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漱完毕后,小七见有一大圈的人在外面,有些诧异。最高人民代表满面春风地敲门进来,走到小七面前,毕恭毕敬地请起安来,“国士,一向可好啊?”

    小七见这人并不认识,说的话也是云山雾罩的,听不清朗,便对陪同最高人民代表进来的人说:“这是哪个?这么洋货(昭关话,神气的意思)?”

    “大爷,不,国士,这是最高人民代表,可是省级以上的大领导,你睡到现在,他一直在外面等,你把人家搞得砸蛋(昭关话,很麻烦的意思)。”

    “为什么叫我国士?”

    “情况是这样的,国士,请容我慢慢道来。”最高人民代表坐在小七的床沿上开始了讲述,“70年前你在未来世界用13把飞刀杀死了国家财富委员会的13名委员的事迹被史书记录下来,你改变了金融寡头对国家权力的控制,你把国家权力还给了人民,所以,人民要感谢你,就送来了‘国士无双’的牌匾。”

    小七瞥一眼这牌匾,心想不爱浮名,偏是要来,“这个牌匾我不需要。”

    “这可是人民的意思啊。”最高人民代表一副为难的样子,“牌匾您先收下,您需要什么,都可以和我说。”

    “我需要钱。”小七扫了一眼最高人民代表,心想这家伙一定是在想这样的一个老人家居然还要贪恋财物,“我要钱,别无他用,我要修建一座博物馆。”

    “您等等。”最高人民代表说,“国士,在您回到昭关之前,我们已经以您的名义出资修建了昭关博物馆,把您的亲人朋友做成了蜡像,要不,我这就领您去看看?”

    在昭关博物馆的腊像馆,小七见到了许多熟悉的人。  昭关第一代留美博士阿树自然居于整个腊像馆的中心位置,小七也是第一次通过腊像复制的形式看到了在整个昭关镇流传已久、妇孺皆知的曾祖父。

    腊像的阿树是一个年青的学者,架着一副斯文的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光芒,可是小七分明看出他眼睛里面是看穿人世无情的哀怨和不堪时间摧折的迷惘,也许还有些难以言说的情伤。阿树的旁边是昭关第二代留美博士玄明,大概是玄明在昭关镇小学当校长时,已经被昭关镇无处不在的乡土气息洗尽了哈佛大学医学博士的荣华,如一位社会实践家穿着白衬衫、双手叉腰站在学校的门口望着远方的山峦,眼神中有一种世界尽在掌握的自信,如当年他去美国留学时登机前那一刹那回首祖国大好河山时的那样。

    亦步亦趋,最高人民代表跟在小七后面,“国士,您看那边还有。”他半鞠躬,右手伸向前方,见小七朝那边张望,便小心翼翼地问道:“您看昭关博物馆是否并不需要扩建?”他见小七似乎并没有听见,便不再追问。

    杨柳春风,杏花江南。一个女子端坐在一方八仙桌边,桌子边还摆放着一只陶质的茶杯,从器型、做工以及茶杯上的纹饰来看,说是在朝歌城商纣王的宴席上撤下来的怕是没有人会反对。那女子一头墨黑的头发,垂在腮边,施着极薄的粉,像是秋月皎洁、秋霜初凝的样子,她那一身白底的裙、黑色的夹衫是多么眼熟。远远地,小七似乎闻到了幽幽的梅雨过后、酷热未至时含笑的香气,香气清幽、干爽,没有被梅雨浸泅过的霉味,这是唯有玄月身上才有的味道。

    “玄月。”小七唤着,颤颤巍巍走过去。这么多年过去了,玄月还是那个在百乐门静心凝愁的女子,那个待月西厢下的女子,那个心思有人能懂但懂的人却远在海角天涯的女子。

    一种只有皇家陵园尘封已久的墓室被打开时散出金银珠宝的陈腐气息(或许还有尸体腐烂在名贵的香料的味道)在玄月的周围弥散,小七不禁想到在长安城西的法华寺在秋雨绵绵夜也有这样的味道。小七正要去仔细端详玄月时,镇政府的几个年青人在最高人民代表的暗示下连拉带劝、半哄半就把小七朝另外一个展厅推,“国士,这个展厅是旧石器时代在昭关出土的文物,有陶器和玉器,做工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把中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万年,国士,你来了正好,正好给这个展厅题个词。”最高人民代表拖着长音节说。

    “娘的,什么推进300万年,老子根本没有兴趣,老子只想看看玄月,看看她是不是还在等待那个不归人。”小七在心里骂道,但他却身不由己,他被几个年青人架着扭头回望玄月时,蓦地发现玄月的长发被风吹动,她长长的睫毛上竟然挂着几颗晶莹如夏雨骤降落在荷叶上的泪珠。

    梅雨过后的黄昏,小七回到家。

    家里已然是焕然一新,一对50来岁的男女恭恭敬敬立在大门两侧,这两人看起来有些面熟,但一时却想不起来像谁,凭感觉,小七觉得他们是一对夫妻。

    “这是您同学阿丙的儿子和媳妇。”有人向小七介绍道,“从今以后,他们和他们的女儿将负责您的生活起居,这是国家替您聘请的。”

    “你爸还好吗?”小七问。

    “我爸死去十多年了,生前一直念叨您的好。”

    “死去十年了?”小七喃喃道,悽惨一笑,“阿丙居然念叨我。”

    “春藤你知道吗?”

    “春藤阿姨我们知道的,自我打小她便生活在这宅子里,在我读小学时,听人说是要去找你,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过。”

    “是么,春藤去找过我?”小七问。

    “嗯。:

    “我妈妈采玉你们见过吗?”

    “自我们懂事时,采玉奶奶便住在养老院,春藤阿姨走后的第二年,她便死了。”

    “妈。”小七在心里呜咽。

    “那玄明、拐脚六、妙香呢?”

    “都死在养老院。玄明老师的著作,依照最高人民代表的指示,都搬到你的书房了。”

    访旧多为鬼,惊呼热中肠。被时间独独余下的小七再也没有勇气去问那些不是在地下便是在天堂的故人,唉,难道时间会把他遗忘?尽管小七感觉身子已经老了,但他的精神里生命的荣光一刻也不曾离开过,但一个人孤苦凄凉地活在这个他并不熟悉的人世也是了然无趣的。

    晚饭是三菜一汤,青椒青豆,冬瓜腊肉,炖扁豆,西红柿鸡蛋汤,一瓶窖藏了200年的波尔多红酒,阿丙的儿子阿丁身着一套18世纪法国宫廷管家的服饰垂手立在一旁(这套服饰还是特别定制的,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小七用眼神示意阿丁坐到对面去和他喝一杯,但阿丁目不斜视的表情和他这套笔挺的管家服饰很是般配,小七无可奈何下只得自斟自饮,“啊呸。”波尔多红酒酸得难以下咽,阿丁只得找来一瓶出厂不过10年的昭关大曲。

    如火山爆发流淌的岩浆一样曲折迂回在小七的喉咙里标注行进路线,这浓烈的十年陈昭关大曲。喝了两杯,小七的意识不禁如风中飘絮一样,小七朝门口张望,他多么希望看到妈妈的那件蓝底的碎花褂子,如70年前那样,春藤正在隔壁的房间背诵《项脊轩志》,“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时光已然把一切都带走了,只余下空泛发黄的回忆,小七吃了一口腊肉,肥瘦相间在唇齿间纠缠,还带着旧时光景冬日阳光的味道,或许还有母亲在腊肉上搓揉盐巴留下的温度和期许,小七干涸的泪腺如雨季的塔里木河溢满两岸。

    黄昏时分,世事灼心,回忆对小七来说,也只是回忆,回忆里的参照物在现实中一个也寻不见,回忆无非只是哀伤,但不回忆又几乎没有什么可想的,关于现在和未来,于小七而言似是明朝的风,今夜却是可有可无的。

    走进书房,小七找到了在他迟暮之年为数不多的乐事,至少可以避免陷入往事的泥沼,宁愿粘滞在过去的注脚里也不愿被时间的行脚拖拽着向前走。书本都保护得很好,并没有在风月的侵蚀中泛黄、发脆,似乎是春藤在离开家之前仔细地整理过书房,添置了一些出版于200多年前的书籍,如《当代》、《十月》、《花城》、《春风》,估计也是一些大学图书馆淘汰下来的。小七信手翻了几页,饶有兴趣,便随手搁在一边,这是他的阅读习惯,喜欢看的,要留到最后来看。

    六月的江北总是有些莫名的雨夜,比如今晚,晚饭时,霞光满天,红彤彤的怎么也不像是下雨的前兆,但六月的雨似乎也并不需要什么前兆,如大唐白居易的诗一般直奔主题,一声招呼不打,便噼里啪啦下了起来。

    阿丁做的菜很合小七的胃口,其实,从阿丁的刀工、选料、配菜和火候来说,算不得是顶好的厨师,他那身煞有介事的法国宫廷管家的服饰完全是山贼穿着虎皮大衣冒充山大王的夸大其词。但是,阿丁做的菜太像妈妈的菜了,其他的如做工粗糙、菜色泛黑等等都可以忽略不计。

    照例,晚餐的三菜一汤只是在昨晚的基础上变换一个菜,今天变换的是蒸茄子。茄子要选用沟南(昭关的农田方位名称)的向阳的白茄子,尺寸为筷子长,不能有虫眼,放入水中要半浮半沉,这些在《国士用餐指南》都有明确的记载。选料对阿丁来说是最困难的,但政府的补贴也颇是丰厚,所以阿丁对此累人的活计也不以为意。

章节目录

玄月春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江湖千澍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湖千澍雨并收藏玄月春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