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将军夫人,真不愧是神仙似的人物。那通身的气派,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马后炮一个。当时祭天断香那事,就属你骂得最凶。”
“哎,长春观那里的道士不是说她有道缘吗?祭天那次也不知是哪路神仙,万一不是道家的,说不定就这么犯冲了。”
“有理有理。”
酒肆里,食客们都在谈论着谢姮,大部分言语都是善意的,些许诋毁之声,都被周围的人压了下去。
台上的说书先生更可以说是谢姮的拥趸者,经历了灾荒瘟疫,他大彻大悟。闭关写下了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从谢姮祭天被诬蔑开始写到她道观求雨。
绘声绘色的说书,听得底下人如痴如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细讲”说书先生快速地喝了口茶,便趁人不备,溜之大吉了。
“嘿,李老头你倒是讲完啊,每次都这样”底下传来了食客不满的抱怨,但他们也拿说书先生毫无办法。
秋鹭让冬堇密切关注城内百姓的言论,及时汇报。冬堇的消息十分灵通,秋鹭也不知她哪得来的,但好歹也是能派上用场。
此间事毕,谢九思和陈鹤清也启程回建康了。想起临走时,谢九思那一步三回头的模样,谢姮嘴角就微微勾起。
但思及陈鹤清,谢姮又敛去了笑意。
“荧惑星现世,此乃不祥征兆。女郎自认多镇南王有几分了解?”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谢姮一眼,才翻身上马而去。
谢姮不懂星相,可她直觉陈鹤清是在向她暗示着什么。她特地去翻了典籍,才知荧惑星出现就有战争,隐没战争就会停止。不少方士以荧惑所在的分野,占卜国运的吉凶。
可这和魏宴安有什么关系?
谢姮神情不悦地阖上了书籍:“危言耸听。”
但如谢姮所料,城中的风向扭转得十分之快。甚至有不少百姓将谢姮奉若神女,他们深感大恩难报,愿意出资出力为谢姮修建生祠。
谢姮毫不犹豫地推拒了。要是任期已满的官员当然乐意之至,谢姮对此却敬谢不敏。
人还活着,修个祠堂做什么?反正谢姮是觉得怪极了。听说幽州百姓也曾打算给魏宴安修建生祠,但却被他否决了。
谢姮对那些百姓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必要去记恨他们先前的作为。
他们本性不坏,只是灾难面前,无人敢怨天。但他们愤怒和恐慌的情绪总需要发泄,而恰巧陈实良递了个由头。她谢姮就是祸端,旱灾之故因她而起。那自然便成了那块被立起来的靶子。
他们心中就只剩下了感激。
人的本性向来都是如此,什么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忘掉先前的情绪。
上一刻还口诛笔伐的对象,下一秒便对其极尽谄媚之能事。
比起虚无缥缈的神明,还是能吃到嘴里的饭菜更实在。
冬堇可是一扫先前的愤怒,扬眉吐气起来:“那位陈大人的计谋落空了,只怕气得睡不着了吧。”
谢姮让秋鹭替她磨墨,闻言摇了摇头。陈实良可不亏,身为幽州刺史,本该被追责问罪。可幽州如今是闹饥荒的州城中,最先稳住形势的,只不定是在偷着乐。
谢姮心念一动,提笔勾勒出俊美的轮廓,意气风发的将军便跃然纸上。矫健的黑马之上,他眼神睥睨,目空一切,丝毫不将敌军放进眼里。
祁连山。
从远处望去,山腰间整齐地安置了数千顶帐篷。将士们生了火堆,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皆是神情低落,沉默不语。
主账内,气氛凝滞。马奎峰一人独占一面,他对面却坐了三个人,泾渭分明。
他们与契丹的战事,一直胶着。更可恨那契丹王耶律齐不知从哪得知幽州闹了饥荒,在阵前叫嚣,引得士气大跌。
羌族也来横插一脚,背地里使了不少阴损手段。
他们可谓是腹背受敌。
突然,杜季掠过中间的长桌,拽住马奎峰的衣领,直接狠狠地给了他一拳。
马奎峰擦了擦顷刻之间就变得乌青的嘴角,也不甘示弱地打了回去。二人顿时扭打起来,朝对方不余遗力地下着狠手。
杨冀方性子沉闷,只会在战场上埋头杀敌,实在不会应付这种情况,连拉人都不知如何下手。
最后还是军师发了话,他神色不虞,显然是动了气:“两位副将何不出去再打?让将士们都来敬仰一下英姿如何?”
杜季揍人的手停在半空,不情愿地收了回去:“我再问你一次,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就你好端端地回来了?将军现在在哪?”
马奎峰暗啐一声,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我他娘地要说几遍?姓杜的,老子说了,将军在和耶律齐的打斗中掉下了悬崖。秦明是替将军挡了一剑,才受伤的。”
“哼”杜季神色依然充满猜忌:“将军的武功那么高,怎么会不慎掉下悬崖?况且埋伏那地如此隐秘,耶律齐又是怎么发现的?”
马奎峰火气大得拍桌,咬牙切齿地说道:“好啊,你是非要给我安个罪名了。老子不怕你,你有本事就让我从这个位置上下去。”
军师只好从中劝说:“诸位,事有轻重缓急。将军的安危固然重要,他身边的随侍也派人去寻了。我们还是把心思放回战局吧,契丹王可不是好对付的。”
塞北战场失利,魏宴安不知所踪,军中无主帅的情况根本瞒不住。
消息很快飞一般地便传到了建康。晋文帝坐在龙椅之上,听着前线传来的消息,发了一通怒火。
旋即便有臣子出来谏言:“陛下,军中不可一日无帅,国中不可一日无君。既然镇南王下落不明,那就应该换个主帅,稳住军心。”
这话可说到晋文帝心坎上了,他立即抚掌:“然也。”
正要下令之时,太尉谢绍安却出了列,正色说道:“微臣以为不妥,战中更换主帅乃是大忌。臣认为只需要让军师代行主帅之责,即可。”
晋文帝捏紧了龙椅扶手,笑着点头:“太尉说得有理,甚合朕心。”
魏延安下落不明的消息一出,整个幽州城又陷入了恐慌之中。谢恒更是心忧不已,茶饭不思,没过几日便病倒在床。
秋鹭端来药膳,望着床上脸色苍白的谢姮,红了眼眶:“将军身经百战,定是平安无恙,夫人,你且放宽心。”
“是啊”冬堇也跟着劝说道:“昨日魏宣来了信说,将军掉下去的悬崖并不高。以他的身手定然不会出事的,只是眼下还未寻找人罢了。”
谢寒咳嗽了一声,张了张嘴想说话,喉咙却像吞刀子一般难受,脑子也一抽一抽地疼。
那日大雨过后,又断断续续地下了几场。天气便骤然转凉,谢恒忧思成疾,又忽感风寒,,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的。
“秋鹭”谢姮沙哑着声音开口:“我该怎么办 ?”
她们说的话,她又何尝不明白可是心里却忍不住地担忧。谢姮躺在床上,整日地胡思乱想,想了很多。
想到第一次见魏宴安的无措和羞涩,想到他为她挡的那一箭,又转辗想到军师夫人所说的那些,有关魏宴安的过往,
初时只觉唏嘘,现在想来却心如刀割。他这一路走来,到底有多艰难。
谢恒钻进被子,两行清泪自秋眸中滚滚而落。她掩面而泣,如杜鹃啼血般,令人肝肠寸断。
秋鹭心疼极了,她从未见过自家夫人这般模样。秋鹭跟在谢姮身边这么多年,也就见她哭过两次。
一次是出嫁,一次便是现在。
只怕是真的对将军动了情。
半晌,谢恒才止了哭泣。她眼神愣怔,无力地扯了扯嘴角。
这时才真正地明白,魏家女眷不为人知的苦楚,如婆母沈氏,如长嫂柳轻眉。
可她终究还是和她们不一样的,谢恒眼神复而坚定起来端起旁边的药膳一饮而尽。
“启禀陛下,前线来报,关将军又,又败了,我军损失惨重。”
晋文帝气得摔了奏折:“关震山这个废物,给了他三十万大军,打个小小的匈奴,都吃了这么多的败仗。朕要砍了他的头!”
晋文帝正在气头上,口不择言地破口大骂着。驿使见状连大气都不敢出,神情却欲言又止。
晋文帝瞧他这模样,越发来气,直接一脚蹬在他心窝:“还有什么事要讲?朕倒要看看你们这些吃皇粮的有多无用。”
驿使心中戚戚,忍着胸口的疼痛一股脑的说了出来:“匈奴派使者来说,愿意议和,但条件是割三座城池给他们,并且匈奴王还想要求娶公主,以和亲来维系两国之间的关系。”
晋文帝闻言身形微顿,好半晌都没有开口说话。他再度询问时,语气里已有动摇之意:“就这些?没有别的条件了?”
驿使想了想,回道:“就这些了。但匈奴使者还说,他们只迎嫡亲公主,而不是从宗室里册封的公主。”
其实匈奴王的原话要更加过分,说只要金枝玉叶,不要把什么阿猫阿狗都塞过去糊弄他。
“哼,蛮夷”晋文帝听了这话,十分不满。区区一个匈奴,和亲也算是给他们脸了,还敢肖想他的女儿?以往和亲,不都是从宗室里选吗?
百年之后,史书上又该如何评论他?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马后炮一个。当时祭天断香那事,就属你骂得最凶。”
“哎,长春观那里的道士不是说她有道缘吗?祭天那次也不知是哪路神仙,万一不是道家的,说不定就这么犯冲了。”
“有理有理。”
酒肆里,食客们都在谈论着谢姮,大部分言语都是善意的,些许诋毁之声,都被周围的人压了下去。
台上的说书先生更可以说是谢姮的拥趸者,经历了灾荒瘟疫,他大彻大悟。闭关写下了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从谢姮祭天被诬蔑开始写到她道观求雨。
绘声绘色的说书,听得底下人如痴如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细讲”说书先生快速地喝了口茶,便趁人不备,溜之大吉了。
“嘿,李老头你倒是讲完啊,每次都这样”底下传来了食客不满的抱怨,但他们也拿说书先生毫无办法。
秋鹭让冬堇密切关注城内百姓的言论,及时汇报。冬堇的消息十分灵通,秋鹭也不知她哪得来的,但好歹也是能派上用场。
此间事毕,谢九思和陈鹤清也启程回建康了。想起临走时,谢九思那一步三回头的模样,谢姮嘴角就微微勾起。
但思及陈鹤清,谢姮又敛去了笑意。
“荧惑星现世,此乃不祥征兆。女郎自认多镇南王有几分了解?”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谢姮一眼,才翻身上马而去。
谢姮不懂星相,可她直觉陈鹤清是在向她暗示着什么。她特地去翻了典籍,才知荧惑星出现就有战争,隐没战争就会停止。不少方士以荧惑所在的分野,占卜国运的吉凶。
可这和魏宴安有什么关系?
谢姮神情不悦地阖上了书籍:“危言耸听。”
但如谢姮所料,城中的风向扭转得十分之快。甚至有不少百姓将谢姮奉若神女,他们深感大恩难报,愿意出资出力为谢姮修建生祠。
谢姮毫不犹豫地推拒了。要是任期已满的官员当然乐意之至,谢姮对此却敬谢不敏。
人还活着,修个祠堂做什么?反正谢姮是觉得怪极了。听说幽州百姓也曾打算给魏宴安修建生祠,但却被他否决了。
谢姮对那些百姓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必要去记恨他们先前的作为。
他们本性不坏,只是灾难面前,无人敢怨天。但他们愤怒和恐慌的情绪总需要发泄,而恰巧陈实良递了个由头。她谢姮就是祸端,旱灾之故因她而起。那自然便成了那块被立起来的靶子。
他们心中就只剩下了感激。
人的本性向来都是如此,什么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忘掉先前的情绪。
上一刻还口诛笔伐的对象,下一秒便对其极尽谄媚之能事。
比起虚无缥缈的神明,还是能吃到嘴里的饭菜更实在。
冬堇可是一扫先前的愤怒,扬眉吐气起来:“那位陈大人的计谋落空了,只怕气得睡不着了吧。”
谢姮让秋鹭替她磨墨,闻言摇了摇头。陈实良可不亏,身为幽州刺史,本该被追责问罪。可幽州如今是闹饥荒的州城中,最先稳住形势的,只不定是在偷着乐。
谢姮心念一动,提笔勾勒出俊美的轮廓,意气风发的将军便跃然纸上。矫健的黑马之上,他眼神睥睨,目空一切,丝毫不将敌军放进眼里。
祁连山。
从远处望去,山腰间整齐地安置了数千顶帐篷。将士们生了火堆,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皆是神情低落,沉默不语。
主账内,气氛凝滞。马奎峰一人独占一面,他对面却坐了三个人,泾渭分明。
他们与契丹的战事,一直胶着。更可恨那契丹王耶律齐不知从哪得知幽州闹了饥荒,在阵前叫嚣,引得士气大跌。
羌族也来横插一脚,背地里使了不少阴损手段。
他们可谓是腹背受敌。
突然,杜季掠过中间的长桌,拽住马奎峰的衣领,直接狠狠地给了他一拳。
马奎峰擦了擦顷刻之间就变得乌青的嘴角,也不甘示弱地打了回去。二人顿时扭打起来,朝对方不余遗力地下着狠手。
杨冀方性子沉闷,只会在战场上埋头杀敌,实在不会应付这种情况,连拉人都不知如何下手。
最后还是军师发了话,他神色不虞,显然是动了气:“两位副将何不出去再打?让将士们都来敬仰一下英姿如何?”
杜季揍人的手停在半空,不情愿地收了回去:“我再问你一次,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就你好端端地回来了?将军现在在哪?”
马奎峰暗啐一声,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我他娘地要说几遍?姓杜的,老子说了,将军在和耶律齐的打斗中掉下了悬崖。秦明是替将军挡了一剑,才受伤的。”
“哼”杜季神色依然充满猜忌:“将军的武功那么高,怎么会不慎掉下悬崖?况且埋伏那地如此隐秘,耶律齐又是怎么发现的?”
马奎峰火气大得拍桌,咬牙切齿地说道:“好啊,你是非要给我安个罪名了。老子不怕你,你有本事就让我从这个位置上下去。”
军师只好从中劝说:“诸位,事有轻重缓急。将军的安危固然重要,他身边的随侍也派人去寻了。我们还是把心思放回战局吧,契丹王可不是好对付的。”
塞北战场失利,魏宴安不知所踪,军中无主帅的情况根本瞒不住。
消息很快飞一般地便传到了建康。晋文帝坐在龙椅之上,听着前线传来的消息,发了一通怒火。
旋即便有臣子出来谏言:“陛下,军中不可一日无帅,国中不可一日无君。既然镇南王下落不明,那就应该换个主帅,稳住军心。”
这话可说到晋文帝心坎上了,他立即抚掌:“然也。”
正要下令之时,太尉谢绍安却出了列,正色说道:“微臣以为不妥,战中更换主帅乃是大忌。臣认为只需要让军师代行主帅之责,即可。”
晋文帝捏紧了龙椅扶手,笑着点头:“太尉说得有理,甚合朕心。”
魏延安下落不明的消息一出,整个幽州城又陷入了恐慌之中。谢恒更是心忧不已,茶饭不思,没过几日便病倒在床。
秋鹭端来药膳,望着床上脸色苍白的谢姮,红了眼眶:“将军身经百战,定是平安无恙,夫人,你且放宽心。”
“是啊”冬堇也跟着劝说道:“昨日魏宣来了信说,将军掉下去的悬崖并不高。以他的身手定然不会出事的,只是眼下还未寻找人罢了。”
谢寒咳嗽了一声,张了张嘴想说话,喉咙却像吞刀子一般难受,脑子也一抽一抽地疼。
那日大雨过后,又断断续续地下了几场。天气便骤然转凉,谢恒忧思成疾,又忽感风寒,,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的。
“秋鹭”谢姮沙哑着声音开口:“我该怎么办 ?”
她们说的话,她又何尝不明白可是心里却忍不住地担忧。谢姮躺在床上,整日地胡思乱想,想了很多。
想到第一次见魏宴安的无措和羞涩,想到他为她挡的那一箭,又转辗想到军师夫人所说的那些,有关魏宴安的过往,
初时只觉唏嘘,现在想来却心如刀割。他这一路走来,到底有多艰难。
谢恒钻进被子,两行清泪自秋眸中滚滚而落。她掩面而泣,如杜鹃啼血般,令人肝肠寸断。
秋鹭心疼极了,她从未见过自家夫人这般模样。秋鹭跟在谢姮身边这么多年,也就见她哭过两次。
一次是出嫁,一次便是现在。
只怕是真的对将军动了情。
半晌,谢恒才止了哭泣。她眼神愣怔,无力地扯了扯嘴角。
这时才真正地明白,魏家女眷不为人知的苦楚,如婆母沈氏,如长嫂柳轻眉。
可她终究还是和她们不一样的,谢恒眼神复而坚定起来端起旁边的药膳一饮而尽。
“启禀陛下,前线来报,关将军又,又败了,我军损失惨重。”
晋文帝气得摔了奏折:“关震山这个废物,给了他三十万大军,打个小小的匈奴,都吃了这么多的败仗。朕要砍了他的头!”
晋文帝正在气头上,口不择言地破口大骂着。驿使见状连大气都不敢出,神情却欲言又止。
晋文帝瞧他这模样,越发来气,直接一脚蹬在他心窝:“还有什么事要讲?朕倒要看看你们这些吃皇粮的有多无用。”
驿使心中戚戚,忍着胸口的疼痛一股脑的说了出来:“匈奴派使者来说,愿意议和,但条件是割三座城池给他们,并且匈奴王还想要求娶公主,以和亲来维系两国之间的关系。”
晋文帝闻言身形微顿,好半晌都没有开口说话。他再度询问时,语气里已有动摇之意:“就这些?没有别的条件了?”
驿使想了想,回道:“就这些了。但匈奴使者还说,他们只迎嫡亲公主,而不是从宗室里册封的公主。”
其实匈奴王的原话要更加过分,说只要金枝玉叶,不要把什么阿猫阿狗都塞过去糊弄他。
“哼,蛮夷”晋文帝听了这话,十分不满。区区一个匈奴,和亲也算是给他们脸了,还敢肖想他的女儿?以往和亲,不都是从宗室里选吗?
百年之后,史书上又该如何评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