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8 章
乌瓜离开之后,尔雅继续帮李善用整饬衣冠、调整细节,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便即刻记下来,以免明日忙中出错。
李善用站在当地,伸展双臂任她摆弄了许久,实在有些累了,不禁劝道:“可以了吧,这都是试过好几次的东西了,再有什么不严谨的也都改过了,我看着已经很好了,就这样吧。”
“王妃说得是……”尔雅口中答应着,手里却又开始比比划划地调试锦绶的角度长短。
李善用看着她神情专注、一丝不苟的样子,轻叹一声,拉过她的手走到一旁坐下,温言问道:“我先前问你的事,你可想好了?”
提起这话,尔雅先是一怔,而后倏地红了眼圈,顿了片刻才轻轻地点了点头。
尔雅在东宫时就跟了李善用,十几年来随着她走南闯北,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不仅将她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也代她主持了许多王府内务,既是她信重的心腹,也是得力的臂助。几年前的上巳节,尔雅去河畔踏青,一眼相中了新任襄州刺史家的小公子。数月之后,彭刺史亲自登门求亲,李善用不肯草率答应,命人暗中调查了彭家的情况,得知确实是仁善敦睦、门风清白的好人家,又问过了尔雅的心意之后,才做主允了这门婚事,从王府风风光光地发嫁了尔雅。
襄州刺史之子与襄王妃的女官结亲,本是一桩佳话。彭刺史出身寒门,家中人口简单、不拘俗礼,尔雅婚后也照常回王府当差,走动办事更添一分体面,本以为从此就能在王府的庇护下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谁知道平地一声雷,襄王马上就要不做襄王了……
李善用让尔雅考虑的事,便是今后打算留在襄州做刺史家的少奶奶,还是随她入宫继续做皇后身边的掌事女官。
襄王登基,对于襄王府一脉僚属来说都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天大好事,唯有尔雅在高兴之余又觉苦闷,心中矛盾纠结,夜里都辗转难眠。
她本是想着亲王封地累世不易,才放心嫁在襄国,图的就是婚后能长长久久地跟随在李善用身边。她怎么也想不通,初代襄王的子孙明明在襄国传袭了好几代都好端端的,怎么到了她这儿,才几年的工夫襄王就不做襄王了?这可让她怎么办是好啊?!
彭刺史任期未满,任满之后也必会谋求连任,不会轻易放弃得来不易的肥缺,十年之内应该不会离开襄州。京城与襄州又相距甚遥,她若是入宫做女官,只怕数年也难以回家探亲,便是再宽厚的人家,又有谁能容忍整年不见人影的儿媳?就是她自己也舍不得跟彭郎一别经年见不着面呀……
“我不进宫了,以后就留在襄国……”尔雅一句话没说完,眼泪就淌了下来。
“哎,怎么还哭了?”李善用连忙拿帕子帮她拭泪,“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亏待你的。你若要留在襄国做少奶奶,我便赠你一份利润丰厚的产业,保你一世荣华不成问题。你若愿意入宫帮我,你以后便是清元宫的管宫女官,我宫里的宫务全凭你说了算。不论你怎么选,都是旁人羡慕也羡慕不来的好处,你哭什么?”
“呜……”听李善用这样一说,尔雅就更忍不住了,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呜呜咽咽地说,“我知道王妃待我好,可是我舍不得王妃,也舍不得彭郎啊……”
李善用拍着背帮她顺气,心里琢磨了一下,问道:“你是想入宫,又怕彭刺史夫妇不同意,会要求彭公子与你和离?”
“嗯……”尔雅抽噎着点头。
“你这傻姑娘!”李善用嗔怪地在她额上一点,笑道,“彭刺史之所以同意你们的婚事,固然是因为你与彭公子两情相悦、确是良缘,却更是因为你在我和大王面前说得上话,对彭家能添助力。大王登基之后,你的身价只有水涨船高的份,彭刺史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舍得让彭公子与你和离呢?”
尔雅垂下头,下意识地绞着手指,闷声说道:“可是,彭家是要在襄州扎根的。我要是进了宫,一两年也回不了一次襄州,到时就算公婆不让和离,肯定也要为彭郎纳妾了。”
“你这样说,我竟不知你舍不得的到底是彭公子,还是一双公婆了。”李善用摇头笑道,“彭刺史游宦襄州不能离任,可彭公子却不是官身呀,天大地大何处去不得?”
“对,对啊!彭郎没必要待在襄国,是可以跟我一起入京的,到时候我们两个人关起门来过日子,岂不是比在襄州更美?只不过,须得想个妥帖的理由说服公婆。”尔雅被李善用点醒,一下子就不哭了,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主意,“王妃,彭郎去年才中了举,那个国子监,是不是可以……可以……”
“当然可以!”李善用含笑答道,“以彭公子的家世和功名,入学国子监是足够了,不过还需参加选拔,你可以说服彭刺史夫妇让彭公子提前入京备考。
“我知道彭刺史为官清廉、宦囊不丰,若有京城米贵之忧,我名下有从前置办的一处小小宅院可以赠予你,加上女官的俸禄不低,监生也有廪给可领,你们在京里的生活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不必为了衣食住行担忧。彭公子入学国子监之后,既可以读书精进,也能结识一些投契的同窗,为日后科考入仕做准备,眼界总比待在襄国更宽阔些。”
“是啊!”尔雅当即展颜笑开了花,两手一拍感叹道,“这么一说,公婆一定会同意的,彭郎也一定会很开心!”
“你公婆和你的彭郎开不开心,可不关我事。”李善用故意冲她摆了摆手,笑道,“我只问你,开不开心?”
“开心!”尔雅嘴角咧得老大,眼睛笑得弯弯,“谢谢王妃!我就知道,王妃对我最好了!”
“开心就好。”李善用满意地点点头,说道,“那未来的监生娘子就快快收了神通吧,这套冠服实在太累赘了,赶紧帮我脱了歇会儿。”
尔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答应一声,便开始帮李善用卸凤冠。才刚将那珠光宝气的九龙四凤冠拆下来放到一边,便又来人通报,长史晁平携家眷前来拜见。
李善用眉头一蹙,当先问了一声:“廖女官今日可来了王府?”
“没有。”尔雅摇头道,“廖女官说过,今日要进宫去,验看皇后宝玺。”
李善用略略安心,便颔首说道:“那就请晁长史一家进来吧。”
当年,晁平调任襄王府长史,到任之初便周旋于四大世家之间,不久又遇水患侵袭,粮仓被毁、国库空虚,赈灾粮款都全无着落,只能求助于本地世家巨贾,却四处碰壁、焦头烂额,直到襄王到国,才在王妃的主持下弄到了赈灾的粮食和款项。那时候,他与王妃身边的女官廖缪缪通力合作操持赈灾事宜,两个人在一起办事,每日都要见面,协作有之、争吵有之、欣赏亦有之。后来,赈灾之事全部办妥,廖缪缪也答应了他的求亲,那是他此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婚后不久,晁平将母亲从老家接到了襄州共同生活,却不料随同母亲前来的,还有曾与他定亲又退婚另嫁的赵如儿,平静的生活就此便被打破了。晁母年轻守寡,独自一人拉扯大了晁平,曾经吃过许多苦,性情不免古板了些,看人看事也欠缺了睿智,来到襄州之后因不满廖缪缪公务繁忙、侍奉不周,便对她百般刁难,又一心想让晁平纳赵如儿为妾,早日开枝散叶,为此闹出了许多不堪的笑话。
廖缪缪原本看在晁平的面上多加忍让,可是正如李善用帮她分析的,她与晁平的婚姻从根本上就并不相宜。晁平虽然喜欢廖缪缪聪慧机敏、胆魄过人,但心底向往的还是一位温婉贤淑,能相夫教子、侍奉婆母的妻子,最好既能像廖缪缪这样精明能干、又像赵如儿那样温柔小意,便再圆满不过了。
可廖缪缪却是出身于女官世家、十四岁便考入毓秀堂的天之骄子,按照家族的惯例,是要在宫中做到高阶女官的,婚事也脱不出几家故旧之子。好在廖缪缪自幼便极受父母疼爱,她要跟随李善用去襄国,便任她去了,她相中了出身寒门的王府官,也就任她婚嫁,总之无论她惹出什么麻烦来,家里都能为她托底,不至于闹得无可收拾。
廖缪缪这样家世上佳、自身也才华过人的姑娘,对于晁平只有平视甚至俯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他理想中的那种会为他奉献一切,无私地处理好家中一切事务,让他只消安享天伦之乐,不必为任何家事烦忧的贤妻良母。而晁平身为寡母独子,也注定了他不可能将廖缪缪的位置摆在自己母亲的前面,顶住母亲的不满,照旧与她赌书泼茶、琴瑟和鸣。
他们的婚姻缘起于彼此超脱于现实之上的情起而深,便也在粗粝的现实生活将彼此的热情消磨殆尽之后,早早地走向了终场。廖缪缪受够了晁母和赵如儿的无尽纠缠,也明白了这场冲动之下达成的姻缘先天便暗藏痼疾、无药可解,于是率先挥剑断情,提出了和离。
只是,主动提出和离是真的,情伤却也不是假的。和离之后,廖缪缪在襄王府中足足住了好几个月,每日跟着李善用一道起居、一起办事,路上看见个观潮饭庄便要黯然伤神,因为“潮”与“晁”同音,看见襄王身边的长随安顺随口打个招呼也忍不住要出神,因为“安”字常与“平”字连用,每每此时都得李善用拉着她好一番劝慰才能好。
如此数月下来,廖缪缪终于渐渐疗愈了情伤,声称以后再也不会为晁平伤怀了,李善用却是有些怕了,能不让他们见面,还是尽量不见面吧……
李善用站在当地,伸展双臂任她摆弄了许久,实在有些累了,不禁劝道:“可以了吧,这都是试过好几次的东西了,再有什么不严谨的也都改过了,我看着已经很好了,就这样吧。”
“王妃说得是……”尔雅口中答应着,手里却又开始比比划划地调试锦绶的角度长短。
李善用看着她神情专注、一丝不苟的样子,轻叹一声,拉过她的手走到一旁坐下,温言问道:“我先前问你的事,你可想好了?”
提起这话,尔雅先是一怔,而后倏地红了眼圈,顿了片刻才轻轻地点了点头。
尔雅在东宫时就跟了李善用,十几年来随着她走南闯北,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不仅将她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也代她主持了许多王府内务,既是她信重的心腹,也是得力的臂助。几年前的上巳节,尔雅去河畔踏青,一眼相中了新任襄州刺史家的小公子。数月之后,彭刺史亲自登门求亲,李善用不肯草率答应,命人暗中调查了彭家的情况,得知确实是仁善敦睦、门风清白的好人家,又问过了尔雅的心意之后,才做主允了这门婚事,从王府风风光光地发嫁了尔雅。
襄州刺史之子与襄王妃的女官结亲,本是一桩佳话。彭刺史出身寒门,家中人口简单、不拘俗礼,尔雅婚后也照常回王府当差,走动办事更添一分体面,本以为从此就能在王府的庇护下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谁知道平地一声雷,襄王马上就要不做襄王了……
李善用让尔雅考虑的事,便是今后打算留在襄州做刺史家的少奶奶,还是随她入宫继续做皇后身边的掌事女官。
襄王登基,对于襄王府一脉僚属来说都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天大好事,唯有尔雅在高兴之余又觉苦闷,心中矛盾纠结,夜里都辗转难眠。
她本是想着亲王封地累世不易,才放心嫁在襄国,图的就是婚后能长长久久地跟随在李善用身边。她怎么也想不通,初代襄王的子孙明明在襄国传袭了好几代都好端端的,怎么到了她这儿,才几年的工夫襄王就不做襄王了?这可让她怎么办是好啊?!
彭刺史任期未满,任满之后也必会谋求连任,不会轻易放弃得来不易的肥缺,十年之内应该不会离开襄州。京城与襄州又相距甚遥,她若是入宫做女官,只怕数年也难以回家探亲,便是再宽厚的人家,又有谁能容忍整年不见人影的儿媳?就是她自己也舍不得跟彭郎一别经年见不着面呀……
“我不进宫了,以后就留在襄国……”尔雅一句话没说完,眼泪就淌了下来。
“哎,怎么还哭了?”李善用连忙拿帕子帮她拭泪,“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我无论如何也不会亏待你的。你若要留在襄国做少奶奶,我便赠你一份利润丰厚的产业,保你一世荣华不成问题。你若愿意入宫帮我,你以后便是清元宫的管宫女官,我宫里的宫务全凭你说了算。不论你怎么选,都是旁人羡慕也羡慕不来的好处,你哭什么?”
“呜……”听李善用这样一说,尔雅就更忍不住了,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一般,呜呜咽咽地说,“我知道王妃待我好,可是我舍不得王妃,也舍不得彭郎啊……”
李善用拍着背帮她顺气,心里琢磨了一下,问道:“你是想入宫,又怕彭刺史夫妇不同意,会要求彭公子与你和离?”
“嗯……”尔雅抽噎着点头。
“你这傻姑娘!”李善用嗔怪地在她额上一点,笑道,“彭刺史之所以同意你们的婚事,固然是因为你与彭公子两情相悦、确是良缘,却更是因为你在我和大王面前说得上话,对彭家能添助力。大王登基之后,你的身价只有水涨船高的份,彭刺史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舍得让彭公子与你和离呢?”
尔雅垂下头,下意识地绞着手指,闷声说道:“可是,彭家是要在襄州扎根的。我要是进了宫,一两年也回不了一次襄州,到时就算公婆不让和离,肯定也要为彭郎纳妾了。”
“你这样说,我竟不知你舍不得的到底是彭公子,还是一双公婆了。”李善用摇头笑道,“彭刺史游宦襄州不能离任,可彭公子却不是官身呀,天大地大何处去不得?”
“对,对啊!彭郎没必要待在襄国,是可以跟我一起入京的,到时候我们两个人关起门来过日子,岂不是比在襄州更美?只不过,须得想个妥帖的理由说服公婆。”尔雅被李善用点醒,一下子就不哭了,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主意,“王妃,彭郎去年才中了举,那个国子监,是不是可以……可以……”
“当然可以!”李善用含笑答道,“以彭公子的家世和功名,入学国子监是足够了,不过还需参加选拔,你可以说服彭刺史夫妇让彭公子提前入京备考。
“我知道彭刺史为官清廉、宦囊不丰,若有京城米贵之忧,我名下有从前置办的一处小小宅院可以赠予你,加上女官的俸禄不低,监生也有廪给可领,你们在京里的生活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不必为了衣食住行担忧。彭公子入学国子监之后,既可以读书精进,也能结识一些投契的同窗,为日后科考入仕做准备,眼界总比待在襄国更宽阔些。”
“是啊!”尔雅当即展颜笑开了花,两手一拍感叹道,“这么一说,公婆一定会同意的,彭郎也一定会很开心!”
“你公婆和你的彭郎开不开心,可不关我事。”李善用故意冲她摆了摆手,笑道,“我只问你,开不开心?”
“开心!”尔雅嘴角咧得老大,眼睛笑得弯弯,“谢谢王妃!我就知道,王妃对我最好了!”
“开心就好。”李善用满意地点点头,说道,“那未来的监生娘子就快快收了神通吧,这套冠服实在太累赘了,赶紧帮我脱了歇会儿。”
尔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答应一声,便开始帮李善用卸凤冠。才刚将那珠光宝气的九龙四凤冠拆下来放到一边,便又来人通报,长史晁平携家眷前来拜见。
李善用眉头一蹙,当先问了一声:“廖女官今日可来了王府?”
“没有。”尔雅摇头道,“廖女官说过,今日要进宫去,验看皇后宝玺。”
李善用略略安心,便颔首说道:“那就请晁长史一家进来吧。”
当年,晁平调任襄王府长史,到任之初便周旋于四大世家之间,不久又遇水患侵袭,粮仓被毁、国库空虚,赈灾粮款都全无着落,只能求助于本地世家巨贾,却四处碰壁、焦头烂额,直到襄王到国,才在王妃的主持下弄到了赈灾的粮食和款项。那时候,他与王妃身边的女官廖缪缪通力合作操持赈灾事宜,两个人在一起办事,每日都要见面,协作有之、争吵有之、欣赏亦有之。后来,赈灾之事全部办妥,廖缪缪也答应了他的求亲,那是他此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婚后不久,晁平将母亲从老家接到了襄州共同生活,却不料随同母亲前来的,还有曾与他定亲又退婚另嫁的赵如儿,平静的生活就此便被打破了。晁母年轻守寡,独自一人拉扯大了晁平,曾经吃过许多苦,性情不免古板了些,看人看事也欠缺了睿智,来到襄州之后因不满廖缪缪公务繁忙、侍奉不周,便对她百般刁难,又一心想让晁平纳赵如儿为妾,早日开枝散叶,为此闹出了许多不堪的笑话。
廖缪缪原本看在晁平的面上多加忍让,可是正如李善用帮她分析的,她与晁平的婚姻从根本上就并不相宜。晁平虽然喜欢廖缪缪聪慧机敏、胆魄过人,但心底向往的还是一位温婉贤淑,能相夫教子、侍奉婆母的妻子,最好既能像廖缪缪这样精明能干、又像赵如儿那样温柔小意,便再圆满不过了。
可廖缪缪却是出身于女官世家、十四岁便考入毓秀堂的天之骄子,按照家族的惯例,是要在宫中做到高阶女官的,婚事也脱不出几家故旧之子。好在廖缪缪自幼便极受父母疼爱,她要跟随李善用去襄国,便任她去了,她相中了出身寒门的王府官,也就任她婚嫁,总之无论她惹出什么麻烦来,家里都能为她托底,不至于闹得无可收拾。
廖缪缪这样家世上佳、自身也才华过人的姑娘,对于晁平只有平视甚至俯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为他理想中的那种会为他奉献一切,无私地处理好家中一切事务,让他只消安享天伦之乐,不必为任何家事烦忧的贤妻良母。而晁平身为寡母独子,也注定了他不可能将廖缪缪的位置摆在自己母亲的前面,顶住母亲的不满,照旧与她赌书泼茶、琴瑟和鸣。
他们的婚姻缘起于彼此超脱于现实之上的情起而深,便也在粗粝的现实生活将彼此的热情消磨殆尽之后,早早地走向了终场。廖缪缪受够了晁母和赵如儿的无尽纠缠,也明白了这场冲动之下达成的姻缘先天便暗藏痼疾、无药可解,于是率先挥剑断情,提出了和离。
只是,主动提出和离是真的,情伤却也不是假的。和离之后,廖缪缪在襄王府中足足住了好几个月,每日跟着李善用一道起居、一起办事,路上看见个观潮饭庄便要黯然伤神,因为“潮”与“晁”同音,看见襄王身边的长随安顺随口打个招呼也忍不住要出神,因为“安”字常与“平”字连用,每每此时都得李善用拉着她好一番劝慰才能好。
如此数月下来,廖缪缪终于渐渐疗愈了情伤,声称以后再也不会为晁平伤怀了,李善用却是有些怕了,能不让他们见面,还是尽量不见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