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玉觉得,这天发生的一切,就像是易钟秀小时候会作的那种流水账诗文,忙碌又紧凑。
马车停在院门外时,已经将近未初了。
内院正堂的门大敞着,主位上坐着一位雍容尔雅的妇人,那便是唐凤梧的母亲,唐老夫人。
唐老太爷恋居故土,加上对早早远嫁的大女儿感到亏欠,致仕后便一直住在了穗洲,与在京城任职的两个儿子分离有五年了。是以,钟玉对唐家二老也不甚熟络。
她大步走入厅堂,大方的福身行礼,轻声唤了人,才发现屋内下首还坐着两个人。坐的稍近一些的,是一位面如满月的老妇人,眉发皆白,双目却炯炯有神,离她远一些的,是位体态娇小的女子。进门的这一会儿功夫,钟玉只无意间瞥到她因垂着头露出的洁白脖颈,并未见其容貌。
唐老夫人是个寡言的,见钟玉回来,也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待她寻了椅子坐下,才搁下手中的茶杯缓缓开口,介绍起室内其他二人。
“这位是留守司指挥同知杨家老夫人,同咱们唐家是亲家,这是凤梧的姨表妹,单名一个茵字。”
唐老夫人的娘家是穗洲第一大族苏氏,几代的书香门第,清贵人家,说这话时她嘴角淡扬,平静中所隐含着淡淡威仪。仅从这周身的气质上,便可窥见一斑。而眼前的这位苏氏小姐怯怯的起身向她行礼,也是一副娴雅恭顺的模样。但对杨家这位老夫人,她实在是没什么印象,一番猜测下来,大概是唐家大小姐的岳家。
“都说咱们二公主是咱们大兴顶顶的忙人,原先还不信,今天算是见识到了,也怨我同你婆母动身的太匆忙,这都三盏茶的功夫了,才见着人影。”杨老夫人的发髻梳的一丝不苟,一双似笑非笑的眼睛瞥了钟玉一眼,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不屑。
钟玉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唐老夫人,见其只自顾自的拨动着杯中的茶叶,丝毫没有为她解围的意思。她心下便了然了一半。
“钟玉今日是奉诏入宫的,晨起就同凤梧打过招呼了,实是不知婆母会来,还望您宽宥。”在钟玉的印象中,她与这位劳什子的杨太太应该是第一次见面,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何一上来就找她不痛快,但她也来不及深究,于是就这样不软不易硬的回了话。
“此番我们回京,本也不是临时起意。凤梧他爹在一个月前就寄书信回来,大概是他公务繁忙,忘了同你说。”没等杨太太答话,唐母便不紧不慢的开了口,她的语气依旧听着没甚波澜,实是隐隐在心里对儿媳产生了不满。
小儿子终日在仕途中忙碌打转,为家里挣着前途,身为妻子,怎能连基本的庶务都不替家里分担着。虽说自家是娶了个公主回来,但女子自古都是出嫁从夫,以夫婿为先处处体贴照应着,身为唐府的当家主母怎能是这个样子.....
儿子是个板正上进的,哪怕是尚了主,也未曾在公务上松懈过一分一毫,况且如今朝迁市变,听闻新君还同这二殿下同父异母,二人素来不睦,这让凤梧今后如何在官场上立足,诸事都难说啊........
想到这里,她不动声色的转向杨老夫人一头,莞然轻笑道:“说来都是弘毅有出息,考绩连年优等,如今又升任入京,我也算是托您家的福了,月华她爹这回可没法子诓我回穗洲了,左不过三个儿女都在京城,他一个人在老家待去吧,老头子走之前还念呢,围着旧宅子逛了好一会儿才算罢,要我说还是京里热闹........”
钟玉只在一旁安静的听着。等唐老夫人说了这么一大段后,她才知道,原来二老这次回京,是要久住的。她也隐隐听说过,易书业被拥为宰辅后,第一件事便是遴选了部分外任的官员进京。而唐家大姐唐月华的夫婿,也就是这位新鲜出炉的留守司指挥同知,大概就是其中的一位了。
她下意识地向杨老夫人看去,她看上去并没有因方才的夸赞而面露多少喜色,依旧是直直地坐在那里礼节性的应了应。
好在是扯出来了新话头,两位老人就着杨家回京又聊了许久,一直坐在末尾的苏小姐,也跟在一旁凑趣恭维着。只有钟玉默默的坐在一边,不是她不愿恭贺,寻常的场面话,她一向能做得很足,只是今日她实在疲累,心里又因黄氏交待的话乱作一团,实在提不起任何精力应付。
反正她也能看出来,唐母实则很是健谈,只是面对自己时总是淡淡的。既然如此,她也无需刻意迎合什么,只说她该说的,做她该做的。
热络又融洽的氛围里,杨老太太有意无意的瞥了一眼钟玉,见她始终一言不发,心下霎时又不悦起来。
“弘毅、月华这俩孩子,自然是没话说。这不,年前又给咱家新添了个哥儿。我想着,二殿下嫁到唐家来也快两年了,怎么你这还没传来好消息呢?”
一时间,屋里的三个人都齐齐的看向了她,直把她从上到下好一顿打量。
钟玉在心中冷笑不断,连日来的噩耗打击,竟让她的脑子都僵掉了,从她进这个屋开始,这位杨老夫人对自己是极尽了刁难,她避也避了,敬也敬了,才让人欺侮到这个地步。这一次她并不打算再这么坐着任人揉捏。纵然她也有满腹的托辞将这场面圆的漂亮,但她实在心里怒的厉害,索性撕破脸自己也能落得清净。她清楚的很,对方不过是看着新主登基,她这个便宜公主也高兴不了多久,上赶着要来踩一脚罢了。
真是蠢不自知,愚不可及。
她正打算还击,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清亮的男声,
“母亲来了,怎也不提前说一声,是儿子看顾不周了。”
来人正是唐凤梧,他一身黑衣,肩头上还淋着几点未化的霜雪,大步而入,停在了她的跟前。
她看见唐凤梧一一屈身,向两位夫人见了礼,唐母这时也喜得起了身,旁若无人的扯过儿子的手细细关切着。才刚微妙的气氛还飘在了半空,被唐凤梧的突然闯入演变成了一派欢愉温情的戏码。刚刚还在咄咄逼人的杨夫人一时发作不能,也面无表情的旁观着这一切。
最让易钟玉觉得意外的,是一直在旁边作乖巧状的苏茵。自唐凤梧进门后,她倒是毫不掩饰起眼中的脉脉情深,面若红霞,愈发的娇俏可人。她原先倒没怎么注意起苏茵,现下回想起来,杨氏蹊跷莫名的挑拨,唐母似有似无的轻纵,原是皆藏着深意。从她进入这个院子开始,她就被迫架入了戏台,现在唐凤梧也回来了,角儿终于凑齐,接下来该怎么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果然,待他刚落了座,杨夫人便又开了口:“梧哥儿是许久未见了,一晃眼也是成了家室的人了,如今瞧着,似是凤鸣还要俊逸风秀些。”
唐凤梧转向这边,依然保持着彬彬有礼的姿态,客气答道:“伯母说笑了,大哥慧业才心,凤梧不敢与之相比。”
杨氏一摆手,“你们唐家的子女,哪个不是才貌双绝,羡煞旁人,你也不必谦虚。”
唐凤梧未有答话,只是将目光转向钟玉,却只看到她捧着茶杯的侧影,若有所思。
一轮话毕,她手中的茶水早就冷掉了,她却像毫无察觉一样,一口口下肚。
唐凤梧从壶里添了碗滚烫的新茶搁在一边,听见杨夫人复又开了口,
“不过说到成家立计,你倒真没有凤鸣有福气,咱们公卿之家,不做那迂拘古板的酸腐士,一切为子嗣大计,纳个妾室二房也是常理。瞧着你父母年纪渐也大了,早日了了他们这桩心事,也算是尽孝了。”
“伯母您将才也说,唐家子女不止我一人,大哥与姐姐膝下皆有子嗣,如今一家人都在一处,况吾父母身体尚康泰,何愁来不及尽孝呢?”
他接这话接得极快,稳稳端在那,脸上没漾起一丝波澜,依旧保持着体面的礼节,顿了一顿,补充道,“再者,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自小离家,难能承欢膝下,自是不知如何为人父母,又何谈教诲子女,为子嗣之计呢。”
杨老太太一愣,似是没料到这个回答,勉强撑住面容,冷笑的更为露骨,“听你这话,似乎把所有的‘不是’都揽到自己身上了,难道你这新夫人就可辞其咎,金贵到不可指摘的程度了?”
“二殿下为朝廷铲除奸孽,万民皆贵其方正,又何谈指摘呢。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这个道理,伯母不会不明白。”
此话一毕,杨老夫人面上霎时铁青,想要发作却辩驳不能,重重扶了两下太师椅的双臂,向着唐母讥讽道,“梧哥儿当真是有出息了,这夫妻两个人各个都是嘴上厉害的主儿,且不提长辈们都在呢,我说一句,都有十句等着!”
唐老夫人抬头看了眼儿子,一时竟窒住。二十出头的年纪,在外形上已十分酷似丈夫。距离上次出京不过两年,如今再叙,竟有些陌生。
唐家功勋彪炳,她是世家名门,多年以来夫妻相敬,日子很是顺遂。三个儿女都极有出息,无论在穗洲还是京城,坊间提到自己,都要赞上几句良母贤妻。
若非要说一两件不如意的,那便是对小儿子的亏欠。外任凉州时,凤梧刚刚周岁,牙牙学语的小儿自是不放心随行的,谁知这一分别,便是八年。雪团一般的幼子,再见面已是风华正茂的少年,安静的叫着母亲。以她从小所接受的濡染,尽管再不舍也无法与夫令抗衡,事实上,成婚数十载,丈夫也从未问过她的意思,昔年如此,后来的婚嫁亦是如此。
在她看来,儿子尚主本就是委屈了。鼎盛之家也有鼎盛之家的危厄,功高震主的帽子,被扣上就是万劫不复。只是临了临了,牺牲的又是小儿子。
她不是看不出来,今天是她这位亲家太太硬要与儿媳打擂台,似是娘家仕途上多有不顺,恰与易钟玉有些许瓜葛。朝堂上的事她不懂,也不愿让家中的其他女眷掺和,她的这位皇室儿媳,是真是有些特立独行了。
可儿子偏偏就是被拿住了。
张嬷嬷往老宅写了家书,说是二少爷同少夫人是情深意笃,多有意趣,她原先还不信。单看进屋这么一会子,他的眼睛就往易钟玉身上瞟了数不清多少次,杨氏的话说的是不漂亮,但从来也没瞧见过如此儒雅理智的儿子,这般硬邦邦的顶回去。
她带苏茵过来,原也是被长辈托付,想在京城中择一门好的亲事。同杨氏这么一碰头,竟被迷了心窍带到儿子跟前来。母家的旁支,给儿子做妾做二房都是不合适的,她也只是想挫去易钟玉的锐气,叫儿子不那么难做。如今看来,自己不仅想错了,更是添了乱。
唐母正想着,心头一片痛楚。想说几句话圆了场子,也显得过于勉强——杨氏被戳了痛点,气鼓鼓的冷着脸子。唐凤梧若无其事的与之对坐。易钟玉,好像方才的争论与自己无关一样,不卑不怒也不发一言,垂眼地吃着茶。
不过她倒也不是毫无所想,听到唐凤梧的最后一句,她才隐隐记起,这位杨老夫人貌似是姓冯的,与她在去年寿宴上掀了两顶乌纱帽的冯家,是一脉。
如此,便说的通了。
终于,没讨到任何好处的杨老夫人终于坐不住,起身告了辞。而唐老夫人也顺势带着苏茵离开,往后院去了。
原本还热闹的厅堂,空荡荡的只剩他们两个人。
易钟玉喝光了碗里最后一口茶,利落起身,也要离开。
“钟玉!”唐凤梧急忙去追,瘦小的手臂不防被他牢牢攥住。这身衣料是她年前新做的,光滑润亮,好像一不留神就要从他指缝间溜走。
被拦住去路的钟玉并没再坚持,她转过身正对他,安静地等着他的下文。
可他却再次哽住。
他可以与杨伯母针锋相对,也可以与母亲大摆车马,但在面对钟玉时,他仿佛被灌了哑药,宽慰不能,解释不得。
“今日,是我考虑不周。原是怕你心绪不佳,才未将父母回京之事告知于你,今晨的公务赶得又急,这才让你一个人面对这些,是母亲太唐突,你不要........”
“唐凤梧,”易钟玉打断了他的磕磕绊绊,
“我们和离吧。”
她用着最平静的语气抛出一句无异于惊雷的话,唐凤梧一时未反应过来,定定的站在那里,想从她脸上看出一丝玩笑的痕迹。可惜,她真的就是那样笃定,似乎根本不是在等他回答。而是,单方面的告知。
“为什么?”他想要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唐大人,我们在一开始说得就很清楚了。”她向前走了几步,站到他的身前,直直地看着他的眼睛,“我们的婚姻,原本就是一场交易,如今期限到了,我们各自离开,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
“我不明白。”他伸手想揽过她的背,却被对方灵巧的躲过,留他一只手臂悬在半空,徒劳又可笑。
“那我便说的更明白一点,自始至终,我下嫁于你,都是为了借唐家的势力人脉来攒起我手中的筹码,是为了那个位子,是为了哄父亲开心,如今,我失败了,唐少夫人这个身份于我再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会阻挡我下一步的计划,我总该及时抽身才对。”
“当然,同我和离,对你也有益。新君初立,正是用人之际,以你的才学,若有心效力,定不会囿于区区四品小职,你只是我的盟友,我没有理由继续拖累你。”
话音落下,唐凤梧看见钟玉笑容依旧,反倒是自己的心被一寸寸揪紧。
“你不要说气话,”他深舒一口气,尝试着安慰,“我会好好同母亲谈一次,我们应该冷静的处理这件事......”
“够了,唐凤梧。”她冷不丁露出一个讽刺的哼笑,“一直以来顾左右而言它的都是你,我在理智的同你权衡未来,你却只当我是无理取闹。”
“唐凤梧,其实你一直都很不了解我,旁人如何谈论我,与我何干?你以为,我会因为几句闲言碎语就争风吃醋哭天抹泪?对不起,我不接受这样的侮辱。”
易钟玉一边说着一边错开他的目光,悠悠擦过他的肩膀,看见对方的脸色极为难看,仿佛笼罩上了一层寒霜。
“我不是你看过的那些高门怨妇,也不会做被养在宅院里的金丝雀,今天你也看到了,我与伯母期望的样子大相径庭,你需要的一个千依百顺的夫人,以夫君的事业为事业,永远把夫君的喜怒哀乐放到第一位,很显然,我做不到。”
“我是一个很讲理的人,我不愿让别人逼迫我做任何事,也不会白白占着位置蹉跎你的未来,我们既不合适,不如就此分别。”
她在旁观这场闹剧的时候就想明白了,杨氏的尖酸刻薄,唐母的作壁上观,苏茵的痴心一付,只要她一日是唐少夫人,就要多面对一日诸如此类的众生之相,本来倒是无所谓,反正他只在乎唐凤梧一个人。只是如今国本飘摇,家仇未报,她何苦要留在这里麻木愚昧地浪费时间。
困于脂粉场,添得红帐香,附身他人旁。
这样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该多没意思。
“所以你当初嫁给我,也只是为了证明,你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得到,婚姻,感情,包括我在内,一直以来你都在计较得失,亏不盈收时,你可以亳不留恋,转头就走,”唐凤梧紧抿着唇,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易钟玉,你不能把一切都当做生意。”
“可我就是这么自私,这么坏,像唐大人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再接近我。”
他迅速转身,向她站立的地方跨了一步,一把抓起她的手腕,触手可及的冰凉,自他的指腹直抵心脏。
“这两年来,你花样百出,也只是为了让我甘愿臣服,诱我交出真心?可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明明可以与我相敬如宾互不打扰,省去功夫做你该干的事,就只因你自信能够全身而退?”
一周之前,还同榻而卧的两个人,如今却相对说着最无情的话。
“不是,”易钟玉缓下语气,整个人笼罩在映射进来的霞光里,那的容颜也被磨去了些许的锋芒,显得有些温柔又落寞。
“不管你相信与否,但我此时并不想说谎,我是真的有喜欢过你,但那又如何,这一点点心动雀跃,如何与我想要的自在相提并论?我亲眼见过我母亲的结局,我不想像她一样,所以,我对你的爱,也只能到此为止。”
“这是你最终的选择吗?”
在这个新年伊始之际,他还在幻想如何给她一个家。一个可以治愈她的过去,包容她的脾气,实现她的抱负,一个只需他们二人共同经营的家。谁知,在这场感情的博弈之下,终究是他捧出的真心太多,对方已计算起一切,毫不犹豫的将他踢出局,还要劝他理智面对,勿要耽误前程。
何其可笑。
“是的。”她答的很快,一如既往的笃定认真,甚至找不出一丝的犹豫和破绽。
是这样的吧,就当一切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其实这样也很好不是吗,像她这样的人,本就不需要自己为其多做什么,在哪里都会过得很好。王公之家,天庭贵胄,好聚好散,已是十分难得的结局。
忽然,易钟玉挣开了他的手从前面抱住他,那一瞬,极短,下一秒,她的笑脸就出现在面前。
“你我相识两载,说到底都是我叨扰所致,幸好在我走的时候,还能同你好好道别,说一句谢谢。”
“谢我什么。”
“谢谢你包容我的任性,谢谢你救我于危难,谢谢你教会我的一切,也谢谢你,带给我有别样精彩的两年。我这个人,虽然脾气坏,可我知道,谁是真的对我好。我是衷心的感谢你,我的盟友。”
“回去之后,你要怎么做。今天你也看见了,冯.......”
“那是我的事,以后都不需你来操心了,你读的是圣贤书,学的是安邦策,殚尽满腹治世之才,予百姓一个海晏河清,这不才是一直是你想做的吗?我们做不成夫妻,还可以作兄妹,将来我们在宫中遇见,或许还要拜托你指点一二呢。”
“好。”听见兄妹两字,他喉结滚动了两下,浑身僵硬的像块石头,最后垂下手,转身离开。
既然这是你的选择,我便只有尊重。
“诸事谨慎,唯望珍重。”
就像你说的,如果是兄妹,我也会希望我的妹妹好,我会祝福她平安。
暗沉的黑夜,终于到来。整个庭院内流淌着无限的压抑,偌大的厅堂内,只剩下她一个人,未点烛光,四下里一片黑漆漆的,似乎这样,就没有人能看清她滑落的泪水和抖动的肩头。
易钟玉抬头望见月亮满圆,却觉心中缺了一大块,丢失了无比珍贵的宝物的无言心境。
天色已经不早了,是时候离开了
要收拾的东西不多,她早已吩咐阿媛去拿了。
小丫头一脸惶恐,追问了好多遍缘由,见她实在疲惫无力作答,才失望作罢。
走出唐府,她径自绕过了后厢,直接跳上了马。
她的马术是她教的,骑个几十里也不算勉强。
岁月河流里那繁华如梦般的过往,牵扰着那一句句赤诚又无力的承诺。
她听见,身后房梁上传来一阵口琴乐,乐声如一把薄如蝉翼的利刃,正一点点挑开她伪装的很好的坚强。
是那首《送别》。
她知道是谁在那,却已无法回头。
唐凤梧,我的真心,并非只有一点点,但自此以后,它将被封闭永久,凌迟我的所有。
我祝你前途无量,也谢谢你助我如愿以偿。
嘉平元年,三月。
次长公主易钟玉与宗正寺少卿唐凤梧和离。时年五月,唐凤梧谪迁湖州,任正五品湖州知府。
马车停在院门外时,已经将近未初了。
内院正堂的门大敞着,主位上坐着一位雍容尔雅的妇人,那便是唐凤梧的母亲,唐老夫人。
唐老太爷恋居故土,加上对早早远嫁的大女儿感到亏欠,致仕后便一直住在了穗洲,与在京城任职的两个儿子分离有五年了。是以,钟玉对唐家二老也不甚熟络。
她大步走入厅堂,大方的福身行礼,轻声唤了人,才发现屋内下首还坐着两个人。坐的稍近一些的,是一位面如满月的老妇人,眉发皆白,双目却炯炯有神,离她远一些的,是位体态娇小的女子。进门的这一会儿功夫,钟玉只无意间瞥到她因垂着头露出的洁白脖颈,并未见其容貌。
唐老夫人是个寡言的,见钟玉回来,也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待她寻了椅子坐下,才搁下手中的茶杯缓缓开口,介绍起室内其他二人。
“这位是留守司指挥同知杨家老夫人,同咱们唐家是亲家,这是凤梧的姨表妹,单名一个茵字。”
唐老夫人的娘家是穗洲第一大族苏氏,几代的书香门第,清贵人家,说这话时她嘴角淡扬,平静中所隐含着淡淡威仪。仅从这周身的气质上,便可窥见一斑。而眼前的这位苏氏小姐怯怯的起身向她行礼,也是一副娴雅恭顺的模样。但对杨家这位老夫人,她实在是没什么印象,一番猜测下来,大概是唐家大小姐的岳家。
“都说咱们二公主是咱们大兴顶顶的忙人,原先还不信,今天算是见识到了,也怨我同你婆母动身的太匆忙,这都三盏茶的功夫了,才见着人影。”杨老夫人的发髻梳的一丝不苟,一双似笑非笑的眼睛瞥了钟玉一眼,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不屑。
钟玉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唐老夫人,见其只自顾自的拨动着杯中的茶叶,丝毫没有为她解围的意思。她心下便了然了一半。
“钟玉今日是奉诏入宫的,晨起就同凤梧打过招呼了,实是不知婆母会来,还望您宽宥。”在钟玉的印象中,她与这位劳什子的杨太太应该是第一次见面,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何一上来就找她不痛快,但她也来不及深究,于是就这样不软不易硬的回了话。
“此番我们回京,本也不是临时起意。凤梧他爹在一个月前就寄书信回来,大概是他公务繁忙,忘了同你说。”没等杨太太答话,唐母便不紧不慢的开了口,她的语气依旧听着没甚波澜,实是隐隐在心里对儿媳产生了不满。
小儿子终日在仕途中忙碌打转,为家里挣着前途,身为妻子,怎能连基本的庶务都不替家里分担着。虽说自家是娶了个公主回来,但女子自古都是出嫁从夫,以夫婿为先处处体贴照应着,身为唐府的当家主母怎能是这个样子.....
儿子是个板正上进的,哪怕是尚了主,也未曾在公务上松懈过一分一毫,况且如今朝迁市变,听闻新君还同这二殿下同父异母,二人素来不睦,这让凤梧今后如何在官场上立足,诸事都难说啊........
想到这里,她不动声色的转向杨老夫人一头,莞然轻笑道:“说来都是弘毅有出息,考绩连年优等,如今又升任入京,我也算是托您家的福了,月华她爹这回可没法子诓我回穗洲了,左不过三个儿女都在京城,他一个人在老家待去吧,老头子走之前还念呢,围着旧宅子逛了好一会儿才算罢,要我说还是京里热闹........”
钟玉只在一旁安静的听着。等唐老夫人说了这么一大段后,她才知道,原来二老这次回京,是要久住的。她也隐隐听说过,易书业被拥为宰辅后,第一件事便是遴选了部分外任的官员进京。而唐家大姐唐月华的夫婿,也就是这位新鲜出炉的留守司指挥同知,大概就是其中的一位了。
她下意识地向杨老夫人看去,她看上去并没有因方才的夸赞而面露多少喜色,依旧是直直地坐在那里礼节性的应了应。
好在是扯出来了新话头,两位老人就着杨家回京又聊了许久,一直坐在末尾的苏小姐,也跟在一旁凑趣恭维着。只有钟玉默默的坐在一边,不是她不愿恭贺,寻常的场面话,她一向能做得很足,只是今日她实在疲累,心里又因黄氏交待的话乱作一团,实在提不起任何精力应付。
反正她也能看出来,唐母实则很是健谈,只是面对自己时总是淡淡的。既然如此,她也无需刻意迎合什么,只说她该说的,做她该做的。
热络又融洽的氛围里,杨老太太有意无意的瞥了一眼钟玉,见她始终一言不发,心下霎时又不悦起来。
“弘毅、月华这俩孩子,自然是没话说。这不,年前又给咱家新添了个哥儿。我想着,二殿下嫁到唐家来也快两年了,怎么你这还没传来好消息呢?”
一时间,屋里的三个人都齐齐的看向了她,直把她从上到下好一顿打量。
钟玉在心中冷笑不断,连日来的噩耗打击,竟让她的脑子都僵掉了,从她进这个屋开始,这位杨老夫人对自己是极尽了刁难,她避也避了,敬也敬了,才让人欺侮到这个地步。这一次她并不打算再这么坐着任人揉捏。纵然她也有满腹的托辞将这场面圆的漂亮,但她实在心里怒的厉害,索性撕破脸自己也能落得清净。她清楚的很,对方不过是看着新主登基,她这个便宜公主也高兴不了多久,上赶着要来踩一脚罢了。
真是蠢不自知,愚不可及。
她正打算还击,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清亮的男声,
“母亲来了,怎也不提前说一声,是儿子看顾不周了。”
来人正是唐凤梧,他一身黑衣,肩头上还淋着几点未化的霜雪,大步而入,停在了她的跟前。
她看见唐凤梧一一屈身,向两位夫人见了礼,唐母这时也喜得起了身,旁若无人的扯过儿子的手细细关切着。才刚微妙的气氛还飘在了半空,被唐凤梧的突然闯入演变成了一派欢愉温情的戏码。刚刚还在咄咄逼人的杨夫人一时发作不能,也面无表情的旁观着这一切。
最让易钟玉觉得意外的,是一直在旁边作乖巧状的苏茵。自唐凤梧进门后,她倒是毫不掩饰起眼中的脉脉情深,面若红霞,愈发的娇俏可人。她原先倒没怎么注意起苏茵,现下回想起来,杨氏蹊跷莫名的挑拨,唐母似有似无的轻纵,原是皆藏着深意。从她进入这个院子开始,她就被迫架入了戏台,现在唐凤梧也回来了,角儿终于凑齐,接下来该怎么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果然,待他刚落了座,杨夫人便又开了口:“梧哥儿是许久未见了,一晃眼也是成了家室的人了,如今瞧着,似是凤鸣还要俊逸风秀些。”
唐凤梧转向这边,依然保持着彬彬有礼的姿态,客气答道:“伯母说笑了,大哥慧业才心,凤梧不敢与之相比。”
杨氏一摆手,“你们唐家的子女,哪个不是才貌双绝,羡煞旁人,你也不必谦虚。”
唐凤梧未有答话,只是将目光转向钟玉,却只看到她捧着茶杯的侧影,若有所思。
一轮话毕,她手中的茶水早就冷掉了,她却像毫无察觉一样,一口口下肚。
唐凤梧从壶里添了碗滚烫的新茶搁在一边,听见杨夫人复又开了口,
“不过说到成家立计,你倒真没有凤鸣有福气,咱们公卿之家,不做那迂拘古板的酸腐士,一切为子嗣大计,纳个妾室二房也是常理。瞧着你父母年纪渐也大了,早日了了他们这桩心事,也算是尽孝了。”
“伯母您将才也说,唐家子女不止我一人,大哥与姐姐膝下皆有子嗣,如今一家人都在一处,况吾父母身体尚康泰,何愁来不及尽孝呢?”
他接这话接得极快,稳稳端在那,脸上没漾起一丝波澜,依旧保持着体面的礼节,顿了一顿,补充道,“再者,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自小离家,难能承欢膝下,自是不知如何为人父母,又何谈教诲子女,为子嗣之计呢。”
杨老太太一愣,似是没料到这个回答,勉强撑住面容,冷笑的更为露骨,“听你这话,似乎把所有的‘不是’都揽到自己身上了,难道你这新夫人就可辞其咎,金贵到不可指摘的程度了?”
“二殿下为朝廷铲除奸孽,万民皆贵其方正,又何谈指摘呢。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这个道理,伯母不会不明白。”
此话一毕,杨老夫人面上霎时铁青,想要发作却辩驳不能,重重扶了两下太师椅的双臂,向着唐母讥讽道,“梧哥儿当真是有出息了,这夫妻两个人各个都是嘴上厉害的主儿,且不提长辈们都在呢,我说一句,都有十句等着!”
唐老夫人抬头看了眼儿子,一时竟窒住。二十出头的年纪,在外形上已十分酷似丈夫。距离上次出京不过两年,如今再叙,竟有些陌生。
唐家功勋彪炳,她是世家名门,多年以来夫妻相敬,日子很是顺遂。三个儿女都极有出息,无论在穗洲还是京城,坊间提到自己,都要赞上几句良母贤妻。
若非要说一两件不如意的,那便是对小儿子的亏欠。外任凉州时,凤梧刚刚周岁,牙牙学语的小儿自是不放心随行的,谁知这一分别,便是八年。雪团一般的幼子,再见面已是风华正茂的少年,安静的叫着母亲。以她从小所接受的濡染,尽管再不舍也无法与夫令抗衡,事实上,成婚数十载,丈夫也从未问过她的意思,昔年如此,后来的婚嫁亦是如此。
在她看来,儿子尚主本就是委屈了。鼎盛之家也有鼎盛之家的危厄,功高震主的帽子,被扣上就是万劫不复。只是临了临了,牺牲的又是小儿子。
她不是看不出来,今天是她这位亲家太太硬要与儿媳打擂台,似是娘家仕途上多有不顺,恰与易钟玉有些许瓜葛。朝堂上的事她不懂,也不愿让家中的其他女眷掺和,她的这位皇室儿媳,是真是有些特立独行了。
可儿子偏偏就是被拿住了。
张嬷嬷往老宅写了家书,说是二少爷同少夫人是情深意笃,多有意趣,她原先还不信。单看进屋这么一会子,他的眼睛就往易钟玉身上瞟了数不清多少次,杨氏的话说的是不漂亮,但从来也没瞧见过如此儒雅理智的儿子,这般硬邦邦的顶回去。
她带苏茵过来,原也是被长辈托付,想在京城中择一门好的亲事。同杨氏这么一碰头,竟被迷了心窍带到儿子跟前来。母家的旁支,给儿子做妾做二房都是不合适的,她也只是想挫去易钟玉的锐气,叫儿子不那么难做。如今看来,自己不仅想错了,更是添了乱。
唐母正想着,心头一片痛楚。想说几句话圆了场子,也显得过于勉强——杨氏被戳了痛点,气鼓鼓的冷着脸子。唐凤梧若无其事的与之对坐。易钟玉,好像方才的争论与自己无关一样,不卑不怒也不发一言,垂眼地吃着茶。
不过她倒也不是毫无所想,听到唐凤梧的最后一句,她才隐隐记起,这位杨老夫人貌似是姓冯的,与她在去年寿宴上掀了两顶乌纱帽的冯家,是一脉。
如此,便说的通了。
终于,没讨到任何好处的杨老夫人终于坐不住,起身告了辞。而唐老夫人也顺势带着苏茵离开,往后院去了。
原本还热闹的厅堂,空荡荡的只剩他们两个人。
易钟玉喝光了碗里最后一口茶,利落起身,也要离开。
“钟玉!”唐凤梧急忙去追,瘦小的手臂不防被他牢牢攥住。这身衣料是她年前新做的,光滑润亮,好像一不留神就要从他指缝间溜走。
被拦住去路的钟玉并没再坚持,她转过身正对他,安静地等着他的下文。
可他却再次哽住。
他可以与杨伯母针锋相对,也可以与母亲大摆车马,但在面对钟玉时,他仿佛被灌了哑药,宽慰不能,解释不得。
“今日,是我考虑不周。原是怕你心绪不佳,才未将父母回京之事告知于你,今晨的公务赶得又急,这才让你一个人面对这些,是母亲太唐突,你不要........”
“唐凤梧,”易钟玉打断了他的磕磕绊绊,
“我们和离吧。”
她用着最平静的语气抛出一句无异于惊雷的话,唐凤梧一时未反应过来,定定的站在那里,想从她脸上看出一丝玩笑的痕迹。可惜,她真的就是那样笃定,似乎根本不是在等他回答。而是,单方面的告知。
“为什么?”他想要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唐大人,我们在一开始说得就很清楚了。”她向前走了几步,站到他的身前,直直地看着他的眼睛,“我们的婚姻,原本就是一场交易,如今期限到了,我们各自离开,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吗?”
“我不明白。”他伸手想揽过她的背,却被对方灵巧的躲过,留他一只手臂悬在半空,徒劳又可笑。
“那我便说的更明白一点,自始至终,我下嫁于你,都是为了借唐家的势力人脉来攒起我手中的筹码,是为了那个位子,是为了哄父亲开心,如今,我失败了,唐少夫人这个身份于我再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会阻挡我下一步的计划,我总该及时抽身才对。”
“当然,同我和离,对你也有益。新君初立,正是用人之际,以你的才学,若有心效力,定不会囿于区区四品小职,你只是我的盟友,我没有理由继续拖累你。”
话音落下,唐凤梧看见钟玉笑容依旧,反倒是自己的心被一寸寸揪紧。
“你不要说气话,”他深舒一口气,尝试着安慰,“我会好好同母亲谈一次,我们应该冷静的处理这件事......”
“够了,唐凤梧。”她冷不丁露出一个讽刺的哼笑,“一直以来顾左右而言它的都是你,我在理智的同你权衡未来,你却只当我是无理取闹。”
“唐凤梧,其实你一直都很不了解我,旁人如何谈论我,与我何干?你以为,我会因为几句闲言碎语就争风吃醋哭天抹泪?对不起,我不接受这样的侮辱。”
易钟玉一边说着一边错开他的目光,悠悠擦过他的肩膀,看见对方的脸色极为难看,仿佛笼罩上了一层寒霜。
“我不是你看过的那些高门怨妇,也不会做被养在宅院里的金丝雀,今天你也看到了,我与伯母期望的样子大相径庭,你需要的一个千依百顺的夫人,以夫君的事业为事业,永远把夫君的喜怒哀乐放到第一位,很显然,我做不到。”
“我是一个很讲理的人,我不愿让别人逼迫我做任何事,也不会白白占着位置蹉跎你的未来,我们既不合适,不如就此分别。”
她在旁观这场闹剧的时候就想明白了,杨氏的尖酸刻薄,唐母的作壁上观,苏茵的痴心一付,只要她一日是唐少夫人,就要多面对一日诸如此类的众生之相,本来倒是无所谓,反正他只在乎唐凤梧一个人。只是如今国本飘摇,家仇未报,她何苦要留在这里麻木愚昧地浪费时间。
困于脂粉场,添得红帐香,附身他人旁。
这样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该多没意思。
“所以你当初嫁给我,也只是为了证明,你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得到,婚姻,感情,包括我在内,一直以来你都在计较得失,亏不盈收时,你可以亳不留恋,转头就走,”唐凤梧紧抿着唇,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易钟玉,你不能把一切都当做生意。”
“可我就是这么自私,这么坏,像唐大人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再接近我。”
他迅速转身,向她站立的地方跨了一步,一把抓起她的手腕,触手可及的冰凉,自他的指腹直抵心脏。
“这两年来,你花样百出,也只是为了让我甘愿臣服,诱我交出真心?可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明明可以与我相敬如宾互不打扰,省去功夫做你该干的事,就只因你自信能够全身而退?”
一周之前,还同榻而卧的两个人,如今却相对说着最无情的话。
“不是,”易钟玉缓下语气,整个人笼罩在映射进来的霞光里,那的容颜也被磨去了些许的锋芒,显得有些温柔又落寞。
“不管你相信与否,但我此时并不想说谎,我是真的有喜欢过你,但那又如何,这一点点心动雀跃,如何与我想要的自在相提并论?我亲眼见过我母亲的结局,我不想像她一样,所以,我对你的爱,也只能到此为止。”
“这是你最终的选择吗?”
在这个新年伊始之际,他还在幻想如何给她一个家。一个可以治愈她的过去,包容她的脾气,实现她的抱负,一个只需他们二人共同经营的家。谁知,在这场感情的博弈之下,终究是他捧出的真心太多,对方已计算起一切,毫不犹豫的将他踢出局,还要劝他理智面对,勿要耽误前程。
何其可笑。
“是的。”她答的很快,一如既往的笃定认真,甚至找不出一丝的犹豫和破绽。
是这样的吧,就当一切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其实这样也很好不是吗,像她这样的人,本就不需要自己为其多做什么,在哪里都会过得很好。王公之家,天庭贵胄,好聚好散,已是十分难得的结局。
忽然,易钟玉挣开了他的手从前面抱住他,那一瞬,极短,下一秒,她的笑脸就出现在面前。
“你我相识两载,说到底都是我叨扰所致,幸好在我走的时候,还能同你好好道别,说一句谢谢。”
“谢我什么。”
“谢谢你包容我的任性,谢谢你救我于危难,谢谢你教会我的一切,也谢谢你,带给我有别样精彩的两年。我这个人,虽然脾气坏,可我知道,谁是真的对我好。我是衷心的感谢你,我的盟友。”
“回去之后,你要怎么做。今天你也看见了,冯.......”
“那是我的事,以后都不需你来操心了,你读的是圣贤书,学的是安邦策,殚尽满腹治世之才,予百姓一个海晏河清,这不才是一直是你想做的吗?我们做不成夫妻,还可以作兄妹,将来我们在宫中遇见,或许还要拜托你指点一二呢。”
“好。”听见兄妹两字,他喉结滚动了两下,浑身僵硬的像块石头,最后垂下手,转身离开。
既然这是你的选择,我便只有尊重。
“诸事谨慎,唯望珍重。”
就像你说的,如果是兄妹,我也会希望我的妹妹好,我会祝福她平安。
暗沉的黑夜,终于到来。整个庭院内流淌着无限的压抑,偌大的厅堂内,只剩下她一个人,未点烛光,四下里一片黑漆漆的,似乎这样,就没有人能看清她滑落的泪水和抖动的肩头。
易钟玉抬头望见月亮满圆,却觉心中缺了一大块,丢失了无比珍贵的宝物的无言心境。
天色已经不早了,是时候离开了
要收拾的东西不多,她早已吩咐阿媛去拿了。
小丫头一脸惶恐,追问了好多遍缘由,见她实在疲惫无力作答,才失望作罢。
走出唐府,她径自绕过了后厢,直接跳上了马。
她的马术是她教的,骑个几十里也不算勉强。
岁月河流里那繁华如梦般的过往,牵扰着那一句句赤诚又无力的承诺。
她听见,身后房梁上传来一阵口琴乐,乐声如一把薄如蝉翼的利刃,正一点点挑开她伪装的很好的坚强。
是那首《送别》。
她知道是谁在那,却已无法回头。
唐凤梧,我的真心,并非只有一点点,但自此以后,它将被封闭永久,凌迟我的所有。
我祝你前途无量,也谢谢你助我如愿以偿。
嘉平元年,三月。
次长公主易钟玉与宗正寺少卿唐凤梧和离。时年五月,唐凤梧谪迁湖州,任正五品湖州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