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的情歌在拉萨街头和西藏民间流传得愈来愈广,拉藏汗与桑结嘉措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一场噩战,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也许,是第巴桑结嘉措在那些流传于街头的情歌里听到了幻灭,也终于彻底对仓央嘉措失去了耐心,再也没有力气腹背受敌,决定孤注一掷了。
向来精明强悍、深沉稳妥的第巴桑结嘉措方寸已乱,竟做出了一个病急乱投医的决定,犯下了一个低级的大错。他精心设计的投毒计划被睡觉也睁着眼睛的拉藏汗轻易识破,派去的奸细轻易就出卖了他。
黑云压城,布达拉宫金顶的光芒也无法穿透积压在拉萨天空的阴霾,暴风雨,一场掀天覆地的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拉萨愈加氧气稀薄的空气,紧张沉闷得让人快要喘不过气来。
抓住了把柄的拉藏汗勃然大怒,必欲置桑结嘉措于死地而后快。藏蒙福田、施主之间维持了几十年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彻底撕破了,宁静了许久的西疆净土,又开始弥漫着杀戮的血腥戾气。
眼看五世达丨赖辛苦一生创立的太平基业就要毁于一旦,拉萨三大寺的高僧再也坐不住了。在三大寺高僧的奔走下,藏蒙双方、政教两界的各路代表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仓央嘉措作为活佛主持了这场会谈。作为风暴眼的第六世达丨赖喇嘛,自然无法再置身事外。
从清晨到日暮。太阳升起,月亮落下。月亮升起,太阳落下。这一场谈判持续了很久,久到走出布达拉宫日光殿的仓央嘉措,和几十年后的薛暮,站在那里一样恍惚,以为世上已过了千年。
狮子与老虎的谈判,结局从来只能两败俱伤。
在众人的劝说下,第巴桑结嘉措与拉藏汗表面双双妥协,相互约定放弃地方政务实权,一个回到贡嘎宗食邑颐养天年,一个保留蒙古王称号返回青海驻牧。
而实际上,两人各怀鬼胎,谁也没打算真的放弃手中权柄。第巴桑结嘉措借着交接政务的由头,无限期地拖延着留在拉萨的时间,布达拉宫大大小小的事务,仍然牢牢掌控在他手中。
拉藏汗更是像一只伺机复仇的饿狼,在迫于承诺离开拉萨以后,一路假装游山玩水,逗留于羊八井、当雄等地。直到春天过完,才缓缓抵达那曲,并暗中集结藏北各地的蒙古军队,做好了反戈一击的准备。
五月,这一场不过被暂时推迟的肉搏战,终于大张旗鼓地上演了。拉藏汗在那曲秘密集结军队完毕,即拉起“清君侧”的大旗,借口桑结嘉措未遵守决议,大举回兵讨伐。
在当雄,拉藏汗与其妻次仁扎西分兵两路,分别从澎波和堆龙德庆向拉萨挺进。色拉、哲蚌二寺堪布闻讯,日夜兼程赶来劝阻,请求罢兵。
志在必得的拉藏汗岂肯罢休,悍然拒绝了各方僧众的苦苦相劝,任这些德高望重的僧人老泪纵横,只作充耳不闻。而大义凛然的面具,掩饰不住脸上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快意。
七月,独揽西藏政教大权二十余年的第巴桑结嘉措,政治生命与肉.体生命被一个女人的手一刀砍断。而这双手,曾经无限温柔、无限忐忑、无限期冀地向他伸出来过,也曾经无限寂寞、无限眷恋、无限幽怨地划过他金黄色的僧袍,黯然垂落。
被拒绝的女人,叫作次仁扎西的女人,不知道桑结嘉措的头颅滚落的时候,她的脸上是否也有热泪滚落。
求之不得的爱情,真的会让一个柔情似水的女人,变成不眨眼的恶魔吗?几十年后,薛暮宁肯相信,她如此急切,等不及与拉藏汗胜利会师,就刀剑一挥,痛快地结果了那让她爱恨交织的男人的性命。那一刀下去的勇气,既是对自己挥刀断缘的成全,也是对刀下人免受侮辱的成全。
拉藏汗对这一切知情吗?这个胜利的、趾高气扬的男人,从此统治前后藏长达十二年之久的蒙古人,恐怕做梦也不曾想过,桑结嘉措头颅落地的那一刻,他也未必就是真正的胜利者。
第巴桑结嘉措这个心腹大患已经除掉,仓央嘉措对拉藏汗来说,已经失去作为手中武器的利用价值。他接下来的目标,自然是要踢开这个他实现独揽西藏政教大权霸业路上唯一的绊脚石了。
对付羽翼单薄的仓央嘉措,比起对付树大根深的桑结嘉措,对老谋深算的拉藏汗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
借口也是现成的,那些在西藏土地上众口流传的情歌,就是铁板钉钉的罪证。
不过他也知道,这位不守清规的达丨赖,在西藏僧众心目中,依然有着他无法企及的地位,人们传说和议论着他的种种行迹,虽觉有悖礼仪,却未必不可饶恕。
对爱情的追求不仅没有降低人们对他的尊敬与爱戴,反而为他的身影打上了忧伤深情的光环,来自爱情的苦修和受难者的忧伤与深情,与宗教的神秘热烈,多么相似,二者同样是他的冠冕。谁不怜惜深情,从来高高在上的活佛,此际却和小民百姓一样有着寻常的情绪,任性,多情,勇敢,无畏,爱女人,爱自由。
从云头降落红尘的神仙,总能得到世俗世界更多的喜爱与亲近。
人心向背、毁誉的力量是巨大的。拉藏汗清楚,要除掉这块绊脚石,还需要得到更多的附和与支持。而拉萨各大寺的上师们,对清规戒律最有说话权的这些高僧,自然是拉藏汗首先要争取的对象。只要得到这些德高望重的上师们附议,拉萨民间便不足为虑。
红山山头黑云翻滚,布达拉宫的金顶似乎也要被沉沉的云翳压垮了。这是阴霾蔽日的一天,一月的朔风凛冽地掠过布达拉宫光影森然的日光殿,逗留在殿堂中央一丛丛凝滞不动的红袍上。
在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拉藏汗策划和发动的一场三堂会审。这些端坐如蜡像的身影,正是拉萨各大寺的活佛,被拉藏汗召集拢来,对仓央嘉措执行宗教审判。这些世事洞明的活佛很清楚,此时他们不过是握在拉藏汗手中的刀子。瞄准的正是那失去了桑结嘉措的庇护,已经手无寸铁,却依然我行我素、骄傲而稚嫩的年轻人。
拉藏汗的这一招,原是指望一刀见血,借着这些高僧发力,直接痛快地除掉仓央嘉措的。于是,审判一开始,他就直截了当地罗织了仓央嘉措的罪名:耽于酒色,不守清规,并迫不及待地宣布了审判结论:非真达丨赖,乃桑结嘉措勾结准噶尔谋反的傀儡。
不承想事情却并无意料之中的顺利,这些他原以为拿捏在手的僧人,并非个个可以随意揉捏。也许是因为拉藏汗太过于热切和嚣张的意图惹出了他们的反感,引起警惕。这些高僧几乎一致性地不肯认同拉藏汗的结论。他们再三斟酌,最终严谨而慎重地给出了合议庭的结论:迷失菩提。
迷失,如此而已,是一时糊涂,是年少无知,是涉世未深,是修持不够。谁不会犯错呢?因为年轻,一切都可以补救,没有什么不可饶恕。
戒律森严,佛陀慈悲。佛法的真义,从来不是惩戒,而是引导。佛并不否定爱情,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来看,爱情所具有的绚烂迷目却转瞬即逝的特征,本质上正是最接近佛法教义万法皆空的圣谛,是通往了悟空性的最直接的路径。
正如桑田吉美诺布所说:“仓央嘉措最根本的教诲,就在于生命本身,不管它以什么相显现在我们眼前,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迷失菩提,已经明确无误地给出了西藏宗教界和民间共同的态度:不否认仓央嘉措行为的瑕疵,但也绝不因此否认他作为五世达丨赖转世灵童和六世达丨赖喇嘛活佛的身份。
狡猾如草原上红毛头狼的拉藏汗,还是低估了西藏土地上如牧草一样朴质,却也如牧草一般柔韧的民众。原以为捋下仓央嘉措身上活佛衣冠,如同信手掸掉眉睫之前的浮尘,却不料这一回老江湖走了眼,失了手,丢了人。
自然,拉藏汗不会就此认栽、罢休,猎狗岂能让鹞鹰啄了眼?眼看到嘴的肥肉,怎么甘心让它溜掉?没能借拉萨各大寺高僧这把刀杀了仓央嘉措,那就万里迢迢去搬一座虎头铡刀,一刀下去,人头落地。
这把铡刀,便是满清帝国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
当夜,拉藏汗即派出亲信,飞驰进关,向康熙帝禀报。称已为大清皇帝除掉意图勾结准噶尔人谋反的第巴桑结嘉措,并历数仓央嘉措种种不守清规、酗酒好色、放荡不羁的行为,请求朝廷立即废黜桑结嘉措所立的假达丨赖仓央嘉措,另寻真正的转世灵童。
英明的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有着草原鹰隼的锐利与警惕,并没有因为关内舒适宜人的气候疏懒了筋骨,为江南江北的繁花迷糊了双眼。拉藏汗的那点心思,他又怎会看不透?
然而此时的满清帝国,连年征战的硝烟刚刚平息,草原枭雄噶尔丹的叛乱,旷日持久的远征,已经大伤了大清帝国的元气。一场战争的胜利,并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胜利。
雄才大略的帝王康熙非常清醒,此时的朝廷和人民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拉藏汗再狡猾,充其量不过只是一头在草原上横行的狼,还搅不起黄河长江里的大浪。何况,这头狼还帮自己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桑结嘉措。
此时,这头独狼,要千里迢迢地来借一把刀,对一群羊的头羊下手,这把刀,借还是不借呢?
对那任情任性、我行我素的年轻活佛,康熙并无敌意。一方面,这样心思单纯的活佛,于他的万世基业并不构成威胁;另一方面,这样一个与自己一样为万民景仰的王者,却敢于无视种种羁绊,冲破藩篱,只为自己的心活着,既让他惊讶不已,也令他暗中歆羡。
从来帝王不自由,被供养在神位之上,哪里还能奢求世俗的幸福呢?然而,这个年轻人却勇敢无畏地向全世界喊出了“不”。
这一刀,其实他是不愿借给野心勃勃的拉藏汗的。
然而对于一个大国君主,个人情感必须让位于国家稳定大局。高处不胜寒、天真无惧的人,本来就不适合身居高位。
权衡再三,康熙派出使者护军统领席柱和学士舒兰赴藏,一面旌表拉藏汗的忠心,敕封其为“翊法恭顺汗”,并赐金印一颗;一面命将仓央嘉措解送进京。
这不能不说是康熙的良苦用心,既给了拉藏汗面子,送了他个顺水人情,其实也是对险境中的仓央嘉措的保护。
那年春末的拉萨,也和今天一样飘着春雪吧。曙色昏昧,仓央嘉措平静地跨出布达拉宫的大门,却被眼前的一幕情景钉在了原地:宫门前,黑压压的一大片,人们匍匐在泥泞的广场上,雪花无声地落在他们的头发上、衣服上,落在他们高高捧着的洁白哈达上,落在他们满面泪痕的脸上。
在离别故乡亲人时也没有掉一滴眼泪的仓央嘉措,此时也忍不住泪水模糊了双眼。
这些善良的人们,无论他有过多少离经叛道的荒唐,无论那些道貌岸然的卫道者加在他身上多少罪名,从来都没有离弃过他。
他们以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一般宽广的胸怀包容着他,信赖着他,供养着他。他们无法阻止高高的布达拉宫里发生的一切,无法越过宗教世界的严格教规,无法改变世俗社会的森然律法,只能无力地聚集在这里,为他们爱戴的、命运未卜的年轻活佛虔诚祷告,目送他踏上这山长水远的路途。
二十五岁的仓央嘉措,年轻叛逆的心,只为爱疼痛过的心,第一次,为了匍匐在他脚下的这些人们,这些单纯信仰着他的人们震动了。
也许就是在这一刻,他才真正地相信了自己拥有的力量,相信了自己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佛教徒,相信了他的肉身绝不仅仅属于自己,属于生他养他的父母,属于枕边、心上的爱人。
它属于西藏这片土地,属于这片土地上的神山圣湖、青草牛羊,属于淳朴善良的人民,属于生生不息的信仰。
布达拉宫晨祷的钟声忽然响起来,他在雪地里蓦然驻足,侧耳倾听。身后长长的送行的队伍也停下来。万籁俱静,只有庄严沉厚的钟声,一声一声,回荡在高高的红山顶上,回荡在漫天飞舞的春雪里。
第一次,他听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召唤。
也许,是第巴桑结嘉措在那些流传于街头的情歌里听到了幻灭,也终于彻底对仓央嘉措失去了耐心,再也没有力气腹背受敌,决定孤注一掷了。
向来精明强悍、深沉稳妥的第巴桑结嘉措方寸已乱,竟做出了一个病急乱投医的决定,犯下了一个低级的大错。他精心设计的投毒计划被睡觉也睁着眼睛的拉藏汗轻易识破,派去的奸细轻易就出卖了他。
黑云压城,布达拉宫金顶的光芒也无法穿透积压在拉萨天空的阴霾,暴风雨,一场掀天覆地的暴风雨眼看就要来了。拉萨愈加氧气稀薄的空气,紧张沉闷得让人快要喘不过气来。
抓住了把柄的拉藏汗勃然大怒,必欲置桑结嘉措于死地而后快。藏蒙福田、施主之间维持了几十年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彻底撕破了,宁静了许久的西疆净土,又开始弥漫着杀戮的血腥戾气。
眼看五世达丨赖辛苦一生创立的太平基业就要毁于一旦,拉萨三大寺的高僧再也坐不住了。在三大寺高僧的奔走下,藏蒙双方、政教两界的各路代表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仓央嘉措作为活佛主持了这场会谈。作为风暴眼的第六世达丨赖喇嘛,自然无法再置身事外。
从清晨到日暮。太阳升起,月亮落下。月亮升起,太阳落下。这一场谈判持续了很久,久到走出布达拉宫日光殿的仓央嘉措,和几十年后的薛暮,站在那里一样恍惚,以为世上已过了千年。
狮子与老虎的谈判,结局从来只能两败俱伤。
在众人的劝说下,第巴桑结嘉措与拉藏汗表面双双妥协,相互约定放弃地方政务实权,一个回到贡嘎宗食邑颐养天年,一个保留蒙古王称号返回青海驻牧。
而实际上,两人各怀鬼胎,谁也没打算真的放弃手中权柄。第巴桑结嘉措借着交接政务的由头,无限期地拖延着留在拉萨的时间,布达拉宫大大小小的事务,仍然牢牢掌控在他手中。
拉藏汗更是像一只伺机复仇的饿狼,在迫于承诺离开拉萨以后,一路假装游山玩水,逗留于羊八井、当雄等地。直到春天过完,才缓缓抵达那曲,并暗中集结藏北各地的蒙古军队,做好了反戈一击的准备。
五月,这一场不过被暂时推迟的肉搏战,终于大张旗鼓地上演了。拉藏汗在那曲秘密集结军队完毕,即拉起“清君侧”的大旗,借口桑结嘉措未遵守决议,大举回兵讨伐。
在当雄,拉藏汗与其妻次仁扎西分兵两路,分别从澎波和堆龙德庆向拉萨挺进。色拉、哲蚌二寺堪布闻讯,日夜兼程赶来劝阻,请求罢兵。
志在必得的拉藏汗岂肯罢休,悍然拒绝了各方僧众的苦苦相劝,任这些德高望重的僧人老泪纵横,只作充耳不闻。而大义凛然的面具,掩饰不住脸上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快意。
七月,独揽西藏政教大权二十余年的第巴桑结嘉措,政治生命与肉.体生命被一个女人的手一刀砍断。而这双手,曾经无限温柔、无限忐忑、无限期冀地向他伸出来过,也曾经无限寂寞、无限眷恋、无限幽怨地划过他金黄色的僧袍,黯然垂落。
被拒绝的女人,叫作次仁扎西的女人,不知道桑结嘉措的头颅滚落的时候,她的脸上是否也有热泪滚落。
求之不得的爱情,真的会让一个柔情似水的女人,变成不眨眼的恶魔吗?几十年后,薛暮宁肯相信,她如此急切,等不及与拉藏汗胜利会师,就刀剑一挥,痛快地结果了那让她爱恨交织的男人的性命。那一刀下去的勇气,既是对自己挥刀断缘的成全,也是对刀下人免受侮辱的成全。
拉藏汗对这一切知情吗?这个胜利的、趾高气扬的男人,从此统治前后藏长达十二年之久的蒙古人,恐怕做梦也不曾想过,桑结嘉措头颅落地的那一刻,他也未必就是真正的胜利者。
第巴桑结嘉措这个心腹大患已经除掉,仓央嘉措对拉藏汗来说,已经失去作为手中武器的利用价值。他接下来的目标,自然是要踢开这个他实现独揽西藏政教大权霸业路上唯一的绊脚石了。
对付羽翼单薄的仓央嘉措,比起对付树大根深的桑结嘉措,对老谋深算的拉藏汗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
借口也是现成的,那些在西藏土地上众口流传的情歌,就是铁板钉钉的罪证。
不过他也知道,这位不守清规的达丨赖,在西藏僧众心目中,依然有着他无法企及的地位,人们传说和议论着他的种种行迹,虽觉有悖礼仪,却未必不可饶恕。
对爱情的追求不仅没有降低人们对他的尊敬与爱戴,反而为他的身影打上了忧伤深情的光环,来自爱情的苦修和受难者的忧伤与深情,与宗教的神秘热烈,多么相似,二者同样是他的冠冕。谁不怜惜深情,从来高高在上的活佛,此际却和小民百姓一样有着寻常的情绪,任性,多情,勇敢,无畏,爱女人,爱自由。
从云头降落红尘的神仙,总能得到世俗世界更多的喜爱与亲近。
人心向背、毁誉的力量是巨大的。拉藏汗清楚,要除掉这块绊脚石,还需要得到更多的附和与支持。而拉萨各大寺的上师们,对清规戒律最有说话权的这些高僧,自然是拉藏汗首先要争取的对象。只要得到这些德高望重的上师们附议,拉萨民间便不足为虑。
红山山头黑云翻滚,布达拉宫的金顶似乎也要被沉沉的云翳压垮了。这是阴霾蔽日的一天,一月的朔风凛冽地掠过布达拉宫光影森然的日光殿,逗留在殿堂中央一丛丛凝滞不动的红袍上。
在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拉藏汗策划和发动的一场三堂会审。这些端坐如蜡像的身影,正是拉萨各大寺的活佛,被拉藏汗召集拢来,对仓央嘉措执行宗教审判。这些世事洞明的活佛很清楚,此时他们不过是握在拉藏汗手中的刀子。瞄准的正是那失去了桑结嘉措的庇护,已经手无寸铁,却依然我行我素、骄傲而稚嫩的年轻人。
拉藏汗的这一招,原是指望一刀见血,借着这些高僧发力,直接痛快地除掉仓央嘉措的。于是,审判一开始,他就直截了当地罗织了仓央嘉措的罪名:耽于酒色,不守清规,并迫不及待地宣布了审判结论:非真达丨赖,乃桑结嘉措勾结准噶尔谋反的傀儡。
不承想事情却并无意料之中的顺利,这些他原以为拿捏在手的僧人,并非个个可以随意揉捏。也许是因为拉藏汗太过于热切和嚣张的意图惹出了他们的反感,引起警惕。这些高僧几乎一致性地不肯认同拉藏汗的结论。他们再三斟酌,最终严谨而慎重地给出了合议庭的结论:迷失菩提。
迷失,如此而已,是一时糊涂,是年少无知,是涉世未深,是修持不够。谁不会犯错呢?因为年轻,一切都可以补救,没有什么不可饶恕。
戒律森严,佛陀慈悲。佛法的真义,从来不是惩戒,而是引导。佛并不否定爱情,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来看,爱情所具有的绚烂迷目却转瞬即逝的特征,本质上正是最接近佛法教义万法皆空的圣谛,是通往了悟空性的最直接的路径。
正如桑田吉美诺布所说:“仓央嘉措最根本的教诲,就在于生命本身,不管它以什么相显现在我们眼前,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迷失菩提,已经明确无误地给出了西藏宗教界和民间共同的态度:不否认仓央嘉措行为的瑕疵,但也绝不因此否认他作为五世达丨赖转世灵童和六世达丨赖喇嘛活佛的身份。
狡猾如草原上红毛头狼的拉藏汗,还是低估了西藏土地上如牧草一样朴质,却也如牧草一般柔韧的民众。原以为捋下仓央嘉措身上活佛衣冠,如同信手掸掉眉睫之前的浮尘,却不料这一回老江湖走了眼,失了手,丢了人。
自然,拉藏汗不会就此认栽、罢休,猎狗岂能让鹞鹰啄了眼?眼看到嘴的肥肉,怎么甘心让它溜掉?没能借拉萨各大寺高僧这把刀杀了仓央嘉措,那就万里迢迢去搬一座虎头铡刀,一刀下去,人头落地。
这把铡刀,便是满清帝国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
当夜,拉藏汗即派出亲信,飞驰进关,向康熙帝禀报。称已为大清皇帝除掉意图勾结准噶尔人谋反的第巴桑结嘉措,并历数仓央嘉措种种不守清规、酗酒好色、放荡不羁的行为,请求朝廷立即废黜桑结嘉措所立的假达丨赖仓央嘉措,另寻真正的转世灵童。
英明的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有着草原鹰隼的锐利与警惕,并没有因为关内舒适宜人的气候疏懒了筋骨,为江南江北的繁花迷糊了双眼。拉藏汗的那点心思,他又怎会看不透?
然而此时的满清帝国,连年征战的硝烟刚刚平息,草原枭雄噶尔丹的叛乱,旷日持久的远征,已经大伤了大清帝国的元气。一场战争的胜利,并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胜利。
雄才大略的帝王康熙非常清醒,此时的朝廷和人民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拉藏汗再狡猾,充其量不过只是一头在草原上横行的狼,还搅不起黄河长江里的大浪。何况,这头狼还帮自己除掉了一个心腹大患——桑结嘉措。
此时,这头独狼,要千里迢迢地来借一把刀,对一群羊的头羊下手,这把刀,借还是不借呢?
对那任情任性、我行我素的年轻活佛,康熙并无敌意。一方面,这样心思单纯的活佛,于他的万世基业并不构成威胁;另一方面,这样一个与自己一样为万民景仰的王者,却敢于无视种种羁绊,冲破藩篱,只为自己的心活着,既让他惊讶不已,也令他暗中歆羡。
从来帝王不自由,被供养在神位之上,哪里还能奢求世俗的幸福呢?然而,这个年轻人却勇敢无畏地向全世界喊出了“不”。
这一刀,其实他是不愿借给野心勃勃的拉藏汗的。
然而对于一个大国君主,个人情感必须让位于国家稳定大局。高处不胜寒、天真无惧的人,本来就不适合身居高位。
权衡再三,康熙派出使者护军统领席柱和学士舒兰赴藏,一面旌表拉藏汗的忠心,敕封其为“翊法恭顺汗”,并赐金印一颗;一面命将仓央嘉措解送进京。
这不能不说是康熙的良苦用心,既给了拉藏汗面子,送了他个顺水人情,其实也是对险境中的仓央嘉措的保护。
那年春末的拉萨,也和今天一样飘着春雪吧。曙色昏昧,仓央嘉措平静地跨出布达拉宫的大门,却被眼前的一幕情景钉在了原地:宫门前,黑压压的一大片,人们匍匐在泥泞的广场上,雪花无声地落在他们的头发上、衣服上,落在他们高高捧着的洁白哈达上,落在他们满面泪痕的脸上。
在离别故乡亲人时也没有掉一滴眼泪的仓央嘉措,此时也忍不住泪水模糊了双眼。
这些善良的人们,无论他有过多少离经叛道的荒唐,无论那些道貌岸然的卫道者加在他身上多少罪名,从来都没有离弃过他。
他们以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一般宽广的胸怀包容着他,信赖着他,供养着他。他们无法阻止高高的布达拉宫里发生的一切,无法越过宗教世界的严格教规,无法改变世俗社会的森然律法,只能无力地聚集在这里,为他们爱戴的、命运未卜的年轻活佛虔诚祷告,目送他踏上这山长水远的路途。
二十五岁的仓央嘉措,年轻叛逆的心,只为爱疼痛过的心,第一次,为了匍匐在他脚下的这些人们,这些单纯信仰着他的人们震动了。
也许就是在这一刻,他才真正地相信了自己拥有的力量,相信了自己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佛教徒,相信了他的肉身绝不仅仅属于自己,属于生他养他的父母,属于枕边、心上的爱人。
它属于西藏这片土地,属于这片土地上的神山圣湖、青草牛羊,属于淳朴善良的人民,属于生生不息的信仰。
布达拉宫晨祷的钟声忽然响起来,他在雪地里蓦然驻足,侧耳倾听。身后长长的送行的队伍也停下来。万籁俱静,只有庄严沉厚的钟声,一声一声,回荡在高高的红山顶上,回荡在漫天飞舞的春雪里。
第一次,他听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