没办法,诚恳答道:“釉砂难得,但作耳珰未免太重了。
“听闻这等赐物制于代地,女侍史从未见过,我实不知如何拆卸。”
岂止,我已极力收敛怨气,却不由自主字字停顿,听上去更添三分恼意。太子垂了眼睫笑叹,而代王他……他怎么还在看我啊?
“原来如此。”刘盈的话语隔着细密的落雪,轻得几近消散,恍若不舍什么似的,“阿恒,既是代地贡物,不妨你且试试?”
代王应下,随即缓步向我走来。
近处细瞧一瞬,刘恒的眸光平和幽深,比预想的色彩更浅上三分,好似一片咫尺之遥的,令人目盲的雪原。他明明穿着齐整,手指却冰凉。
不多时,坠感骤轻。我立刻如释重负地睁眼,双手乖乖摊平接过耳珰。他的瞳孔里分明映着我的面容,甚至足以看清眉畔未化的落雪,我慌乱抬手,欲拭净这不巧的一抹素白,却见面前人轻松地弯起唇角。
归结于自身识人尚浅的谬误,我明白了一件事。代王与太子其实极为不同,不是言辞性情,更遑论身份地位,只是方才的那一瞬息————
我在想,自己的耳垂会不会烫到他的指尖?
————
刘恒是陛下第四子,位中。皇帝破陈豨军后,册封他为代王,定都先朝名为太原郡的中都。外封藩王是好事,可听闻他一直未启程,着实叫我好奇。
才回椒房殿,我为皇后端来圃羞官献上的御橘,一边这么问到。
衣袖轻微摇动,刘盈悄无声息地走至我身旁,连礼还未行,先发制止了我求解的心。我没抽回衣袖,反而对他眨了眨眼睛。案边漆盘上的御橘鲜艳圆润,皇后似乎正盯着其中一个沉思,对我们的行径视若无睹,语调平和地开口。
“每入椒房殿,桑儿是否欢悦?”
我极为诚服地点头,沉默在殿内缓缓洇开。身侧人的叹息清浅,某一瞬忽明晰可闻,他总这么忧心,也不知这回事关何人。皇后一转语气,隐隐透着不容辩驳,接着道:“言必虑其所终。桑儿,莫行过犹不及之举。”
……难道方才问题隐含僭越?当时我几番思索,终不得其解。
————
甲晨,山陵崩。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皆幽之,不得出宫。或因顾虑之心绪有所消解,直到那一日,高后才许代王前往封国。
————
远赴代国前,我在长乐宫拜见太后。殿内皆置缟素,我的从母神色平静,看不出她是否落过泪,更难窥见丝毫迷惘。
少时懵懂,对于从未出长安,更从未经历离别的我,像春日在沧池边玩闹,第一次感受燕鸟轻啄手心般新奇。因随代王前往封地的旨意紧迫匆忙,父亲又在外征伐,临行前我无缘得见至亲,只得与太后作别。
我新换了一身素色的信期绣锦袍,双膝微弯,拢手垂下,恭恭敬敬地行礼。
高后的视线缓缓扫过我。承欢膝下这些日,她的目光其实鲜少流露慈意,对皇子和对我,甚至于太子,似乎并没什么不同。可此刻,她如同在观瞧一件易碎的器皿,“桑儿,可否怨孤与你的母亲。”
不论风传怎样论太后手段果决,她一向对我很好。而情势不允母亲前来,无缘得见也在意料之中。
临行前,怨这种感情太浓烈,未免伤人伤己。我思索不出,于是默默摇头。若要惋惜,只有北地严寒,未多备几件衣衫。
太后嗓音威严,即使放低也像一道不容辩驳的法令,“此次薄氏随行,本无先例……”她沉吟半晌,忽然召我至近前,“桑儿,你为孤的亲族,来日尊为王后。代地见闻,王上所言所行,须仔细斟酌。”
太后言中隐晦的真意使我暗暗惊诧,来日之期缥缈未定,她却像早有深思。心绪千回百转,我分辨不出这是道暗旨,亦或在求一个确切答言。
那对耳珰收在棊奁暗处,连最近身的女侍史都碰不得。太后坚毅远虑,母亲擅谋,我虽半身流淌吕氏血,可传承到此,似乎什么也没剩下。此刻,心底惟留一个荒唐的疑问,若我对他处处防备,当日雪中初见的人……还愿再为我拆卸耳饰吗?
面前人对这片刻的迟疑未置一词,我扬起脸,勉强转开话题道:“太后……陛下可安?今时悲戚,万莫伤及己身。”
我总归还是有些担心刘盈,念及他那性子,丧期怕是又要病一场。
“盈儿为你……”太后停顿得及时,更添几分古怪。莫非新帝为我准备了什么?我不出声等待下文。殿门轻轻一响,有人走至我身侧,他平缓的步伐穿透一室静默,脊梁笔直,竟行了比我还恭敬的拜礼。
正因代王来得如此及时,我才更觉心底苦意蔓延。天色更亮,来不及问完这一句,我就要启程了。
因皇后与我同出一族,我这位从母欲重亲,早早将我定为刘盈的太子妃,待来日一朝为后,传续吕氏荣华。我父亲名为樊哙,开国有功受皇帝封赏,时任相国,爵位至舞阳侯。他娶皇后的妹妹吕嬃为妻,育有二女一男,我是其最小的女儿。
太子长我数岁,传言他性子宽厚仁和,这倒很真,即使面对不相熟的我,刘盈也能弯起唇角,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我不常出入椒房殿,与他相见次数甚少,故而有时候在殿前出神,仅多看了他半刻,都能引来皇后与母亲欣慰的目光。
可惜,冥冥中天意不顺。我七岁那年卜筮,吕氏请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他们皆说什么金水贵相,生平未尝所见。我站在高台上,满心念着占卜过后的暮食,忽见二人神色大惊,再拜道:“虽是吉兆,唯与太子……不合。”
从前在椒房殿檐下喂燕子,入殿后靠着窗沿犯困,简牍都握不稳,还得劳太子费心扶正。皇后曾言我不似吕氏女,母亲也附和,不轻不重地点我前额。现在一语成谶,世人极重卜筮,我与太子的婚约终归做不得数。
也罢,反正他与我并非彼此属意,除去皇后的视线里多了几分复杂,日子依旧照常过。
来年春正月,皇帝病重,不知是忆起他的开国功臣,亦或是相信卜筮所示的命之极贵,又下诏将我许给他的中子。皇帝的这个儿子刚刚封王,还未前往代国,于我而言,他比太子更像一个遥远的虚影,于是扯着母亲的衣袖问:“我从不知代王,我会嫁给他吗?”
她理顺我的头发,手指纤细温暖,长长发丝似水流整齐垂落,母亲的声音低下去,“荑桑,吕氏的血脉是福,这是你的命。”可我自认福泽浅薄,心里头一次对卜筮萌生困惑。族中对太子的倾向如此彰明,皇后曾将刘盈的手与我交叠,庄重恍若立誓。虽然竭力求全,最终,我却与北边代地渊源更深。
————
岁首天寒,我应诏随皇后同去侍疾,三询尝药监与药侍后,她重新系紧我狐白裘上的长带,命我于此处等候。
长乐宫阙巍峨矗立,天色一片灰白,细密的雪嵌入肤面。我平日妆容简朴,此刻耳珰坠得耳垂生疼,不禁连番触碰,极欲拆卸这恼人之物。我侧过头,数番方法都毫无作用,脸颊都隐约泛热。
雪片消融,潮意浸染鬓发。
铛珠被一通乱拽,依旧称职地挂在耳畔,分毫不受外物所扰。我放弃了,沉重地叹口气,五指为面颊扇了几下风,继续装出传言里吕氏宗族的端庄。
哪知刚偏转视线,面前不知何时站了浩荡的仪仗宫人,一时长久寂静,我竟毫无察觉。
面颊似要烧起来,我匆匆忙忙行礼,拉着女侍史往旁侧让路。耳畔传来太子笑着解围的声音,一听是刘盈,我惊惶不定的心绪总算缓和了些。他刚出长乐宫,或许也来侍疾尝药,可这阵仗未免过于……刘盈停顿半晌,嗓音似融在我鬓发里的正月雪,“阿恒,这是樊氏少子。”
太子竟然将我引荐给旁人!我抿抿唇,疑惑他用意的话语几欲脱口,究竟谁的地位如此卓然?
刘盈身后的少年,身着深色襜褕,冕系七旒青玉珠串。他专注地望着我,肩上薄雪被寒风吹得飘扬远去,周身气场恬静自然。他整个人像极我新戴的釉砂耳珰,任由外物变迁,始终恒久地浮一层朦胧光华。
少年的冕旒熠然,刹那,我一点灵犀般记起那道诏书。
代王……原来他就是刘恒。
乍一看,这位新封藩王沉静,倒和他兄长待人处世的感觉如出一辙。平日里我的礼仪被母亲耳提面命,对上他的目光,忽然半句也说不出了。太子稍稍凑近些许,像担忧我耳垂上半悬的饰物,唤我的名道,“子桑,为何戴此物。可痛吗?”
我其实不愿见他蹙眉,下意识摇头。可转念又一想,自己是真真切切没办法,诚恳答道:“釉砂难得,但作耳珰未免太重了。
“听闻这等赐物制于代地,女侍史从未见过,我实不知如何拆卸。”
岂止,我已极力收敛怨气,却不由自主字字停顿,听上去更添三分恼意。太子垂了眼睫笑叹,而代王他……他怎么还在看我啊?
“原来如此。”刘盈的话语隔着细密的落雪,轻得几近消散,恍若不舍什么似的,“阿恒,既是代地贡物,不妨你且试试?”
代王应下,随即缓步向我走来。
近处细瞧一瞬,刘恒的眸光平和幽深,比预想的色彩更浅上三分,好似一片咫尺之遥的,令人目盲的雪原。他明明穿着齐整,手指却冰凉。
不多时,坠感骤轻。我立刻如释重负地睁眼,双手乖乖摊平接过耳珰。他的瞳孔里分明映着我的面容,甚至足以看清眉畔未化的落雪,我慌乱抬手,欲拭净这不巧的一抹素白,却见面前人轻松地弯起唇角。
归结于自身识人尚浅的谬误,我明白了一件事。代王与太子其实极为不同,不是言辞性情,更遑论身份地位,只是方才的那一瞬息————
我在想,自己的耳垂会不会烫到他的指尖?
————
刘恒是陛下第四子,位中。皇帝破陈豨军后,册封他为代王,定都先朝名为太原郡的中都。外封藩王是好事,可听闻他一直未启程,着实叫我好奇。
才回椒房殿,我为皇后端来圃羞官献上的御橘,一边这么问到。
衣袖轻微摇动,刘盈悄无声息地走至我身旁,连礼还未行,先发制止了我求解的心。我没抽回衣袖,反而对他眨了眨眼睛。案边漆盘上的御橘鲜艳圆润,皇后似乎正盯着其中一个沉思,对我们的行径视若无睹,语调平和地开口。
“每入椒房殿,桑儿是否欢悦?”
我极为诚服地点头,沉默在殿内缓缓洇开。身侧人的叹息清浅,某一瞬忽明晰可闻,他总这么忧心,也不知这回事关何人。皇后一转语气,隐隐透着不容辩驳,接着道:“言必虑其所终。桑儿,莫行过犹不及之举。”
……难道方才问题隐含僭越?当时我几番思索,终不得其解。
————
甲晨,山陵崩。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皆幽之,不得出宫。或因顾虑之心绪有所消解,直到那一日,高后才许代王前往封国。
————
远赴代国前,我在长乐宫拜见太后。殿内皆置缟素,我的从母神色平静,看不出她是否落过泪,更难窥见丝毫迷惘。
少时懵懂,对于从未出长安,更从未经历离别的我,像春日在沧池边玩闹,第一次感受燕鸟轻啄手心般新奇。因随代王前往封地的旨意紧迫匆忙,父亲又在外征伐,临行前我无缘得见至亲,只得与太后作别。
我新换了一身素色的信期绣锦袍,双膝微弯,拢手垂下,恭恭敬敬地行礼。
高后的视线缓缓扫过我。承欢膝下这些日,她的目光其实鲜少流露慈意,对皇子和对我,甚至于太子,似乎并没什么不同。可此刻,她如同在观瞧一件易碎的器皿,“桑儿,可否怨孤与你的母亲。”
不论风传怎样论太后手段果决,她一向对我很好。而情势不允母亲前来,无缘得见也在意料之中。
临行前,怨这种感情太浓烈,未免伤人伤己。我思索不出,于是默默摇头。若要惋惜,只有北地严寒,未多备几件衣衫。
太后嗓音威严,即使放低也像一道不容辩驳的法令,“此次薄氏随行,本无先例……”她沉吟半晌,忽然召我至近前,“桑儿,你为孤的亲族,来日尊为王后。代地见闻,王上所言所行,须仔细斟酌。”
太后言中隐晦的真意使我暗暗惊诧,来日之期缥缈未定,她却像早有深思。心绪千回百转,我分辨不出这是道暗旨,亦或在求一个确切答言。
那对耳珰收在棊奁暗处,连最近身的女侍史都碰不得。太后坚毅远虑,母亲擅谋,我虽半身流淌吕氏血,可传承到此,似乎什么也没剩下。此刻,心底惟留一个荒唐的疑问,若我对他处处防备,当日雪中初见的人……还愿再为我拆卸耳饰吗?
面前人对这片刻的迟疑未置一词,我扬起脸,勉强转开话题道:“太后……陛下可安?今时悲戚,万莫伤及己身。”
我总归还是有些担心刘盈,念及他那性子,丧期怕是又要病一场。
“盈儿为你……”太后停顿得及时,更添几分古怪。莫非新帝为我准备了什么?我不出声等待下文。殿门轻轻一响,有人走至我身侧,他平缓的步伐穿透一室静默,脊梁笔直,竟行了比我还恭敬的拜礼。
正因代王来得如此及时,我才更觉心底苦意蔓延。天色更亮,来不及问完这一句,我就要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