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秋风知了残余几声。帝都城的夜,比平原郡凉的更快一些。姜桐拉紧披风,从书架上随意抽出几本,携在身上,转头又悄悄地溜回房中。
长久养成地习惯,一时半会,哪能改过来。更何况,今日方到陌生之境,姜桐原本偏少的困意,此时更是所剩无几。
无处打发,她还是迈进了“特意”为她所建的书房之内。
“大梁皇帝录……”
姜桐随意拣出一本,伏在桌案前,细看了起来。
“圣上夜半心火上头,急召明妃速至武台殿。明妃治火甚是奇效,圣上身子孱弱,适得其反。引得旧疾复发,翌日称病。容妃闻之泣不成声,遂至,与明妃一道服侍圣上身侧。三人两夜,缱绻不离……”
姜桐轻声读开。但内容愈发奇怪,她当即一把子将书合上。
“这内容……”姜桐心生怪异,耳边泛出点点微红。
这等宫廷秘事,怎的这般仔细地记载下来。不仅如此,还沦落在外,传到了自己手中。姜桐不禁探究起。手中合上的“大梁皇帝录”,又被她打开一道口。
姜桐大致翻看一番,书中所言,却是让她哭笑不得。
简而言之——
有妃嫔为争着宠爱者:暗下手段,娇声媚眼,骄柔造作,无所不及。
有宫女私下暗骂者:嬷嬷心狠,娘娘手黑,皇帝抠门。
有侍卫抱怨愤气者:皇子桀骜,公主任性,大臣个个都有病。
这般“不正经”竟然会出现在将军府中,姜桐越发觉着不可思议。单看其名,旁人定会以为这其中记载,大梁历代皇帝的英明神武丰功伟绩之类……
可里面事实却是截然相反。亦或者说,书中所写,大部分皆是大梁开国皇帝——成帝,那个朝代,后宫朝廷之事。
至于其它,不过几语闲扯。可以说得上是作者自述,些许玩笑话而已。姜桐快速翻看,口中不禁笑出声来。
“小姐……”萧萧“幽幽之声”飘了进来。姜桐立即收住捂住嘴。
“夫人可是交待过了。明日正事要紧,小姐可不能耽搁了……”萧萧不放心,再次轻声提醒。
听到萧萧口中的“正事”,姜桐立即焉了下来哪里来得正事。不过又是被拉出去,令人“观赏”的一天。以供赵氏“炫耀”,满足她的内心所愿。
今日是将军府,明日是她那外祖赵家。听闻后日,武阳候府还有场筵席。当真是一刻都不得消停下。
明明知晓自己女儿长途颠簸,却仍旧安排的满满当当。不知是有心,或是根本无意,毫不在乎罢了!
姜桐目色冰冷。大大凤眼中,白日所见之笑意,全然不见。与那个眉眼弯起的乖巧女儿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
翌日寅时三刻,平旦未出。
帝都城,将军府某处小院之中。一间雅阁房间内,已有微弱烛火升起。
萧萧一推入门,便见素日里那个赖于床榻上的小姐。竟然已经穿好衣裳,坐立铜镜面前。
“小……小姐?”萧萧轻声试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怕你小姐被人掉包了?”萧萧傻眼之色,忍不住让姜桐打趣道。
萧萧忙摇头:“方才还有怀疑……”她是没敢确认,但小姐一开口,便全然“露了馅”。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萧萧看着自家小姐如此懂事,心里不免又是一阵泛酸。早知如此,平原郡那会子,她就不该天天念叨。
“眼下知晓这帝都城不好待了?”姜桐笑笑不在意,柔声哄道:“一时之景,待我们回了平原郡,可不许再整日在我耳边念叨了。”
萧萧赶忙点头,似小鸡啄米般。她才不愿小姐待着这里受气,更不愿看到小姐整日钻心扮演,假笑示人。
偌大的帝都城,孤寂的将军府。主仆二人相依为命,有思念,有归处,便不会觉着前路难进。
窗外打进一丝初生朝亮,温柔地落在二人身上。窗外墙边下的少年身影,亦然默默守护。连羿暗暗起誓,定不会让小姐受得一丝伤害。
将军府外,门口的赵氏晃悠悠踏出。美目止不住的欣喜,快要溢出。然下一刻,流转的眸光却是定在了门口一处素色衣裳上。
“桐桐……”赵氏看着面前的小女儿,赫然一愣。
“怎起得这般早,昨夜歇息的可还习惯?”
昨日一家团圆,赵氏心下自然是欢喜得紧。想着明日带上小女儿,返回赵家。即便入了夜,也难消她心头感概激动之情。
好不容易盼到第二日,赵氏当即起身准备着。没想到,一出门,竟还有人比她更早先一步。眼下天不过初亮,还犹有一份朦胧盖着上空。
“有母亲悉心照料,将一切安排妥当,女儿当然休息得当。”姜桐善解人意道:“今日母亲回赵家,亦是女儿初登外祖家,自得早早准备好。”
赵氏心头一软,看着如此懂事的小女儿,不免又有几分心疼。这般年岁,该是冲在她怀中撒娇使性之时。怎的反了过来,处处为她这个阿娘着想。
母女两人,又是好一番情深意切,泪眼婆娑。
从将军府至赵家,约莫跨了半个帝都城。路途之远,姜桐和赵氏同乘一辆马车。一路上,赵氏便掐着这点子空,口中絮絮念念。
姜桐仔细地听着,无外乎都是些赵家之事。
赵家人口不似姜家这般简单。光是赵家现任家主赵原,她的外祖,膝下就有五子三女,更别提赵氏其他旁支了。
不过,也无需费心。与赵氏一母同胞,嫡出的只有二子一女。那便是其大哥与三哥,她的嫡亲舅舅赵信与赵义。
赵家家主赵原今已过花甲之年,却任把持着家主之位。不同与姜偃中一样做个潇洒闲人,醉心隐退居于千里之外的平原郡。
虽已不再过问朝堂之事,赵家大部分的事务都是交与赵信处理,但幕后真正能做决定代表赵家的还是只有赵原。
而今,帝都城内只有姜风庭与赵信二位将军驻守于此。皇上特封赵氏三子赵义为骠骑大将军,奉命镇守边关。驻守于凉州之地,无召不得返回。
赵氏一门历来深得皇帝信任。听闻是从成帝起兵伊始,最早跟于身侧之人。
也不乏有人暗说,赵氏一族其实乃是当今皇室祁家的家仆暗将。不然也不可能历代皆手握重兵,且从未失势过。姜家说来也是不差的,可还是比不上赵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待马车摇摇晃晃地停下,对赵家,姜桐也摸清了个大概。
“你外祖最喜,便是桐桐这般灵巧识礼的小辈。”提及自己阿爹,赵氏仿佛想到了什么高兴之事,乐滋滋道:
“桐桐喜书,这回来到赵家,阿娘保准让你满意!”
赵氏话语斩钉截铁,满目皆是自信。姜桐心生不好念头,然面上还得作出一副期待模样。
母女二人刚下马车,迎面便从赵家门口,凑上来了一个爽利妇人。
“宁娘,怎生来得这般早!瞧我这头忙得,闻见声儿,当即便匆忙出门,亏得赶上了。”妇人话虽埋怨之意,但从眼底的笑意可以看出,极为欢喜。
赵氏名孟宁,宁娘便是赵氏闺名。
“还得麻烦嫂嫂了……宁娘一时乐得心急,脚下自然快了些。”赵氏难得生出一丝羞涩。都已经快当祖母的人了,还是这般急躁。
“桐桐,这是你大舅母。”话音一转,赵氏立刻将身后的小女儿拉了出来:“嫂嫂可还记得……”
姜桐早已备好,此下突然被拉出,也不会觉得意外。
“大舅母。”熟悉的轻柔细语,在她心底已经演变千万回。
“模样当真是像极了你阿娘……真是个乖巧人儿……”李氏一脸怜爱,许是让她想到了少时的赵氏。
赵家当家主母,赵氏的大嫂,李氏。刚嫁入赵家之时,赵氏年龄尚小,所以这心里也是把她待自己女儿一般,二人关系极好。
赵氏听得此番言语,眼里亦是骄傲。
两人一番叙旧,当中还“邀着”姜桐一道作陪。不时指点两声,又或是将话音转到姜桐身上来。
这个将军府的小女儿,亦是现下赵家最小的外孙女。当然是得“捧在手心”,一时稀奇罢了。
姜桐跟在二人身后头,对这赵家的概况再次有了个了解。
赵信与李氏膝下共有三子。大儿与二子早已成家,一个被安排去了边关和赵义一道,一个南下去了岭南。也只有三子尚未成家,而今已送去军中,好生磨炼一番。
对于她那个外祖——赵原。倒是个“有意思”的小老头。
出身武将世家,偏偏对文人圣贤书着迷。听不得别人挑赵家毛病,只为一句武将粗俗,便立志要读遍圣贤书。
为此,还将最为疼爱的小女儿,许给了世代清贵,诗礼人家姜风庭。奈何……不爱文只爱武的姜风庭,还是没能讨得赵原的欢心。
对于自己严格以待,对起儿女小辈来,赵原更是不手软。旁支插不上手,但在他这里不管是嫡出庶出,只要是他赵原的子女。自满三岁起,每日四个时辰苦读圣贤,男子的武功亦是不能断下。
要得便是文武双全,德才兼备。
在这般严厉苛刻教导之下,终不负有心人。出了个庶出子,亦能考取功名,最后还能入了太学。这般情形,外人对赵家的流言蜚语,亦是逐渐消退。
长久养成地习惯,一时半会,哪能改过来。更何况,今日方到陌生之境,姜桐原本偏少的困意,此时更是所剩无几。
无处打发,她还是迈进了“特意”为她所建的书房之内。
“大梁皇帝录……”
姜桐随意拣出一本,伏在桌案前,细看了起来。
“圣上夜半心火上头,急召明妃速至武台殿。明妃治火甚是奇效,圣上身子孱弱,适得其反。引得旧疾复发,翌日称病。容妃闻之泣不成声,遂至,与明妃一道服侍圣上身侧。三人两夜,缱绻不离……”
姜桐轻声读开。但内容愈发奇怪,她当即一把子将书合上。
“这内容……”姜桐心生怪异,耳边泛出点点微红。
这等宫廷秘事,怎的这般仔细地记载下来。不仅如此,还沦落在外,传到了自己手中。姜桐不禁探究起。手中合上的“大梁皇帝录”,又被她打开一道口。
姜桐大致翻看一番,书中所言,却是让她哭笑不得。
简而言之——
有妃嫔为争着宠爱者:暗下手段,娇声媚眼,骄柔造作,无所不及。
有宫女私下暗骂者:嬷嬷心狠,娘娘手黑,皇帝抠门。
有侍卫抱怨愤气者:皇子桀骜,公主任性,大臣个个都有病。
这般“不正经”竟然会出现在将军府中,姜桐越发觉着不可思议。单看其名,旁人定会以为这其中记载,大梁历代皇帝的英明神武丰功伟绩之类……
可里面事实却是截然相反。亦或者说,书中所写,大部分皆是大梁开国皇帝——成帝,那个朝代,后宫朝廷之事。
至于其它,不过几语闲扯。可以说得上是作者自述,些许玩笑话而已。姜桐快速翻看,口中不禁笑出声来。
“小姐……”萧萧“幽幽之声”飘了进来。姜桐立即收住捂住嘴。
“夫人可是交待过了。明日正事要紧,小姐可不能耽搁了……”萧萧不放心,再次轻声提醒。
听到萧萧口中的“正事”,姜桐立即焉了下来哪里来得正事。不过又是被拉出去,令人“观赏”的一天。以供赵氏“炫耀”,满足她的内心所愿。
今日是将军府,明日是她那外祖赵家。听闻后日,武阳候府还有场筵席。当真是一刻都不得消停下。
明明知晓自己女儿长途颠簸,却仍旧安排的满满当当。不知是有心,或是根本无意,毫不在乎罢了!
姜桐目色冰冷。大大凤眼中,白日所见之笑意,全然不见。与那个眉眼弯起的乖巧女儿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
翌日寅时三刻,平旦未出。
帝都城,将军府某处小院之中。一间雅阁房间内,已有微弱烛火升起。
萧萧一推入门,便见素日里那个赖于床榻上的小姐。竟然已经穿好衣裳,坐立铜镜面前。
“小……小姐?”萧萧轻声试探,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怕你小姐被人掉包了?”萧萧傻眼之色,忍不住让姜桐打趣道。
萧萧忙摇头:“方才还有怀疑……”她是没敢确认,但小姐一开口,便全然“露了馅”。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萧萧看着自家小姐如此懂事,心里不免又是一阵泛酸。早知如此,平原郡那会子,她就不该天天念叨。
“眼下知晓这帝都城不好待了?”姜桐笑笑不在意,柔声哄道:“一时之景,待我们回了平原郡,可不许再整日在我耳边念叨了。”
萧萧赶忙点头,似小鸡啄米般。她才不愿小姐待着这里受气,更不愿看到小姐整日钻心扮演,假笑示人。
偌大的帝都城,孤寂的将军府。主仆二人相依为命,有思念,有归处,便不会觉着前路难进。
窗外打进一丝初生朝亮,温柔地落在二人身上。窗外墙边下的少年身影,亦然默默守护。连羿暗暗起誓,定不会让小姐受得一丝伤害。
将军府外,门口的赵氏晃悠悠踏出。美目止不住的欣喜,快要溢出。然下一刻,流转的眸光却是定在了门口一处素色衣裳上。
“桐桐……”赵氏看着面前的小女儿,赫然一愣。
“怎起得这般早,昨夜歇息的可还习惯?”
昨日一家团圆,赵氏心下自然是欢喜得紧。想着明日带上小女儿,返回赵家。即便入了夜,也难消她心头感概激动之情。
好不容易盼到第二日,赵氏当即起身准备着。没想到,一出门,竟还有人比她更早先一步。眼下天不过初亮,还犹有一份朦胧盖着上空。
“有母亲悉心照料,将一切安排妥当,女儿当然休息得当。”姜桐善解人意道:“今日母亲回赵家,亦是女儿初登外祖家,自得早早准备好。”
赵氏心头一软,看着如此懂事的小女儿,不免又有几分心疼。这般年岁,该是冲在她怀中撒娇使性之时。怎的反了过来,处处为她这个阿娘着想。
母女两人,又是好一番情深意切,泪眼婆娑。
从将军府至赵家,约莫跨了半个帝都城。路途之远,姜桐和赵氏同乘一辆马车。一路上,赵氏便掐着这点子空,口中絮絮念念。
姜桐仔细地听着,无外乎都是些赵家之事。
赵家人口不似姜家这般简单。光是赵家现任家主赵原,她的外祖,膝下就有五子三女,更别提赵氏其他旁支了。
不过,也无需费心。与赵氏一母同胞,嫡出的只有二子一女。那便是其大哥与三哥,她的嫡亲舅舅赵信与赵义。
赵家家主赵原今已过花甲之年,却任把持着家主之位。不同与姜偃中一样做个潇洒闲人,醉心隐退居于千里之外的平原郡。
虽已不再过问朝堂之事,赵家大部分的事务都是交与赵信处理,但幕后真正能做决定代表赵家的还是只有赵原。
而今,帝都城内只有姜风庭与赵信二位将军驻守于此。皇上特封赵氏三子赵义为骠骑大将军,奉命镇守边关。驻守于凉州之地,无召不得返回。
赵氏一门历来深得皇帝信任。听闻是从成帝起兵伊始,最早跟于身侧之人。
也不乏有人暗说,赵氏一族其实乃是当今皇室祁家的家仆暗将。不然也不可能历代皆手握重兵,且从未失势过。姜家说来也是不差的,可还是比不上赵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待马车摇摇晃晃地停下,对赵家,姜桐也摸清了个大概。
“你外祖最喜,便是桐桐这般灵巧识礼的小辈。”提及自己阿爹,赵氏仿佛想到了什么高兴之事,乐滋滋道:
“桐桐喜书,这回来到赵家,阿娘保准让你满意!”
赵氏话语斩钉截铁,满目皆是自信。姜桐心生不好念头,然面上还得作出一副期待模样。
母女二人刚下马车,迎面便从赵家门口,凑上来了一个爽利妇人。
“宁娘,怎生来得这般早!瞧我这头忙得,闻见声儿,当即便匆忙出门,亏得赶上了。”妇人话虽埋怨之意,但从眼底的笑意可以看出,极为欢喜。
赵氏名孟宁,宁娘便是赵氏闺名。
“还得麻烦嫂嫂了……宁娘一时乐得心急,脚下自然快了些。”赵氏难得生出一丝羞涩。都已经快当祖母的人了,还是这般急躁。
“桐桐,这是你大舅母。”话音一转,赵氏立刻将身后的小女儿拉了出来:“嫂嫂可还记得……”
姜桐早已备好,此下突然被拉出,也不会觉得意外。
“大舅母。”熟悉的轻柔细语,在她心底已经演变千万回。
“模样当真是像极了你阿娘……真是个乖巧人儿……”李氏一脸怜爱,许是让她想到了少时的赵氏。
赵家当家主母,赵氏的大嫂,李氏。刚嫁入赵家之时,赵氏年龄尚小,所以这心里也是把她待自己女儿一般,二人关系极好。
赵氏听得此番言语,眼里亦是骄傲。
两人一番叙旧,当中还“邀着”姜桐一道作陪。不时指点两声,又或是将话音转到姜桐身上来。
这个将军府的小女儿,亦是现下赵家最小的外孙女。当然是得“捧在手心”,一时稀奇罢了。
姜桐跟在二人身后头,对这赵家的概况再次有了个了解。
赵信与李氏膝下共有三子。大儿与二子早已成家,一个被安排去了边关和赵义一道,一个南下去了岭南。也只有三子尚未成家,而今已送去军中,好生磨炼一番。
对于她那个外祖——赵原。倒是个“有意思”的小老头。
出身武将世家,偏偏对文人圣贤书着迷。听不得别人挑赵家毛病,只为一句武将粗俗,便立志要读遍圣贤书。
为此,还将最为疼爱的小女儿,许给了世代清贵,诗礼人家姜风庭。奈何……不爱文只爱武的姜风庭,还是没能讨得赵原的欢心。
对于自己严格以待,对起儿女小辈来,赵原更是不手软。旁支插不上手,但在他这里不管是嫡出庶出,只要是他赵原的子女。自满三岁起,每日四个时辰苦读圣贤,男子的武功亦是不能断下。
要得便是文武双全,德才兼备。
在这般严厉苛刻教导之下,终不负有心人。出了个庶出子,亦能考取功名,最后还能入了太学。这般情形,外人对赵家的流言蜚语,亦是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