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炸了。
不是皇宫炸了———大东山血光尚在,没人敢悍不畏死地在那位万岁爷头上动土;也不是鉴察院炸了———缘由呢,跟上一个一样;更不是菜市口炸了———火药这种能要命的东西,当然不能随便向扔烂白菜叶子一样无缘无故地往人堆儿里扔。
不是皇宫炸了,也不是鉴察院炸了,更不是菜市口炸了……而是京都百姓的三观,在给鉴察院院长陈萍萍与圣女李瑶兮赐婚的圣旨下来之后,炸了。
于是街头巷口、楼畔桥头,熟人相见寒暄,都不再纠结于城东老王为哪个清倌人赎了身、城西李寡妇又跟哪个壮小伙儿干柴遇烈火,而是纷纷默契地递一个眼神给对面,头碰头地凑紧:
“哎,'那位'的事儿,你听说没?”
“哎呀,满大街都传遍的事儿了,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啧啧……这也稀奇了,稀奇。”
“小范大人那句诗怎么说的来着?叫……一树梨花压海棠!”
“慎言慎言,我可不想被请到鉴察院喝茶!”
就在京都为这个惊天八卦而集体热血沸腾时,李瑶兮正懒懒托腮坐在落花别院会客厅的美人榻上,斜睨着从陈园来的那个老仆人以及三个年轻小厮。
其中两个小厮一左一右,扯着一件红色华服,剩下一人则手捧锦盒,垂首侧立在旁。
“你说……这是陈萍萍为我做的?”
微阖着眸子的李瑶兮捧起茶盏嗅了嗅,浅尝一口又放下,蛾眉慵皱。
老仆人伸手抚着那华裳:“可不是么!您看看这衣裳,乃染了胭脂虫的明霞锦织就,这花瓣儿都是东珠作蕊、石榴石为瓣,又用金线浸了花汁子钩的纹样,您瞧着……还入得了眼么?”
李瑶兮抬手轻勾手指,示意那二人走近些。二小厮上前,她也抚摸一番那霓裳上缀的各色碎晶东珠,再缩手时手指间已沾染上馥郁花香。
“唔,放在那儿吧。”李瑶兮随手抓了一把碎银子,等领头的那个小厮将霓裳叠好放回锦盒后塞到他的手心里。
老仆人见这位金尊玉贵的主儿似乎兴致缺缺,心中微有忐忑,便试探着开口问道:“夫人,可是这衣裳有哪里不合适?您尽管说出来,回头我吩咐工匠们再改。”
“不必,这霓裳极好,你就说……我很喜欢。”李瑶兮望着那光艳如霞的锦缎,疏懒道。“我乏了,你去回话就是。”
倒不是她对这喜服有什么不满,而是她……现在是真的很困。
夜夜在旁人都睡去后,她都会一个人在寒冷的院子里,彻夜练习造物的本领,恨不得每日只能睡上一两个时辰。
夜里睡不足,白日里自然精神头就短。
打发走了老仆人,又有首饰铺的人送了先前李瑶兮定制的首饰来。足足十二支赤金累丝红宝石长簪,明晃晃地闪出璨然光点,却不知要填多少银钱进去。
李瑶兮如今倒已不心疼花出去的银子,毕竟“造物”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只要她拿着桃花簪比划两下,就能变出来一座银山。
只是除了置办首饰嫁妆这些琐事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繁杂礼节在等着她。
什么纳彩、问名、纳吉、纳征……
“真的要走这个流程么?”
李瑶兮看着不知道已经是第几次来落花别院的老仆人,无奈问道。
老仆人尴尬地笑着:“祖宗定的规矩嘛!按礼俗,这'问名'就是您得把您的闺名和生辰八字说出来,媒人好写合婚庚帖呐。”
李瑶兮一想也对。这个时代还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多新郎子婚前连新嫁娘的面都没见过,闺名也不是都知道的。
陈萍萍仿佛是铁了心要把这场婚礼办得盛大,一切都按照最高的规格来。虽说陈园刚刚修葺一新,可为了以后让李瑶兮搬过来,数十个工匠又在陈萍萍屋后的一大片空地上搭起了临时工棚,热火朝天地开始盖新屋。鉴察院的官员也因为这桩婚事沾了光,接连三个月的俸禄全部翻倍,上下一片欢腾。
三月初十,黄道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京都长街之上铺了十里红妆,从城南一直铺向城北,连树上都系了红绸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带着焦糊味的红纸屑,打着旋儿地落成一堆喜庆的春雪。
李瑶兮阖眸端坐于镜前,任由三个嬷嬷围着她为她梳妆。
绾上精巧的双环望仙髻,左右各六支赤金累丝红宝石长簪,当中簪一顶玛瑙花树金步摇。
温水化开胭脂,均匀扑在两颊,珊瑚花钿贴在眉心。妆罢,李瑶兮轻睁双眸,勾唇轻笑,镜中那张瑰丽天成、惊为天人的容颜,便也笑睨着镜外的她。
换衣的环节却繁琐得多。陈萍萍送来的那嫁衣做工繁复,里里外外竟共有四层。裙上缀的那许多细碎的珍珠、晶石,更是让衣裳重上加重,压得李瑶兮骨头都疼。
终于梳妆更衣完毕,已是申时二刻。李瑶兮早有些饿了,却顾不得吃饭,只得随意抓了两块点心垫了垫肚子。
臂间挽上大红烟罗绡,执一柄泥金红纱团扇,又披上红盖头,李瑶兮偷偷将妆台上的桃花簪揣入袖中,在今日一袭桃红罗衫的苏向晚的搀扶下,走向停在落花别院外的花轿。那一方火红灼人的盖头,遮住了她的视线,也遮住了这片广袤的天。透过纱制的盖头,她朦朦胧胧能看见轮椅上那个暗红身影。
庆国的婚礼多在黄昏举行。此时晚霞漫天,暮云垂树,夕阳余晖渐逝,天幕却还一片粉紫,温柔莫名。
别院门扉霍然大开,霓裳耀眼颜色如血如火,霎那间映亮早已挤在道旁等着看热闹的百姓的眼。奈何两侧都有鉴察院官员把手,暗处又不知有多少密探,人们也不敢起哄,更不敢吵着要看看新娘子的容貌,只得小声议论纷纷。
李瑶兮轻扶苏向晚的手,一步一步向花轿走去,裙幅迤逦间香风阵阵、珠玉叮当,繁迷瑰艳地折射出熠熠光辉。
上轿时,与陈萍萍擦肩而过的瞬间,她脚步微顿,手指轻轻从他的腰上捋过。
当然,这个小动作没人注意到。
“起轿———”
李瑶兮坐在花轿之中,听着轿外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心底不禁升出一丝荒唐与虚幻感来。从前早已走熟了的从落花别院去陈园的路,如今却那般漫长,宛若用尽一生一世都走不完。
这段路到底是走完了。
下轿、入堂,又经过了同牢、同器等一系列礼仪,才是拜天地。只是陈萍萍早就父母双亡,而李瑶兮现下又刻意不愿见朱黎,故也没有父母可拜。
好在今日聚在陈园的除了鉴察院的几位头目们,就是平素与鉴察院交好的一些枢密院官僚,其中也多有已无父无母者,故也无人出声议论。
满堂明烛映着一室喜红颜色,一段红绸羁绊住堂中两人。一旁龙凤花烛雕得精致,龙凤翱翔,成双成对,栩栩如生。
“一拜天地———”
李瑶兮盈盈跪地,恰好与坐于轮椅之上的陈萍萍同高。
而后,二人齐齐躬身,算是一拜。李瑶兮微微偏过头,隔着那一方喜帕,只影影绰绰地瞥见红绸另一端那人,也庄重躬下腰。
“二拜高堂———”
纵使堂上无人,只摆了两把空椅子,二人也恍若未觉,依旧下拜。
“夫妻对拜———”
这一拜过后,便是夫妻。
李瑶兮三度下拜,再抬头时,满室已喧闹着喝起彩来,大约是陈园下人们充当的气氛组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礼成———送入洞房!”
这一声出口,园内园外又是鼓乐四起。早有陈园里两个爱张罗、爱热闹的姑娘家,一左一右地扶住了李瑶兮的手臂,将她向陈园新修的那座小楼扶去。
盖头下的李瑶兮暗暗苦笑一下,就这般随她们一路走到自己与陈萍萍的新居。小楼内外俱是红烛通明,檐角下挂了两盏红纱灯,一派喜气吉祥。
李瑶兮迈过门槛,在两位姑娘的搀扶下坐在柔软的新塌上。一个暖玉镂空雕花炉静立于墙角,熏香燃作白烟袅袅,幽香混着李瑶兮裙上花香,缠绵着笼出一个幻梦。
听惯了的轮椅声停在面前,随后屋门关上。李瑶兮依旧静坐,直到一柄秤杆试探着伸至眼前,轻轻挑开笼在眼前的那一层隔在二人之间的红雾。
盖头无力坠下,袅袅娜娜落地。李瑶兮抬眼,正撞见一双狭长带笑的眼。
他今日似也略略上了些妆,往日苍白如纸的面容红润许多,暗红喜服甚是合身,红烛摇曳下,也浮出几分曳动流光来,连带着平日身上的森冷气息也削去不少。
“阿瑶。”
李瑶兮金棕杏眸一闪,其中缓缓浮上一丝细微的喜悦与动容,却又很快消弭,被深不见底的平静替代。
“嗯,萍萍。”
床边小桌上早放了个托盘,里头是一个缠丝玛瑙酒壶,并一对小巧的红釉杯。
甜香醉人的冰凉酒液注入杯中,殷红剔透,并非寻常人成婚时所饮的花雕酒,而是二人定情之时饮过的桃花酿。
酒盏举至唇边,李瑶兮轻啜杯中酒,馥郁醉人的桃花气息扑面而来,灵活地滑入唇舌之间。
陈萍萍也饮了半盏,仰头饮酒间瘦削脆弱的脖颈暴露无遗,淡青血管蜿蜒。桃花酿娇艳的颜色染上他惨淡的,带着满足弧度的唇,似胭脂成妆。
二人换了酒杯。李瑶兮带一分玩味神色,将那酒杯打量一番,缓缓转动手腕,将方才陈萍萍碰过的那一侧转向自己,一点一点将剩下的半盏酒饮尽。
红釉杯被搁回托盘中。李瑶兮将陈萍萍抱上床榻,随手放下鲛纱帐。
红罗帐内,陈萍萍轻垂眼睑。李瑶兮已坐在他的身边,却也不说话,只静静地盯着他看,看了很久很久。
然后她伸手摘下他发顶玉簪。玄白掺杂的长发没了束缚,顿时无力地披散下来,遮住他瘦骨嶙峋的双肩。
取来一把玉梳,李瑶兮轻缓地将他的头发梳开梳顺。陈萍萍顺从着她,头微微后仰。那一盏桃花酿并无多少酒力,此时却依然顺着他的喉咙一路下滑,灼烧着他的腹腔,如吞了一整块生姜下去,炽烈而热辣。
李瑶兮从袖中取出桃花簪,扔在小桌上。桌上还立了一面内库特制的玻璃镜,镜中映出她比前日又要泛金几分的双眼。
她尝试将这份力量控制,双眸中的金色一分一分褪去,褪回昔年不掺杂质的深棕。陈萍萍已年华不再却依稀如旧的容颜也出现在镜中,出现在她身后。于是她回过身,爱怜的目光一寸一寸描摹过他的眉眼,落在他还染着一点酒色的唇。
伸出双臂,将他一身瘦骨圈在怀中,李瑶兮慢慢地覆上那两片单薄的柔软。雕龙刻凤的花烛兀地爆了个灯花,啪的一声脆响,干脆爽利,余烬星星点点,轻坠成花。
红纱帐忽而动了动,屋内却无风。李瑶兮霎时警觉,双眼微眯间已转瞬变回金棕。她松开陈萍萍,一手抓起桃花簪,足尖只轻点地面,人便飞至门口。
因陈萍萍成亲而从范闲身边赶回的影子正与一长发身影苦斗,二者招式狠厉,却近乎无声。李瑶兮眼神一寒,闪至长发男子身旁,用桃花簪抵上他的喉咙。
“'狐',你不该来。”
影子沉默地收了手,单膝跪地,算是为未能杀死对方而请罪。
“你守着他,我去去就回。”李瑶兮挥挥手,随即用桃花簪逼着狐远离小楼,退至一处偏房之中。
“狐”却没有半分惊慌的意思,一双狐眼笑意盈盈,随李瑶兮进了偏房,才狡黠笑着开口道:“突兀至此,扰了您的……洞房花烛之乐,该打,该打。”
“谁派你来的?”李瑶兮冷冷问道,桃花簪仍旧抵在他的颈侧,逼着他退至只有烛光而无月光的墙角处。
“小主子莫要误会,是我自己一时兴起,想来……讨一杯合卺酒喝。”“狐”抛了个带有深意的媚眼过来,道。“还未恭贺您新婚之喜,这是一点薄礼,有我一份,还有主子的一份,您千万收下。”
“狐”自宽大袖口之中拿出两个锦盒来,依次打开摆在李瑶兮面前让她过目。
李瑶兮扫了一眼。“狐”送的礼物倒没什么新鲜,不过寻常金银珠玉等。再看朱黎送来的那盒子,里面却是一块半新不旧的怀表。金色表盘之上,静卧一朵血色蔷薇。秒针正以正常的速度,迈着僵化机械的步子。
李瑶兮凝神注视着怀表,不知在思考什么。
“您别小看了这怀表,”狐笑颜如花,施施然绕到李瑶兮身后,气息喷在她的颈旁,“它可是'绝对正确'啊!”
“绝对正确?”
李瑶兮喃喃。不过电光石火间,一个答案就出现在她的脑海内。
“知道了,”她收起桃花簪,将怀表珍重地揣入衣襟,“多谢……对了,今日她也来了,对吧?”
“狐”闲闲用手指绕着一缕发丝:“是,主子来了,只不过以她的修为,自然不会让您认出来。”
李瑶兮不置可否,也没有就着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狐”却蹙起眉头,围着李瑶兮缓缓绕起圈子来。
“怀表?小主子,我是愈发看不透你了啊。又是管我要'游戏场地',又是'绝对正确'的怀表,您究竟……在谋划什么?”
“渡世。”李瑶兮不加犹豫地答道。
“哦?'渡世'?”“狐”仿佛很是纳闷。
“我们都在船上,”李瑶兮转过身面向着“狐”,“我要做的,就是把这艘船上的人,一个不落地带到'彼岸'。”
“'彼岸'?”
“是。”李瑶兮再次毫不踌躇地回答。
“那为什么……还要等下去?”
李瑶兮深深看了“狐”一眼。
“这艘船已经被折腾得破破烂烂,”她轻描淡写地说道,“既然如此,不如再加一把劲,直接在船上打一架,把那些腐朽的木板,全都弄折好了。”
“真是有趣……您的比喻一直都这么奇妙吗?”“狐”挑起入鬓长眉。
“大概吧,”李瑶兮关上盒子,“对了,你明日入宫去见庆帝一趟,骗一骗他。”
“狐”女子般纤细白净的修长手指指向自己:“我?骗那个皇帝?”
“嗯?你有意见?”李瑶兮故作讶异。“还是说你连他都骗不过?”
“小主子,您别太高看我。”“狐”懒懒倚在墙边,伸了个懒腰。
“若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你立刻下船。”李瑶兮没有给他选择的余地。“装成神庙使者联系他,神庙那边我负责解决。给点好处,不要多。”
“狐”从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
“如您所愿。”
“还有,不要再叫我小主子,我不喜欢。”
“那我该唤您什么?”“狐”在指尖转着折扇,问道。
“你随意,我不管。”
说罢,李瑶兮身形一闪,已从“狐”面前消失,徒留面前屋门半开、烛火轻摇。
陈园之中此刻张灯结彩、处处欢腾,鉴察院有名有姓的头目齐聚,就连早已隐退的言若海都带了礼单来,此时正与七处光头主办饮酒闲谈。陈园的姑娘们更是闹翻了天,又是划拳又是行酒令,一时娇声软语四起,笑闹莺啼间,钗环手镯相碰,争相叮当作响。因都不约而同地身着或浅红或艳粉的鲜艳衣裳,远远看去,如朝霞拥簇。
“狐”在屋檐上看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幕,身轻如燕地闪如人群之中,再跃上屋檐时手中已多了一瓶未开封的梅子酒。
一轮明月巨眼一般孤零零地注视着世人。“狐”嘲弄地望向那轮亘古不变的月亮,扬头饮下一口梅子酒,意味深长地轻笑起来。
不是皇宫炸了———大东山血光尚在,没人敢悍不畏死地在那位万岁爷头上动土;也不是鉴察院炸了———缘由呢,跟上一个一样;更不是菜市口炸了———火药这种能要命的东西,当然不能随便向扔烂白菜叶子一样无缘无故地往人堆儿里扔。
不是皇宫炸了,也不是鉴察院炸了,更不是菜市口炸了……而是京都百姓的三观,在给鉴察院院长陈萍萍与圣女李瑶兮赐婚的圣旨下来之后,炸了。
于是街头巷口、楼畔桥头,熟人相见寒暄,都不再纠结于城东老王为哪个清倌人赎了身、城西李寡妇又跟哪个壮小伙儿干柴遇烈火,而是纷纷默契地递一个眼神给对面,头碰头地凑紧:
“哎,'那位'的事儿,你听说没?”
“哎呀,满大街都传遍的事儿了,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啧啧……这也稀奇了,稀奇。”
“小范大人那句诗怎么说的来着?叫……一树梨花压海棠!”
“慎言慎言,我可不想被请到鉴察院喝茶!”
就在京都为这个惊天八卦而集体热血沸腾时,李瑶兮正懒懒托腮坐在落花别院会客厅的美人榻上,斜睨着从陈园来的那个老仆人以及三个年轻小厮。
其中两个小厮一左一右,扯着一件红色华服,剩下一人则手捧锦盒,垂首侧立在旁。
“你说……这是陈萍萍为我做的?”
微阖着眸子的李瑶兮捧起茶盏嗅了嗅,浅尝一口又放下,蛾眉慵皱。
老仆人伸手抚着那华裳:“可不是么!您看看这衣裳,乃染了胭脂虫的明霞锦织就,这花瓣儿都是东珠作蕊、石榴石为瓣,又用金线浸了花汁子钩的纹样,您瞧着……还入得了眼么?”
李瑶兮抬手轻勾手指,示意那二人走近些。二小厮上前,她也抚摸一番那霓裳上缀的各色碎晶东珠,再缩手时手指间已沾染上馥郁花香。
“唔,放在那儿吧。”李瑶兮随手抓了一把碎银子,等领头的那个小厮将霓裳叠好放回锦盒后塞到他的手心里。
老仆人见这位金尊玉贵的主儿似乎兴致缺缺,心中微有忐忑,便试探着开口问道:“夫人,可是这衣裳有哪里不合适?您尽管说出来,回头我吩咐工匠们再改。”
“不必,这霓裳极好,你就说……我很喜欢。”李瑶兮望着那光艳如霞的锦缎,疏懒道。“我乏了,你去回话就是。”
倒不是她对这喜服有什么不满,而是她……现在是真的很困。
夜夜在旁人都睡去后,她都会一个人在寒冷的院子里,彻夜练习造物的本领,恨不得每日只能睡上一两个时辰。
夜里睡不足,白日里自然精神头就短。
打发走了老仆人,又有首饰铺的人送了先前李瑶兮定制的首饰来。足足十二支赤金累丝红宝石长簪,明晃晃地闪出璨然光点,却不知要填多少银钱进去。
李瑶兮如今倒已不心疼花出去的银子,毕竟“造物”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只要她拿着桃花簪比划两下,就能变出来一座银山。
只是除了置办首饰嫁妆这些琐事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繁杂礼节在等着她。
什么纳彩、问名、纳吉、纳征……
“真的要走这个流程么?”
李瑶兮看着不知道已经是第几次来落花别院的老仆人,无奈问道。
老仆人尴尬地笑着:“祖宗定的规矩嘛!按礼俗,这'问名'就是您得把您的闺名和生辰八字说出来,媒人好写合婚庚帖呐。”
李瑶兮一想也对。这个时代还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多新郎子婚前连新嫁娘的面都没见过,闺名也不是都知道的。
陈萍萍仿佛是铁了心要把这场婚礼办得盛大,一切都按照最高的规格来。虽说陈园刚刚修葺一新,可为了以后让李瑶兮搬过来,数十个工匠又在陈萍萍屋后的一大片空地上搭起了临时工棚,热火朝天地开始盖新屋。鉴察院的官员也因为这桩婚事沾了光,接连三个月的俸禄全部翻倍,上下一片欢腾。
三月初十,黄道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京都长街之上铺了十里红妆,从城南一直铺向城北,连树上都系了红绸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带着焦糊味的红纸屑,打着旋儿地落成一堆喜庆的春雪。
李瑶兮阖眸端坐于镜前,任由三个嬷嬷围着她为她梳妆。
绾上精巧的双环望仙髻,左右各六支赤金累丝红宝石长簪,当中簪一顶玛瑙花树金步摇。
温水化开胭脂,均匀扑在两颊,珊瑚花钿贴在眉心。妆罢,李瑶兮轻睁双眸,勾唇轻笑,镜中那张瑰丽天成、惊为天人的容颜,便也笑睨着镜外的她。
换衣的环节却繁琐得多。陈萍萍送来的那嫁衣做工繁复,里里外外竟共有四层。裙上缀的那许多细碎的珍珠、晶石,更是让衣裳重上加重,压得李瑶兮骨头都疼。
终于梳妆更衣完毕,已是申时二刻。李瑶兮早有些饿了,却顾不得吃饭,只得随意抓了两块点心垫了垫肚子。
臂间挽上大红烟罗绡,执一柄泥金红纱团扇,又披上红盖头,李瑶兮偷偷将妆台上的桃花簪揣入袖中,在今日一袭桃红罗衫的苏向晚的搀扶下,走向停在落花别院外的花轿。那一方火红灼人的盖头,遮住了她的视线,也遮住了这片广袤的天。透过纱制的盖头,她朦朦胧胧能看见轮椅上那个暗红身影。
庆国的婚礼多在黄昏举行。此时晚霞漫天,暮云垂树,夕阳余晖渐逝,天幕却还一片粉紫,温柔莫名。
别院门扉霍然大开,霓裳耀眼颜色如血如火,霎那间映亮早已挤在道旁等着看热闹的百姓的眼。奈何两侧都有鉴察院官员把手,暗处又不知有多少密探,人们也不敢起哄,更不敢吵着要看看新娘子的容貌,只得小声议论纷纷。
李瑶兮轻扶苏向晚的手,一步一步向花轿走去,裙幅迤逦间香风阵阵、珠玉叮当,繁迷瑰艳地折射出熠熠光辉。
上轿时,与陈萍萍擦肩而过的瞬间,她脚步微顿,手指轻轻从他的腰上捋过。
当然,这个小动作没人注意到。
“起轿———”
李瑶兮坐在花轿之中,听着轿外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心底不禁升出一丝荒唐与虚幻感来。从前早已走熟了的从落花别院去陈园的路,如今却那般漫长,宛若用尽一生一世都走不完。
这段路到底是走完了。
下轿、入堂,又经过了同牢、同器等一系列礼仪,才是拜天地。只是陈萍萍早就父母双亡,而李瑶兮现下又刻意不愿见朱黎,故也没有父母可拜。
好在今日聚在陈园的除了鉴察院的几位头目们,就是平素与鉴察院交好的一些枢密院官僚,其中也多有已无父无母者,故也无人出声议论。
满堂明烛映着一室喜红颜色,一段红绸羁绊住堂中两人。一旁龙凤花烛雕得精致,龙凤翱翔,成双成对,栩栩如生。
“一拜天地———”
李瑶兮盈盈跪地,恰好与坐于轮椅之上的陈萍萍同高。
而后,二人齐齐躬身,算是一拜。李瑶兮微微偏过头,隔着那一方喜帕,只影影绰绰地瞥见红绸另一端那人,也庄重躬下腰。
“二拜高堂———”
纵使堂上无人,只摆了两把空椅子,二人也恍若未觉,依旧下拜。
“夫妻对拜———”
这一拜过后,便是夫妻。
李瑶兮三度下拜,再抬头时,满室已喧闹着喝起彩来,大约是陈园下人们充当的气氛组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礼成———送入洞房!”
这一声出口,园内园外又是鼓乐四起。早有陈园里两个爱张罗、爱热闹的姑娘家,一左一右地扶住了李瑶兮的手臂,将她向陈园新修的那座小楼扶去。
盖头下的李瑶兮暗暗苦笑一下,就这般随她们一路走到自己与陈萍萍的新居。小楼内外俱是红烛通明,檐角下挂了两盏红纱灯,一派喜气吉祥。
李瑶兮迈过门槛,在两位姑娘的搀扶下坐在柔软的新塌上。一个暖玉镂空雕花炉静立于墙角,熏香燃作白烟袅袅,幽香混着李瑶兮裙上花香,缠绵着笼出一个幻梦。
听惯了的轮椅声停在面前,随后屋门关上。李瑶兮依旧静坐,直到一柄秤杆试探着伸至眼前,轻轻挑开笼在眼前的那一层隔在二人之间的红雾。
盖头无力坠下,袅袅娜娜落地。李瑶兮抬眼,正撞见一双狭长带笑的眼。
他今日似也略略上了些妆,往日苍白如纸的面容红润许多,暗红喜服甚是合身,红烛摇曳下,也浮出几分曳动流光来,连带着平日身上的森冷气息也削去不少。
“阿瑶。”
李瑶兮金棕杏眸一闪,其中缓缓浮上一丝细微的喜悦与动容,却又很快消弭,被深不见底的平静替代。
“嗯,萍萍。”
床边小桌上早放了个托盘,里头是一个缠丝玛瑙酒壶,并一对小巧的红釉杯。
甜香醉人的冰凉酒液注入杯中,殷红剔透,并非寻常人成婚时所饮的花雕酒,而是二人定情之时饮过的桃花酿。
酒盏举至唇边,李瑶兮轻啜杯中酒,馥郁醉人的桃花气息扑面而来,灵活地滑入唇舌之间。
陈萍萍也饮了半盏,仰头饮酒间瘦削脆弱的脖颈暴露无遗,淡青血管蜿蜒。桃花酿娇艳的颜色染上他惨淡的,带着满足弧度的唇,似胭脂成妆。
二人换了酒杯。李瑶兮带一分玩味神色,将那酒杯打量一番,缓缓转动手腕,将方才陈萍萍碰过的那一侧转向自己,一点一点将剩下的半盏酒饮尽。
红釉杯被搁回托盘中。李瑶兮将陈萍萍抱上床榻,随手放下鲛纱帐。
红罗帐内,陈萍萍轻垂眼睑。李瑶兮已坐在他的身边,却也不说话,只静静地盯着他看,看了很久很久。
然后她伸手摘下他发顶玉簪。玄白掺杂的长发没了束缚,顿时无力地披散下来,遮住他瘦骨嶙峋的双肩。
取来一把玉梳,李瑶兮轻缓地将他的头发梳开梳顺。陈萍萍顺从着她,头微微后仰。那一盏桃花酿并无多少酒力,此时却依然顺着他的喉咙一路下滑,灼烧着他的腹腔,如吞了一整块生姜下去,炽烈而热辣。
李瑶兮从袖中取出桃花簪,扔在小桌上。桌上还立了一面内库特制的玻璃镜,镜中映出她比前日又要泛金几分的双眼。
她尝试将这份力量控制,双眸中的金色一分一分褪去,褪回昔年不掺杂质的深棕。陈萍萍已年华不再却依稀如旧的容颜也出现在镜中,出现在她身后。于是她回过身,爱怜的目光一寸一寸描摹过他的眉眼,落在他还染着一点酒色的唇。
伸出双臂,将他一身瘦骨圈在怀中,李瑶兮慢慢地覆上那两片单薄的柔软。雕龙刻凤的花烛兀地爆了个灯花,啪的一声脆响,干脆爽利,余烬星星点点,轻坠成花。
红纱帐忽而动了动,屋内却无风。李瑶兮霎时警觉,双眼微眯间已转瞬变回金棕。她松开陈萍萍,一手抓起桃花簪,足尖只轻点地面,人便飞至门口。
因陈萍萍成亲而从范闲身边赶回的影子正与一长发身影苦斗,二者招式狠厉,却近乎无声。李瑶兮眼神一寒,闪至长发男子身旁,用桃花簪抵上他的喉咙。
“'狐',你不该来。”
影子沉默地收了手,单膝跪地,算是为未能杀死对方而请罪。
“你守着他,我去去就回。”李瑶兮挥挥手,随即用桃花簪逼着狐远离小楼,退至一处偏房之中。
“狐”却没有半分惊慌的意思,一双狐眼笑意盈盈,随李瑶兮进了偏房,才狡黠笑着开口道:“突兀至此,扰了您的……洞房花烛之乐,该打,该打。”
“谁派你来的?”李瑶兮冷冷问道,桃花簪仍旧抵在他的颈侧,逼着他退至只有烛光而无月光的墙角处。
“小主子莫要误会,是我自己一时兴起,想来……讨一杯合卺酒喝。”“狐”抛了个带有深意的媚眼过来,道。“还未恭贺您新婚之喜,这是一点薄礼,有我一份,还有主子的一份,您千万收下。”
“狐”自宽大袖口之中拿出两个锦盒来,依次打开摆在李瑶兮面前让她过目。
李瑶兮扫了一眼。“狐”送的礼物倒没什么新鲜,不过寻常金银珠玉等。再看朱黎送来的那盒子,里面却是一块半新不旧的怀表。金色表盘之上,静卧一朵血色蔷薇。秒针正以正常的速度,迈着僵化机械的步子。
李瑶兮凝神注视着怀表,不知在思考什么。
“您别小看了这怀表,”狐笑颜如花,施施然绕到李瑶兮身后,气息喷在她的颈旁,“它可是'绝对正确'啊!”
“绝对正确?”
李瑶兮喃喃。不过电光石火间,一个答案就出现在她的脑海内。
“知道了,”她收起桃花簪,将怀表珍重地揣入衣襟,“多谢……对了,今日她也来了,对吧?”
“狐”闲闲用手指绕着一缕发丝:“是,主子来了,只不过以她的修为,自然不会让您认出来。”
李瑶兮不置可否,也没有就着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狐”却蹙起眉头,围着李瑶兮缓缓绕起圈子来。
“怀表?小主子,我是愈发看不透你了啊。又是管我要'游戏场地',又是'绝对正确'的怀表,您究竟……在谋划什么?”
“渡世。”李瑶兮不加犹豫地答道。
“哦?'渡世'?”“狐”仿佛很是纳闷。
“我们都在船上,”李瑶兮转过身面向着“狐”,“我要做的,就是把这艘船上的人,一个不落地带到'彼岸'。”
“'彼岸'?”
“是。”李瑶兮再次毫不踌躇地回答。
“那为什么……还要等下去?”
李瑶兮深深看了“狐”一眼。
“这艘船已经被折腾得破破烂烂,”她轻描淡写地说道,“既然如此,不如再加一把劲,直接在船上打一架,把那些腐朽的木板,全都弄折好了。”
“真是有趣……您的比喻一直都这么奇妙吗?”“狐”挑起入鬓长眉。
“大概吧,”李瑶兮关上盒子,“对了,你明日入宫去见庆帝一趟,骗一骗他。”
“狐”女子般纤细白净的修长手指指向自己:“我?骗那个皇帝?”
“嗯?你有意见?”李瑶兮故作讶异。“还是说你连他都骗不过?”
“小主子,您别太高看我。”“狐”懒懒倚在墙边,伸了个懒腰。
“若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你立刻下船。”李瑶兮没有给他选择的余地。“装成神庙使者联系他,神庙那边我负责解决。给点好处,不要多。”
“狐”从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
“如您所愿。”
“还有,不要再叫我小主子,我不喜欢。”
“那我该唤您什么?”“狐”在指尖转着折扇,问道。
“你随意,我不管。”
说罢,李瑶兮身形一闪,已从“狐”面前消失,徒留面前屋门半开、烛火轻摇。
陈园之中此刻张灯结彩、处处欢腾,鉴察院有名有姓的头目齐聚,就连早已隐退的言若海都带了礼单来,此时正与七处光头主办饮酒闲谈。陈园的姑娘们更是闹翻了天,又是划拳又是行酒令,一时娇声软语四起,笑闹莺啼间,钗环手镯相碰,争相叮当作响。因都不约而同地身着或浅红或艳粉的鲜艳衣裳,远远看去,如朝霞拥簇。
“狐”在屋檐上看着这其乐融融的一幕,身轻如燕地闪如人群之中,再跃上屋檐时手中已多了一瓶未开封的梅子酒。
一轮明月巨眼一般孤零零地注视着世人。“狐”嘲弄地望向那轮亘古不变的月亮,扬头饮下一口梅子酒,意味深长地轻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