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告诉我有朝一日,从百元大钞不过尔尔的二十一世纪穿越回到百元月工资的九零年代初,我到底该准备什么。

    要不做个心理准备?

    我来的那一天,处在丘在遍地自行车流窜的小道里,听见青年人随手按下的铃声,辨不清东南西北,耳晕目眩中勉强从高挂的广告牌里确定,我还在丘陵城里。

    丘陵城是我的出生地,未来三十年苏大强无数正值当打之年的百强县里,它微不足道又稳居前二十,之所以还能确定是这座城,也是因为当下手机中,展示着一张九十年代的照片。

    百米的土路,左右两边的商店,在三十年后的我看来十分复古,像是半老徐娘卖弄风情,却又深

    谙人的好奇心理。

    不巧的是,我点进丘陵论坛的帖子也是因该死的好奇心——标题“九十年代丘陵城南大街”的帖子。

    呵,这一定是最无厘头的穿越。

    南大街在九十年代是丘陵城最繁华的地段,百货商店,大光明电影院是城中心的标配,年轻人最爱的舞厅是我母亲最讨厌的地方,她嫌吵。

    和我母亲的无数次漫谈中,她年轻时,南大街是二十岁出头的她和同事朋友最爱去的地方,服装城离南大街不远,小公园在南大街西边,一天下来,自东向西,无限乐趣。

    和冲我搭话的地摊小老板浅聊一下,才发现当下母亲还不在兴致昂扬的二十二岁。

    我的母亲,当下还是一个初中毕业刚满一年的十七岁少女。

    太熟悉母亲人生轨迹的我,想起母亲的一张照片。

    少女穿花衣,低头看孩子。

    别多想,我母亲的第一份工作是私人托儿所的小老师,月工资九十块,包吃包住。

    四十七岁的母亲谈及那段日子,语气平淡:“如果做下去,说不定后来会一直当老师。”

    仔细想想,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小孩格外喜欢我母亲的缘故。

    我凭借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成功问到了私人托儿所的位置,还好,离南大街不算远,对于一个未来出门全靠驾驶四轮车,迈腿不超过五百米的宅女,已经算是一次长途跋涉。

    我该如何描述我看见十七岁母亲的样子。

    一米五五的个头看来似乎更小,还没有穿上后来七八厘米的高跟鞋。圆润的额头上挂着不算平整的刘海,头发乌黑,头绳上也是如出一辙的黑色。唯一的亮色是身上的红外套,却也灰扑扑的,看出些年代感来。

    我知道,衣服是村里住街上的小姨穿剩下的。

    这是我的母亲。

    我对照眼前十七岁的小姑娘,她无疑是照片里低头怯懦的少女,还不是那个躺在床上漫谈自己初出茅庐的中年人。我四十七岁的母亲棕色的长发,常常被她挑出白发,嫌弃自己又要烫头,常想减短发,又一拖再拖。

    十七岁的母亲冲我笑一笑,我看见她一口很不整齐的牙齿,想到多年后的根管治疗,对五花八门的牙齿生出重逢感来。她走到我面前,用丘陵话说:“你来接孩子吗?”

    ……哦,是了,芳龄二十二的当下,绝大多数是已婚已育的妇女。

    我默默憋回自己来接我妈的回答,灵机一动:“我来看看托儿所还招人不。”

    甚至很是急智,用了土话应答。

    十七岁的母亲瞪大眼睛,反倒很有些热情起来,似乎还没意识到我如果和她一样成了托儿所小老师,更会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当她叫来应聘相关的负责人时,方脸老师从头到脚打量我一眼,当即确定了我的去留。

    “试三天。”

    还有什么比试用工来的更划算的劳动力吗。

    没有。

    是我大意了,劳动力在这个年代到哪里都是宝贵的财富,从来只有工资的高低,才能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在单位长久地干下去,九十年代,谈什么竞争,说什么内卷,大家都是快乐打工人,站在风口上的猪。

    我母亲似乎比我更热情,她甚至笑容满面地说要帮我收拾东西。

    我该如何解释,二十分钟前我刚穿越到这里,行李也只有信号为零的手机。

    我只能抛出善意的谎言,东西还在亲戚家。

    这年头出门靠亲戚,村里靠街上,街上靠县里,县里扯市里,人情社会,但凡你没个七大姑八大姨级别的远房亲戚,都别想出家门。

    我想说,我母亲的第二份工作正是来自市里的远房亲戚。

    当然,也是亲戚间惯有的滑铁卢。三个月白干,工资到了亲戚口袋里,把十七岁的小姑娘气成了十八岁小姑娘,从市里回到县里,回家路费还是用的第一份工作的工资。

    我想,这大概也是我的母亲她并不乐意与我谈及自己初入社会时遭遇的缘故。

    满心欢喜接纳一个新来的同事,也因为自己业务能力一般,几个月后被辞退。

    被绝对算不上远房亲戚的表哥表嫂骗了工资,哭着回村里找外公主持不痛不痒的公道。

    十七岁到十八岁的一年,是走进社会,学着成长的一年。

    我早产瘦弱,性格内向的母亲为没干好活被上头怒斥而哭泣。我涉世不深,无依无靠的母亲为几个月付出的努力化为乌有而哭泣。我母亲的女儿却只能像孤魂野鬼般默默守在她身边,能在她眼前出现的时刻寥寥,偏又常常扮演她生命里不算正面角色的NPC。

    比如内卷到她的社牛同事,比如默许介绍费的工厂女工,比如闲言碎语的乡村妇女。

    我很想撕了我的人设,但我并不知道下一个人设是谁。

    九十年代,情商高会来事的员工终究还是会无声挑落傻大姐老黄牛,金钱开道穷家富路的道理亘古不变,人言也永远是最容易扎进人心里的一把刀。

    这都是家境贫寒的母亲拥有的一切。

    但我却也感谢当下她所处在九十年代。哪怕自带怨种光环,我母亲难得的初中学历还是为她保留了一点与众不同,九十年代的亲戚介绍像是重逾千金的保证书,让她的两次工作失败中终于等到一份干得还算不错的纺织厂女工工作。

    作为我,首先感谢外婆有一大家子的娘家人,纵使有不靠谱的市里表哥,还有靠谱的街上表哥。其次感谢市里的失败历经,让我母亲成功获得一众亲戚的关注和怜惜,给她网罗靠谱工作。最后感谢街上这位我该称为表舅的表哥,家境富裕,混得不错,居纺织厂小领导一职,让我母亲有机会成为九十年代的工人。

    综上所述,仅代表我个人。

章节目录

父母观察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花二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花二晓并收藏父母观察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