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宴安在开这场集议之前,就拿准了主意。名为商讨,其实就是告知在场的副将罢了。
他眉间冷淡,凝视着放在桌上的虎符:“诸位做好准备吧,时间不多了。”
马奎峰率先提出了质疑。他向来如此,仗着魏宴安,拿他没什么办法。他本就依附晋文帝,暗暗给魏宴安使绊子。
因着上次宴会的事,更是恨毒了魏宴安。当然他不是在乎马芙香这个嫡次女,而是觉得丢了面子,下不来台。
只见他站起了身,眉头拧成了一股绳,慷慨陈词:“将军,打仗可不是儿戏,你不能这么草率地做决定啊。”说完,还摇了摇头,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秦清绫的父亲秦明却不赞同:“马副将此言差矣,契丹私下大举侵入我朝边疆。此时不战,难道还要等到契丹兵临城下?”
杜季也跟着站了起来,他朝魏宴安拱了拱手 眼睛瞧了马奎峰一眼。杜季在副将中年纪最轻,是魏宴安一手提拔上去的。
他不像秦明委婉,一开口就直掀马奎峰老底。杜季冷笑一声:“怎么?马副将这是怕了?上一次打了败仗,还是将军去援救的。有心理阴影了,承认自己不行了,就退位让贤吧。”
“你!”马奎峰因为愤怒,涨红了一张脸。黄口小儿,不知天高地厚,一朝得势就张狂得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
李严下了台,腾出来的位置暂时还无人接任。马奎峰独木难支,根本辩不过另外两人,只得闭上了嘴。更何况,他也不是反战,就是想给魏宴安找点不痛快而已。
魏宴安冷眼看着他们争吵,见没有人再开口,才继续说道:“平阳多山,易守难攻,我们还是很有优势的。但是契丹也有可能是佯装进攻,从焦作,孟津绕道,包围幽州。”
魏宴安的一顿分析,让杜季和秦明都皱紧了眉头,面色不佳。杜季沉声开口:“而且他们说不定会就直接进攻焦作和孟津,这两座城池防守估计不行。”
秦明思忖了一阵,才加入了讨论:“所以将军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制定多种方案,以免被契丹打个措手不及。”
魏宴安低头看着图纸,没有接话。
他旁边的军师笑着开口了:“秦副将,当务之急应该是打探到契丹主力军的藏身之处。契丹人骁勇善战,没有这个信息,我们很容易陷入险境。”
毕竟他们都明白,就算到了那个地步,朝廷也是绝无可能派援军来的。
秦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确是如此,但是难度不小。他们这次不知为何,隐匿得相当好。”
马奎峰的脸已经阴沉沉地拉了下来,魏宴安竟这般无视他。对于他这样自负的人来说,无视比斥责的杀伤力大得多。
可即便如此,也没人给他一个眼神。
秦明和杜季两人就讨论得热火朝天,魏军师符合着他们,偶尔从旁给些重要建议。
魏宴安依然低头分析着手中的图纸,专注的侧颜俊美无俦,简直能俘获一大群女郎的芳心。
可惜这里只有大老爷们,没人懂得欣赏魏将军的美姿颜。
不过,魏家军中没人不服他的决断,总能在危急存亡之际力挽狂澜。
龙亢。
桓褚正在自己的前厅内,坐立难安,英气的俊脸上布满愁容。
突然前方传来了脚步声,桓褚猛然转过了身,见是自己的母亲,他连忙迎了上去。
桓夫人横他一眼:“这下满意了?王家答应了这门婚事。”
桓褚自那日清水河得到王春郦的暗示后,便动身回了龙亢。一回到桓府,就催着桓夫人派人去王府提亲。
桓夫人有些讶异,她也不知道自己儿子什么时候喜欢上了王家的女郎。不过王家势盛,自是一女百家求,王家的嫡长女更是其中翘楚。
当然,桓夫人是乐见其成的,她早就为桓褚的婚事操了不少的心。连小女儿嘉柔都出嫁了,兄长却还未娶妻,这像话吗?
可是桓夫人虽然着急,但也挑剔。不少来说亲的人家都拒了,不是嫌别人家世差点,就是觉得别人品貌欠佳。
毕竟是替继承人找主妇,那得样样出挑才行。
王春郦这样的贵女,便是桓夫人这样眼高于顶的,也是没话讲的。
她对此甚至非常满意。
桓夫人细细问过了桓褚,二人是如何认识的。了解过后,她便着手准备去提亲了。这次提亲,桓家是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桓夫人列了一长串的清单,从库房拿出了不少珍惜物件。
桓褚亲自来看了看,又从自己的私库里添了不少好东西。桓夫人听了,眉毛一挑,不由和身旁服侍的□□抱怨道:“还只是说亲呢,就这么巴巴地上赶着。我说要好好筹备,还一直催着我。”
□□笑了笑,宽慰着她:“夫人,这是好事呀。郎君大了,是时候承担责任了。说不定夫人很快就能抱孙子了。”
桓夫人拂了拂鬓发:“他不忘了我这个当娘的,就谢天谢地了。”
不同于桓夫人的忙前忙后,庾氏得知消息,失手摔了一碗汤药。汤汁洒在了床铺之上,侍女惊慌地擦着,而她无动于衷。
尽管王春郦早就来信和她讲过此事了,可见到桓家上门来提亲的人,庾氏的心情仍是不佳。
就连面色也多增了几分病容。
这场婚事是王怀瑾亲自去谈的,虽然春郦不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但作为嫡长女,却深得他的重视。
王怀瑾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见了来提亲的桓家人和媒婆。
媒婆那张嘴自是能说会道,将桓褚捧得天上有地上无的。桓褚确实也是人中龙凤,王怀瑾也没什么不满的。
不过他也没给准话,说是要去问过自家夫人,才好决定。
王怀瑾低低地讲着这件事,庾氏用帕子捂着嘴,轻咳了声。
她望着年过不惑,却依然风度翩翩的丈夫,内心暗叹。有太多的话无法启齿,他是王家的主君,是家族的顶梁柱却唯独不能为她们母女提供庇护。
庾家和皇后的双重压力,很难不让王怀瑾妥协。王怀瑾是个很传统的人,向来对儿子严苛,对女儿则是宠爱更多。
但他把光耀门楣的希望是寄托在嫡子庶子身上的,他是决计不会让儿子尚公主的。但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牺牲女儿若是能顾全大局,他会这样取舍的。
庾氏不敢冒险,所以她只能点头微笑:“桓家的孩子当然很出色,又是大户人家,春郦嫁过去也不会受委屈。”
总归比进了皇宫,沦为棋子受人摆布地好。
王怀瑾点了点头,他也是这样的看法。
商量完女儿的婚事,他便和庾氏再无话讲了。搜肠刮肚了一阵,也没找出什么东西聊,只能按例地问了问庾氏的病情。
然后得到了并无大碍的回应。
房间内顿时又静默无言,王怀瑾受不了这样的氛围站起了身:“你好好养病,府中事务让弟妹多看着点便是。”
说完,便出了房门,让随从去告诉桓家人事情结果。自己则匆匆向书院赶去,路途中又不免想到了病床上的发妻。
庾氏虽然貌美,可身子骨委实虚弱。她刚刚嫁进王家的时候,就如病美人一般。王怀瑾都不敢碰她,总觉得一碰就碎,太过脆弱。
王怀瑾持重,庾氏也端庄,两人便一直相敬如宾,就这么过了下去。他敬重发妻,却没什么多余的感情。对于那些妾室,更是只有几分微薄的宠爱。
王怀瑾的心里最重要的就是王家的基业,王家已经延续了百年,他希望家族荣光长存。
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
母亲王老夫人就说过,自己很像父亲。表面是斯文的读书人,实则冷情。他不否认这一点。
建康。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入了皇后耳中,她一直都有派人关注着王家。白清本以为皇后筹谋这么久,却功亏一篑,定是要发怒的。
可没想到,皇后拿着凤印,施施然地给桌上的黄布盖上了章。这是二皇子的生母贤妃晋为贤贵妃的昭令。在晋朝,皇后的权利还是比较大的。
至少妃嫔的升降,也是需要皇后凤印的盖章才是名正言顺。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走个过场而已。毕竟皇帝亲封,也由不得皇后拒绝。
“娘娘”白情神色为难地询问道:“这要告诉三殿下吗?”
皇后闻言,放下了手中的凤印,瞥了她一眼:“为什么不告诉他?他是最有资格知道这件事的人。”
白清神色一顿,应了声是,就要派人去告知晋穆陵。
皇后又叫住了她:“长公主在哪?”
白清回道:“在钟粹宫,公主前两日从公主府回来了。”
皇后便道:“让她过来一趟,就说本宫想她了。”
白清疑惑地领命而去了。皇后很少召见公主,公主也不怎么来皇后这里,不似兰贵妃和金城公主那般亲近。
钟粹宫离椒房殿有些距离,但传话的宫女脚程也快,不多时便把皇后的话告诉了懿德长公主。
他眉间冷淡,凝视着放在桌上的虎符:“诸位做好准备吧,时间不多了。”
马奎峰率先提出了质疑。他向来如此,仗着魏宴安,拿他没什么办法。他本就依附晋文帝,暗暗给魏宴安使绊子。
因着上次宴会的事,更是恨毒了魏宴安。当然他不是在乎马芙香这个嫡次女,而是觉得丢了面子,下不来台。
只见他站起了身,眉头拧成了一股绳,慷慨陈词:“将军,打仗可不是儿戏,你不能这么草率地做决定啊。”说完,还摇了摇头,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秦清绫的父亲秦明却不赞同:“马副将此言差矣,契丹私下大举侵入我朝边疆。此时不战,难道还要等到契丹兵临城下?”
杜季也跟着站了起来,他朝魏宴安拱了拱手 眼睛瞧了马奎峰一眼。杜季在副将中年纪最轻,是魏宴安一手提拔上去的。
他不像秦明委婉,一开口就直掀马奎峰老底。杜季冷笑一声:“怎么?马副将这是怕了?上一次打了败仗,还是将军去援救的。有心理阴影了,承认自己不行了,就退位让贤吧。”
“你!”马奎峰因为愤怒,涨红了一张脸。黄口小儿,不知天高地厚,一朝得势就张狂得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
李严下了台,腾出来的位置暂时还无人接任。马奎峰独木难支,根本辩不过另外两人,只得闭上了嘴。更何况,他也不是反战,就是想给魏宴安找点不痛快而已。
魏宴安冷眼看着他们争吵,见没有人再开口,才继续说道:“平阳多山,易守难攻,我们还是很有优势的。但是契丹也有可能是佯装进攻,从焦作,孟津绕道,包围幽州。”
魏宴安的一顿分析,让杜季和秦明都皱紧了眉头,面色不佳。杜季沉声开口:“而且他们说不定会就直接进攻焦作和孟津,这两座城池防守估计不行。”
秦明思忖了一阵,才加入了讨论:“所以将军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制定多种方案,以免被契丹打个措手不及。”
魏宴安低头看着图纸,没有接话。
他旁边的军师笑着开口了:“秦副将,当务之急应该是打探到契丹主力军的藏身之处。契丹人骁勇善战,没有这个信息,我们很容易陷入险境。”
毕竟他们都明白,就算到了那个地步,朝廷也是绝无可能派援军来的。
秦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确是如此,但是难度不小。他们这次不知为何,隐匿得相当好。”
马奎峰的脸已经阴沉沉地拉了下来,魏宴安竟这般无视他。对于他这样自负的人来说,无视比斥责的杀伤力大得多。
可即便如此,也没人给他一个眼神。
秦明和杜季两人就讨论得热火朝天,魏军师符合着他们,偶尔从旁给些重要建议。
魏宴安依然低头分析着手中的图纸,专注的侧颜俊美无俦,简直能俘获一大群女郎的芳心。
可惜这里只有大老爷们,没人懂得欣赏魏将军的美姿颜。
不过,魏家军中没人不服他的决断,总能在危急存亡之际力挽狂澜。
龙亢。
桓褚正在自己的前厅内,坐立难安,英气的俊脸上布满愁容。
突然前方传来了脚步声,桓褚猛然转过了身,见是自己的母亲,他连忙迎了上去。
桓夫人横他一眼:“这下满意了?王家答应了这门婚事。”
桓褚自那日清水河得到王春郦的暗示后,便动身回了龙亢。一回到桓府,就催着桓夫人派人去王府提亲。
桓夫人有些讶异,她也不知道自己儿子什么时候喜欢上了王家的女郎。不过王家势盛,自是一女百家求,王家的嫡长女更是其中翘楚。
当然,桓夫人是乐见其成的,她早就为桓褚的婚事操了不少的心。连小女儿嘉柔都出嫁了,兄长却还未娶妻,这像话吗?
可是桓夫人虽然着急,但也挑剔。不少来说亲的人家都拒了,不是嫌别人家世差点,就是觉得别人品貌欠佳。
毕竟是替继承人找主妇,那得样样出挑才行。
王春郦这样的贵女,便是桓夫人这样眼高于顶的,也是没话讲的。
她对此甚至非常满意。
桓夫人细细问过了桓褚,二人是如何认识的。了解过后,她便着手准备去提亲了。这次提亲,桓家是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桓夫人列了一长串的清单,从库房拿出了不少珍惜物件。
桓褚亲自来看了看,又从自己的私库里添了不少好东西。桓夫人听了,眉毛一挑,不由和身旁服侍的□□抱怨道:“还只是说亲呢,就这么巴巴地上赶着。我说要好好筹备,还一直催着我。”
□□笑了笑,宽慰着她:“夫人,这是好事呀。郎君大了,是时候承担责任了。说不定夫人很快就能抱孙子了。”
桓夫人拂了拂鬓发:“他不忘了我这个当娘的,就谢天谢地了。”
不同于桓夫人的忙前忙后,庾氏得知消息,失手摔了一碗汤药。汤汁洒在了床铺之上,侍女惊慌地擦着,而她无动于衷。
尽管王春郦早就来信和她讲过此事了,可见到桓家上门来提亲的人,庾氏的心情仍是不佳。
就连面色也多增了几分病容。
这场婚事是王怀瑾亲自去谈的,虽然春郦不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但作为嫡长女,却深得他的重视。
王怀瑾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见了来提亲的桓家人和媒婆。
媒婆那张嘴自是能说会道,将桓褚捧得天上有地上无的。桓褚确实也是人中龙凤,王怀瑾也没什么不满的。
不过他也没给准话,说是要去问过自家夫人,才好决定。
王怀瑾低低地讲着这件事,庾氏用帕子捂着嘴,轻咳了声。
她望着年过不惑,却依然风度翩翩的丈夫,内心暗叹。有太多的话无法启齿,他是王家的主君,是家族的顶梁柱却唯独不能为她们母女提供庇护。
庾家和皇后的双重压力,很难不让王怀瑾妥协。王怀瑾是个很传统的人,向来对儿子严苛,对女儿则是宠爱更多。
但他把光耀门楣的希望是寄托在嫡子庶子身上的,他是决计不会让儿子尚公主的。但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牺牲女儿若是能顾全大局,他会这样取舍的。
庾氏不敢冒险,所以她只能点头微笑:“桓家的孩子当然很出色,又是大户人家,春郦嫁过去也不会受委屈。”
总归比进了皇宫,沦为棋子受人摆布地好。
王怀瑾点了点头,他也是这样的看法。
商量完女儿的婚事,他便和庾氏再无话讲了。搜肠刮肚了一阵,也没找出什么东西聊,只能按例地问了问庾氏的病情。
然后得到了并无大碍的回应。
房间内顿时又静默无言,王怀瑾受不了这样的氛围站起了身:“你好好养病,府中事务让弟妹多看着点便是。”
说完,便出了房门,让随从去告诉桓家人事情结果。自己则匆匆向书院赶去,路途中又不免想到了病床上的发妻。
庾氏虽然貌美,可身子骨委实虚弱。她刚刚嫁进王家的时候,就如病美人一般。王怀瑾都不敢碰她,总觉得一碰就碎,太过脆弱。
王怀瑾持重,庾氏也端庄,两人便一直相敬如宾,就这么过了下去。他敬重发妻,却没什么多余的感情。对于那些妾室,更是只有几分微薄的宠爱。
王怀瑾的心里最重要的就是王家的基业,王家已经延续了百年,他希望家族荣光长存。
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
母亲王老夫人就说过,自己很像父亲。表面是斯文的读书人,实则冷情。他不否认这一点。
建康。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入了皇后耳中,她一直都有派人关注着王家。白清本以为皇后筹谋这么久,却功亏一篑,定是要发怒的。
可没想到,皇后拿着凤印,施施然地给桌上的黄布盖上了章。这是二皇子的生母贤妃晋为贤贵妃的昭令。在晋朝,皇后的权利还是比较大的。
至少妃嫔的升降,也是需要皇后凤印的盖章才是名正言顺。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走个过场而已。毕竟皇帝亲封,也由不得皇后拒绝。
“娘娘”白情神色为难地询问道:“这要告诉三殿下吗?”
皇后闻言,放下了手中的凤印,瞥了她一眼:“为什么不告诉他?他是最有资格知道这件事的人。”
白清神色一顿,应了声是,就要派人去告知晋穆陵。
皇后又叫住了她:“长公主在哪?”
白清回道:“在钟粹宫,公主前两日从公主府回来了。”
皇后便道:“让她过来一趟,就说本宫想她了。”
白清疑惑地领命而去了。皇后很少召见公主,公主也不怎么来皇后这里,不似兰贵妃和金城公主那般亲近。
钟粹宫离椒房殿有些距离,但传话的宫女脚程也快,不多时便把皇后的话告诉了懿德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