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认出我,但我立马就认出了他。
他还是那样,温润谦和,优雅有礼,波澜不惊,多了些与世无争而已。
但是我脑子瞬间空白一片,陷入了失音失语的世界。
怎么会是他,我的目标里有他吗?
我要与他为敌吗?
不,我不想啊。
儿时那半月的回忆在脑中轰然炸开,我无措地望着他,好希望自己处在一场梦里。
看不清他的表情,我只记得他提了考题,我浑浑噩噩地给了答案,毫无给我训练之人告诫的深思熟虑,投其所好。
依稀听到附近弟子的嘀咕“说得有点门道,可既不遵礼法礼教,入我们儒家干什么?”
回到客舍的夜晚,我辗转难眠,既不想考进儒家当个间谍与他为敌,又不想被儒家拒绝无法复命连累父母。
揉乱了头发,敲坏了脑袋,我悲哀地发现:自己好笨,想不出解决的方法。
谁都好,来帮帮我行不行。
伊人轩掌柜别有用意的笑提醒我回不去了:“不止你一个,只是女弟子更能让人放下戒备而已。”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其实是困住我的谎言。
我用自己乡下从未经历过权谋斗争的脑袋考虑了半个晚上,有了一个蠢办法。
借着月光,我拿出包袱里的青铜小刀一点点把照身帖上“暮清”的暮划掉,用毛笔改成了“木”。
木字笔画简单,我模仿的字迹又像,至少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
若是进了,按照小圣贤庄的叫法,我应是木子清。
反正李斯也不着急,父母短时间应不会有问题。
希望这能给他们一些提示。
我拍拍胸口,幸亏今日借故并未给出照身帖。
第二日,有弟子来传我过了考核,可以进入儒家了。
将照身帖交给记录的弟子,他瞄了一眼,惊讶道:“你是“木器”的木啊,我一直以为你是“暮气”的暮呢。”
我笑笑并未再说其他。
假装不经意瞄向他,他站在掌门身旁,二者在聊今年入门的新弟子。
暖暖的阳光射下,他的周围仿佛都散发着金光。我无法想象仙人般的他会入狱或是被那群官府的走狗拉去问话的场景。
所以,一点点也好,你可不可以怀疑我呢?
一点点也好,你可不可以防备我呢?
……
但,一点点也好,你可不可以记起我呢?
入庄之后经别人介绍我才知道他姓颜,名路,字子路。
什么啊!原来从头就骗了我。
我赌气地踢着路上的小石子:真是白费了一番苦心。
他喜欢过我吗?我迷茫不已。
“扑通”一声,石头落了水。
远处湖旁有人说话戛然而止,唯留模糊不清,带着愠气的寥寥数字,许是“不行”之类。
走进我才发现是他和一位身穿蓝衣,半扎半散发的面若女相的男子,他们齐齐望向我。
他对我微微点头,那名男子却冲我笑了,狐狸一般。
后来我才知道那名男子叫姓张名良字子房,是儒家三当家,称得上我的一生之敌。
几日后我被叫至孔堂,掌门告知我被收为儒家二当家的关门弟子。
我惊呆了,其他弟子们也惊呆了。
一时间流言四起,比如“她算个什么东西”,“你都不知道她文试说的,啧啧”;“还喜欢踢石子,我还见过她爬树打鸟呢!哪里有女人的样子?”;“二当家凭什么选她”;“听说三当家也想收她为关门弟子呢,被二当家”;“看她长得样子,指不定就是个狐狸精呢”……
胡说八道,我是用轻功上去的,是为了把受伤的小鸟送回窝里的。
我一生清清白白,怎会做青楼女子之事!
我四处反驳,却招来更多的诽议。
受不住的我跑去孔堂找掌门和他求个公道,那名叫张良的男子却抢先搭了话茬儿:“子清姑娘”张良迈步到我跟前,挡住了身后的掌门与师傅,配上一副君子笑:“清者自清,何必理会闲言碎语?”
三位当家欲盖弥彰的沉默令流言蜚语传得又广又离奇。男弟子看我的眼神带着轻佻与□□,女弟子则带着嫉妒与忿恨。
终于,在一次滂泼大雨中我流下委屈的泪水。
泪水混着冰凉的雨水,一滴滴打在我的脸上。
好像过了许久,我的衣服都湿透了,一把伞撑在头顶。
伞内是他和我。他怜惜地看着我,最后说了句“失礼”将我抱起,走向回去的路。
我抱住他抽抽搭搭地问:“你为什么选我当关门弟子?”
是想起了我们以前的回忆还是发现了我是间谍?
给我一个解脱的答案吧,我快被他们逼疯了。
他闭口不语,到屋前才坚定地说:“你有天赋的,我们看得出来。”
荒诞,我无望地笑着,借此否定他说的话。
他看着我,挣扎许久,补充道:“小圣贤庄内,我会在你左右的。”
我跟他之间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只不过这次是他带着我。
从《诗经》,《中庸》,《论语》,《大学》开始,到礼,到乐,到射,到御,到数。
他仅是授课,未有其他动作,就连射箭都没有“男子半环着女子”暧昧的场景。
成绩节节高升,我也渐渐迷茫:他没有发现我的身份吗?我是真的有天分吗?
唯一能确定的是我又一次堕落,沉浸在名为“颜路”的梦境中了。梦境不断蔓延,我找不到出口。
去过几次伊人轩,我胆战心惊地买下木簪。生怕下一秒就因为情报不统一传来父母在咸阳故去的消息。
然而并没有,掌柜似乎很满意我的行动,鼓励我再接再厉,要好好利用关门弟子的身份。
我舒了口气,能拖一时就是一时,总会找到办法的,不是吗?
关门弟子确实是个很好的挡箭牌,我也用它探听了很多真相。
比如他早就是儒家二当家了,不过以前跟着别的师傅云游在外;
比如他夹在掌门与张良中间时常很为难;
比如他确实叫“无繇”,只是不知为何换了名字;
我躲在墙角,对伏念不小心说漏嘴的消息傻笑着。
原来他并没有骗我。
不再像初见时,这次我尝试接近他,了解他。
即便多么痛苦,我都甘之如饴。
他经常会去看海,晴天的海,阴天的海,风平浪静的海,波涛汹涌的海。于是我会不管不顾跑去陪他。
刚开始我会担心他是不是会拒绝我,但他并没有。
他也从未对我说过话。
我数次尝试开口打破沉默,均已失败告终。
心灰意冷的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到海上。无论怎样,陪着他就好。
于是碧蓝的海,阴蓝的海,我都见过,真算是让我这个从没见过海的女孩儿大饱眼福。但无论是什么样子的海,它依旧是广阔无边,仿佛能够包纳万物,抚平万物。我的心也慢慢从最开始的焦躁烦闷变得平静如水。
我好像从中领悟了什么。
我在庄内变得愈发温柔娴静,儿时那个调皮捣蛋,偷鸟上墙的小女孩真正随着记忆模糊。加之文采出众成绩优异,弟子们的评价也从最开始“她算个什么东西”转成“不愧是颜路先生的关门弟子。”
可我好像也失去了什么。
他对我还是那样,不咸不淡,就连张良竟都对我开过玩笑,他却比掌门还能敬我三分。
其实我挺对不住父母对我的期许:清清白白,廉洁自律。这个人明明能跟张良在海边谈天说地,几个时辰都停不下来,跟着我却是永远无话,天天观景。
他一直在以最温柔的方式拒绝我,可我依旧心有不甘。
我一定要等到他亲口对我说拒绝。
这是我做的最有勇气也是最愚蠢的决定。
我好看不起我自己。
终于某次晴天,我鼓起勇气,在看海时问起他:“师傅,您看桃符中神茶总是对郁垒,我和您对什么呢?”
给我一个答案吧,接受也罢拒绝也好,也好过我的自我折磨。
或许拒绝后我也能心无旁骛的做名间谍了。
他看向我,微微瞪大了双眼,那其中带着惊讶,带着犹疑,带着温和,带着怜悯。
他却依旧缄口不言,望着毫无边界的大海。
一炷香,两炷香。我为自己的唐突面红烧脸,预感到继续下去也是白费功夫便转身快步离开,心中估量着彼此要有多久不见才可以再次做到若无其事地面对他。
走下礁石的那一刻,他突然开口:“深海穹天。”
我差点滑倒,左摇右晃稳住了自己的身子,激动到颤抖地开口:“你说什么?”
他未在转身,沉稳地重复一遍:“深海穹天。”
我当即红了眼眶,想找他继续说些什么,他却转身离开了。没办法我小跑着回了屋。
屋内的女弟子看到我差点落泪的脸连连问出什么事儿了?我摇摇头傻呵呵地笑了。
冷静下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太蠢了,就为一句似是而非的答案激动半天。
他还是什么都没说。
大海与天空可以交汇于地平线上,也可以隔着亿万米的距离。
而这海天相接又是否只是一种幻觉呢?
况且他说的还是深海,岂不是更加遥不可及?
我为此纠结了许久,甚至还婉转地问过张良。
张良对此倒是诧异无比,思虑良久,对我说:“深海把蓝色赋予了天空,它蓝得越深,天空也蓝得越深;天空把广阔送给了深海,它没有边界,才容纳了一切。”
所以这是爱情吗?我欲哭无泪。
仿佛看透了什么,他神秘莫测地补了句:“天与海就这样挺好。”
此时相国大人的催促信传来。没有办法,我敛了心思开始认真搜索。
我从最初便认定铜盒藏在张良的屋内,毕竟他是最符合的人:家中五代为相,还与九公子交好,知道的秘密又岂止一星半点。
恰好赶上张良外出云游,我借机彻查了一遍他的屋子。
真是可恨,我甚至连师傅的寝室还没进过却要进他的。那时我一边翻着他屋内为数不多的器具一边气愤的想着。
结果不尽人意,什么都没有。
我又想着不会是掌门吧,可旁敲侧击得到的结果告诉我他称不上皇室子弟。
我从未怀疑过师傅,说是自欺欺人也好,盲目的爱情也罢。
他那般与世无争的人又怎会背负着血海深仇呢?
张良不在的日子我过得异常舒心,尤其是师傅经常约我要么整理花花草草,要么整理藏书阁,要么帮忙备课。
我教授的弟子都打趣:“师傅最近心情甚好呀,是老夫老妻了。”
那是片空地,传音效果极好,大概附近所有的弟子都听见了,周围零零散散开始窃笑。我都快听不下去了,慌忙逃到他身边。
他理了理我略显凌乱的鬓发,迟疑了一会儿说:“路还是。”
我连忙摇头,小声说着:“没关系的。”
我心甘情愿。
木簪放满了一个又一个梳妆盒,我心不在焉把重复的款式归类收纳,不知这结果是好是坏,李斯大人接受与否。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当下的时间能长一点,再长一点,长到我有足够的脑子想个两全法,或有足够的回忆来珍惜。
尽管我内心隐隐明白后者是我最终的选择。
博浪沙刺杀后,张良云游归来。我察觉张良与以前似乎不一样了,说不清道不明。
但我的三师叔眼中的确有了光,晚上甚至白天黏着师傅的时辰神奇般少了。
我谢天谢地:他终于有了自知之明。
可上天仿佛看不惯我过好日子,李斯大人催促的信件一连发了好几封,誓要我在释奠礼时做些什么
我提笔绞尽脑汁准备婉转提醒该翻得我都翻遍了,怕是您的情报有误吧。
然后我就在训练弟子时听到了师傅与张良再聊魏国的《大濩》,师傅说得头头是道。
当时我是呆若木鸡的,虽然没有亲眼见过那支舞蹈,但小孩儿都听说过:《大濩》,《大濩》,魏国皇族舞,见之若珍宝,赏之不虚活。
师傅他,师傅他!
他们竟然还旁若无人的聊着!我赶忙找了借口分开他们。
生怕那个潜伏在小圣贤庄的间谍听见。
释奠礼后我回想此景不觉可笑:他们设计引出我,我却为了他连父母都抛在脑后。
一边是父母,一边是他,我纠结不已。
不过很快我就不纠结了,因为伊人轩送来一根玉簪。
朴实无华但隐隐透着血色,是我母亲常佩的发簪。
我,我,我
我妥协了。
强捂住自己的嘴没有崩溃大哭,我却也没有再陪他去看过海。
他对我的改变未置一词。
终是梦一场。这世上没有谁离了谁活不下去。我苦笑着安慰自己。
哪怕会变得浑浑噩噩,哪怕心不再鲜活跳动。
我还会活着的,我的父母还会活着的。
我假装还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我,甚至还发现了张良佩戴的琼脂香囊。
它算是我这些日子唯一能开怀笑出来的时候。
释奠礼那天,我扽住师傅的衣袖:“师傅,您曾说过我和您对深海穹天,我们是不是永远就是这样了。”
师傅似有些不解,此时鼓声响起,他匆忙点了点头。
不远处的张良望了我一眼,微微一笑,神色不明。
我没有理张良,转身入列。
师傅可以是儒家的二当家,是曾经魏国的皇宫贵族,而我只能是李斯大人的间谍。
唯一欣慰的是我要干成一件朝思暮想的事情了。
我终于可以一个人进入他的房间,甚至第一次进入他的寝室了。
随着鸣赞唱“入庙行礼!”,儒家第259次释奠礼正式拉开帷幕。
他还是那样,温润谦和,优雅有礼,波澜不惊,多了些与世无争而已。
但是我脑子瞬间空白一片,陷入了失音失语的世界。
怎么会是他,我的目标里有他吗?
我要与他为敌吗?
不,我不想啊。
儿时那半月的回忆在脑中轰然炸开,我无措地望着他,好希望自己处在一场梦里。
看不清他的表情,我只记得他提了考题,我浑浑噩噩地给了答案,毫无给我训练之人告诫的深思熟虑,投其所好。
依稀听到附近弟子的嘀咕“说得有点门道,可既不遵礼法礼教,入我们儒家干什么?”
回到客舍的夜晚,我辗转难眠,既不想考进儒家当个间谍与他为敌,又不想被儒家拒绝无法复命连累父母。
揉乱了头发,敲坏了脑袋,我悲哀地发现:自己好笨,想不出解决的方法。
谁都好,来帮帮我行不行。
伊人轩掌柜别有用意的笑提醒我回不去了:“不止你一个,只是女弟子更能让人放下戒备而已。”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其实是困住我的谎言。
我用自己乡下从未经历过权谋斗争的脑袋考虑了半个晚上,有了一个蠢办法。
借着月光,我拿出包袱里的青铜小刀一点点把照身帖上“暮清”的暮划掉,用毛笔改成了“木”。
木字笔画简单,我模仿的字迹又像,至少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
若是进了,按照小圣贤庄的叫法,我应是木子清。
反正李斯也不着急,父母短时间应不会有问题。
希望这能给他们一些提示。
我拍拍胸口,幸亏今日借故并未给出照身帖。
第二日,有弟子来传我过了考核,可以进入儒家了。
将照身帖交给记录的弟子,他瞄了一眼,惊讶道:“你是“木器”的木啊,我一直以为你是“暮气”的暮呢。”
我笑笑并未再说其他。
假装不经意瞄向他,他站在掌门身旁,二者在聊今年入门的新弟子。
暖暖的阳光射下,他的周围仿佛都散发着金光。我无法想象仙人般的他会入狱或是被那群官府的走狗拉去问话的场景。
所以,一点点也好,你可不可以怀疑我呢?
一点点也好,你可不可以防备我呢?
……
但,一点点也好,你可不可以记起我呢?
入庄之后经别人介绍我才知道他姓颜,名路,字子路。
什么啊!原来从头就骗了我。
我赌气地踢着路上的小石子:真是白费了一番苦心。
他喜欢过我吗?我迷茫不已。
“扑通”一声,石头落了水。
远处湖旁有人说话戛然而止,唯留模糊不清,带着愠气的寥寥数字,许是“不行”之类。
走进我才发现是他和一位身穿蓝衣,半扎半散发的面若女相的男子,他们齐齐望向我。
他对我微微点头,那名男子却冲我笑了,狐狸一般。
后来我才知道那名男子叫姓张名良字子房,是儒家三当家,称得上我的一生之敌。
几日后我被叫至孔堂,掌门告知我被收为儒家二当家的关门弟子。
我惊呆了,其他弟子们也惊呆了。
一时间流言四起,比如“她算个什么东西”,“你都不知道她文试说的,啧啧”;“还喜欢踢石子,我还见过她爬树打鸟呢!哪里有女人的样子?”;“二当家凭什么选她”;“听说三当家也想收她为关门弟子呢,被二当家”;“看她长得样子,指不定就是个狐狸精呢”……
胡说八道,我是用轻功上去的,是为了把受伤的小鸟送回窝里的。
我一生清清白白,怎会做青楼女子之事!
我四处反驳,却招来更多的诽议。
受不住的我跑去孔堂找掌门和他求个公道,那名叫张良的男子却抢先搭了话茬儿:“子清姑娘”张良迈步到我跟前,挡住了身后的掌门与师傅,配上一副君子笑:“清者自清,何必理会闲言碎语?”
三位当家欲盖弥彰的沉默令流言蜚语传得又广又离奇。男弟子看我的眼神带着轻佻与□□,女弟子则带着嫉妒与忿恨。
终于,在一次滂泼大雨中我流下委屈的泪水。
泪水混着冰凉的雨水,一滴滴打在我的脸上。
好像过了许久,我的衣服都湿透了,一把伞撑在头顶。
伞内是他和我。他怜惜地看着我,最后说了句“失礼”将我抱起,走向回去的路。
我抱住他抽抽搭搭地问:“你为什么选我当关门弟子?”
是想起了我们以前的回忆还是发现了我是间谍?
给我一个解脱的答案吧,我快被他们逼疯了。
他闭口不语,到屋前才坚定地说:“你有天赋的,我们看得出来。”
荒诞,我无望地笑着,借此否定他说的话。
他看着我,挣扎许久,补充道:“小圣贤庄内,我会在你左右的。”
我跟他之间好像又回到了从前,只不过这次是他带着我。
从《诗经》,《中庸》,《论语》,《大学》开始,到礼,到乐,到射,到御,到数。
他仅是授课,未有其他动作,就连射箭都没有“男子半环着女子”暧昧的场景。
成绩节节高升,我也渐渐迷茫:他没有发现我的身份吗?我是真的有天分吗?
唯一能确定的是我又一次堕落,沉浸在名为“颜路”的梦境中了。梦境不断蔓延,我找不到出口。
去过几次伊人轩,我胆战心惊地买下木簪。生怕下一秒就因为情报不统一传来父母在咸阳故去的消息。
然而并没有,掌柜似乎很满意我的行动,鼓励我再接再厉,要好好利用关门弟子的身份。
我舒了口气,能拖一时就是一时,总会找到办法的,不是吗?
关门弟子确实是个很好的挡箭牌,我也用它探听了很多真相。
比如他早就是儒家二当家了,不过以前跟着别的师傅云游在外;
比如他夹在掌门与张良中间时常很为难;
比如他确实叫“无繇”,只是不知为何换了名字;
我躲在墙角,对伏念不小心说漏嘴的消息傻笑着。
原来他并没有骗我。
不再像初见时,这次我尝试接近他,了解他。
即便多么痛苦,我都甘之如饴。
他经常会去看海,晴天的海,阴天的海,风平浪静的海,波涛汹涌的海。于是我会不管不顾跑去陪他。
刚开始我会担心他是不是会拒绝我,但他并没有。
他也从未对我说过话。
我数次尝试开口打破沉默,均已失败告终。
心灰意冷的我开始把注意力放到海上。无论怎样,陪着他就好。
于是碧蓝的海,阴蓝的海,我都见过,真算是让我这个从没见过海的女孩儿大饱眼福。但无论是什么样子的海,它依旧是广阔无边,仿佛能够包纳万物,抚平万物。我的心也慢慢从最开始的焦躁烦闷变得平静如水。
我好像从中领悟了什么。
我在庄内变得愈发温柔娴静,儿时那个调皮捣蛋,偷鸟上墙的小女孩真正随着记忆模糊。加之文采出众成绩优异,弟子们的评价也从最开始“她算个什么东西”转成“不愧是颜路先生的关门弟子。”
可我好像也失去了什么。
他对我还是那样,不咸不淡,就连张良竟都对我开过玩笑,他却比掌门还能敬我三分。
其实我挺对不住父母对我的期许:清清白白,廉洁自律。这个人明明能跟张良在海边谈天说地,几个时辰都停不下来,跟着我却是永远无话,天天观景。
他一直在以最温柔的方式拒绝我,可我依旧心有不甘。
我一定要等到他亲口对我说拒绝。
这是我做的最有勇气也是最愚蠢的决定。
我好看不起我自己。
终于某次晴天,我鼓起勇气,在看海时问起他:“师傅,您看桃符中神茶总是对郁垒,我和您对什么呢?”
给我一个答案吧,接受也罢拒绝也好,也好过我的自我折磨。
或许拒绝后我也能心无旁骛的做名间谍了。
他看向我,微微瞪大了双眼,那其中带着惊讶,带着犹疑,带着温和,带着怜悯。
他却依旧缄口不言,望着毫无边界的大海。
一炷香,两炷香。我为自己的唐突面红烧脸,预感到继续下去也是白费功夫便转身快步离开,心中估量着彼此要有多久不见才可以再次做到若无其事地面对他。
走下礁石的那一刻,他突然开口:“深海穹天。”
我差点滑倒,左摇右晃稳住了自己的身子,激动到颤抖地开口:“你说什么?”
他未在转身,沉稳地重复一遍:“深海穹天。”
我当即红了眼眶,想找他继续说些什么,他却转身离开了。没办法我小跑着回了屋。
屋内的女弟子看到我差点落泪的脸连连问出什么事儿了?我摇摇头傻呵呵地笑了。
冷静下来我才意识到自己其实太蠢了,就为一句似是而非的答案激动半天。
他还是什么都没说。
大海与天空可以交汇于地平线上,也可以隔着亿万米的距离。
而这海天相接又是否只是一种幻觉呢?
况且他说的还是深海,岂不是更加遥不可及?
我为此纠结了许久,甚至还婉转地问过张良。
张良对此倒是诧异无比,思虑良久,对我说:“深海把蓝色赋予了天空,它蓝得越深,天空也蓝得越深;天空把广阔送给了深海,它没有边界,才容纳了一切。”
所以这是爱情吗?我欲哭无泪。
仿佛看透了什么,他神秘莫测地补了句:“天与海就这样挺好。”
此时相国大人的催促信传来。没有办法,我敛了心思开始认真搜索。
我从最初便认定铜盒藏在张良的屋内,毕竟他是最符合的人:家中五代为相,还与九公子交好,知道的秘密又岂止一星半点。
恰好赶上张良外出云游,我借机彻查了一遍他的屋子。
真是可恨,我甚至连师傅的寝室还没进过却要进他的。那时我一边翻着他屋内为数不多的器具一边气愤的想着。
结果不尽人意,什么都没有。
我又想着不会是掌门吧,可旁敲侧击得到的结果告诉我他称不上皇室子弟。
我从未怀疑过师傅,说是自欺欺人也好,盲目的爱情也罢。
他那般与世无争的人又怎会背负着血海深仇呢?
张良不在的日子我过得异常舒心,尤其是师傅经常约我要么整理花花草草,要么整理藏书阁,要么帮忙备课。
我教授的弟子都打趣:“师傅最近心情甚好呀,是老夫老妻了。”
那是片空地,传音效果极好,大概附近所有的弟子都听见了,周围零零散散开始窃笑。我都快听不下去了,慌忙逃到他身边。
他理了理我略显凌乱的鬓发,迟疑了一会儿说:“路还是。”
我连忙摇头,小声说着:“没关系的。”
我心甘情愿。
木簪放满了一个又一个梳妆盒,我心不在焉把重复的款式归类收纳,不知这结果是好是坏,李斯大人接受与否。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当下的时间能长一点,再长一点,长到我有足够的脑子想个两全法,或有足够的回忆来珍惜。
尽管我内心隐隐明白后者是我最终的选择。
博浪沙刺杀后,张良云游归来。我察觉张良与以前似乎不一样了,说不清道不明。
但我的三师叔眼中的确有了光,晚上甚至白天黏着师傅的时辰神奇般少了。
我谢天谢地:他终于有了自知之明。
可上天仿佛看不惯我过好日子,李斯大人催促的信件一连发了好几封,誓要我在释奠礼时做些什么
我提笔绞尽脑汁准备婉转提醒该翻得我都翻遍了,怕是您的情报有误吧。
然后我就在训练弟子时听到了师傅与张良再聊魏国的《大濩》,师傅说得头头是道。
当时我是呆若木鸡的,虽然没有亲眼见过那支舞蹈,但小孩儿都听说过:《大濩》,《大濩》,魏国皇族舞,见之若珍宝,赏之不虚活。
师傅他,师傅他!
他们竟然还旁若无人的聊着!我赶忙找了借口分开他们。
生怕那个潜伏在小圣贤庄的间谍听见。
释奠礼后我回想此景不觉可笑:他们设计引出我,我却为了他连父母都抛在脑后。
一边是父母,一边是他,我纠结不已。
不过很快我就不纠结了,因为伊人轩送来一根玉簪。
朴实无华但隐隐透着血色,是我母亲常佩的发簪。
我,我,我
我妥协了。
强捂住自己的嘴没有崩溃大哭,我却也没有再陪他去看过海。
他对我的改变未置一词。
终是梦一场。这世上没有谁离了谁活不下去。我苦笑着安慰自己。
哪怕会变得浑浑噩噩,哪怕心不再鲜活跳动。
我还会活着的,我的父母还会活着的。
我假装还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我,甚至还发现了张良佩戴的琼脂香囊。
它算是我这些日子唯一能开怀笑出来的时候。
释奠礼那天,我扽住师傅的衣袖:“师傅,您曾说过我和您对深海穹天,我们是不是永远就是这样了。”
师傅似有些不解,此时鼓声响起,他匆忙点了点头。
不远处的张良望了我一眼,微微一笑,神色不明。
我没有理张良,转身入列。
师傅可以是儒家的二当家,是曾经魏国的皇宫贵族,而我只能是李斯大人的间谍。
唯一欣慰的是我要干成一件朝思暮想的事情了。
我终于可以一个人进入他的房间,甚至第一次进入他的寝室了。
随着鸣赞唱“入庙行礼!”,儒家第259次释奠礼正式拉开帷幕。