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和殿内
“陛下,”礼部侍郎郭磊站出来,递上本折子,“近日有谣言说陛下意欲征收新兵,谣传谣,闹得小街大巷人尽皆知,人心惶惶,还望陛下尽早出面澄清才是。”
说完,他抬头看向龙椅之上。
金龙盘旋,凤羽灿烁,粼粼金光往上,是身着明黄龙袍的恭怀帝。
听完郭磊的上奏,他眸色不变,平静地拿起手边一本奏折。
冷哼一声,赤色奏折甩到郭磊跟前,恭怀帝声音冷淡,听不出任何情绪,却能让人不寒而栗:“谣言自是谣言,礼部侍郎何不先解释下今年科举有人以金银买位之事啊。”
“——陛下!”
郭磊显然没想到恭怀帝居然能这么快发现这事,豆大的冷汗冒出,立刻双腿一软跪倒下去,“此事,此事……”
“怎的,此事如何?爱卿可别跟朕说与你无关啊。”
不止郭磊,场上已有一大群的官员开始冒起冷汗,他们知道恭怀帝绝不会打没有胜算之仗,如此步步相逼,定是已经找到了十足的证据。
即便早已有心理准备,可是,可是他们哪知会这么快!
看着下面乱做一团的自称忠臣良将的官臣们,恭怀帝自嘲似的摇摇头。
“——陛下!”
郭磊的同党还想为他做些补救,欲要岔开话题:“礼部侍郎之事,尚需调查,方能定夺,但是近日征兵之谣言,是真真地闹得人心惶惶。如今我大盛方定,安稳尚不足百年,此时若向百姓发布征兵,无疑是宣告战争在即,许多人家已开始大肆储备粮食,布价粮价不稳,日以继日,若不澄清,定会内乱啊!”
“呵!定会内乱?若是你们真的在意家国百姓,怎么又会允许科举考出半点差错!”
恭怀帝拂袖起身,声音洪亮干脆,直接堵住了那人准备好的冠冕堂皇的场面话。
“科举,科举,何为科举!若是人人都以金银苟得官位,只怕不用谣言,这么一群“大清官”在,内乱自会找上门来!”
他一起身,座下的一片官臣立刻跪了下来,硕大的宫殿内,只剩下膝盖与地板整齐相撞的声音回荡。
恭怀帝见效果达到,坐回到龙椅,受着这万人之上,百官朝拜。
堂堂大殿内,光影皆映到他身上,如同一条真龙,施下的重重威压让任何一人都喘不过气来。
“既然礼部侍郎说到这个谣言,朕自也是要做好澄清,以免百姓心忧,百官难安。”
“自古征兵,皆是从百姓家中选取青壮束发之子,不但会减少农夫数量,还会令家中老人日夜忧思,实在是弊端之多,不可取啊。”
听到这,郭磊却讽刺地冷笑一声,不可取?历届帝皇皆是如此,谁不知道他们就是想压榨百姓,好让自己和自家子孙享天伦之福。
若是不澄清这谣言,便是变相承认自己对百姓的压榨之意;若是否认,谣言已传,不论百姓信与否,怀疑的种子都已埋下了。
不论近日恭怀帝再次做何解释,他们安插在各处的人,都会以比之前更猛烈之势将这个消息传播。千万人自有千万种想法,不论如何,总会有人否认,反抗,跟风……
此仗,恭怀帝,必败!
元佑顿了顿,斜眼看到了郭磊不正常的表情,继续缓缓张开唇:“今日,朕便在这大殿之上,对这谣言做出些许的澄清。”
“征兵,是真!”
殿中不少人抬起了头,左右互相看,窃窃私语起来。
“但是从百姓家中选人征兵,是假!”
霎时间,殿内的声音像是沸腾起来的开水,此起彼伏,有怀疑的,有反驳的,有害怕的。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万人之皇的内心所谋。
“家国方定,大盛三面背敌,西临吐蕃,北有契丹,南临南诏,吾等子孙自应以身作则,驻守险关要岭,朕已择出三十适龄男子,以卫国家。”
“既日起,朕自会下旨至选中的大家子弟家中。”
说完,不管下方众臣的阵阵喧闹,郭磊等人睁大的双眼,恭怀帝直接起身大手一挥,转身背对着他们。
“好了,朕心已定,今日便到此为止。”
“——下朝。”
*
“敕,二皇子元千程为人谦和有礼,勤于习武,日以继夜未有过怠慢。且已过幼学之龄,鉴于其拳拳爱武之心,朕特派二皇子亲入军营,代朕体察军情,保家卫国,以尽皇子之责。钦此。”
“二皇子,接旨吧。”
元千程在跪下的一众人中站起,双手微颤接过这意味深重的圣旨。
“谢过程公公。”
待程公公跨出鹊华殿门槛,殿内的众人才终于长舒了口气。
蓝息扶着沈怡宁起身,心里一阵后怕,小声对贵人说:“真是差点把我吓破胆了,还以为二皇子又翘了哪位大人的教课,竟让陛下亲自下旨责罚,差点啊,我这小心脏就得跳了出来。”
沈怡宁也松下了紧绷的表情,一手搭在她小臂,同样感叹道:“真是难得,有生之年,居然还能看到陛下夸赞程儿,还好是说他爱习武,若是换成勤于书法功课,我这张薄脸皮,是绝对撑不下去的。”
不止这两人,元暮楚更是直接走向元千程,见他还一脸呆滞,将他握在手里的圣旨拽了过来,认真重新看了一遍。
“二哥,这上面的内容,都是真的啊?”
“会不会是父皇在跟你开玩笑呢?”
“拳拳爱武之心,这真的是你?!”
一堆人中,脑子最懵的就是元千程本人,他重新接过暮楚手里的圣旨。
勤于习武,从未有过怠慢?
不是?这谁啊?!
这真是他吗?
他脑子里快速闪过自己过去每天试图装病逃课,抓紧时间偷懒,想着法“贿赂”霍长剑的样子。
他甚至怀疑自己前晚去御膳房偷吃夜宵被人发现了。
元千程一阵胆战心惊,这些画面太美,他都不敢去回忆。
现在,父皇说他勤于习武?
这不会是一种另类的惩罚方式吧。
想到这,他只觉得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冷风嗖嗖往骨髓里钻。
“不必担心。”蓝息见元千程一脸没出息的样子,拍拍他的肩,“元佑还不至于用圣旨来小题大做,看来这次,你父皇是真的很看好你哦,程儿。”
“蓝息姑姑……”
“诶,你小子别害羞嘛,被夸了不应该开心的吗。”蓝息哈哈笑着,满不在意地继续着这个话题,“怡宁,咱们是不是该给程儿办个庆宴呐?你看,是在你这鹊华殿办好,还是去我的蓝息府?”
蓝息,皇帝元佑的表妹,蓝家的千金嫡长女,从小便受尽万千宠爱,享拥荣华富贵,却独钟于马术剑道,为人热心侠义,
现已年过花信年华,既二十四岁有余,上月却仍在拒绝与尚书之子的婚约,认为自己江湖闯荡还未结束,一直不肯归家,甚至用自己挣得银子在外买了个大的宅子。
“一一,”沈怡宁喊起她的乳名,打断了她的话,“此事应该没有面上那么简单,你才回京,不知近日京城局势变化莫测。程儿不过十二,还未及束发,若是按前朝规矩,男子也到束发之龄方才需服兵役。”
“陛下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以他在外的爱子形象,这事虽不见得有多好,但应也不会对程儿有害。”
“阿娘,那我是一定得去吗……”元千程苦着脸,只感觉委屈的很。所以就是明明他什么都没做错,却被父皇挑出来当了出头鸟,既起到震慑其他人的作用,又变相的监督着他去军营。
他现在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哥要去多久呢?”元暮楚举起小手,好奇问道。
“短则两年有余,长的话……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沈怡宁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别过头去,“若是日后真的要上战场……”
随时都回不来也是有可能的。
元暮楚也安静了下来,虽然这个哥哥有时候真的很烦人,但是他毕竟做了她六年的哥哥,兄妹之情,血溶于水。
如果让他这么一走,鹊华殿就剩下她和阿娘了,这么大的宫殿,少了他那张哔哩吧啦的嘴巴,还怪冷清的。
哥哥这个角色,上辈子从未在她身边出现过,但是她记得小学的时候,看到同桌炫耀她哥哥给她送的小蛋糕和礼物,心里是一阵的酸溜溜,一边羡慕着,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
她的童年,给她温暖和亲情的,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跟她没有丝毫血缘,却心甘情愿照顾她,看着她长大的妈妈们。
直到这辈子终于有了个亲哥哥,心里的空缺才好不容易被填上。虽然这人很吵,很笨,甚至有些直肠子的傻气,但是他会带她上树掏鸟窝,一起习字,一起看风景赏晚霞。
不知不觉,她已经来了六年了,像是黄粱一梦,却也如此真实,对这个世界人的真情实感,让她意识到这从来不是死后的走马灯。
像是一块棉花堵在心口,不重,却让人难以忽视。
这时,沈怡宁把一旁的侍女禾若招呼过来:“你去问问有哪些个世家领到了圣旨。”
禾若低头诺下,走出去不一会,就将消息带了回来。
“回贵人,有相府二子姜应,顾家大郎顾川离,霍家四郎霍长矛,郭家长子郭城,赵家次子赵时铮……”
听完一大串人名后,沈怡宁面露疑色,“怎么选了这么多人,全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陛下这是打算做些什么?”
“奴婢特地差人问过各家里的婢子,似乎这是陛下今日早朝才下的决定,刚下朝立刻就送到了各家中,每家家主都很是意外,特别是礼部侍郎郭磊,他膝下只此一子,其余两个都是女儿,听闻他得此消息时心痛不已,哭了许久呢。”
沈怡宁点头,手轻轻抚摸着那张名单,先是看了眼元暮楚,后转头对上元千程的脸,指着纸上的一个名字:“顾川离。”
“最近听说这人很厉害?”
元千程抬起原本在吃点心的头,点头,忙不迭把花糕塞到嘴里:“唔唔,对呀,顾川离最近可出风头啦,十一岁的年纪,却敢站上军营里的擂台,打得好几个将领心服口服,在军中威望很高的。”
听到一个熟悉的人名,元暮楚好奇地抬起头,却听到沈怡宁问出毫无来由的一句话:“那他可有心仪之人?”
“陛下,”礼部侍郎郭磊站出来,递上本折子,“近日有谣言说陛下意欲征收新兵,谣传谣,闹得小街大巷人尽皆知,人心惶惶,还望陛下尽早出面澄清才是。”
说完,他抬头看向龙椅之上。
金龙盘旋,凤羽灿烁,粼粼金光往上,是身着明黄龙袍的恭怀帝。
听完郭磊的上奏,他眸色不变,平静地拿起手边一本奏折。
冷哼一声,赤色奏折甩到郭磊跟前,恭怀帝声音冷淡,听不出任何情绪,却能让人不寒而栗:“谣言自是谣言,礼部侍郎何不先解释下今年科举有人以金银买位之事啊。”
“——陛下!”
郭磊显然没想到恭怀帝居然能这么快发现这事,豆大的冷汗冒出,立刻双腿一软跪倒下去,“此事,此事……”
“怎的,此事如何?爱卿可别跟朕说与你无关啊。”
不止郭磊,场上已有一大群的官员开始冒起冷汗,他们知道恭怀帝绝不会打没有胜算之仗,如此步步相逼,定是已经找到了十足的证据。
即便早已有心理准备,可是,可是他们哪知会这么快!
看着下面乱做一团的自称忠臣良将的官臣们,恭怀帝自嘲似的摇摇头。
“——陛下!”
郭磊的同党还想为他做些补救,欲要岔开话题:“礼部侍郎之事,尚需调查,方能定夺,但是近日征兵之谣言,是真真地闹得人心惶惶。如今我大盛方定,安稳尚不足百年,此时若向百姓发布征兵,无疑是宣告战争在即,许多人家已开始大肆储备粮食,布价粮价不稳,日以继日,若不澄清,定会内乱啊!”
“呵!定会内乱?若是你们真的在意家国百姓,怎么又会允许科举考出半点差错!”
恭怀帝拂袖起身,声音洪亮干脆,直接堵住了那人准备好的冠冕堂皇的场面话。
“科举,科举,何为科举!若是人人都以金银苟得官位,只怕不用谣言,这么一群“大清官”在,内乱自会找上门来!”
他一起身,座下的一片官臣立刻跪了下来,硕大的宫殿内,只剩下膝盖与地板整齐相撞的声音回荡。
恭怀帝见效果达到,坐回到龙椅,受着这万人之上,百官朝拜。
堂堂大殿内,光影皆映到他身上,如同一条真龙,施下的重重威压让任何一人都喘不过气来。
“既然礼部侍郎说到这个谣言,朕自也是要做好澄清,以免百姓心忧,百官难安。”
“自古征兵,皆是从百姓家中选取青壮束发之子,不但会减少农夫数量,还会令家中老人日夜忧思,实在是弊端之多,不可取啊。”
听到这,郭磊却讽刺地冷笑一声,不可取?历届帝皇皆是如此,谁不知道他们就是想压榨百姓,好让自己和自家子孙享天伦之福。
若是不澄清这谣言,便是变相承认自己对百姓的压榨之意;若是否认,谣言已传,不论百姓信与否,怀疑的种子都已埋下了。
不论近日恭怀帝再次做何解释,他们安插在各处的人,都会以比之前更猛烈之势将这个消息传播。千万人自有千万种想法,不论如何,总会有人否认,反抗,跟风……
此仗,恭怀帝,必败!
元佑顿了顿,斜眼看到了郭磊不正常的表情,继续缓缓张开唇:“今日,朕便在这大殿之上,对这谣言做出些许的澄清。”
“征兵,是真!”
殿中不少人抬起了头,左右互相看,窃窃私语起来。
“但是从百姓家中选人征兵,是假!”
霎时间,殿内的声音像是沸腾起来的开水,此起彼伏,有怀疑的,有反驳的,有害怕的。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万人之皇的内心所谋。
“家国方定,大盛三面背敌,西临吐蕃,北有契丹,南临南诏,吾等子孙自应以身作则,驻守险关要岭,朕已择出三十适龄男子,以卫国家。”
“既日起,朕自会下旨至选中的大家子弟家中。”
说完,不管下方众臣的阵阵喧闹,郭磊等人睁大的双眼,恭怀帝直接起身大手一挥,转身背对着他们。
“好了,朕心已定,今日便到此为止。”
“——下朝。”
*
“敕,二皇子元千程为人谦和有礼,勤于习武,日以继夜未有过怠慢。且已过幼学之龄,鉴于其拳拳爱武之心,朕特派二皇子亲入军营,代朕体察军情,保家卫国,以尽皇子之责。钦此。”
“二皇子,接旨吧。”
元千程在跪下的一众人中站起,双手微颤接过这意味深重的圣旨。
“谢过程公公。”
待程公公跨出鹊华殿门槛,殿内的众人才终于长舒了口气。
蓝息扶着沈怡宁起身,心里一阵后怕,小声对贵人说:“真是差点把我吓破胆了,还以为二皇子又翘了哪位大人的教课,竟让陛下亲自下旨责罚,差点啊,我这小心脏就得跳了出来。”
沈怡宁也松下了紧绷的表情,一手搭在她小臂,同样感叹道:“真是难得,有生之年,居然还能看到陛下夸赞程儿,还好是说他爱习武,若是换成勤于书法功课,我这张薄脸皮,是绝对撑不下去的。”
不止这两人,元暮楚更是直接走向元千程,见他还一脸呆滞,将他握在手里的圣旨拽了过来,认真重新看了一遍。
“二哥,这上面的内容,都是真的啊?”
“会不会是父皇在跟你开玩笑呢?”
“拳拳爱武之心,这真的是你?!”
一堆人中,脑子最懵的就是元千程本人,他重新接过暮楚手里的圣旨。
勤于习武,从未有过怠慢?
不是?这谁啊?!
这真是他吗?
他脑子里快速闪过自己过去每天试图装病逃课,抓紧时间偷懒,想着法“贿赂”霍长剑的样子。
他甚至怀疑自己前晚去御膳房偷吃夜宵被人发现了。
元千程一阵胆战心惊,这些画面太美,他都不敢去回忆。
现在,父皇说他勤于习武?
这不会是一种另类的惩罚方式吧。
想到这,他只觉得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冷风嗖嗖往骨髓里钻。
“不必担心。”蓝息见元千程一脸没出息的样子,拍拍他的肩,“元佑还不至于用圣旨来小题大做,看来这次,你父皇是真的很看好你哦,程儿。”
“蓝息姑姑……”
“诶,你小子别害羞嘛,被夸了不应该开心的吗。”蓝息哈哈笑着,满不在意地继续着这个话题,“怡宁,咱们是不是该给程儿办个庆宴呐?你看,是在你这鹊华殿办好,还是去我的蓝息府?”
蓝息,皇帝元佑的表妹,蓝家的千金嫡长女,从小便受尽万千宠爱,享拥荣华富贵,却独钟于马术剑道,为人热心侠义,
现已年过花信年华,既二十四岁有余,上月却仍在拒绝与尚书之子的婚约,认为自己江湖闯荡还未结束,一直不肯归家,甚至用自己挣得银子在外买了个大的宅子。
“一一,”沈怡宁喊起她的乳名,打断了她的话,“此事应该没有面上那么简单,你才回京,不知近日京城局势变化莫测。程儿不过十二,还未及束发,若是按前朝规矩,男子也到束发之龄方才需服兵役。”
“陛下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以他在外的爱子形象,这事虽不见得有多好,但应也不会对程儿有害。”
“阿娘,那我是一定得去吗……”元千程苦着脸,只感觉委屈的很。所以就是明明他什么都没做错,却被父皇挑出来当了出头鸟,既起到震慑其他人的作用,又变相的监督着他去军营。
他现在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哥要去多久呢?”元暮楚举起小手,好奇问道。
“短则两年有余,长的话……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沈怡宁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别过头去,“若是日后真的要上战场……”
随时都回不来也是有可能的。
元暮楚也安静了下来,虽然这个哥哥有时候真的很烦人,但是他毕竟做了她六年的哥哥,兄妹之情,血溶于水。
如果让他这么一走,鹊华殿就剩下她和阿娘了,这么大的宫殿,少了他那张哔哩吧啦的嘴巴,还怪冷清的。
哥哥这个角色,上辈子从未在她身边出现过,但是她记得小学的时候,看到同桌炫耀她哥哥给她送的小蛋糕和礼物,心里是一阵的酸溜溜,一边羡慕着,一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
她的童年,给她温暖和亲情的,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跟她没有丝毫血缘,却心甘情愿照顾她,看着她长大的妈妈们。
直到这辈子终于有了个亲哥哥,心里的空缺才好不容易被填上。虽然这人很吵,很笨,甚至有些直肠子的傻气,但是他会带她上树掏鸟窝,一起习字,一起看风景赏晚霞。
不知不觉,她已经来了六年了,像是黄粱一梦,却也如此真实,对这个世界人的真情实感,让她意识到这从来不是死后的走马灯。
像是一块棉花堵在心口,不重,却让人难以忽视。
这时,沈怡宁把一旁的侍女禾若招呼过来:“你去问问有哪些个世家领到了圣旨。”
禾若低头诺下,走出去不一会,就将消息带了回来。
“回贵人,有相府二子姜应,顾家大郎顾川离,霍家四郎霍长矛,郭家长子郭城,赵家次子赵时铮……”
听完一大串人名后,沈怡宁面露疑色,“怎么选了这么多人,全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陛下这是打算做些什么?”
“奴婢特地差人问过各家里的婢子,似乎这是陛下今日早朝才下的决定,刚下朝立刻就送到了各家中,每家家主都很是意外,特别是礼部侍郎郭磊,他膝下只此一子,其余两个都是女儿,听闻他得此消息时心痛不已,哭了许久呢。”
沈怡宁点头,手轻轻抚摸着那张名单,先是看了眼元暮楚,后转头对上元千程的脸,指着纸上的一个名字:“顾川离。”
“最近听说这人很厉害?”
元千程抬起原本在吃点心的头,点头,忙不迭把花糕塞到嘴里:“唔唔,对呀,顾川离最近可出风头啦,十一岁的年纪,却敢站上军营里的擂台,打得好几个将领心服口服,在军中威望很高的。”
听到一个熟悉的人名,元暮楚好奇地抬起头,却听到沈怡宁问出毫无来由的一句话:“那他可有心仪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