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北京
2023年,九月,北京。
虞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冒着涔涔汗珠,到达寝室门口。敲了敲门,却没人反应。只得用新拿到的钥匙开了门。
邹辅的念叨犹在耳畔,寝室钥匙一人一把,丢了我可不管啊。
这位年轻的辅导员给虞晴腾了自己的桌子签住宿文件。讲交流的注意事项时却盯着iPad里Python网课。虞晴Python学的并不好,但也看出是入门课。想来是理工男在课外拓展知识。
虞晴把签好的文件递过去,邹辅看也没看就收进了柜子里。转头问的是,“闻到辣条味了吗?今天中午我的灌饼加了两个蛋”。
虞晴心里觉得好笑,不愧是少数在朋友圈里记录生活的年轻人啊。在济南呆得久了,还以为全世界辅导员都画着全妆、端坐在有八十个工作窗口的电脑前。微信里转发的都是山大公众号的最新资讯。
北京可真有意思。
一番折腾之后总算收拾好自己的床位。山大与首都医科的交流生互派项目停了三年,终是在疫情后重新启动。
打开微信朋友圈,一条新的消息通知。
于卿评论了你的朋友圈。
“欢迎入京,来找我玩”。
他很少言,两人的往事也绝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
此人嘴唇一副稚嫩模样,肉嘟嘟的。都说这样的人话密,可于卿却全然相反。老实讲,于卿姿态不错,生得一副好皮囊。半个班的女生都喜欢过他。高挺的鼻子,清晰的下颌,凑近看脸上有细细的绒毛。
眼角微微下垂,这样的眼睛,眼里却怎么全是比吊梢眼更藏不住的自负、嚣张?用向来看不惯他的语文老师的话说就是,此人眼睛长到了头顶上。
虞晴曾经便愤愤地想过,十一的教育可真不好。看看于卿就知道,挫折教育来得太晚,不是什么好事。
【2】
还没回于卿的评论。
虞晴是一个健谈的人,总是三言两语就把朋友逗笑。大家都喜欢和她玩。可是,在于卿面前,妙语连珠却不知为何总失了效。
立马就回的消息,那是对于仅仅有好感的人来说的啊。
而对你,又怎么可能不谨慎。
“谢谢于老师哈”。幸好,公共社交媒体上从不需要任何真心,打着哈哈就能应付过去。
北京昼夜温差极大,一直开着空调令人起鸡皮疙瘩。虞晴抬头忘向空调,16度。她想起来高中的生物班主任老师。进了班看到24度的空调,大喊——你们不要命啦?紧接着便是下丘脑、人体节律等难懂话。这些对现在的她来说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一一蹦进脑海,虞晴忍不住笑出了声。心情也由阴转晴,在号称学院路一众高校里最豪华的寝室里住——心情阴不起来啊!
虞晴与三个室友打过招呼,只是刚认识便能把她们的性格摸索出七八分。宋钰活泼得像小太阳,热情地拉着她要去逛校园。其余两个人则像大学里最常见的室友一样,与其说是朋友,倒不如说是搭伙在一个屋子里生活的人。
爽朗的天空下,银杏悄然泛黄。
交流科的老师说,九月是首都医科大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走在校园里,果然名不虚传。
北京的路很平,不似家乡山城一样需要上坡下坡。校园不大,骑车的人很少,板仔却很多。
“过一下过一下!”虞晴还没反应过来闪避,后面的人就速度七十迈地扑过来。巨大的惯性使两人都瞬间倒地。“对不住了!”虞晴满脸地黑线,刚想看看到底是哪个不长眼的。那人却已经跑的不见踪影了。虞晴被周围的好心同学拉起来。“诶,诶!”,可是哪里还叫的住人。这可是肇事逃跑啊!这人真没素质!
【3】
“济南我去过,是个好地方。”
解剖课上组队的同学得知虞晴是交流生,热情地寒暄着。
这句话有几分耳熟,如今又听见却有些好笑。
当年高考结束谢师宴,于卿知道她去了山大。立马拿起手机搜北京与济南的距离。
“四百公里,两个小时!”
少年眼睛笑起来是弯弯的,直观地让人感受到他的兴奋与喜气。虞晴却遗憾地想,可惜不是北京。“还是要努力啊”,虞晴感慨。
她发挥得还不错。可是二线城市顶尖高中竞赛班,从来不缺高考裸分高分。她的成绩依然是中后游。
高二分班时,虞晴踩线来到了数学竞赛班,运气实力皆有之。虽然也是初中直升上来的,从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思维训练,但她功底一般。
来这里只是因为,这所学校浓厚的竞赛氛围默认——天下英才在数竞。
她生来要强,不管热爱数学与否,怎么可能允许自己不在最好的班。
当然,后面吃的苦头就要另当别论。
“只有拿过牌的才是杰出校友”。他们的班主任这样说。
班主任张强老师从这所高中毕业,拿了CMO金牌后顺理成章去了北大数院。研究生毕业后又回来任教,兼任竞赛教练。
像这里大多数求稳妥的优秀学长一样。
能在这里读书的人,大多有个不好的毛病——慕强。张老师背景没话说。大家因此也很服气他。亲切地称他张老板。
数竞生无人不知北大数院是数竞生的第一选择。
CMO成绩公布当天,班里就传遍了于卿拿了金牌的消息,大大小小的比赛他一直保持前十,甚至高一就拿过省赛的第一。金牌也是意料之中。但这次,虞晴能直观地感受到,年级里所有人都认识了于卿。
作为于卿的同桌,虞晴直观感受到——来座位旁问于卿问题的人更多了。
“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代入会简化一些”“不愧是卿神~厉害啊厉害。”大多来问题的同学总要先恭维几句。虞晴不喜这种互膜大佬的风气。每次有人来问题就会往旁边挪些。
“于老师,我似乎可以弹冠相庆了?”虞晴把身子挪回来,盯着眼睛调侃他。
于卿有点出神,这人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一只小狐狸。每次吃椰蓉巧克力时也是这样。他忽然意识到,他桌子里总放着的那两盒椰蓉巧克力是留给谁的。
于卿慌忙把头低下,“哪有那么容易?还要去北京面试。从这届开始有了数学英才班,只招30人,入围的还有很多高一拿了牌的学弟。上海也不是没可能。”
可谦虚归谦虚,他还是考过了一本线,顺理成章去了PKU英才班。
张强倒是很开心。徒弟去了令自己满意的地方。却还是在谢师宴上佯装恼怒,拍了下于卿的头嗔责他语文没考好。高考都敢不写作文,胆子忒大了点。
“是要努力”,于卿视线找了找虞晴在的地方,含糊地说。
2023年,九月,北京。
虞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冒着涔涔汗珠,到达寝室门口。敲了敲门,却没人反应。只得用新拿到的钥匙开了门。
邹辅的念叨犹在耳畔,寝室钥匙一人一把,丢了我可不管啊。
这位年轻的辅导员给虞晴腾了自己的桌子签住宿文件。讲交流的注意事项时却盯着iPad里Python网课。虞晴Python学的并不好,但也看出是入门课。想来是理工男在课外拓展知识。
虞晴把签好的文件递过去,邹辅看也没看就收进了柜子里。转头问的是,“闻到辣条味了吗?今天中午我的灌饼加了两个蛋”。
虞晴心里觉得好笑,不愧是少数在朋友圈里记录生活的年轻人啊。在济南呆得久了,还以为全世界辅导员都画着全妆、端坐在有八十个工作窗口的电脑前。微信里转发的都是山大公众号的最新资讯。
北京可真有意思。
一番折腾之后总算收拾好自己的床位。山大与首都医科的交流生互派项目停了三年,终是在疫情后重新启动。
打开微信朋友圈,一条新的消息通知。
于卿评论了你的朋友圈。
“欢迎入京,来找我玩”。
他很少言,两人的往事也绝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
此人嘴唇一副稚嫩模样,肉嘟嘟的。都说这样的人话密,可于卿却全然相反。老实讲,于卿姿态不错,生得一副好皮囊。半个班的女生都喜欢过他。高挺的鼻子,清晰的下颌,凑近看脸上有细细的绒毛。
眼角微微下垂,这样的眼睛,眼里却怎么全是比吊梢眼更藏不住的自负、嚣张?用向来看不惯他的语文老师的话说就是,此人眼睛长到了头顶上。
虞晴曾经便愤愤地想过,十一的教育可真不好。看看于卿就知道,挫折教育来得太晚,不是什么好事。
【2】
还没回于卿的评论。
虞晴是一个健谈的人,总是三言两语就把朋友逗笑。大家都喜欢和她玩。可是,在于卿面前,妙语连珠却不知为何总失了效。
立马就回的消息,那是对于仅仅有好感的人来说的啊。
而对你,又怎么可能不谨慎。
“谢谢于老师哈”。幸好,公共社交媒体上从不需要任何真心,打着哈哈就能应付过去。
北京昼夜温差极大,一直开着空调令人起鸡皮疙瘩。虞晴抬头忘向空调,16度。她想起来高中的生物班主任老师。进了班看到24度的空调,大喊——你们不要命啦?紧接着便是下丘脑、人体节律等难懂话。这些对现在的她来说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一一蹦进脑海,虞晴忍不住笑出了声。心情也由阴转晴,在号称学院路一众高校里最豪华的寝室里住——心情阴不起来啊!
虞晴与三个室友打过招呼,只是刚认识便能把她们的性格摸索出七八分。宋钰活泼得像小太阳,热情地拉着她要去逛校园。其余两个人则像大学里最常见的室友一样,与其说是朋友,倒不如说是搭伙在一个屋子里生活的人。
爽朗的天空下,银杏悄然泛黄。
交流科的老师说,九月是首都医科大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走在校园里,果然名不虚传。
北京的路很平,不似家乡山城一样需要上坡下坡。校园不大,骑车的人很少,板仔却很多。
“过一下过一下!”虞晴还没反应过来闪避,后面的人就速度七十迈地扑过来。巨大的惯性使两人都瞬间倒地。“对不住了!”虞晴满脸地黑线,刚想看看到底是哪个不长眼的。那人却已经跑的不见踪影了。虞晴被周围的好心同学拉起来。“诶,诶!”,可是哪里还叫的住人。这可是肇事逃跑啊!这人真没素质!
【3】
“济南我去过,是个好地方。”
解剖课上组队的同学得知虞晴是交流生,热情地寒暄着。
这句话有几分耳熟,如今又听见却有些好笑。
当年高考结束谢师宴,于卿知道她去了山大。立马拿起手机搜北京与济南的距离。
“四百公里,两个小时!”
少年眼睛笑起来是弯弯的,直观地让人感受到他的兴奋与喜气。虞晴却遗憾地想,可惜不是北京。“还是要努力啊”,虞晴感慨。
她发挥得还不错。可是二线城市顶尖高中竞赛班,从来不缺高考裸分高分。她的成绩依然是中后游。
高二分班时,虞晴踩线来到了数学竞赛班,运气实力皆有之。虽然也是初中直升上来的,从小接受过较为系统的思维训练,但她功底一般。
来这里只是因为,这所学校浓厚的竞赛氛围默认——天下英才在数竞。
她生来要强,不管热爱数学与否,怎么可能允许自己不在最好的班。
当然,后面吃的苦头就要另当别论。
“只有拿过牌的才是杰出校友”。他们的班主任这样说。
班主任张强老师从这所高中毕业,拿了CMO金牌后顺理成章去了北大数院。研究生毕业后又回来任教,兼任竞赛教练。
像这里大多数求稳妥的优秀学长一样。
能在这里读书的人,大多有个不好的毛病——慕强。张老师背景没话说。大家因此也很服气他。亲切地称他张老板。
数竞生无人不知北大数院是数竞生的第一选择。
CMO成绩公布当天,班里就传遍了于卿拿了金牌的消息,大大小小的比赛他一直保持前十,甚至高一就拿过省赛的第一。金牌也是意料之中。但这次,虞晴能直观地感受到,年级里所有人都认识了于卿。
作为于卿的同桌,虞晴直观感受到——来座位旁问于卿问题的人更多了。
“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代入会简化一些”“不愧是卿神~厉害啊厉害。”大多来问题的同学总要先恭维几句。虞晴不喜这种互膜大佬的风气。每次有人来问题就会往旁边挪些。
“于老师,我似乎可以弹冠相庆了?”虞晴把身子挪回来,盯着眼睛调侃他。
于卿有点出神,这人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一只小狐狸。每次吃椰蓉巧克力时也是这样。他忽然意识到,他桌子里总放着的那两盒椰蓉巧克力是留给谁的。
于卿慌忙把头低下,“哪有那么容易?还要去北京面试。从这届开始有了数学英才班,只招30人,入围的还有很多高一拿了牌的学弟。上海也不是没可能。”
可谦虚归谦虚,他还是考过了一本线,顺理成章去了PKU英才班。
张强倒是很开心。徒弟去了令自己满意的地方。却还是在谢师宴上佯装恼怒,拍了下于卿的头嗔责他语文没考好。高考都敢不写作文,胆子忒大了点。
“是要努力”,于卿视线找了找虞晴在的地方,含糊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