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茶
四月廿三。
梅雨稍过,随即连日放晴。
京畿官道上,阳光直射马车顶盖,厢内闷焗似蒸笼。
明桂枝头顶直冒热气,猛摇着折扇,依旧感到闷热。
这是历史不曾有过的朝代——宁朝。
昨天刚穿越的瞬间,明桂枝极度错愕。然而命运没有给她适应的时间,一天内接连经历父亲失踪、兄长潜逃,她再无暇自怜。
如今的她,不再是知名MCN公司的金牌选品官,而是无故失踪的户部尚书的女儿,是杭州市舶使明松枝的孪生妹妹。此刻,她正顶替兄长的身份,与太府寺卿赵斐一同往杭州赴任。
明桂枝不禁讪然——往日五湖四海地出差,在古代竟也离乡别井,莫非她八字驿马,天生劳碌命?她不抱怨周居劳顿,只惋惜自己的专业才华无用武之地,更忧虑被识破身份。
车窗外,天空湛蓝如海。
“唉,” 明桂枝望着接连飘过的流云,笑叹道:“既来之,则安之。”
这是她的座右铭,带给她无限勇气。
马车缓缓停下。
赵斐的家仆在车门外道:“明大人,前方有处茶寮,我家老爷欲稍作休整。”那家仆是个黑瘦少年,与身量颀长挺拔的赵斐迥异,但言谈举止如出一辙的冷漠疏离。
这话说得没有商议的余地,是“顺便告知”。
明桂枝不禁疑惑:市舶使是从五品官,赵斐不过正五品,高半级而已,何必如此大的官威?莫非,明松枝与他有过间隙?
多想无益,她摇了摇头,阻止自己细思深究——既来之,则安之,如今“寄人篱下”,只也好顺他的意。
“巧了,本官亦想喝茶解暑,”明桂枝朗然笑道:“有劳带路。”
那家仆似乎未料到“他”竟不恼,愣了愣。
明桂枝不虞有他,信步往茶寮走去。
那茶寮以竹木而建,相当简朴,连牌匾都没有,只在檐下挂了一幅“茶”字的幌子。里外六套桌椅全皆满座,赵斐一行人坐在最里头的两桌,明桂枝远远便瞅见他了。
并非她眼尖,皆因到茶寮歇脚的人大多舟车劳顿,坐姿随性,但求舒适,只有他与仆役个个危襟正坐。明桂枝腹诽其迂腐,却亦不得不佩服赵斐自律之余,治下有方。
她走近朝赵斐拱了拱手。
此人剑眉星目,容貌俊朗,可惜少言寡语,周身气场凛冽,明桂枝不想自找不快,打算敬而远之。
赵斐旁边侍从起身想让位,明桂枝摆了摆手,提起一张竹凳,在离他们最近的柱子下放好,背靠柱子坐下。竹凳偏矮,她竖起一膝,让肘支于膝上,手托着脸颊。
好不惬意。
赵斐眸色深沉道:“子直,你比起在书院时更率性了。”
子直?书院?
明桂枝怔了怔,子直是明松枝的字,他们果然相识。
她拥有原主零零碎碎的记忆,只记得明松枝在京城第一的豫东书院就学,功课每每名列前茅,受父亲夸赞,偏怎也想不起他提及过赵斐。
她不清楚赵斐底细,含糊应道:“承蒙赵大人记挂。”
赵斐目光蓦地黯冷,有一闪而过的怨怼。
“允书。”半晌,他才道。
“什么?”明桂枝莫名其妙。
他注视“他”须臾,一字一顿道:“我的字。”
明桂枝被他盯得心虚,胡乱拱手道:“允书兄。”
忽然,一旁传来吵闹声。
——“哐啷!”
“呸!”旁边桌的一人掷碎茶杯,骂骂咧咧道:“又是这破茶,涩得老子舌头都肿了!“
明桂枝乐得有人分散赵斐注意,插嘴抬杠:“苦茶消暑,兄台何必动怒?”
那人转过头来正欲大骂,瞧见明桂枝与赵斐二人衣冠楚楚,随扈众多,哼了一声,悻悻道:“既然消暑,公子不妨多饮几杯。”
明桂枝亦暗自打量此人,只见他四十岁上下,衣衫不俗,猜想是殷实人家,皮肤粗糙但不黝黑,应是四处游走却不至于日晒雨淋,再者做派豪迈,估计是行商的。
正巧店小二递来茶水,明桂枝接过抿了一口,立即皱眉。
“嘶——”苦味刹那充斥口腔,她勉强咽下,眼耳口鼻缩成一团。
那人“噗”地笑了,调侃道:“公子的暑气可消了?”
明桂枝不恼,反而觉得他风趣,比赵斐容易沟通。她莞尔道:“嘿,别家的茶齿颊留香,它齿颊留涩。”
“哈哈哈哈哈!”
茶寮不大,四周茶客早留意到这边动静,霎时哄堂大笑。
那人看明桂枝爽快,反过意不去,主动介绍:“这是丁罗卜,是莴苣的一种。这茶寮总泡丁罗卜,抠门!”
“丁罗卜?莴苣……”明桂枝又浅浅抿了一口,愈发觉得这苦味熟悉:“它是不是也叫苦丁?”
“公子知道苦丁?”那人讶然。
苦丁茶价廉味苦,只有山野僻远的茶寮、客栈才会用。
明桂枝点头,反问道:“兄台是茶商?”
那人大喜。
他思量,眼前这贵公子博闻多识,见微知著,最难得的是没有架子,遂起了结交之意,笑道:“兄台不敢当,在下史鸿达,行三。公子赏面的话,唤我史三吧。”
“史三爷,”出于职业习惯,明桂枝不敢胡乱拿乔:“晚辈明松枝。”
史鸿达登时好感倍增,如实吐露:“鄙人自十七岁跟随家父贩茶,从各地购茶售往京城,至今二十余载。”
明桂枝脱口问道:“三爷既然嫌弃苦丁,何不用自己的茶叶?”
史鸿达摇头苦笑。四周的茶客亦表情微妙。
倒是一直默然不语的赵斐冷笑了一声。
明桂枝立马反应过来,惭愧道:“是我太浅薄,望三爷见谅。”
“让明公子见笑才对,”史鸿达欣赏其坦率,解围道:“咱行商的,银钱都花在车马、衣衫这些行头上,吃喝讲究不了,尤其自家贩售的,多用一分,便少一分利钱。”
“正是,老汉我世代贩米,但最上等的胭脂香,我今年六十也未尝过,舍不得啊!”史鸿达旁边的高瘦老者道。
另一桌有人加入讨论:“同是天涯沦落人啊,晚辈做木材生意,经手的是紫檀木、金丝楠木,去年老父身故,所用不过榉木,还是最薄的‘幺二三’。”
茶客大多经商,一时感同身受,你一言我一语,诉说辛酸。
“唉,”明桂枝忍不住叹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赵斐闻言怔怔看向“他”,目光中有难以掩饰的赞许。
——“啪!”
“好,说得好!”角落里一个中年人猛拍桌,道:“我就是贩生丝的,买卖过的生丝少说也过千担了,活到这年岁,却连绸布都未摸过。”
“真真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个书生打扮的人附和道:“这两句道尽百姓艰苦,该把它写下来,流传千古!”
众人纷纷叫好。
明桂枝却是一怔。
按照原主的记忆,“宁朝”的出现,是因为北宋庆历新政后,西夏、辽国一同出兵,引发原历史没有的战乱。
讽刺的是,“宁朝”开国之君一如赵匡胤任殿中侍御史,结束战乱有功,被属下黄袍加身。而这首诗出自北宋诗人张俞,按理说,他们该读过才对。
多想无益,明桂枝将谜团抛诸脑后,转移话题道:“苦丁虽苦,胜在回甘悠长,并非全无优点。”
史鸿达摇头:“实不相瞒,我前些日子也尝试兼贩苦丁,无奈苦味太浓,无人愿买,只得降价,车马漕运的钱都亏了,如今我见到苦丁就来气!”
“唔,买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呀。”明桂枝颔首慨叹。
“可不是嘛!”史鸿达如遇知音,娓娓道来:“我不是吹嘘,你三爷我做买卖相当进取,不但苦丁,还有寿眉、蜀地的竹叶青、先蒸后藏的滇茶、揉捻再蒸烘的闽茶,大伙听过没听过的,三爷我全都贩过!”
谈及货物选品,明桂枝习惯性地探究:“三爷是行家,按理说看不上苦丁呀,为何走眼了?”
史鸿达强颜苦笑道:“鬼掩眼,鬼掩眼!那天我如常在这儿喝苦丁,忽觉得这苦后回甘还不错。”
明桂枝追问:“当日发生何事?”
她一直相信世上没有完全失败的商品,只是缺乏能发掘它们卖点、适配它们受众的选品人。史鸿达既然选了苦丁,必定有打动他之处,可惜他缺乏专业的选品思维,错过关键。
眼下,兴许有机会一展所长,明桂枝感到手心微微发烫。
“当日呀……”史鸿达沉吟好一会儿,道:“我收回一笔陈年旧账,颇有些伤春悲秋。”
“这不是好事吗?你悲伤什么?”他旁边的高瘦老者问。
史鸿达长长叹气:“ 我借钱给他是雪中送炭,到我周转不灵,他闭门不见,如今我缓过气来,他才锦上添花。”
谁没遇到过小人,众人纷纷摇头叹息。
倒是史鸿达笑叹道:“那天我在想,顺景时的我,与落魄时的我有何区别?我没变,我还是那个史三,变的只是时势。那些人贪图我当下的势,并非看重我本人,时移势易,所以换了脸色。错不在我,错也不在他。”
众人若有所思。
“想通了,便看化了,”史鸿达径自倒了杯茶,莞尔道:“我们商人守成为先,畏惧高低起落,但有些关节若未经历到,便品不出当中妙处。是那一刻,我觉得这苦丁别有滋味。”
“唔……大概今生有些事,是提早都不可以……明白其妙处。”明桂枝捕抓到一丝灵感,喃喃自语道。
片刻,她抬眼看向史鸿达,眼神坚定。
一直留意“他”的赵斐一时看呆——“明松枝”眸中有火、有光,生猛炽烈,令他心悸。
明桂枝问:“三爷,你敢不敢再搏一次?”
梅雨稍过,随即连日放晴。
京畿官道上,阳光直射马车顶盖,厢内闷焗似蒸笼。
明桂枝头顶直冒热气,猛摇着折扇,依旧感到闷热。
这是历史不曾有过的朝代——宁朝。
昨天刚穿越的瞬间,明桂枝极度错愕。然而命运没有给她适应的时间,一天内接连经历父亲失踪、兄长潜逃,她再无暇自怜。
如今的她,不再是知名MCN公司的金牌选品官,而是无故失踪的户部尚书的女儿,是杭州市舶使明松枝的孪生妹妹。此刻,她正顶替兄长的身份,与太府寺卿赵斐一同往杭州赴任。
明桂枝不禁讪然——往日五湖四海地出差,在古代竟也离乡别井,莫非她八字驿马,天生劳碌命?她不抱怨周居劳顿,只惋惜自己的专业才华无用武之地,更忧虑被识破身份。
车窗外,天空湛蓝如海。
“唉,” 明桂枝望着接连飘过的流云,笑叹道:“既来之,则安之。”
这是她的座右铭,带给她无限勇气。
马车缓缓停下。
赵斐的家仆在车门外道:“明大人,前方有处茶寮,我家老爷欲稍作休整。”那家仆是个黑瘦少年,与身量颀长挺拔的赵斐迥异,但言谈举止如出一辙的冷漠疏离。
这话说得没有商议的余地,是“顺便告知”。
明桂枝不禁疑惑:市舶使是从五品官,赵斐不过正五品,高半级而已,何必如此大的官威?莫非,明松枝与他有过间隙?
多想无益,她摇了摇头,阻止自己细思深究——既来之,则安之,如今“寄人篱下”,只也好顺他的意。
“巧了,本官亦想喝茶解暑,”明桂枝朗然笑道:“有劳带路。”
那家仆似乎未料到“他”竟不恼,愣了愣。
明桂枝不虞有他,信步往茶寮走去。
那茶寮以竹木而建,相当简朴,连牌匾都没有,只在檐下挂了一幅“茶”字的幌子。里外六套桌椅全皆满座,赵斐一行人坐在最里头的两桌,明桂枝远远便瞅见他了。
并非她眼尖,皆因到茶寮歇脚的人大多舟车劳顿,坐姿随性,但求舒适,只有他与仆役个个危襟正坐。明桂枝腹诽其迂腐,却亦不得不佩服赵斐自律之余,治下有方。
她走近朝赵斐拱了拱手。
此人剑眉星目,容貌俊朗,可惜少言寡语,周身气场凛冽,明桂枝不想自找不快,打算敬而远之。
赵斐旁边侍从起身想让位,明桂枝摆了摆手,提起一张竹凳,在离他们最近的柱子下放好,背靠柱子坐下。竹凳偏矮,她竖起一膝,让肘支于膝上,手托着脸颊。
好不惬意。
赵斐眸色深沉道:“子直,你比起在书院时更率性了。”
子直?书院?
明桂枝怔了怔,子直是明松枝的字,他们果然相识。
她拥有原主零零碎碎的记忆,只记得明松枝在京城第一的豫东书院就学,功课每每名列前茅,受父亲夸赞,偏怎也想不起他提及过赵斐。
她不清楚赵斐底细,含糊应道:“承蒙赵大人记挂。”
赵斐目光蓦地黯冷,有一闪而过的怨怼。
“允书。”半晌,他才道。
“什么?”明桂枝莫名其妙。
他注视“他”须臾,一字一顿道:“我的字。”
明桂枝被他盯得心虚,胡乱拱手道:“允书兄。”
忽然,一旁传来吵闹声。
——“哐啷!”
“呸!”旁边桌的一人掷碎茶杯,骂骂咧咧道:“又是这破茶,涩得老子舌头都肿了!“
明桂枝乐得有人分散赵斐注意,插嘴抬杠:“苦茶消暑,兄台何必动怒?”
那人转过头来正欲大骂,瞧见明桂枝与赵斐二人衣冠楚楚,随扈众多,哼了一声,悻悻道:“既然消暑,公子不妨多饮几杯。”
明桂枝亦暗自打量此人,只见他四十岁上下,衣衫不俗,猜想是殷实人家,皮肤粗糙但不黝黑,应是四处游走却不至于日晒雨淋,再者做派豪迈,估计是行商的。
正巧店小二递来茶水,明桂枝接过抿了一口,立即皱眉。
“嘶——”苦味刹那充斥口腔,她勉强咽下,眼耳口鼻缩成一团。
那人“噗”地笑了,调侃道:“公子的暑气可消了?”
明桂枝不恼,反而觉得他风趣,比赵斐容易沟通。她莞尔道:“嘿,别家的茶齿颊留香,它齿颊留涩。”
“哈哈哈哈哈!”
茶寮不大,四周茶客早留意到这边动静,霎时哄堂大笑。
那人看明桂枝爽快,反过意不去,主动介绍:“这是丁罗卜,是莴苣的一种。这茶寮总泡丁罗卜,抠门!”
“丁罗卜?莴苣……”明桂枝又浅浅抿了一口,愈发觉得这苦味熟悉:“它是不是也叫苦丁?”
“公子知道苦丁?”那人讶然。
苦丁茶价廉味苦,只有山野僻远的茶寮、客栈才会用。
明桂枝点头,反问道:“兄台是茶商?”
那人大喜。
他思量,眼前这贵公子博闻多识,见微知著,最难得的是没有架子,遂起了结交之意,笑道:“兄台不敢当,在下史鸿达,行三。公子赏面的话,唤我史三吧。”
“史三爷,”出于职业习惯,明桂枝不敢胡乱拿乔:“晚辈明松枝。”
史鸿达登时好感倍增,如实吐露:“鄙人自十七岁跟随家父贩茶,从各地购茶售往京城,至今二十余载。”
明桂枝脱口问道:“三爷既然嫌弃苦丁,何不用自己的茶叶?”
史鸿达摇头苦笑。四周的茶客亦表情微妙。
倒是一直默然不语的赵斐冷笑了一声。
明桂枝立马反应过来,惭愧道:“是我太浅薄,望三爷见谅。”
“让明公子见笑才对,”史鸿达欣赏其坦率,解围道:“咱行商的,银钱都花在车马、衣衫这些行头上,吃喝讲究不了,尤其自家贩售的,多用一分,便少一分利钱。”
“正是,老汉我世代贩米,但最上等的胭脂香,我今年六十也未尝过,舍不得啊!”史鸿达旁边的高瘦老者道。
另一桌有人加入讨论:“同是天涯沦落人啊,晚辈做木材生意,经手的是紫檀木、金丝楠木,去年老父身故,所用不过榉木,还是最薄的‘幺二三’。”
茶客大多经商,一时感同身受,你一言我一语,诉说辛酸。
“唉,”明桂枝忍不住叹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赵斐闻言怔怔看向“他”,目光中有难以掩饰的赞许。
——“啪!”
“好,说得好!”角落里一个中年人猛拍桌,道:“我就是贩生丝的,买卖过的生丝少说也过千担了,活到这年岁,却连绸布都未摸过。”
“真真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有个书生打扮的人附和道:“这两句道尽百姓艰苦,该把它写下来,流传千古!”
众人纷纷叫好。
明桂枝却是一怔。
按照原主的记忆,“宁朝”的出现,是因为北宋庆历新政后,西夏、辽国一同出兵,引发原历史没有的战乱。
讽刺的是,“宁朝”开国之君一如赵匡胤任殿中侍御史,结束战乱有功,被属下黄袍加身。而这首诗出自北宋诗人张俞,按理说,他们该读过才对。
多想无益,明桂枝将谜团抛诸脑后,转移话题道:“苦丁虽苦,胜在回甘悠长,并非全无优点。”
史鸿达摇头:“实不相瞒,我前些日子也尝试兼贩苦丁,无奈苦味太浓,无人愿买,只得降价,车马漕运的钱都亏了,如今我见到苦丁就来气!”
“唔,买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呀。”明桂枝颔首慨叹。
“可不是嘛!”史鸿达如遇知音,娓娓道来:“我不是吹嘘,你三爷我做买卖相当进取,不但苦丁,还有寿眉、蜀地的竹叶青、先蒸后藏的滇茶、揉捻再蒸烘的闽茶,大伙听过没听过的,三爷我全都贩过!”
谈及货物选品,明桂枝习惯性地探究:“三爷是行家,按理说看不上苦丁呀,为何走眼了?”
史鸿达强颜苦笑道:“鬼掩眼,鬼掩眼!那天我如常在这儿喝苦丁,忽觉得这苦后回甘还不错。”
明桂枝追问:“当日发生何事?”
她一直相信世上没有完全失败的商品,只是缺乏能发掘它们卖点、适配它们受众的选品人。史鸿达既然选了苦丁,必定有打动他之处,可惜他缺乏专业的选品思维,错过关键。
眼下,兴许有机会一展所长,明桂枝感到手心微微发烫。
“当日呀……”史鸿达沉吟好一会儿,道:“我收回一笔陈年旧账,颇有些伤春悲秋。”
“这不是好事吗?你悲伤什么?”他旁边的高瘦老者问。
史鸿达长长叹气:“ 我借钱给他是雪中送炭,到我周转不灵,他闭门不见,如今我缓过气来,他才锦上添花。”
谁没遇到过小人,众人纷纷摇头叹息。
倒是史鸿达笑叹道:“那天我在想,顺景时的我,与落魄时的我有何区别?我没变,我还是那个史三,变的只是时势。那些人贪图我当下的势,并非看重我本人,时移势易,所以换了脸色。错不在我,错也不在他。”
众人若有所思。
“想通了,便看化了,”史鸿达径自倒了杯茶,莞尔道:“我们商人守成为先,畏惧高低起落,但有些关节若未经历到,便品不出当中妙处。是那一刻,我觉得这苦丁别有滋味。”
“唔……大概今生有些事,是提早都不可以……明白其妙处。”明桂枝捕抓到一丝灵感,喃喃自语道。
片刻,她抬眼看向史鸿达,眼神坚定。
一直留意“他”的赵斐一时看呆——“明松枝”眸中有火、有光,生猛炽烈,令他心悸。
明桂枝问:“三爷,你敢不敢再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