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国师的新嫁妇君芷寒突发恶疾暴毙了。
十里丧礼,街上静默无声,扶着巨棺的队伍肃穆而齐整地往城外走。
棺木一边,穿着玄色衣裳,腰系白布的俊朗男子冷着脸随着唢呐的声音一步一步扶棺而行。
他的腰间有一块碎玉,随着他小步的行走而轻微作响。
阿娇藏在转角处,她小心翼翼只露出半张小脸,注意力被那块碎玉吸引,她的目光紧紧停留在他的腰间。
后面捏着酒壶的老木匠拍了一下她的脑袋,笑着:“傻丫头,看什么呢。”
阿娇捂着脑袋转过头来,她翘着嘴不说话。
木匠瞪大了眼:“怎么?又不会说话了?”
他又往前走了一步,挽了挽袖子:“来来来,张开嘴我瞧瞧你的舌头。”
阿娇一下子又捂住嘴,她瞪了木匠一眼。含糊不清地说:“嘴巴好着呢!”
她指向那个缓缓行走的少年,“那是谁?”
木匠笑:“那就是你主子,你师傅让你叫他什么来着?”
“裴觞宴”,阿娇含糊不清地说。
老木匠带着厚重老茧的手摸上了阿娇的头发,软软的带着温热,好似真的有生命一般。
“那些人为什么要把那个人装在箱子里?那样她就再也见不到太阳了。”阿娇目不转睛地盯着花纹复杂的巨大棺木,小声问道。
木匠低头,眼前的女子相貌倾城,脸颊红润,她清澈不染的目光就像是世间最为上乘的琉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可是如此绝色美好的女子,却是一个没有心的小木偶。
就在三个月前,有一个神秘人私下里找到了他,他以高价做诱因向他订了一份单子:
照着画像中的女子做一个等比例的木偶。
画面中的女子宁静恬淡,拿着书倚靠在假石边,但是木匠一眼就看出来,画像中的女子生了很严重的病,或不久于人世。
这或许是来找那一门手艺的。
但是那一门手艺早就已经在他师傅那里失传了,他压根做不出一个活的木偶来。
……
其实到现在为止,他依旧不知道,究竟是谁给了阿娇生命。
接了单子后他曾亲自在三更祭拜到生山,去向神像做交易求得了杀神木,求得那木,在活水祭坛中浸泡十四天,得到一段活木。
他亲手用那活木捏出人的四肢百骸,用大小不一的木刀刻画出阿娇的五官。
神秘人带走了没有生气的小木偶,却在短短三天之内还给他了一个活生生的阿娇。
他说,从此以后阿娇可以自己长大,而她就是他老孙的女儿。
等她进入国师府偷出里面的法器,她就会逐渐长出一颗人心,变成一个真真正正的人。
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法器有这样神奇的法力,可是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发生在大梁最年轻有为的这位权臣国师身上好像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他孤身太久,没有儿孙承欢膝下的日子只有一堆木头相伴,他疼惜这根亲手捏出来的小木头,对待她与亲身女儿没有分别。
“你要学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而等你长出一颗心,这些事情你都会明白的。”老木匠轻轻摇摇手里的扇子。
*
“主子,那人果然来了。”一个带着银色面具的高挑男子站在裴觞宴的身边,低声说道。
“留活口,带回府去。”裴觞宴不惊不喜。
裴觞宴身后是无数国师府和君家的人,他们三步一叩首十步一跪拜,哭嚎声震动天响。
殷商知道裴觞宴最讨厌这样的声音。
他又压低声音:“既然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何必还要您亲自扶棺出城去?”
裴觞宴微微皱起了眉头。
殷商知道,这是在嫌弃自己话多呢。
他赶紧闭上嘴,老老实实跟在裴觞宴后面。
古朴的花纹一圈一圈绣在这位国师的袍子上,他直腰而立,行如青松。
“祈之。”
殷商转过头去,看见君修正一路小跑过来。说是小跑,实则上他的腿自从被歹人砍断,走路已经越发不利索,他扶着女儿过来却留下那涕泪涟涟的女子在远处,自己扶着那条腿艰难挪动过来。
他在离着裴觞宴十步远的地方停下来,用里袖擦了擦头上的汗,继而才信步走来。
裴觞宴停住了脚步。
“君修正。”
君俞虽然是裴觞宴名义上的岳山,却不敢托大,他供着手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一个礼。
“贤侄,我无颜见你。”君俞面目发白,微微有些颤声。
裴觞宴不以为意,他浅浅答道:“是裴某执意要娶的,修正并无错处。”
“贤侄。”君俞憋得脸都红了,他弯腰不肯起,思索良久才憋出一句,“我再陪你一个吧。”
殷商瞪大了眼。
君俞家里的女儿固然是多,除了刚刚逝去的嫡长女君芷寒,他还有三位姑娘待字阁中。
可是尽管如此,在大女儿的丧礼上说这样的话未免过于荒唐。
殷商偷偷去觑裴觞宴的脸色,却见他丝毫未变,只是眸色更深。
实则,君大姑娘并不是嫁到国师府之后身子才变得不好的,她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病,等到了二十一岁这年已经变得苟延残喘、命不久矣了。
所以她将将嫁进来四个月就红颜消逝了。
不过这一切正和裴觞宴的意。
现在京都中裴国师克妻的传闻正传得沸沸扬扬,之前存了心思要把自己的女儿塞进裴觞宴后院的人也能收一收心思了。
君芷寒什么都知道,这是她与裴觞宴的一场交易,在她卧床的四个月,她从未与裴觞宴见过面。
而等她死去,裴觞宴也会履行与她的承诺,庇护君家。
君修正的手微微颤抖,他何尝不疼爱自己的女儿,只是听着京都中越传越大、越传越离谱的谣言他便心惊胆战,只唯恐这位国师一个不高兴就把君家整个给端了。
事实上,他也不是没有这么做过。
世族张家,数百年的根基,何等繁盛。甚至到了玄古皇帝,年近半百的帝王要低眉顺眼地喊一个十数岁的首相张演之为“亚父”。
可就是这样几乎家里所有的儿郎都在朝中为官的世家与裴觞宴硬碰硬却仍旧不堪一击。
张家九族斩首,裴觞宴亲监。
只是砍头的持刀者就换了七个,日夜不息的进行了三日。
血染京都,也叫朝臣对这位年轻的权臣闻之色变。
先前,他主动提出要求娶芷寒,君修正之所以会答应,一方面是因为芷寒不反对,另一方面就是迫于裴觞宴的施压。
可是现在,芷寒死了,他又不得不在此周旋,以图保住君家上上下下的安全。
裴觞宴一眼便知道君俞在想什么,他带着冷笑:“修正,难道不怕你下一个女儿还会死在我的手上吗?”
君俞面无血色,他哆哆嗦嗦:“臣已经老了,朝堂暗流涌动,臣不再想过年轻时候软硬不服的日子。臣可以自请乞骸骨,只为求子女……”
“修正觉得,要是我真的想要君家覆灭,用得着这么拐弯抹角吗?”
君俞骤然抬起头来。
可是他从来看不懂眼前这个少年,他亦不知道该怎么去揣度他的意图。
他哆嗦着嘴唇,手当握不握。
裴觞宴垂下眉眼,错身而过,没有再过多言语。
君俞直起身子看向少年的背影,眼中还含着泪。
一直在他们身后含着泪一句话都不说的素衣女子连忙上前来搀扶住君俞。
殷商上前去抱拳,低声道:“君家向来清明,主子看在眼里的。只要您不忤逆君上欺压百姓,自断后路,主子可保君家安宁。”
“还有,大人既然腿脚不利索,以后见了主子慢点走便是了。”
殷商说完便也行礼离开了。
君俞在他身后含着泪的声音微微颤抖:“替我,多谢国师大人。”
“爹。”搀扶着他的那个女子压住喉咙里的哽咽,“他怎么说。”
“莺儿,你不必嫁了。”君俞轻轻拍拍女子的手,他又望向裴觞宴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一口气。
“或许,他本比我们想的更加有情有义,只是……”他突然顿住。
“只是什么?”君涟莺好奇的问。
“只是,真正懂他的人,已经死了。”君俞挺着腰,好像想到了什么,最后都变成了一句喂叹消失在风中。
君涟莺见父亲不愿再多说,也停住了询问,她道:“爹爹,我们去给姐姐,最后烧点纸吧。”
君俞点点头,腿脚不利索地小步小步挪动着离开。
裴觞宴为君芷寒扶棺,并不是出自于京中人们猜测的情深意重,实际上他与那位走两步就会脸红的姑娘,在订婚与成婚之间只见过两面。
君俞从来刚正不阿,他在外派回京的路上,被奸臣的残余势力报复砍伤坠马。君大姑娘主动求见裴觞宴,瞒着君家上下商谈了这一场交易。
第二回相见便是他们的“新婚”,为了保全君家残存的颜面,新娘子是裴觞宴亲自去接的。也是因此,京中坊间传闻更盛,大家只道是年少情深,竟叫国师甘为折腰。
可是他之所以礼数周全为她送葬,更多是对于君大姑娘不凡胆识与大义的崇敬和对君家的敬重。
裴觞宴亲眼看着那棺木落入她生前自己为自己选定的坟前,闭上眼默默为她颂念了一段超生咒语。
那是城边一座不是很高的山,登临此山,可见君家之景。
想她临终之前何其念家,可是为了叫家中老少放心,亦是为了叫京都中人不要妄加揣度,她咬着牙自己孤单地走完了最后一程。
而现在,她终于自由了。
十里丧礼,街上静默无声,扶着巨棺的队伍肃穆而齐整地往城外走。
棺木一边,穿着玄色衣裳,腰系白布的俊朗男子冷着脸随着唢呐的声音一步一步扶棺而行。
他的腰间有一块碎玉,随着他小步的行走而轻微作响。
阿娇藏在转角处,她小心翼翼只露出半张小脸,注意力被那块碎玉吸引,她的目光紧紧停留在他的腰间。
后面捏着酒壶的老木匠拍了一下她的脑袋,笑着:“傻丫头,看什么呢。”
阿娇捂着脑袋转过头来,她翘着嘴不说话。
木匠瞪大了眼:“怎么?又不会说话了?”
他又往前走了一步,挽了挽袖子:“来来来,张开嘴我瞧瞧你的舌头。”
阿娇一下子又捂住嘴,她瞪了木匠一眼。含糊不清地说:“嘴巴好着呢!”
她指向那个缓缓行走的少年,“那是谁?”
木匠笑:“那就是你主子,你师傅让你叫他什么来着?”
“裴觞宴”,阿娇含糊不清地说。
老木匠带着厚重老茧的手摸上了阿娇的头发,软软的带着温热,好似真的有生命一般。
“那些人为什么要把那个人装在箱子里?那样她就再也见不到太阳了。”阿娇目不转睛地盯着花纹复杂的巨大棺木,小声问道。
木匠低头,眼前的女子相貌倾城,脸颊红润,她清澈不染的目光就像是世间最为上乘的琉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可是如此绝色美好的女子,却是一个没有心的小木偶。
就在三个月前,有一个神秘人私下里找到了他,他以高价做诱因向他订了一份单子:
照着画像中的女子做一个等比例的木偶。
画面中的女子宁静恬淡,拿着书倚靠在假石边,但是木匠一眼就看出来,画像中的女子生了很严重的病,或不久于人世。
这或许是来找那一门手艺的。
但是那一门手艺早就已经在他师傅那里失传了,他压根做不出一个活的木偶来。
……
其实到现在为止,他依旧不知道,究竟是谁给了阿娇生命。
接了单子后他曾亲自在三更祭拜到生山,去向神像做交易求得了杀神木,求得那木,在活水祭坛中浸泡十四天,得到一段活木。
他亲手用那活木捏出人的四肢百骸,用大小不一的木刀刻画出阿娇的五官。
神秘人带走了没有生气的小木偶,却在短短三天之内还给他了一个活生生的阿娇。
他说,从此以后阿娇可以自己长大,而她就是他老孙的女儿。
等她进入国师府偷出里面的法器,她就会逐渐长出一颗人心,变成一个真真正正的人。
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法器有这样神奇的法力,可是无论是什么事情,只要发生在大梁最年轻有为的这位权臣国师身上好像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他孤身太久,没有儿孙承欢膝下的日子只有一堆木头相伴,他疼惜这根亲手捏出来的小木头,对待她与亲身女儿没有分别。
“你要学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而等你长出一颗心,这些事情你都会明白的。”老木匠轻轻摇摇手里的扇子。
*
“主子,那人果然来了。”一个带着银色面具的高挑男子站在裴觞宴的身边,低声说道。
“留活口,带回府去。”裴觞宴不惊不喜。
裴觞宴身后是无数国师府和君家的人,他们三步一叩首十步一跪拜,哭嚎声震动天响。
殷商知道裴觞宴最讨厌这样的声音。
他又压低声音:“既然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何必还要您亲自扶棺出城去?”
裴觞宴微微皱起了眉头。
殷商知道,这是在嫌弃自己话多呢。
他赶紧闭上嘴,老老实实跟在裴觞宴后面。
古朴的花纹一圈一圈绣在这位国师的袍子上,他直腰而立,行如青松。
“祈之。”
殷商转过头去,看见君修正一路小跑过来。说是小跑,实则上他的腿自从被歹人砍断,走路已经越发不利索,他扶着女儿过来却留下那涕泪涟涟的女子在远处,自己扶着那条腿艰难挪动过来。
他在离着裴觞宴十步远的地方停下来,用里袖擦了擦头上的汗,继而才信步走来。
裴觞宴停住了脚步。
“君修正。”
君俞虽然是裴觞宴名义上的岳山,却不敢托大,他供着手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一个礼。
“贤侄,我无颜见你。”君俞面目发白,微微有些颤声。
裴觞宴不以为意,他浅浅答道:“是裴某执意要娶的,修正并无错处。”
“贤侄。”君俞憋得脸都红了,他弯腰不肯起,思索良久才憋出一句,“我再陪你一个吧。”
殷商瞪大了眼。
君俞家里的女儿固然是多,除了刚刚逝去的嫡长女君芷寒,他还有三位姑娘待字阁中。
可是尽管如此,在大女儿的丧礼上说这样的话未免过于荒唐。
殷商偷偷去觑裴觞宴的脸色,却见他丝毫未变,只是眸色更深。
实则,君大姑娘并不是嫁到国师府之后身子才变得不好的,她是娘胎里带出来的病,等到了二十一岁这年已经变得苟延残喘、命不久矣了。
所以她将将嫁进来四个月就红颜消逝了。
不过这一切正和裴觞宴的意。
现在京都中裴国师克妻的传闻正传得沸沸扬扬,之前存了心思要把自己的女儿塞进裴觞宴后院的人也能收一收心思了。
君芷寒什么都知道,这是她与裴觞宴的一场交易,在她卧床的四个月,她从未与裴觞宴见过面。
而等她死去,裴觞宴也会履行与她的承诺,庇护君家。
君修正的手微微颤抖,他何尝不疼爱自己的女儿,只是听着京都中越传越大、越传越离谱的谣言他便心惊胆战,只唯恐这位国师一个不高兴就把君家整个给端了。
事实上,他也不是没有这么做过。
世族张家,数百年的根基,何等繁盛。甚至到了玄古皇帝,年近半百的帝王要低眉顺眼地喊一个十数岁的首相张演之为“亚父”。
可就是这样几乎家里所有的儿郎都在朝中为官的世家与裴觞宴硬碰硬却仍旧不堪一击。
张家九族斩首,裴觞宴亲监。
只是砍头的持刀者就换了七个,日夜不息的进行了三日。
血染京都,也叫朝臣对这位年轻的权臣闻之色变。
先前,他主动提出要求娶芷寒,君修正之所以会答应,一方面是因为芷寒不反对,另一方面就是迫于裴觞宴的施压。
可是现在,芷寒死了,他又不得不在此周旋,以图保住君家上上下下的安全。
裴觞宴一眼便知道君俞在想什么,他带着冷笑:“修正,难道不怕你下一个女儿还会死在我的手上吗?”
君俞面无血色,他哆哆嗦嗦:“臣已经老了,朝堂暗流涌动,臣不再想过年轻时候软硬不服的日子。臣可以自请乞骸骨,只为求子女……”
“修正觉得,要是我真的想要君家覆灭,用得着这么拐弯抹角吗?”
君俞骤然抬起头来。
可是他从来看不懂眼前这个少年,他亦不知道该怎么去揣度他的意图。
他哆嗦着嘴唇,手当握不握。
裴觞宴垂下眉眼,错身而过,没有再过多言语。
君俞直起身子看向少年的背影,眼中还含着泪。
一直在他们身后含着泪一句话都不说的素衣女子连忙上前来搀扶住君俞。
殷商上前去抱拳,低声道:“君家向来清明,主子看在眼里的。只要您不忤逆君上欺压百姓,自断后路,主子可保君家安宁。”
“还有,大人既然腿脚不利索,以后见了主子慢点走便是了。”
殷商说完便也行礼离开了。
君俞在他身后含着泪的声音微微颤抖:“替我,多谢国师大人。”
“爹。”搀扶着他的那个女子压住喉咙里的哽咽,“他怎么说。”
“莺儿,你不必嫁了。”君俞轻轻拍拍女子的手,他又望向裴觞宴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一口气。
“或许,他本比我们想的更加有情有义,只是……”他突然顿住。
“只是什么?”君涟莺好奇的问。
“只是,真正懂他的人,已经死了。”君俞挺着腰,好像想到了什么,最后都变成了一句喂叹消失在风中。
君涟莺见父亲不愿再多说,也停住了询问,她道:“爹爹,我们去给姐姐,最后烧点纸吧。”
君俞点点头,腿脚不利索地小步小步挪动着离开。
裴觞宴为君芷寒扶棺,并不是出自于京中人们猜测的情深意重,实际上他与那位走两步就会脸红的姑娘,在订婚与成婚之间只见过两面。
君俞从来刚正不阿,他在外派回京的路上,被奸臣的残余势力报复砍伤坠马。君大姑娘主动求见裴觞宴,瞒着君家上下商谈了这一场交易。
第二回相见便是他们的“新婚”,为了保全君家残存的颜面,新娘子是裴觞宴亲自去接的。也是因此,京中坊间传闻更盛,大家只道是年少情深,竟叫国师甘为折腰。
可是他之所以礼数周全为她送葬,更多是对于君大姑娘不凡胆识与大义的崇敬和对君家的敬重。
裴觞宴亲眼看着那棺木落入她生前自己为自己选定的坟前,闭上眼默默为她颂念了一段超生咒语。
那是城边一座不是很高的山,登临此山,可见君家之景。
想她临终之前何其念家,可是为了叫家中老少放心,亦是为了叫京都中人不要妄加揣度,她咬着牙自己孤单地走完了最后一程。
而现在,她终于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