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以后,当她老到鹤发鸡皮,忘记许多人和事,仍然记得林州梵音寺菩提树下这个人。
南凉年轻一代世家子弟喜好评比,其中‘南凉三绝’中的美绝,为礼部尚书之子。
承德二年除夕,青山君宴请达官。礼部尚书携子赴宴,惊艳满座。
礼部尚书之子,论姿容,乃万里挑一。但在此人面前,也不免小家子气。
半扎披肩发,以白玉扣锁住;里面穿广袖月色交领长衣,外搭一件水墨薄纱轻衫。整体来看,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
他额上罩一张狐狸面具,再往下,那双琥珀色眼睛仿佛蒙了一层薄雾,摄人心魄,任凭有通天本事,似乎也逃不过。
阳光与霞光辉映,穿过葱绿的菩提叶,斑驳地洒在他脸上、肩上。他站在光影里,浅浅地笑,唇角梨涡盛满了和煦。
轮廓分明的面庞像凝脂雕刻,拿土陶埙的手像春荑柔嫩。
他比最美的姑娘还美,比最俊的男儿更俊。
公子只应见画,定非尘土间人?。
“师父。”小沙弥欢呼雀跃,跑过去挂住那人的手臂,“施主抽到了好签。”
“何以见得?”
“上次那个磕长头来求签的大婶,抽的就是这支签,住持说这是上上签。”
俊俏郎君满眼宠溺,说,住持大约打坐结束了,让小沙弥带她过去。
这等神仙姿容,谁见了,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他向李书音轻轻点头,算打过照面。
心中挂牵魏卿,李书音没心思和陌生人闲聊。微微颔首回礼,随小沙弥去求解签语。
诚如所言,那是支绝顶好签。
经堂东侧是一面平安墙,住持说:“依梵音寺传统,好签可换平安符,傍身庇佑。施主选一枚。”
方才进门时,李书音一眼看见平安墙右下角的平安符。
靛青方袋,同色流苏,袋子中间刺‘平安’白字,四周挑银丝祥云纹。式样简单,和魏溪亭平时的穿搭很适宜。
虔诚地把平安符装进平安袋,系紧,而后诚挚地合十感谢。
住持还礼,说:“施主且归去,愿危者化险为夷。”
怀揣着平安袋,刚走出经堂,小沙弥小跑过来,喜滋滋地炫耀自己料事如神。
“我说得没错吧?这是最好的签。”
满面愁云一扫而光,李书音笑道:“借小师父吉言。”
一颗心悬了许久,终于稍微放下。
回程时,她和小沙弥谈起菩提树下的那位神仙人物。
“《天南雁》是北方曲子,为思亲曲调。你师父从北方来?”
“嗯。”小僧满脸自豪,侃侃而谈,“我师父云游天下,见多识广。他老人家不嫌弃我笨,肯收我为徒,我可是捡到大便宜了。”
老人家?李书音忍俊不禁。
树下男子瞧着和魏溪亭差不多年纪,左不过二十四五。在小僧这儿,却成了老人家。
小沙弥问:“你听过花家班吗?”
“好像听过。唱《仙游记》的花家班?”
“对。那你知道它家台柱子是谁不?”
“花家班台柱子,艺名叫‘九重仙’。难道……”
小沙弥扑闪着大眼睛,肯定地点头。
仿佛被施了定身术,李书音瞠目结舌:“他是九重仙?”
“你以为呢?”小沙弥特别骄傲,得意洋洋地表示,“天底下除了我师父,还有谁当得起‘九重仙’这几个字?”
倒也不假!
花家班名扬四海,九重仙当居首功。
东阳曾说,楚国花家班九重仙容貌绝美,雌雄莫辨,登台献艺时总戴面具,见过其真容者寥寥无几。
彼时,李书音还嗤之以鼻,驳斥说,既戴着面具,又何谈容颜绝世?
此刻见了,才惊觉自己坐井观天。
远远看着,李书音好奇。
戏班子走南闯北,风吹日晒。然而,九重仙非但不见半分沧桑,反倒处处散发出贵气,说他出自名门望族都不为过。
他往那儿一站,便由不得旁人主宰自己的眼睛。
小沙弥很粘师父,恨不得随时随地挂在师父身上。冲到九重仙面前,吧啦吧啦地讲。
“师父总说伯牙绝弦知音难求,什么…曲高和寡。眼前就有知音呐。施主不仅知道《天南雁》,还听得出师父思亲之情。”
“哦?”九重仙望向她,唇角笑容浅淡,“姑娘听过这曲子?”
“小时候,承蒙家中长辈教导,学过一段。我用五弦琴弹,不会吹埙。”
九重仙眼底的笑彻底荡漾,说:“姑娘既抽中好签,何不乘兴,再开怀些?恰好寺里有把古檀木五弦琴,姑娘不嫌弃,在下愿舞一曲,为姑娘助兴。”
心情虽舒畅了,但她实在没心思浪费在歌舞上。正要拒绝,小沙弥开口央求。
“天啦,我拜师三年,都没见过师父跳舞。听人说,我师父跳舞可好看了。施主你行行好,答应吧,求求你了。”
花家班游走四方,名声在外,想看九重仙跳支舞可谓千金难求。
天赐的机会摆在眼前,到底有诱/惑力。
踟蹰之后,李书音表示:“我囊中羞涩,没有赏钱。”
闻言,九重仙开怀朗笑:“这支舞送给姑娘,不收钱。”
再次肯定对方是否开玩笑,末了,她说:“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得她首肯,小沙弥欢欣雀跃地跑去搬琴。
树下,剩她和九重仙并肩而立。
声名远扬的名角儿,容颜倾城的谪仙,就站在自己身边。李书音觉得像在做梦,很不真实。她低头摩挲右手食指,试图缓解局促。
“一颗心悬着也是悬着,与其独自胡思乱想,不如听听曲看看舞,容自己放松些。”
耳边声音动听,如玉石轻碰,眨眼间又随风散去。
九重仙负手而立,眺望远山。
“姑娘右膝旧伤未愈,需仔细修养才行,否则等病势加重,阴雨天疼痛难忍嘞。”
欠身感谢对方救命之恩。
“膝盖位置泥土最厚,伤势最重。如果我没猜错,你应该是一路跪拜至此。
能遇到你这样至情至性的人,是他的福气。”
口气平淡得仿佛二人认识多年。
群山之间,流云翻滚,一行白鹭穿行其中。
李书音想到自己被困在金丝笼,想到魏溪亭身陷囹圄。
“遇到我,他很不幸。我别无他法,除了拜拜佛祖,为他求个恩典。”
“也许,他甘之如饴呢。”
疑惑地看向九重仙,那人却仍半眯着眼,眺望远方。
“他兄长说,他救我只是顺带。”
九重仙失笑,把目光挪到她身上,问:“那你如何看待?”
怎么看?李书音懵了。
小沙弥抱琴跑来,九重仙撕掉伪善笑容,满脸堆笑地迎上去。
仿佛方才的谈话,都是假象……
掸净石桌石凳的灰尘,九重仙邀她就坐。
先前初见,觉得惊艳,但李书音不理解世人为什么说九重仙美得雌雄莫辨。直到见他戴上面具,遮住俊美面庞,独留一双星眸,她才懂得。
那张脸,美则美矣,却不真实,像画儿里走出来的谪仙。
一旦挡住了,只剩眼波流转,那股子魅惑劲儿便如维持生命的气息,容不得人屏蔽。
九重仙一舞动京城,功底极佳。平转如山茶花绽放,大跳似燕掠横梁,到平缓时又如大漠绿洲里蜿蜒的潺潺溪流……
舞步和琴音完美融合,九重仙身段柔软仿若无骨,步子蹁跹似往九天揽月。
看他跳舞实乃享受。
若非练习过无数遍《天南雁》,凭肌肉记忆弹奏,她只怕早乱了调子。
一曲终了,犹在回味。
摘去银狐面具,九重仙笑眼盈盈地走过来,问她心情好些了吗?
师徒都看着她,她微笑回:“嗯。”
小沙弥乐呵呵地咧嘴,狗腿子一样赞叹:“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看师父跳舞千金难求了。师父,您看看我,现在开始学舞,来得及不?”
轻轻点了点徒弟额头,九重仙笑道:“来不及。”
“为什么?”小沙弥耷拉着脑袋,委屈巴巴地问。
“你劈/腿都费劲,下腰也做不了。”
小沙弥还苦苦央求,表示自己能吃苦。
这样的场景,使李书音想到了初见魏溪亭那天。
也是这样言笑晏晏的场面。
【注释1】出自苏轼《失题三道》
南凉年轻一代世家子弟喜好评比,其中‘南凉三绝’中的美绝,为礼部尚书之子。
承德二年除夕,青山君宴请达官。礼部尚书携子赴宴,惊艳满座。
礼部尚书之子,论姿容,乃万里挑一。但在此人面前,也不免小家子气。
半扎披肩发,以白玉扣锁住;里面穿广袖月色交领长衣,外搭一件水墨薄纱轻衫。整体来看,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
他额上罩一张狐狸面具,再往下,那双琥珀色眼睛仿佛蒙了一层薄雾,摄人心魄,任凭有通天本事,似乎也逃不过。
阳光与霞光辉映,穿过葱绿的菩提叶,斑驳地洒在他脸上、肩上。他站在光影里,浅浅地笑,唇角梨涡盛满了和煦。
轮廓分明的面庞像凝脂雕刻,拿土陶埙的手像春荑柔嫩。
他比最美的姑娘还美,比最俊的男儿更俊。
公子只应见画,定非尘土间人?。
“师父。”小沙弥欢呼雀跃,跑过去挂住那人的手臂,“施主抽到了好签。”
“何以见得?”
“上次那个磕长头来求签的大婶,抽的就是这支签,住持说这是上上签。”
俊俏郎君满眼宠溺,说,住持大约打坐结束了,让小沙弥带她过去。
这等神仙姿容,谁见了,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他向李书音轻轻点头,算打过照面。
心中挂牵魏卿,李书音没心思和陌生人闲聊。微微颔首回礼,随小沙弥去求解签语。
诚如所言,那是支绝顶好签。
经堂东侧是一面平安墙,住持说:“依梵音寺传统,好签可换平安符,傍身庇佑。施主选一枚。”
方才进门时,李书音一眼看见平安墙右下角的平安符。
靛青方袋,同色流苏,袋子中间刺‘平安’白字,四周挑银丝祥云纹。式样简单,和魏溪亭平时的穿搭很适宜。
虔诚地把平安符装进平安袋,系紧,而后诚挚地合十感谢。
住持还礼,说:“施主且归去,愿危者化险为夷。”
怀揣着平安袋,刚走出经堂,小沙弥小跑过来,喜滋滋地炫耀自己料事如神。
“我说得没错吧?这是最好的签。”
满面愁云一扫而光,李书音笑道:“借小师父吉言。”
一颗心悬了许久,终于稍微放下。
回程时,她和小沙弥谈起菩提树下的那位神仙人物。
“《天南雁》是北方曲子,为思亲曲调。你师父从北方来?”
“嗯。”小僧满脸自豪,侃侃而谈,“我师父云游天下,见多识广。他老人家不嫌弃我笨,肯收我为徒,我可是捡到大便宜了。”
老人家?李书音忍俊不禁。
树下男子瞧着和魏溪亭差不多年纪,左不过二十四五。在小僧这儿,却成了老人家。
小沙弥问:“你听过花家班吗?”
“好像听过。唱《仙游记》的花家班?”
“对。那你知道它家台柱子是谁不?”
“花家班台柱子,艺名叫‘九重仙’。难道……”
小沙弥扑闪着大眼睛,肯定地点头。
仿佛被施了定身术,李书音瞠目结舌:“他是九重仙?”
“你以为呢?”小沙弥特别骄傲,得意洋洋地表示,“天底下除了我师父,还有谁当得起‘九重仙’这几个字?”
倒也不假!
花家班名扬四海,九重仙当居首功。
东阳曾说,楚国花家班九重仙容貌绝美,雌雄莫辨,登台献艺时总戴面具,见过其真容者寥寥无几。
彼时,李书音还嗤之以鼻,驳斥说,既戴着面具,又何谈容颜绝世?
此刻见了,才惊觉自己坐井观天。
远远看着,李书音好奇。
戏班子走南闯北,风吹日晒。然而,九重仙非但不见半分沧桑,反倒处处散发出贵气,说他出自名门望族都不为过。
他往那儿一站,便由不得旁人主宰自己的眼睛。
小沙弥很粘师父,恨不得随时随地挂在师父身上。冲到九重仙面前,吧啦吧啦地讲。
“师父总说伯牙绝弦知音难求,什么…曲高和寡。眼前就有知音呐。施主不仅知道《天南雁》,还听得出师父思亲之情。”
“哦?”九重仙望向她,唇角笑容浅淡,“姑娘听过这曲子?”
“小时候,承蒙家中长辈教导,学过一段。我用五弦琴弹,不会吹埙。”
九重仙眼底的笑彻底荡漾,说:“姑娘既抽中好签,何不乘兴,再开怀些?恰好寺里有把古檀木五弦琴,姑娘不嫌弃,在下愿舞一曲,为姑娘助兴。”
心情虽舒畅了,但她实在没心思浪费在歌舞上。正要拒绝,小沙弥开口央求。
“天啦,我拜师三年,都没见过师父跳舞。听人说,我师父跳舞可好看了。施主你行行好,答应吧,求求你了。”
花家班游走四方,名声在外,想看九重仙跳支舞可谓千金难求。
天赐的机会摆在眼前,到底有诱/惑力。
踟蹰之后,李书音表示:“我囊中羞涩,没有赏钱。”
闻言,九重仙开怀朗笑:“这支舞送给姑娘,不收钱。”
再次肯定对方是否开玩笑,末了,她说:“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得她首肯,小沙弥欢欣雀跃地跑去搬琴。
树下,剩她和九重仙并肩而立。
声名远扬的名角儿,容颜倾城的谪仙,就站在自己身边。李书音觉得像在做梦,很不真实。她低头摩挲右手食指,试图缓解局促。
“一颗心悬着也是悬着,与其独自胡思乱想,不如听听曲看看舞,容自己放松些。”
耳边声音动听,如玉石轻碰,眨眼间又随风散去。
九重仙负手而立,眺望远山。
“姑娘右膝旧伤未愈,需仔细修养才行,否则等病势加重,阴雨天疼痛难忍嘞。”
欠身感谢对方救命之恩。
“膝盖位置泥土最厚,伤势最重。如果我没猜错,你应该是一路跪拜至此。
能遇到你这样至情至性的人,是他的福气。”
口气平淡得仿佛二人认识多年。
群山之间,流云翻滚,一行白鹭穿行其中。
李书音想到自己被困在金丝笼,想到魏溪亭身陷囹圄。
“遇到我,他很不幸。我别无他法,除了拜拜佛祖,为他求个恩典。”
“也许,他甘之如饴呢。”
疑惑地看向九重仙,那人却仍半眯着眼,眺望远方。
“他兄长说,他救我只是顺带。”
九重仙失笑,把目光挪到她身上,问:“那你如何看待?”
怎么看?李书音懵了。
小沙弥抱琴跑来,九重仙撕掉伪善笑容,满脸堆笑地迎上去。
仿佛方才的谈话,都是假象……
掸净石桌石凳的灰尘,九重仙邀她就坐。
先前初见,觉得惊艳,但李书音不理解世人为什么说九重仙美得雌雄莫辨。直到见他戴上面具,遮住俊美面庞,独留一双星眸,她才懂得。
那张脸,美则美矣,却不真实,像画儿里走出来的谪仙。
一旦挡住了,只剩眼波流转,那股子魅惑劲儿便如维持生命的气息,容不得人屏蔽。
九重仙一舞动京城,功底极佳。平转如山茶花绽放,大跳似燕掠横梁,到平缓时又如大漠绿洲里蜿蜒的潺潺溪流……
舞步和琴音完美融合,九重仙身段柔软仿若无骨,步子蹁跹似往九天揽月。
看他跳舞实乃享受。
若非练习过无数遍《天南雁》,凭肌肉记忆弹奏,她只怕早乱了调子。
一曲终了,犹在回味。
摘去银狐面具,九重仙笑眼盈盈地走过来,问她心情好些了吗?
师徒都看着她,她微笑回:“嗯。”
小沙弥乐呵呵地咧嘴,狗腿子一样赞叹:“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看师父跳舞千金难求了。师父,您看看我,现在开始学舞,来得及不?”
轻轻点了点徒弟额头,九重仙笑道:“来不及。”
“为什么?”小沙弥耷拉着脑袋,委屈巴巴地问。
“你劈/腿都费劲,下腰也做不了。”
小沙弥还苦苦央求,表示自己能吃苦。
这样的场景,使李书音想到了初见魏溪亭那天。
也是这样言笑晏晏的场面。
【注释1】出自苏轼《失题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