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姮欣赏了一番自己修剪出来的盆栽,满意地“嗯”了一声:“可不是这样嘛,但没有足够的利益,皇后可不会把证据吐出来。”
她还得拿捏崔家呢。
“不过,崔家这招祸水东引倒的确是在甩锅了,想引着你往谢家查,等到我和你为这事闹起来,皇后手里的证据可信度就不高了,自然毫无用武之地了”谢姮摇摇头,脸色却满是冷意:“看来崔家也是急了,不愿意再受制于皇后了。”
魏宴安接过她的剪子,放在了抽屉里:“很正常,崔家很明显要站队肃王了。皇后所出的恪王那自然就是最大的危险,只怕接下来有的是热闹看。”
谢姮瞧这人一眼,清丽的脸上有些无奈。他自己都身在局中,还瞧别人的热闹呢。
“公主”懿德身边的丹流小心翼翼地开了口:“驸马又去了那个卢氏的房里,已经好几日没来咱们这了。这做得未免也太过了些。大公主和二公主的驸马可是连纳妾都不敢的,只能偷偷摸摸地去逛个青楼。”
“噤言”懿德满不在乎地逗弄着宫里带着的那只鹦鹉:“她们的夫君是什么废物。和谢庭之有得比?我大皇姐和二皇姐日子不好过吧,靠我父皇施舍的那点父爱才能勉强维持体面,在婆家自然是说一不二的。表面风光罢了,内里还不知是什么光景呢。”
“对了”懿德似乎想起了什么,她凤眸微扬,带着几分漫不经心:“药喝了吗?”
丹流低声道:“您放心吧,每次卢娘子侍完寝,我都端着避子汤,亲眼看见她喝下去的。”
不过一个世家的庶女罢了,不足为惧。这事,也是谢庭之默许了的。他恐怕也不想在嫡子未出生前,闹出个庶子来。这丢的可是谢家的脸面。
懿德打打哈欠,眼角沁出一滴泪水:“本宫先去睡会。”关在笼子里的鹦鹉,睁着一双绿豆眼不停地学着舌:“喝了,喝了。”
朝堂之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肃王殿下和崔家二郎走得很近。两人如今已是郎舅关系,崔家也坚定地站在了他的身后,肃王自然也就放弃了拉拢魏宴安。
上朝的时候,也没少挤兑魏宴安。特别是肃王晋景湛十分地阴阳怪气,说反正现下已无战事,魏宴安年纪又不小了,不如回家造孩子去,找个轻松点的差事,比如去看守廷尉狱的大门去。
这话说的属实是有点侮辱人了。堂堂上将军,怎么可能去看大门?
但如今的魏宴安早已今非昔比,以往奉承的人那可是一个站出来说话的都没有。众官瞧着荣国公,他老神在在地杵在那儿,似乎肃王对自己女婿的这一番贬低一点意见也没有。
那庸附谢家的势力,有不少在底下眉来眼去,终究是没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魏宴安身姿挺直地站在前列,就像一颗白杨,让人感觉永远也打不倒他
而肃王为了和大舅子搞好关系,私底下在晋文帝面前上了魏宴安不少眼药。
其实,这眼药不上也罢。没人比晋文帝更想让魏宴安消失在这世上。先前是害怕魏宴安如日中天的权势,如今则是人老了,总是做噩梦,想起以前做过的亏心事。偶尔从梦中醒来,那便是彻夜难眠了。
皇后手里有证据,他自然也猜得到。其实帝后大婚之时,当晋文帝用如意柄掀开新妇红盖头时,看到那张美艳逼人的脸,也是呆在了原地。
虽然,那个时候的晋文帝虽还年轻,但也不是什么毛头小子了。潜府时,还是有不少旧人的。
可都不及庾皇后三分颜色。当时晋文帝就纳闷过,谢如晦这小子那么不识好歹,居然要退亲。
但当他看见荣国公夫人王妤的时候就明白了,两人美貌是平分秋色的。只不过庾皇后不是谢如晦喜欢的类型,这让晋文帝感觉自己是捡了个大便宜。
貌美又得体的皇后,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晋文帝自然是满意至极。两人也算是少年夫妻,有过一段恩爱日子的。
但伪装的总成不了真的,庾皇后从来就没瞧上过晋文帝,只不过是被谢如晦退婚,一气之下,在庾家的怂恿下嫁入了皇室。
可没多久,她就后悔了。在晋文帝面前她一点小性子都不能有,要摆着低姿态才行。谢如晦虽然不爱她,可事事都纵着她,从不会苛求她半分。
深宫之中,使不完的阴谋手段。哪怕她在庾家见过不少,也觉得分外厌烦。渐渐地,她表面的温顺再也装不下去了,内里的强势流露出来,对待妃嫔都是雷霆手段,引起了晋文帝的极大不满。
他自然不是在意那些妃嫔,而是庾皇后不再小意温柔,对着他也是一副清高的模样,让晋文帝想到了那些该死的阻碍他千秋大业的世家。
从世家出来的子弟,他们都是一脉相承地瞧不起其他人,包括皇室。
这让晋文帝如何自处,对皇后的不满自然是一日胜过一日。恰逢这个时候,扬州知府献上了一位美人,正是如今的皇贵妃张氏。
她与皇后截然不同,说话温声软语,柔柔的笑颜能抚平晋文帝一天的疲惫。晋文帝心情甚悦,就打算将张氏一个白衣晋升成了荣华,赐封号兰,后宫哗然。
皇后不肯,觉得张氏位份升得太快,难以服众。晋文帝觉得她太过强势,两人大吵一通,不欢而散。
晋文帝因此也越发沉溺于张氏的温柔乡中,最后,皇后到底还是遂了他的意,晋封了他心爱的女人。
庾皇后那时正怀上了龙嗣,她想开了,男人是靠不住的,好好把孩子培养成才才是最重要的。
晋文帝爱宠幸谁,就宠幸谁吧。果然,尧光太子一出生,就受到了举国上下的万众瞩目。
他瞧着就很玉雪可爱,晋文帝第一次当父亲,对这个儿子也宠爱异常,有时候在御书房和大臣们议事,都抱着孩子不撒手,就算小太子去扯他的冕冠,他也是笑呵呵的。
那段时间,帝后之间的感情回暖不少。终究是有一些情意在的,两人一同照看着尧光太子,为人父母的喜悦在皇家那也和平民的心情没有区别。
而兰荣华张氏仿佛昙花一现,晋文帝也很少去她宫里坐坐了。
随着尧光太子的长大,他是才智和光芒是完全掩盖不住的。五尺微童便能吟诗作对,说起治国之策,也是头头是道。太傅曾对晋文帝道:“此奇童也,将来定是百年难得一出的千古明君啊。”
晋文帝本来对有出息的儿子挺满意的,一听这话就不大高兴了。他以后是千古明君,那朕算什么?
皇后是个敏锐的人,与晋文帝接触多了,她发现晋文帝与崔家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
当时正值西南战事吃紧,镇南王父子,除了小的那个,全都上了前线。不愧是魏家子弟,他们一上战场,就如有神助一般,逼得蛮族节节败退。
可晋文帝脸上的愁容反倒日益增加,皇后拐弯抹角地问了出来,一听原来是害怕魏家功高震主,掀了他晋朝天下。
那时候皇后是真觉得晋文帝杞人忧天,晋朝才建国多久,况且魏家世代忠良,人家可是上阵父子兵。这也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可是没多久,当皇后提着食盒去御书房看父子俩时,却发现晋文帝一扫之前的愁苦,神色间满是喜色。
按理说,这前朝之地,后宫不可干政。皇后就算贵为国母也是不能涉足的,否则就等着御史台掺她一本吧。但谁让庾皇后生了个争气儿子,人家说来照顾儿子,谁敢说个不字?
等晋文帝出去如厕的功夫,庾皇后才问小太子:“你父皇今天这么高兴,太少见了。”
可爱的小太子奶声奶气地说道:“父皇拿着一封信看了看,然后说朕今天可算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魏家就等着伤筋动骨吧。”说着还模仿了晋文帝双手叉腰大笑的动作。
“信?”庾皇后蹲下了身子:“儿子,信你父皇放哪了?”
小太子指向了一个暗格,晋文帝觉得太子年幼,放东西的时候尚未避着他,所以尧光看了个一清二楚。
皇后放开了孩子,迅速地打开暗格,看了看信的内容,凤眸瞳孔微缩,然后鬼使神差地将信放进了自己的衣袖里。
做完这一切,她才发现静静注视着自己的小太子,对着他柔声说道:“尧光,这是属于你和母后的小秘密,好不好?”
小太子隐约觉得偷窃是不好的行为,可他最喜欢的母后说这是和他的秘密哎,于是乖乖地点了点头。
皇后笑了笑:“乖,本宫的尧光就是贴心。”“你们在说什么呢?”晋文帝含笑走了进来,抱起了小太子。
皇后亲自拿出了食盒里的糕点:“臣妾刚刚听尧光背了首诗,看来功课是没落下。但是饭也要吃的。陛下,你尝尝臣妾亲自做的糕点,味道怎么样?”
“不错”晋文帝吃了一口,就夸赞道:“皇后真是心灵手巧,不过这些事交给下人就行了,仔细累着了自己。”
晋文帝颇为欣慰,看来有了太子后,皇后的性子好很多了,后宫也管理得当,简直让他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了。
她还得拿捏崔家呢。
“不过,崔家这招祸水东引倒的确是在甩锅了,想引着你往谢家查,等到我和你为这事闹起来,皇后手里的证据可信度就不高了,自然毫无用武之地了”谢姮摇摇头,脸色却满是冷意:“看来崔家也是急了,不愿意再受制于皇后了。”
魏宴安接过她的剪子,放在了抽屉里:“很正常,崔家很明显要站队肃王了。皇后所出的恪王那自然就是最大的危险,只怕接下来有的是热闹看。”
谢姮瞧这人一眼,清丽的脸上有些无奈。他自己都身在局中,还瞧别人的热闹呢。
“公主”懿德身边的丹流小心翼翼地开了口:“驸马又去了那个卢氏的房里,已经好几日没来咱们这了。这做得未免也太过了些。大公主和二公主的驸马可是连纳妾都不敢的,只能偷偷摸摸地去逛个青楼。”
“噤言”懿德满不在乎地逗弄着宫里带着的那只鹦鹉:“她们的夫君是什么废物。和谢庭之有得比?我大皇姐和二皇姐日子不好过吧,靠我父皇施舍的那点父爱才能勉强维持体面,在婆家自然是说一不二的。表面风光罢了,内里还不知是什么光景呢。”
“对了”懿德似乎想起了什么,她凤眸微扬,带着几分漫不经心:“药喝了吗?”
丹流低声道:“您放心吧,每次卢娘子侍完寝,我都端着避子汤,亲眼看见她喝下去的。”
不过一个世家的庶女罢了,不足为惧。这事,也是谢庭之默许了的。他恐怕也不想在嫡子未出生前,闹出个庶子来。这丢的可是谢家的脸面。
懿德打打哈欠,眼角沁出一滴泪水:“本宫先去睡会。”关在笼子里的鹦鹉,睁着一双绿豆眼不停地学着舌:“喝了,喝了。”
朝堂之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肃王殿下和崔家二郎走得很近。两人如今已是郎舅关系,崔家也坚定地站在了他的身后,肃王自然也就放弃了拉拢魏宴安。
上朝的时候,也没少挤兑魏宴安。特别是肃王晋景湛十分地阴阳怪气,说反正现下已无战事,魏宴安年纪又不小了,不如回家造孩子去,找个轻松点的差事,比如去看守廷尉狱的大门去。
这话说的属实是有点侮辱人了。堂堂上将军,怎么可能去看大门?
但如今的魏宴安早已今非昔比,以往奉承的人那可是一个站出来说话的都没有。众官瞧着荣国公,他老神在在地杵在那儿,似乎肃王对自己女婿的这一番贬低一点意见也没有。
那庸附谢家的势力,有不少在底下眉来眼去,终究是没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魏宴安身姿挺直地站在前列,就像一颗白杨,让人感觉永远也打不倒他
而肃王为了和大舅子搞好关系,私底下在晋文帝面前上了魏宴安不少眼药。
其实,这眼药不上也罢。没人比晋文帝更想让魏宴安消失在这世上。先前是害怕魏宴安如日中天的权势,如今则是人老了,总是做噩梦,想起以前做过的亏心事。偶尔从梦中醒来,那便是彻夜难眠了。
皇后手里有证据,他自然也猜得到。其实帝后大婚之时,当晋文帝用如意柄掀开新妇红盖头时,看到那张美艳逼人的脸,也是呆在了原地。
虽然,那个时候的晋文帝虽还年轻,但也不是什么毛头小子了。潜府时,还是有不少旧人的。
可都不及庾皇后三分颜色。当时晋文帝就纳闷过,谢如晦这小子那么不识好歹,居然要退亲。
但当他看见荣国公夫人王妤的时候就明白了,两人美貌是平分秋色的。只不过庾皇后不是谢如晦喜欢的类型,这让晋文帝感觉自己是捡了个大便宜。
貌美又得体的皇后,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晋文帝自然是满意至极。两人也算是少年夫妻,有过一段恩爱日子的。
但伪装的总成不了真的,庾皇后从来就没瞧上过晋文帝,只不过是被谢如晦退婚,一气之下,在庾家的怂恿下嫁入了皇室。
可没多久,她就后悔了。在晋文帝面前她一点小性子都不能有,要摆着低姿态才行。谢如晦虽然不爱她,可事事都纵着她,从不会苛求她半分。
深宫之中,使不完的阴谋手段。哪怕她在庾家见过不少,也觉得分外厌烦。渐渐地,她表面的温顺再也装不下去了,内里的强势流露出来,对待妃嫔都是雷霆手段,引起了晋文帝的极大不满。
他自然不是在意那些妃嫔,而是庾皇后不再小意温柔,对着他也是一副清高的模样,让晋文帝想到了那些该死的阻碍他千秋大业的世家。
从世家出来的子弟,他们都是一脉相承地瞧不起其他人,包括皇室。
这让晋文帝如何自处,对皇后的不满自然是一日胜过一日。恰逢这个时候,扬州知府献上了一位美人,正是如今的皇贵妃张氏。
她与皇后截然不同,说话温声软语,柔柔的笑颜能抚平晋文帝一天的疲惫。晋文帝心情甚悦,就打算将张氏一个白衣晋升成了荣华,赐封号兰,后宫哗然。
皇后不肯,觉得张氏位份升得太快,难以服众。晋文帝觉得她太过强势,两人大吵一通,不欢而散。
晋文帝因此也越发沉溺于张氏的温柔乡中,最后,皇后到底还是遂了他的意,晋封了他心爱的女人。
庾皇后那时正怀上了龙嗣,她想开了,男人是靠不住的,好好把孩子培养成才才是最重要的。
晋文帝爱宠幸谁,就宠幸谁吧。果然,尧光太子一出生,就受到了举国上下的万众瞩目。
他瞧着就很玉雪可爱,晋文帝第一次当父亲,对这个儿子也宠爱异常,有时候在御书房和大臣们议事,都抱着孩子不撒手,就算小太子去扯他的冕冠,他也是笑呵呵的。
那段时间,帝后之间的感情回暖不少。终究是有一些情意在的,两人一同照看着尧光太子,为人父母的喜悦在皇家那也和平民的心情没有区别。
而兰荣华张氏仿佛昙花一现,晋文帝也很少去她宫里坐坐了。
随着尧光太子的长大,他是才智和光芒是完全掩盖不住的。五尺微童便能吟诗作对,说起治国之策,也是头头是道。太傅曾对晋文帝道:“此奇童也,将来定是百年难得一出的千古明君啊。”
晋文帝本来对有出息的儿子挺满意的,一听这话就不大高兴了。他以后是千古明君,那朕算什么?
皇后是个敏锐的人,与晋文帝接触多了,她发现晋文帝与崔家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
当时正值西南战事吃紧,镇南王父子,除了小的那个,全都上了前线。不愧是魏家子弟,他们一上战场,就如有神助一般,逼得蛮族节节败退。
可晋文帝脸上的愁容反倒日益增加,皇后拐弯抹角地问了出来,一听原来是害怕魏家功高震主,掀了他晋朝天下。
那时候皇后是真觉得晋文帝杞人忧天,晋朝才建国多久,况且魏家世代忠良,人家可是上阵父子兵。这也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可是没多久,当皇后提着食盒去御书房看父子俩时,却发现晋文帝一扫之前的愁苦,神色间满是喜色。
按理说,这前朝之地,后宫不可干政。皇后就算贵为国母也是不能涉足的,否则就等着御史台掺她一本吧。但谁让庾皇后生了个争气儿子,人家说来照顾儿子,谁敢说个不字?
等晋文帝出去如厕的功夫,庾皇后才问小太子:“你父皇今天这么高兴,太少见了。”
可爱的小太子奶声奶气地说道:“父皇拿着一封信看了看,然后说朕今天可算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魏家就等着伤筋动骨吧。”说着还模仿了晋文帝双手叉腰大笑的动作。
“信?”庾皇后蹲下了身子:“儿子,信你父皇放哪了?”
小太子指向了一个暗格,晋文帝觉得太子年幼,放东西的时候尚未避着他,所以尧光看了个一清二楚。
皇后放开了孩子,迅速地打开暗格,看了看信的内容,凤眸瞳孔微缩,然后鬼使神差地将信放进了自己的衣袖里。
做完这一切,她才发现静静注视着自己的小太子,对着他柔声说道:“尧光,这是属于你和母后的小秘密,好不好?”
小太子隐约觉得偷窃是不好的行为,可他最喜欢的母后说这是和他的秘密哎,于是乖乖地点了点头。
皇后笑了笑:“乖,本宫的尧光就是贴心。”“你们在说什么呢?”晋文帝含笑走了进来,抱起了小太子。
皇后亲自拿出了食盒里的糕点:“臣妾刚刚听尧光背了首诗,看来功课是没落下。但是饭也要吃的。陛下,你尝尝臣妾亲自做的糕点,味道怎么样?”
“不错”晋文帝吃了一口,就夸赞道:“皇后真是心灵手巧,不过这些事交给下人就行了,仔细累着了自己。”
晋文帝颇为欣慰,看来有了太子后,皇后的性子好很多了,后宫也管理得当,简直让他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