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原城中火焰冲天,几乎烧着了云彩,曹子桓带区区两千兵攻下城门,将黄巾军杀的七零八落。
曾振臂一呼天下应的黄巾军首领张角此刻正躺在曹子桓的剑下,残余部队见首领死了,有骨气的自尽追随而去,没骨气的或投降,或逃跑。
张角的尸身旁就剩个穿道袍的妇人,曹子桓收了剑,问妇人:“你是何人?”
“民妇姓常,十多年前被黄巾军掳去献给张角,是他的女人。”
“你不打算随他去?”
妇人柔弱的身体半瘫在地面,眉眼中流露出悲伤,“他不是霸王,我也不是虞姬,民妇从没想过要生死相随,何况,民妇在尘世中还有惦念的人。”
曹子桓看了看她手上的拂尘。
那妇人放下拂尘,解释道:“张角创立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他身边的女人都得穿道袍,持拂尘,我并不真心信这个,将军怜悯,请放我条性命,待他日我与女儿相见,心无憾事了,再死不迟。”
“你的性命能否留住,并不在我,等过几日到了许都,见了父亲,他来定夺。”
曹子桓为防黄巾军死灰复燃,下令屠阳原城,贩夫走卒,商贾巨富,一个不留,半天时间,城中血漫成小河,男人死绝,只剩下女人和孩子。
他留下一千五百兵守城,自己带着常氏和余下人快马加鞭地往许都去了。
曹孟德听了战报,十分欣喜,牵子桓手并肩坐下,这样属于父子俩的温馨时刻着实罕见,可不知为何,曹子桓只觉得如坐针毡。
“不愧是为父的儿子。”曹孟德命人摆菜倒酒,“虽说近些年黄巾军已被为父打的溃不成军,躲在阳原城不敢出来,可到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能用两千人打下阳原,实在难得,来,咱们父子许久没对饮了。”
曹子桓双手举杯,满满饮下。
“与我细细说来,是怎么以少胜多,攻下的城门。”
“火攻。”曹子桓说:“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雇了一百多名工匠,造出十驾投石机。”
“投石机?与火有什么干系?”
“石头是空心的,里面灌满了油脂,一旦落地爆开,就会燃起熊熊大火。”
“妙哉。”曹孟德颔首道:“你有勇有谋又不缺担当,是个领兵打仗的好手,只是关键时刻没有决断。”
父子俩同时想到铜山山谷截杀袁绍的事,一时无语,不知话题要如何继续。沉默间,曹孟德看见门外跪着个妇人,便问是谁。
曹子桓答:“张角的女人,请父亲发落。”
“叫她走上前来。”
常氏款步来到曹孟德面前,只见有三十多岁的年纪,瘦尖小脸,苍白嘴唇,含泪的眼睛低垂着,并不敢直视人,身姿婀娜多情,步履轻柔无声,叫人心生怜悯。
曹孟德素有爱寡妇的名声,并非虚名,见了常氏便含春带笑,亲手扶起来,掸去发丝间的枯草,道:“你莫怕,更莫伤心,怎知许都不比阳原好?”言毕,手已揽住常氏的腰背。
回到住所,曹子桓环视房间,桌椅板凳还保持着他离开时的姿势,蒙着薄薄的灰尘,显得更加陈旧,镜子不知怎地烂了一块,碎片硌在脚底,他抬起靴子,看见晶晶亮亮的碎片。
“二公子小心扎到。”一个面貌清秀的丫鬟蹲倒在他脚边,一点点捡起镜子碎片,“奴婢是奉将军命令来伺候二公子的。”
曹子桓在心中发笑,他送给父亲一个女人,父亲就要送还给他一个,这算回报,还是算置换?
丫鬟铺好床,便来解曹子桓的大氅,他捏住丫鬟的手,“这里不需要你。”
“可将军叫我......”
“出去,叫司马懿来见我。”
丫鬟走了没多久,司马懿匆匆来到,他抹去额头的薄汗,大大地拱手拜道:“我以为今日见不到二公子了,这一路可还顺利?”
“多亏了你。”曹子桓说:“多亏你想出投石机和油脂的法子,才叫我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取了阳原,司马仲达,为何你总有这种奇思妙想?”
司马懿表现的谦逊万分,“都是些小聪明而已,阳原一仗能胜,全是靠二公子智勇双全。”
“你我虽相识时间不长,可我已将你视为心腹,不必像他人那般,说这种谄媚的废话。”曹子桓话锋一转,又问:“叫你打听的事,可有消息?”
“属下派了十个探子去邺城,并没听说有哪个叫阿武的女子,兴许因她身份卑微,也兴许是人早不在邺城了。”
“那袁熙呢?他最近与哪些人往来?我指的是女人。”
司马懿想了想,说:“袁绍为袁熙定了门亲事,婚期就在本月中。”
不知怎地,他的心揪了一下,惶惶地又问:“谁家女子?”
司马懿答道:“上蔡令的小女儿,叫甄宓。”
曹子桓缓了口气,还好,管她甄宓贾宓,不是阿武就好。
甄宓正熟睡,做着一个生死攸关的梦,梦中下大雨,四周潮湿黏腻,她睡在马肚子里,能闻到血和脏器味,还有个男人,他拥有滚热的躯体,急喘的呼吸,和极强的控制欲。
强劲的手臂捆着她的腰,嘴唇和舌头在光滑的肩膀和后背上游走,每一寸肌肤都被抚摸,每一个毛孔都在紧张地呼吸,小腹像个灶,有人不停往里面添柴,把她躯干、四肢、脑袋、脖子,全烧的冒火。
要想在火中找到出口,身后的男人是唯一的引路者。
她决定听之任之,由那个男人把她带到任何地方去。他把舌头探入她口中,发狠地吸吮,吻到舌根疼痛,面颊发酸,仍是推不开暖暖的嘴,他们四肢相互纠缠,不停变幻姿势在马肚子里翻滚,直到她忍不住发问:“你是曹子桓吗?”
男人没回答,直接进入了她,熟悉的痛感就是答案。
这时,耳畔响起一阵敲门声,奇怪,她想,马肚子敲起来怎么会是这个声音呢?
甄宓从床上坐起,发现衣裳半干半湿,梦是假的,有人敲门是真的,她端着油灯去开门,门外是甄荣。
不等请,甄荣自行进门,走到方桌前,倒了盏茶灌下。
“凉了,这些下人丁点子小事也做不好。”
甄宓问:“大姐此时过来有事?”
“睡不着,这儿总像是被什么堵着,觉着会有事发生。”甄荣指指心口窝。
“大姐在担心什么呢?怕长孙家找麻烦,还是怕流言蜚语?亦或者怕若干年后到了阴曹见了父亲母亲会惭愧?”
甄荣静下来,抠着指甲,不再言语。
“事儿,既然干了,就不要畏首畏尾,你要袁凤行,就得接住随之而来的麻烦,流言蜚语算什么?我从没见言语能杀死人,长孙家更不足为惧,依我看,他们没胆子造次。”
“可母亲曾说过甄家的女儿......”
“大姐若是听母亲的话,就不会婚前失贞,更不会昨日被休,今日就委身袁凤行,你干的桩桩件件都跟《女训》《女诫》背道而驰,既如此,又何必把这些挂嘴上?”
“你......甄宓......你......”
“你已选了要走的路,又为何要让旁的东西跘住你?母亲死了,她的告诫可以不必理会,至于《女训》之类的东西,狗屁而已,女人真要是照着那里头的规矩过,一生能有什么趣味?”
甄荣松了口气,看着甄宓觉得有些亲切,她拉住妹妹一只手,三分献媚,七分情真地说:“你自小离家,长了不少见识,比大姐懂得多,过两日到了邺城,许多事大姐还得向你请教。”
曾振臂一呼天下应的黄巾军首领张角此刻正躺在曹子桓的剑下,残余部队见首领死了,有骨气的自尽追随而去,没骨气的或投降,或逃跑。
张角的尸身旁就剩个穿道袍的妇人,曹子桓收了剑,问妇人:“你是何人?”
“民妇姓常,十多年前被黄巾军掳去献给张角,是他的女人。”
“你不打算随他去?”
妇人柔弱的身体半瘫在地面,眉眼中流露出悲伤,“他不是霸王,我也不是虞姬,民妇从没想过要生死相随,何况,民妇在尘世中还有惦念的人。”
曹子桓看了看她手上的拂尘。
那妇人放下拂尘,解释道:“张角创立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他身边的女人都得穿道袍,持拂尘,我并不真心信这个,将军怜悯,请放我条性命,待他日我与女儿相见,心无憾事了,再死不迟。”
“你的性命能否留住,并不在我,等过几日到了许都,见了父亲,他来定夺。”
曹子桓为防黄巾军死灰复燃,下令屠阳原城,贩夫走卒,商贾巨富,一个不留,半天时间,城中血漫成小河,男人死绝,只剩下女人和孩子。
他留下一千五百兵守城,自己带着常氏和余下人快马加鞭地往许都去了。
曹孟德听了战报,十分欣喜,牵子桓手并肩坐下,这样属于父子俩的温馨时刻着实罕见,可不知为何,曹子桓只觉得如坐针毡。
“不愧是为父的儿子。”曹孟德命人摆菜倒酒,“虽说近些年黄巾军已被为父打的溃不成军,躲在阳原城不敢出来,可到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能用两千人打下阳原,实在难得,来,咱们父子许久没对饮了。”
曹子桓双手举杯,满满饮下。
“与我细细说来,是怎么以少胜多,攻下的城门。”
“火攻。”曹子桓说:“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雇了一百多名工匠,造出十驾投石机。”
“投石机?与火有什么干系?”
“石头是空心的,里面灌满了油脂,一旦落地爆开,就会燃起熊熊大火。”
“妙哉。”曹孟德颔首道:“你有勇有谋又不缺担当,是个领兵打仗的好手,只是关键时刻没有决断。”
父子俩同时想到铜山山谷截杀袁绍的事,一时无语,不知话题要如何继续。沉默间,曹孟德看见门外跪着个妇人,便问是谁。
曹子桓答:“张角的女人,请父亲发落。”
“叫她走上前来。”
常氏款步来到曹孟德面前,只见有三十多岁的年纪,瘦尖小脸,苍白嘴唇,含泪的眼睛低垂着,并不敢直视人,身姿婀娜多情,步履轻柔无声,叫人心生怜悯。
曹孟德素有爱寡妇的名声,并非虚名,见了常氏便含春带笑,亲手扶起来,掸去发丝间的枯草,道:“你莫怕,更莫伤心,怎知许都不比阳原好?”言毕,手已揽住常氏的腰背。
回到住所,曹子桓环视房间,桌椅板凳还保持着他离开时的姿势,蒙着薄薄的灰尘,显得更加陈旧,镜子不知怎地烂了一块,碎片硌在脚底,他抬起靴子,看见晶晶亮亮的碎片。
“二公子小心扎到。”一个面貌清秀的丫鬟蹲倒在他脚边,一点点捡起镜子碎片,“奴婢是奉将军命令来伺候二公子的。”
曹子桓在心中发笑,他送给父亲一个女人,父亲就要送还给他一个,这算回报,还是算置换?
丫鬟铺好床,便来解曹子桓的大氅,他捏住丫鬟的手,“这里不需要你。”
“可将军叫我......”
“出去,叫司马懿来见我。”
丫鬟走了没多久,司马懿匆匆来到,他抹去额头的薄汗,大大地拱手拜道:“我以为今日见不到二公子了,这一路可还顺利?”
“多亏了你。”曹子桓说:“多亏你想出投石机和油脂的法子,才叫我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取了阳原,司马仲达,为何你总有这种奇思妙想?”
司马懿表现的谦逊万分,“都是些小聪明而已,阳原一仗能胜,全是靠二公子智勇双全。”
“你我虽相识时间不长,可我已将你视为心腹,不必像他人那般,说这种谄媚的废话。”曹子桓话锋一转,又问:“叫你打听的事,可有消息?”
“属下派了十个探子去邺城,并没听说有哪个叫阿武的女子,兴许因她身份卑微,也兴许是人早不在邺城了。”
“那袁熙呢?他最近与哪些人往来?我指的是女人。”
司马懿想了想,说:“袁绍为袁熙定了门亲事,婚期就在本月中。”
不知怎地,他的心揪了一下,惶惶地又问:“谁家女子?”
司马懿答道:“上蔡令的小女儿,叫甄宓。”
曹子桓缓了口气,还好,管她甄宓贾宓,不是阿武就好。
甄宓正熟睡,做着一个生死攸关的梦,梦中下大雨,四周潮湿黏腻,她睡在马肚子里,能闻到血和脏器味,还有个男人,他拥有滚热的躯体,急喘的呼吸,和极强的控制欲。
强劲的手臂捆着她的腰,嘴唇和舌头在光滑的肩膀和后背上游走,每一寸肌肤都被抚摸,每一个毛孔都在紧张地呼吸,小腹像个灶,有人不停往里面添柴,把她躯干、四肢、脑袋、脖子,全烧的冒火。
要想在火中找到出口,身后的男人是唯一的引路者。
她决定听之任之,由那个男人把她带到任何地方去。他把舌头探入她口中,发狠地吸吮,吻到舌根疼痛,面颊发酸,仍是推不开暖暖的嘴,他们四肢相互纠缠,不停变幻姿势在马肚子里翻滚,直到她忍不住发问:“你是曹子桓吗?”
男人没回答,直接进入了她,熟悉的痛感就是答案。
这时,耳畔响起一阵敲门声,奇怪,她想,马肚子敲起来怎么会是这个声音呢?
甄宓从床上坐起,发现衣裳半干半湿,梦是假的,有人敲门是真的,她端着油灯去开门,门外是甄荣。
不等请,甄荣自行进门,走到方桌前,倒了盏茶灌下。
“凉了,这些下人丁点子小事也做不好。”
甄宓问:“大姐此时过来有事?”
“睡不着,这儿总像是被什么堵着,觉着会有事发生。”甄荣指指心口窝。
“大姐在担心什么呢?怕长孙家找麻烦,还是怕流言蜚语?亦或者怕若干年后到了阴曹见了父亲母亲会惭愧?”
甄荣静下来,抠着指甲,不再言语。
“事儿,既然干了,就不要畏首畏尾,你要袁凤行,就得接住随之而来的麻烦,流言蜚语算什么?我从没见言语能杀死人,长孙家更不足为惧,依我看,他们没胆子造次。”
“可母亲曾说过甄家的女儿......”
“大姐若是听母亲的话,就不会婚前失贞,更不会昨日被休,今日就委身袁凤行,你干的桩桩件件都跟《女训》《女诫》背道而驰,既如此,又何必把这些挂嘴上?”
“你......甄宓......你......”
“你已选了要走的路,又为何要让旁的东西跘住你?母亲死了,她的告诫可以不必理会,至于《女训》之类的东西,狗屁而已,女人真要是照着那里头的规矩过,一生能有什么趣味?”
甄荣松了口气,看着甄宓觉得有些亲切,她拉住妹妹一只手,三分献媚,七分情真地说:“你自小离家,长了不少见识,比大姐懂得多,过两日到了邺城,许多事大姐还得向你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