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王府。
燕狼卫将这里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美其名曰“保护”,实则却是看守。
府中竹亭,谢恒独坐在案前喝酒,而他对面的姬元宗则在一边咳嗽一边低眉批阅着奏折。
“我第一次见到有当皇帝当成你这样的。”
谢恒拧眉看着他,见他咳得快喘不过气来了,最终没忍住伸手拍在他背上。
姬元宗感觉一股至阳内力缓缓流淌进体内,咳嗽的症状好了不少,他抬眸看向谢恒一笑,“多谢大哥。”
谢恒还是那副疏远模样,冷淡开口:“陛下不必亲自看着我,我不会做什么。”
姬元宗摇头一笑,“这话你自己信吗?”
谢恒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低眉饮酒,“你和她说了什么?”
姬元宗:“嗯?”
谢恒:“我这些时日一直在等,等她来杀我,偃鬼骑在藁城一战中死伤近九成,我手中已经没有了可以调动的兵权,此时杀我最容易。”
姬元宗目光平静地看着谢恒,“不是朕和她说了什么,是她和朕说了什么。自王师还朝那日她就找朕说了,藁城那封托孤圣旨依旧要作数,如晦年幼,担这江山重任总是牵强的。她愿嫁司徒纯,一是因为心中欢喜,二是为安国祚、守太平。司徒纯说他永不会掀起兵祸,她是信的,但天下人未必信,北燕的文武百官未必信,不信便会生猜疑,猜疑则会延绵出祸事,所以她愿嫁大梁,以安北燕之心。”
“大哥,我死后,如晦和北燕江山就交给你了。”
谢恒对上他的目光,“你就不怕我谋朝篡位?”
姬元宗一笑,“我当时也是这么问阿离的,她说你不会,北燕历经此战,再经不起一丝波澜,若起内斗,北燕怕是要亡国了,你那么聪明怎么看不明白。”
谢恒:“我可以等,时机得当,事可尽成。”
“呵,我是嫁人了,又不是死了。”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谢恒身形一顿。
姬元宗回眸看向站在竹园门口的苏恨离,无奈道:“你怎么来了?今日不是该试常服了吗?”
苏恨离抬脚就踏入竹园,继而嘴角一抽,“你还好意思说,足足三千六百五十七件。”
姬元宗一叹,“那只是夏裳,春秋冬你都还没试。”
苏恨离:“……”
听听,这是人话吗?
姬元宗:“你一生要穿的衣裳大婚前都要准备好,还有……不许在心里骂我。”
苏恨离:“我没有。”
姬元宗:“你脸上写着呢。”
这两人相处不像君臣,像村口为了一块糖都能打起来的稚童。
苏恨离:“……”
她不想说话了,阔步走进竹亭,回头一看才发现身后的人没了,探着头往后面喊道:“壮!大壮!药呢。”
何大壮:“唔……右相大人啊,这儿的竹子真好看,还带着一股香味……我能掰几截回去做竹筒饭吗?”
苏恨离:“……”
吃吃吃,就知道吃,和温寻一个德性!
姬元宗看得出苏恨离有话和谢恒说,起身捶了捶坐僵的腰,“我去找孟姑娘喝药,你们聊……”
姬元宗在苏恨离面前,从来不会自称“朕”,更加没有帝王的架子。
苏恨离坐到了姬元宗的位置上,垂眸扫了几眼奏折,就拿起笔替姬元宗批阅了起来,那如出一辙的字迹连谢恒看得都是一愣。
谢恒:“你会他的字?”
苏恨离:“我爹生前仿得一手好字,怎么?他没把这本事教你?”
谢恒:“便是字迹一样,你就这么越俎代庖地替他处理国事?”
苏恨离:“一生多疑的是先帝,两相猜忌的是史书里的帝王将相,而他是姬元宗,我是苏恨离,我们之间没有那些。”
谢恒被这话说得愣神,他自幼在谢家和生母那里学的东西里没有这些,更没有见过、听说过哪朝哪代的帝王和将军之间是如此相处的。
——两相信任,生死不疑。
“刚才说什么来着?你想和你小侄子抢皇位?”苏恨离语气平淡地将话题扯回之前,“也是,你一辈子都在求这些东西。”
“想求两国和平不一定非要和亲。”
“那靠什么?开战吗?还是一统天下?以北燕如今的国力做得到吗?”
谢恒默然。
姬元宗是个好皇帝,江晚寒亦是在北燕朝堂上耗尽一生心血,可北燕的天灾人祸依旧源源不断。
他不禁想起,流觞国师常提起的“国运”,时也命也,中原混战百年,除了当年周武帝曾一统天下,下一个可一统天下的人会生在大梁。
“谢恒,十年……”
苏恨离放下笔,看向谢恒,“我护姬如晦十年,若待他长大后无为帝之才德,你可取而代之,作为代价,你要辅佐姬如晦治理北燕十年,还北燕一片净土。当然,若这十年我看不到北燕强盛、海晏河清,我就回来杀了你。”
谢恒一笑,“阿离这话太狡猾了,一国强盛和海晏河清的界限本就模糊,而且姬如晦若是真有为帝之才德,那岂不是我一生都不能谋夺帝?”
“或者,我可以现在杀了你。”苏恨离眸中闪过杀意道。
谢恒摇头苦笑,他们这一生终究走进了绝路。
“不必,我心甘情愿入你的彀中。”
……
大婚前三天,苏悔之终于日夜兼程地从南楚赶回了北燕,到将军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司徒纯,单方面打了一架。
那日的将军府格外热闹,连温爷爷都不在府门口坐着了,搬着他的小板凳到了院里,和家将们一起看热闹。
姬元宗这位北燕皇帝坐在家将堆里一点不违和,还顺手接过了温爷爷递来的窝窝头吃了两口,由衷夸赞道:“老爷子这手艺真不错。”
温爷爷也是一点不谦虚,嘴角的笑容带着几分骄傲,“那是,现在你们这些小娃娃不爱吃粗粮,实际上这是好东西……”
姬元宗连忙点头,给足了老人家面子,然后才朝庭院中打得正酣的两人道:“悔之啊,别打脸,过两天要成亲了,打脸不好看……阿玄啊,不能因为他是阿离的哥哥就手下留情,打他脸,狠狠得打……”
姬元宗和苏悔之的“积怨”也是从小时候开始的,谁能打苏悔之一顿,他都高兴。
“元宗哥哥在说什么?”
一个含笑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姬元宗背后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回头瞥见苏恨离正笑容温和地站在那里瞧他,急忙将手里的窝窝头塞进嘴里,拍拍手就要起身,含糊道:“阿离,我宫中还有要事,这便回去处理了。”
苏恨离按住他的肩膀又给人按回了台阶上,眼神凉飕飕道:“处理什么?我刚从宫里出来,你案上堆积的奏折我都批完了。”
她给他当牛做马,他在她府中闯祸。
“坐着吧,喜欢就接着看。”苏恨离边说边往他手里塞了个暖炉。
初冬的天总是冷的。
姬元宗笑了一下,是那种没有帝王身份的枷锁,简单干净的笑。
苏悔之和司徒纯这一架从白日打到夜里,姬元宗像个损友硬生生在旁边“摇旗呐喊”了一日,等婉妃来接他回宫时,他还在那里讨人厌地说着。
婉妃和苏恨离站在一处,看着姬元宗的样子,不由笑了,“很久都没见过陛下这么开心了,陛下只有在大将军面前才会像个孩子……”
苏恨离闻言一愣。
婉妃笑道:“因为他知道他的大将军会守着他、纵着他,不是因为他是北燕帝王,仅仅因为他是姬元宗。可陛下又说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两国婚事定下来后,他很高兴——他说,他找到一个能代替他守着大将军一辈子的人。”
她的帝王和大将军都是极好的人,可惜他们没有走到一起。
……
后史有记,仁宗七年冬,雪落皇城,普天同庆……
天子娶亲,公主出嫁。
大梁迎亲的王帐铺了百里红毯,公主的嫁妆也足足有百里长,仪仗锣鼓喧天地自北燕往大梁而去……
皇宫门口,帝王率百官亲送长公主出嫁。
江晚寒站在百官之首望着远去的迎亲队伍,叹息道:“他做到了他父皇还有梁武帝一生都没做到的事情,把北燕的大将军娶回大梁。”
姬元宗望着队伍前脊背笔直的少年帝王,笑道:“他不仅做到了,还以梁国国礼、皇后之位、百里红妆,将人娶回了大梁。”
命数如此,缘分天定。
出了皇城十余里,一袭红装的少年帝王先下了马,步伐匆匆地朝花轿走去,这可吓坏了一众送亲的宫女嬷嬷,大惊道:“陛下,这是做什么?!”
少年帝王站在花轿前,微微躬身,笑如春风般伸出一只手,“阿离,走吧。”
红帘自内掀开,嬷嬷们往里一看,差点吓晕了过去,只见上轿前凤冠霞帔的新娘不知何时早就卸了凤冠朱钗,一身华贵的凤服也被简单利索的红衣取代,最不合礼法的是……将军手中那两把剑是何时带上花轿的!!
苏恨离掀帘看向轿外的司徒纯时,不禁一愣。
纷纷大雪中,少年帝王一袭红装,长身玉立,宽肩窄腰,本就有着这世上最好的皮囊,盈着笑的一眉一目又好似长在她心坎里一样。
穿红衣更好看了,苏恨离心里叹息道。
她不得不承认,她的色心不合时宜地动了。
“你怎么知道我要走了?”苏恨离眨眼问他。
司徒纯一笑,雪花落在他的眼睫上,“真让你慢悠悠坐着花轿,一路颠簸到大梁,我怕你就不嫁了。”
苏恨离眨了眨眼,心说:不会,你生得这么好看,我怎么会不嫁?
嘴上说的却是,“我要是真不嫁了呢?”
司徒纯也眨了眨眼,“我便坐在地上撒泼,当场哭成你看。”
苏恨离:“……”
好好好!好一个混账东西。
她有点气蒙了,一时没反应过来,被司徒纯紧紧握住手从轿中拉了出来。
少年高兴得像个孩子,走在前面笑着道:“走了,阿离。”
一盏茶后,杨丰年这个御林军统领兼迎亲队伍统领差点没当场两眼一闭去见先帝,眼睁睁瞧着一双红衣、两匹骏马在大雪中扬尘而去,那个不靠谱的一国之君临行前只留了一句——不必跟着了,仪仗如常前往大梁,大婚之日前我们会赶回盛京。
迎亲!迎亲!这是迎亲!结果新郎和新娘两人跑了,这就什么事啊?
杨丰年觉得他安安稳稳熬得告老还乡的难度甚大!
……
“去哪儿?”
风雪中,马上的那袭红衣回眸问他。
司徒纯脸上的笑意就没减过,“天大地大,阿离想去哪儿我们便去哪儿。”
苏恨离瞧着他,也笑了,“好。”
司徒纯自始至终求的只是她能满心欢喜,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无拘无束的。
——只是他的阿离,不是谁的大将军。
燕狼卫将这里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美其名曰“保护”,实则却是看守。
府中竹亭,谢恒独坐在案前喝酒,而他对面的姬元宗则在一边咳嗽一边低眉批阅着奏折。
“我第一次见到有当皇帝当成你这样的。”
谢恒拧眉看着他,见他咳得快喘不过气来了,最终没忍住伸手拍在他背上。
姬元宗感觉一股至阳内力缓缓流淌进体内,咳嗽的症状好了不少,他抬眸看向谢恒一笑,“多谢大哥。”
谢恒还是那副疏远模样,冷淡开口:“陛下不必亲自看着我,我不会做什么。”
姬元宗摇头一笑,“这话你自己信吗?”
谢恒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低眉饮酒,“你和她说了什么?”
姬元宗:“嗯?”
谢恒:“我这些时日一直在等,等她来杀我,偃鬼骑在藁城一战中死伤近九成,我手中已经没有了可以调动的兵权,此时杀我最容易。”
姬元宗目光平静地看着谢恒,“不是朕和她说了什么,是她和朕说了什么。自王师还朝那日她就找朕说了,藁城那封托孤圣旨依旧要作数,如晦年幼,担这江山重任总是牵强的。她愿嫁司徒纯,一是因为心中欢喜,二是为安国祚、守太平。司徒纯说他永不会掀起兵祸,她是信的,但天下人未必信,北燕的文武百官未必信,不信便会生猜疑,猜疑则会延绵出祸事,所以她愿嫁大梁,以安北燕之心。”
“大哥,我死后,如晦和北燕江山就交给你了。”
谢恒对上他的目光,“你就不怕我谋朝篡位?”
姬元宗一笑,“我当时也是这么问阿离的,她说你不会,北燕历经此战,再经不起一丝波澜,若起内斗,北燕怕是要亡国了,你那么聪明怎么看不明白。”
谢恒:“我可以等,时机得当,事可尽成。”
“呵,我是嫁人了,又不是死了。”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谢恒身形一顿。
姬元宗回眸看向站在竹园门口的苏恨离,无奈道:“你怎么来了?今日不是该试常服了吗?”
苏恨离抬脚就踏入竹园,继而嘴角一抽,“你还好意思说,足足三千六百五十七件。”
姬元宗一叹,“那只是夏裳,春秋冬你都还没试。”
苏恨离:“……”
听听,这是人话吗?
姬元宗:“你一生要穿的衣裳大婚前都要准备好,还有……不许在心里骂我。”
苏恨离:“我没有。”
姬元宗:“你脸上写着呢。”
这两人相处不像君臣,像村口为了一块糖都能打起来的稚童。
苏恨离:“……”
她不想说话了,阔步走进竹亭,回头一看才发现身后的人没了,探着头往后面喊道:“壮!大壮!药呢。”
何大壮:“唔……右相大人啊,这儿的竹子真好看,还带着一股香味……我能掰几截回去做竹筒饭吗?”
苏恨离:“……”
吃吃吃,就知道吃,和温寻一个德性!
姬元宗看得出苏恨离有话和谢恒说,起身捶了捶坐僵的腰,“我去找孟姑娘喝药,你们聊……”
姬元宗在苏恨离面前,从来不会自称“朕”,更加没有帝王的架子。
苏恨离坐到了姬元宗的位置上,垂眸扫了几眼奏折,就拿起笔替姬元宗批阅了起来,那如出一辙的字迹连谢恒看得都是一愣。
谢恒:“你会他的字?”
苏恨离:“我爹生前仿得一手好字,怎么?他没把这本事教你?”
谢恒:“便是字迹一样,你就这么越俎代庖地替他处理国事?”
苏恨离:“一生多疑的是先帝,两相猜忌的是史书里的帝王将相,而他是姬元宗,我是苏恨离,我们之间没有那些。”
谢恒被这话说得愣神,他自幼在谢家和生母那里学的东西里没有这些,更没有见过、听说过哪朝哪代的帝王和将军之间是如此相处的。
——两相信任,生死不疑。
“刚才说什么来着?你想和你小侄子抢皇位?”苏恨离语气平淡地将话题扯回之前,“也是,你一辈子都在求这些东西。”
“想求两国和平不一定非要和亲。”
“那靠什么?开战吗?还是一统天下?以北燕如今的国力做得到吗?”
谢恒默然。
姬元宗是个好皇帝,江晚寒亦是在北燕朝堂上耗尽一生心血,可北燕的天灾人祸依旧源源不断。
他不禁想起,流觞国师常提起的“国运”,时也命也,中原混战百年,除了当年周武帝曾一统天下,下一个可一统天下的人会生在大梁。
“谢恒,十年……”
苏恨离放下笔,看向谢恒,“我护姬如晦十年,若待他长大后无为帝之才德,你可取而代之,作为代价,你要辅佐姬如晦治理北燕十年,还北燕一片净土。当然,若这十年我看不到北燕强盛、海晏河清,我就回来杀了你。”
谢恒一笑,“阿离这话太狡猾了,一国强盛和海晏河清的界限本就模糊,而且姬如晦若是真有为帝之才德,那岂不是我一生都不能谋夺帝?”
“或者,我可以现在杀了你。”苏恨离眸中闪过杀意道。
谢恒摇头苦笑,他们这一生终究走进了绝路。
“不必,我心甘情愿入你的彀中。”
……
大婚前三天,苏悔之终于日夜兼程地从南楚赶回了北燕,到将军府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司徒纯,单方面打了一架。
那日的将军府格外热闹,连温爷爷都不在府门口坐着了,搬着他的小板凳到了院里,和家将们一起看热闹。
姬元宗这位北燕皇帝坐在家将堆里一点不违和,还顺手接过了温爷爷递来的窝窝头吃了两口,由衷夸赞道:“老爷子这手艺真不错。”
温爷爷也是一点不谦虚,嘴角的笑容带着几分骄傲,“那是,现在你们这些小娃娃不爱吃粗粮,实际上这是好东西……”
姬元宗连忙点头,给足了老人家面子,然后才朝庭院中打得正酣的两人道:“悔之啊,别打脸,过两天要成亲了,打脸不好看……阿玄啊,不能因为他是阿离的哥哥就手下留情,打他脸,狠狠得打……”
姬元宗和苏悔之的“积怨”也是从小时候开始的,谁能打苏悔之一顿,他都高兴。
“元宗哥哥在说什么?”
一个含笑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姬元宗背后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回头瞥见苏恨离正笑容温和地站在那里瞧他,急忙将手里的窝窝头塞进嘴里,拍拍手就要起身,含糊道:“阿离,我宫中还有要事,这便回去处理了。”
苏恨离按住他的肩膀又给人按回了台阶上,眼神凉飕飕道:“处理什么?我刚从宫里出来,你案上堆积的奏折我都批完了。”
她给他当牛做马,他在她府中闯祸。
“坐着吧,喜欢就接着看。”苏恨离边说边往他手里塞了个暖炉。
初冬的天总是冷的。
姬元宗笑了一下,是那种没有帝王身份的枷锁,简单干净的笑。
苏悔之和司徒纯这一架从白日打到夜里,姬元宗像个损友硬生生在旁边“摇旗呐喊”了一日,等婉妃来接他回宫时,他还在那里讨人厌地说着。
婉妃和苏恨离站在一处,看着姬元宗的样子,不由笑了,“很久都没见过陛下这么开心了,陛下只有在大将军面前才会像个孩子……”
苏恨离闻言一愣。
婉妃笑道:“因为他知道他的大将军会守着他、纵着他,不是因为他是北燕帝王,仅仅因为他是姬元宗。可陛下又说这是不公平的,所以两国婚事定下来后,他很高兴——他说,他找到一个能代替他守着大将军一辈子的人。”
她的帝王和大将军都是极好的人,可惜他们没有走到一起。
……
后史有记,仁宗七年冬,雪落皇城,普天同庆……
天子娶亲,公主出嫁。
大梁迎亲的王帐铺了百里红毯,公主的嫁妆也足足有百里长,仪仗锣鼓喧天地自北燕往大梁而去……
皇宫门口,帝王率百官亲送长公主出嫁。
江晚寒站在百官之首望着远去的迎亲队伍,叹息道:“他做到了他父皇还有梁武帝一生都没做到的事情,把北燕的大将军娶回大梁。”
姬元宗望着队伍前脊背笔直的少年帝王,笑道:“他不仅做到了,还以梁国国礼、皇后之位、百里红妆,将人娶回了大梁。”
命数如此,缘分天定。
出了皇城十余里,一袭红装的少年帝王先下了马,步伐匆匆地朝花轿走去,这可吓坏了一众送亲的宫女嬷嬷,大惊道:“陛下,这是做什么?!”
少年帝王站在花轿前,微微躬身,笑如春风般伸出一只手,“阿离,走吧。”
红帘自内掀开,嬷嬷们往里一看,差点吓晕了过去,只见上轿前凤冠霞帔的新娘不知何时早就卸了凤冠朱钗,一身华贵的凤服也被简单利索的红衣取代,最不合礼法的是……将军手中那两把剑是何时带上花轿的!!
苏恨离掀帘看向轿外的司徒纯时,不禁一愣。
纷纷大雪中,少年帝王一袭红装,长身玉立,宽肩窄腰,本就有着这世上最好的皮囊,盈着笑的一眉一目又好似长在她心坎里一样。
穿红衣更好看了,苏恨离心里叹息道。
她不得不承认,她的色心不合时宜地动了。
“你怎么知道我要走了?”苏恨离眨眼问他。
司徒纯一笑,雪花落在他的眼睫上,“真让你慢悠悠坐着花轿,一路颠簸到大梁,我怕你就不嫁了。”
苏恨离眨了眨眼,心说:不会,你生得这么好看,我怎么会不嫁?
嘴上说的却是,“我要是真不嫁了呢?”
司徒纯也眨了眨眼,“我便坐在地上撒泼,当场哭成你看。”
苏恨离:“……”
好好好!好一个混账东西。
她有点气蒙了,一时没反应过来,被司徒纯紧紧握住手从轿中拉了出来。
少年高兴得像个孩子,走在前面笑着道:“走了,阿离。”
一盏茶后,杨丰年这个御林军统领兼迎亲队伍统领差点没当场两眼一闭去见先帝,眼睁睁瞧着一双红衣、两匹骏马在大雪中扬尘而去,那个不靠谱的一国之君临行前只留了一句——不必跟着了,仪仗如常前往大梁,大婚之日前我们会赶回盛京。
迎亲!迎亲!这是迎亲!结果新郎和新娘两人跑了,这就什么事啊?
杨丰年觉得他安安稳稳熬得告老还乡的难度甚大!
……
“去哪儿?”
风雪中,马上的那袭红衣回眸问他。
司徒纯脸上的笑意就没减过,“天大地大,阿离想去哪儿我们便去哪儿。”
苏恨离瞧着他,也笑了,“好。”
司徒纯自始至终求的只是她能满心欢喜,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无拘无束的。
——只是他的阿离,不是谁的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