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只怨晋朝太平已久,享乐之风盛行,满朝上下竟找不出几个能独当一面的武将。
晋文帝只得封了关震山为骠骑大将军,仅位于魏宴安之下。魏宴安已是大将军,品级为正一品,位同太尉,封无可封。
本是想着派三十万大军,去抵挡匈奴,本以为是万无一失之策。谁能想到以多敌少,竟也能输得这般难看。
因为魏宴安的失踪,塞北战场连连失利,西边还有个鲜卑族在虎视眈眈地看着,随时准备扑上来撕咬一口。就连国内也有不少愚民揭竿起义,真可谓内忧外患。
晋文帝考虑了一宿,哪怕心里有再多的不愿,为形势所逼,也只能屈辱地接受匈奴提的那些条件。
秋天正是赏菊的好时节,赏菊宴自然也是如期而至。这是晋朝后宫的惯例,今年照旧是由皇后主持开办的。
一盆盆菊花,井然有序地摆放在了御花园之中。种类繁多,姿态各异,有黄的,粉的,红的,紫的。无论是常见还是稀有,世上存在的菊花品种,大抵都在这儿了。
这便是常人眼中的天家富贵,哪怕是一个普通的赏菊宴,也耗费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园内姹紫嫣红,花香怡人,可后妃们却无心欣赏这一美景。
“嫔妾要在这里给皇后娘娘道喜了”赵淑仪一脸笑意地说道。她生得娇俏,不过双十年华,正是如花朵般鲜嫩的年纪。
“哦?喜从何来?”皇后手上的护甲轻轻地触碰了一下花瓣,凤眸平静地看向了赵淑仪。
“听说匈奴王想要与我们晋朝和亲,想必陛下已经择定了长公主,这难道还不算是喜事吗?”赵淑仪摇了摇团扇,余光还瞥了瞥皇后身边的兰贵妃。
赵淑仪虽然家世比兰贵妃好,却不及兰贵妃得宠。赵家与张家交好,赵淑仪年纪又小,兰贵妃对她又颇为照拂。她自然为兰贵妃马首是瞻。甚至敢去找皇后的不痛快。
“圣旨没下,就是没影的事情”贤贵妃在这时开口了,她与兰贵妃素有旧怨,自然是向着皇后的:“长公主乃是中宫所出,身份尊贵,又岂会和亲匈奴?这未免太荒唐了。”
“那可说不准。譬如这菊花,墨菊身价更高,可嫔妾却更偏爱绿云。焉知皇上不是如此?”赵淑仪悠悠说道,还凑近面前的绿云轻轻地嗅了嗅。
众人不屑,赵淑仪要真有本事把这话当着懿德的面说一遍,那朵开得正好的花,只怕会连叶带土,落到她的头上。
晋文帝统共就只有四个女儿。大公主和二公主早已出降,宫中适龄的便只有懿德和金城。懿德长公主行三,身份最为尊贵,自不必多说。
金城公主则是兰贵妃所出,比懿德只小了一岁。因其母亲受宠,自然受到晋文帝爱屋及乌般的宠爱。
她出生时,晋文帝龙颜大悦:“得此爱女,如得金城。”这便做了她的封号,以表皇恩。
最后会是哪位和亲匈奴?还真不好说。众妃暗地里忖度着。
“不管是哪位公主,如果和亲能让百姓们免受战争之苦,那都是她们应该尽的责任“皇后面色平和却不失威严地扫过众人:“后宫不可干政,这些话还是莫要再提了。”
“皇后说得极是,臣妾受教了”兰贵妃在此时柔柔地开口。她并不是多绝色的美人,眼波流转间自带一股愁绪,站在那已经是想让人怜惜的存在。
就如她的封号一般,给人的感觉是不争不强,但却让人心甘情愿地把一切捧了她的面前。
后妃们又赏了一会花,也各自回宫了。没看见皇后和兰贵妃的交锋,这花又有什么意思?
椒房殿内,白青给皇后取下了凤钗,目光里带着几分担忧:“娘娘,陛下只怕真会选长公主。”
每次都是这样,兰贵妃的枕头风一吹,晋文帝便什么都不顾了。
皇后眼尾上翘,抬手揉了揉被勒疼的头皮,漫不经心地说道:“他当然会让懿德去和亲。”同床共枕二十余年,晋文帝是什么样的人,皇后再清楚不过了。
白青手上力度也跟着放轻,问着皇后:“总不能真让公主去匈奴和亲?那如何使得?”
“有何不可?”烛光映衬之下,皇后的侧颜显得格外冷漠:“她若有本事,自然会有法子让她父皇换了人选。
“儿臣见过父皇”懿德下跪行礼,神色清冷。晋文帝迈下台阶,亲手扶起了她:“不必多礼。朕事情太多,也没能常去看看你,最近如何啊?”
懿德却不愿多言,只道:“劳父皇记挂,女儿一切都好。”
晋文帝讪讪地笑了笑:“那便好。”他从高易手里拿过一个精致的方盒,里面是颗夜明珠,熠熠生辉,甚至连面前人的头发丝都清晰可见。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那本该是她的好父皇特意从南海寻来,想要博贵妃一笑的珍宝。
如今竟舍得给她?
懿德差点没笑出声来,但强行按捺住了,依然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晋文帝轻咳一声,目光落到懿德身上,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但还是开了口:“懿德啊,你也知道父皇不容易。周边群狼环伺,如今匈奴提出和亲,父皇也只得答应。”
懿德身子一颤,强忍着泪水,低着头道;“懿德明白,一切以国事为重。身为公主,懿德愿以此身,维护社稷安宁。”
晋文帝轻声叹息,他瞧着女儿与皇后如出一辙的容颜,便生不起亲近之心。
但毕竟有几分父女情分在,瞧着懿德不吵不闹,似乎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晋文帝也是松了口气。大不了在和亲的仪仗和嫁妆上,多补偿一些便是了。
出了御书房,懿德脸上的脆弱便消失不见。她眼底是化不开的嘲讽,看了一眼巍峨的宫殿,便拂袖而去了。
路过御花园时,懿德停下脚步。她凤眸微眯,看向正在荡秋千的清丽女子。她身着一袭杏黄宫装,几个宫女在身后推着秋千。当秋千荡到高处,她便仰头笑着,似乎十分开怀。
懿德红唇微勾,美艳动人的脸上浮现几抹笑意:“在皇宫之中,还能这般无忧无虑,本宫瞧着真是好生羡慕。”
懿德身边的总管太监小福子也跟着望了一眼,旋即收回视线,语气颇为感慨:“金城公主虽天真烂漫,可只有心思玲珑才能在深宫里游刃有余,不被别人算计了去。”
“不过本宫觉得,她这样倒也不错”懿德的语气意味深长。
建章宫。
宫殿金碧辉煌,琼浆玉液盛满金尊,丝竹之音飘然而至,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大晋皇帝安好”匈奴可汗及其臣属,依次迈入殿中,向晋文帝行了个弯腰礼。
晋文帝眼中暗藏不满,捏紧了龙袍之下的右手,但依然笑着点头:“可汗不必多礼,请入座吧。”
这匈奴可汗看着是个粗人,谈判技巧却十分高超,对于割地的问题,更是寸土必争。
晋朝朝臣都面露愤然,可他们是战败国,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还有和亲一事”匈奴可汗大笑着开口,他目如铜铃,身材魁梧,让人望而生畏。
不少人都向懿德投去了目光,大部分都是看好戏的。昔日高高在上的公主,如今却要嫁给蛮夷的莽夫。
简直比当初的谢姮还不如!
幽州虽然条件艰苦,但镇南王俊美无俦,又位高权重,倒也值了。况且还对谢姮一心一意,他为谢姮遣散后院的事迹,可羡煞了建康不少贵女。
“小王心悦金城公主,不知晋朝皇帝可否成全?”
匈奴可汗语惊四座,晋文帝更是皱紧了眉头,他正要拒绝,皇后便笑着开口了:“金城公主就坐在可汗对面,莫不是天赐的缘分?”
匈奴可汗的视线便落在了对面女子身上,抬手举了举杯。金城小脸煞白,眼神无助地看向了疼爱她的父皇。
晋文帝脸色黑沉,他回避了金城的目光,打着哈哈:“此事容后再议,这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商量好的。”
太尉谢绍安和司徒崔奉禾却站了起来,他们对视一眼。谢绍安先开口了,他拱着手道:“依臣之见,还是现在就定下来为妙。金城公主也好为和亲早做准备。”
“臣等附议”朝臣们纷纷赞同了谢绍安的进言。
迟则生变。
对大臣来说,哪位公主和亲都是一样的。换成庶出的还更好一些,至少挽回了些许颜面。
众目睽睽之下,晋文帝只好咬牙答应了下来。总不可能说他非要选懿德去吧,晋文帝还是要脸的。
兰贵妃用眼神安抚着宝贝女儿,这样的场合,根本就没有她说话的余地,只能任由皇后信口胡诌。
就算再得宠,那也是妾,这些朝臣根本就打心底地瞧不起她。
什么天赐的缘分?这位置怎么安排,不都是由皇后亲定的吗?
兰贵妃依然微笑着坐在位置上,却时不时地用眼睛扫过晋文帝。看着晋文帝愧疚怜惜的眼神,不断思索着破局之法。
晋文帝只得封了关震山为骠骑大将军,仅位于魏宴安之下。魏宴安已是大将军,品级为正一品,位同太尉,封无可封。
本是想着派三十万大军,去抵挡匈奴,本以为是万无一失之策。谁能想到以多敌少,竟也能输得这般难看。
因为魏宴安的失踪,塞北战场连连失利,西边还有个鲜卑族在虎视眈眈地看着,随时准备扑上来撕咬一口。就连国内也有不少愚民揭竿起义,真可谓内忧外患。
晋文帝考虑了一宿,哪怕心里有再多的不愿,为形势所逼,也只能屈辱地接受匈奴提的那些条件。
秋天正是赏菊的好时节,赏菊宴自然也是如期而至。这是晋朝后宫的惯例,今年照旧是由皇后主持开办的。
一盆盆菊花,井然有序地摆放在了御花园之中。种类繁多,姿态各异,有黄的,粉的,红的,紫的。无论是常见还是稀有,世上存在的菊花品种,大抵都在这儿了。
这便是常人眼中的天家富贵,哪怕是一个普通的赏菊宴,也耗费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园内姹紫嫣红,花香怡人,可后妃们却无心欣赏这一美景。
“嫔妾要在这里给皇后娘娘道喜了”赵淑仪一脸笑意地说道。她生得娇俏,不过双十年华,正是如花朵般鲜嫩的年纪。
“哦?喜从何来?”皇后手上的护甲轻轻地触碰了一下花瓣,凤眸平静地看向了赵淑仪。
“听说匈奴王想要与我们晋朝和亲,想必陛下已经择定了长公主,这难道还不算是喜事吗?”赵淑仪摇了摇团扇,余光还瞥了瞥皇后身边的兰贵妃。
赵淑仪虽然家世比兰贵妃好,却不及兰贵妃得宠。赵家与张家交好,赵淑仪年纪又小,兰贵妃对她又颇为照拂。她自然为兰贵妃马首是瞻。甚至敢去找皇后的不痛快。
“圣旨没下,就是没影的事情”贤贵妃在这时开口了,她与兰贵妃素有旧怨,自然是向着皇后的:“长公主乃是中宫所出,身份尊贵,又岂会和亲匈奴?这未免太荒唐了。”
“那可说不准。譬如这菊花,墨菊身价更高,可嫔妾却更偏爱绿云。焉知皇上不是如此?”赵淑仪悠悠说道,还凑近面前的绿云轻轻地嗅了嗅。
众人不屑,赵淑仪要真有本事把这话当着懿德的面说一遍,那朵开得正好的花,只怕会连叶带土,落到她的头上。
晋文帝统共就只有四个女儿。大公主和二公主早已出降,宫中适龄的便只有懿德和金城。懿德长公主行三,身份最为尊贵,自不必多说。
金城公主则是兰贵妃所出,比懿德只小了一岁。因其母亲受宠,自然受到晋文帝爱屋及乌般的宠爱。
她出生时,晋文帝龙颜大悦:“得此爱女,如得金城。”这便做了她的封号,以表皇恩。
最后会是哪位和亲匈奴?还真不好说。众妃暗地里忖度着。
“不管是哪位公主,如果和亲能让百姓们免受战争之苦,那都是她们应该尽的责任“皇后面色平和却不失威严地扫过众人:“后宫不可干政,这些话还是莫要再提了。”
“皇后说得极是,臣妾受教了”兰贵妃在此时柔柔地开口。她并不是多绝色的美人,眼波流转间自带一股愁绪,站在那已经是想让人怜惜的存在。
就如她的封号一般,给人的感觉是不争不强,但却让人心甘情愿地把一切捧了她的面前。
后妃们又赏了一会花,也各自回宫了。没看见皇后和兰贵妃的交锋,这花又有什么意思?
椒房殿内,白青给皇后取下了凤钗,目光里带着几分担忧:“娘娘,陛下只怕真会选长公主。”
每次都是这样,兰贵妃的枕头风一吹,晋文帝便什么都不顾了。
皇后眼尾上翘,抬手揉了揉被勒疼的头皮,漫不经心地说道:“他当然会让懿德去和亲。”同床共枕二十余年,晋文帝是什么样的人,皇后再清楚不过了。
白青手上力度也跟着放轻,问着皇后:“总不能真让公主去匈奴和亲?那如何使得?”
“有何不可?”烛光映衬之下,皇后的侧颜显得格外冷漠:“她若有本事,自然会有法子让她父皇换了人选。
“儿臣见过父皇”懿德下跪行礼,神色清冷。晋文帝迈下台阶,亲手扶起了她:“不必多礼。朕事情太多,也没能常去看看你,最近如何啊?”
懿德却不愿多言,只道:“劳父皇记挂,女儿一切都好。”
晋文帝讪讪地笑了笑:“那便好。”他从高易手里拿过一个精致的方盒,里面是颗夜明珠,熠熠生辉,甚至连面前人的头发丝都清晰可见。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那本该是她的好父皇特意从南海寻来,想要博贵妃一笑的珍宝。
如今竟舍得给她?
懿德差点没笑出声来,但强行按捺住了,依然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
晋文帝轻咳一声,目光落到懿德身上,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但还是开了口:“懿德啊,你也知道父皇不容易。周边群狼环伺,如今匈奴提出和亲,父皇也只得答应。”
懿德身子一颤,强忍着泪水,低着头道;“懿德明白,一切以国事为重。身为公主,懿德愿以此身,维护社稷安宁。”
晋文帝轻声叹息,他瞧着女儿与皇后如出一辙的容颜,便生不起亲近之心。
但毕竟有几分父女情分在,瞧着懿德不吵不闹,似乎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晋文帝也是松了口气。大不了在和亲的仪仗和嫁妆上,多补偿一些便是了。
出了御书房,懿德脸上的脆弱便消失不见。她眼底是化不开的嘲讽,看了一眼巍峨的宫殿,便拂袖而去了。
路过御花园时,懿德停下脚步。她凤眸微眯,看向正在荡秋千的清丽女子。她身着一袭杏黄宫装,几个宫女在身后推着秋千。当秋千荡到高处,她便仰头笑着,似乎十分开怀。
懿德红唇微勾,美艳动人的脸上浮现几抹笑意:“在皇宫之中,还能这般无忧无虑,本宫瞧着真是好生羡慕。”
懿德身边的总管太监小福子也跟着望了一眼,旋即收回视线,语气颇为感慨:“金城公主虽天真烂漫,可只有心思玲珑才能在深宫里游刃有余,不被别人算计了去。”
“不过本宫觉得,她这样倒也不错”懿德的语气意味深长。
建章宫。
宫殿金碧辉煌,琼浆玉液盛满金尊,丝竹之音飘然而至,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大晋皇帝安好”匈奴可汗及其臣属,依次迈入殿中,向晋文帝行了个弯腰礼。
晋文帝眼中暗藏不满,捏紧了龙袍之下的右手,但依然笑着点头:“可汗不必多礼,请入座吧。”
这匈奴可汗看着是个粗人,谈判技巧却十分高超,对于割地的问题,更是寸土必争。
晋朝朝臣都面露愤然,可他们是战败国,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还有和亲一事”匈奴可汗大笑着开口,他目如铜铃,身材魁梧,让人望而生畏。
不少人都向懿德投去了目光,大部分都是看好戏的。昔日高高在上的公主,如今却要嫁给蛮夷的莽夫。
简直比当初的谢姮还不如!
幽州虽然条件艰苦,但镇南王俊美无俦,又位高权重,倒也值了。况且还对谢姮一心一意,他为谢姮遣散后院的事迹,可羡煞了建康不少贵女。
“小王心悦金城公主,不知晋朝皇帝可否成全?”
匈奴可汗语惊四座,晋文帝更是皱紧了眉头,他正要拒绝,皇后便笑着开口了:“金城公主就坐在可汗对面,莫不是天赐的缘分?”
匈奴可汗的视线便落在了对面女子身上,抬手举了举杯。金城小脸煞白,眼神无助地看向了疼爱她的父皇。
晋文帝脸色黑沉,他回避了金城的目光,打着哈哈:“此事容后再议,这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商量好的。”
太尉谢绍安和司徒崔奉禾却站了起来,他们对视一眼。谢绍安先开口了,他拱着手道:“依臣之见,还是现在就定下来为妙。金城公主也好为和亲早做准备。”
“臣等附议”朝臣们纷纷赞同了谢绍安的进言。
迟则生变。
对大臣来说,哪位公主和亲都是一样的。换成庶出的还更好一些,至少挽回了些许颜面。
众目睽睽之下,晋文帝只好咬牙答应了下来。总不可能说他非要选懿德去吧,晋文帝还是要脸的。
兰贵妃用眼神安抚着宝贝女儿,这样的场合,根本就没有她说话的余地,只能任由皇后信口胡诌。
就算再得宠,那也是妾,这些朝臣根本就打心底地瞧不起她。
什么天赐的缘分?这位置怎么安排,不都是由皇后亲定的吗?
兰贵妃依然微笑着坐在位置上,却时不时地用眼睛扫过晋文帝。看着晋文帝愧疚怜惜的眼神,不断思索着破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