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甄宓难以安睡,侧卧着,五根手指悬在空中,缓缓下落,抚着身边人闭紧的眼睛,挺拔的鼻梁骨,微张的嘴巴,紧实的胸膛,滚热的腹部,这样一个男人,有相貌、有权柄、有对她的喜爱,只可惜,他的名字叫曹子桓呐。
是曹子桓就注定两人无法善终,注定她不能交付真心。
她嗅着他的气味,摸着他裸露的铜色的手臂,翻身上去,像熊一样抱住曹子桓,脸埋在颈间,两腿夹在肋骨处。
他被她搅醒,晃了下神,大手扶上她窄窄的腰际,潮热的气息充溢,顺着床帐的缝隙流出去。
甄宓边送出嘴巴边闭上眼睛——得快乐时且快乐吧,暂且忘了曹子桓的姓名,只当他是个男人。
清晨还没起,就听门外闹腾腾的。
黄杏端水来伺候洗漱,“是曹大人和司马大人,两位大人一路来一路呛,好像还动了手,司马大人的帽子被打歪了,左大胯上中了几脚,袍子上赫然两个鞋印,他们正在正厅内等着,叫公子去决断呢。”
曹子桓坐在床边穿鞋,甄宓撩拨着他腰上的肌肉,“必定是为着袁熙的事情,你去也是白去,只是耳朵受些罪。”
他伏下身体对着那张粉白的脸亲了又亲,“既闹到家里来,我势必要出面,今日不去军营,等料理了那里仍回来陪你。”
正厅内,曹真一手扶住腰间的剑柄,一手在空气里戳来戳去,吐沫随着手势飞溅,“子桓姓曹,我也姓曹,一笔写不出两个曹字,我当然事事都为他想,倒是你,来路不明的货,不知道安的什么心,出了这么个馊主意,你当袁熙没长嘴吗?只消魏王一问,就全露馅了。”
“司马小贼,你简直要把子桓架在火上烤!袁熙何许人?他与子桓有夺妻之恨,会凭你三言两语就帮子桓对付子建?只怕都不需要魏王问话,他就把子桓给卖了!届时,魏王与朝臣们更会觉得二公子心思深沉,而三公子良善无辜。”
“我很怀疑你是子建派来的奸细!或者是刘备孙权派来的也说不准,真是嘴上抹蜜,脑袋装屎,出不了好主意!瞧我今个把你斩成七八段,看看里头装的是何心肠?”
司马懿躲在一株珊瑚树后面,大呼救命:“曹大人,你冷静些,把剑放回去,听我说,哎呀,二公子,您可算来了,再迟一步,就要吃席了。”
见曹子桓来,曹真气焰渐消,剑尖垂到地上,“当着公子的面,司马小贼,你有什么要说的,就说吧,说的不好,我谁的面子也不给,还是要斩你。”
司马懿浑身汗津津,站到曹子桓身后秉道:“我出这招,是虚的,不必有实证,不必有论断,只要些风声,就能动摇甚至毁掉三公子心无城府不善钻营的人设,如此以来,朝廷里的中立派就会......”
“我早怀疑司马小贼是从蛮夷之地逃荒过来的,张嘴就是莫名其妙的词句,何为人设?中立又是什么?”
“下官所用词是有些生僻,但只需稍加思考,便能知道其含义。”
曹真听了,又把剑举了举,“你是欺我们武将没读过什么书,司马懿!小心措辞!但凡我再听到我听不懂的词句,保管叫你小嘴变大嘴,一剑开口开到耳朵门。”
话说完,曹真观察到曹子桓脸上有些不好看,当即收声,往后退了退,把剑插回剑鞘,双手抱拳很不情愿地比划了一下,“司马大人,请接着说。”
“下官笃定此事不会有人较真,不论是魏王殿下还是子建公子,都不会去找袁熙求真伪,所以才敢行此招。”
司马懿话毕,开始认真整理起自己汗透的衣裳,半晌,曹真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气愤难当,“你非得等有人问才肯说?我若不问,你就不打算告诉二公子为何说魏王和子建不会深究?”
“子建公子自诩清流,不会为着几句捕风捉影的传言去找人对质,即便他喝了酒转了性,要去对质,杨修等人也不会容许他去,谁知道这坑挖的多大,袁熙还会说出什么对他不利的话来?至于魏王......”
曹真举起剑:“再卖关子,老曹可不能再饶你。”
“魏王若审问袁熙,无非两个结果,一是证实二公子联合外人坑害兄弟,二是证实三公子联合外人坑害兄弟,不论哪一种,都会令满朝文武腹诽,会让那些本就对曹氏不满的守旧老臣攥住新话柄,所以说,袁熙这事是刮过的一阵风,只会使人的心晃动,而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直接后果。”
“哼,叫我说,你嘟嘟啦啦说这么多,都是屁话。”
司马懿道:“是不是屁话等些日子再说。”
“等什么?”
“等民心所向,等追随者归拢,曹大人莫不是觉得这些天我只做了说服袁熙这一件事?许都城已遍布我的喉舌,大街小巷,酒楼茶馆,过阵子人们就会说曹家二公子是好的,三公子是奸的。”
“成百名幕僚谋士都没干成的事,凭你?你有什么本事?”
“没什么本事,只不过编了几个能口口相传的故事,要知道天下百姓有个毛病,他们不善分辨真假,但极爱传播故事,尤其是曹家这种权贵门庭里的故事,人人爱说,人人爱听,当全城都知道三公子幼时打烂花瓶嫁祸二公子,成年后趁酒强要了崔氏贵女,才导致临阵调换了新娘,而今又屡屡调戏二嫂甄氏,那他还是个纯良之人吗?人并不是活在屋檐瓦片下,人,是活在天下人口中。”
曹真挠挠头:“我现在有点佩服你了。”
接下来,一切都如司马懿所料,曹子建口碑几夜之间崩了,若乘马上街,会获取白眼无数,遇到胆大的还会啐口吐沫,朝臣和百姓都在背地里议论,说三公子这些年装的真好。
一时间,曹家东府门庭若市,西府门可罗雀,曹子桓每日要抽出许多时间应酬那些准备投靠他的名人志士,颇因此心烦。
司马懿劝他:“眼下是要紧的关头,普天之下人人都说二公子有容乃大,被误解这么多年,受了这样多的委屈,竟半句三公子的不是都没说过,既如此,公子就要在人前再夯实一下这种光辉形象,等尘埃落定了,这些人再登门,公子大可不必理会。”
“子建受了污名,有何反应?杨修等人难道会坐以待毙?”
“秉二公子,臣打听了,杨修气的跳脚,亲自跑到某间酒楼跟传闲话的人打了一架,但奈何子建公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说清者自清,连杨修的面也不愿见。”
曹子桓心下狐疑,问:“他在做什么?”
“在写诗,听说不分昼夜,用掉了几十斤墨,写废掉的纸张堆满了屋子,来送茶点的婢女连插脚的缝隙也找不到。”
说罢,司马懿伸出手掌,掰着手指头算日子,“让他写诗去吧,正好给咱们腾空办正事。还有四天,就是魏王寿辰,到时候大宴群臣,少不得要说世子人选的事,届时,曹真将军与一众宗亲会奏请魏王册立二公子为世子,公子,万事俱备,您的世子位就要到手了。”
秋风飒飒,许都城因为曹孟德的寿辰变得格外热闹,连天子都派贴身大太监去魏王府送了礼,那些皇室宗亲、后宫外戚、大小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争相巴结。
甄宓作为妇人,不宜出现在前厅,与其他妇人一起在后院活动,后院的花败了,花瓣落到地上,积了厚厚一层。
“这样的大日子,本该好好清扫,但魏王说花开花败各有美感,由它开,由它落,不叫人动。”
甄宓回过头,看见说话人是常氏,心中虽喜,但不形于色,欠身拜道:“见过常夫人。”话音刚落,一个小小圆圆的身影从常氏背后钻出来,扑到甄宓怀里。
“二嫂,你怎么老不来看我?”
甄宓单臂搂住曹冲,蹲下来小声说:“家里的规矩太大,这里我不是时常能来的,半月不见,你有没有好好念书?可有听母亲的话?”
“话是听的,书也是念的,只不过学堂四个先生教我一个学生,委实烦闷无趣,二嫂什么时候给我生个侄子,好到学堂陪伴我。”
甄宓袖口掩住嘴巴,笑的浑身乱颤,常氏也忍不住地笑,笑到半截停下来,看看四周,仍将曹冲扯到身后,以极快的语速极低的音量告诉甄宓:“近日子桓声势太壮了些,惹魏王猜忌,千万告知他一声,千万莫在寿宴上提立世子的事。”
甄宓无声地点了下头,心中却打定了注意不管不问,既然曹子桓是命定的世子,命定的大魏皇帝,那她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这种结局,就像她改变不了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命运。
是曹子桓就注定两人无法善终,注定她不能交付真心。
她嗅着他的气味,摸着他裸露的铜色的手臂,翻身上去,像熊一样抱住曹子桓,脸埋在颈间,两腿夹在肋骨处。
他被她搅醒,晃了下神,大手扶上她窄窄的腰际,潮热的气息充溢,顺着床帐的缝隙流出去。
甄宓边送出嘴巴边闭上眼睛——得快乐时且快乐吧,暂且忘了曹子桓的姓名,只当他是个男人。
清晨还没起,就听门外闹腾腾的。
黄杏端水来伺候洗漱,“是曹大人和司马大人,两位大人一路来一路呛,好像还动了手,司马大人的帽子被打歪了,左大胯上中了几脚,袍子上赫然两个鞋印,他们正在正厅内等着,叫公子去决断呢。”
曹子桓坐在床边穿鞋,甄宓撩拨着他腰上的肌肉,“必定是为着袁熙的事情,你去也是白去,只是耳朵受些罪。”
他伏下身体对着那张粉白的脸亲了又亲,“既闹到家里来,我势必要出面,今日不去军营,等料理了那里仍回来陪你。”
正厅内,曹真一手扶住腰间的剑柄,一手在空气里戳来戳去,吐沫随着手势飞溅,“子桓姓曹,我也姓曹,一笔写不出两个曹字,我当然事事都为他想,倒是你,来路不明的货,不知道安的什么心,出了这么个馊主意,你当袁熙没长嘴吗?只消魏王一问,就全露馅了。”
“司马小贼,你简直要把子桓架在火上烤!袁熙何许人?他与子桓有夺妻之恨,会凭你三言两语就帮子桓对付子建?只怕都不需要魏王问话,他就把子桓给卖了!届时,魏王与朝臣们更会觉得二公子心思深沉,而三公子良善无辜。”
“我很怀疑你是子建派来的奸细!或者是刘备孙权派来的也说不准,真是嘴上抹蜜,脑袋装屎,出不了好主意!瞧我今个把你斩成七八段,看看里头装的是何心肠?”
司马懿躲在一株珊瑚树后面,大呼救命:“曹大人,你冷静些,把剑放回去,听我说,哎呀,二公子,您可算来了,再迟一步,就要吃席了。”
见曹子桓来,曹真气焰渐消,剑尖垂到地上,“当着公子的面,司马小贼,你有什么要说的,就说吧,说的不好,我谁的面子也不给,还是要斩你。”
司马懿浑身汗津津,站到曹子桓身后秉道:“我出这招,是虚的,不必有实证,不必有论断,只要些风声,就能动摇甚至毁掉三公子心无城府不善钻营的人设,如此以来,朝廷里的中立派就会......”
“我早怀疑司马小贼是从蛮夷之地逃荒过来的,张嘴就是莫名其妙的词句,何为人设?中立又是什么?”
“下官所用词是有些生僻,但只需稍加思考,便能知道其含义。”
曹真听了,又把剑举了举,“你是欺我们武将没读过什么书,司马懿!小心措辞!但凡我再听到我听不懂的词句,保管叫你小嘴变大嘴,一剑开口开到耳朵门。”
话说完,曹真观察到曹子桓脸上有些不好看,当即收声,往后退了退,把剑插回剑鞘,双手抱拳很不情愿地比划了一下,“司马大人,请接着说。”
“下官笃定此事不会有人较真,不论是魏王殿下还是子建公子,都不会去找袁熙求真伪,所以才敢行此招。”
司马懿话毕,开始认真整理起自己汗透的衣裳,半晌,曹真从鼻子里哼出一声,气愤难当,“你非得等有人问才肯说?我若不问,你就不打算告诉二公子为何说魏王和子建不会深究?”
“子建公子自诩清流,不会为着几句捕风捉影的传言去找人对质,即便他喝了酒转了性,要去对质,杨修等人也不会容许他去,谁知道这坑挖的多大,袁熙还会说出什么对他不利的话来?至于魏王......”
曹真举起剑:“再卖关子,老曹可不能再饶你。”
“魏王若审问袁熙,无非两个结果,一是证实二公子联合外人坑害兄弟,二是证实三公子联合外人坑害兄弟,不论哪一种,都会令满朝文武腹诽,会让那些本就对曹氏不满的守旧老臣攥住新话柄,所以说,袁熙这事是刮过的一阵风,只会使人的心晃动,而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直接后果。”
“哼,叫我说,你嘟嘟啦啦说这么多,都是屁话。”
司马懿道:“是不是屁话等些日子再说。”
“等什么?”
“等民心所向,等追随者归拢,曹大人莫不是觉得这些天我只做了说服袁熙这一件事?许都城已遍布我的喉舌,大街小巷,酒楼茶馆,过阵子人们就会说曹家二公子是好的,三公子是奸的。”
“成百名幕僚谋士都没干成的事,凭你?你有什么本事?”
“没什么本事,只不过编了几个能口口相传的故事,要知道天下百姓有个毛病,他们不善分辨真假,但极爱传播故事,尤其是曹家这种权贵门庭里的故事,人人爱说,人人爱听,当全城都知道三公子幼时打烂花瓶嫁祸二公子,成年后趁酒强要了崔氏贵女,才导致临阵调换了新娘,而今又屡屡调戏二嫂甄氏,那他还是个纯良之人吗?人并不是活在屋檐瓦片下,人,是活在天下人口中。”
曹真挠挠头:“我现在有点佩服你了。”
接下来,一切都如司马懿所料,曹子建口碑几夜之间崩了,若乘马上街,会获取白眼无数,遇到胆大的还会啐口吐沫,朝臣和百姓都在背地里议论,说三公子这些年装的真好。
一时间,曹家东府门庭若市,西府门可罗雀,曹子桓每日要抽出许多时间应酬那些准备投靠他的名人志士,颇因此心烦。
司马懿劝他:“眼下是要紧的关头,普天之下人人都说二公子有容乃大,被误解这么多年,受了这样多的委屈,竟半句三公子的不是都没说过,既如此,公子就要在人前再夯实一下这种光辉形象,等尘埃落定了,这些人再登门,公子大可不必理会。”
“子建受了污名,有何反应?杨修等人难道会坐以待毙?”
“秉二公子,臣打听了,杨修气的跳脚,亲自跑到某间酒楼跟传闲话的人打了一架,但奈何子建公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说清者自清,连杨修的面也不愿见。”
曹子桓心下狐疑,问:“他在做什么?”
“在写诗,听说不分昼夜,用掉了几十斤墨,写废掉的纸张堆满了屋子,来送茶点的婢女连插脚的缝隙也找不到。”
说罢,司马懿伸出手掌,掰着手指头算日子,“让他写诗去吧,正好给咱们腾空办正事。还有四天,就是魏王寿辰,到时候大宴群臣,少不得要说世子人选的事,届时,曹真将军与一众宗亲会奏请魏王册立二公子为世子,公子,万事俱备,您的世子位就要到手了。”
秋风飒飒,许都城因为曹孟德的寿辰变得格外热闹,连天子都派贴身大太监去魏王府送了礼,那些皇室宗亲、后宫外戚、大小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争相巴结。
甄宓作为妇人,不宜出现在前厅,与其他妇人一起在后院活动,后院的花败了,花瓣落到地上,积了厚厚一层。
“这样的大日子,本该好好清扫,但魏王说花开花败各有美感,由它开,由它落,不叫人动。”
甄宓回过头,看见说话人是常氏,心中虽喜,但不形于色,欠身拜道:“见过常夫人。”话音刚落,一个小小圆圆的身影从常氏背后钻出来,扑到甄宓怀里。
“二嫂,你怎么老不来看我?”
甄宓单臂搂住曹冲,蹲下来小声说:“家里的规矩太大,这里我不是时常能来的,半月不见,你有没有好好念书?可有听母亲的话?”
“话是听的,书也是念的,只不过学堂四个先生教我一个学生,委实烦闷无趣,二嫂什么时候给我生个侄子,好到学堂陪伴我。”
甄宓袖口掩住嘴巴,笑的浑身乱颤,常氏也忍不住地笑,笑到半截停下来,看看四周,仍将曹冲扯到身后,以极快的语速极低的音量告诉甄宓:“近日子桓声势太壮了些,惹魏王猜忌,千万告知他一声,千万莫在寿宴上提立世子的事。”
甄宓无声地点了下头,心中却打定了注意不管不问,既然曹子桓是命定的世子,命定的大魏皇帝,那她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这种结局,就像她改变不了以发覆面以糠塞口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