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季舒这才反应过来,他明白高澄想要干什么事。崔季舒觉得自己是高澄的帮凶,他是在助纣为虐。他却依然按照高澄的吩咐,把元妇人带到了邺城的官府,交付给几名守卫看管。
官府的廷尉卿是一位叫陆操的年轻人。陆操是一个性格清高的人,他在学业上很有建树,个性文雅喜好文章。他看到崔季舒带着一位貌美的妇人前来认罪伏法,当下便明白了领军府上发生了什么事。
崔季舒对陆操说:“廷尉卿,这个女人是世子让我把她带过来的。她姓元,之前是薛寘的夫人。世子说,你只管把元夫人带到牢狱里关上几天,后面交由世子亲自审问就好。”
陆操便问他:“元夫人她有何罪过?”
崔季舒说:“元夫人她的罪过,需要世子亲自定夺。”
然而陆操却一口回绝了崔季舒的要求。他说:“崔季舒,我不能答应你们这件事情,请你带着元夫人回家吧。元夫人她没有犯罪,你们也不要再来找我了。”
元夫人她正低着头抹着眼泪,听到陆操的话,她的哭声才稍稍压低了一些。
崔季舒只得向陆操劝说道:“陆□□,你不要命了是不是?你明知是世子动了怒,才要将那女子发配到监牢里的。难道你想违背世子的命令,让我们都牵扯进这件事里面?陆操,我可要提醒你,到时候我在世子面前无法交差,世子追究到你的头上,我看你怎么办!”
陆操反问他:“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崔季舒说:“你只需给元夫人随便定一个罪名就行。你说她在世子面前出言不逊也好,说她以下犯上也好。总之官府里的罪名那么多,你自己看着办不就行了?”
陆操的态度很坚决,他说:“我不能按照你说的办,我是不会听你的话的。我也是有妻儿的人,遇到这种不公正的事,我不能坐视不管,还跟你们沆瀣一气、一错再错。”
崔季舒抬手在他的额头上打了一下,说:“你这个人的脾气怎么这么倔啊,非要跟我犟到底?我看你的脑子就是转不过弯儿来!那我可要回去跟世子复命了,到时候我看你怎么跟他解释!”
陆操只坦然地说:“我身为廷尉卿,就要职守天子的法令。我必须知道元夫人她有何罪状,才能将她下放入狱。”
崔季舒拗不过陆操,只好把元夫人送回了家。转过天,他又将在官府上发生的事情,统统汇报给了高澄。
陆操的心意坚定,高澄的态度却更加强硬。这一回高澄是真的动怒了。他将计就计,让崔季舒把陆操传唤到领军府内,只说是他有一事想要找陆操,想要请他登门造访。
陆操被高澄召唤到了领军府上,领军府内却空无一人。陆操四处望去,更不见高澄本人的身影。他心呼大事不好。
不一会儿,领军府的院落里来了一伙人。有一群士卒手里拿着长刀,纷纷朝陆操围拢过来,把他困在了人群的中间。众人不由分说地亮出了手中的刀柄,对着陆操一顿拳打脚踢,还用刀把猛击他的后背。
陆操吃痛地高声惊叫起来:“你们这是在干什么?你们这些人快给我住手,住手!你们不要再打我了!”
陆操被打倒在地上,蜷缩成了一团。他的双手紧紧地护着自己的脸和后颈,以求减少更多的伤害。
高澄从屋子里缓步走出来,他看着被围殴的陆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的笑容里隐隐带有一种狠意。
高澄微笑着说:“陆廷尉,我们好久不见。我送给你的大礼,你还喜欢吗?”
陆操说:“世子,我素来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如此对我?我自认从来都没有做过什么违反超纲的事情,我没有犯错,你快让他们把我给放了!”
高澄的声音听上去冷冷的,他说:“你一再地违背了我的指示,还不算是犯错吗?”
陆操坚持地说:“我何错之有?”
高澄说:“你自己想想看。”缓了缓,高澄又换了一种谈判的口吻,和陆操商量道:“陆廷尉,既然你想让我放了你,那好,那你即刻就回官府,把上次我命崔季舒送来的那名女子定罪,然后待我过去审问她。事成之后,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陆操哪里肯屈服?他大声说道:“世子,我是不会这么做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担任廷尉一职,替天子执法,绝不授人以无妄之罪。无论你说什么,都没有用的。大不了,你就让你的手下们直接把我活活打死,我也断不会服从你们的无理要求的。”
“陆廷尉,你不开窍啊。”
“不管你怎么说。”
高澄说:“陆廷尉,你说的话可当真?你真的想让我把你给打死?”
陆操对他说:“世子,若是你真的把我给打死了,如何向天子交代?”
“我真看不出,你对元善见还挺忠心的。”
“皇上一日为天子,我就对他忠心一天。我对他恪尽职守,绝无二心。”
高澄听完这番话,在原地立定了片刻,他感到自己对陆操已是束手无策。高澄顿然间意志消沉。
他对着左右的士卒吩咐道:“今天我就不同他追究此事了。你们别真的把他给打死了,放人吧。”
高澄又把崔季舒叫了过来,让他把陆操送回了家里养伤。崔季舒在陆操的府邸上逗留了半日,临走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瓶他自带的创伤药。
高澄把陆操调到了御史中丞的职务上。
高澄的计划落空了,他的心也跟着空荡荡的。高澄在领军府中怅惘了数日,他一想到元氏的花容月貌,内心便愤懑不已。只是他的政务越发繁忙,身边又有了很多其他的女人,他才在忙碌中淡忘了这件事。
这件事过了不久,王娘便找上门来。高澄和她欢好了多日,又把她送回了晋阳王府。高澄身边的女人位置又空缺下来。
*
元夫人一事本该算是过去了,可是高澄难耐寂寞,在邺城的日子里,高澄的眼前时不时地浮现出元夫人揉着眼睛哭泣的样子,他的心里感到悸动不安。
高澄在私下里,同崔季舒说道:“崔季舒,我始终忘不掉元夫人。她的影子总是出现在我的心里,说来奇怪得很。你说,上一次的事情,是不是我真的做错了?我的行为太过主动,太过强势,所以把她给吓到了?”
崔季舒回答他:“世子,你拥有如此多的美貌姬妾,又何必费心去牵挂一个你得不到的女人呢?元夫人不是你的良人,过去的事情就让她过去吧。”
他又补充道:“也许是元夫人没有这个福分。”
高澄说:“崔季舒,我的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元氏。”
崔季舒便给高澄想了一个办法。他让高澄给他一些银两,过两天他到薛寘在邺城的府邸上,替高澄去探望元夫人。那些银两就当是高澄留给前朝官员家属们的钱。他也好借着这个由头,打探元夫人的近况。
高澄同意了崔季舒的想法,他几乎是满口答应下来。高澄说:“崔季舒,你的主意甚好,我按照你说的照办就是了。我这就给你准备一些银两,你从薛寘的府上回来之后,告诉我元夫人最近生活得好不好,我自有重金奖赏给你。”
崔季舒应声说道:“好啊,世子,但愿我不会被元夫人赶出她的府邸就是了。”
过了两日,崔季舒怀揣着一些银两,独自到薛寘的旧宅里探望。崔季舒本以为元夫人再看到他来时,会大惊失色,或是怒气冲冲地把他给赶跑。但是元夫人在看到崔季舒时,对他只是沉默。
薛寘府上的气氛有些怪异。薛母见到崔季舒来了,并没有闭门谢客,但是也没有准备差点接待他。元夫人的婆婆既没有收下崔季舒带来的银两,也没有同他多说一句话,反倒让崔季舒感到无措。
薛母坐在大堂里的主位上,她的鬓发高高挽起,手里拄着的一把拐杖又沉又高,维持着一种没落贵族的威严。元夫人穿着一条粗布做成的裙子,在一旁侍奉着她。她手里端着一盏给婆婆准备的茶水,可是薛母却连看都没看她一眼。
过了很久,薛母才开口说道:“难为朝廷还惦记着我这把老骨头了。崔季舒,你送给我们的银两我不要,你还是把它带回去吧。”
元夫人低着头,她的脸上似有哭过的痕迹,看上去她已哭了很多天了。
崔季舒没能和她聊上两句话,薛母就借口自己身上不舒服,让元夫人陪她回房里歇息去了。元夫人跟着婆婆回到她的卧房,伺候薛母脱下她的外衣和鞋子,扶着她躺到床上休息下了。然后元夫人才折返回了大堂,她给崔季舒倒了一杯茶。
崔季舒坐在桌子上,喝着元夫人给他倒的茶水,想着喝完这杯茶,他就要找个借口回去了。
出人意料的是,元夫人没有让崔季舒走的意思。崔季舒便问她:“元夫人,你这是?”
元夫人对他说:“崔季舒,你把我给回领军府吧。我不想再待在薛寘的家里了。”
“元夫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元夫人说:“上一次我和世子闹了一场好大的矛盾,他还把我给送到官府去了。回到家之后,我的婆婆怎么都不相信我是清白的,她始终坚信是我勾引了高澄。无论我怎么跟她解释,她都不待见我了。这些天她从来没有给我好脸色看过。”
她又说:“枉我在薛家服侍了她一场,到头来我就沦落了这么一个下场。”
说话间,元夫人已经红了眼眶。她对崔季舒说:“崔季舒,我跟你回领军府吧。我想跟世子再说几句话。”
崔季舒沉默了片刻,回道:“好的,元夫人,那你就随我一同回领军府吧。”
崔季舒再度回到领军府的时候,他把银两留在了薛寘的家里,却把薛寘的妻子带到了府上。高澄正忙着处理朝堂上的事情,他来不及多看崔季舒一眼。
崔季舒对高澄说:“世子,我回来了。”
崔季舒打断了高澄的思路,所以高澄对崔季舒说话的语气略显生硬,他说:“你回来了,崔季舒。我这里有一些要呈给元善见看的公文,你帮我写上一些他们的批注吧。我还有几条手谕,想要给皇上过目,一会儿你帮我修改一些上面的文字。”
崔季舒欲言又止:“世子,我……”
高澄不耐烦了起来,他说:“你还有什么事呀,崔季舒?”
崔季舒说:“世子,我按照你的吩咐,到薛寘的府邸上看望过元夫人和她的婆婆了。我把人给你带回来了。”
高澄从一堆公文中抬起头,问道:“你说什么?”
崔季舒说:“元夫人就在门外等着你呢。”
高澄说:“那你还不快把人给带进来?”
“我在等你的批准呢。”
“我准了,你这就让元氏进来吧。”
其实元氏就守在屋子的门外。
崔季舒转过身,对着门外唤道:“元夫人,你请进来吧。”
元夫人顶着屋外灼热的骄阳,站了有半天的功夫了,她手握着的巾帕都被汗水给湿透了。崔季舒的话音刚落,她便依言走进了屋子。她的额头上的汗水又和脂粉混在了一起。
这一次见面,元夫人没有再负隅顽抗,而是恭顺地给高澄行了一个礼。她婉转地说:“民女元氏给世子请安,世子安好。”
高澄没有让元夫人起身,而是转过头,对崔季舒说:“崔季舒,这是什么意思?”
崔季舒回答他:“世子,元夫人她在薛府上和婆婆闹了矛盾,她不想再留在薛家了。今天是她跟我说,她想来找你的。”
高澄这才说:“元夫人,是我没有眼色了,还在让你给我行礼。你不用给我行礼了,快些起身吧。”说着,他的唇角已然带上一抹浅笑。
元夫人闻言,并没有起身,而是说:“世子,上一会我们见面,是我无理冲撞,冒犯了世子。今天我是特意来向你道歉的。”元夫人的语气里颇有几分无奈,高澄又如何听不出来呢?
高澄笑着说:“元夫人,上回的事,我并不是真心责怪于你的。你又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何谈同我赔不是呢?”他又看着崔季舒,说:“崔季舒,你好没有眼色。难得我们府上来了一位贵客,你也不请元夫人入座,给她倒一盏茶来。”
崔季舒连忙说:“世子,你说得对,是我的不是了。我这就给元夫人准备茶水去。”说着他便退下了。
崔季舒走了之后,高澄看向元夫人,他的目光就像猎人在打量一只即将守望的猎物,他的脸上是一副势在必得的神情。高澄和元夫人共同待在一间屋子里,四目相对,谁也没有说话。终于,还是高澄先开口了,他说:“元夫人,你为何突然来找我?你在薛寘的旧宅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元夫人含着眼泪说:“世子,我,我不知该如何同你说起。但是我已没有办法再回到薛府了。”
高澄对她说:“薛府是你的家。你离开了你的家,你还能去往哪里呢?”
元夫人说:“我哪里也去不了。”
“所以你就想到来找我了?”
“世子,我是因为你,才被我的婆婆厌恶的。”
高澄说:“这么说,你是在怪我了?”
元夫人说:“我没有在怪你。”她自己也承认道:“是我的婆婆容不下我了。”
高澄含着笑意问她:“元夫人,你的意思是你想通了,你愿意改嫁给我了,对吗?你要是嫁给我,就不用再伺候你的婆婆了,她有的是人伺候。”
元夫人却说:“世子,即使我改嫁给你,我最多也不过是你的妾室罢了。我一个小妾,怎么配得上用‘嫁’这个字呢?”
高澄看着她,语气里充满怜爱:“元夫人,你这么说,可就是看轻自己了。若是你想改嫁给我的话,明天我就派人整顿好车马,把你送到晋阳王府。我会让他们给你收拾出一间宅子。以后你就跟着我好了,你再也不用过以前那种操劳的生活了。”
听到高澄要把她带到晋阳去,元夫人的心里却开始打怵。她不想离开邺城,搬到晋阳生活,邺城里还有她牵挂的人。
元夫人小声地说了一句:“世子,我不想跟你去晋阳……”
高澄说:“难不成你想留在邺城,一直等着薛寘回来吗?”
元夫人的心思,被高澄一语中的。
她说:“世子,我……”
高澄说:“薛寘不会再回来了。”
元夫人说:“世子,我知道。”
高澄倒是没有再为难元氏,他说:“你不想去晋阳,这也没有什么难的。薛寘的那所旧宅子,早就没有你的容身之地了。我会找一所房子,把你安置在邺城,以后你就留在邺城服侍我吧。”
这一回元夫人没有再反驳什么,她默然地接受了高澄的安排。
当天的傍晚,元夫人就被高澄留在了领军府上。
元夫人住的那间屋子,还是上一次王娘来时住的那一间。屋子里的梳妆台上,摆着一堆前不久才被王娘用过的妆奁。那些瓶瓶罐罐都是些半旧的陶瓷瓶子,里面装着的铅粉和面脂都已下去了一大半,有几只瓶子都快见底了。其中一只胭脂盒子的瓶身上还残留着一个女人的唇印,是淡红色的。
元氏坐在铜镜前,把那盒胭脂罐子拿起来,用一只手指擦掉了上面的唇印。月色透过窗棂的格子照进来,照在元夫人镜子里的容颜上。元夫人想到她从前用了很多劣质的胭脂水粉,每当她流眼泪的时候,她脸上的脂粉都会混合着她的泪水往下掉。
窗外的月亮很圆了,也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了。
元夫人坐到屋子里唯一的一张床上,那床上的床罩很久都没被人换过似的,上面的褶皱泛起一床的涟漪。床榻上还有一股浓郁的脂粉香味,让元夫人无端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联想。她伸出一只手,想要把床上的那些褶皱抚平,那床罩却怎么也弄不平整。元夫人这才明白是她的心绪太乱了。
屋子里除了月光之外,就只有一盏烛火照明,整个房间里都充斥着一种昏暗的红色的光芒,暧昧撩人。
有人把屋子的门推开了,元夫人心知是高澄走了进来。
他说:“元夫人,我来了。”
元夫人问他:“朝堂上的事,你都忙完了吗?”
高澄说:“是啊,所以我来看看你。”
元夫人坐在床上,看到高澄向她走过来,她不自觉地往旁边让了让,给他留出一个空的位置。高澄坐在了她的身边。元夫人低着头,像是一脸愧疚的样子,也不知她是在对谁愧疚。也许她对不起的人只有她自己吧。高澄伸出了右手的食指,勾起了元夫人的下巴,强迫她看向自己。元夫人的眼波随着高澄的手势流转,她的一双眼睛楚楚动人。
高澄在她的眼睛上亲了一口,然后又吻上她的唇。元夫人下意识地躲开了。高澄不满地问她:“怎么,你不愿意让我亲你吗?”
元夫人说:“我没有。”
高澄一把把她带到自己的怀里。他说:“你又不是第一次被人亲了。”他邪邪地笑着,语气很轻挑。
元夫人只得说:“世子,你等等,我还没有脱衣服呢。”
高澄问她:“你是想自己脱,还是我帮你脱?”
“我……”
然而没等元夫人说完话,她就听到了她身上的外衣被撕扯开的声音。
高澄把元夫人往后一推,元夫人就感到她的头重重地摔在了身后的瓷枕上。元夫人的一只手用力扯在了她身下的床罩上,这下她终于明白床铺上的那些褶皱是怎么来的了。这上面不知容纳了多少女人辛酸无望的泪水,那都是她们最后一刻还在挣扎的痕迹啊。
随着高澄的动作,元夫人的一张脸涨成了紫红色,她的眼睛被一汪泪水浸湿了。她的眼泪砸在瓷枕上,发出微小的“啪嗒”、“啪嗒”的声音。
一连好几天,每到夜幕时分,都会有人准时光临元夫人的小小的客舍,一逞他的满身的□□。
高澄的欲望是一阕难填的沟壑,元夫人是雨季来临时,能安抚高澄那颗躁动不安的心的土壤。
元夫人的身体是被高澄侵占的领地,每到夜晚的时候,兽王都要来他圈占的领地巡视一番。白天的时候,那只兽会带着一身饱腹的餍足感离去。
在元夫人的眼里,年少的高澄就像是一只漂亮的雄狮子,总是耀武扬威、洋洋自得的。
那一天白天下起了雨。元夫人不想用膳,也不想和人说话,她更不想和高澄留给她的两位婢女交流。元夫人在床上半坐起身,她的被子盖在膝盖上,听着窗外雨水潺潺的声音,一坐就是一整天。
晚上的时候,雨还在下着。高澄推开门,看到元夫人依旧半坐在床上,他便对她说:“元夫人,是我。”
元夫人看向他,说:“世子,你来了。”
高澄说:“我来看你了,你不应该高兴吗?”
元夫人问他:“你看我像是高兴的样子吗?”
一时间,两个人相持不下。
高澄不想再与她争吵。他耐着性子说:“元儿,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你想听听吗?”
元夫人说:“什么消息呀?”
他说:“我在邺城给你找了一所房子,离我们的领军府很近。只要你想搬过去,随时都可以过去。每天晚上我都能去那里看看你。从今往后你就跟我住在那个地方,想住多少年都可以。”
元夫人抬起头,看向他,问:“真的吗?”
“我骗你做什么?”
“那我明天就能搬到那里去吗?”
高澄笑着说:“当然可以了。”
高澄果然如他自己所言,他在领军府的后街上,给元夫人找了一处民宅。他把那间宅子租了下来,又买了一些新的侍女仆役,把那宅子的里里外外打扫干净。那座房子被收拾得十分像模像样了,只等着它的新的女主人搬进来。不是元夫人,也会是别的女人。
元夫人说:“好,世子,那我明天就跟你搬过去。从此以后我就一心地跟你过日子,不会再有二心了。”
高澄说:“元夫人,你最好能记住,今天你对我说的话。”
元夫人又说:“世子,我在领军府上刚住了没几天。我来的时候没有带什么行李,走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能带走的东西。”
高澄对她说:“你所需的一切生活上要用的东西,我都在我们的新家里给你准备好了。”
元夫人对他笑了笑,说:“难为你的心思周全。”
高澄也笑了,他说:“因为是你要住的地方,所以我不敢怠慢。”
“你讲话倒是好听。”
*
难得高澄对自己的小妾出手阔绰一回,他安排了不少人手,将元夫人的生活起居照料得一应妥帖。元夫人本就是一个性情和顺的人,从前她又读了很多圣贤书,她和高澄商议起事情来,竟也能聊到一处去。他们两个人在同一所屋檐下生活得久了,过上了一种出人意料的安宁而和睦的日子。元夫人本以为她是高澄强求来的人,他们注定是要相互对立的。
时间再久一些,他们竟也生出几分真心实意的感情来。高澄对元夫人
终究还是动了几分真心的,他本就不是一个薄情的人。
元象初年的年末,又是一个寒冬料峭的季节。那时王娘已经怀上了身孕,高澄很少回到晋阳王府,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去看看。高澄和元夫人像是夫妻一样,在邺城生活了小半年的时光。他们彼此之间像是半个家人一样亲近,却又不像恋人一般沐浴在爱河里。
元夫人的心早已跟着薛寘去往西魏了。她和高澄明明是近在咫尺的距离,却又像远隔天涯。
对高澄而言,元夫人是像郑大车一样的女人,她虽不像郑大车一样时时燃烧着情欲,却又时常能撩拨起一位少年人的□□。她既是他在床榻上最水乳交融的爱侣,又是他在精神上最充满柔情的陪伴。元夫人像是一池流动的清水,洗净了高澄灵魂上的浑浊,又安抚了他生活上的疲惫。元夫人就像他的一位关系亲密的大姐姐一样,是他不想公之于人的情妇。
纯情是最好的□□,比更多的妩媚和性感都要来得摄人心魄。它是一个人的生命之初,最原始的悸动啊。
那一年的高澄年仅十七岁,元夫人的年纪却比他大了一轮不止。想来他们能在一起也是荒唐,荒唐却圆满。
那些日子里,高澄几乎天天都要去元夫人的家中小住。元夫人自然也像先前服侍薛寘和婆婆一样,照顾着高澄的生活,甚至事事她都要亲力亲为。她不想让人感到她是被高澄养着的,像是玩物一样,她必须做些什么事来回应高澄对她的优待。
有一天,高澄又来宅邸看望元夫人的时候,她亲手给他包了一些饺子。那些饺子从水里煮出来,是要连汤一起吃的。元夫人特意把那碗饺子给高澄吹凉了。她拿着一只勺子,在碗里搅动着那些饺子,一只只饺子在热汤里滚动起来,显得玉雪可爱。
她问他:“世子,你现在饿了吗?”
高澄说:“我饿了,我想吃东西了。”
元夫人说:“可是,我给你准备的饺子,还没有凉透了呢。要么,我让侍女们给你端一些点心来,你先填填肚子?”
高澄笑着说:“元儿,我不急着吃点心。我就等着你手上的这碗饺子了,我要你亲手喂我吃。”
元夫人嗔怪地说:“你又在戏弄我了。”话虽如此,她还是对着一碗饺子轻轻地吹了几口气,生恐烫到了高澄。
高澄闲来无事,瘫坐在床帐里,两条长直的腿交叠在一起。他把床上的两只瓷枕摞在了一起,他的半个身子斜倚在枕头上,含笑看着元夫人在用餐的桌子前的一举一动,一股似水的柔情,从高澄的心底冉冉升起。
高澄对元夫人说:“元儿,你是我在梦里一直寻找的甄甄吗?”
元夫人听了高澄的话,将她手中的碗筷搁置在了桌子上。她走到高澄所在的床榻前,反身坐在了他的身边。元夫人问他:“世子,你说的甄甄是谁呀?”
高澄说:“甄甄是三国时的文昭皇后甄氏,她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元夫人说:“她好像不叫甄甄,我记得她叫甄宓。”
高澄回答道:“她的名字也不叫甄宓,史书上没人记得她的名字。我听说她美艳无双,长得和你一样好看。”
高澄又补充说:“你的经历也和她很像。官渡之战的时候,甄甄的第一任丈夫袁熙在战场上抛下了她,一个人远走高飞,后来他再也没有回到邺城。那时的甄氏就和现在的你一样,苦守在邺城等着自己的丈夫回家。可是她没有等多久,就改嫁给了曹操的第二子曹丕了,成就了一段佳话。你不是也改嫁给了我吗?”
元夫人听了高澄的话,只是含羞低着头,也不言语。过了一会儿,她才抬起头说:“我哪里有资格和文昭甄皇后相媲美呢?我也没有那个福分当皇后。我只是你的侍妾罢了。”
高澄对她说:“等我的父亲从皇帝手上夺取权位,以后你就可以跟着我进宫了。到那时我一定封你当我的夫人。”
元夫人问他:“夫人是几品的位分啊?”
高澄想了想,说:“好像是正二品吧。”
元夫人复又低下头,说:“以后还有好长的时间呢。世子,你现在说这些话,好像还太早了。”
高澄握住了她的手,说:“我觉得你和甄甄很像,你们都是一样的温柔美丽,一样的贤良淑德。”
元夫人同他打趣道:“世子,我既不是你的甄甄,也不是你的皇后,我是你的湘夫人。”她的声音里很是有几分俏皮,好像要故意戏弄高澄似的。
高澄果然问她:“湘夫人是谁啊?”
元夫人说:“世子,桌子上的饺子凉了,你现在要吃吗?”
高澄点了点头,说:“我吃。”
元夫人起身,把桌子上一碗凉透了的饺子端到了高澄的面前。高澄笑着看着她,说:“我要你喂我吃。”
“好。”
元夫人用勺子舀起一只雪白的饺子,带着汤喂进了高澄的嘴里。
她继续说道:“湘夫人又叫湘妃,她的名字叫做女英,是上古时期尧帝的两个女儿之一。她和姐姐娥皇一同是舜帝的妻子。”
高澄说:“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元夫人说:“战国时的屈原还为她写过一篇祭神的乐歌呢,名字就叫《湘夫人》。世子,你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吗?”
高澄拉着她的手,说:“《湘夫人》是《九歌》里的文章吧?回头我再仔细地读一读。”
元夫人接着问他:“世子,那你有没有听说过湘妃竹的典故?”
高澄摇了摇头。
元夫人对他解释道:“娥皇和女英既是亲生的姐妹,又都是舜帝的妻妾。娥皇是姐姐,她是舜帝的皇后。女英是妹妹,也是舜帝的妃子。她们一双姐妹共同侍奉在舜帝左右,原本的生活倒也称得上是十分的和乐美满。”
舜帝是上古氏族部落东夷族的首领,他生前统领着华夏大地的大部分地区。相传有一年,舜帝到苍梧视察他的领地的时候,不幸病逝在任上,后人把他埋葬于九嶷山之中。苍梧位于江南一带,苍梧和洞庭是楚国的两个州郡,楚国恰好是诗人屈原的祖国。九嶷山又名苍梧山,是一座有名的仙山。
舜帝的国都在蒲州,蒲州是冀州地区的州郡,和现在的国都邺城所在的位置很相近。娥皇和女英当时都生活在冀州的都城里,她们一同等着舜帝回家,等了好几个月,却迟迟不见他们的丈夫归来的身影。于是娥皇和女英姐妹二人,一同结伴南下去寻找舜帝的踪影。结果她们枉费一番辛苦,换来的却只是舜帝死亡的消息,舜帝的尸身还被埋葬在他乡的山头。
女英得知了舜帝的死讯,她比姐姐娥皇更加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由得嚎啕大哭。女英的眼泪洒落在山上的竹林里,浸湿了竹子的竹叶和竹竿。她就这么一直地哭呀、哭呀,最后哭到了泪尽而亡。那些沾满了女英泪水的竹子,上面生出了斑痕点点。人们便把那些竹子称为“湘妃竹”。
高澄听完这个故事,皱起了眉头,他说:“这个故事听上去不是什么好兆头,湘夫人的结局好悲惨啊。”
元夫人对他说:“文昭甄皇后的结局也很悲惨,她是被她的丈夫亲手赐死的。”高澄看了她一眼。
元夫人急忙说:“世子,我们光顾着说话了。我好不容易才给你包了那么多的饺子,你都没有吃上几口。”
高澄依旧握着元夫人的手,那是一只女人的纤瘦的手。元夫人的十根手指修长,指节根根分明。高澄不舍得松开她的手,他嬉笑着说:“你不是要喂我吃吗,怎么又不喂我了?”
元夫人说:“我这就喂你。”
高澄用完了他的午膳,又坐在床上,同元夫人耳鬓厮磨了好半天。他把脸贴在元夫人一侧的耳朵上,元夫人被他呼出的气息弄的笑起来,她说:“世子,你别闹了,我的耳朵好痒。你别闹了……”
高澄又把元夫人抱进他的怀里,他半坐在床上,元夫人的一整个身子都依偎在他的胸膛前。
元夫人的一只手抚上了高澄的胸口,她带着笑看着他,元夫人的笑容就像晚上的月亮,自带着一种妩媚照人的柔光。柔情似水。高澄的心跳加快了。元夫人也听见了高澄的心口咚咚地声音。
她用手摸了摸他心脏的位置,说:“世子,你的心跳得好快啊。”
高澄说:“是吗,你听见我心跳的声音了?”
“我听的好清楚。”
官府的廷尉卿是一位叫陆操的年轻人。陆操是一个性格清高的人,他在学业上很有建树,个性文雅喜好文章。他看到崔季舒带着一位貌美的妇人前来认罪伏法,当下便明白了领军府上发生了什么事。
崔季舒对陆操说:“廷尉卿,这个女人是世子让我把她带过来的。她姓元,之前是薛寘的夫人。世子说,你只管把元夫人带到牢狱里关上几天,后面交由世子亲自审问就好。”
陆操便问他:“元夫人她有何罪过?”
崔季舒说:“元夫人她的罪过,需要世子亲自定夺。”
然而陆操却一口回绝了崔季舒的要求。他说:“崔季舒,我不能答应你们这件事情,请你带着元夫人回家吧。元夫人她没有犯罪,你们也不要再来找我了。”
元夫人她正低着头抹着眼泪,听到陆操的话,她的哭声才稍稍压低了一些。
崔季舒只得向陆操劝说道:“陆□□,你不要命了是不是?你明知是世子动了怒,才要将那女子发配到监牢里的。难道你想违背世子的命令,让我们都牵扯进这件事里面?陆操,我可要提醒你,到时候我在世子面前无法交差,世子追究到你的头上,我看你怎么办!”
陆操反问他:“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崔季舒说:“你只需给元夫人随便定一个罪名就行。你说她在世子面前出言不逊也好,说她以下犯上也好。总之官府里的罪名那么多,你自己看着办不就行了?”
陆操的态度很坚决,他说:“我不能按照你说的办,我是不会听你的话的。我也是有妻儿的人,遇到这种不公正的事,我不能坐视不管,还跟你们沆瀣一气、一错再错。”
崔季舒抬手在他的额头上打了一下,说:“你这个人的脾气怎么这么倔啊,非要跟我犟到底?我看你的脑子就是转不过弯儿来!那我可要回去跟世子复命了,到时候我看你怎么跟他解释!”
陆操只坦然地说:“我身为廷尉卿,就要职守天子的法令。我必须知道元夫人她有何罪状,才能将她下放入狱。”
崔季舒拗不过陆操,只好把元夫人送回了家。转过天,他又将在官府上发生的事情,统统汇报给了高澄。
陆操的心意坚定,高澄的态度却更加强硬。这一回高澄是真的动怒了。他将计就计,让崔季舒把陆操传唤到领军府内,只说是他有一事想要找陆操,想要请他登门造访。
陆操被高澄召唤到了领军府上,领军府内却空无一人。陆操四处望去,更不见高澄本人的身影。他心呼大事不好。
不一会儿,领军府的院落里来了一伙人。有一群士卒手里拿着长刀,纷纷朝陆操围拢过来,把他困在了人群的中间。众人不由分说地亮出了手中的刀柄,对着陆操一顿拳打脚踢,还用刀把猛击他的后背。
陆操吃痛地高声惊叫起来:“你们这是在干什么?你们这些人快给我住手,住手!你们不要再打我了!”
陆操被打倒在地上,蜷缩成了一团。他的双手紧紧地护着自己的脸和后颈,以求减少更多的伤害。
高澄从屋子里缓步走出来,他看着被围殴的陆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的笑容里隐隐带有一种狠意。
高澄微笑着说:“陆廷尉,我们好久不见。我送给你的大礼,你还喜欢吗?”
陆操说:“世子,我素来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要如此对我?我自认从来都没有做过什么违反超纲的事情,我没有犯错,你快让他们把我给放了!”
高澄的声音听上去冷冷的,他说:“你一再地违背了我的指示,还不算是犯错吗?”
陆操坚持地说:“我何错之有?”
高澄说:“你自己想想看。”缓了缓,高澄又换了一种谈判的口吻,和陆操商量道:“陆廷尉,既然你想让我放了你,那好,那你即刻就回官府,把上次我命崔季舒送来的那名女子定罪,然后待我过去审问她。事成之后,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陆操哪里肯屈服?他大声说道:“世子,我是不会这么做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我担任廷尉一职,替天子执法,绝不授人以无妄之罪。无论你说什么,都没有用的。大不了,你就让你的手下们直接把我活活打死,我也断不会服从你们的无理要求的。”
“陆廷尉,你不开窍啊。”
“不管你怎么说。”
高澄说:“陆廷尉,你说的话可当真?你真的想让我把你给打死?”
陆操对他说:“世子,若是你真的把我给打死了,如何向天子交代?”
“我真看不出,你对元善见还挺忠心的。”
“皇上一日为天子,我就对他忠心一天。我对他恪尽职守,绝无二心。”
高澄听完这番话,在原地立定了片刻,他感到自己对陆操已是束手无策。高澄顿然间意志消沉。
他对着左右的士卒吩咐道:“今天我就不同他追究此事了。你们别真的把他给打死了,放人吧。”
高澄又把崔季舒叫了过来,让他把陆操送回了家里养伤。崔季舒在陆操的府邸上逗留了半日,临走的时候给他留下了一瓶他自带的创伤药。
高澄把陆操调到了御史中丞的职务上。
高澄的计划落空了,他的心也跟着空荡荡的。高澄在领军府中怅惘了数日,他一想到元氏的花容月貌,内心便愤懑不已。只是他的政务越发繁忙,身边又有了很多其他的女人,他才在忙碌中淡忘了这件事。
这件事过了不久,王娘便找上门来。高澄和她欢好了多日,又把她送回了晋阳王府。高澄身边的女人位置又空缺下来。
*
元夫人一事本该算是过去了,可是高澄难耐寂寞,在邺城的日子里,高澄的眼前时不时地浮现出元夫人揉着眼睛哭泣的样子,他的心里感到悸动不安。
高澄在私下里,同崔季舒说道:“崔季舒,我始终忘不掉元夫人。她的影子总是出现在我的心里,说来奇怪得很。你说,上一次的事情,是不是我真的做错了?我的行为太过主动,太过强势,所以把她给吓到了?”
崔季舒回答他:“世子,你拥有如此多的美貌姬妾,又何必费心去牵挂一个你得不到的女人呢?元夫人不是你的良人,过去的事情就让她过去吧。”
他又补充道:“也许是元夫人没有这个福分。”
高澄说:“崔季舒,我的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元氏。”
崔季舒便给高澄想了一个办法。他让高澄给他一些银两,过两天他到薛寘在邺城的府邸上,替高澄去探望元夫人。那些银两就当是高澄留给前朝官员家属们的钱。他也好借着这个由头,打探元夫人的近况。
高澄同意了崔季舒的想法,他几乎是满口答应下来。高澄说:“崔季舒,你的主意甚好,我按照你说的照办就是了。我这就给你准备一些银两,你从薛寘的府上回来之后,告诉我元夫人最近生活得好不好,我自有重金奖赏给你。”
崔季舒应声说道:“好啊,世子,但愿我不会被元夫人赶出她的府邸就是了。”
过了两日,崔季舒怀揣着一些银两,独自到薛寘的旧宅里探望。崔季舒本以为元夫人再看到他来时,会大惊失色,或是怒气冲冲地把他给赶跑。但是元夫人在看到崔季舒时,对他只是沉默。
薛寘府上的气氛有些怪异。薛母见到崔季舒来了,并没有闭门谢客,但是也没有准备差点接待他。元夫人的婆婆既没有收下崔季舒带来的银两,也没有同他多说一句话,反倒让崔季舒感到无措。
薛母坐在大堂里的主位上,她的鬓发高高挽起,手里拄着的一把拐杖又沉又高,维持着一种没落贵族的威严。元夫人穿着一条粗布做成的裙子,在一旁侍奉着她。她手里端着一盏给婆婆准备的茶水,可是薛母却连看都没看她一眼。
过了很久,薛母才开口说道:“难为朝廷还惦记着我这把老骨头了。崔季舒,你送给我们的银两我不要,你还是把它带回去吧。”
元夫人低着头,她的脸上似有哭过的痕迹,看上去她已哭了很多天了。
崔季舒没能和她聊上两句话,薛母就借口自己身上不舒服,让元夫人陪她回房里歇息去了。元夫人跟着婆婆回到她的卧房,伺候薛母脱下她的外衣和鞋子,扶着她躺到床上休息下了。然后元夫人才折返回了大堂,她给崔季舒倒了一杯茶。
崔季舒坐在桌子上,喝着元夫人给他倒的茶水,想着喝完这杯茶,他就要找个借口回去了。
出人意料的是,元夫人没有让崔季舒走的意思。崔季舒便问她:“元夫人,你这是?”
元夫人对他说:“崔季舒,你把我给回领军府吧。我不想再待在薛寘的家里了。”
“元夫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元夫人说:“上一次我和世子闹了一场好大的矛盾,他还把我给送到官府去了。回到家之后,我的婆婆怎么都不相信我是清白的,她始终坚信是我勾引了高澄。无论我怎么跟她解释,她都不待见我了。这些天她从来没有给我好脸色看过。”
她又说:“枉我在薛家服侍了她一场,到头来我就沦落了这么一个下场。”
说话间,元夫人已经红了眼眶。她对崔季舒说:“崔季舒,我跟你回领军府吧。我想跟世子再说几句话。”
崔季舒沉默了片刻,回道:“好的,元夫人,那你就随我一同回领军府吧。”
崔季舒再度回到领军府的时候,他把银两留在了薛寘的家里,却把薛寘的妻子带到了府上。高澄正忙着处理朝堂上的事情,他来不及多看崔季舒一眼。
崔季舒对高澄说:“世子,我回来了。”
崔季舒打断了高澄的思路,所以高澄对崔季舒说话的语气略显生硬,他说:“你回来了,崔季舒。我这里有一些要呈给元善见看的公文,你帮我写上一些他们的批注吧。我还有几条手谕,想要给皇上过目,一会儿你帮我修改一些上面的文字。”
崔季舒欲言又止:“世子,我……”
高澄不耐烦了起来,他说:“你还有什么事呀,崔季舒?”
崔季舒说:“世子,我按照你的吩咐,到薛寘的府邸上看望过元夫人和她的婆婆了。我把人给你带回来了。”
高澄从一堆公文中抬起头,问道:“你说什么?”
崔季舒说:“元夫人就在门外等着你呢。”
高澄说:“那你还不快把人给带进来?”
“我在等你的批准呢。”
“我准了,你这就让元氏进来吧。”
其实元氏就守在屋子的门外。
崔季舒转过身,对着门外唤道:“元夫人,你请进来吧。”
元夫人顶着屋外灼热的骄阳,站了有半天的功夫了,她手握着的巾帕都被汗水给湿透了。崔季舒的话音刚落,她便依言走进了屋子。她的额头上的汗水又和脂粉混在了一起。
这一次见面,元夫人没有再负隅顽抗,而是恭顺地给高澄行了一个礼。她婉转地说:“民女元氏给世子请安,世子安好。”
高澄没有让元夫人起身,而是转过头,对崔季舒说:“崔季舒,这是什么意思?”
崔季舒回答他:“世子,元夫人她在薛府上和婆婆闹了矛盾,她不想再留在薛家了。今天是她跟我说,她想来找你的。”
高澄这才说:“元夫人,是我没有眼色了,还在让你给我行礼。你不用给我行礼了,快些起身吧。”说着,他的唇角已然带上一抹浅笑。
元夫人闻言,并没有起身,而是说:“世子,上一会我们见面,是我无理冲撞,冒犯了世子。今天我是特意来向你道歉的。”元夫人的语气里颇有几分无奈,高澄又如何听不出来呢?
高澄笑着说:“元夫人,上回的事,我并不是真心责怪于你的。你又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何谈同我赔不是呢?”他又看着崔季舒,说:“崔季舒,你好没有眼色。难得我们府上来了一位贵客,你也不请元夫人入座,给她倒一盏茶来。”
崔季舒连忙说:“世子,你说得对,是我的不是了。我这就给元夫人准备茶水去。”说着他便退下了。
崔季舒走了之后,高澄看向元夫人,他的目光就像猎人在打量一只即将守望的猎物,他的脸上是一副势在必得的神情。高澄和元夫人共同待在一间屋子里,四目相对,谁也没有说话。终于,还是高澄先开口了,他说:“元夫人,你为何突然来找我?你在薛寘的旧宅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元夫人含着眼泪说:“世子,我,我不知该如何同你说起。但是我已没有办法再回到薛府了。”
高澄对她说:“薛府是你的家。你离开了你的家,你还能去往哪里呢?”
元夫人说:“我哪里也去不了。”
“所以你就想到来找我了?”
“世子,我是因为你,才被我的婆婆厌恶的。”
高澄说:“这么说,你是在怪我了?”
元夫人说:“我没有在怪你。”她自己也承认道:“是我的婆婆容不下我了。”
高澄含着笑意问她:“元夫人,你的意思是你想通了,你愿意改嫁给我了,对吗?你要是嫁给我,就不用再伺候你的婆婆了,她有的是人伺候。”
元夫人却说:“世子,即使我改嫁给你,我最多也不过是你的妾室罢了。我一个小妾,怎么配得上用‘嫁’这个字呢?”
高澄看着她,语气里充满怜爱:“元夫人,你这么说,可就是看轻自己了。若是你想改嫁给我的话,明天我就派人整顿好车马,把你送到晋阳王府。我会让他们给你收拾出一间宅子。以后你就跟着我好了,你再也不用过以前那种操劳的生活了。”
听到高澄要把她带到晋阳去,元夫人的心里却开始打怵。她不想离开邺城,搬到晋阳生活,邺城里还有她牵挂的人。
元夫人小声地说了一句:“世子,我不想跟你去晋阳……”
高澄说:“难不成你想留在邺城,一直等着薛寘回来吗?”
元夫人的心思,被高澄一语中的。
她说:“世子,我……”
高澄说:“薛寘不会再回来了。”
元夫人说:“世子,我知道。”
高澄倒是没有再为难元氏,他说:“你不想去晋阳,这也没有什么难的。薛寘的那所旧宅子,早就没有你的容身之地了。我会找一所房子,把你安置在邺城,以后你就留在邺城服侍我吧。”
这一回元夫人没有再反驳什么,她默然地接受了高澄的安排。
当天的傍晚,元夫人就被高澄留在了领军府上。
元夫人住的那间屋子,还是上一次王娘来时住的那一间。屋子里的梳妆台上,摆着一堆前不久才被王娘用过的妆奁。那些瓶瓶罐罐都是些半旧的陶瓷瓶子,里面装着的铅粉和面脂都已下去了一大半,有几只瓶子都快见底了。其中一只胭脂盒子的瓶身上还残留着一个女人的唇印,是淡红色的。
元氏坐在铜镜前,把那盒胭脂罐子拿起来,用一只手指擦掉了上面的唇印。月色透过窗棂的格子照进来,照在元夫人镜子里的容颜上。元夫人想到她从前用了很多劣质的胭脂水粉,每当她流眼泪的时候,她脸上的脂粉都会混合着她的泪水往下掉。
窗外的月亮很圆了,也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了。
元夫人坐到屋子里唯一的一张床上,那床上的床罩很久都没被人换过似的,上面的褶皱泛起一床的涟漪。床榻上还有一股浓郁的脂粉香味,让元夫人无端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联想。她伸出一只手,想要把床上的那些褶皱抚平,那床罩却怎么也弄不平整。元夫人这才明白是她的心绪太乱了。
屋子里除了月光之外,就只有一盏烛火照明,整个房间里都充斥着一种昏暗的红色的光芒,暧昧撩人。
有人把屋子的门推开了,元夫人心知是高澄走了进来。
他说:“元夫人,我来了。”
元夫人问他:“朝堂上的事,你都忙完了吗?”
高澄说:“是啊,所以我来看看你。”
元夫人坐在床上,看到高澄向她走过来,她不自觉地往旁边让了让,给他留出一个空的位置。高澄坐在了她的身边。元夫人低着头,像是一脸愧疚的样子,也不知她是在对谁愧疚。也许她对不起的人只有她自己吧。高澄伸出了右手的食指,勾起了元夫人的下巴,强迫她看向自己。元夫人的眼波随着高澄的手势流转,她的一双眼睛楚楚动人。
高澄在她的眼睛上亲了一口,然后又吻上她的唇。元夫人下意识地躲开了。高澄不满地问她:“怎么,你不愿意让我亲你吗?”
元夫人说:“我没有。”
高澄一把把她带到自己的怀里。他说:“你又不是第一次被人亲了。”他邪邪地笑着,语气很轻挑。
元夫人只得说:“世子,你等等,我还没有脱衣服呢。”
高澄问她:“你是想自己脱,还是我帮你脱?”
“我……”
然而没等元夫人说完话,她就听到了她身上的外衣被撕扯开的声音。
高澄把元夫人往后一推,元夫人就感到她的头重重地摔在了身后的瓷枕上。元夫人的一只手用力扯在了她身下的床罩上,这下她终于明白床铺上的那些褶皱是怎么来的了。这上面不知容纳了多少女人辛酸无望的泪水,那都是她们最后一刻还在挣扎的痕迹啊。
随着高澄的动作,元夫人的一张脸涨成了紫红色,她的眼睛被一汪泪水浸湿了。她的眼泪砸在瓷枕上,发出微小的“啪嗒”、“啪嗒”的声音。
一连好几天,每到夜幕时分,都会有人准时光临元夫人的小小的客舍,一逞他的满身的□□。
高澄的欲望是一阕难填的沟壑,元夫人是雨季来临时,能安抚高澄那颗躁动不安的心的土壤。
元夫人的身体是被高澄侵占的领地,每到夜晚的时候,兽王都要来他圈占的领地巡视一番。白天的时候,那只兽会带着一身饱腹的餍足感离去。
在元夫人的眼里,年少的高澄就像是一只漂亮的雄狮子,总是耀武扬威、洋洋自得的。
那一天白天下起了雨。元夫人不想用膳,也不想和人说话,她更不想和高澄留给她的两位婢女交流。元夫人在床上半坐起身,她的被子盖在膝盖上,听着窗外雨水潺潺的声音,一坐就是一整天。
晚上的时候,雨还在下着。高澄推开门,看到元夫人依旧半坐在床上,他便对她说:“元夫人,是我。”
元夫人看向他,说:“世子,你来了。”
高澄说:“我来看你了,你不应该高兴吗?”
元夫人问他:“你看我像是高兴的样子吗?”
一时间,两个人相持不下。
高澄不想再与她争吵。他耐着性子说:“元儿,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你想听听吗?”
元夫人说:“什么消息呀?”
他说:“我在邺城给你找了一所房子,离我们的领军府很近。只要你想搬过去,随时都可以过去。每天晚上我都能去那里看看你。从今往后你就跟我住在那个地方,想住多少年都可以。”
元夫人抬起头,看向他,问:“真的吗?”
“我骗你做什么?”
“那我明天就能搬到那里去吗?”
高澄笑着说:“当然可以了。”
高澄果然如他自己所言,他在领军府的后街上,给元夫人找了一处民宅。他把那间宅子租了下来,又买了一些新的侍女仆役,把那宅子的里里外外打扫干净。那座房子被收拾得十分像模像样了,只等着它的新的女主人搬进来。不是元夫人,也会是别的女人。
元夫人说:“好,世子,那我明天就跟你搬过去。从此以后我就一心地跟你过日子,不会再有二心了。”
高澄说:“元夫人,你最好能记住,今天你对我说的话。”
元夫人又说:“世子,我在领军府上刚住了没几天。我来的时候没有带什么行李,走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能带走的东西。”
高澄对她说:“你所需的一切生活上要用的东西,我都在我们的新家里给你准备好了。”
元夫人对他笑了笑,说:“难为你的心思周全。”
高澄也笑了,他说:“因为是你要住的地方,所以我不敢怠慢。”
“你讲话倒是好听。”
*
难得高澄对自己的小妾出手阔绰一回,他安排了不少人手,将元夫人的生活起居照料得一应妥帖。元夫人本就是一个性情和顺的人,从前她又读了很多圣贤书,她和高澄商议起事情来,竟也能聊到一处去。他们两个人在同一所屋檐下生活得久了,过上了一种出人意料的安宁而和睦的日子。元夫人本以为她是高澄强求来的人,他们注定是要相互对立的。
时间再久一些,他们竟也生出几分真心实意的感情来。高澄对元夫人
终究还是动了几分真心的,他本就不是一个薄情的人。
元象初年的年末,又是一个寒冬料峭的季节。那时王娘已经怀上了身孕,高澄很少回到晋阳王府,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去看看。高澄和元夫人像是夫妻一样,在邺城生活了小半年的时光。他们彼此之间像是半个家人一样亲近,却又不像恋人一般沐浴在爱河里。
元夫人的心早已跟着薛寘去往西魏了。她和高澄明明是近在咫尺的距离,却又像远隔天涯。
对高澄而言,元夫人是像郑大车一样的女人,她虽不像郑大车一样时时燃烧着情欲,却又时常能撩拨起一位少年人的□□。她既是他在床榻上最水乳交融的爱侣,又是他在精神上最充满柔情的陪伴。元夫人像是一池流动的清水,洗净了高澄灵魂上的浑浊,又安抚了他生活上的疲惫。元夫人就像他的一位关系亲密的大姐姐一样,是他不想公之于人的情妇。
纯情是最好的□□,比更多的妩媚和性感都要来得摄人心魄。它是一个人的生命之初,最原始的悸动啊。
那一年的高澄年仅十七岁,元夫人的年纪却比他大了一轮不止。想来他们能在一起也是荒唐,荒唐却圆满。
那些日子里,高澄几乎天天都要去元夫人的家中小住。元夫人自然也像先前服侍薛寘和婆婆一样,照顾着高澄的生活,甚至事事她都要亲力亲为。她不想让人感到她是被高澄养着的,像是玩物一样,她必须做些什么事来回应高澄对她的优待。
有一天,高澄又来宅邸看望元夫人的时候,她亲手给他包了一些饺子。那些饺子从水里煮出来,是要连汤一起吃的。元夫人特意把那碗饺子给高澄吹凉了。她拿着一只勺子,在碗里搅动着那些饺子,一只只饺子在热汤里滚动起来,显得玉雪可爱。
她问他:“世子,你现在饿了吗?”
高澄说:“我饿了,我想吃东西了。”
元夫人说:“可是,我给你准备的饺子,还没有凉透了呢。要么,我让侍女们给你端一些点心来,你先填填肚子?”
高澄笑着说:“元儿,我不急着吃点心。我就等着你手上的这碗饺子了,我要你亲手喂我吃。”
元夫人嗔怪地说:“你又在戏弄我了。”话虽如此,她还是对着一碗饺子轻轻地吹了几口气,生恐烫到了高澄。
高澄闲来无事,瘫坐在床帐里,两条长直的腿交叠在一起。他把床上的两只瓷枕摞在了一起,他的半个身子斜倚在枕头上,含笑看着元夫人在用餐的桌子前的一举一动,一股似水的柔情,从高澄的心底冉冉升起。
高澄对元夫人说:“元儿,你是我在梦里一直寻找的甄甄吗?”
元夫人听了高澄的话,将她手中的碗筷搁置在了桌子上。她走到高澄所在的床榻前,反身坐在了他的身边。元夫人问他:“世子,你说的甄甄是谁呀?”
高澄说:“甄甄是三国时的文昭皇后甄氏,她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元夫人说:“她好像不叫甄甄,我记得她叫甄宓。”
高澄回答道:“她的名字也不叫甄宓,史书上没人记得她的名字。我听说她美艳无双,长得和你一样好看。”
高澄又补充说:“你的经历也和她很像。官渡之战的时候,甄甄的第一任丈夫袁熙在战场上抛下了她,一个人远走高飞,后来他再也没有回到邺城。那时的甄氏就和现在的你一样,苦守在邺城等着自己的丈夫回家。可是她没有等多久,就改嫁给了曹操的第二子曹丕了,成就了一段佳话。你不是也改嫁给了我吗?”
元夫人听了高澄的话,只是含羞低着头,也不言语。过了一会儿,她才抬起头说:“我哪里有资格和文昭甄皇后相媲美呢?我也没有那个福分当皇后。我只是你的侍妾罢了。”
高澄对她说:“等我的父亲从皇帝手上夺取权位,以后你就可以跟着我进宫了。到那时我一定封你当我的夫人。”
元夫人问他:“夫人是几品的位分啊?”
高澄想了想,说:“好像是正二品吧。”
元夫人复又低下头,说:“以后还有好长的时间呢。世子,你现在说这些话,好像还太早了。”
高澄握住了她的手,说:“我觉得你和甄甄很像,你们都是一样的温柔美丽,一样的贤良淑德。”
元夫人同他打趣道:“世子,我既不是你的甄甄,也不是你的皇后,我是你的湘夫人。”她的声音里很是有几分俏皮,好像要故意戏弄高澄似的。
高澄果然问她:“湘夫人是谁啊?”
元夫人说:“世子,桌子上的饺子凉了,你现在要吃吗?”
高澄点了点头,说:“我吃。”
元夫人起身,把桌子上一碗凉透了的饺子端到了高澄的面前。高澄笑着看着她,说:“我要你喂我吃。”
“好。”
元夫人用勺子舀起一只雪白的饺子,带着汤喂进了高澄的嘴里。
她继续说道:“湘夫人又叫湘妃,她的名字叫做女英,是上古时期尧帝的两个女儿之一。她和姐姐娥皇一同是舜帝的妻子。”
高澄说:“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元夫人说:“战国时的屈原还为她写过一篇祭神的乐歌呢,名字就叫《湘夫人》。世子,你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吗?”
高澄拉着她的手,说:“《湘夫人》是《九歌》里的文章吧?回头我再仔细地读一读。”
元夫人接着问他:“世子,那你有没有听说过湘妃竹的典故?”
高澄摇了摇头。
元夫人对他解释道:“娥皇和女英既是亲生的姐妹,又都是舜帝的妻妾。娥皇是姐姐,她是舜帝的皇后。女英是妹妹,也是舜帝的妃子。她们一双姐妹共同侍奉在舜帝左右,原本的生活倒也称得上是十分的和乐美满。”
舜帝是上古氏族部落东夷族的首领,他生前统领着华夏大地的大部分地区。相传有一年,舜帝到苍梧视察他的领地的时候,不幸病逝在任上,后人把他埋葬于九嶷山之中。苍梧位于江南一带,苍梧和洞庭是楚国的两个州郡,楚国恰好是诗人屈原的祖国。九嶷山又名苍梧山,是一座有名的仙山。
舜帝的国都在蒲州,蒲州是冀州地区的州郡,和现在的国都邺城所在的位置很相近。娥皇和女英当时都生活在冀州的都城里,她们一同等着舜帝回家,等了好几个月,却迟迟不见他们的丈夫归来的身影。于是娥皇和女英姐妹二人,一同结伴南下去寻找舜帝的踪影。结果她们枉费一番辛苦,换来的却只是舜帝死亡的消息,舜帝的尸身还被埋葬在他乡的山头。
女英得知了舜帝的死讯,她比姐姐娥皇更加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由得嚎啕大哭。女英的眼泪洒落在山上的竹林里,浸湿了竹子的竹叶和竹竿。她就这么一直地哭呀、哭呀,最后哭到了泪尽而亡。那些沾满了女英泪水的竹子,上面生出了斑痕点点。人们便把那些竹子称为“湘妃竹”。
高澄听完这个故事,皱起了眉头,他说:“这个故事听上去不是什么好兆头,湘夫人的结局好悲惨啊。”
元夫人对他说:“文昭甄皇后的结局也很悲惨,她是被她的丈夫亲手赐死的。”高澄看了她一眼。
元夫人急忙说:“世子,我们光顾着说话了。我好不容易才给你包了那么多的饺子,你都没有吃上几口。”
高澄依旧握着元夫人的手,那是一只女人的纤瘦的手。元夫人的十根手指修长,指节根根分明。高澄不舍得松开她的手,他嬉笑着说:“你不是要喂我吃吗,怎么又不喂我了?”
元夫人说:“我这就喂你。”
高澄用完了他的午膳,又坐在床上,同元夫人耳鬓厮磨了好半天。他把脸贴在元夫人一侧的耳朵上,元夫人被他呼出的气息弄的笑起来,她说:“世子,你别闹了,我的耳朵好痒。你别闹了……”
高澄又把元夫人抱进他的怀里,他半坐在床上,元夫人的一整个身子都依偎在他的胸膛前。
元夫人的一只手抚上了高澄的胸口,她带着笑看着他,元夫人的笑容就像晚上的月亮,自带着一种妩媚照人的柔光。柔情似水。高澄的心跳加快了。元夫人也听见了高澄的心口咚咚地声音。
她用手摸了摸他心脏的位置,说:“世子,你的心跳得好快啊。”
高澄说:“是吗,你听见我心跳的声音了?”
“我听的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