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人候于门前,见许贵从车上下来,不禁有些失望。
自从见了盘安周氏的雕漆,二公子日日念叨着要见一见这位妙龄巧手,听说人今早已至金陵,便着立时着人延请,不想还是无缘得见。
反倒让这位许姓的老师傅借机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来……
管事面上不显,恭敬地笑迎上前,未及开口,又见一名身形瘦弱、衣着简单的少女紧随其后下了车。
周河弥被车外的阳光晃了眼,落脚时踉跄了一下,险些没有站稳。
许贵被周河弥摇摇欲坠的架势吓了一跳,见她站稳,又装作若无其事收回了搀扶的手。
管事的声音中带了几分激动,“这位就是周姑娘吧,周氏雕漆坊的掌门人!真是年少有为啊。”
周河弥略微愣了一下,对这番突如其来的赞誉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只有腼腆地笑着,“您过奖了。”
许贵不服气地“哧”了声,颇为落寞地看着周河弥被管事请进杨府。
“许伯伯。”周河弥走了两步,回头冲着许贵眨了眨眼睛。
许贵表面上皱起眉头,暗中却有点欣喜与得意——
小臭丫头,还算有良心。
管事也意识到对许贵的怠慢,连忙笑着赔礼,“许师傅,您也快请。”
许贵抚了抚价值不菲的锦袍,高冷道:“来了。”
周河弥悄然一笑,特意落后许贵半步,让他走在前面。
一路上皆是胜景奇观,纵是许贵来过杨府多次,也不曾深入其中。
门庭雅致,舍前庐后遍植修竹;流溪奔泉,活水出于苍石之间。这般贵气却不落俗庸的景色,想必赫赫皇城之中也难见。
周河弥心下了然,坐拥这一瑰奇园林的杨二公子必定是醉心巧雕妙工之人,也难怪他如此急切地要将她请至此处。
管事将两人带至雅室阶前,独自入内通禀。
许贵小幅度地转转头,向周河弥使眼色,“小弥,谈成之后,可不要忘了伯伯引荐的功劳啊。”
周河弥无言干笑,金陵能匠云集,当初智清师兄能抢下杨氏的订单已实属不易,若想谋求更深的合作,想来不会那么轻松。
话……可不要说太满啊。
“周姑娘,请您入内。”
挂帘被层层掀起,管事低头垂手站于阶上,“许师傅请至偏厅稍候。”
许贵的眉毛皱成一团,短短半日之间就尝遍了“人情冷暖”——周河弥不在时,杨二公子对自己何等热络;如今她来了,自己就要沦落到偏厅去了。
“请。”两位腰似细柳的美貌侍女来到许贵身边为其带路。
许贵眼睁睁看着周河弥进了屋中,想及自己一把年纪、手艺精湛,到头来竟被周河弥那手不伦不类的技巧抢了风头,真是不甘。
周河弥背后一凉,随着管事绕过屏风时用余光向后看去,在许贵眼中见到了一抹浓稠的……哀怨。
她嘴边噙笑,直至见到杨二公子都忘了将嘴角弯起的弧度落下。
杨濯行闻声转过身来,见她笑颜婉丽,眸中不禁也浮上几丝愉悦与惊喜。
“久闻姑娘大名!我本应亲自前去拜会,不料出门前被琐事绊住了脚,这才着人将姑娘请来。”
这位杨二公子的模样与周河弥想象中甚是不同。
他是位年轻公子,身姿潇洒俊逸如修竹,周身文气十足,容貌昳丽更是堪称惊艳。
周河弥的目光在杨濯行身上一触即离,欠了欠身道:“公子客气了。”
杨濯行回身捧出一只雕花锦盒,言语间极为兴奋,“这方漆盘可是出自周姑娘之手?”
周河弥将其接过,只瞧了两眼,便点头道:“正是拙作。”
杨濯行登时两眼放光,“我将贵坊的漆器都一一瞧了个遍,唯有此盘上漆彩明妍,配上巧夺天工的雕刻,刚好将这枝银朱的莲苞与碧枝勾地得到好处!”
“周姑娘你瞧!”他痴性大发,急急走到桌案前,将一纸菡萏图呈于周河弥面前,“这是我一月前有感而作,与漆盘上莲的姿态极为神似,正是我心中赤莲的风情。”
周河弥不曾想遇上了一介痴人,对这股热情既感怀又怯懦。
“实不相瞒,这本是我打算弃掉的一件,只因髹漆时错将朱色与碧色颠倒,做不成原本的百蝶穿花,而漆胎却又做得格外好,终是不忍放弃,这才改了题材。”
杨濯行抚掌称赞,“妙极!真可谓是‘歪打正着’,反而成就了莲枝的风骨。只是……”
周河弥的眼睛微微睁大,若能得这位行家指点一二,于自己来说定有进益。
杨濯行轻叹一口气,略有几分惋惜,“只可惜的是,百十件漆器中,唯有三五件有此等灵动之感,旁的虽说在雕漆之中也称得上精妙绝顶,可在我眼里却是中规中矩,毫无精气。”
三五件——
周河弥稍稍愣了一下,这批漆器早在去年就由父亲和许伯伯设计完成了大半,唯有收尾的几件小物是她接手后独自完成,刚好五只漆盘。
她不敢说自己技艺已然超越父辈,却仍旧暗中开心,作品得了赞誉比自己被人赏识还要雀跃。
“周姑娘,真是抱歉,我说这话多少有些冒犯了。”杨濯行搓了搓手,“我自小喜爱奇巧之物,总是对当今盛行的风格有些偏见。”
周河弥摇了摇头,笑道:“公子莫出此言,我等匠人之手艺虽能借苦练而增长,灵感却不常有。能得公子欣赏,乃雕漆之幸,河弥恬颜,多谢公子有此高山流水之音。”
杨濯行欣喜万分,刚想再取几件精巧漆器与她一同品鉴,却猛然发现,她自进来之后便没有落座,亦没有下人看茶。
他只觉自己乐昏了头,连忙抬手道:“姑娘快快落座,我光顾着说这些闲事,竟慢待了姑娘,真是失礼。”
“快来人,为周姑娘奉茶!”
周河弥颔首道谢,坐于客位,看着首座上笑意盎然的杨濯行。
“我有一不情之请。”杨濯行开门见山,丝毫不绕弯子,“听闻周姑娘是扬州盘安人,地界虽还算丰饶却小了些。不知姑娘是否愿意来金陵立业?杨家保证此后的漆器雕品之于与姑娘、与周氏雕漆合作。”
见周河弥神色淡然,他复又补充道:“在下不才,承蒙宗族庇佑得了入仕的机会,少则三月多则一年便会前往京中任职。届时,姑娘若想将雕漆手艺带往京城,也并非难事。”
周河弥心中一动,抬眸看向他,斟酌着用词,“贵府真是人才济济,听闻在朝为官的才俊不在少数。去年我的师兄便是有幸得了一位京中大人的青睐与引荐,这才同贵府结下了如今的缘分。”
杨濯行闻言更是喜悦,料想她断然不会推拒,毫不设防地笑道;“我竟忘了还有这桩渊源。说来也巧,当初向我兄长推荐贵坊的陆大人,如今已经做了江南百姓的父母官了。”
周河弥浑身一凉,急忙追问,“不知是哪位陆大人,莫非是江南知府陆伯偃大人?”
“正是。”杨濯行点了点头。
周河弥手脚发木。
怎么会这样巧?
陆大人为何要帮一个小小工匠谋得这样珍贵的差事?
他与爹,会不会曾经相识?
杨濯行见周河弥不出声,疑惑地瞧了一眼,“周姑娘,可是有什么事?”
周河弥瞬间笑脸相迎,“只是感叹,实在是太巧了。”
她甚至不知自己是何时有了这变脸的能耐。
杨濯行消了疑心,再度对周河弥发出邀约,“还有更巧的事!十日后是我父亲寿辰,陆大人与我父亲素有旧交,届时也会前来赴宴。周姑娘为寿辰宴上所需漆器准备如此之久,也应当是杨家的客,自然应该收下我这份宴请。”
周河弥难以放下父亲被害的真相,自然要留在金陵探寻一番。
“即是家主大寿,河弥自当来贺。”
杨濯行笑起来,“这几日便由我来尽东道主之谊,我方才所提之事,周姑娘可细细考虑,宴后回应也无妨。”
自从见了盘安周氏的雕漆,二公子日日念叨着要见一见这位妙龄巧手,听说人今早已至金陵,便着立时着人延请,不想还是无缘得见。
反倒让这位许姓的老师傅借机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来……
管事面上不显,恭敬地笑迎上前,未及开口,又见一名身形瘦弱、衣着简单的少女紧随其后下了车。
周河弥被车外的阳光晃了眼,落脚时踉跄了一下,险些没有站稳。
许贵被周河弥摇摇欲坠的架势吓了一跳,见她站稳,又装作若无其事收回了搀扶的手。
管事的声音中带了几分激动,“这位就是周姑娘吧,周氏雕漆坊的掌门人!真是年少有为啊。”
周河弥略微愣了一下,对这番突如其来的赞誉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只有腼腆地笑着,“您过奖了。”
许贵不服气地“哧”了声,颇为落寞地看着周河弥被管事请进杨府。
“许伯伯。”周河弥走了两步,回头冲着许贵眨了眨眼睛。
许贵表面上皱起眉头,暗中却有点欣喜与得意——
小臭丫头,还算有良心。
管事也意识到对许贵的怠慢,连忙笑着赔礼,“许师傅,您也快请。”
许贵抚了抚价值不菲的锦袍,高冷道:“来了。”
周河弥悄然一笑,特意落后许贵半步,让他走在前面。
一路上皆是胜景奇观,纵是许贵来过杨府多次,也不曾深入其中。
门庭雅致,舍前庐后遍植修竹;流溪奔泉,活水出于苍石之间。这般贵气却不落俗庸的景色,想必赫赫皇城之中也难见。
周河弥心下了然,坐拥这一瑰奇园林的杨二公子必定是醉心巧雕妙工之人,也难怪他如此急切地要将她请至此处。
管事将两人带至雅室阶前,独自入内通禀。
许贵小幅度地转转头,向周河弥使眼色,“小弥,谈成之后,可不要忘了伯伯引荐的功劳啊。”
周河弥无言干笑,金陵能匠云集,当初智清师兄能抢下杨氏的订单已实属不易,若想谋求更深的合作,想来不会那么轻松。
话……可不要说太满啊。
“周姑娘,请您入内。”
挂帘被层层掀起,管事低头垂手站于阶上,“许师傅请至偏厅稍候。”
许贵的眉毛皱成一团,短短半日之间就尝遍了“人情冷暖”——周河弥不在时,杨二公子对自己何等热络;如今她来了,自己就要沦落到偏厅去了。
“请。”两位腰似细柳的美貌侍女来到许贵身边为其带路。
许贵眼睁睁看着周河弥进了屋中,想及自己一把年纪、手艺精湛,到头来竟被周河弥那手不伦不类的技巧抢了风头,真是不甘。
周河弥背后一凉,随着管事绕过屏风时用余光向后看去,在许贵眼中见到了一抹浓稠的……哀怨。
她嘴边噙笑,直至见到杨二公子都忘了将嘴角弯起的弧度落下。
杨濯行闻声转过身来,见她笑颜婉丽,眸中不禁也浮上几丝愉悦与惊喜。
“久闻姑娘大名!我本应亲自前去拜会,不料出门前被琐事绊住了脚,这才着人将姑娘请来。”
这位杨二公子的模样与周河弥想象中甚是不同。
他是位年轻公子,身姿潇洒俊逸如修竹,周身文气十足,容貌昳丽更是堪称惊艳。
周河弥的目光在杨濯行身上一触即离,欠了欠身道:“公子客气了。”
杨濯行回身捧出一只雕花锦盒,言语间极为兴奋,“这方漆盘可是出自周姑娘之手?”
周河弥将其接过,只瞧了两眼,便点头道:“正是拙作。”
杨濯行登时两眼放光,“我将贵坊的漆器都一一瞧了个遍,唯有此盘上漆彩明妍,配上巧夺天工的雕刻,刚好将这枝银朱的莲苞与碧枝勾地得到好处!”
“周姑娘你瞧!”他痴性大发,急急走到桌案前,将一纸菡萏图呈于周河弥面前,“这是我一月前有感而作,与漆盘上莲的姿态极为神似,正是我心中赤莲的风情。”
周河弥不曾想遇上了一介痴人,对这股热情既感怀又怯懦。
“实不相瞒,这本是我打算弃掉的一件,只因髹漆时错将朱色与碧色颠倒,做不成原本的百蝶穿花,而漆胎却又做得格外好,终是不忍放弃,这才改了题材。”
杨濯行抚掌称赞,“妙极!真可谓是‘歪打正着’,反而成就了莲枝的风骨。只是……”
周河弥的眼睛微微睁大,若能得这位行家指点一二,于自己来说定有进益。
杨濯行轻叹一口气,略有几分惋惜,“只可惜的是,百十件漆器中,唯有三五件有此等灵动之感,旁的虽说在雕漆之中也称得上精妙绝顶,可在我眼里却是中规中矩,毫无精气。”
三五件——
周河弥稍稍愣了一下,这批漆器早在去年就由父亲和许伯伯设计完成了大半,唯有收尾的几件小物是她接手后独自完成,刚好五只漆盘。
她不敢说自己技艺已然超越父辈,却仍旧暗中开心,作品得了赞誉比自己被人赏识还要雀跃。
“周姑娘,真是抱歉,我说这话多少有些冒犯了。”杨濯行搓了搓手,“我自小喜爱奇巧之物,总是对当今盛行的风格有些偏见。”
周河弥摇了摇头,笑道:“公子莫出此言,我等匠人之手艺虽能借苦练而增长,灵感却不常有。能得公子欣赏,乃雕漆之幸,河弥恬颜,多谢公子有此高山流水之音。”
杨濯行欣喜万分,刚想再取几件精巧漆器与她一同品鉴,却猛然发现,她自进来之后便没有落座,亦没有下人看茶。
他只觉自己乐昏了头,连忙抬手道:“姑娘快快落座,我光顾着说这些闲事,竟慢待了姑娘,真是失礼。”
“快来人,为周姑娘奉茶!”
周河弥颔首道谢,坐于客位,看着首座上笑意盎然的杨濯行。
“我有一不情之请。”杨濯行开门见山,丝毫不绕弯子,“听闻周姑娘是扬州盘安人,地界虽还算丰饶却小了些。不知姑娘是否愿意来金陵立业?杨家保证此后的漆器雕品之于与姑娘、与周氏雕漆合作。”
见周河弥神色淡然,他复又补充道:“在下不才,承蒙宗族庇佑得了入仕的机会,少则三月多则一年便会前往京中任职。届时,姑娘若想将雕漆手艺带往京城,也并非难事。”
周河弥心中一动,抬眸看向他,斟酌着用词,“贵府真是人才济济,听闻在朝为官的才俊不在少数。去年我的师兄便是有幸得了一位京中大人的青睐与引荐,这才同贵府结下了如今的缘分。”
杨濯行闻言更是喜悦,料想她断然不会推拒,毫不设防地笑道;“我竟忘了还有这桩渊源。说来也巧,当初向我兄长推荐贵坊的陆大人,如今已经做了江南百姓的父母官了。”
周河弥浑身一凉,急忙追问,“不知是哪位陆大人,莫非是江南知府陆伯偃大人?”
“正是。”杨濯行点了点头。
周河弥手脚发木。
怎么会这样巧?
陆大人为何要帮一个小小工匠谋得这样珍贵的差事?
他与爹,会不会曾经相识?
杨濯行见周河弥不出声,疑惑地瞧了一眼,“周姑娘,可是有什么事?”
周河弥瞬间笑脸相迎,“只是感叹,实在是太巧了。”
她甚至不知自己是何时有了这变脸的能耐。
杨濯行消了疑心,再度对周河弥发出邀约,“还有更巧的事!十日后是我父亲寿辰,陆大人与我父亲素有旧交,届时也会前来赴宴。周姑娘为寿辰宴上所需漆器准备如此之久,也应当是杨家的客,自然应该收下我这份宴请。”
周河弥难以放下父亲被害的真相,自然要留在金陵探寻一番。
“即是家主大寿,河弥自当来贺。”
杨濯行笑起来,“这几日便由我来尽东道主之谊,我方才所提之事,周姑娘可细细考虑,宴后回应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