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也是皇后进宫以来最美好的时光。她有一个可爱聪慧的儿子,贵为太子,却贴心得就像小棉袄。夫君虽然不是她喜欢的,但却待她敬重有加,就连兰荣华那里也不常去了。
皇后回了椒房殿,从袖中拿出那封信,仔细地看了内容。她着实没想到,晋文帝为了铲除异己,竟然拿战争当赌注。不派援军也就罢了,居然和崔家狼狈为奸,让大晋的军人和崔家的私兵,伪装成蛮族去打魏家军。要是这场战败了,那晋朝必定元气大伤。
晋文帝到底在想什么?
皇后坐在椅子上很久、很久。但终究还是放进了自己的暗格之中,就像无事发生一般。
晋文帝做的事,要是被爆出来,整个皇室都会受牵连,她和尧光也不能幸免。
她遭受着良心的谴责,在心底对魏家说了声对不起。
可是,后来......
尧光太子不治而死了,就那么奇怪,只能查出是中毒,其他的一点线索也没有了。偌大的皇宫,那么多的太医,庾家甚至把豢养的能人异士都送进了宫,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庾皇后简直肝肠寸断,看着那小小的尸体,心痛得恨不得随孩子同去。
可她必须活着,尧光死得不明不白。而她仇人说不定还在得意地笑。况且,懿德也才不满三个月。
她就算要死,也得查明了真相。从那以后,皇后就变了。她原先本来只是个有些眼界有些手段但心地还算良善的典型的后宅贵女,可现在她的心已经变得冷血无情了。
就算是镇南王父子战死沙场,她也无动于衷,眼皮子也不带一下的,只挥挥手让传信的人下去。
这个时候,沉浸在喜悦中的晋文帝发现了不对。他大步流星地进了皇后的椒房殿,左右看了看,让宫侍都退了下去。
然后,对着皇后质问道:“那封信,是不是你拿走了?”庾皇后抬起了眼,凤眸里是赤裸裸的恨意:“陛下在说什么,臣妾听不懂。”
“你少在朕面前装”晋文帝一脚踹翻了面前的茶几怒声道:“那天,只有你和尧光在。”
皇后抬手就给了晋文帝一巴掌,晋文帝被打得脸一偏,整个人都惊呆了。
“你有什么资格提尧光?”皇后抓住了晋文帝的衣领,满脸怨恨:“你是他的父皇,却任由他牺牲在你的欲望之下。”
晋文帝神色有片刻心虚,随即他便将皇后推开,连那一耳光也不计较了:“孩子早夭是很正常的事,你凭什么怪朕头上来?”
“堂堂一个皇后,你瞧瞧自己如今的样子,像个泼妇似的。”
说完,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走了。
一夕之间,兰荣华也重获盛宠。晋文帝不顾朝臣反对,坚决要封她为贵妃。群臣自然反对,但尧光太子没了还有镇南王父子的阵亡,都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自然也就没空去争论后宫一个女人的份位了。
再说了,张氏不过是一介寒门女,最高也就到这了。
晋文帝给兰贵妃如此荣宠,除了真的宠爱她,未免没有和皇后对着干的意思。
但皇后毫不在意,她很爽快地按下凤印,把圣旨直接扔给了高易。高易苦哈哈地接过,两尊大佛打架,他就是那个受气板子。
晋文帝被噩梦折磨得人都瘦了一圈,他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这是杀了魏宴安的大好时机。
这小子留着,始终是个隐患。
于是,朝臣们闻弦歌而知雅意,弹劾镇南王的奏折如雪一般飞向了晋文帝的御书房。
可魏宴安此人,却真的是行得正,做得端。便是想揪他的小辫子,那也是无从下手啊。
晋文帝看着那些奏折,全是写算不上什么的小事,还有诬陷。什么结党营私,纵容亲戚强占民女,说得言之凿凿,一问证据,啥也没有。
但这并不妨碍晋文帝的计划,反正魏宴安如今没了兵权,谢家看上去也是作壁上观。他只要不落人话柄,怎么对魏宴安不行啊。
冠冕遮住了晋文帝的神色,他缓缓开口:“思衡啊,虽然朕相信你,但这么多大臣弹劾你,朕觉得还是先给你放个假,你觉得如何?”
说得好听是休息,说得不好听就是做冷板凳。
魏宴安从队列中站了出来,他似乎与这个朝堂格格不入,分外挺直的高大背影衬得他比龙座上的晋文帝气势更盛:“陛下的旨意,微臣自然毫无异议。但至于曹大人说微臣结党营私,我有次倒是像看见了曹大人与肃王殿下在天香楼相谈甚欢。”
那位曹大人脸色涨红,他唾沫星子都要出来了:“你血口喷人,我那不过是和肃王殿下吃顿便饭而已。”但心里却慌极了,晋文帝本就疑心重,哪里愿意看见自己儿子和大臣走得进。
“曹大人说是,那便是吧”魏宴安也不反驳,转头说起了另一件事:“许大人说在下的亲戚强抢民女,虽然我也不知道我在建康还有什么亲戚。但魏某的的确确听说了许大人的儿子为了某位花魁和李三郎君大打出手啊。”
许大人一听,脸憋成了紫红色,这确实是真的。他当时还灰溜溜地去李家道歉了。
魏宴安明显是在杀鸡儆猴,弹劾的人顿时少了许多。
无所谓,反正陛下已经给他处罚了。
等朝会散后,崔居澜走到了魏宴安旁边,面上不变,嘴里却嘲讽道:“谢伯父也没为镇南王说句话啊,看来你在谢家看来,也没什么用处。”
魏宴安反舌相击道:“这就不劳崔大人操心了。魏某不愿意让自己的事情连累到岳家,更别说是让岳家给自己找关系了。况且,崔大人如今怕是连荣国公府的门都进不去了吧。”
崔居澜脸色沉了下来,停住了脚步,看着魏宴安远去的身影。
上次他拦住谢姮,谢庭之大婚后,谢家就上门兴师问罪了。来的是谢家三郎谢九思,在崔夫人看来那就是个混不吝的,说几句话简直要把她气得升天。
崔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她最满意的不是嫡长子,而是次子崔居澜。哪里容得谢九思这个后辈这么诋毁,至少在崔夫人看来是这样的。
她还没说是谢姮都嫁给镇南王了,还不守妇道地纠缠她的儿子呢,谢家却上门问罪来了。
可确实是崔居澜去了人荣国公府的后院,那传出去,崔居澜的名声怕是不保了。
男子的德行和女主的名节一样重要。
崔夫人只好捏着鼻子咽下这口气,好言好语地说着话,拿出不少名贵东西给了谢九思,哪怕崔家底蕴深厚,心都在滴血。
走出崔家的时候,风流倜傥的郎君翻身上马,对着相送的崔夫人道:“夫人,您是我长辈。按道理,这话,不该由小辈来讲,但是这儿子还是要管教吧。这也想好,那也想要,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美事。小心想吃的东西太多,卡着喉咙,噎死咯。”
崔夫人一听这话,她哪里被人这么指着鼻子骂过,差点背过气去。她暗啐一口,王妤那女人自己舍不下脸面来,竟然让她那不着调的儿子在崔家大放厥词,闹得这儿鸡犬不宁,真是气煞她也。
桓嘉柔在崔夫人后面站着,她低垂着眼,觉得那位谢三郎说得话不无道理。把她这位婆母气成这样,也算是性情中人了。
来崔家这些日子,桓嘉柔可算是明白了,当初和谢家那亲是崔家赶着结的,婚也是他们背信弃义退的。本就是无情之人,但这崔居澜却还找了个苏月颜,来聊解相思之苦,真真让人恶心。
谢九思回去后,眉飞色舞地给谢夫人说起了在崔家的事:“母亲,你是没看见她那个脸色。明明恨不得生啖我的肉,却还要给我赔着笑脸。”
谢夫人摇摇头,宠溺地点点头他的额头:“也不要做得太过,崔家小心眼得很,指不定从哪里找补回来。”
谢九思毫不在意地撇撇嘴,面色不屑:“他们本就是无耻至极,做事完全不择手段。”
谢九思想起自己不在建康时,自家阿姐被崔家给退了亲,被不少人在背后笑话。他就一肚子火,恨不得给崔居澜一拳头。
谢九思回想起自己看见的那个站在崔夫人身后的妇人,安安静静地,模样娴静,颇有些惋惜:“崔居澜那样的小人,也娶得桓家女。真是可惜她了。”
但这样的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毕竟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任何交集。
“听说姐夫最近在朝堂上被弹劾得够惨的,父亲没帮着说话”谢九思有些疑惑地问道,虽然他没有入仕,可这些消息他还是略知一二的。
“朝堂的事情,我可管不着”谢夫人挑了挑眉,看着幼子说道:“知道你崇拜你姐夫,但你父亲有他自己的打算。他对宴安可谓是高看不少,说他可是孤胆英雄。”
荣国公可很少会给出这样高度的评价,想必是十分欣赏魏宴安了。
就冲着镇南王是谢家的女婿,他就不会有事。要实在不行,保住谢姮才是第一位的。
皇后回了椒房殿,从袖中拿出那封信,仔细地看了内容。她着实没想到,晋文帝为了铲除异己,竟然拿战争当赌注。不派援军也就罢了,居然和崔家狼狈为奸,让大晋的军人和崔家的私兵,伪装成蛮族去打魏家军。要是这场战败了,那晋朝必定元气大伤。
晋文帝到底在想什么?
皇后坐在椅子上很久、很久。但终究还是放进了自己的暗格之中,就像无事发生一般。
晋文帝做的事,要是被爆出来,整个皇室都会受牵连,她和尧光也不能幸免。
她遭受着良心的谴责,在心底对魏家说了声对不起。
可是,后来......
尧光太子不治而死了,就那么奇怪,只能查出是中毒,其他的一点线索也没有了。偌大的皇宫,那么多的太医,庾家甚至把豢养的能人异士都送进了宫,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庾皇后简直肝肠寸断,看着那小小的尸体,心痛得恨不得随孩子同去。
可她必须活着,尧光死得不明不白。而她仇人说不定还在得意地笑。况且,懿德也才不满三个月。
她就算要死,也得查明了真相。从那以后,皇后就变了。她原先本来只是个有些眼界有些手段但心地还算良善的典型的后宅贵女,可现在她的心已经变得冷血无情了。
就算是镇南王父子战死沙场,她也无动于衷,眼皮子也不带一下的,只挥挥手让传信的人下去。
这个时候,沉浸在喜悦中的晋文帝发现了不对。他大步流星地进了皇后的椒房殿,左右看了看,让宫侍都退了下去。
然后,对着皇后质问道:“那封信,是不是你拿走了?”庾皇后抬起了眼,凤眸里是赤裸裸的恨意:“陛下在说什么,臣妾听不懂。”
“你少在朕面前装”晋文帝一脚踹翻了面前的茶几怒声道:“那天,只有你和尧光在。”
皇后抬手就给了晋文帝一巴掌,晋文帝被打得脸一偏,整个人都惊呆了。
“你有什么资格提尧光?”皇后抓住了晋文帝的衣领,满脸怨恨:“你是他的父皇,却任由他牺牲在你的欲望之下。”
晋文帝神色有片刻心虚,随即他便将皇后推开,连那一耳光也不计较了:“孩子早夭是很正常的事,你凭什么怪朕头上来?”
“堂堂一个皇后,你瞧瞧自己如今的样子,像个泼妇似的。”
说完,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走了。
一夕之间,兰荣华也重获盛宠。晋文帝不顾朝臣反对,坚决要封她为贵妃。群臣自然反对,但尧光太子没了还有镇南王父子的阵亡,都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自然也就没空去争论后宫一个女人的份位了。
再说了,张氏不过是一介寒门女,最高也就到这了。
晋文帝给兰贵妃如此荣宠,除了真的宠爱她,未免没有和皇后对着干的意思。
但皇后毫不在意,她很爽快地按下凤印,把圣旨直接扔给了高易。高易苦哈哈地接过,两尊大佛打架,他就是那个受气板子。
晋文帝被噩梦折磨得人都瘦了一圈,他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这是杀了魏宴安的大好时机。
这小子留着,始终是个隐患。
于是,朝臣们闻弦歌而知雅意,弹劾镇南王的奏折如雪一般飞向了晋文帝的御书房。
可魏宴安此人,却真的是行得正,做得端。便是想揪他的小辫子,那也是无从下手啊。
晋文帝看着那些奏折,全是写算不上什么的小事,还有诬陷。什么结党营私,纵容亲戚强占民女,说得言之凿凿,一问证据,啥也没有。
但这并不妨碍晋文帝的计划,反正魏宴安如今没了兵权,谢家看上去也是作壁上观。他只要不落人话柄,怎么对魏宴安不行啊。
冠冕遮住了晋文帝的神色,他缓缓开口:“思衡啊,虽然朕相信你,但这么多大臣弹劾你,朕觉得还是先给你放个假,你觉得如何?”
说得好听是休息,说得不好听就是做冷板凳。
魏宴安从队列中站了出来,他似乎与这个朝堂格格不入,分外挺直的高大背影衬得他比龙座上的晋文帝气势更盛:“陛下的旨意,微臣自然毫无异议。但至于曹大人说微臣结党营私,我有次倒是像看见了曹大人与肃王殿下在天香楼相谈甚欢。”
那位曹大人脸色涨红,他唾沫星子都要出来了:“你血口喷人,我那不过是和肃王殿下吃顿便饭而已。”但心里却慌极了,晋文帝本就疑心重,哪里愿意看见自己儿子和大臣走得进。
“曹大人说是,那便是吧”魏宴安也不反驳,转头说起了另一件事:“许大人说在下的亲戚强抢民女,虽然我也不知道我在建康还有什么亲戚。但魏某的的确确听说了许大人的儿子为了某位花魁和李三郎君大打出手啊。”
许大人一听,脸憋成了紫红色,这确实是真的。他当时还灰溜溜地去李家道歉了。
魏宴安明显是在杀鸡儆猴,弹劾的人顿时少了许多。
无所谓,反正陛下已经给他处罚了。
等朝会散后,崔居澜走到了魏宴安旁边,面上不变,嘴里却嘲讽道:“谢伯父也没为镇南王说句话啊,看来你在谢家看来,也没什么用处。”
魏宴安反舌相击道:“这就不劳崔大人操心了。魏某不愿意让自己的事情连累到岳家,更别说是让岳家给自己找关系了。况且,崔大人如今怕是连荣国公府的门都进不去了吧。”
崔居澜脸色沉了下来,停住了脚步,看着魏宴安远去的身影。
上次他拦住谢姮,谢庭之大婚后,谢家就上门兴师问罪了。来的是谢家三郎谢九思,在崔夫人看来那就是个混不吝的,说几句话简直要把她气得升天。
崔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她最满意的不是嫡长子,而是次子崔居澜。哪里容得谢九思这个后辈这么诋毁,至少在崔夫人看来是这样的。
她还没说是谢姮都嫁给镇南王了,还不守妇道地纠缠她的儿子呢,谢家却上门问罪来了。
可确实是崔居澜去了人荣国公府的后院,那传出去,崔居澜的名声怕是不保了。
男子的德行和女主的名节一样重要。
崔夫人只好捏着鼻子咽下这口气,好言好语地说着话,拿出不少名贵东西给了谢九思,哪怕崔家底蕴深厚,心都在滴血。
走出崔家的时候,风流倜傥的郎君翻身上马,对着相送的崔夫人道:“夫人,您是我长辈。按道理,这话,不该由小辈来讲,但是这儿子还是要管教吧。这也想好,那也想要,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美事。小心想吃的东西太多,卡着喉咙,噎死咯。”
崔夫人一听这话,她哪里被人这么指着鼻子骂过,差点背过气去。她暗啐一口,王妤那女人自己舍不下脸面来,竟然让她那不着调的儿子在崔家大放厥词,闹得这儿鸡犬不宁,真是气煞她也。
桓嘉柔在崔夫人后面站着,她低垂着眼,觉得那位谢三郎说得话不无道理。把她这位婆母气成这样,也算是性情中人了。
来崔家这些日子,桓嘉柔可算是明白了,当初和谢家那亲是崔家赶着结的,婚也是他们背信弃义退的。本就是无情之人,但这崔居澜却还找了个苏月颜,来聊解相思之苦,真真让人恶心。
谢九思回去后,眉飞色舞地给谢夫人说起了在崔家的事:“母亲,你是没看见她那个脸色。明明恨不得生啖我的肉,却还要给我赔着笑脸。”
谢夫人摇摇头,宠溺地点点头他的额头:“也不要做得太过,崔家小心眼得很,指不定从哪里找补回来。”
谢九思毫不在意地撇撇嘴,面色不屑:“他们本就是无耻至极,做事完全不择手段。”
谢九思想起自己不在建康时,自家阿姐被崔家给退了亲,被不少人在背后笑话。他就一肚子火,恨不得给崔居澜一拳头。
谢九思回想起自己看见的那个站在崔夫人身后的妇人,安安静静地,模样娴静,颇有些惋惜:“崔居澜那样的小人,也娶得桓家女。真是可惜她了。”
但这样的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毕竟他们的生活完全没有任何交集。
“听说姐夫最近在朝堂上被弹劾得够惨的,父亲没帮着说话”谢九思有些疑惑地问道,虽然他没有入仕,可这些消息他还是略知一二的。
“朝堂的事情,我可管不着”谢夫人挑了挑眉,看着幼子说道:“知道你崇拜你姐夫,但你父亲有他自己的打算。他对宴安可谓是高看不少,说他可是孤胆英雄。”
荣国公可很少会给出这样高度的评价,想必是十分欣赏魏宴安了。
就冲着镇南王是谢家的女婿,他就不会有事。要实在不行,保住谢姮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