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一个多钟头,下午四点多,车终于行驶到村口了。

    大巴车在山前村村口停靠,胡云拿好行李下车,朝家里走去。

    拖着行李走在村里平整的双车道水泥路上,胡云想起小时候,这还只是一条只有摩托车和行人在上面通行的,比单车道还要窄一点点的凹凸不平的土路,晴天还好,雨天坑坑洼洼的简直惨不忍睹。

    这十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农村基础建设的大力投入,村里各方面的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先是修路通车,然后通电通水,通互联网,去年还在村里修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小公园。村民们也借着发展,放下手中的农具,纷纷外出挣钱,然后回乡将自家的土瓦房推了盖小洋楼。

    村民们的生活在变好,而大家的各种观念也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转变。

    转变得还是太慢了。胡云心想,而且有些习俗和观念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是没办法改变的。

    面对这些,胡云曾经也尝试过去质疑、去挑战、去改变,但奈何力量太小又或者是方法不对,收效甚微,大多都是做无用功。

    最后发现,自己能做到独善其身已经很不容易了。

    *

    在妈妈总是叫自己去做家务的时候,胡云说上次她做了,这次该弟弟去了。结果弟弟不做,妈妈只能自己去做,而胡云看到这样,不想妈妈太辛苦,最后还是自己去把家务做了。

    伯母看到胡云做事经常习惯性地挑刺,嫌弃她做不好,哪儿哪儿都不行。胡云回嘴:“我起码读书成绩还不错,不像你家那两个,才真的是哪儿哪儿都不行。”伯母被戳到肺管子,急了:“他们是男孩子,能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他们是缺胳膊少腿,行动不便,或者脑子有病,无法学习,还是家里金山银山,能请几个保姆来给他们打理生活,洗衣喂饭?”胡云继续怼。伯母气得不行,但又说不过胡云,只能留下一句:“嘴皮子真厉害,看以后谁敢要你!”然后忿忿离开。

    几家亲戚一起吃饭,人太多,一桌坐不下,分成两三桌。胡云最初以为会是家人尽量坐一桌,结果看到男人们坐一桌,女人带着孩子自觉地坐别的桌。胡云就装作什么都没看见,坐去了男人那一桌。吃饭途中,桌上的男人三番四次地叫自家的女人帮他盛饭,女人那边喂着小孩,自己还没吃上几口,转头还要着急忙慌地去盛饭。这种时候,胡云就会放下筷子,一脸关切地问这位叔叔:“叔叔,你是生病了吗?手脚怎么不能动了啊?盛饭都要别人帮忙,好像有点严重哦,要不要去看医生啊?就一顿饭而已,叔叔千万不要勉强自己!有病一定要治,真的,早看早好!”在场的除了小朋友,都听出来胡云在阴阳怪气,那位叔叔更是一脸愠色。胡云说完,无视其他人的表情,抬起碗接着吃饭,好像她刚刚真的只是单纯地问一下。

    妈妈的年少好友王贞阿姨,也嫁到了山前村,会经常来胡云家串门。这天,王贞阿姨来找到胡云妈妈王丽,抱怨自家小女儿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吵着闹着要去读职校。王贞阿姨觉得读职校又要花钱又没什么用,不如早早去打工赚钱,还能补贴家里。胡云在一旁听了半天,开口问道:“阿姨,你家大儿子当初不也是高中没考上去读了职校吗?能学门技术不挺好的吗?”王贞阿姨愣了一下,说:“这男孩女孩能一样吗?”胡云看着王贞阿姨,认真地说:“主席说过,男女都一样。”

    那时年纪小的胡云以为这样怼来怼去就能改变点什么,结果不仅没用,乡里乡亲还明里暗里说胡云不会说话,跟刺头一样,让胡大勇回家好好教教。

    高三那年寒假回家,同村一位一起读过初中的男同学来找到胡云,发了一袋喜糖,让胡云大年初五去他家吃结婚酒席。胡云满脸疑惑:“啊?你家谁结婚啊?”那位同学害羞地说道:“我的婚礼,我要结婚了,对方是山沿村的,是我读初中时的学妹。”胡云震惊地问他:“你不也才19岁吗?可以结婚吗?不是一般都要二十几岁吗?”“长辈们都说没事的,可以先办酒席,等岁数到了再去领证。”同学回答道,满脸喜气洋洋地向门外走去,朝着胡云摆手,“好了,我就不多呆了,还要去其他家发糖呢,到时候一定要记得来哦。”处于震惊中的胡云看着同学离开的方向,呆呆地望着,久久不能回神。

    到了初五这天,胡云和几个同届的初中同学一起去吃酒席。到了他家只看见这位同学穿着大红色的衣服,脸上稚气未脱,笑呵呵地站在门口招呼客人,俨然一副“大人”模样。胡云不知道说什么好,就道了声恭喜,祝百年好合,便进去入座了。

    席间,胡云听一桌的人聊天,才大概知道了些关于两位新人的故事。两位新人在初中时互相喜欢,就谈起了恋爱。男方大女方一届,读书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直接去父母在城上开的小店帮忙。女方成绩一般,家境贫穷,初中考完结业考试就去打工了。男方父母在得知小年轻的事情后,想着反正两人都入社会了,干脆早点结婚成家,家里出钱给俩人开个店,让他们一起打拼,互相照顾。于是在和女方家长谈过之后,就将婚事定了。当然也有好事八卦的人说,好像是因为新娘怀孕了,要不然完全可以多谈几年,大可不必现在就结。

    后面,两位新人出来敬酒。胡云看着眼前的两个人,穿着结婚喜服,举着酒杯,嘴里说着“成熟”的客套话、敬酒词,一切的一切,好像在办过家家。

    吃完酒席回到家里,胡云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脑子里想着好多事情。

    胡云想起家里刚盖好房子那阵,有很多亲朋好友来道喜看新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房子以后给你儿子结婚用,够用了。

    胡云私下会问爸爸胡大勇,他们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我的家吗?没有我的份吗?我不能用吗?

    胡大勇回答,你以后也会结婚的,你就会去别人家。

    胡云气了,我就不能呆在自己家里,为什么要去别人家!去别人家有什么好的!

    胡大勇没辙了,支支吾吾的,人家都是这样的,姑娘一直呆在家里是要被人笑话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胡云渐渐发现,爸爸妈妈确实是疼爱自己的,也不会像村里的有些人家明目张胆地对儿子女儿区别对待,但总是有点不同。

    在一般问题上,弟弟有的,胡云都有。

    但是家里只要涉及到对长远问题的考虑、未来的规划以及一些根本性财产的分配,胡云就是个透明人。

    不是说家人对胡云不好,相反,其实还挺不错的。给胡云提供了一切他们能提供的,给她吃,给她穿,供她上学。

    只是,胡云清楚地知道在爸妈眼里,自己始终跟弟弟是不一样的。

    胡云觉得自己就跟名字一样,像一朵云,会飘泊,会停留,但是没有根。

    这些问题的发现曾一度让胡云倍感无力,十分诅丧,甚至否定自己存在的意义。但好在胡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好成绩所反映出来的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以及别人的夸赞和羡慕,都让她再次肯定了自己。

    于是,胡云更加勤奋地努力读书了,因为她知道,好的成绩能给她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出路。不止如此,她还要为自己各方面以及未来的规划做准备。因为自己未来可能没有“家”,胡云就决定自己为自己造一个“家”。

    而且胡云还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要离开这样的环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胡云认为自己如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周围同化而不自知,甚至可能会做起“帮凶”。

    所以从高中毕业起,到上大学期间,胡云在校就努力读书,一到放假或者休息的时间就去兼职赚钱,然后攒起来,为自己的离家做准备。

    今年,胡云认为这大概是自己最后一次回家过年了,以后可能就每年年中有事回家一趟,毕业工作之后也会每月给家里转爸妈的养老钱。

    她必须要“冷漠”一点,“狠心”一点,才能给自己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可能。

    很多时候,胡云会用张桂梅校长的话来提醒自己、鼓励自己:“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诺夫。”

    *

    快到家了,熟悉的路和面孔渐渐多了起来。

    “这不是大勇家女儿吗?学校放假回来啦。”邻居家的阿姨正在门口扫地,看到胡云,打招呼问道。

    胡云礼貌而客套地回答:“是啊,回来过年。阿姨在扫地啊,地这么干净还要扫啊。阿姨真勤快。”

    被夸了的阿姨有点不好意思:“还是有点脏的。”然后招呼胡云说:“一路上坐车挺辛苦的吧,要不要来我家喝杯水,吃点东西,休息一下。你家好像都还没人回来呢。”

    “谢谢阿姨,不用了。我得先回去把行李整理一下。”胡云说着继续往家里走,“下次再来,阿姨有空也来我家坐坐,聊聊天。”

    “好的。”阿姨应了一声,看到胡云往家里走,就低头接着扫地。

章节目录

男友是社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狗子在写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狗子在写文并收藏男友是社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