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清,相国大人李斯的李,清白的清。娘亲给我取这个名字就是想让我一生清清白白,不辱家门,还能活得清醒清闲,不要被乱世迷了脚步。
对了,我算是李斯大人的远房亲戚,远的不能再远的那种,估计翻族谱都是旁枝末节在边边角角显现的一支。
小时候的我异常调皮捣蛋,上树打鸟,揭瓦掏蛋无所不会。母亲每每总是训斥我有点女孩子的样子,会武功的父亲却笑嘻嘻打着圆场。
“她调皮些正好我教她习武了,这乱世女子柔柔弱弱的如何能活下去。”父亲总是这样宽慰母亲。
“找一个习武之人当夫君不就好了,就比如你。”母亲也总是会如此怼回去。
但母亲也并未再阻拦什么,于是我仗着自己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武艺在我们的小村庄里当了孩子王。
彼时的我还不懂父母口中的乱世,毕竟我们村庄僻静偏远,大家都过得祥和幸福,算是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了。
在长大一些我不满足于闭塞的村落,想要去外面看看。于是我的活动范围移到了有些遥远的官道,一来可以捡捡被富人们丢弃的金银财宝,二来正好练练我的武功,三来帮帮驿站阿叔的忙。
就是在这条官道附近,我第一次遇见了他:那个令我痛并快乐着的人。
别人口中的男女初见总是什么“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我与他却是“刀枪剑戟,无故遭殃。”
啊,不是我糟了他的殃,是他糟了我的殃。
我于去官道的路上遇到了流亡至此的匪徒,敌众我寡,我拼命逃跑,心中的恐惧让我在本应烂熟于心的密林中迷了路。
他们杀人了。那是我当时唯一的想法。
没办法,长这么大我都没见过杀人,顶多就是杀鸡杀猪。这帮匪徒击杀马车上的人可比杀鸡杀猪狠多了:我结亲眼目睹他们要不然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要不然是向砍萝卜一样脑袋就落了地。
脑袋咕噜咕噜在地上转了好几圈,沾满了黄土与灰尘,流出的血液也因此变得黯淡不已,一双早已失去生机的眼睛最后直勾勾瞪着我。
下一个就是你了。我仿佛听到了他来自冥府的召唤。
“这儿竟然还有一个可人儿的小娘们儿,哥儿几个赶紧过来。虽然看着小但是可以撸回去当个压寨夫人。”一个粗矿油腻的中年大叔的声音从马车旁边传来。我呆滞地看过去,那些杀人正欢的恶鬼们齐刷刷盯上了我,眼冒金光。
不,不,不,跑起来啊,李清,我心里大喊着,可脚却怎么样都迈不动。
他们靠近了!
他们手要伸过来了!
双脚终于有了回应,我踉踉跄跄躲过第一个人的手转身就跑,身后随即响起“我操竟然跑了赶紧追!”
乱跑一通的我就在密林中彻底迷了路,只知道跑,跑,跑,不停地跑,不要让他们追上。
然后我越过一片灌木丛,见到了他。
他惊讶地看着灰扑扑的我,温和地问了句:“姑娘发生”
然后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抱住了他,甚至没有理会护卫已经到颈后的剑。
“救救我。”我哭着冲他说。
说实话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对一个陌生人如此信任,平日父亲的教导早就抛在脑后。
或许是因为他第一眼看上去就让我有安全感吧。
他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搞得红了脸,抱也不是不抱也不是。
匪徒在此时冲了出来,瞧到我们,狂笑道:“呦!这还买一送一,哥几个今儿赚大发了。”
这是我晕过去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再次醒来我发现自己已经被移到驿站的床上,他坐在床旁身子倾向我,正捧着一卷书在读。看到我醒了,他柔声说到:“姑娘可算是醒了,我还担心你出了什么问题呢。既然醒了,不知姑娘可否放开我的衣袖。”
我顺着他的话语向下看,我的手紧紧抓着他胳膊上的布料,导致他的衣服都被弄得褶皱到不行。
手急匆匆撒开,我立马蹭到墙边跟他隔出八丈远。
天!我不累吗,手这么抬着。
他不累吗!身子这么侧着。
“我,我,我,我”了半天,最后嗫喏开口:“你叫什么名字啊?……谢谢你救了我。”
他没忙着回答,反而先递给我一杯水,在我喝了后才不急不缓回答:“你……叫我无繇便可。姑娘呢?”
听着不像真名啊!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冷静下来的我此时也才有机会仔细看看他的样子。
真真是书上说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不禁想到:一双桃花眼,一抹温柔笑,一袭绀色衣,一身书卷气。
他只是静静坐在那里,我便是面红不已,周身都要烧起来了。
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他也不恼,只是等着我的回应。
“你叫我清就好。”我在他被叫走前说到。
他在驿站休息了半月有余,我天天都会去陪他。
很神奇,即便后来我恢复本性拉着他跑这儿跑那儿,观朝阳赏夕阳,挖蚯蚓掏鸟窝,打强盗追流匪,我也会有说不出的安心。
仿佛有这个人在我什么也不怕,仿佛有这个人在我什么都能干。
仿佛我可以在他身边享永安。
在他身边我会有一种宁静感,那是父母,亲友,同伴都给不了我的,那也是我年少时最开心也最珍惜的时光。
我相信他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最开始他的护卫老是拦着我,说他家主子才不会做此类不符身份的事情。
我反问世上哪有那么多高低贵贱,符合不符合地位,少年就去干少年的事情啊,身份不是周遭人给你的定义,在乎那么多干嘛?
护卫还想反驳,他却拦下了。他用一种复杂的眼神望着我,带着理解,带着悲哀,带着欣赏,带着犹疑。
他还是义无反顾跟我去了,不过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做,他在看。
他笑着说你给了我很多第一次的体验,即便是儿时跟着师傅云游在外或跟着父亲处理家事都从未有过的。
他轻轻拍拍我的头,向大哥哥一般:“愿你能永远这样无忧无虑,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被他人评价左右。”
“你呢?也会这样吗?”我抬头好奇问道。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他叹气:“我入世太深了,回不去了。”
生活在偏远小村庄的我自是不懂他所谓的入世,家事。可不知怎的我鼓起勇气,双手捧住他的脸庞,坚定地喊道:“回得去的!你一定回得去的!”
他呆住了,未再有进一步动作。我回过神来也不好意思在动。
最终还是他先带下我的手,嘴角带笑:“嗯,你说得对。”
我又红了脸。
肯定是被夕阳烧红的,肯定是。
我觉得我在不断堕落,沉浸在名为“无繇”的梦境中,被包围,被吸引。
可梦总是要醒的。半月后他离开了,临走前,他解下腰间的玉佩递予我:“这是半月以来的谢礼。”
白玉佩一场精美无暇,两面透雕成凤鸟形状,俯首,张口,尖喙较长,并向内勾卷。圆圈形目,头顶有冠,身体较长,胸前部伸出一爪,呈抓握状。背部雕有翅羽纹,分成两叉,一长一短,均向上卷曲。
不用猜都知道价值连城。
我连连摇手,道此物太过贵重。他却不以为然,说是值这个价的,硬塞到我手中。
他又送了我一柄玉簪,亲手带到我的发上:“女孩子不用那么拼命学武的,也不用拼命操劳帮着剿匪。”
我手握玉凤鸟佩,不解地反问:“我不保护能我自己,将来阿爹去了谁还能保护我呢?”
总不能是你吧,你我估计再也不见了。想到这里,我心里有些堵得慌。
他顿了顿,低下头:“总会有人的。”
他就这样走了,到最后我对他只知道“无繇”二字,他对我或许只知道“清儿姑娘”。
谁也没有告诉过,谁也没有去问过彼此的姓。
没关系,回到了原点而已。
这世上没有谁离了谁是活不下去的。我心中默默宽慰自己。
可在他走后的第二天,我发现我舍不得他的离开。
并非茶不思饭不想那种,而是再去做与他一起干过的事情时,我忽然没了兴趣。
无论是掏到比以前更大的鸟蛋,还是用更快的时间上房爬树。 我开始不知道做他们的意义。 我能忆起他的音容相貌,异常清晰:
瞳孔到发尾,画夜空不用墨水;
登山远眺,遗世独立之姿若松杉般美丽,在高寒之地,散发神秘香气。
太危险了,我敲着自己的脑袋。
再这样下去我就不是我了!
可我还是变了,我变得疏于练武,对他闲暇时读的《论语》,《易经》莫名感兴趣。
我去研读它们:
一遍,两遍,三遍
一百遍,两百遍,三百遍
一千遍,两千遍,三千遍
我尝试去理解他对我那些期许的言下之意,无论话语是真情实意还是逢场作戏。
阿娘对我的改变欣慰又心酸,阿爹则心痛不已。
从此小村庄里少了个孩子王。
但宁静的生活照旧,我们村子只在见过两次外人。
我与他的第二次见面位于小圣贤庄,我作为李斯的间谍去搜寻苍龙七宿的秘密,探查铜盒的下落。
其实我并非自愿,李斯不知怎的记起了我们一家,将我们“接”到咸阳。
“我需要一个不被怀疑又不会背叛的人。女人是最合适的。所以你会完成任务吧?”他假惺惺拍着我的肩膀,叮嘱道:“父母我会好好照看的。他们挺喜欢咸阳的。”
他与我说了一个据点-伊人轩。我一个女孩子进出也不会引人注目。木簪代表没有发现,白簪代表有所发现。若是他有其他指令或是紧急情况,伙计会给你青簪的。你可以拒绝不要,但要记得拿过来取出其中的指令。你若是发现他们有反心,也可以找伙计要青簪,把要传的东西放进簪头的小孔即可。
他唤来小厮将一个包袱交给我:“里面是照身帖和儒家典籍,你在到之前最好多少了解一些。陛下今年刚统一天下,所以铜盒的事情暂时还不急。同时我会通知沿途接触到你的大小官员给你放行,你只需用照身帖骗过儒家即可。你的首要目标是三位当家,切记不要暴露,我会找个人训练你一段时间的。”同时吩咐授课的夫子:“不用告诉她那三个人的长相,乡野女子知道多了反而太假。”
于是我怀着忐忑不安,惶恐无措的心情来到桑海。我并不知道等着我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只知道一定要拜入小圣贤庄,一定不能被发现身份。
我的父母还在咸阳等着我。
武试由掌门考核,我露半分藏半分地过了,带路弟子说文试由二当家考核。
我问那人:“二当家是谁啊?考得严吗?”
他摆摆手:“不严不严,都是统一的题目,你只要不偏题就能过了,实在不行照葫芦画瓢学学前面的回答。”
然后我就遇见了他。
对了,我算是李斯大人的远房亲戚,远的不能再远的那种,估计翻族谱都是旁枝末节在边边角角显现的一支。
小时候的我异常调皮捣蛋,上树打鸟,揭瓦掏蛋无所不会。母亲每每总是训斥我有点女孩子的样子,会武功的父亲却笑嘻嘻打着圆场。
“她调皮些正好我教她习武了,这乱世女子柔柔弱弱的如何能活下去。”父亲总是这样宽慰母亲。
“找一个习武之人当夫君不就好了,就比如你。”母亲也总是会如此怼回去。
但母亲也并未再阻拦什么,于是我仗着自己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武艺在我们的小村庄里当了孩子王。
彼时的我还不懂父母口中的乱世,毕竟我们村庄僻静偏远,大家都过得祥和幸福,算是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了。
在长大一些我不满足于闭塞的村落,想要去外面看看。于是我的活动范围移到了有些遥远的官道,一来可以捡捡被富人们丢弃的金银财宝,二来正好练练我的武功,三来帮帮驿站阿叔的忙。
就是在这条官道附近,我第一次遇见了他:那个令我痛并快乐着的人。
别人口中的男女初见总是什么“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我与他却是“刀枪剑戟,无故遭殃。”
啊,不是我糟了他的殃,是他糟了我的殃。
我于去官道的路上遇到了流亡至此的匪徒,敌众我寡,我拼命逃跑,心中的恐惧让我在本应烂熟于心的密林中迷了路。
他们杀人了。那是我当时唯一的想法。
没办法,长这么大我都没见过杀人,顶多就是杀鸡杀猪。这帮匪徒击杀马车上的人可比杀鸡杀猪狠多了:我结亲眼目睹他们要不然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要不然是向砍萝卜一样脑袋就落了地。
脑袋咕噜咕噜在地上转了好几圈,沾满了黄土与灰尘,流出的血液也因此变得黯淡不已,一双早已失去生机的眼睛最后直勾勾瞪着我。
下一个就是你了。我仿佛听到了他来自冥府的召唤。
“这儿竟然还有一个可人儿的小娘们儿,哥儿几个赶紧过来。虽然看着小但是可以撸回去当个压寨夫人。”一个粗矿油腻的中年大叔的声音从马车旁边传来。我呆滞地看过去,那些杀人正欢的恶鬼们齐刷刷盯上了我,眼冒金光。
不,不,不,跑起来啊,李清,我心里大喊着,可脚却怎么样都迈不动。
他们靠近了!
他们手要伸过来了!
双脚终于有了回应,我踉踉跄跄躲过第一个人的手转身就跑,身后随即响起“我操竟然跑了赶紧追!”
乱跑一通的我就在密林中彻底迷了路,只知道跑,跑,跑,不停地跑,不要让他们追上。
然后我越过一片灌木丛,见到了他。
他惊讶地看着灰扑扑的我,温和地问了句:“姑娘发生”
然后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抱住了他,甚至没有理会护卫已经到颈后的剑。
“救救我。”我哭着冲他说。
说实话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对一个陌生人如此信任,平日父亲的教导早就抛在脑后。
或许是因为他第一眼看上去就让我有安全感吧。
他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搞得红了脸,抱也不是不抱也不是。
匪徒在此时冲了出来,瞧到我们,狂笑道:“呦!这还买一送一,哥几个今儿赚大发了。”
这是我晕过去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再次醒来我发现自己已经被移到驿站的床上,他坐在床旁身子倾向我,正捧着一卷书在读。看到我醒了,他柔声说到:“姑娘可算是醒了,我还担心你出了什么问题呢。既然醒了,不知姑娘可否放开我的衣袖。”
我顺着他的话语向下看,我的手紧紧抓着他胳膊上的布料,导致他的衣服都被弄得褶皱到不行。
手急匆匆撒开,我立马蹭到墙边跟他隔出八丈远。
天!我不累吗,手这么抬着。
他不累吗!身子这么侧着。
“我,我,我,我”了半天,最后嗫喏开口:“你叫什么名字啊?……谢谢你救了我。”
他没忙着回答,反而先递给我一杯水,在我喝了后才不急不缓回答:“你……叫我无繇便可。姑娘呢?”
听着不像真名啊!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冷静下来的我此时也才有机会仔细看看他的样子。
真真是书上说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不禁想到:一双桃花眼,一抹温柔笑,一袭绀色衣,一身书卷气。
他只是静静坐在那里,我便是面红不已,周身都要烧起来了。
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他也不恼,只是等着我的回应。
“你叫我清就好。”我在他被叫走前说到。
他在驿站休息了半月有余,我天天都会去陪他。
很神奇,即便后来我恢复本性拉着他跑这儿跑那儿,观朝阳赏夕阳,挖蚯蚓掏鸟窝,打强盗追流匪,我也会有说不出的安心。
仿佛有这个人在我什么也不怕,仿佛有这个人在我什么都能干。
仿佛我可以在他身边享永安。
在他身边我会有一种宁静感,那是父母,亲友,同伴都给不了我的,那也是我年少时最开心也最珍惜的时光。
我相信他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最开始他的护卫老是拦着我,说他家主子才不会做此类不符身份的事情。
我反问世上哪有那么多高低贵贱,符合不符合地位,少年就去干少年的事情啊,身份不是周遭人给你的定义,在乎那么多干嘛?
护卫还想反驳,他却拦下了。他用一种复杂的眼神望着我,带着理解,带着悲哀,带着欣赏,带着犹疑。
他还是义无反顾跟我去了,不过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做,他在看。
他笑着说你给了我很多第一次的体验,即便是儿时跟着师傅云游在外或跟着父亲处理家事都从未有过的。
他轻轻拍拍我的头,向大哥哥一般:“愿你能永远这样无忧无虑,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被他人评价左右。”
“你呢?也会这样吗?”我抬头好奇问道。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他叹气:“我入世太深了,回不去了。”
生活在偏远小村庄的我自是不懂他所谓的入世,家事。可不知怎的我鼓起勇气,双手捧住他的脸庞,坚定地喊道:“回得去的!你一定回得去的!”
他呆住了,未再有进一步动作。我回过神来也不好意思在动。
最终还是他先带下我的手,嘴角带笑:“嗯,你说得对。”
我又红了脸。
肯定是被夕阳烧红的,肯定是。
我觉得我在不断堕落,沉浸在名为“无繇”的梦境中,被包围,被吸引。
可梦总是要醒的。半月后他离开了,临走前,他解下腰间的玉佩递予我:“这是半月以来的谢礼。”
白玉佩一场精美无暇,两面透雕成凤鸟形状,俯首,张口,尖喙较长,并向内勾卷。圆圈形目,头顶有冠,身体较长,胸前部伸出一爪,呈抓握状。背部雕有翅羽纹,分成两叉,一长一短,均向上卷曲。
不用猜都知道价值连城。
我连连摇手,道此物太过贵重。他却不以为然,说是值这个价的,硬塞到我手中。
他又送了我一柄玉簪,亲手带到我的发上:“女孩子不用那么拼命学武的,也不用拼命操劳帮着剿匪。”
我手握玉凤鸟佩,不解地反问:“我不保护能我自己,将来阿爹去了谁还能保护我呢?”
总不能是你吧,你我估计再也不见了。想到这里,我心里有些堵得慌。
他顿了顿,低下头:“总会有人的。”
他就这样走了,到最后我对他只知道“无繇”二字,他对我或许只知道“清儿姑娘”。
谁也没有告诉过,谁也没有去问过彼此的姓。
没关系,回到了原点而已。
这世上没有谁离了谁是活不下去的。我心中默默宽慰自己。
可在他走后的第二天,我发现我舍不得他的离开。
并非茶不思饭不想那种,而是再去做与他一起干过的事情时,我忽然没了兴趣。
无论是掏到比以前更大的鸟蛋,还是用更快的时间上房爬树。 我开始不知道做他们的意义。 我能忆起他的音容相貌,异常清晰:
瞳孔到发尾,画夜空不用墨水;
登山远眺,遗世独立之姿若松杉般美丽,在高寒之地,散发神秘香气。
太危险了,我敲着自己的脑袋。
再这样下去我就不是我了!
可我还是变了,我变得疏于练武,对他闲暇时读的《论语》,《易经》莫名感兴趣。
我去研读它们:
一遍,两遍,三遍
一百遍,两百遍,三百遍
一千遍,两千遍,三千遍
我尝试去理解他对我那些期许的言下之意,无论话语是真情实意还是逢场作戏。
阿娘对我的改变欣慰又心酸,阿爹则心痛不已。
从此小村庄里少了个孩子王。
但宁静的生活照旧,我们村子只在见过两次外人。
我与他的第二次见面位于小圣贤庄,我作为李斯的间谍去搜寻苍龙七宿的秘密,探查铜盒的下落。
其实我并非自愿,李斯不知怎的记起了我们一家,将我们“接”到咸阳。
“我需要一个不被怀疑又不会背叛的人。女人是最合适的。所以你会完成任务吧?”他假惺惺拍着我的肩膀,叮嘱道:“父母我会好好照看的。他们挺喜欢咸阳的。”
他与我说了一个据点-伊人轩。我一个女孩子进出也不会引人注目。木簪代表没有发现,白簪代表有所发现。若是他有其他指令或是紧急情况,伙计会给你青簪的。你可以拒绝不要,但要记得拿过来取出其中的指令。你若是发现他们有反心,也可以找伙计要青簪,把要传的东西放进簪头的小孔即可。
他唤来小厮将一个包袱交给我:“里面是照身帖和儒家典籍,你在到之前最好多少了解一些。陛下今年刚统一天下,所以铜盒的事情暂时还不急。同时我会通知沿途接触到你的大小官员给你放行,你只需用照身帖骗过儒家即可。你的首要目标是三位当家,切记不要暴露,我会找个人训练你一段时间的。”同时吩咐授课的夫子:“不用告诉她那三个人的长相,乡野女子知道多了反而太假。”
于是我怀着忐忑不安,惶恐无措的心情来到桑海。我并不知道等着我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只知道一定要拜入小圣贤庄,一定不能被发现身份。
我的父母还在咸阳等着我。
武试由掌门考核,我露半分藏半分地过了,带路弟子说文试由二当家考核。
我问那人:“二当家是谁啊?考得严吗?”
他摆摆手:“不严不严,都是统一的题目,你只要不偏题就能过了,实在不行照葫芦画瓢学学前面的回答。”
然后我就遇见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