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得仿佛永无逝去之日的夜终于被破晓时第一缕深紫的曙光掩在昨日里。庆帝独自长坐在御书房中,茶杯中的茶水早就被饮尽,如今连杯子都只余冰冷。一夜未眠虽对大宗师来说没什么影响,可因为愤怒,因为对许多事已然隐隐不可控的忧虑,他沉沉盯着那渐渐被晨曦映亮的琉璃瓦一角的眼里,还是带上了几许红血丝。
荣乐安逝世已久,尸骨自然早就腐烂不堪。姚公公亲自带人刨开妃陵,将残余的些许骨头随着泥土扔到了乱葬岗去。
然而,做完这件事,庆帝的心甚至没有安稳哪怕一点点。“执笔者朱黎”这个名字困惑着他,让他心中惶惶不得安宁———他是不愿意承认的,哪怕这个从未耳闻的名字的确让他彻夜未眠。
暂且放一放罢,他提醒自己。
深宫回廊之中传来微弱的更鼓声,昭示着新一日不可避免的到来。庆帝放下手中茶杯,眼神平静无比,却偏生于平静中生出冷冽,如结了浮冰的寒潭,寒得彻骨。
听到殿外那轮椅与青石板摩擦的声响,庆帝终于抬头,漠然的目光,在木门被打开的一瞬,一错不错地同晨光一起落在那个轮椅上瘦骨伶仃的黑影身上。一个晚上不是刨尸体就是打扫御书房内各种被摔碎的东西的姚公公,在指挥着小太监把轮椅抬过门槛后,用兔子见了猎鹰的速度,带着几个小太监飞速关上门撤离,生怕自己没法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初秋和煦的朝阳从格子窗照入御书房,照出了空气中浮动的淡淡尘埃。庆帝沉默着,陈萍萍沉默着,于是光与尘埃也都沉默着,让山雨欲来的气息默默在秋日干爽的空气中发酵。
一杯热茶被真气运送到陈萍萍手中。陈萍萍看着茶水,啜了一口,缓缓抬起与庆帝同等漠然的双眸,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他手中的那个青绿色小茶杯。
“荣乐安曾对朕图谋不轨,朕刚刚命人掘地三尺,挖出了她的尸骨,抛到乱葬岗去了。”庆帝没有选择单刀直入,而是选了一个看似与二人恩怨毫不相干的人作为切入点。“朕记得之前朕让你查她的来历,谁知等了这么久……鉴察院都没给出结果。”
“荣乐安包藏祸心,您也是昨日才察觉,”陈萍萍叹道,“臣……哪里会像您一般,有慧眼识珠的本事。”
“慧眼识珠,”庆帝念着这四个字,眼神寒冷下去,“你说得不错,荣乐安确实包藏祸心,可朕若当真慧眼识珠,便不会如今才看出来,你包藏的祸心!”说到恼怒处,他怒极反笑,抓起手边的卷宗,向陈萍萍扔去。卷宗尽数打在身上,陈萍萍却并不闪躲,只是淡漠地盯着庆帝的脸,等待着他继续开口。
“太子、老二、承平,还有……安之。”庆帝喃喃着那些卷宗上的名字,眼底有怒火喷薄而出。“你个阉货……就连朕的亲生骨血都不放过,真是枉为人……”
“枉为人?”陈萍萍嘲弄地笑了笑,尽情欣赏着面前君王表情的崩裂。“奴才若是枉为人,那您又算什么呢?”
“朕算什么?”庆帝蓦地将声音拔高。“你问朕算什么,朕是这大庆王朝的君主!你出去看一看,这京都里的黎民百姓,哪一个不是丰衣足食、安享太平?朕坐在这位置上数十年,可有对不起哪一个百姓,对不起朕这身龙袍、这把龙椅?!”
“安享太平啊……”陈萍萍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轻蔑乃至怜悯的情绪。“那京都外面呢?去年的水患淹死了江南多少人?大前年的冬天,北方又冻死了多少人?陛下啊……太平是让天下人太平,不是京都里头那些三品以上吃着官粮的紫袍蛀虫太平了,这王朝就算太平了!”
“至于京都?”陈萍萍冷冷笑了起来。“您以为京都就是什么干净的宝地么?旁的不提,若当年没有李瑶兮帮衬,那个唱戏的谢兰双应该早就被地痞马二欺压至死了吧?奴才一直想问一问,公堂上悬着的那块'明镜高悬'的匾额,到底作不作数?”
“这天下终归是朕的天下,纵观古今,治天下如朕者,已是寥寥无几,朕,自觉问心无愧!”庆帝扬起下巴,掷地有声道,仿佛瞬息之间苍老了不少。“朕难道对天下不够宽容?朕难道……对你还不够宽容?只要你想走,史飞那三千人根本留不住你。朕并非没给你留活路,你明明可以走,为什么偏要回京都,逼着朕……亲手杀死你?”
一个微妙的“逼”字,除了此时御书房中的这一对在外人眼里天造地设的君臣,怕是甚少有人能理解。
陈萍萍抬起苍凉的双眼,似盯着庆帝,又似只是盯着更远的某个地方。宫墙之上,漫天的火烧云竟不知不觉黯淡几分,原来是乌云不知何时已突兀地漫过来了。只是那乌云却着实奇怪,只黑压压地笼着皇宫一带,隔绝了日光,却并未遮住刚刚露出地平线不仅的太阳。
“当年你可曾给过他任何一条活路?”陈萍萍目光锐利如刃,直逼庆帝面庞而去,声音虽透着嘶哑,却一字一句都实打实地砸了出去。“我回京就是要问陛下一句话,你为什么要杀她!”
这一句蕴含了陈萍萍近二十年恨意的话语,尾音落下的一瞬,外面忽地轰然响起一声雷。只是此时已非夏日,连那雷声都是闷闷的,少了雷霆万钧的气势,反倒呜咽一般,带出初秋特有的清寂气息来。
君臣二人都没有理会窗外欲来的风雨。庆帝站在陈萍萍对面,眼瞳眯起,眼神从方才的不解化为意外、嘲讽,随后又变回不解。然后他笑出声,笑声包含着太多太多荒谬情绪。
“竟然……居然……是因为这些,是因为这些!”
他的脸色微微苍白:“为了她……你竟然背叛……朕?”
陈萍萍闭上眼,再睁眼时,先前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的那些黑蚂蚁般的文字,此时消失无踪。
“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他长叹道,语调平静得毫无起伏,只有淡淡的悲凉泛了出来。“我这一生,再也未有见过像她那样的女子,不,应该是再也未有见过像她那样的人,她像一个仙女降落到这片凡尘之中,拼尽自己的全力,改变她所应该改变的,拯救她所认为应该拯救的。她帮助了你,打救了我,拯救了庆国,美好了天下……而你,却生生地毁了她。”
不需要任何思考和铺垫,这一大段话就自然而然极其顺畅地从陈萍萍血色浅淡的唇中吐了出来。至此,那本朱黎给他看过的书,完全被抛到了脑后。
他只是用很平和的语调,以陈述的方式,将自己这些年日日夜夜里组织了无数次的话语,哀凉地向庆帝道来。
不加思索。
也不加退缩。
“我没有杀她。”
正如陈萍萍先前开始自称奴才一样,庆帝也把称呼换成了“我”。
“我没有杀她!”他更为坚定地重复道。对陈萍萍说,对小楼里那个或许注视了他多年的黄衫女子说,对……他自己说。
“您没有杀她?”陈萍萍的声线里浸满寒意。“那她是怎么死的?”
庆帝沉默下来,眼神空蒙。
“当日她正是产后虚弱的时候,你在西边草原征战未归,我临时收到北方战事吃紧的战报,亲自北上……”陈萍萍咳嗽了几声,不得不中途停下。“范建身为太常寺司库兼户部员外郎,向来留在京都负责军需后勤,又为何也被你带去草原?大东山祭天时你将他的数百名虎卫一个不落地带走了,想必当年你也在担心同样的问题吧?叶重身在定州,京都军务由秦业全权控制。若无他的许可,即便是皇后和太后,又怎么调得动秦家军,在太平别院放火?”
陈萍萍嘶声笑着:“秦业必须死,所以你那几个儿子谋反时他死了……我想陛下你当时应该心中很高兴,终于能让那个秘密跟随着秦业被带到黄土里去。范闲既然已经逐渐长大,你愈看重他,就愈要将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他看到。”
说到这里,陈萍萍别有深意地眺望向那一轮黄中带着苍白的太阳。
“有一件事,我想了很多年都没有想明白。”陈萍萍把目光重新放到庆帝身上,道。“五竹,最应该守在她身边寸步不离的人,为何偏偏那日离开了她?”
“直到前些年,被重伤的五竹找上过我一趟,告诉我……他在范府后面的巷子中,杀死了一个不速之客。”陈萍萍歪着脑袋,眼神玩味。“试问这天底下能重伤五竹的有几人?若不是大宗师出手,便只会是神庙派使者来了凡间。”
或许因为日光刺眼,远处那轮太阳的边缘模糊不已,看久了,竟好似微微颤动。
“二十年前,祂同样可以派使者来。”陈萍萍眼神归于宁静。“两次了,不管那使者的目标是她还是范闲,最后伤的都是五竹。”
“陛下,你为何忌惮五竹至此呢?”陈萍萍眼中划过嘲意。“你已是一国之君,我还以为……你无所畏惧。”
“像老五那样的人,本不该存于世间。”庆帝笑道。“安之还在澹州时朕请流云世叔去看过一眼,只要老五还没有全部想起来,朕,就大可以无视他。”
“这就是你的想法,大宗师这种怪物不该存在。”陈萍萍怜悯地看着他,偏生说出来的话却残忍。“那你为什么还活着,不去自杀算了?”
庆帝紧抿嘴唇,却没有什么被刺痛的神情。
“也许是你和神庙都不想让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女子活在世上吧……”陈萍萍叹息道,直起身子敲了敲轮椅扶手,发出类似敲击竹子的声音。“所以祂的使者找上了你,与你联手了。”
“你这阉人,竟然这么多年对一个女人念念不忘。”庆帝笑了笑。“只是朕,没有杀她。”
“是啊,你当然没有杀她。”陈萍萍向后一靠,笑道。“你当然没有杀庆国的恩人、你最爱慕的女人、你最看重的儿子的母亲……你的双手永远干净得纤尘不染,正如龙袍上也不许沾上一丝灰尘。全部阴暗、肮脏、洗不去的鲜血,都尽数沾在你手下的人的双手上。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要朝拜在你那把金光笼罩的椅子底下,高呼你所谓的圣明与仁德……京都流血夜死了多少人,就有多少不属于他们的阴影被推到了他们身上,而所有的光明全都集中于你一身……
你当然没有杀她,然而你永远说服不了自己,也永远说服不了奴才我,你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二十年前,你亲手杀死了她,杀死了一个伟大的……不,就是一个刚刚替你生了儿子,处在人生最虚弱时刻的孤独的女子。
人世间最卑劣的事情,莫过于此。”
说完这一长段话,陈萍萍似被抽去力气般,缓缓靠回椅背上。
在寂静许久后,御书房里重新响起庆帝幽幽的声音:
“不错,是朕杀了她。”
他睁开眼,眸色只余淡然。
“那又如何?”
随着这四个字吐出,窗外又是一声闷雷炸响。半透明的雨丝裹挟着初秋的凉意,稀稀拉拉地从灰蒙蒙的天空中下落。
庆历八年秋的第一场雨,终于降临。
“那些旧事,朕不想提及了。”庆帝挥挥手,再度复杂地笑了。自从说出那四个字,他的面色就肉眼可见地苍白下去,却不知是否因为秋雨带来的淡淡寒意,让这位帝王也感到了冷。
“你究竟有什么容不得的呢?”陈萍萍听着雨滴如珠敲打窗棂,滴滴嗒嗒的清脆声响,密集地打下。
“你们从未想过,”庆帝声线发冷,“到底是朕容不得,还是天下容不得!”
“是太后的大不喜,是王公贵族强大的反弹,还是你的骄傲,让你做出了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的决定?”
“那是什么促使你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决定?”庆帝反将一军道。“你是个阉人,难道也会喜欢女人?”
“对了,朕忘了,”庆帝空茫的眼瞳中聚起轻视,唇角微微翘起,“还有李瑶兮那个跟你一样大逆不道的东西愿意追着你。只怕她还不知,你不过是个身有残缺的阉货。”
“阉人啊……”陈萍萍垂下眼眸,摇了摇头。“奴才是个性情怪异之人,谁对我好,我便对谁好。”
“莫非朕对你不好?”庆帝怪声笑了笑。“朕赐予你无上荣光,赐予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赐予你……朕的信任,你又是如何回报朕的?竟为了二十年前的一个女人……要来问朕?”
陈萍萍似笑非笑。
“她待我好,是像朋友一样待我;陛下待我好,是像奴才一样待我,这能一样吗?”
雨势愈发大了,铺天盖地的雨丝牛毛般落在皇宫里的每一块青石砖上,秋意顺着石板间的缝隙,钻入地底。
“我只是诚王府里的太监,她却从来不因为我的身体残缺而有丝毫不屑于我,她以诚待我,以友人待我……啊,这是老奴这一生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待遇,在她之前没有,在她之后……”
他低首思索,然后道:“在她之后,李瑶兮和范闲二人,倒是有几分她的模样。”
庆帝轻微皱了皱眉。
“你不想承认也好,不愿提起也罢,”陈萍萍深深叹了口气,“但庆国之今日,究竟得益于谁,我们谁都不会忘却。”
“当年你登基之初根基不稳,还要推行新政,引起贵族反弹……曾经澹州海崖之畔,她许你的事情都在逐渐做到。内库三大坊落成,新政改革推行全国,京都中更是有我鉴察院监察百官。
乱世中她是打救庆国的仙子,太平治世里,一切尘埃落定,她却反倒成为了那个最不可控的因素。为了你的龙椅,你的基业万世、江山永固,你做出了这个选择。”陈萍萍浮现出不齿的神色。“可你应该也心知肚明,你比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这样做。”
庆帝空蒙蒙的双眼眯了眯。
“靖王府里,想必还留着她当年的文字。似她那般想法,虽然美妙,却实在是有毒的花朵。倘若肆意盛开于庆国之田野,只怕庆国要为之崩塌!朕身为九五至尊,必以百姓为先!”
“这与百姓何干?她留下来的字句,只是她想要留给这人世的东西。而你,却将那些想法视作洪水猛兽。你发现她的想法对你的那把椅子有太大威胁,就算她现如今不做,但她留下来的火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把这把外表光鲜,实则腐烂不堪的椅子烧成一片灰烬。”
“腐烂不堪的椅子?”庆帝看疯子一样看着陈萍萍。“朕倒未曾想过,你这老狗竟然有这等惊世骇俗的想法。”
一口气说了太多的话,陈萍萍停下来喘了两口长气,继续道:“陛下,你何必解释这么多?你只须承认,你无法忍受永远活在她的光辉里。”
庆帝沉默良久,不知是否在剖析自己内心最隐秘处当年出现的那些念头。随后,他漠然道:“朕的雄心与野心,难道不是她给朕的?当初诚王府不得势,朕不过府内一位世子,虽心怀大志,欲救百姓于战乱水火,却从未敢想过真的去争一争那把椅子。是她的到来,点燃了朕内心野心勃勃的火种。如今朕既已坐上了这位置,便定要化经年之愿景为现实!朕要一统天下,让天下之民永不经战火之苦,要固庆国之根基,使子子孙孙千万代无生存之忧患。这,何尝不是她的愿景,何尝不是她想看到的?她若在天有灵,真的能游荡于人间,再看一看如今雄霸天下的庆国,难道不会高兴?对……朕有信心称霸天下,有信心对你这养不熟的老黑狗说这么多,就有信心再去面对她。即便她真的魂魄不散,站在朕的面前,朕也可以对她,对你们所有背叛朕的人说,这一切,只有朕才能做到!”
陈萍萍不语。
“她的确是个不平凡的女子,但她毕竟只是个幼稚而空有幻想的女子。”庆帝失望地看着陈萍萍。“你这老狗追随她那么多年,骨子里竟也同她一般幼稚。治国之道,少不得铁血手腕。为了朕的千秋大业……牺牲任何人,朕,都在所不惜。”
陈萍萍若有所思地望着已经趋近于癫狂的庆帝,想起那个月光正好的夜,李瑶兮对他说:“哪怕牺牲再多,我都在所不惜。”
“答应她的事,朕在一件一件地做到。”庆帝闭上双眸。“你们又有何资格指责朕?”
“是么?”
让李瑶兮的身影淡出脑海,陈萍萍讥讽地反问道。
“老奴临死前,能不能听陛下讲解一二,能让我死得安心些,就当陛下给老奴最后的恩典。”
荣乐安逝世已久,尸骨自然早就腐烂不堪。姚公公亲自带人刨开妃陵,将残余的些许骨头随着泥土扔到了乱葬岗去。
然而,做完这件事,庆帝的心甚至没有安稳哪怕一点点。“执笔者朱黎”这个名字困惑着他,让他心中惶惶不得安宁———他是不愿意承认的,哪怕这个从未耳闻的名字的确让他彻夜未眠。
暂且放一放罢,他提醒自己。
深宫回廊之中传来微弱的更鼓声,昭示着新一日不可避免的到来。庆帝放下手中茶杯,眼神平静无比,却偏生于平静中生出冷冽,如结了浮冰的寒潭,寒得彻骨。
听到殿外那轮椅与青石板摩擦的声响,庆帝终于抬头,漠然的目光,在木门被打开的一瞬,一错不错地同晨光一起落在那个轮椅上瘦骨伶仃的黑影身上。一个晚上不是刨尸体就是打扫御书房内各种被摔碎的东西的姚公公,在指挥着小太监把轮椅抬过门槛后,用兔子见了猎鹰的速度,带着几个小太监飞速关上门撤离,生怕自己没法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初秋和煦的朝阳从格子窗照入御书房,照出了空气中浮动的淡淡尘埃。庆帝沉默着,陈萍萍沉默着,于是光与尘埃也都沉默着,让山雨欲来的气息默默在秋日干爽的空气中发酵。
一杯热茶被真气运送到陈萍萍手中。陈萍萍看着茶水,啜了一口,缓缓抬起与庆帝同等漠然的双眸,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他手中的那个青绿色小茶杯。
“荣乐安曾对朕图谋不轨,朕刚刚命人掘地三尺,挖出了她的尸骨,抛到乱葬岗去了。”庆帝没有选择单刀直入,而是选了一个看似与二人恩怨毫不相干的人作为切入点。“朕记得之前朕让你查她的来历,谁知等了这么久……鉴察院都没给出结果。”
“荣乐安包藏祸心,您也是昨日才察觉,”陈萍萍叹道,“臣……哪里会像您一般,有慧眼识珠的本事。”
“慧眼识珠,”庆帝念着这四个字,眼神寒冷下去,“你说得不错,荣乐安确实包藏祸心,可朕若当真慧眼识珠,便不会如今才看出来,你包藏的祸心!”说到恼怒处,他怒极反笑,抓起手边的卷宗,向陈萍萍扔去。卷宗尽数打在身上,陈萍萍却并不闪躲,只是淡漠地盯着庆帝的脸,等待着他继续开口。
“太子、老二、承平,还有……安之。”庆帝喃喃着那些卷宗上的名字,眼底有怒火喷薄而出。“你个阉货……就连朕的亲生骨血都不放过,真是枉为人……”
“枉为人?”陈萍萍嘲弄地笑了笑,尽情欣赏着面前君王表情的崩裂。“奴才若是枉为人,那您又算什么呢?”
“朕算什么?”庆帝蓦地将声音拔高。“你问朕算什么,朕是这大庆王朝的君主!你出去看一看,这京都里的黎民百姓,哪一个不是丰衣足食、安享太平?朕坐在这位置上数十年,可有对不起哪一个百姓,对不起朕这身龙袍、这把龙椅?!”
“安享太平啊……”陈萍萍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轻蔑乃至怜悯的情绪。“那京都外面呢?去年的水患淹死了江南多少人?大前年的冬天,北方又冻死了多少人?陛下啊……太平是让天下人太平,不是京都里头那些三品以上吃着官粮的紫袍蛀虫太平了,这王朝就算太平了!”
“至于京都?”陈萍萍冷冷笑了起来。“您以为京都就是什么干净的宝地么?旁的不提,若当年没有李瑶兮帮衬,那个唱戏的谢兰双应该早就被地痞马二欺压至死了吧?奴才一直想问一问,公堂上悬着的那块'明镜高悬'的匾额,到底作不作数?”
“这天下终归是朕的天下,纵观古今,治天下如朕者,已是寥寥无几,朕,自觉问心无愧!”庆帝扬起下巴,掷地有声道,仿佛瞬息之间苍老了不少。“朕难道对天下不够宽容?朕难道……对你还不够宽容?只要你想走,史飞那三千人根本留不住你。朕并非没给你留活路,你明明可以走,为什么偏要回京都,逼着朕……亲手杀死你?”
一个微妙的“逼”字,除了此时御书房中的这一对在外人眼里天造地设的君臣,怕是甚少有人能理解。
陈萍萍抬起苍凉的双眼,似盯着庆帝,又似只是盯着更远的某个地方。宫墙之上,漫天的火烧云竟不知不觉黯淡几分,原来是乌云不知何时已突兀地漫过来了。只是那乌云却着实奇怪,只黑压压地笼着皇宫一带,隔绝了日光,却并未遮住刚刚露出地平线不仅的太阳。
“当年你可曾给过他任何一条活路?”陈萍萍目光锐利如刃,直逼庆帝面庞而去,声音虽透着嘶哑,却一字一句都实打实地砸了出去。“我回京就是要问陛下一句话,你为什么要杀她!”
这一句蕴含了陈萍萍近二十年恨意的话语,尾音落下的一瞬,外面忽地轰然响起一声雷。只是此时已非夏日,连那雷声都是闷闷的,少了雷霆万钧的气势,反倒呜咽一般,带出初秋特有的清寂气息来。
君臣二人都没有理会窗外欲来的风雨。庆帝站在陈萍萍对面,眼瞳眯起,眼神从方才的不解化为意外、嘲讽,随后又变回不解。然后他笑出声,笑声包含着太多太多荒谬情绪。
“竟然……居然……是因为这些,是因为这些!”
他的脸色微微苍白:“为了她……你竟然背叛……朕?”
陈萍萍闭上眼,再睁眼时,先前一直在眼前挥之不去的那些黑蚂蚁般的文字,此时消失无踪。
“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他长叹道,语调平静得毫无起伏,只有淡淡的悲凉泛了出来。“我这一生,再也未有见过像她那样的女子,不,应该是再也未有见过像她那样的人,她像一个仙女降落到这片凡尘之中,拼尽自己的全力,改变她所应该改变的,拯救她所认为应该拯救的。她帮助了你,打救了我,拯救了庆国,美好了天下……而你,却生生地毁了她。”
不需要任何思考和铺垫,这一大段话就自然而然极其顺畅地从陈萍萍血色浅淡的唇中吐了出来。至此,那本朱黎给他看过的书,完全被抛到了脑后。
他只是用很平和的语调,以陈述的方式,将自己这些年日日夜夜里组织了无数次的话语,哀凉地向庆帝道来。
不加思索。
也不加退缩。
“我没有杀她。”
正如陈萍萍先前开始自称奴才一样,庆帝也把称呼换成了“我”。
“我没有杀她!”他更为坚定地重复道。对陈萍萍说,对小楼里那个或许注视了他多年的黄衫女子说,对……他自己说。
“您没有杀她?”陈萍萍的声线里浸满寒意。“那她是怎么死的?”
庆帝沉默下来,眼神空蒙。
“当日她正是产后虚弱的时候,你在西边草原征战未归,我临时收到北方战事吃紧的战报,亲自北上……”陈萍萍咳嗽了几声,不得不中途停下。“范建身为太常寺司库兼户部员外郎,向来留在京都负责军需后勤,又为何也被你带去草原?大东山祭天时你将他的数百名虎卫一个不落地带走了,想必当年你也在担心同样的问题吧?叶重身在定州,京都军务由秦业全权控制。若无他的许可,即便是皇后和太后,又怎么调得动秦家军,在太平别院放火?”
陈萍萍嘶声笑着:“秦业必须死,所以你那几个儿子谋反时他死了……我想陛下你当时应该心中很高兴,终于能让那个秘密跟随着秦业被带到黄土里去。范闲既然已经逐渐长大,你愈看重他,就愈要将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他看到。”
说到这里,陈萍萍别有深意地眺望向那一轮黄中带着苍白的太阳。
“有一件事,我想了很多年都没有想明白。”陈萍萍把目光重新放到庆帝身上,道。“五竹,最应该守在她身边寸步不离的人,为何偏偏那日离开了她?”
“直到前些年,被重伤的五竹找上过我一趟,告诉我……他在范府后面的巷子中,杀死了一个不速之客。”陈萍萍歪着脑袋,眼神玩味。“试问这天底下能重伤五竹的有几人?若不是大宗师出手,便只会是神庙派使者来了凡间。”
或许因为日光刺眼,远处那轮太阳的边缘模糊不已,看久了,竟好似微微颤动。
“二十年前,祂同样可以派使者来。”陈萍萍眼神归于宁静。“两次了,不管那使者的目标是她还是范闲,最后伤的都是五竹。”
“陛下,你为何忌惮五竹至此呢?”陈萍萍眼中划过嘲意。“你已是一国之君,我还以为……你无所畏惧。”
“像老五那样的人,本不该存于世间。”庆帝笑道。“安之还在澹州时朕请流云世叔去看过一眼,只要老五还没有全部想起来,朕,就大可以无视他。”
“这就是你的想法,大宗师这种怪物不该存在。”陈萍萍怜悯地看着他,偏生说出来的话却残忍。“那你为什么还活着,不去自杀算了?”
庆帝紧抿嘴唇,却没有什么被刺痛的神情。
“也许是你和神庙都不想让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女子活在世上吧……”陈萍萍叹息道,直起身子敲了敲轮椅扶手,发出类似敲击竹子的声音。“所以祂的使者找上了你,与你联手了。”
“你这阉人,竟然这么多年对一个女人念念不忘。”庆帝笑了笑。“只是朕,没有杀她。”
“是啊,你当然没有杀她。”陈萍萍向后一靠,笑道。“你当然没有杀庆国的恩人、你最爱慕的女人、你最看重的儿子的母亲……你的双手永远干净得纤尘不染,正如龙袍上也不许沾上一丝灰尘。全部阴暗、肮脏、洗不去的鲜血,都尽数沾在你手下的人的双手上。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要朝拜在你那把金光笼罩的椅子底下,高呼你所谓的圣明与仁德……京都流血夜死了多少人,就有多少不属于他们的阴影被推到了他们身上,而所有的光明全都集中于你一身……
你当然没有杀她,然而你永远说服不了自己,也永远说服不了奴才我,你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二十年前,你亲手杀死了她,杀死了一个伟大的……不,就是一个刚刚替你生了儿子,处在人生最虚弱时刻的孤独的女子。
人世间最卑劣的事情,莫过于此。”
说完这一长段话,陈萍萍似被抽去力气般,缓缓靠回椅背上。
在寂静许久后,御书房里重新响起庆帝幽幽的声音:
“不错,是朕杀了她。”
他睁开眼,眸色只余淡然。
“那又如何?”
随着这四个字吐出,窗外又是一声闷雷炸响。半透明的雨丝裹挟着初秋的凉意,稀稀拉拉地从灰蒙蒙的天空中下落。
庆历八年秋的第一场雨,终于降临。
“那些旧事,朕不想提及了。”庆帝挥挥手,再度复杂地笑了。自从说出那四个字,他的面色就肉眼可见地苍白下去,却不知是否因为秋雨带来的淡淡寒意,让这位帝王也感到了冷。
“你究竟有什么容不得的呢?”陈萍萍听着雨滴如珠敲打窗棂,滴滴嗒嗒的清脆声响,密集地打下。
“你们从未想过,”庆帝声线发冷,“到底是朕容不得,还是天下容不得!”
“是太后的大不喜,是王公贵族强大的反弹,还是你的骄傲,让你做出了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的决定?”
“那是什么促使你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决定?”庆帝反将一军道。“你是个阉人,难道也会喜欢女人?”
“对了,朕忘了,”庆帝空茫的眼瞳中聚起轻视,唇角微微翘起,“还有李瑶兮那个跟你一样大逆不道的东西愿意追着你。只怕她还不知,你不过是个身有残缺的阉货。”
“阉人啊……”陈萍萍垂下眼眸,摇了摇头。“奴才是个性情怪异之人,谁对我好,我便对谁好。”
“莫非朕对你不好?”庆帝怪声笑了笑。“朕赐予你无上荣光,赐予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赐予你……朕的信任,你又是如何回报朕的?竟为了二十年前的一个女人……要来问朕?”
陈萍萍似笑非笑。
“她待我好,是像朋友一样待我;陛下待我好,是像奴才一样待我,这能一样吗?”
雨势愈发大了,铺天盖地的雨丝牛毛般落在皇宫里的每一块青石砖上,秋意顺着石板间的缝隙,钻入地底。
“我只是诚王府里的太监,她却从来不因为我的身体残缺而有丝毫不屑于我,她以诚待我,以友人待我……啊,这是老奴这一生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待遇,在她之前没有,在她之后……”
他低首思索,然后道:“在她之后,李瑶兮和范闲二人,倒是有几分她的模样。”
庆帝轻微皱了皱眉。
“你不想承认也好,不愿提起也罢,”陈萍萍深深叹了口气,“但庆国之今日,究竟得益于谁,我们谁都不会忘却。”
“当年你登基之初根基不稳,还要推行新政,引起贵族反弹……曾经澹州海崖之畔,她许你的事情都在逐渐做到。内库三大坊落成,新政改革推行全国,京都中更是有我鉴察院监察百官。
乱世中她是打救庆国的仙子,太平治世里,一切尘埃落定,她却反倒成为了那个最不可控的因素。为了你的龙椅,你的基业万世、江山永固,你做出了这个选择。”陈萍萍浮现出不齿的神色。“可你应该也心知肚明,你比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这样做。”
庆帝空蒙蒙的双眼眯了眯。
“靖王府里,想必还留着她当年的文字。似她那般想法,虽然美妙,却实在是有毒的花朵。倘若肆意盛开于庆国之田野,只怕庆国要为之崩塌!朕身为九五至尊,必以百姓为先!”
“这与百姓何干?她留下来的字句,只是她想要留给这人世的东西。而你,却将那些想法视作洪水猛兽。你发现她的想法对你的那把椅子有太大威胁,就算她现如今不做,但她留下来的火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把这把外表光鲜,实则腐烂不堪的椅子烧成一片灰烬。”
“腐烂不堪的椅子?”庆帝看疯子一样看着陈萍萍。“朕倒未曾想过,你这老狗竟然有这等惊世骇俗的想法。”
一口气说了太多的话,陈萍萍停下来喘了两口长气,继续道:“陛下,你何必解释这么多?你只须承认,你无法忍受永远活在她的光辉里。”
庆帝沉默良久,不知是否在剖析自己内心最隐秘处当年出现的那些念头。随后,他漠然道:“朕的雄心与野心,难道不是她给朕的?当初诚王府不得势,朕不过府内一位世子,虽心怀大志,欲救百姓于战乱水火,却从未敢想过真的去争一争那把椅子。是她的到来,点燃了朕内心野心勃勃的火种。如今朕既已坐上了这位置,便定要化经年之愿景为现实!朕要一统天下,让天下之民永不经战火之苦,要固庆国之根基,使子子孙孙千万代无生存之忧患。这,何尝不是她的愿景,何尝不是她想看到的?她若在天有灵,真的能游荡于人间,再看一看如今雄霸天下的庆国,难道不会高兴?对……朕有信心称霸天下,有信心对你这养不熟的老黑狗说这么多,就有信心再去面对她。即便她真的魂魄不散,站在朕的面前,朕也可以对她,对你们所有背叛朕的人说,这一切,只有朕才能做到!”
陈萍萍不语。
“她的确是个不平凡的女子,但她毕竟只是个幼稚而空有幻想的女子。”庆帝失望地看着陈萍萍。“你这老狗追随她那么多年,骨子里竟也同她一般幼稚。治国之道,少不得铁血手腕。为了朕的千秋大业……牺牲任何人,朕,都在所不惜。”
陈萍萍若有所思地望着已经趋近于癫狂的庆帝,想起那个月光正好的夜,李瑶兮对他说:“哪怕牺牲再多,我都在所不惜。”
“答应她的事,朕在一件一件地做到。”庆帝闭上双眸。“你们又有何资格指责朕?”
“是么?”
让李瑶兮的身影淡出脑海,陈萍萍讥讽地反问道。
“老奴临死前,能不能听陛下讲解一二,能让我死得安心些,就当陛下给老奴最后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