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帝登基二十二年,在他治下,世道太平,风调雨顺,故景文帝对于自己的为君之道颇为自得。
可是如今,却爆发了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案!
有人检举荆州阮氏举子贿赂主考官,意图金榜题名。
好巧不巧,这阮氏举子还真就名列拟好的入选名单中。
看起来,似乎是板上钉钉了。景文帝惊怒交加,命大理寺卿全权审理。
现在,宣政殿中落枕可闻,寂静得可怕。文武百官齐聚在此,无人敢多说一句话,只隐晦地将目光投向大殿中央,那个撩袍下跪的身影。
景文帝一目十行读完供状,仿佛不敢相信一般,又返回开头扫了两三遍,这才彻底确认。
“啪”地一声,景文帝将供状一掌拍在面前的御案之上,发出重重的响声。
“荆州举子阮朝缙,亲口供述,自己曾假借行卷之名行贿。阮朝缙的父亲,昔年的进士阮庭松,也承认了此事是他一手指使。而他行贿的对象,就是朕钦点的会试主考官——林召棠。”
御案之上,还有从太傅家搜查出来的阮氏举子诗文,还有行贿的“证物”。
景文帝的脸色极其不好。
“瑶函墨……此墨珍贵,可抵万金。更遑论是雕琢成八景图的瑶函墨了,简直可遇而不可求。林召棠,朕记得你甚爱文房宝物啊,年少时曾为了一卷澄心堂纸与人斗诗三日。怎么,当了主考官,还没改了这毛病?!是朕给你们的俸禄不够吗!”
林召棠跪在大殿中央,脸上却没有丝毫惧色。迎着帝王的天威怒气,他仰起头,铿锵有力地驳斥道:
“臣以性命起誓,绝无收受举子贿赂!
陛下容禀,臣乃是会试三天之前,才临危受命成为主考官。按大梁惯例,士子行卷都是为了积攒声名,以求赏识,大多在刚刚入京之时,也就是会试的前几月,便开始行卷了。如何会在会试开始前三天行卷呢?”
林召棠坚称选阮朝缙文章入其中,是由于对方确有文采,自己是秉公判卷。
他素来以文名享誉大梁,确实收到过举子行卷,但大多数都是去年的事,而且也并未收受过任何财物。
林召棠指出的这一点,非常关键。
殿中的其他官员有的已经在暗自点头。
御史大夫宋熙亦执玉笏出列:
“陛下明鉴,大梁行卷之风盛行,早在去年秋冬,有些赴京赶考的举子就已经四处交游,除了太傅,亦有许多官员与之诗文唱和过。当时谁也无法预料到主考官会换人,更何况太傅并非吏部官员,怎能预知未来变故?
即使从林家搜查出来了阮氏举子的诗文和瑶函墨,也并无法将此定为行贿。”
宋熙一站出来,便陆陆续续有官员出来为之说话,谏言陛下明察秋毫。
大殿末位,都是品阶不高的小官,都在眼观鼻鼻观心。
唯有大理寺丞许如观,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脸色越来越难看。他身前正是一直提携他的大理寺少卿,望见下属这般神色,不禁皱了皱眉。
面对百官求情,景文帝的脸色却没有丝毫缓和,捏着供状的手却逐渐收紧了。
两个,三个,四个……
很好。
他的朝堂,居然有二十多个官员出来为林召棠说话!
从前的林召棠,可没这个号召力。
“够了。”
景文帝冷冷道:“诗文上的落款日期,是二月初七。”
此言一出,群臣噤声。
执着玉笏的宋熙顿时怔在原地,林召棠的脸上划过了堪称震惊的神色。
这不对!
阮氏行卷的日子,分明不是二月初七!
而且,阮氏举子走后,他和凤岐都检查过那几个卷轴……许如观发誓,里面绝无什么“瑶函墨”!
许如观身形一动,便要出列,一双如钳般的大手却紧紧抓住了他的衣袖。
“许郎!你要做什么!”
大理寺少卿硬是把他拽回队列里,从牙缝中挤出声音来:“还看不懂陛下的意思吗?今天上朝,就是来宣判的!这次咱们大理寺插不上嘴,你给我噤声!”
许如观在大理寺少卿身边学了好几年的谨言慎行,如今却难掩焦急:“您有所不知,阮氏行卷时我也在场……唔!”
“陛下明鉴!”
在许如观的辩解被大理寺少卿用手按回嘴巴里的同时,一个他极其熟悉的嗓音也响彻大殿。
林凤岐撩袍请罪:“陛下容禀,阮氏并非是直接对林太傅行卷。收下行卷诗文之人,乃是微臣。”
林召棠蓦然失色:“凤岐!你……”
林凤岐侧过头来,眼角余光不仅望见了伯父,还有大殿角落中的许如观。
许如观被大理寺少卿死死按住,惊怒交加地向殿中望去,只看到林凤岐对他微微摇了摇头。
*
景文二十二年的科考,真是一波三折,甚是多灾。
先是原定的吏部主考官因罪下狱,再是暂代主考的林太傅受贿舞弊。
身为主考官,收受贿赂,罪加一等。如果此事坐实,遑论仕途,林召棠性命难保。
最终下狱的却是他那誉满京都的侄儿,尚书左丞,林凤岐。
林凤岐担下所有罪责,言称是自己举止不当,才不慎收受举子财物。但坚决否认借主考官亲属之便插手判卷。
“真是一桩糊涂案。”
大理寺狱内,一个狱卒摊了摊手:“不就是有人举报说阮家贿赂主考官才入选的吗?结果这贿赂还不是林太傅自己收的,搞得人家差点以死明志,说自己判卷绝对公正。现在吏部的、翰林的、国子监的大官全被留到宣政殿了,几十个官员围着阮家儿子的考卷研究,到现在得有两个时辰了吧?还没出来呢。”
一个年轻官差笑道:“一张嘴还说不清呢,几十张嘴,怕不是要吵到大半夜去?我估摸这是阮家那儿子最光辉的时刻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这是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眉宇间还有一丝稚气,看起来活泼跳脱。
他一开口,旁边官差立刻调笑道:“依我看哪,他们多少张嘴都比不上咱们三郎一张嘴管用。上次三郎一张口,几句话就把温少监给气了个倒仰,人家一个少监,还特意去找赵司狱告你的状!哈哈哈哈!三郎,你是这个!”
说着,装模作样比了一个大拇哥。
这少年正是陈三郎,他闻言,立刻啐道:“呸呸呸!你还对他一口一个‘少监’,不嫌恶心啊?一个宦官,没审批就要进咱们寺狱提审犯人,那我当然不给进了!四品又怎么样,心眼儿比针尖还小,多大人了,还跟赵叔告状……切!”
一位年长些的官差警告道:“你小子,还好意思说?赵大哥被吓得好几天没睡好觉,生怕姓温的记你的仇!记住赵大哥的叮嘱,下次看见那个温麟你就跑,别出来交接,哥几个给你打掩护。”
陈三郎撇了撇嘴:“知道了,冯叔。这次那群太监又来提审阮家的人,我不是就从后门溜了吗?”
说着,他翘起兰花指,拿腔拿调地掐着嗓子道:“咱家是奉旨提审~陛下口谕~谁敢不从~
呸!他一张嘴说风就是雨啊?半张皇纸都拿不出来,我还皇后口谕呢!”
旁边那个年轻官差已经笑得滚到桌子底下去了。
“不过啊,那阮家一群软骨头,倒是出了个烈女子。”
陈三郎忽然想起来,问道:“那个阮夫人怎么样了?她丈夫儿子不吭声,可她自从下了狱,一直坚称自己一家是冤枉的,拒不认罪。那姓温的会不会被她惹怒,报复她?毕竟这群太监那么容易就生气……”
年轻官差从桌子底下爬出来,方才笑到打跌,一时忘形,就随口道:“放心放心,有赵司狱在呢。你真不愧是赵司狱的侄子,跟他一样怜香惜玉,这会儿司狱说不准正在给美人上药呢……”
“咳咳!”
冯叔狠狠咳嗽两声,竖着眼睛瞪过来。
陈三郎后知后觉,狐疑地盯着那年轻官差:“什么玩意?韩至,你给我说清楚,什么怜香惜玉?什么给美人上药??”
韩至眼神飘忽不定:“啊……那个……”
陈三郎才不管冯叔咳嗽有多响,扑过去就勾住韩至的脖子,勒得他直吐舌头。
“略……要给你勒死了!三郎,三大爷,放手!我说我说我说!”
“其实呢,就是阮家那一群男的不当人。陛下没给他们定罪之前他们是关在一起的,那群太监把他们饿了好几天。这不,太监刚走,咱们还没来得及去送饭呢,那男的就跟赵司狱说,别看他妻子如今粗服乱头,实际是个美人。想跟赵司狱换点粮食……”
韩至说完,半晌没听个响,疑惑地回过头。
陈三郎愣愣地,好像没听懂,把这些话又在脑子里翻来覆去一遍,一股不可思议混着恶心感从胃里涌了上来。
陈三郎猛然站了起来,一脚踹翻了凳子。
“操!!!”
*
大理寺狱中阴暗潮湿,不见天日。
“朝缙,朝缙?”
杂乱的稻草中,一张混着尘灰与血迹的面庞缓缓睁开双眼。
阮朝缙已经昏迷整整一天了。
其实,直到现在,他都还没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父亲让他行卷,他去了。
父亲给他文章,要他务必熟背,他背了。
临去考试前,父亲叮嘱他,不要自己乱写,就按照背过的文章写……他写了。
他从前也是这样的,父亲要他背什么写什么,他就这样做。丝毫没有发觉任何问题。
他认认真真准备会试,忐忑不安等待结果,可是却有兵甲将士冲了进来,不由分说便把他们一家给绑了。
然后,他见到了恶名满京都的温氏宦官,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
“阿娘……”
嗓音沙哑,半点不似那个街头拦马、自荐诗文的年轻士子了。
阮朝缙环顾四周,却找不到母亲的影子。昏暗牢狱中,只有一个阮庭松。
他顾不得身上伤痛,勉力爬起来,抓住父亲,颤声问道:
“父亲!父亲,阿娘去哪了?阿娘是不是也被那群宦官抓走了!”
阮庭松同样形容憔悴,但身上并没有什么伤痕。闻言,他面皮抽动了一下。
即使得到了“阿娘被关去女监了”这样的答案,阮朝缙的惊慌也没有减少一星半点。
“是真的吗?父亲……我害怕,我太害怕了!我眼睁睁看他们把浮玉给拖了出去,阿娘和我一起想把浮玉拉回来,可是我们抢不过他们啊!到现在,我们下狱几天了,浮玉都没有回来……我真怕阿娘也……”
听到养子的名字,阮庭松不见悲伤,反而怒道:“别提他!丧门败运的玩意,要不是你娘非要向温少监质问那崽子的下落,也不会惹怒人家,让咱们好几天水米未进!”
阮庭松冷笑道:“摆谱摆久了,还以为自己世家贵女,旁人都要敬着她呢。”
阮朝缙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父亲在讽刺的人是阿娘。
他睁大了眼睛:“父亲!咱们家遭了祸,更应该守望相助……”
怎么还能说自家人的不是呢?
但后面的话,阮朝缙还是习惯性地吞了回去。
从小到大,只要父亲一冷脸,他便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和从前不同的是,就在刚刚,阮朝缙在父亲的冷笑中嗅到了一丝怨怼。
压抑已久的怨怼。
阮庭松是寒门士子出身,母亲却是世家女。随之远嫁荆州,操劳多年,阮庭松表面上敬她爱她,庶务一应放权给她,从不纳妾……
阮朝缙一直以为,父母是恩爱的。
可是,原来父亲……对母亲有怨?
他怨母亲什么呢?
阮庭松冷冷道:“别为你母亲说话了。你母亲忒拎不清,从前在家里看不清形势,到如今人都成了阶下囚,还看不清形势,真以为出身好可以高人一等了?你听了你母亲的,没有送出瑶函墨,结果有什么不同?别人想害你,照样让你下狱!”
阮朝缙猛然抬头,急切道:“对,父亲,就是有人害咱们!我给林郎君的真的只是诗文,没有别的啊!他们怎么拷打我,我都没有认罪!”
说着,阮朝缙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
“我是您的儿子,您教过我,要立身持正。我阮朝缙没有做过的事,我绝不认!”
哪怕被拷打到昏死过去,也没有按上手印。
阮庭松撇开了目光,没有给儿子应有的赞扬。
他将一个碟子推到阮朝缙面前:“吃吧。少说些话,保存体力。”
碟子里只有半个馒头。
阮朝缙只当父亲太累了,也闭了嘴。刚拿起馒头,顿了顿,掰下一块,又把把剩下的放回碟子里。
剩下的要留给父亲和母亲。
阮朝缙嚼着几天来唯一的一块馒头,将目光投向空荡又阴暗的寺狱走廊。
也许,母亲还会回来呢?
……还有浮玉。
可是如今,却爆发了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案!
有人检举荆州阮氏举子贿赂主考官,意图金榜题名。
好巧不巧,这阮氏举子还真就名列拟好的入选名单中。
看起来,似乎是板上钉钉了。景文帝惊怒交加,命大理寺卿全权审理。
现在,宣政殿中落枕可闻,寂静得可怕。文武百官齐聚在此,无人敢多说一句话,只隐晦地将目光投向大殿中央,那个撩袍下跪的身影。
景文帝一目十行读完供状,仿佛不敢相信一般,又返回开头扫了两三遍,这才彻底确认。
“啪”地一声,景文帝将供状一掌拍在面前的御案之上,发出重重的响声。
“荆州举子阮朝缙,亲口供述,自己曾假借行卷之名行贿。阮朝缙的父亲,昔年的进士阮庭松,也承认了此事是他一手指使。而他行贿的对象,就是朕钦点的会试主考官——林召棠。”
御案之上,还有从太傅家搜查出来的阮氏举子诗文,还有行贿的“证物”。
景文帝的脸色极其不好。
“瑶函墨……此墨珍贵,可抵万金。更遑论是雕琢成八景图的瑶函墨了,简直可遇而不可求。林召棠,朕记得你甚爱文房宝物啊,年少时曾为了一卷澄心堂纸与人斗诗三日。怎么,当了主考官,还没改了这毛病?!是朕给你们的俸禄不够吗!”
林召棠跪在大殿中央,脸上却没有丝毫惧色。迎着帝王的天威怒气,他仰起头,铿锵有力地驳斥道:
“臣以性命起誓,绝无收受举子贿赂!
陛下容禀,臣乃是会试三天之前,才临危受命成为主考官。按大梁惯例,士子行卷都是为了积攒声名,以求赏识,大多在刚刚入京之时,也就是会试的前几月,便开始行卷了。如何会在会试开始前三天行卷呢?”
林召棠坚称选阮朝缙文章入其中,是由于对方确有文采,自己是秉公判卷。
他素来以文名享誉大梁,确实收到过举子行卷,但大多数都是去年的事,而且也并未收受过任何财物。
林召棠指出的这一点,非常关键。
殿中的其他官员有的已经在暗自点头。
御史大夫宋熙亦执玉笏出列:
“陛下明鉴,大梁行卷之风盛行,早在去年秋冬,有些赴京赶考的举子就已经四处交游,除了太傅,亦有许多官员与之诗文唱和过。当时谁也无法预料到主考官会换人,更何况太傅并非吏部官员,怎能预知未来变故?
即使从林家搜查出来了阮氏举子的诗文和瑶函墨,也并无法将此定为行贿。”
宋熙一站出来,便陆陆续续有官员出来为之说话,谏言陛下明察秋毫。
大殿末位,都是品阶不高的小官,都在眼观鼻鼻观心。
唯有大理寺丞许如观,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脸色越来越难看。他身前正是一直提携他的大理寺少卿,望见下属这般神色,不禁皱了皱眉。
面对百官求情,景文帝的脸色却没有丝毫缓和,捏着供状的手却逐渐收紧了。
两个,三个,四个……
很好。
他的朝堂,居然有二十多个官员出来为林召棠说话!
从前的林召棠,可没这个号召力。
“够了。”
景文帝冷冷道:“诗文上的落款日期,是二月初七。”
此言一出,群臣噤声。
执着玉笏的宋熙顿时怔在原地,林召棠的脸上划过了堪称震惊的神色。
这不对!
阮氏行卷的日子,分明不是二月初七!
而且,阮氏举子走后,他和凤岐都检查过那几个卷轴……许如观发誓,里面绝无什么“瑶函墨”!
许如观身形一动,便要出列,一双如钳般的大手却紧紧抓住了他的衣袖。
“许郎!你要做什么!”
大理寺少卿硬是把他拽回队列里,从牙缝中挤出声音来:“还看不懂陛下的意思吗?今天上朝,就是来宣判的!这次咱们大理寺插不上嘴,你给我噤声!”
许如观在大理寺少卿身边学了好几年的谨言慎行,如今却难掩焦急:“您有所不知,阮氏行卷时我也在场……唔!”
“陛下明鉴!”
在许如观的辩解被大理寺少卿用手按回嘴巴里的同时,一个他极其熟悉的嗓音也响彻大殿。
林凤岐撩袍请罪:“陛下容禀,阮氏并非是直接对林太傅行卷。收下行卷诗文之人,乃是微臣。”
林召棠蓦然失色:“凤岐!你……”
林凤岐侧过头来,眼角余光不仅望见了伯父,还有大殿角落中的许如观。
许如观被大理寺少卿死死按住,惊怒交加地向殿中望去,只看到林凤岐对他微微摇了摇头。
*
景文二十二年的科考,真是一波三折,甚是多灾。
先是原定的吏部主考官因罪下狱,再是暂代主考的林太傅受贿舞弊。
身为主考官,收受贿赂,罪加一等。如果此事坐实,遑论仕途,林召棠性命难保。
最终下狱的却是他那誉满京都的侄儿,尚书左丞,林凤岐。
林凤岐担下所有罪责,言称是自己举止不当,才不慎收受举子财物。但坚决否认借主考官亲属之便插手判卷。
“真是一桩糊涂案。”
大理寺狱内,一个狱卒摊了摊手:“不就是有人举报说阮家贿赂主考官才入选的吗?结果这贿赂还不是林太傅自己收的,搞得人家差点以死明志,说自己判卷绝对公正。现在吏部的、翰林的、国子监的大官全被留到宣政殿了,几十个官员围着阮家儿子的考卷研究,到现在得有两个时辰了吧?还没出来呢。”
一个年轻官差笑道:“一张嘴还说不清呢,几十张嘴,怕不是要吵到大半夜去?我估摸这是阮家那儿子最光辉的时刻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这是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眉宇间还有一丝稚气,看起来活泼跳脱。
他一开口,旁边官差立刻调笑道:“依我看哪,他们多少张嘴都比不上咱们三郎一张嘴管用。上次三郎一张口,几句话就把温少监给气了个倒仰,人家一个少监,还特意去找赵司狱告你的状!哈哈哈哈!三郎,你是这个!”
说着,装模作样比了一个大拇哥。
这少年正是陈三郎,他闻言,立刻啐道:“呸呸呸!你还对他一口一个‘少监’,不嫌恶心啊?一个宦官,没审批就要进咱们寺狱提审犯人,那我当然不给进了!四品又怎么样,心眼儿比针尖还小,多大人了,还跟赵叔告状……切!”
一位年长些的官差警告道:“你小子,还好意思说?赵大哥被吓得好几天没睡好觉,生怕姓温的记你的仇!记住赵大哥的叮嘱,下次看见那个温麟你就跑,别出来交接,哥几个给你打掩护。”
陈三郎撇了撇嘴:“知道了,冯叔。这次那群太监又来提审阮家的人,我不是就从后门溜了吗?”
说着,他翘起兰花指,拿腔拿调地掐着嗓子道:“咱家是奉旨提审~陛下口谕~谁敢不从~
呸!他一张嘴说风就是雨啊?半张皇纸都拿不出来,我还皇后口谕呢!”
旁边那个年轻官差已经笑得滚到桌子底下去了。
“不过啊,那阮家一群软骨头,倒是出了个烈女子。”
陈三郎忽然想起来,问道:“那个阮夫人怎么样了?她丈夫儿子不吭声,可她自从下了狱,一直坚称自己一家是冤枉的,拒不认罪。那姓温的会不会被她惹怒,报复她?毕竟这群太监那么容易就生气……”
年轻官差从桌子底下爬出来,方才笑到打跌,一时忘形,就随口道:“放心放心,有赵司狱在呢。你真不愧是赵司狱的侄子,跟他一样怜香惜玉,这会儿司狱说不准正在给美人上药呢……”
“咳咳!”
冯叔狠狠咳嗽两声,竖着眼睛瞪过来。
陈三郎后知后觉,狐疑地盯着那年轻官差:“什么玩意?韩至,你给我说清楚,什么怜香惜玉?什么给美人上药??”
韩至眼神飘忽不定:“啊……那个……”
陈三郎才不管冯叔咳嗽有多响,扑过去就勾住韩至的脖子,勒得他直吐舌头。
“略……要给你勒死了!三郎,三大爷,放手!我说我说我说!”
“其实呢,就是阮家那一群男的不当人。陛下没给他们定罪之前他们是关在一起的,那群太监把他们饿了好几天。这不,太监刚走,咱们还没来得及去送饭呢,那男的就跟赵司狱说,别看他妻子如今粗服乱头,实际是个美人。想跟赵司狱换点粮食……”
韩至说完,半晌没听个响,疑惑地回过头。
陈三郎愣愣地,好像没听懂,把这些话又在脑子里翻来覆去一遍,一股不可思议混着恶心感从胃里涌了上来。
陈三郎猛然站了起来,一脚踹翻了凳子。
“操!!!”
*
大理寺狱中阴暗潮湿,不见天日。
“朝缙,朝缙?”
杂乱的稻草中,一张混着尘灰与血迹的面庞缓缓睁开双眼。
阮朝缙已经昏迷整整一天了。
其实,直到现在,他都还没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父亲让他行卷,他去了。
父亲给他文章,要他务必熟背,他背了。
临去考试前,父亲叮嘱他,不要自己乱写,就按照背过的文章写……他写了。
他从前也是这样的,父亲要他背什么写什么,他就这样做。丝毫没有发觉任何问题。
他认认真真准备会试,忐忑不安等待结果,可是却有兵甲将士冲了进来,不由分说便把他们一家给绑了。
然后,他见到了恶名满京都的温氏宦官,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
“阿娘……”
嗓音沙哑,半点不似那个街头拦马、自荐诗文的年轻士子了。
阮朝缙环顾四周,却找不到母亲的影子。昏暗牢狱中,只有一个阮庭松。
他顾不得身上伤痛,勉力爬起来,抓住父亲,颤声问道:
“父亲!父亲,阿娘去哪了?阿娘是不是也被那群宦官抓走了!”
阮庭松同样形容憔悴,但身上并没有什么伤痕。闻言,他面皮抽动了一下。
即使得到了“阿娘被关去女监了”这样的答案,阮朝缙的惊慌也没有减少一星半点。
“是真的吗?父亲……我害怕,我太害怕了!我眼睁睁看他们把浮玉给拖了出去,阿娘和我一起想把浮玉拉回来,可是我们抢不过他们啊!到现在,我们下狱几天了,浮玉都没有回来……我真怕阿娘也……”
听到养子的名字,阮庭松不见悲伤,反而怒道:“别提他!丧门败运的玩意,要不是你娘非要向温少监质问那崽子的下落,也不会惹怒人家,让咱们好几天水米未进!”
阮庭松冷笑道:“摆谱摆久了,还以为自己世家贵女,旁人都要敬着她呢。”
阮朝缙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父亲在讽刺的人是阿娘。
他睁大了眼睛:“父亲!咱们家遭了祸,更应该守望相助……”
怎么还能说自家人的不是呢?
但后面的话,阮朝缙还是习惯性地吞了回去。
从小到大,只要父亲一冷脸,他便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和从前不同的是,就在刚刚,阮朝缙在父亲的冷笑中嗅到了一丝怨怼。
压抑已久的怨怼。
阮庭松是寒门士子出身,母亲却是世家女。随之远嫁荆州,操劳多年,阮庭松表面上敬她爱她,庶务一应放权给她,从不纳妾……
阮朝缙一直以为,父母是恩爱的。
可是,原来父亲……对母亲有怨?
他怨母亲什么呢?
阮庭松冷冷道:“别为你母亲说话了。你母亲忒拎不清,从前在家里看不清形势,到如今人都成了阶下囚,还看不清形势,真以为出身好可以高人一等了?你听了你母亲的,没有送出瑶函墨,结果有什么不同?别人想害你,照样让你下狱!”
阮朝缙猛然抬头,急切道:“对,父亲,就是有人害咱们!我给林郎君的真的只是诗文,没有别的啊!他们怎么拷打我,我都没有认罪!”
说着,阮朝缙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
“我是您的儿子,您教过我,要立身持正。我阮朝缙没有做过的事,我绝不认!”
哪怕被拷打到昏死过去,也没有按上手印。
阮庭松撇开了目光,没有给儿子应有的赞扬。
他将一个碟子推到阮朝缙面前:“吃吧。少说些话,保存体力。”
碟子里只有半个馒头。
阮朝缙只当父亲太累了,也闭了嘴。刚拿起馒头,顿了顿,掰下一块,又把把剩下的放回碟子里。
剩下的要留给父亲和母亲。
阮朝缙嚼着几天来唯一的一块馒头,将目光投向空荡又阴暗的寺狱走廊。
也许,母亲还会回来呢?
……还有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