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停下来时,沈一楠听见周遭的议论声:“啧啧,又一个逃跑被抓回来的,衣服都磨烂了,真惨呀。”
“圣上已经大赦天下了,凭什么不让咱们走!”
“嘘,小声点吧,威远侯就是西北的天,这话让他听见了,又少不了一顿捶楚。”
有人上前给他松绑,“沈小将军?”
声音有点耳熟,沈一楠解开蒙在眼睛的黑布,迷迷糊糊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陆耀之?”
陆丰自尽后,陆家男丁全部流放充军,没想到在此处见到他。小半年未见,他早已不是京都里的风流公子哥,取而代之的健硕的身姿、黝黑的面庞,想来是西北军中风吹日晒所致。
陆耀之搀扶他进入营帐,翻出一件外裳递给他,“沈家也出事了?”
沈一楠已经从刚才对话中听明白,这处军营居住的都是流放之人,所以不怪他这样问,将前因后果解释一番,引得众人愤愤不平,“威远侯真把自己当成西北土皇帝了?!”
“岂止是西北,我看他迟早要反!”
“也是,圣上先是突然偏爱梁王,接着对瑾妃青睐有加,秦王如何坐得住?陈贵妃如何坐得住?威远侯自然坐不住了。”
流放充军之人,大半是从前的达官显贵,分析起来头头是道。陆耀之对这些充耳不闻,“沈小将军,华芊她还好吗?”
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入宫为婢,想来不会过得太容易,哪怕所有人都说瑾妃娘娘深得圣宠,他依然放心不下这个妹妹,他想听知情者亲口说一句妹妹安好。
但沈一楠并不是知情者,他对宫中之事一无所知,只能如实回答“不清楚”,反问道:“你没想过回京都看看吗?”
“那也得能跑出去!”
“是啊,这些日子多少人试探着往回跑,但是跑出去的人少,被抓回来的人多。”
不同于其他人的无可奈何,陆耀之直接摇摇头,“从前在京中,我就像提线木偶一样,父亲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反而流放充军以后,我可以独立做决定,哪怕做错了挨训受罚,至少自己种因自己得果。你知道嘛,我虽然流放充军,但早已爱上了军营生活,若能保家卫国,更是死而无憾。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华芊。”
沈一楠环视四周,发现零星几人点头附和。心中暗忖,这些人对威远侯颇有意见,对家国尚有情怀,若是用好了,也不失为一支奇兵。
月落日升,又是一年中秋节。京兆府丝毫没有过节气氛,所有人忙着准备科考事宜,李云山再次推演科考诸事,确定没有遗漏环节,方才放心下来,愉悦地绕着官邸踱步,畅想此番功成后自己可以讨到怎样的官职。
行至官邸大门,隐约看见一人拿起鼓槌,李云山快走几步推门出去,四目相对,正是楚蝶。
“楚姑娘要报官?”
“奴家……奴家想告御状。”
短短几字,如同晴天霹雳般炸裂开来。告御状说明他治下无能,别说再进一步,能不能保住京兆尹的位置都不好说。他强装镇定,明知故问:“所为何事?”
昨日种种涌上心头:楚蝶声称怀了梁王骨肉、宋槐拉着自己去梁王府诊脉、宋槐诊出喜脉、孟春霖诊断楚蝶没有怀孕、梁王引咎辞去主考官职务,桩桩件件冲着科考而去,幕后主使大抵就是反对科考的秦王了。他受秦王赏识才有今天,亦敬重秦王,只是这件事他无法认同,毕竟他的家族没落太久了,他想为家族子弟挣一条路。
思及此处,他威吓道:“告御状要先杖刑五十,你可知道?”
容朝建立初期,告御状并没有门槛,于是成群结队的人涌向京都,京兆府派出大量人力物力审案,审来审去却发现要么子虚乌有、要么三五两银子的事,当地官府足以解决,于是立下告御状需要先受杖刑的规矩,数量也从最开始的十涨到如今二十。五十之数是李云山为了吓退楚蝶,故意多说了些。
楚蝶果然胆怯,哆哆嗦嗦地问:“杖刑五十?能不能少一点……”
“你当这儿是菜市场,可以讨价还价?”李云山陡然提高声调:“五十杖下去,便是精壮男子也要去大半条命,楚姑娘可要考虑好了!”
“奴家,奴家……”楚蝶瑟瑟缩缩,将鼓槌放回原处,“奴家不告了。”
“回来,说告就告,说不告就不告,你当这是哪儿!”李云山暗忖,如若就这么放她回去,说不定整出其他幺蛾子,科考在即容不得半点闪失,遂换了副慈眉善目,柔声劝道:“当然,杖刑不是目的,只是让人知晓,需得天大的事才能告御状。”
楚蝶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赶紧说:“是天大的事!”
李云山略一沉吟,“这样吧,考虑到你身子骨弱,便对你网开一面,以禁代刑。如果经过了牢狱之苦,你还有告御状的决心,本官亲自送你面圣。”
他不等楚蝶考虑清楚,当即招呼两人过来带走。心中亦是七上八下:此举必然会惹恼秦王,但为了家族子弟的出路,顾不了那么许多了,只需拖延一个月,等到科考之事尘埃落定,再好好跟秦王赔罪。
中秋夜宴,陆华芊取代了往日陈贵妃的位置,忙着给司徒佑斟酒布菜,俨然后宫之主。只是司徒佑精神越发不济,宴会才进行一半便哈欠连连。
陈北亭见状出列道:“圣上,臣明日便启程赴任,再回来不知何时。今日难得团聚,臣请舞剑助兴。”
司徒佑强打精神,“爱卿有心了,开始吧。”
臣子入宫不得携带武器,内侍闻言献上未开刃的软剑。陈北亭接过,剑走游龙,瞬间响起破空之声,众人闻言叫好。
苏蕙宁想起那日在客栈,司徒钊以树枝为剑,同样剑走游龙,不知他和陈北亭,谁更厉害呢?这样想着,忽见剑光闪过,直指司徒钊,引起一片惊呼声。
司徒钊闻声侧身,堪堪躲过一剑。第二剑紧接着袭来,司徒钊翻桌入场,再次避过。第三剑直指面门,司徒钊双指并拢夹住剑尾,趁陈北亭收剑的功夫,折取树枝应战。
陈北亭哈哈笑道:“早就听说秦王殿下剑术非凡,今日一见名不虚传。还听闻秦王善兵法,不知以后能否有幸讨教?”
司徒钊面色冷峻,“本王只会些市井防身的招数,不比世子,有威远侯悉心教导,熟知兵法,尤擅笑里藏刀。”
司徒佑倦意稍减,朗声道:“都不错,朕若再年轻十岁,必要跟你们比试一番。”
司徒钊敛容肃穆道:“儿臣不敢。”
陈北亭却是直视司徒佑,“圣上宝刀不老,何需年轻十岁?”
陆华芊闻言缩进司徒佑怀里:“圣上,舞刀弄剑的,臣妾害怕。”
司徒佑轻声安抚一番,下令道:“既然瑾儿害怕,你们便归座吧。”
接下来又有抚琴起舞、吟诗作对的环节,只是司徒佑终归精神不济,再提不起半分兴趣,直到八百里加急战报传到宫中。
吐蕃犯境,威远侯率兵抵抗。
自从宁王打得西域诸国屁滚尿流,再不曾有这样的战事!
“吐蕃怎么敢?”司徒佑的声音冷到骨子里,“朕可以灭了西域诸国,自然可以灭了吐蕃。朕要御驾亲征!”
司徒镜心中微颤,原来他对母亲的态度是这样?母亲的母国于他而言,不过是可以随时灭掉的小国。既然如此,还妄谈什么容华夷五族呢?
很快有老臣跳出来劝谏:“圣上乃国本所在,不可妄动。”
群臣附和,陈北亭当场请战,“臣愿改赴西北军中抗敌。”
司徒铮不顾陈贵妃眼神阻拦,亦出列请战,“儿臣愿代父皇出征!”
司徒佑的目光在二人之间徘徊,最终落到司徒镜身上,“你父王还在修道嘛?”
司徒镜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禀报宁王仙去之事,此时更不便说明,只得搪塞道:“臣也很久没有父王消息了。”
司徒佑点点头,“你父王乃一代战神,想必虎父无犬子。此番就挂帅出征吧。”
威远侯早有拥兵自重之势,确实需要派人监军,尤其这么大事,沈一楠没有提前传来消息,想必出了问题。但在人选上,陈北亭是他儿子,司徒铮是他侄子,起不到监军作用;司徒钊是目前唯二的皇子,不宜出现闪失;故而战神之子司徒镜最合适。
“父皇,科考之事箭在弦上,宁王世子还要担任主考官,儿臣愿代父皇出征!”司徒钊跪地请命。
主持科考之事,司徒镜比他更合适;西北抗敌之事,他早就得到消息,威远侯和吐蕃交往甚密,只怕攻打外敌是假、平叛内患是真,司徒镜在西北军中没有根基,去了未必比他做得更好。
司徒佑犹疑:“你?”
司徒钊决然道:“儿臣曾在西北军中历练,必不辱使命。”
短暂的安静后,司徒佑点头应允。
苏蕙宁忽然五味杂陈,既欣赏他的勇毅担当,又担心他身陷险境,一颗心被反复揉搓,看向他的眼神充满心疼。司徒钊仿佛感受到目光,转过头来回以“放心”的表情。
不对,为什么陈北亭会嘴角带笑?苏蕙宁只觉得眼皮突突直跳,但事已成定局,再无力改变。
宫宴散场、众人散去,她特意走到最后,突见司徒佑喷出一口鲜血,血珠洒落案几上,分外鲜红。陈贵妃飞奔到主位,用手帕擦拭他嘴角的血痕,厉声质问陆华芊,“你给圣上吃了什么?”
“圣上已经大赦天下了,凭什么不让咱们走!”
“嘘,小声点吧,威远侯就是西北的天,这话让他听见了,又少不了一顿捶楚。”
有人上前给他松绑,“沈小将军?”
声音有点耳熟,沈一楠解开蒙在眼睛的黑布,迷迷糊糊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陆耀之?”
陆丰自尽后,陆家男丁全部流放充军,没想到在此处见到他。小半年未见,他早已不是京都里的风流公子哥,取而代之的健硕的身姿、黝黑的面庞,想来是西北军中风吹日晒所致。
陆耀之搀扶他进入营帐,翻出一件外裳递给他,“沈家也出事了?”
沈一楠已经从刚才对话中听明白,这处军营居住的都是流放之人,所以不怪他这样问,将前因后果解释一番,引得众人愤愤不平,“威远侯真把自己当成西北土皇帝了?!”
“岂止是西北,我看他迟早要反!”
“也是,圣上先是突然偏爱梁王,接着对瑾妃青睐有加,秦王如何坐得住?陈贵妃如何坐得住?威远侯自然坐不住了。”
流放充军之人,大半是从前的达官显贵,分析起来头头是道。陆耀之对这些充耳不闻,“沈小将军,华芊她还好吗?”
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入宫为婢,想来不会过得太容易,哪怕所有人都说瑾妃娘娘深得圣宠,他依然放心不下这个妹妹,他想听知情者亲口说一句妹妹安好。
但沈一楠并不是知情者,他对宫中之事一无所知,只能如实回答“不清楚”,反问道:“你没想过回京都看看吗?”
“那也得能跑出去!”
“是啊,这些日子多少人试探着往回跑,但是跑出去的人少,被抓回来的人多。”
不同于其他人的无可奈何,陆耀之直接摇摇头,“从前在京中,我就像提线木偶一样,父亲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反而流放充军以后,我可以独立做决定,哪怕做错了挨训受罚,至少自己种因自己得果。你知道嘛,我虽然流放充军,但早已爱上了军营生活,若能保家卫国,更是死而无憾。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华芊。”
沈一楠环视四周,发现零星几人点头附和。心中暗忖,这些人对威远侯颇有意见,对家国尚有情怀,若是用好了,也不失为一支奇兵。
月落日升,又是一年中秋节。京兆府丝毫没有过节气氛,所有人忙着准备科考事宜,李云山再次推演科考诸事,确定没有遗漏环节,方才放心下来,愉悦地绕着官邸踱步,畅想此番功成后自己可以讨到怎样的官职。
行至官邸大门,隐约看见一人拿起鼓槌,李云山快走几步推门出去,四目相对,正是楚蝶。
“楚姑娘要报官?”
“奴家……奴家想告御状。”
短短几字,如同晴天霹雳般炸裂开来。告御状说明他治下无能,别说再进一步,能不能保住京兆尹的位置都不好说。他强装镇定,明知故问:“所为何事?”
昨日种种涌上心头:楚蝶声称怀了梁王骨肉、宋槐拉着自己去梁王府诊脉、宋槐诊出喜脉、孟春霖诊断楚蝶没有怀孕、梁王引咎辞去主考官职务,桩桩件件冲着科考而去,幕后主使大抵就是反对科考的秦王了。他受秦王赏识才有今天,亦敬重秦王,只是这件事他无法认同,毕竟他的家族没落太久了,他想为家族子弟挣一条路。
思及此处,他威吓道:“告御状要先杖刑五十,你可知道?”
容朝建立初期,告御状并没有门槛,于是成群结队的人涌向京都,京兆府派出大量人力物力审案,审来审去却发现要么子虚乌有、要么三五两银子的事,当地官府足以解决,于是立下告御状需要先受杖刑的规矩,数量也从最开始的十涨到如今二十。五十之数是李云山为了吓退楚蝶,故意多说了些。
楚蝶果然胆怯,哆哆嗦嗦地问:“杖刑五十?能不能少一点……”
“你当这儿是菜市场,可以讨价还价?”李云山陡然提高声调:“五十杖下去,便是精壮男子也要去大半条命,楚姑娘可要考虑好了!”
“奴家,奴家……”楚蝶瑟瑟缩缩,将鼓槌放回原处,“奴家不告了。”
“回来,说告就告,说不告就不告,你当这是哪儿!”李云山暗忖,如若就这么放她回去,说不定整出其他幺蛾子,科考在即容不得半点闪失,遂换了副慈眉善目,柔声劝道:“当然,杖刑不是目的,只是让人知晓,需得天大的事才能告御状。”
楚蝶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赶紧说:“是天大的事!”
李云山略一沉吟,“这样吧,考虑到你身子骨弱,便对你网开一面,以禁代刑。如果经过了牢狱之苦,你还有告御状的决心,本官亲自送你面圣。”
他不等楚蝶考虑清楚,当即招呼两人过来带走。心中亦是七上八下:此举必然会惹恼秦王,但为了家族子弟的出路,顾不了那么许多了,只需拖延一个月,等到科考之事尘埃落定,再好好跟秦王赔罪。
中秋夜宴,陆华芊取代了往日陈贵妃的位置,忙着给司徒佑斟酒布菜,俨然后宫之主。只是司徒佑精神越发不济,宴会才进行一半便哈欠连连。
陈北亭见状出列道:“圣上,臣明日便启程赴任,再回来不知何时。今日难得团聚,臣请舞剑助兴。”
司徒佑强打精神,“爱卿有心了,开始吧。”
臣子入宫不得携带武器,内侍闻言献上未开刃的软剑。陈北亭接过,剑走游龙,瞬间响起破空之声,众人闻言叫好。
苏蕙宁想起那日在客栈,司徒钊以树枝为剑,同样剑走游龙,不知他和陈北亭,谁更厉害呢?这样想着,忽见剑光闪过,直指司徒钊,引起一片惊呼声。
司徒钊闻声侧身,堪堪躲过一剑。第二剑紧接着袭来,司徒钊翻桌入场,再次避过。第三剑直指面门,司徒钊双指并拢夹住剑尾,趁陈北亭收剑的功夫,折取树枝应战。
陈北亭哈哈笑道:“早就听说秦王殿下剑术非凡,今日一见名不虚传。还听闻秦王善兵法,不知以后能否有幸讨教?”
司徒钊面色冷峻,“本王只会些市井防身的招数,不比世子,有威远侯悉心教导,熟知兵法,尤擅笑里藏刀。”
司徒佑倦意稍减,朗声道:“都不错,朕若再年轻十岁,必要跟你们比试一番。”
司徒钊敛容肃穆道:“儿臣不敢。”
陈北亭却是直视司徒佑,“圣上宝刀不老,何需年轻十岁?”
陆华芊闻言缩进司徒佑怀里:“圣上,舞刀弄剑的,臣妾害怕。”
司徒佑轻声安抚一番,下令道:“既然瑾儿害怕,你们便归座吧。”
接下来又有抚琴起舞、吟诗作对的环节,只是司徒佑终归精神不济,再提不起半分兴趣,直到八百里加急战报传到宫中。
吐蕃犯境,威远侯率兵抵抗。
自从宁王打得西域诸国屁滚尿流,再不曾有这样的战事!
“吐蕃怎么敢?”司徒佑的声音冷到骨子里,“朕可以灭了西域诸国,自然可以灭了吐蕃。朕要御驾亲征!”
司徒镜心中微颤,原来他对母亲的态度是这样?母亲的母国于他而言,不过是可以随时灭掉的小国。既然如此,还妄谈什么容华夷五族呢?
很快有老臣跳出来劝谏:“圣上乃国本所在,不可妄动。”
群臣附和,陈北亭当场请战,“臣愿改赴西北军中抗敌。”
司徒铮不顾陈贵妃眼神阻拦,亦出列请战,“儿臣愿代父皇出征!”
司徒佑的目光在二人之间徘徊,最终落到司徒镜身上,“你父王还在修道嘛?”
司徒镜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禀报宁王仙去之事,此时更不便说明,只得搪塞道:“臣也很久没有父王消息了。”
司徒佑点点头,“你父王乃一代战神,想必虎父无犬子。此番就挂帅出征吧。”
威远侯早有拥兵自重之势,确实需要派人监军,尤其这么大事,沈一楠没有提前传来消息,想必出了问题。但在人选上,陈北亭是他儿子,司徒铮是他侄子,起不到监军作用;司徒钊是目前唯二的皇子,不宜出现闪失;故而战神之子司徒镜最合适。
“父皇,科考之事箭在弦上,宁王世子还要担任主考官,儿臣愿代父皇出征!”司徒钊跪地请命。
主持科考之事,司徒镜比他更合适;西北抗敌之事,他早就得到消息,威远侯和吐蕃交往甚密,只怕攻打外敌是假、平叛内患是真,司徒镜在西北军中没有根基,去了未必比他做得更好。
司徒佑犹疑:“你?”
司徒钊决然道:“儿臣曾在西北军中历练,必不辱使命。”
短暂的安静后,司徒佑点头应允。
苏蕙宁忽然五味杂陈,既欣赏他的勇毅担当,又担心他身陷险境,一颗心被反复揉搓,看向他的眼神充满心疼。司徒钊仿佛感受到目光,转过头来回以“放心”的表情。
不对,为什么陈北亭会嘴角带笑?苏蕙宁只觉得眼皮突突直跳,但事已成定局,再无力改变。
宫宴散场、众人散去,她特意走到最后,突见司徒佑喷出一口鲜血,血珠洒落案几上,分外鲜红。陈贵妃飞奔到主位,用手帕擦拭他嘴角的血痕,厉声质问陆华芊,“你给圣上吃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